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
![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d5041755a8956bec0875e310.png)
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代表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第四,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因此,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是功大于过的。
其次,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发挥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积极的倡导者,甚至被誉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热情的实践者。
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
曾国藩的洋务运动
![曾国藩的洋务运动](https://img.taocdn.com/s3/m/be8b7f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5.png)
曾国藩的洋务运动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推动的洋务运动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尝试之一。
本文将从洋务运动的背景、曾国藩的贡献以及运动的成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
外国列强入侵,使中国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内部的腐败和落后更加削弱了中国的实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洋务运动应运而生。
洋务运动起源于清朝咸丰年间,当时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北巡抚,他深刻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危机。
他积极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外国先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以提升中国的国力和军事实力。
这一思想逐渐得到了清朝政府的支持,洋务运动也因此展开。
二、曾国藩的贡献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他在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曾国藩积极推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他亲自组织了一支学习团队,派遣年轻学子赴英国、法国等国留学,学习西方的科学、军事和工业技术。
这些留学生回国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先驱者,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曾国藩大力引进外国先进的工业和军事技术。
他在湖北设立了洋务局,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军火和船舶等。
他还亲自参与了造船和制造火炮的工作,为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曾国藩还积极推动农业和教育的发展。
他提倡农田水利的建设,改良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
他还创办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力资源。
三、洋务运动的成果洋务运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
首先,洋务运动的成果并不够显著。
尽管曾国藩和其他洋务派人士付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的成果并不明显。
许多引进的技术和设备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多工厂和船坞也没有持续运营下去。
其次,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对狭窄。
洋务运动主要集中在军事和工业领域,对于其他领域的发展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https://img.taocdn.com/s3/m/5f614d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f5.png)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主席曾经说的话,他说的他所佩服的人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可是他在我国近代史的功与过却有争议了,曾国藩,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既是一些人口中的“卖国贼”,又是晚清“同志中兴”的制造者,同时被清政府称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虽然,晚清时代离我们很近,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以及现在所学的近现代历史课本和一些影视资料之上。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段历史非常模糊。
只是简单的知道,当时的晚清政府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而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一只饥饿又凶残的狼,时刻准备着趁其不备之时向清政府猛扑过来。
所以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于是,正如:时势造英雄,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而曾国藩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
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共有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曾国藩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等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专心耕种,醉心功名,但是考童试7次都落榜,后来就设馆授徒。
曾国藩名词解释
![曾国藩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d260c8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c.png)
曾国藩名词解释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子孝,号文正,晚号东平,江西抚州人。
他是清朝末年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臣。
曾国藩一生在天津、浙江、福建、湖南等地任职,其最大的贡献是领导湘军抵御太平军的侵略,稳定了湖南的局势,并对整个清朝政权的维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曾国藩被誉为中国近代史上道德和能力兼备的形象代表之一。
曾国藩名词解释:1. 护法:指曾国藩为维护社会正义,肃清乱局,保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曾国藩创建的湘军主要负责维护湖南地区的治安和抵御太平军的进攻,他注重士兵的纪律和作战训练,建立了一支效率高、纪律严明的军队,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百姓的安全。
2. 逢山开道:曾国藩提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的理念,意为在面临困难时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克服困难,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
他在湖南经历多次太平军的进攻,面临重重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通过强化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巧妙应对太平军的战术,最终成功地击败了太平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一理念体现了曾国藩的智慧和勇气,也成为他治军思想的核心之一。
3. 合纵连横:曾国藩倡导的一种外交、军事策略,即通过和其他势力合作,形成统一战线,对抗共同的敌人。
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曾国藩积极与清朝的其他地方军队合作,以共同抵御太平军的威胁。
他与江蓠、刀疤阮等人保持密切的联系,协同行动,最终成功击败了太平军。
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得他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形成合力,有效地对抗太平军。
4. 讲学育人:曾国藩重视教育,他提出“先治其心,后治其事”的观点,主张从人的内心修养出发,培养人的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他通过讲学、撰写教科书以及亲自示范等形式,致力于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他还注重开展农田水利和矿业的教育,推广现代农业和工业知识,以提高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于当时的政治状况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_描写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122775c58fb770bf78a55e0.png)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橙子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 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1 / 17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1f1e80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74.png)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ed2b3d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61.png)
曾国藩简介关于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名言曾国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军的创立者。
曾国藩一生都在为朝廷考虑,在军事,政治,文学各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可以说清朝的末期要是没有曾国藩,将会灭亡的更快。
曾国藩简介咸丰二年,太平天国军攻占湖南,曾国藩奉旨前往抗击成立湘军,湘军一作战勇猛远近闻名,人们只知道湘军常打胜仗,并且士气高涨,却不知道作为湘军首领的曾国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国藩让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礼制,通读古典经学,湘军在当时素质奇高,队伍作战时更是整齐划一,没有半点拖泥带水,部队执行力高,应变能力强,自然常打胜仗。
作为一名政坛上的大人物,曾国藩自然有他的独特之处,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
曾国藩家中没有当官背景,所以当他成为官员后,格外重视对自身品格的培养,个人修养的确给曾国藩带去了很大的帮助,他做人表里如一,不给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
他对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态度,他内心纯洁不存邪念,曾国藩每天都要花时间静坐思索,从不说空话,没有把握之事绝不轻易答应。
除此之外,曾国藩热衷于研究文学,在早期就将易经读通,其中的阴阳变法更是手到擒来,曾把一切顺利的诸如事业、富贵、地位等归在阳里,将一切不利、坎坷归在阴里。
掌握了这种平衡之后,处理事情能十分果断。
曾国藩攻破天京,完成对太平天国的镇压被朝廷封为一等毅勇侯。
在天津教会案发生之后,曾国藩屈从法国,受到舆论谴责,回到两江总督的位置。
之后积极筹备费用,送学童前往美国留学,为洋务运动输送人才。
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
曾国藩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清朝的政权稳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国藩名言作为清朝著名大臣曾国藩,除了留下丰功伟业外,他的一些名言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且其中的内容对于现在人的生活,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在人们道德培养上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我们对于其中几条做一个解释。
为什么在各方面不如你的人却做的比你成功,曾国藩给出的解释是:古来大战争,大事业,人谋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909477a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f.png)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说起曾国藩,那可是清朝末年响当当的大人物,咱们得用点儿心,好好聊聊他的那些牛气冲天的事迹和了不起的成就。
曾国藩啊,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狠角色。
小时候读书,他就跟个拼命三郎似的,三更灯火五更鸡,那勤奋劲儿,村里的小孩儿都比不上。
后来啊,他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当官,这一下,可算是鲤鱼跃龙门,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曾国藩这人,可不仅仅满足于做个安稳的官老爷。
他心里头啊,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那时候,清朝内忧外患,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着,得干点啥,不能让这大好河山就这么没了。
于是,他站了出来,一手组建了湘军,那可是他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
曾国藩带兵啊,有他的一套。
他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听起来挺笨的,但实际上,这招儿可灵了。
每次打仗,他都先让士兵们挖好壕沟,筑好围墙,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然后再慢慢悠悠地跟敌人耗,耗到敌人没耐心了,自己乱了阵脚,再一举拿下。
这种打法,虽然慢了点儿,但稳啊,胜率高啊。
所以,湘军在他的带领下,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太平天国,收复了失地,让清朝的江山又稳当了几年。
除了带兵打仗,曾国藩还是个大学问家。
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写字、做学问。
他的字儿,那叫一个漂亮,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他的文章,也是写得深入浅出,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他还有本儿书,叫《曾国藩家书》,里面写的都是他给家里人写的信,字里行间透着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本书啊,后来成了很多人的必读经典,大家都想学学曾国藩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曾国藩这人啊,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识人用人。
他看人的眼光毒辣得很,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
所以,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李鸿章啊、左宗棠啊这些大佬,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他用人也用得特别大胆,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胆儿。
只要你敢干、能干出成绩来,他就敢提拔你、重用你。
这种用人之道啊,让湘军上下团结一心、士气高昂。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c621a71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
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
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
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
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0b34fc2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d.png)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1811年-1875年)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史书记载极为丰富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曾国藩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领导的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以严密的组织、精确的计划和灵活的战术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他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军事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对于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曾国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主政湖南、湖北期间,通过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进行官员考试,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以理服人”的治理理念,通过理性讲述和说服来实现统治的目的。
其政治手法非常灵活多样,取法于西方和中国传统,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可观的成效。
他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也被后来的政治家所吸收和借鉴。
第三,曾国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他创建了“士官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军事科学的人才。
同时,他还创建了讲学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曾国藩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权威和集权,对于民主制度和平等原则的认同较低。
他在军事上的严厉措施和镇压手段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此外,他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中,采取了一系列以屠杀为主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了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历史人物曾国藩
![历史人物曾国藩](https://img.taocdn.com/s3/m/e076ab3e3968011ca3009151.png)
名人评价 一
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 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 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 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 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 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 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 《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 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 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名人评价 三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 不日三复也。”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 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 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 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 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 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 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 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 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 • • •
生平及成就---文学成就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 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 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 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 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 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 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 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 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 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 《诗集》、《读书录》、《日记》、《奏 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 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 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 《为学之道》、《五箴》等。
曾国藩 生平 功过
![曾国藩 生平 功过](https://img.taocdn.com/s3/m/2feb9c1483c4bb4cf7ecd168.png)
曾国藩与小偷的故事
曾国藩三次自杀
1.第一次是靖港兵败。以为靖港守敌只有数百人, 防备松懈,于是轻率冒进。
2.第二次是湖口惨败。1855年,曾国藩率水师进 军江西湖口,太平军派出小船携带火器,乘月黑 风高,冲入湘军船队,大肆放火。源自曾国藩知人善用
镇压太平天国
清朝的正规军——绿营兵有六十多万,在太平军的冲击下损失惨重,集 结在南京城外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也只能采取守势。这样,清政府不得不 把挽救危局的希望,寄托在地主武装——团练身上。曾国藩就是在这一背景 下起家发迹的。
曾国藩是湖南湘乡人,道光年间考中进士,在京城做到了礼部侍郎,二 品高官。公元1852年,他因母亲去世回乡守孝,不久咸丰帝就下达了要求各 地在籍官员督办团练的诏令。曾国藩的做法与其他大臣不同,他的目的不在 于组织地方性的民团,而是着手于建立一支新军。这支军队全由湖南人组成, 湖南简称湘,所以被称为“湘军”。 曾国藩以他的亲友、师生、同乡为骨干,招募朴实、也都缺乏社会经验 的农民当兵。湘军的饷银比绿营兵高出一倍,内部实行家长式管理,下一级 由上一级挑选和指挥,最后听命于曾国藩一人。曾国藩利用团练大臣的地位, 取得了脱离于地方的司法权,在组织和整肃湘军的过程中,就擅自处决了二 百多人。他借着督办团练的机会,截留朝廷过往的赋税、饷银,私自卖官、 开征,用来购买了一千多门洋炮,置办了三百余艘战船。一年之间,湘军陆 营、水营兵力达到一万七千余人。
毁誉参半的曾国藩
莫 言 深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传 飞 鸿
莫 言 深 闺 空 寂 寞
善 舞 红 袖 传 飞 鸿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曾国藩评析
![曾国藩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457564561252d380eb6ebe.png)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愚于近人,独服 曾文正。观其收拾 洪、杨一役,完满 无缺。使以今人换 其位,其能如彼之 完满乎?‛ 1917年8月《致黎 锦熙信》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是1944年 我在延安时写的。曾国藩是近百年来反动派 的开山祖师,而他的伪善乔装却在社会上有 很大的影响。他的继承者人民公敌蒋介石把 他推崇为‚圣人‛,以为麻醉青年、欺蔽群 众的偶像。为了澄清当时一些人的混乱思想 ,所以有揭穿曾国藩这个汉奸刽子手本来面 目的必要。这篇文章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写 出的。 ——范文澜
“早起”
‚起早,尤千金妙 方,长寿金丹也。‛ ‚吾有二事法祖父 :一曰起早,二曰勤 洗脚,于身体大有裨 益。‛
“五勤”
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
眼勤: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手勤: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
心勤: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劝戒委员四条》
2、节俭
‚以一荤为主,有 客略有增加‛。
“曾国藩热”的背后
各取所需:急功近利或学以致用?
二、曾国藩的为学
(一)读书 (二)“好文章”的标准 (三)“士大夫之学”
(一)读书
道光十八年(1838), 曾国藩中进士。星冈公对 竹亭公说:
‚吾家以农为业,虽 富贵,毋失其旧;彼为 翰林,事业方长,吾家 中食用无使关问,以累 其心。‛
十自 余是 年以 未后 尝, 知公 有官 家京 累师 。,
● ‚作梅言:‘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
得天下皆是好人,存一番薰陶玉成之心,使 人乐于为善’云云。盖讽余近日好言人之短 。‛
“静坐法”
“献章之学,以静 为主。其教学者, 但令端坐澄心,于 静中养出端倪。” ——《明史》
曾国藩生平功过
![曾国藩生平功过](https://img.taocdn.com/s3/m/c3898d5b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6.png)
在太平军西征部队的进击下,绿营兵节节败退,清政府一再下令湘军增 援。老谋深算的曾国藩不愿轻易冒险,一边抗旨拖延,一边加紧了湘军的军 事训练。公元1853年底,太平军攻克湖北黄州,咸丰帝不得不亲笔写信给曾 国藩,说,已经火烧眉毛了,要他“激发天良”,出兵打太平天国。曾国藩 感到军事准备已经完成,这才同意出境作战。从此后,湘军就成了太平军最 主要和最凶恶的敌手。
? 当年进攻太平天国期间,湘军从九江打到南京,攻一城屠 一城,一路屠杀过来,“鸡犬不闻三千里”,湘军将领彭玉 磷感叹:“直教戮灭无遗种,尸涌长江水不流”(彭玉磷
《克复九江屠城》)
?
在这无数次屠城当中,较著名的有三次:
? 1.1858 年屠江西九江,湘军将守城太平军暨 其家属两万多人全杀光,又大杀城中百姓, 城中积尸数万,被抛尸长江者更难计数;
不尚独尊 博取众长 信奉程朱理学 师夷长技以制夷 经世致用 务实变通 训练湘军 善于发掘人才
当时,宋学与汉学之争存在已久, 势同水火。曾国藩却提倡汉宋沟通 交融,“兼取二者之长”。对于儒 学以外的诸子百家,曾国藩也主张 择长而用。他自云:“学问多途, 皆涉其涯”,其门生称他“无学不 窥,默观精要”他在晚年还为自己 不懂天文、算术而感到遗憾。为此, 他积极支持自己的小儿子曾纪鸿学 习算术。
? 曾国藩知人善用
? 有一次李鸿章向曾国藩推荐三个人才,曾国藩不 在,李鸿章便让三人在厅外等候。曾国藩回来后 便向其推荐。曾国藩讲:“不必了,面向厅门、 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小 心,让人放 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 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 分派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 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 ,将来作为不小,应予 重用。”听了这话后,李鸿章很吃惊,问是怎么 判断的。
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
![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https://img.taocdn.com/s3/m/03dd4c8683d049649b6658d5.png)
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国藩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在虚岁28岁时,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
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曾国藩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从不放弃自己的品德修养,至其年衰,政治思想成熟,也不放弃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和自责。
他的一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真实写照。
他曾对4位弟弟说:“不能不趁30以前立志猛进也”,读书讲究“志、识、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曾国藩极重择师交友,立志向圣贤看齐。
他在诗中写道:“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
”曾国藩在其志向的激励之下,终生勤俭谨慎,学修不断。
因此,当清国镇压太平军起义屡遭败北时,他创立的湘军却能扭转败局,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清政府称他是“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赞扬他是“中兴第一名臣”。
在极重“立德、立功、立言”的湖湘学派中,曾国藩既是一名推波助澜者,又是一位成功的佼佼者,因而青年毛泽东在1917 年致黎锦熙的长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a7a1f46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f.png)
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他与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晚清四大名臣”,与胡林翼合称曾胡,他是湘军的创立者与统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晚清名臣曾国藩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曾国藩生平简介曾国藩,清朝晚期人,字伯涵,号涤生,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他从一介书生到进京赶考,进了进士之后又一直留在京城,短短十年时间,连续升职七次,年仅37岁就已经官至二品,这在清朝历史上也只是独一份的。
后来恰逢太平天国乱世,当时正是因母丧而在家的曾国藩趁势在家乡创建了湘军,并且作为统帅者,曾国藩带领湘军和其他的义军一起历尽艰苦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挽大厦于将倾,救清朝于乱世,因为这巨大的功绩,被封为了一等勇毅侯,这是清朝以来第一个以文人封武侯的人。
后来又升职至一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为官平稳,可以说是实现了文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标,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曾国藩一生所处的年代,正是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的年代,俗话说的好“乱世出豪杰”,正是这样的乱世造就了曾国藩的一生。
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努力,一度呈现出同治中兴的盛况,险些就力挽狂澜,将清朝从危机之中救回。
作为同治中兴的时期的主力,曾国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让曾国藩成为了近代最具影响力最具争议的人物。
如何正确评价曾国藩对于曾国藩,现在很多人都十分的推崇他,甚至已经在很多人心中被神化成了“圣人”,这样过分高估的评价无疑是不理智的,对于曾国藩,我们应该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领域来分析。
在文化上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集大成者,曾国藩继承了中国以儒学为基础的传统文化,他的一生是完全按照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路来走的,他的一生深受“三纲五常”的影响,对于“君臣、父子”等传统文化中的伦理纲常部分极为看重。
这一点是深受争议的,不少的人认为“纲常”之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曾国藩这样作为是不可取的。
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原创)
![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原创)](https://img.taocdn.com/s3/m/49042cdb5022aaea998f0fbe.png)
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历史作用评价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洋务运动——曾国藩》一书中提到,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也是洋务运动的开风气者。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了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对于曾国藩的历史作用,一直以来有两种评价。
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朱东安研究员曾在他的系列三讲《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中提到,曾国藩所倡导的作为近代化运动的洋务运动,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要“自强、求富”,都有着不可低估的进步意义。
但另一方面,曾国藩所谓的“自强之道”,不过是为已露末世相的清政府借洋务运动寻找政治出路。
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洋务运动不可能成为救国良方,更不可能使国富民强。
最后,中日甲午战争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大结局。
不论曾国藩,还是李鸿章,都无法挽回大清覆灭的命运。
中国著名近代人物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
”梁在《曾文正公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评价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评价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6ea4963dad51f01dc381f1a2.png)
评价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地位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
但这正说明其人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令人争议的严重作用并占有重要的历史位置。
我以为,要认明曾国藩的历史作用和位置,首先要认明曾国藩所处的历史时代。
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历史义务是什么?为了完成其历史义务,历史提供的条件又是什么?总之,不能拿一把超时空的尺子来权衡一个详细时代的详细团体。
要看其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充任什么角色,于历史的开展起了什么作用,然后才干确定其人的历史位置。
曾国藩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死于同治十一年(18 72),阅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代,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后62年的时期里,这正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是中华民族与本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末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的时期,是中西文明大抵触和大交汇的时期,是封建社会片面衰落和资本主义末尾在中国发生的时期,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炽的时期,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未有之〝奇变〞、〝剧变〞时期。
这个时期的历史义务,一是资本主义近代化,一是捍卫民族独立;或许说,一是反封,一是反帝。
这两个义务是相反相成的。
在这个时期,曾国藩阅历了鸦片战争,对立了太平天国运动,掀起了洋务运动,处置了天津教案。
曾国藩在这些历史事情中的表现和作用,同完成此两个历史义务的关系决议了他的历史位置。
一团体的历史作用和位置是多方面的,即使在一个事情一个运动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呈不同的颜色,在处于不同时代的先人眼里其意义也有所不同。
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眼里会有不同的曾国藩。
所以,称曾国藩为〝中兴勋臣冠〞者有之,颂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者有之;骂曾国藩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汉奸〞、〝卖国贼〞、〝刽子手〞、〝革命头子〞者有之;说曾国藩〝誉之那么为圣相,谳之那么为元凶〞者亦有之①。
我以为,这些说法不能说都没有道理,没有依据。
曾国藩生平简介
![曾国藩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17f76d7da38376baf1fae3e.png)
书法造诣
从人物关系看处世之道
• 与左宗棠的爱恨情仇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与李中堂师徒情深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影响一代伟人
•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 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曾国藩的剿匪之路
• 咸丰三年(1853年),组建湘军,自行购置武器装备,摸索训练 方法和战术,同时筹建水师。 • 咸丰四年(1854年)2月,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在道义上 取得了多数人的支持,湘军全军出击,共计大小船舰240艘,水 陆大军17000人,挥师东下 • 3月,岳州首战不利,4月,在靖港水战中又被太平军石祥贞部击 败,曾国藩愤而投水自尽,幸被幕僚章寿麟所救 • 在失利后不断地自我反思,曾国藩改善了湘军的管理体系,军队 战斗力逐渐上升,自此,作战不在是只有失败。
家庭背景
• 祖辈世代在湖南乡下务农
• 祖父曾玉平——见多识广的农民 • 父亲曾麟书——家中长子,四十三岁举秀才, 乡间塾师
• 兄妹共九人,四个弟弟,其中曾国华、曾国荃、 曾国葆后均加入湘军,四个妹妹,幺妹不幸痘 殇
• 家境较为富裕,家风严整
鲤鱼跃龙门——从农民到进士
• 道光六年(1826年)春,曾国藩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 道光十年(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 入湘乡涟滨书院。 • 道光十二年(1832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 • 道光十四年(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 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 试。 • 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 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 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评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作用
摘要:曾国藩是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而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试通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关键词:曾国藩;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历史功过和作用
历史人物评价从来就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曾国藩评价的问题上的分歧更显得突出。
曾国藩在世时就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徽号;曾国藩死后,清政府称他“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然而也有人说他倡“就地正法之制”,兴“抽离聚敛”之风,“以夷狄攻中国”,“杀人割地”,取媚洋人,实为祸国殃民的“罪魁戎首”。
之所以出现这些片面的评价,很大原因是人们以自己的眼光去评价曾国藩,而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曾国藩的立场。
评价历史人物,就应以人物当时所处的时代的角度客观地去看待他。
下面就举两个例子,让大家比较全面地认识曾国藩。
一、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
因此,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
(1)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
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是为了推动历史发展而起义的。
不可否认,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
……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
湘军攻破南京城时,“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尸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
如此残忍地镇压农民军,其中曾国藩的个人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维护清王朝,为立下大功,曾国藩不惜屠杀太平军和老百姓,如此残忍的行为的确令人发指,说他是杀人狂也不为过。
此外,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如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但是,曾国藩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却把资本主义近代化扼杀在摇篮中,使得中国得不到更大的发展,以至于远远落后于世界。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过错的
确很大。
(2)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
洪秀全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并把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同中国本土的封建迷信与农民起义的朴素平等观念相糅合,使之成为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精神支柱。
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那么他们将有可能把中国拉回到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
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虽然其立场很保守,但是却比洪秀全的神权政治稍微进步些,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利大于弊。
而且,如果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那么在同一时代将有可能出现两个政权——清王朝与太平天国。
而且,从洪秀全的享乐行为与崇尚神学行为来看,他未必能比清王朝更适合统治中国。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无疑是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从这点上来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是功大于过。
综上所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功过相当。
他杀人如麻,伤天害理,同时,他又为中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不能片面地说他功大于过或过大于功,只能客观地多角度地去评价他。
二、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现在,认为洋务运动是卖国的反动的运动的人,已经不多了。
多数人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而洋务运动的发起人、倡导者、最早的实践者正是曾国藩。
(1)19世纪中晚期,以满清官僚集团中的奕劻、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认为要挽救统治危机,要抵御外侮,必须仿效西方的“船坚炮利”,必须“练兵制器”,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
其中,曾国藩是按照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实行洋务运动的,并且在魏源“师夷制夷”、“以夷制夷”、“自强”“救时”思想基础上,他又进一步提出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师夷智以制夷”的主张,并且付诸实践。
于是,中国近代化军民工业、文化教育、派生留学和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等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改革自强的先河,使国人的观念迅速改变,使中国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最初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从而为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打下了一个基础。
从这方面来看,曾国藩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立下了汗马功劳。
(2)从曾国藩发起洋务运动一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窥视出曾国藩的自强御侮的思想和开阔深远的目光。
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其自强御侮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再看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与曾国藩的“师夷智以造船制炮”思想,虽然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思想,但是后者却比前者高明多了,这从“智”的内涵比“技”的内涵大多就可看出来。
“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
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
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
曾国藩不仅有此思想,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可见曾国藩比魏源眼光更远,勇气更大,思想更开放。
曾国藩用“师夷智”作为学习西方文化的行动纲领,比其同辈也要高明。
从这点上说,曾国藩为解放思想,学习西方文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因此,从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上来说,曾国藩在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指导下所开创的洋务改革运动,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发展是有重要贡献的。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
历史借他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
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
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
不管世人如何评价曾国藩,他都默默忍受。
毕竟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性质急剧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
面对这些情况,他不得不做出抉择。
无论对与错,曾国藩的历史地位都应划在近代进步和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六十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