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2024年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2024年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光与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章的学习,孩子们将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认识不同物体的影子,并尝试制作自己的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产生的科学原理,认识到光与影之间的必然联系。
2.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影子,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影子戏,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以及不同物体影子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品(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手电筒,照射在白布上,呈现影子的现象。
邀请孩子们观察并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的?影子为什么会动?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影子产生的科学原理。
通过展示不同物品的影子,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影子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孩子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孩子们在观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制作影子戏(15分钟)孩子们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用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水制作自己的影子戏。
教师指导孩子们如何将影子戏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孩子们依次展示自己的影子戏,讲述影子故事。
教师鼓励孩子们互相评价,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产生的原理不同物体的影子特点影子戏的制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创作一个关于影子的故事。
2. 答案示例:观察到傍晚时,太阳照射在树木上,地面出现了树木的影子。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光和影》,具体内容为第5节《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探究光与影之间的关系,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光与影之间的关系,能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影子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产生的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影子的特点及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剪刀、画笔、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透明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学生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影子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教师示范如何利用手电筒和白纸制作简单的影子戏。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和白纸制作影子戏,观察影子的变化。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影子与光的关系。
4. 影子游戏(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影子追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影子与光的关系。
5. 影子创作(10分钟)(1)学生利用画笔、剪刀、透明胶带等材料,创作自己的影子画。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产生的原理2. 光与影之间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4. 影子创作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描述影子与光的关系。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用手电筒和白纸制作一个简单的影子戏,分享给家人。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
2023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6篇)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练习画人的影子,发展手的.动作。
2.知道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影子是会变化的。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粉笔,色笔,白纸或报纸。
活动过程:1.玩手影游戏。
做手影给孩子看,如用手影做兔子,做狐狸,做小鸟等,引起幼儿操作的兴趣。
教幼儿做手影游戏,让幼儿试一试,在阳光下有手影,在背阴处没有手影,从而知道太阳发出光亮,光亮被挡住了,就会有影子。
分组玩手影游戏,可进行手影表演,手影编故事等。
2.画影子。
让幼儿站到阳光下看身体的影子,知道身体挡住阳光就有影子。
两个人合作画影子,甲在阳光下映出自己的影子,乙用粉笔沿影子边画下影子。
然后甲再画乙的影子。
也可以把纸铺在影子上,用笔画下影子。
还可以让幼儿画不同时间的影子,同一个人站在同一个地方,画下上午的影子;再画下中午的影子,看看不同时间影子不一样,知道是太阳在不同位置的原因。
活动反思:我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美术活动。
第一次带孩子们进行户外美术活动,带出去之前,我很担心孩子们会因为过于兴奋会场面失控。
所以出发前先在班里面进行了严要求。
要求孩子们在户外要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服从分配。
一番教育后,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连上课不安稳的孩子也能够很好的融入活动,认真的摆姿势,和小伙伴们认真的画影子。
喜欢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我感觉是这种游戏的形式吸引了他们。
整堂课我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组织者和旁观者,孩子们成了课堂的主人。
在游戏中孩子们对人物的动态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人物的比例形成了初步的认识。
在美术课上,我们不能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课本,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应该更多的组织有趣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活动体验。
本次的教学活动,我靠着活动内容的本身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感受和理解。
放慢节奏,让我们的课堂和游戏结合,会比单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画得到的多的多。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画笔。
2.环境准备:室内光线充足,便于观察影子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引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影子吗?影子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产生的呢?生:讨论、回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关于影子的知识,一起去探索影子的奥秘。
2.探究(1)观察影子师:请小朋友们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手电筒和几个物品。
用手电筒照射物品,观察影子的变化。
生:分组实验,观察并记录。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讨论影子的产生原理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影子是怎么产生的?生:讨论、回答。
师:当光线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挡住,物体后面就会产生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3.拓展(1)影子的变化师:我们刚刚观察到了影子的产生,那么影子会发生变化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生:观察影子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的变化。
师:请各组分享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分享观察到的影子变化。
(2)制作影子画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手电筒和物品,在白纸上制作一幅影子画。
生:制作影子画。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也观察到了影子的变化。
影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希望小朋友们能够用心去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产生原理,掌握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部分环节,孩子们的参与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特点,感受影子与光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2. 能运用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探索影子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的特点,感受光与影子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透明胶带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带领幼儿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会出现在地上?”(2)让幼儿相互观察、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影子现象。
2. 探索影子特点(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上的动物图案,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光的距离、角度的关系。
(2)组织幼儿在阳光下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工具,制作自己的影子画。
3.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画有动物图案的卡片,讲解影子形成的原理。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光与影子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在阳光下让自己的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2)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影子画。
要求: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影子,并用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装饰。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影子变变变。
要求:在阳光下,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探索如何让自己的影子变大、变小、变长、变短。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了影子的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能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影子。
2.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如形状、大小和位置。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观察影子与光的关系,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兔、小鸟、方形积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阳光下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物体的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照射在物体上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
(3)提问幼儿:“影子为什么会动?影子和物体有什么关系?”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画纸和彩笔在光线下画出影子的形状。
(2)组织幼儿用剪刀剪下影子,并与原物体进行比较。
4. 影子游戏(10分钟)(1)教师设置一个光源,让幼儿在光源下模仿各种动物的影子。
(2)让其他幼儿猜测影子属于哪个动物,增加课堂趣味性。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影子与光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内容:(1)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2)影子与物体的关系:形状、大小、位置。
(3)影子游戏:模仿动物影子,增强观察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喜欢的物体的影子2. 答案:根据自己选择的物体,画出其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了影子的基本特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及评析《奇妙的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及评析《奇妙影子》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是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内容,选自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
本节课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特点、影子与光线关系、探索影子变化。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产生。
2. 观察并描述影子特点,解影子与光线关系。
3. 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影子变化。
4.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线关系。
教学重点:影子形成、特点及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画有不同形状卡纸。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关闭教室灯光,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形成。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形成、特点及影子与光线关系。
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幼儿观察不同物体影子,描述影子特点。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幼儿用不透明物体和手电筒探索影子变化。
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并分享探索过程中发现。
4. 影子画创作每个幼儿选择一个不透明物体,用画纸、彩笔、剪刀和胶水创作影子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创作。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影子画,并分享创作过程中感受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形成: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影子特点:形状、大小、方向影子与光线关系:光线角度变化,影子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请幼儿回家后,用不透明物体和手电筒,与家长一起创作影子画。
作品要求:表现出影子特点,画面整洁、美观。
答案:影子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和创作,让幼儿解影子形成、特点及变化。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光线与影子之间关系,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2.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影子画创作,增进亲子关系。
组织影子戏表演,让幼儿深入解影子应用。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影子”展开。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光有关。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影子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玩具、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同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激发他们对影子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结合实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影子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手电筒和玩具进行实验,观察影子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课堂小结(5分钟)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5. 板书设计(5分钟)在黑板上画出光与影的关系图,标注关键信息。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用画笔表现出来。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影子现象,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出影子,并注明光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感受光与影之间的变化。
邀请家长参与,让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影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引导幼儿探索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科学现象,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时的观察活动;2. 例题讲解中影子的形成原理;3.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4. 作业设计的实施与答案解析;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奇妙的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2.培养观察、探索影子的兴趣,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影子的产生原理,知道影子与光的关系。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自己动手制作影子游戏。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彩笔等。
2.学生准备:观察过影子,对影子有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手电筒,引导学生观察手电筒发出的光。
2.邀请一位学生上台,用手电筒照射自己的手,观察手的影子。
3.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二)探索影子的产生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在光线下产生的影子。
2.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子的产生原理。
(三)探索影子的变化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形状。
2.改变手电筒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影子的变化。
3.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影子的变化规律。
(四)动手操作,制作影子游戏1.教师发放白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制作自己的影子游戏。
2.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影子游戏制作。
3.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影子,记录下来。
2.与家人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讨论影子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探索影子产生原理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在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影子产生的原理:光沿直线传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背后形成影子。
2.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掌握影子大小和形状随着光源距离和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解释影子形成的原因。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优质教案精选
中班科学《奇妙影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是中班科学领域内容,主要选自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和探索影子游戏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影子现象能力。
3. 培养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关系,影子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影子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在教室里,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投射在墙上现象。
(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是怎形成?影子为什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讲解影子形成原理。
(2)通过投影仪展示影子变化,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影子与光源关系。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不透明物体在光源下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变化,探索影子与光源距离、角度等因素关系。
4. 影子游戏(1)组织幼儿进行“影子猜猜看”游戏,培养幼儿观察力。
(2)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描绘影子轮廓,发展幼儿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图。
2. 影子与光源关系图。
3. 影子变化实例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意。
请幼儿回家后,用不透明物体在光源下创作一幅影子画,并给画作命名。
答案示例:(1)画作名称:《快乐小鸟》(2)画作内容:一只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树干影子投射在草地上。
2. 作业题目:影子故事创编。
请幼儿结合影子画,创编一个关于影子小故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在影子探索活动中兴趣点和困难。
2. 拓展延伸: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影子变化,引导幼儿思考影子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如:太阳下走路,为什会有影子跟随?如何利用影子来测量物体高度?等等。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
奇妙的影子中班教案奇妙的影子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影子》,涉及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影子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玩具、图片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幼儿到户外,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观察地面上出现的影子。
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影子?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玩具和手电筒产生影子,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不同物体的影子,如树木、建筑物等。
4. 影子画创作(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幼儿用画笔描绘自己观察到的影子。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为自己的影子画添加色彩。
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影子画,交流观察影子的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光与影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规律4. 生活实例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作业要求:回家后,让家长协助,用画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关于影子的画。
答案:略2. 观察作业:观察家里不同物体的影子,并与家长分享观察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第一篇:探索光与影的关系在幼儿园的科学实验室里,老师给中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这一次,他将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光与影的关系。
首先,老师问孩子们:“你们今天看见过自己的影子了吗?”孩子们兴奋地举起了手,纷纷表示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
老师继续问道:“那么,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吗?”孩子们摇摇头,表示不清楚。
老师接着解释:“影子是由光线来生成的。
当光照射到一个物体上时,光线会被物体阻挡住,无法通过。
这样,光线就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暗影,我们把这个暗影称为影子。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开始思考光与影的奥秘。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光与影的关系,老师展示了一个小实验。
他拿出一盏手电筒,并打开了开关。
然后,他找来了一只玩具熊,将手电筒对准熊玩具的背面,让熊玩具与墙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惊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看到熊玩具的背面在墙上产生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他们兴奋地指指点点,纷纷表示自己看到了影子。
老师解释道:“这是因为光线照射到熊玩具上后,被玩具阻挡住了。
被阻挡的光线无法通过,导致墙面上的光线减少,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黑色的影子。
”孩子们对这个实验非常感兴趣,纷纷要求进行更多的实验。
于是,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实验,让他们在玩耍中逐渐发现光与影的奇妙之处。
第二篇:观察影子的变化在第二节科学课上,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更有趣的实验,让他们观察影子的变化。
老师拿出一些不同形状的纸板,并将它们放在明亮的灯光下。
孩子们看到,每一个纸板都投射出了自己的影子。
有的纸板的影子是长长的,有的是短短的,有的是细细的,有的是粗粗的。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举起手来,纷纷询问影子的形状为什么不同。
老师微笑着回答道:“影子的形态取决于物体与光源以及观察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为了更好地让孩子们理解,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观察实验。
他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墙前,并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然后,他请另一位小朋友站在他前面,再次让他的影子投射在墙上。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
《奇妙的影子》教案(精选11篇)《奇妙的影子》篇1活动目标:1.探究影子的成因,初步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之间的关系。
2、能合理进行光与影子关系的猜想,并乐于操作、验证。
活动准备:孙悟空手偶人手一个,手电筒人手一个,ppt,不同材质的卡片若干活动内容:一、开始部分:欣赏视频皮影戏《西游记》,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刚才看的是什么吗?”“你们看过皮影戏吗?”“你们知道最后我们在幕布上看到的是什么吗?”二、通过让幼儿大胆猜测,以及实际操作,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知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会变大或变小。
1、让幼儿了解影子形成的条件(1)通过让幼儿大胆操作以及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怎样能产生影子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操作一下看看到底怎样可以帮孙悟空找到影子。
”小结:当灯光照在物体上的时候是会产生影子的。
(物体将光挡住了,所以产生了影子。
)(2)给幼儿提供不同材质的卡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找到会发光的眼睛,知道透明材质的物体具有透光性,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小朋友们大家猜猜看,你认为哪一种材质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拥有一双会发光的眼睛。
”小结:当物体照在透明的物体上时,可以看到淡淡的影子。
2、通过让幼儿帮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知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影子的大小也会发生变化。
“小朋友们,大家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孙悟空的影子变大或变小呢。
”小结: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近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大;当灯光与物体的距离远时,物体的影子就会变小。
三、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影子在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吗?”四、活动延伸:日晷是利用太阳投影方向的不同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量工具,请小朋友回家后与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一搜,看看到底它的影子都会发生哪些变化。
五、活动结束:请小朋友们回教室休息一下,然后继续商量如何制作皮影戏。
《奇妙的影子》教案篇2设计意图:玩影子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教师紧紧抓住幼儿这一特征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手影游戏为导入,再循序渐进地深入: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影子的变化——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利用结束本次活动,从而让幼儿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光与影子”的感性经验:光线照射在物体上,物体挡住光线就产生了影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做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就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提倡幼儿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且进一步体验自信带来的愉悦感。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章《光和影》中第二节《奇妙影子》。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形成原理、生活中影子现象以及如何制作简单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生活中常见影子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及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
2.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解光与影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简单图形卡片、投影仪。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名幼儿到台前,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地上影子,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
2. 例题讲解:讲解影子形成原理,通过投影仪展示生活中影子现象,让幼儿进一步解光与影关系。
3. 随堂练习:分发画纸、画笔、剪刀、胶水,让幼儿动手制作自己影子戏。
a. 影子是如何形成?b. 生活中还有哪些影子现象?c. 如何制作影子戏?5. 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分享制作影子戏,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奇妙影子2. 内容:a. 影子形成原理b. 光与影关系c. 生活中影子现象d. 制作影子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天中自己生活中影子现象。
2. 答案示例:a. 早上,太阳升起,我发现地上有我影子。
b. 下午,我走在树荫下,地上也有我影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现象表现出浓厚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制作影子戏。
但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部分幼儿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下次教学中用更生动、简单方式进行讲解。
拓展延伸: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在阳光下观察、探索影子现象。
2. 邀请家长参与,与幼儿一起制作更复杂影子戏,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特别关注幼儿参与度和兴趣激发。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三单元《光和影》中的第2节,详细内容围绕“奇妙的影子”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影子是由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其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影子的形成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幻灯片、影子动画。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幼儿观察物体在白布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是如何产生的?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影子的形成过程,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让幼儿观察影子动画,了解影子的变化规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不透明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不同的姿势,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
(2)让幼儿发挥想象,用画笔、剪刀、胶水创作影子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的变化规律3. 影子画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画创作要求: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然后用自己的画笔、剪刀、胶水创作一幅影子画。
答案:影子画作品。
2.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影子要求:在家庭、公园等场所,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物体产生的影子。
答案:影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了幼儿的探究精神。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精选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影子》精选一、教学内容《奇妙影子》是中班科学领域一个重要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影子形成、影子特点以及影子与光源关系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现象,初步认识影子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光与影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品质,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影子是由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形成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影子特点,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杯子等)、白布、画笔、纸张。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白布、画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户外阳光下观察自己影子,引导幼儿发现影子与自己动作同步。
(2)邀请幼儿用手指在阳光下做影子游戏,观察影子变化。
2. 例题讲解(1)通过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实验,让幼儿观察影子形成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变化。
(2)组织幼儿用画笔在白布上描绘影子轮廓,加深对影子特点理解。
(2)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影子》2. 内容:(1)影子形成:光线照射不透明物体(2)影子特点:形状、大小、方向(3)影子与光源关系:光线越强,影子越清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影子现象记录,如:太阳下影子、夜晚影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影子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鼓励表达,提高课堂氛围。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影子游戏,如“影子追踪”、“影子猜猜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探索影子奥秘。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影子的形成、特点及变化,让幼儿探索光与影的奥秘,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了解影子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提高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会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难点: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玩具、书本等)、白布、多媒体课件。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组织幼儿在户外阳光下进行“踩影子”游戏,让幼儿观察、感受影子的存在。
(2)邀请幼儿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幼儿关注影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影子形成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
(2)讲解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会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不透明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
(2)引导幼儿描述影子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并记录在画纸上。
4. 小结与讨论(5分钟)(2)引导幼儿讨论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5. 创意活动(10分钟)(1)让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画笔、剪刀和胶棒创作影子画。
(2)鼓励幼儿相互展示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产生的现象。
2. 影子的特点:形状、大小、位置。
3. 影子的变化规律:随着光源的变化而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观察记录。
中班科学《奇妙的影子》教案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忧考⼩编整理了中班科学《奇妙的影⼦》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材分析 《纲要》中对科学领域的⽬标中指出:“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和求知欲;能运⽤各种感官,动⼿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 与我们形影相随的影⼦是⽇常⽣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也是孩⼦们⼀直感兴趣的话题:影⼦是怎么来的?为什么⾃⼰的影⼦有时长、有时短?但对于⼀些影⼦的特征的了解只是⼀些零散的,因此我在我们班组织此活动。
让幼⼉通过活动 了解影⼦的秘密,对影⼦的各种变化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的记录与发现,体验影⼦变化带来的乐趣。
⼆、活动⽬标 根据中班幼⼉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定了知识、能⼒和情感的⽬标: 1、引导幼⼉知道有光线的地⽅就有影⼦,光被物体挡住就会出现影⼦,影⼦与运动有关系。
2、启发幼⼉创造性的玩影⼦游戏,通过实验理解影⼦的形成。
学习⽤表格绘画的形式记录⾃⼰的发现,并学会与同伴交流。
3、激发幼⼉对影⼦的各种变化产⽣好奇,愿意探索,⼤胆提问。
三、重难点 重点:有探究影⼦这⼀⾃然现象的欲望,体验影⼦带来的乐趣,能⽤记录绘画、与同伴交流等⽅式表征。
难点:理解影⼦的形成,初步了解影⼦与物体与光的关系。
四、教法学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活动教师充当幼⼉的合作伙伴,与幼⼉共同探究做中学的乐趣。
因此我采⽤的教法有: 1、游戏法:游戏是幼⼉最喜欢的活动,它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本活动先以“踩影⼦”的游戏导⼊,增强幼⼉对活动的兴趣。
2、操作法:通过幼⼉动⼿操作,与实验材料的互动过程中进⾏探究学习。
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幼⼉的操作去观察、发现影⼦的相关问题,在操作中找到答案。
3、演⽰法:教师把实物或教具演⽰给幼⼉看帮助幼⼉理解讲述的内容,这个活动我把影⼦产⽣的原因、⽅向,做成课件让幼⼉直观⽣动的了解,解决活动的重难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奇妙的影子》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探索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概念,知道影子的形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欲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观察和探索影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画有动物轮廓的卡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动物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出现的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影子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影子形成的原理,让幼儿了解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关系。
(2)讲解影子与光源的方向关系,引导幼儿观察不同角度的影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让幼儿画下自己看到的影子。
4. 团队合作探索(10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手电筒、一张画有动物轮廓的卡片。
(2)让幼儿团队合作,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观察影子的变化。
(1)教师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影子2. 板书内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观察与探索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一找生活中的影子2. 作业要求: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至少三种不同物品的影子,用画笔记录下来。
3. 答案示例:物品1:玩具汽车,影子为长方形物品2:水杯,影子为圆形物品3:笔筒,影子为椭圆形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幼儿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及评析《奇妙的影子》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及评析《奇妙的影子》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奇妙的影子”。
通过学习,引导幼儿探索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光与影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影子现象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表达的意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卡片、玩具等。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关注影子与自己的动作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2)通过提问、引导,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卡片和手电筒制作各种形状的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影子,并与同伴分享。
六、板书设计1. 大奇妙的影子2. 副光与影的奥秘3. 插图:手电筒、卡片、影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继续探索影子现象,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在户外观察阳光下自己的影子。
3. 例题讲解:用手电筒照射卡片,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
4. 随堂练习: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用卡片和手电筒制作各种形状的影子。
5. 作业设计: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奇妙的影子》
【活动目标】
1.感知影子的颜色、形状,获得有关影子的具体经验。
2.对探索影子的活动产生兴趣,提高细致的观察力和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实验材料:一个美丽的布娃娃。
2.幼儿已获初步经验,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3.时间安排:有阳光的日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兴趣。
师:你们认为人有影子吗?你的影子在哪里?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把它画下来。
(二)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影子的特征。
1.师:你的影子是什么样的呢?
2.分组实验:教师引导幼儿在阳光下做各种动作,观察影子的颜色和形状变化。
3.借助布娃娃玩具,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布娃娃和影子的不同。
师:美丽的布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样子的?布娃娃影子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
师:布娃娃举起双手,她的影子怎么变化了?
(三)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和影子的不同。
师:你和你的影子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四)绘画记录,请幼儿把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画下来。
1.教师提醒幼儿思考怎样画出自己的身体和影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是哪个?
3.教师和幼儿讨论:影子在身体的什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