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①

合集下载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

土地资源知识点总结土地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土地资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于地理学、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城市规划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土地资源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地资源的概念和特点1. 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包括陆地和水域,可以用于生产和建设的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具有多样性和非可再生的特点。

2. 土地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土地资源包括不同类型的土地,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2)固定性:土地资源是固定地壳的一部分,不像空气和水资源那样具有流动性。

(3)不可再生性:土地资源的形成需要长时间,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二、土地资源的分类根据土地的用途和功能,土地资源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

1. 耕地:指适宜种植作物的土地,包括旱地和湿地两种类型。

2. 林地:指生长着各种树木的土地,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地。

3. 草地:指适宜生长草类植物的土地,可用于牧草种植或放牧。

4. 水域:包括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是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的分类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三、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

1. 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包括科学施肥、合理轮作、改进耕作方式等,提高耕地的产量和品质。

2.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土地资源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利用。

3. 城市规划与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4. 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增加土地资源的经济价值。

5. 农村土地整治:对农村散乱污和低效用地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2023年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地旳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旳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旳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步还包括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运用旳成果。

因此,它又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

详细包括下列几方面旳含义: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构成旳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种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是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大气圈旳复合界面。

3)土地旳性质和功能(如土地合适性等)取决于各自然要素旳综合作用旳成果。

土地在其长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中,多种要素以不一样形式,从不一样旳侧面,按不一样程度,独立地或综合影响着土地旳综合特性。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旳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它包括人类过去和目前对土地旳多种运用和改造旳成果,如农地、道路、居民点等等。

土地与土壤: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原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处在永恒变化中旳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旳混合物。

从互相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旳一种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

不过应当注意旳是,当土壤一旦被运用,即作为基本旳生产资料时,则必需同步考虑气候、地形、水文等构成土地旳诸要素,这就是人们一般所说旳因地制宜运用土壤,这个时候旳土壤实际上已经以土地旳形式发生作用。

从本质特性上看,土壤旳本质特性是其具有肥力,所谓土壤肥力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及环境条件旳能力;而土地旳本质特性是生产力,它是在特定旳管理制度下,对某种(或一系列)用途旳生产能力。

土地与国土:国土系归某一种国家管辖旳地球上旳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旳区域,广义包括一国旳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旳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旳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旳概念。

2、土地资源旳概念“所谓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间、地点旳条件下可以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目前和未来福利旳自然环境原因和条件”。

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归纳)doc资料

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归纳)doc资料

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归纳)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土地的资源属性 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土地的资产属性 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资源指标——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2. 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山地与丘陵 1.海拔高度2.山系走向对土地环境的影响3.地面坡度平原 1.扇形地平原2.冲积平原3.湖积平原4.滨海平原3.地下水的类型 1.包气带水2.潜水3.承压水4.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物有机体、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5.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发生层次垂直序列组成的不同类型的排列组合形式。

一般分为三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是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B层位于A层下部是淋溶物质的淀积层或聚积层C层母质层位于表土层、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较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产权指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2.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3.国有土地产权低效率的原因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国家只是一个虚拟的主体缺乏激励; 国有土地产权的实施成本和监督成本都过高以至于难以实施和难以监督。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一、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土地是一种自然——经济综合体,具有自然和经济特性,将其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来阐述其资源特性和资产特性。

1、资源特性:(1)生产性是指土地具有一定的生产力;(2)区域性,受水热条件支配的地带规律性及地质地貌非地带性规律的共同影响和制约,使其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性;(3)动态性,不仅具有空间的差异性还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点;(4)可更新性,土地是一种可更新资源,表现在土地的生产力在合理利用的条件下可以自我恢复和维持,并不会因为连续应用而降低;(5)多功能性,土地是社会各种生活所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可被用于各种不同用途;(6)有限性,面积的有限;(7)不可替代性,其为不可替代资源。

2、资产特性:(1)商品的特性,可以进行商品的流通;(2)产权特性,具有明显的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其增值性取决于土地的稀缺性和人类对土地的不断改造利用;(4)不动产性,源于其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和永久使用性。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社会经济分析方法。

三、土地资源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1)土地资源调查和动态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土地资源和资产的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综合研究4)生态脆弱地区的土地资源开发和保护研究;5)特殊土地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研究;6)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研究。

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一、土地资源: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水文土壤生物等自然要素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二、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分析:(1)光(太阳辐射),包括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2)温(热量),热量资源,包括温度,积温,无霜期;(3)水(降水),水资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三、土地资源的地貌地质要素分析:(1)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的影响:海拔高度(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坡度(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和机耕条件及建筑工程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丘陵、山地、高原、盆地);(2)土地资源的地质要素条件分析:地质条件主要表现在地表的岩性和矿物组成以及风化母质的性状。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土地资源学重点归纳

Importance for Aki——土地资源学[Simple] 名词解释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扩大土地的利用空间和利用深度,充分发挥土地在生产生活中作用的过程。

由于自然因素不良或人为利用不合理的影响,引起的土地生产率的下降或是不良面积的扩大。

破坏的土地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回复可供利用的状态。

综合治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身缠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过程。

正常生长时,便成为盐渍土。

地下水临界深度=毛管水上升高度+作物主要根系活动层深度以动态平衡的观点与理论,对某一地区某一时间对水分和盐分数量上的分析生裂变,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品质,危害人类健康。

11.冲洗定额单位面积使计划图岩层盐分降至作物正常生长时所需要的冲洗水量成土条件和土壤属性的统一,来分析整个成土过程各个发育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和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填空恶化、非农用地占用。

质地土地构型地下水矿化度农业技术措施 4. 盐渍土的形成条件:地下水位高、蒸发量大、有盐分来源、地形地貌、人为因素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半温润季风区的水盐平衡类型、半干旱干旱内陆地区的水盐平衡类型、干旱半干旱高寒区的水盐平衡类型根据平衡的状态或产生的原因进入项=排除项稳定补偿型、进入项>排出项不稳定正向积盐型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地区的范围土体水盐平衡地块大区域或大溶域土属土种变种草甸盐土沼泽盐土洪积盐土残积盐土碱化盐土草原碱土龟裂碱土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农业技术措施淤灌措施灌溉措施冲洗措施生物措施盐分含量高低盐碱类型土壤的质地内因:作物种类生理阶段生理特性耕作措施含水量变化肥力水平变化客土改良覆盖种子处理粮积鱼田农盐结合腐植酸白色污染废渣有机污染植被因素母质因素地形因素因土灌溉合理施肥生物措施因土种植其他农业措施油气开采道路建设城市建设电厂砖瓦厂 20. 复垦模式:回填平整土地填鱼塘50-70平米至少三次。

具体视情况定闲散地的开发浅海滩涂的开发农业利用比较低的土地建设用地的开发问答特点:1.土地退化类型多 2、发生的地区比较广泛3.发生速度快,程度较重意义:遏制土地退化人口不断发展的需要土地占补平衡需要(1)发生剖面构造盐土表层有积盐层。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版复习总结归纳

土地资源学王秋兵版复习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土地资源学(最新王秋兵版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土地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结果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

2.土地资源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分为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土地的资源属性 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土地的资产属性 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第二章土地资源的自然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的气候组成要素光照资源指标——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热量资源降水资源风力资源2. 地貌类型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山地与丘陵 1.海拔高度2.山系走向对土地环境的影响3.地面坡度平原 1.扇形地平原2.冲积平原3.湖积平原4.滨海平原3.地下水的类型 1.包气带水2.潜水3.承压水4.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固相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生物有机体、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气相土壤空气5.土壤剖面构型是指土壤发生层次垂直序列组成的不同类型的排列组合形式。

一般分为三个最基本发生层次A层是土壤剖面的表层是有机质积聚层B层位于A层下部是淋溶物质的淀积层或聚积层C层母质层位于表土层、淀积层之下由未受成土作用影响或影响较微的风化残积物或堆积物组成是形成土壤的母体或基础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1.土地资源产权指与土地资源相关的一系列权利的总称。

2.土地资源产权制度指对土地资源产权的一系列安排及与之相关的政策和法规。

3.国有土地产权低效率的原因土地产权主体不明国家只是一个虚拟的主体缺乏激励;国有土地产权的实施成本和监督成本都过高以至于难以实施和难以监督。

4.土地资源的价值土地资源的天然价值——土地资源本身所具有未经人类劳动参与的价值土地资源上附加的人工价值——即劳动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价值——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构成了与土地资源天然价值和劳动价值相联系却相对独立的另一类价值。

土地资源学重点

土地资源学重点

土地资源学重点第一篇:土地资源学重点土地资源学考试复习重点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的基本特性:(1)土地的资源属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属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

3、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三个方面。

4、土地资源质量调查的内容:(1)土地资源自然属性调查,气候调查、地形地貌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调查、植被调查(2)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社会经济状况调查、土地生产力和收益调查。

5、外业调绘:路线调查、制定工作分类系统、室内预判、调绘阶段、补测、样区调绘验证。

6、土地资源评价概念: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也包括对土地的各种自然构成要素以及与土地利用有关的社会经济状况的综合评定。

7、土地资源评价特点:必须有特定的目的、必须针对一定的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的时期、必须全面分析评定、必须直接用于生产实践。

8、土地自然适宜性分类: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

9计算题P145.10、土地资源人口承载潜力的内涵:(1)生物生理特征的人口承载量,它是把人均事物消费水平压缩到只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的最低水平时,所估算的区域土地最大可供养的人口数;(2)基于实现条件的人口承载量,它根据现有食物消费水平,参照可以预见的生活标准、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资源消长状况,以估算未来某一时段所能供养的最大人口规模;(3)土地资源的极限人口承载量,它是在假设影响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处于最优状态,资源管理近乎尽善尽美的理想情况下,土地的食物产出所能供给的最大人口限度。

11、中国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对策P178—P187。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心整理

(完整word版)土地资源学复习精心整理

土地资源学复习整理一、名词解释土地:指大气对流层下部至地壳一定深度的立体空间内,气候、地貌、岩石、土壤和生物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形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区位:陆地上某一地块的空间几何位置,以及各种土地自然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组合效益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

土地类型:是由区域内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遵循各自的分异律,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共同组成。

土地资源类型:是根据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或功能的差异性而划分的。

它是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资源调查:以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遥感和测绘制图等为技术手段,查清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规律的系列过程.土地资源评价(又可称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特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高低或土地生产力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应性:指某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适宜程度。

比配(match):将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评价: 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

土地生产潜力:指在一定自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投入和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计量经济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出土地等级,通过划分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

土地资源学重点知识

目录《土地资源学》平时作业问题一:简述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并以你家乡的土地资源调查为例,论述土地资源调查的一般工作程序。

1.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第一,土地,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就像人需要空气、水、阳光一样重要。

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

特别是,当其他条件一定时,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等决定着土地的人口负载量和人们平均生活的质量。

如果人类能正确、科学地开发、利用、改造、保护土地,使人与土地正确结合,保持恰当的配比,就能在利用土地、取得土地产品和利用土地的过程中,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

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

对于非农业行业,土地是当作基地,当作场所,当作空间的操作基础来发生作用的。

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行业中,土地是作为地基使用的。

土地数量、质量、位置直接影响着这些行业的生产及效益。

另外一些行业,如采矿、水力发电、地热利用、航运等,土地不仅具有地基作用,而且更是被当作生产原料、运力、生产工具,从而在位置、数量、质量上都受到严格限制。

而在旅游业中,自然界的特殊风光、景观是旅游地的先决条件,其土地是一种特殊的资源。

农业生产对土地的要求更甚于其他产业。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不仅是劳动对象,而且本身又是最好最重要的劳动资料,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对土地的需求表现在需要面积广大的土地,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满足人类需求的农产品。

可见,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资利用的土地资源,为人类的栖息、繁衍、生活、生产等活动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向人类提出了因地制宜、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不同位置、不同质量的土地,以取得更大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任务。

土地资源学要点【全】

土地资源学要点【全】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的含义(概念):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与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是一个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概括性的综合概念。

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区域,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它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不单指土地,而是国家管辖的地理空间,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土地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和权籍属性。

■土地的资源属性: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

■土地的资产属性: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

■土壤: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自然体。

■资源的概念: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第一篇: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表面某一区域,它的性质包括这一区域之上和其下组成生物圈的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水文、动植物的特性以及人类过去和当前的活动结果,它的性质对土地当前和未来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土地的认识:1、土地是综合体2、土地是自然和经济的产物3、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4、土地是一个立体的三维空间实体5、土地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6、土地不同于土壤2、土壤的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输送表层土壤于土地的区别:1、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壤仅仅是土地的一个组成要素,即土地包括土壤2、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而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3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是处在地球风化壳的疏松表层,可以划分为A、B、C等发生层次。

而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大气圈)、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水圈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剖面,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二者在形态结构上相差甚远。

3、景观的概念:景观是由各个在生态上和发生上共轭的,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地域单元所组成复杂地域系统,并且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自然地理过程总体4土地和国土的区别:所谓国土系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和他们的下层、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由此可见,国土是比土地更为广泛的概念。

5、土地的分层;分为三层;地下层,地表层,地上层6、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是指在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7、土地有哪几种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籍属性8、土地的资源属性有哪些基本特征:1、整体性2、生产性3、面积的有限性4、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的差异性5、时间变化性6、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7、多用途性9、土地的资产属性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供给的稀缺性2、位置的固定性3、个体的异质性4、使用的永久性与增值性5、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6、流通的特殊性10、地产供给稀缺指的是什么;主要是指在某一地区、某种用途的地产供不应求,形成了稀缺的经济资源,造成供求上不同程度的矛盾11、土地的生态功能:1、支撑功能2、养育功能3、净化功能12、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权籍13、土地的权籍属性包括什么?:地权和地籍14、地籍的概念:地籍即土地的“户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15、土地资源学的研究方法:1、土地资源学的综合性技术方法2、土地资源学研究的专门化技术1、土地资源组成的自然要素:土地资源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的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生物等自然要素组成、同时又时刻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复习重点及答案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1.土地与土壤、国土、景观的区别与联系(1)土地与土壤,土壤只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①从相互关系上看,土地包含土壤②从本质特征上看,土地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力,土壤的本质特征是肥力③从形态结构上看,土壤只是其地表层的一部分,土地是由地上层的近地面气候、地表层的生物圈和土壤圈以及地下层的地下水和岩石圈组成的立体垂直体。

(2)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所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由一国主权所管辖的地域空间,广义包括一国陆地、河流、湖泊、内海和领海以及它们的下层和上空,还包括大陆架等。

国土是比土地更广泛的概念(3)土地与景观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

①从属关系上,景观是土地的一部分②从内涵上,土地概念强调除自然属性外,更侧重于其经济社会属性;景观概念则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含义,更强调景观攻擂人欣赏的美学价值和景观作为复杂生命组织整体的生态价值及其带给人类的长期效益。

③景观具有异质性,与以均质型地块单元为基础的土地概念有本质区别。

2.土地资源的概念在当前或可预见将来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3.土地的属性(1)自然属性①生产性②整体性③面积有限性④位置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⑤时间变化性⑥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⑦多用途性(2)经济社会属性(3个)①土地的社会性②土地的资产性a供给的稀缺性b位置的固定性和个体的异质性c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d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e流通的特殊性③土地的权籍性a地权,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土地财产权的总和b地籍,记载土地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地籍的核心是权属,是调处土地争执、恢复界址、确认地权的依据。

构成土地的三大基本要素,土地的数量、质量和权籍4.土地功能(8个)①养育功能,土地的本质属性是具有生产力②支撑功能,人类一切活动都附着于土地③资源功能,土地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④资产功能,土地具有增值性,是重要的不动产投资对象⑤环境净化功能a,进入土地的污染物质在土体中通过扩散、分解等作用逐步降低污染物浓度,减少毒性。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重点

土地资源学期末复习重点

如何理解土地资源的特性?资源特性①生产性②区域性③动态性与可更新性④多功能性:生产功能,环境功能,承载功能,空间功能⑤有限性⑥不可替代性。

资产特性:①商品特性②产权特性③增值特性④不动产特性简述土地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指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土地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含义,土地和土地资源的概念,从外延上讲,土地的范畴比土地资源更广,而土地资源的内容比土地更具体。

海拔高度对土地资源特性的影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下降;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增加;随着增加,积温减少;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强度减小水文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律水文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具体影响和作用,主要反映在城市分布位置、用地布置、市政工程建设以及环境景观、地基稳定性等方面地表水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作用与影响径流对地貌类型的形成(地表形态)都具有显著作用;径流产生的母质对土壤性质(质地、肥力等)具有显著作用;地表水的丰缺状况与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城镇建设与选址等关系密切。

地下水对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作用与影响地面坡度对土地特性及其利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农田基本建设交通运输灌溉机耕条件以及建筑工程投资等。

土地自然区位土地的自然区位包含着土地位置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特征和该土地位置与周围陆地、山川、河湖、海洋等自然环境的空间位置关系两层涵义。

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的比例关系表示方法有面积比、频率比、分异度、多样性和优势度等。

土地评价与土地资源评价的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为了一定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评价的特点必须有特定目的;必须针对一定土地用途;评价必须针对一定时期;评价要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要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价结果能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8土地评价的目的:①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②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③为土地交易服务④为土地税收服务⑤为土地管理服务土地资源的利用发展利用进程①原始型土地资源利用类型②自给型③商品型④可持续型9我国现阶段进行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现状:目前,我国土地利用中普遍存在着散、乱、杂等现象,存在着盲目求大、上规模的陋习,土地浪费问题严重;意义:1.推进土地整理是我国土地国情的客观要求2.推进土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3.推进土地整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土地资源学重点缩印版

土地资源学重点缩印版

土地资源学重点1.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物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3.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的概念包含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是从土地所具有的的资源利用价值来阐述。

4.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5.土地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6.土地生产力按其性质可分为自然生产力和劳动生产力,从时间上又分为现实生产力和潜在生产力(填空题)7.影响土地资源的气候要素特征如何表征?(1)太阳辐射:光照强度(简称照度)、光照长度(简称日长)、光照质量(2)热量资源: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3)降水8.日平均气温10°C是多数植物活跃生长的温度,故又称为活动温度。

9.活动积温:一年内活动积温的总和。

10.分析地形地貌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

(1)海拔高度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海拔高度对土地特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水热条件再分布方面。

首先,气温随还把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范围内,降水量也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

同时随着海拔的升高,积温减少,生长期缩短,引起作物的适种性不同。

海拔高度对人类活动也有制约,海拔高度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加大,人类的活动减少。

(2)坡度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坡度越陡,土壤侵蚀作用越强,水土流失量在一定条件下增多;坡度越缓,对于农田水利化与机械化越有利,同时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可节省开发投资。

(3)地貌类型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农垦、机耕和灌溉,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基地,而山地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平,土地类型变化复杂,土地利用方式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土地资源学重点zs

土地资源学重点zs

1.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规律、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3.土地资源: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的时间内能为人类所利用的土地。

4.光照强度:简称照度,是指正常人眼对0 .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

5.光照长度:简称日长,是指一个地区从日出至日落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

6.光照质量:是指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的对比。

7.积温:是指日均温度的累积,大于等于10℃的积温,对农业生产而言,积温大小可以显著的影响作物的适种性及其熟度。

8.无霜期:指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天数。

9.农耕期:平均气温≥0℃始现期和终现期一般代表田间耕作起始和结束的时间,其持续期即为农耕期。

10.地球化学条件:与土地资源利用相关的化学元素的迁移、集聚导致的化学元素的多或少的存在状态。

11.耕层:土壤表层经耕作熟化的土层。

12.耕作层: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13.土地所有制:是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14.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5.土地自然生产潜力:是指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16.土地经济生产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由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17.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而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收益就会递减,这一现象称为~。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土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辨析、论述第一章绪论1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和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

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2辨析土地与景观、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景观指土地的具体一部分,与土地存在外延上从属关系;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景观强调其美学、生态价值及长期效益;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它们以实体或非实体形式存在。

景观是指构成人类环境的实体部分。

土地和土壤土地和土壤不同,土壤是土地的构成部分中诸多自然因素的一种。

土地与国土国土是指一个国家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的总称:领土、领空、领海。

土地的概念要狭窄一些,海洋不包括在土地范围之内。

土地是一个学术上的概念,国土是一个政治概念,二者是在不同层面上作出的不同定义。

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总称,它包括了一切类型的土地;而土地资源则是从土地所具有的资源利用价值的角度来阐述其具体涵义,它的分类一般要经过对土地的资源价值和利用功能的评价以后,才能确定其是一种什么样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正在不断扩大。

3土地的特性1)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有限性、不可代替性、多功能性2)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不动产特性、增值特性4、土地的含义:①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②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③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④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土地资源学考点提纲

土地资源学考点提纲

土地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一、土地、土地资源的概念①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业也包含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和利用的结果,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②土地资源: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土地。

二、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内容(具体见课本8-10页)1、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①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性研究;②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

2、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的研究4、土地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5、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①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模式研究;②区域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6、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三、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答: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有两个:1)、土地的资源特性:(1)生产性(2)区域型(3)动态性(4)可更新性(5)多功能性(6)有限性(7)不可替代性2).土地的资产特性:(1)商品特性(2)产权特性(3)增值特性(4)不动产特性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和方向A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1)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2)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4)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B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1)基础理论研究(2)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3)学科规范化问题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1.研究和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特征应考虑哪些因素?应从哪些指标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分析)包含以下六个部分:(1)气候要素特征分析: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光——太阳辐射(衡量指标有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照质量);温——热量(衡量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无霜期、生长期与多年极端低温平均值);水——降水(2)地学要素特征分析:地形、地貌、地质对区域土地资源特征的影响规律;地质条件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mportance forAki——土地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一门科学。

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变规律有、分类与分布特征、数量和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和管理等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

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构成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一个自然经济综合体。

指一定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

①土地的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不可替代性。

②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商品特性、产权特性、增值特性、不动产特性①土地资源学理论基础研究(土地、土地资源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性研究;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以及土地资源的形成很演化规律研究)②土地类型和土地资源类型(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③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特征研究)④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人口承载力(人与土地的定量关系研究)⑤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⑥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管理①系统分析法②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RS、GIS、GPS)④社会经济分析法第二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土地资源气候特征分析地球表面直接产生水、热交换的大气层的各种统计状态(如积温、降水等)和物理过程(如升温、蒸发、焚风等)。

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由太阳发射的电磁短波辐射,是地球表面土地生态系统中一切过程的能量基础。

太阳直接辐射47%,散射辐射53%影响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纬度、海拔高度、云量、地球的公转自转太阳辐射包括:紫外线及其以下的短波波段、紫外以上的可见光、红外波段(以可见光部分为主,占50%)对土地特征而言,主要表现为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光照强度——正常人的眼睛对0.4-0.7um可见光的平均感觉程度,其单位是1x(勒克斯),也可以用日照时数表示。

强光照有利于植物的生殖生长,如棉花谷类需要强光照;弱光照有利于植物的营养生长,如茶叶、竹需要弱光照条件。

光照长度——一个地区日出至日没之间可能日照的时数光照质量——太阳辐射中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部分的比例。

与纬度海拔高度、大气干燥度及季节有关。

纬度较高的干旱地区,由于光照质量优于低纬度湿润地区,故适宜于农业垦殖的海拔高度通常高于南方地区。

衡量热量特征的指标较多,但与土地利用及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评价关系密切的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

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0摄氏度为农耕期;大于等于5摄氏度喜凉植物生长期;大于等于10摄氏度活跃生长期,大于等于15摄氏度喜温作物安全生长期。

积温——日平均气温的积累值,农业生产活动中常用的积温指标大于等于10摄氏度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每年的终霜期和初霜期之间的无霜期的天数。

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地形与降水土地资源的地学要素分析海拔高度——①是划分地貌形态类型的重要指标②影响水热条件再分布③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对农业生产上的作物布局以及耕作制度产生一定的影响。

④海拔高度对人类活动的限制方面,由于海拔高度的上升,自然环境恶化的可能性增大,热泪活动必然减少。

⑤坡度⑥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的侵蚀程度和农田基本建设、灌溉条件、机耕条件(8度 17度)等方面⑦对于建设用地而言,地势平坦,排水性良好,工程土方量少,则可节省开发投资地貌类型——平原一般来说,海拔低,地势平坦,土地集中连片,有利于发展农垦、机耕和灌溉,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基地。

(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滨海平原)坡度因素——①坡度直接决定了土地资源的质量等级和土地利用方式的选择,而且也与水土流失的潜在危险性密切相关②山区土地资源的垂直分布规律,要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和山地立体生态经济系统③水的问题,一般山地丘陵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这缺水的问题,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方式和开发治理的途径④坡向也是影响山区土地资源特征及其利用的因素之一,坡向直接影响光、热、水条件的布局差异,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分布。

土地资源的地质条件主要体现在地表的岩性及矿物的组成以及风母质的性状等方面。

土地资源的主体土壤资源是由岩石、矿物的风化经过成土过程发育而成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影响,另外,还会影响地下水的储藏条件及水质而制约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的水文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地表水资源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影响——①地表径流的流水作用对地貌类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②地表水的丰缺状况月农业的灌溉用水以及干旱、洪涝灾害关系密切③地表径流的冲刷作用导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④地表水资源状况对城镇建设用地的选址与布局等有显著影响分类——包气带水(上层滞水、土壤水)、潜水、层间水按含水性质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石灰岩地层中)、冻土区地下水补给——降水补给,河流补给;排泄:水平排泄(矿化度不会增高)、垂直排泄(蒸发消耗,矿化度增高)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中含有各种化学成分的总量,常用1L水中含有的可溶性盐的克数表示,空间分布规律与地表水一致。

由于某些地区地理和地质的原因导致部分化学元素在土体、风化壳、潜水、甚至深层地下水中富集或欠缺的现象,从而影响该地区的生物生长和人类健康,一致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土地资源的土壤要素特征分析土壤剖面——A(淋溶层)B(淀积层)C(母质层)土层厚度——农作物最佳耕层厚度大于20-25CM土壤质地——不同的土壤质地反映了土壤的透水、通气、保水、保肥和供肥以及耕作性能,壤土是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强土壤的促肥供肥性能、反映了土壤的养分状况。

可溶性盐类——可溶性盐总量>0.3%开始影响作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而影响生长达到0.5%对作物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达0.7%作物会严重减产,大于等于1%成为作物难以生长的盐化土壤土壤pH——壤溶液的酸碱度土壤石灰质——一方面,反映土壤的pH,另一方面,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程度,如石灰质含量较高时,与磷酸根结合为磷酸钙,易使磷肥失效,石灰质含量15%以上,则容易使土壤剖面的某一层次胶结而形成坚硬的结核或硬盘式根系穿插困难,称之为“障碍层”。

土壤肥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综合指标,其影响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各种养分含量和组合关系等。

土壤适宜性——是指土壤的各种性状对所选择的作物生长需求的沐足程度。

是反映了土壤的自然属性对土地生产力的综合影响程度,以及存在的土壤限制因素及其限制程度。

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不同地区土壤地域性分布规律土地资源的生物要素特征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

生态多样性——生物圈内的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生态系统——特定区域中的全部生物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的特性——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生态学的最高层次。

内部具有揍我调节自我更新的能力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是一个动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①经济价值1)提供食物、工业原料、药物、建筑材料和日常家用物质2)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用于改良种植作物和家畜的“遗传资源”。

3)微生物方面有重要的开发前景4)促进旅游相关的经济的活动,发展生态旅游② 生态价值1)维持生物进化过程所必须的条件2)调节生物圈3)主导土壤与生物之间的盐分循环,提高土壤肥力和土壤的保护4)吸收和分解各种有机的和无机的污染物,如:参与水的净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乡村全面发展、乡村景观保护、土地利用控制植被——一定区域内植物群落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地、及农田栽培作物植被类型——热带雨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草地、荒漠植被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植物所创造的有机质,一方面,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生存环境、食物舍生产资料。

另一方面,有机质以植物残体的形态回归到陆地表面的土壤中,进入地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矿质养分在地表的富集,提高土壤肥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被的生态调节功能——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调节气候,保护环境③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④固结土体,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中国植被分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北干旱荒漠区、西南部青藏高原区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分析土地所有制——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

土地使用制度——是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

土地所有制决定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促进土地市场的形成和发育,使土地资源的效益得充分发挥。

土地区位——是自然要素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组合的具体表现。

土地自然区位——土地尚未自然地理位置。

土地经济区位——土地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表现的人地关系和社会物化劳动投入的差异。

,交通区位——是指区域土地或某地段与交通路线和设施的相互关系,具体由距离、耗时、费用三方面来决定。

土地自然生产潜力——充分考虑气候、土壤、地形、水文地质等全部自然要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后得到的土地生产潜力。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影响土地经济生产潜力的人工控制因素——①灌溉、排水、土壤改良等田间基础设施②作物栽培技术和化肥、农药、有机肥等物质投入③作物品种改良及其优化组合④田间经营管理水平土地生产力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入资本和劳动,达到一定限度时,其增加的收益就会递减的现象土地生产力受到最小限制因素所支配的现象。

第三章土地类型与土地资源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不同的景观生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的组合,即土地类型①性质一致性是相对而言的,根据划分的详细程度不同,一致性不同;土地类型划分的越细,单元划分得越小,一致性程度就越高。

②同一个土地类型单元的性质一致程度始终大于与其相邻土地单元相合并的土地性质③土地类型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属性,包括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

不同的划分层次所考虑的自然属性是不同的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和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的集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