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2 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2苏教版

习 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
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目 估计能力。
倒满水。倒入 1 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
标 3. 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么多水就是 1 升。
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
3. 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 1 升:
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认识容量和升
教 问题设计 学习要点
材
课 认识容量和升
题
课
授课
新授
型
时间
“升”的哪些知识? 1. 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
2. 棱长为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 1
量单位升。
升水
学 2. 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
2
(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 1 升大的容器
重难 点
1.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 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 1 升?
学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 但大致大小接近,
习 每生自带 2 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准
备
容量都是 1 升。 ( 2)取出大于 1 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 其他同学可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 教学生用 “容量” 来说
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
可称之为“容量” 。
(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
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 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
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

徐州龙文教育个性化辅导教学案教师学生年级四年级下授课时间授课课题认识容量和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2、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3、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参考资料教学过程复习巩固新课导入授课内容分析、推导(突出教学内容要点,采用的教学方法等,要求简明扼要,若有与教材中相同的文字、表格、例题等不要在教案上照抄,可注明教材页码。
) 知识点一:体会“容量”的含义二:认识容量单位“升”课堂教学(1)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
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倒满水。
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1、让同学可估一估某一容器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2、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升这个体积单位的大小,加深对体积单位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体积和容量单位“升”的认识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增强自信心,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升”,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一些物体的体积。
2.教学难点: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升作为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量杯等教具,以及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体积单位和换算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超市购物时看到的饮料瓶容量,引出体积单位“升”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讲解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换算方法。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用量杯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体积,运用升作为单位进行计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以及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转换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容量单位有所了解,如“杯”、“碗”等。
但他们对容量的概念以及升这一计量单位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转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学会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进行容量单位和实际容量的转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容量和升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容量的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毫升的标识牌、水、杯子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杯子,用来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如“小明要参加一个聚会,他需要准备一些饮料,但他不知道需要准备多少升的饮料”,引导学生思考容量和升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容量的概念,认识升这一计量单位,以及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使用升和毫升的标识牌,以及准备的水和杯子,来比较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2单元 教案

想想做做4
1、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指名:为什么2000毫升是2升?
想想做做2、5课前完成,课上汇报结果。
四、你知道吗?
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同学上台来展示一下你找到的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观察发现毫升(ml)是在其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
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
二、互动探究
认识升
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
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
用的是什么单位?
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
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
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
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பைடு நூலகம்的水杯中。
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
认识毫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
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前准备:实物投影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不同测量容器的容量单位,如升、毫升、立方厘米等;2.学生能够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不同测量容器进行容量测量;2.学生能够进行简单容量换算;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精神;2.热爱数学,积极探索数学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温故知新,复习升的含义,并认识其他测量容器;2.掌握容量测量方法;3.进行容量换算。
教学难点1.如何进行容量换算;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容量单位的认识;2.不同容器的测量方法;3.容量的换算。
学习方法1.教师讲解;2.学生自我探究;3.情境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升的含义及其符号。
2. 认识不同测量容器的容量单位(15分钟)老师示范引入,将不同的容器拿出来进行展示,并重点介绍容量单位:升、毫升、立方厘米。
3. 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30分钟)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并学习容器内的标注,学习容器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取样和倒出等技巧。
4. 进行容量换算(30分钟)情境教学,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教材提供的题目中进行容量换算,整理归纳答案的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 活动及小结(10分钟)教师设置“小小鉴定员”活动,学生自愿上台演讲掌握所学知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学习,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自我评价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和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生评价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后交流来了解学生对该节课的实际评价,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理解与认同。
3. 家长评价教师通过家长反馈及电话回访,了解学生及家长对本节课的反馈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完善下一次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认识容量和升》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容量和升》是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解决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对于容量和升的概念、容积单位以及换算关系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容量和升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量和升的概念,以及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难点:解决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直观演示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容量和升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物、升和毫升的量杯、水等。
2.学具:每人一组量杯、水、记录卡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如超市购买饮料,引入容量和升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量和升吗?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如1升的水和1毫升的酒精,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两者之间的差别。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
每组有一个量杯装有1升的水,要求学生用这个量杯测量出100毫升、200毫升、300毫升的水,并记录在记录卡上。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各自在操练中的心得体会。
然后,教师出示一些与容量和升有关的实际问题,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小明喝了200毫升,他还剩下多少毫升?”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苏教版四年级获奖教案《认识容量和升》

苏教版四年级获奖教案《认识容量和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2、使学生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1升有多少。
3、建立容量单位,培养学生估量液体多少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升,初步建立升的概念。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表示液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课件、量杯、纸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盒。
教学过程:一、教学“容量”。
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水壶,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水壶,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如何验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操作,可以两个容器互相注水比较。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
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1、出示例2情景图。
你们认识这些物品吗?知道物品后面的几升代表什么意思吗?(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做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那么1升有多少呢?我们可以用量杯来量出1升水。
师操作用量杯量出1升水,让学生观察。
继续操作:教师取出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将刚才量出的1升水倒正方体,让学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这个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多少?猜一猜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验证过程中提问:为什么要从里面量?而不从外面量?3、继续感受1升水多少。
(1)教学“试一试”先让学生估计下1升水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再验证下(5个)。
(2)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三、练习。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升教案苏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升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升的含义,掌握升的单位换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升: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升的定义,知道1升等于1000毫升。
2. 升的单位换算:学习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升的含义,学会升的单位换算。
2. 难点: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理解升的含义。
2.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容器,如瓶子、杯子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容器的大小不同,如何表示它们的大小呢?引入升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升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1升等于1000毫升。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升的单位换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5.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升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过程。
2. 练习反馈:收集学生的练习结果,了解学生对升的理解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还有哪些容器可以使用升来表示大小。
2. 引导学生进行升的单位换算的拓展练习,如不同容量单位的换算。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升的理解和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容器,了解它们的大小,尝试用升来表示。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二》教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二》教学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p.13、14
教学目标: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
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检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实践作业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如: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适的*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
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行,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容量和升的认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并通过具体的演示、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升的容量观念。
2、能比较容器容量的大小,会根据自己的认识描述对1升的理解,并能通过观察、比较容器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认识容量及容量单位升。
2、能联系生活实际准确判断容器里的容量是否大于1升。
教学资源:杯子、实验杯等各种容量的容器若干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游戏:同学们,老师知道平时你们都比较喜欢喝可乐?今天我们来场喝可乐比赛,看看谁喝可乐的速度最快,好吗?(出示一大一小两杯可乐)指名两位学生参加比赛。
二、师生探究1、比赛结束后提问:你觉得比赛公平吗?为什么?2、认识容量:不错,杯子有大有小,大杯子里装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小杯子里装的水少,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3、体会容量的大小:那么,你现在知道为什么这位同学刚才比赛会输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大杯子的容量大,所以用的时间长。
)4、出示大小两个冷水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除了用眼睛判断以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让学生讨论并上台演示)5、及时巩固。
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看书,并指名学生上台照着操作一遍,然后再说说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想想做做第2题:也让学生先看书,再指名学生上台照着操作一遍,然后再说说三个杯子容量的大小。
6、引出容量单位:指着其中的一个冷水壶提问:刚才通过验证,同学们已经知道这只冷水壶的容量大,(指着大的冷水壶)那你知道这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如果我问你你的身高、体重是多少,你会回答吗?当学生无法回答时,教师及时说明:和身高、体重一样,为了准确测量或容量的多少,我们必须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板书:单位)7、认识升计量水、饮料、油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板书:升)同学们带来的这些容器里所装的水、饮料、油等液体各有多少升,和组内的同学互相说说,然后集体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容积”、“升”等概念,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2.能够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导入,例如:•“大家喜欢喝水吗?喜欢用什么量杯来倒水呢?”•“你们用过升这个单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升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呢?”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逐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容量和升。
2. 学习和练习第一部分:认识“容积”和“升”•讲解概念:什么是“容积”?什么是“升”?•举例解释:如果一个水杯可以装2升水,我们可以用2个1升的瓶子去倒满它。
这就是容积的概念。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的水杯,让学生用“升”来描述其容积。
第二部分:升的应用和换算•讲解概念:我们可以使用“升”作为容积的单位来计量和比较容积的大小。
而其他常见的容积单位还有哪些呢?•举例解释:1升 = 1000毫升,1毫升 = 1立方厘米。
可以通过这些换算关系来快速计算不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练习:老师出示不同容积单位的测量工具,让学生用“升”或其他适当的单位来描述其容积。
3. 拓展应用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一杯水有300毫升,那它相当于多少升的水?•如果一个盆子可以装10升水,而一个桶可以装50升水,那么5个桶可以装多少升水?•让学生自行想出其他相关问题,并用所学知识来解答。
三、教学要点•认识“容积”和“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含义。
•理解“升”与其他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1升 = 1000毫升。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容器中的水量、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等。
四、板书设计名词容积含义容积容器内能够盛放的东西的多少升最常用的容积单位之一,等于1000毫升毫升、立方厘米容积的其他常见单位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类比和实例的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容积”和“升”的概念,并掌握了它们的换算关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范文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容量和升》教案范文
p.13、14
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才能。
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形成一升的详细概念。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
比方: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较小的容器)
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
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
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比方: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
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
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适宜的答案下面画“√”
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
再以此为参照,进展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进展,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
苏教数学四下《认识升》WORD教案

苏教数学四下《认识升》WORD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升教学目标:1.了解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学会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升进行不同的比较。
3.掌握用标准升进行容量测量的方法。
教学重点:1.升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升的比较和换算。
3.用标准升进行容量测量。
教学准备:教学PPT、标准升、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升。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家里有测量水或其他液体用的东西吗?”2.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关于容量的知识,来认识一下升吧!”二、呈现升的定义和概念(10分钟)1.展示图片:“这里有几个升,请问你们知道升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后,给出升的定义:“升是用来测量容积的单位,符号是m³。
”3.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升,引导学生思考:“哪个升容量大?哪个升容量小?”4.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总结:“容量大的升所能装的液体多,容量小的升所能装的液体少。
”三、比较和换算升(20分钟)1.展示图片上的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升。
2.引导学生思考:“用哪个升比较方便?为什么?”3.学生回答后,解释用标准升进行容量比较的原因:“使用标准升进行比较可以方便准确地进行换算。
”4.让学生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升与标准升进行比较,并完成相应的换算练习。
四、用标准升进行容量测量(25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标准升,了解其容量为1升。
2.展示图片:“请问下面哪个容器的容积接近1升?”3.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用标准升准确地测量容积?”4.学生回答后,讲解用标准升进行容量测量的步骤:“首先,将需要测量的液体倒入容器中;然后,将标准升上的液体倒入容器中,直到液体的高度接近容器的容积;最后,记录下标准升上的液体的体积。
”5.让学生通过实践,使用标准升进行容量测量,完成实验报告。
五、小结(5分钟)1.小结整个课程的内容和重点。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地方?”3.解答学生的问题,澄清疑惑。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简单地说出容量的含义,并辨认容器大小;2.掌握升的概念,并且能够将公毫升、分升、升互相转换;3.了解升的用途和应用场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4.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容量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容量和升的概念;2.升与毫升、分升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教师要做好容器和水的准备,准备好小杯子、瓶子和水;2.准备好相关教具,比如量杯、升量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实际物品展示,让学生对容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比如老师拿一把勺子和一个杯子,并问学生这两个物品的容量大小。
从而引出今天课程的主题——容量和升。
2. 认识容量通过展示一些不同的容器(杯子、瓶子、罐子等),让学生感受容器的大、中、小,了解容量的含义。
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器皿来演示水的倒移,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容器的容量大小。
教师和学生一起猜测哪个容器可以盛放更多的水,再用量杯进行量化。
3. 认识升介绍“升”的概念及其记法“L”。
展示出标有“1L”的升量杯,让学生通过观察数字“1L”和量杯刻度来理解“1升”的容量大小。
4. 升与毫升、分升的换算引导学生看出升、分升、毫升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认识1分升、10毫升等于1升。
教师可以用相应的教具对相关概念做一些说明。
教育学生用已知量求未知量的思想,进行一些简单的算式练习。
五、教学总结本节课,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和操作,初步掌握了容量和升这一数学知识。
学生了解了容器的大小、不同单位的含义和换算,旨在增强学生的容量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作业1.把5位同学的容量排序打在本子上;2.家里看看有哪些容器,写下它的名称,并注明它的容量大小;3.练习书写较大的数字:150、220、300、480、500等,完成下列算式:200ML x 2 = ____, 5升 = _____毫升。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认识容量和升教案2 苏教版

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容量和升教案2 苏教版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容量单位“升”。
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课前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活动:桌子上的杯子瓶子有什么用途?可以用来盛水、油、饮料等物体,这些器皿都叫容器。
(一)认识容量1.水是生命的源泉,人要生存可离不开水,现在请你仔细回想一下,你每天大约要喝几杯水?杯数多一定就喝得多吗?大杯子比小杯子能盛得水多,大杯子的容量较大,小杯子的容量较小。
(板书:容量。
)2.观察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观察(容量差别较大的容器),哪一个容器的容量较大?为什么?3.实验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两个容器(容量相差较小)。
提问:这两个杯都是空的,猜一猜,哪一个的容量较大?你能想办法验证吗?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选择较好的方法,并根据学生汇报演示实验,把甲杯倒满水,再把甲杯的水倒入乙杯比较两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教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倒水实验操作的方法推测比较容量的大小。
4.比较三个容器容量的大小。
在每小组里有3个容器(容量较接近),分别是高脚杯、水杯和塑料杯,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请学生先猜测,然后学生交流怎样验证。
验证可能出现三种情况:先倒满容量最大的、容量次之的、容量最小的杯子。
小结:我们可以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比较多个容器的容量。
5.按要求找出容器。
(1)老师这儿有一个可乐杯,你能在桌子上找到比它容量大的容器吗?和它容量相等的容器呢?比它容量小的容器呢?(2)你能找到和老师手中容量相同的容器吗?(3)观察容量相等的这两个容器,你发现了什么?(二)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
板书:认识容量和升。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常用的容量单位是升和毫升。
本节课先认识升,升可以用大写的英文字母“L”表示。
(四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意图四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小明认为他家水壶的容量比小亮家水壶的容量大,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学生小组讨论,认识到杯子可能不一样。
4. 第二次演示:教师把杯子里的水倒回水壶内,重新换大一点的杯子倒一倒。
黄水壶里的水能倒满5杯。
5. 提问:这个黄水壶的容量到底是几杯?从这两次倒水中,你发现了什么?明确:同样一壶水倒入容量不同的杯子,能倒满的杯数不同。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

《认识容量和升》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0~12页。
教学目标:1. 结合实例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容量的含义,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
2. 结合观察在具体操作中体验、了解“升”的实际意义,加强1升的空间感知。
并和学生熟悉的长度单位等进行比较,使学生建立空间模型。
3. 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形成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冷水壶1把,茶杯,水,饮料瓶,量杯等。
教学过程:一、理解容量的意义1. 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哪一个能盛比较多的水?学生讨论并汇报结果。
指出:左边这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也就说明这个茶杯的容量比较大。
2.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杯子:观察这两个杯子,哪个杯子的容量大一些?学生猜测,猜测的结果不同。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到底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呢?你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后演示往杯子中倒水。
提问:通过倒一倒,你们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容量。
3.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通过讨论明确:中间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大,最后一个杯子的容量最小。
【设计意图】从观察入手,立足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交流中感受。
积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理解容量的意义,逐步体会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及1升的观念,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感受容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1. 对话解读。
谈话:小明听说好朋友小亮家新买了一套茶具,打电话询问了茶具的有关信息。
下面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先连一连,再说说哪一句是回答水壶的容量的。
什么颜色的?一个冷水壶和四个茶杯。
有几个?装满水后能倒满5杯。
有多高?淡蓝色的。
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15厘米。
2. 谈话:小明说:“我家有一个黄色的水壶,这个水壶能倒几杯呢?”通过演示,得出: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
3. 提问:小明家的黄色水壶能倒满7杯水,小亮家的蓝色水壶能倒满5杯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介绍:成人一天一般要喝1到1.5升水,孩子要喝1升水,那你知道1升水大约是这样的几杯呢?
分别取几个大小不同的杯子倒一倒。
想一想,你每天的水喝够了么?
4.练习,完成(3)和(4)
三、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的学习,让你明白了哪些知识?
布置实践作业:以有刻度的容器,分别用倒水或看刻度等方法,去了解家中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
认识容量和升
教材
问题设计学习要点
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
课型
新授
授课时间
“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
学习
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难点
1.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形成一升的具体概念。
学习
准备
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
预习
要点
问题设计学习要点
点拨选择创意
一、教学“容量”。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