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合集下载

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报告

验证分离定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2. 掌握验证分离定律的实验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本实验通过测交法验证这一规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豌豆种子(纯合高茎豌豆和纯合矮茎豌豆)、剪刀、镊子、培养皿、水、碘液、显微镜等;2. 实验仪器:实验台、酒精灯、酒精、烧杯、试管、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选择纯合高茎豌豆和纯合矮茎豌豆作为亲本,分别标记为A(高茎)和a(矮茎);2. 将纯合高茎豌豆和纯合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所有植株均为高茎;3. 将F1代植株进行自交,得到F2代;4. 将F2代植株进行测交,即与纯合矮茎豌豆杂交;5. 观察并记录F2代植株的表现型,统计高茎和矮茎植株的比例;6. 将F2代植株的花粉进行碘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花粉颜色,统计蓝色和红褐色花粉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F2代植株的表现型比例为高茎:矮茎=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2. F2代植株的花粉颜色比例为蓝色:红褐色=1:1,表明F1代植株产生的配子中,含有等位基因A和a的配子数量相等。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的正确性。

在杂合子(Aa)的个体中,其配子中含等位基因A和a的数量相等,从而导致了F2代植株的表现型比例为高茎:矮茎=3:1。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测交法验证分离定律,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分离定律的验证结果;2. 实验过程中,F2代植株的表现型比例和花粉颜色比例均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进一步证实了该定律的正确性;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F2代植株的表现型比例和花粉颜色比例并非完全一致,这可能与实验误差有关。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应尽量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反思本次实验使我们深入了解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并掌握了验证该定律的实验方法。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1节第2课时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 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素养提升 课堂小结

自主预习·新知导学

一、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即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预期结果:Dd×dd→Dd∶dd=1∶1。 2.实验:F1×矮茎→87株高茎植株、79株矮茎植株。测交实 验图解如下。

知识点二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及分离定律 问题引领
1.为什么用测交的方法能证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如 何根据测交后代的性状表现确定待测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因为隐性个体所产生的配子中的遗传因子为隐性,它不会 影响F1产生的配子所含的遗传因子的表达,所以测交后代的性 状表现及其比例决定于F1产生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若测交 后代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显性纯合子;若测交后 代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待测亲本为隐性纯合子;若测交后代 表现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接近1∶1,则待测亲本为杂合子。

【预习检测】 1.判断正误。 (1)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小桶代表生殖器官,小球代表配 子。( √ ) (2)每次抓取小球记录完结果后要将小球放回小桶。( √ ) (3)每个小桶中的两种颜色的小球数量不必相等。( × ) (4)“假说—演绎”中假说的内容不一定正确,当验证实验的预 期结果与实际的实验结果相同时,假说内容才是正确的。
(√ )

(5)测交实验可鉴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但无法验证成对的遗 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 ) (6)遗传因子的分离发生于配子产生过程中。( √ ) (7)在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的遗传因子组 成为Dd,且F1产生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 ) (8)双亲为显性,杂交后代有隐性纯合子,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 子。( √ )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引言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遗传学的基石之一。

该定律描述了遗传物质在生殖过程中如何传递给后代,并解释了为什么某些特征在后代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孟德尔基因的发现19世纪,奥地利僧侣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通过对豌豆植物进行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

孟德尔以豌豆植物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特性进行交叉和观察。

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第一定律:单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第一定律也被称为“同型配子法则”或“纯合子法则”。

它阐述了当两个纯合子(纯合子是指基因型完全相同)杂交时,它们所携带的特点将在第一代杂种后代中表现出来,并且以3:1的比例出现。

例如,在孟德尔的实验中,他选择了豌豆植物的花色作为观察对象。

他交叉了一株纯合子白花色的植物和一株纯合子紫花色的植物。

结果是,所有第一代杂种后代都表现出了紫花色特征,而在第二代后代中,白花色特征以3:1的比例重新出现。

第二定律:双因素性状的分离定律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分离定律”或“自由组合法则”。

它描述了当两个基因座上的特征同时进行遗传时,它们会以独立方式进行组合,并且以9:3:3:1的比例出现。

孟德尔在实验中通过观察豌豆植物籽粒形状(圆形或皱缩)和颜色(黄色或绿色)这两个特性来验证第二定律。

他发现,在双杂交后代中,这两个特性以9:3:3:1的比例分布。

孟德尔基因的解释基因与等位基因孟德尔虽然没有意识到基因是由DNA构成的,但他提出了基因假说。

他认为,每个特征都由一对基因决定,而这对基因可以是相同的(纯合子)或不同的(杂合子)。

这些基因的不同形式被称为等位基因。

在豌豆植物实验中,孟德尔发现了两个与花色相关的等位基因:紫花色和白花色。

他认为,紫花色是显性等位基因,而白花色是隐性等位基因。

隐性与显性孟德尔观察到,当一个杂合子(一个携带一个显性和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个体)与另一个杂合子交叉时,只有显性特征会在后代中表现出来。

玉米分离定律实验报告

玉米分离定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独立遗传给后代。

二、实验原理玉米的子粒颜色和糯性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

其中,子粒颜色由显性基因A(黄色)和隐性基因a(白色)控制,糯性由显性基因B(非糯性)和隐性基因b(糯性)控制。

根据分离定律,杂合子(AaB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会分离,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AB、Ab、aB、ab,比例为1:1:1:1。

三、实验材料1. 纯合子玉米(黄色非糯性:AABB,白色糯性:aabb)2. 杂合子玉米(黄色非糯性:AaBb)3. 玉米杂交器4.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步骤1. 亲本选择:选择纯合子玉米(黄色非糯性:AABB,白色糯性:aabb)作为亲本。

2. 杂交:将纯合子玉米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自交:将F1代玉米进行自交,得到F2代。

4. 观察记录:观察F2代玉米的子粒颜色和糯性,记录表现型及比例。

五、实验结果1. F1代:F1代玉米全部表现为黄色非糯性,基因型为AaBb。

2. F2代:F2代玉米的子粒颜色和糯性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 = 9:3:3:1- 黄色非糯性:黄色糯性:白色非糯性:白色糯性 = 9:3:3:1六、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F2代玉米的子粒颜色和糯性表现型及比例为9:3: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这说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独立遗传给后代。

七、实验结论通过玉米分离定律实验,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离,独立遗传给后代。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选择纯合子玉米作为亲本,并严格控制杂交和自交过程。

2.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说明分离定律在玉米中具有普遍性。

3. 实验过程中,观察和记录数据应准确无误,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孟德尔定律—分离定律(普通遗传学课件)
为了解释这些遗传现象, 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假设。
一、遗传因子假设
(二)遗传因子假设的内容 1.遗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 (hereditary determinant)决 定的
2.每个植株的每一种性状都 分别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 3.每一配子(性细胞)只有 成对遗物体所表现的性状,简称表型。它是基因型和外 界环境作用下具体的表现,是可以直接观测的。 豌豆:红花和白花 小麦: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眼 人类:单双眼皮,有无酒窝,有无耳垂,蝶形与镰形红细
胞……
小麦的无芒与有芒
果蝇红眼与白银
三、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外界环境条件不变时
红花(CC) 白花(cc) 若纯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Ft
红花(Cc) 杂合体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红花(Cc) 白花(cc) 若杂合体 隐性纯合体
测交法
×
红花(Cc) 杂合体
白花(cc)
Ft
纯合体
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测交,若后代不分离全开红花则该红花植株 为纯合体(CC),若分编离著为者 申红顺先 花;与审阅白者花卢良则峰 其为杂合体(Cc)。
4.不同基因型的合子及 个体存活率相同。
三、分离比例的实现条件
5.各种基因型个体处在一致的正常环境条件下,并有较 大的群体。
结论
五个条件中任何一个条件不能满足都会导致偏离这 些比例。
由此可见,表型比例3∶1、1∶1只是分离定律的一种表
现形式而已。
《遗传学》
自交法验证分离定律
引言
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是完全建立在一种假设的基础上,这个 假设的实质是杂种细胞里同时存在显性与隐性基因(即C与c 基因),并且这一成对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 不干扰,因而产生C和c两种不同的配子。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不同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是孟德尔发现的第一遗传定律。

在大量的实验过程中,孟德尔发现,在一对相对性状中,表现型不同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产生的F都表现为显性性状;而F 自11在减数分裂交产生F,都出现显隐性状近似3:1的性状分离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21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不同配子间随机结合,就出现了特定的性状分离比。

那么,关于分离定律的验证,应选取什么方法呢,通常,能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有三种。

一、测交法测交法是课本中给出的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让杂种F与隐性纯合子杂1交,后代出现两种不同的表现型,比例为1:1,从而能够证明F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配1子,即分离定律是存在的。

这种方法是验证分离定律最常用的方法。

它只适用于能够比较容易进行测交的生物,对于植物中很难把雌蕊和雄蕊分开的生物,则不适合。

二、自交法除了测交法之外,自交法也是验证分离定律的较好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不方便进行测交的生物种类。

具体做法是:F自交,产生的F中会出现两种表现型,比例近似为3:1。

12这个特定的性状分离比,也能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花较小的两性花植物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多采用这种方法。

此方法简单易行,结果明确。

三、花粉鉴定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物,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鉴定方法。

如: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鉴定花粉来确定配子的基因型,从而对分离定律进行验证。

另外,利用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观察单倍体幼苗的一些性状,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之后,观察正常植株的性状,也可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在不同的题目中,根据涉及的生物种类的不同,我们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寻找最佳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定律的验证。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孟德尔豌豆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即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 理解基因的显隐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概念。

3. 掌握测交法验证遗传规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规律。

他认为,每个个体都有两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这两个基因可能相同(纯合子)或不同(杂合子)。

在形成配子时,这两个基因会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遗传给后代。

孟德尔提出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即:1. 基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 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实验材料1. 豌豆种子:红花与白花、高茎与矮茎、圆粒与皱粒等。

2. 玻璃器皿:培养皿、试管等。

3. 实验工具:镊子、剪刀、放大镜等。

四、实验方法1. 选择具有不同性状的豌豆种子,进行杂交实验。

2. 观察并记录杂交后代的性状表现。

3. 通过测交法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五、实验步骤1. 选择红花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2. 观察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红花。

3. 将F1代与白花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4.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红花与白花的比例为3:1。

5. 选择高茎与矮茎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6.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高茎。

7. 将F1代与矮茎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8.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高茎与矮茎的比例为3:1。

9. 选择圆粒与皱粒豌豆进行杂交,得到F1代。

10. 观察并记录F1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1代均为圆粒。

11. 将F1代与皱粒豌豆进行测交,得到F2代。

12. 观察并记录F2代的性状表现,发现F2代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3:1。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

他揭示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孟德尔分离定律。

提出者介绍格里哥・孟德尔(G.J.Mendel,1822-1884),1822年出生于当时奥地利海森道夫地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孟德尔的全身塑像庭,他的父亲擅长于园艺技术,在父亲的直接熏陶和影响之下,孟德尔自幼就爱好园艺。

1843年,他中学毕业后考入奥尔谬茨大学哲学院继续学习,但因家境贫寒,被迫中途辍学。

1843年10月,因生活所迫,他步入奥地利布隆城的一所修道院当修道士。

从1851年到1853年,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学习了4个学期,系统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课程。

与此同时,他还受到了从事科学研究的良好训练,这些都为他后来从事植物杂交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孟德尔从小喜爱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21岁便做了修道士。

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

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园地,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长达12年的植物杂交试验。

在孟德尔从事的大量植物杂交试验中,以豌豆杂交试验的成绩最为出色。

经过整整8年(1856-1864)的当代遗传学之父不懈努力,终于在1865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了遗传单位是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为基因)的论点,并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这两个重要规律的发现和提出,为遗传学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正是孟德尔名垂后世的重大科研成果。

孟德尔的这篇不朽论文虽然问世了,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那不同于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对于他所处的时代显得太超前了,竟然使得他的科学论文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生物界同行们的注意。

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

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

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
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是基因遗传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研究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研究不同基因的遗传规律来研究基因的传递和表达,从而探究基因遗传规律。

那么,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的具体步骤是什么呢?
第一步:筛选纯合子(纯合子指同一基因两个等位基因相同的个体)。

通过交配筛选出两个具有同一基因的同种生物,例如选出两个红花颜色相同的豌豆植株,这两个植株都是红花纯合子。

第二步:杂交生育。

将具有不同基因的两个植株杂交,例如将一个红花植株与一个白花植株进行杂交。

第三步:育种后代。

将杂交所得的F1代进行自交,例如将杂交所得的红花白花杂种再进行杂交,得到F2代。

此时,F2代已经具有了异秉性状,如红花和白花。

第四步:统计和分析。

统计并计算F2代中不同性状的出现频率,例如红花和白花的比例。

如果符合孟德尔定律,红花色和白花色的比例应该是3:1。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得出不同基因的遗传规律,并进一步探究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是一种理论研究方法,需要非常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时,需要遵循科学严谨的方法和原则。

总之,孟德尔分离定律试验方法是遗传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它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基因传递和表达的规律,为遗传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支持。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的实质就是控制仪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那么按照孟德尔的假设,杂合子也就是F1代Cc在产生配子时,可以形成两种分别含有C、c的配子,其比例为1:1。

所以只要验证这一点就可以证实分离定律。

测交就是用这个杂合子和隐性的纯合子交配,因为隐性纯合子cc只会产生一种配子c,又因其为隐性配子,故它与任何配子结合形成等位基因都会表现出配子的基因型,所以F1测交表现出显性:隐性=1:1,证明了F1的基因型。

分离定律得以证实。

这个规律的决定点来自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是由遗传物质的特点决定的,其实如果他选的性状不是不连锁的,他就会发现“规律”不那么准了。

简单地说,分离定律指的是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遗传因子要分离,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比如说颜色有黄绿,形状有圆皱,那么就能得到黄圆黄皱绿圆绿皱)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这是孟德尔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得到的,在他观察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杂交后代全是高茎豌豆,再进行自交,结构发生了性状分离,分离比为黄:圆=3:1他于是做出了这样的假设,后来通过测交验证了分离定律的正确性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这是孟德尔在观察两对和两对以上的性状时发现的,他发现自然界中豌豆种子只有黄圆和绿皱这两种性状(因为豌豆为自花授粉,自然状态下均为纯种,后来也证明黄圆是双显性的纯种,绿皱是双隐形的纯种),但是黄圆和绿皱杂交后得到的全都是黄圆(无论从颜色还是形状上看这都符合分离定律的),再进行自交,结果不但出现了黄圆和绿皱,还出现了黄皱和绿圆,也就是说颜色和性状发生了重组,并且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到数据,黄圆:黄皱:绿圆:绿皱为9:3:3:1,(从颜色上和形状上也符合分离定律中3:1的性状分离比)。

1-1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1-1 第2课时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和分离定律

知识概览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理解遗传因子的分离、配子的 随机结合与性状之间的数量关系,体验孟德尔的假说。
2.实验装置 (1)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 雌、雄生殖器官;甲、乙小桶内 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 (D球与d球分别代表显性遗传 因子和隐性遗传因子)。 (2)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 配子的随机结合。
3.实验过程 (1)在甲、乙两个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2)摇动两个小桶,使小桶内的彩球充分混合。 (3)分别从两个桶内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记下两 个彩球的字母组合。 (4)将抓取的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摇匀。 (5)按步骤(3)和(4)重复做30次以上。 4.实验结果:彩球组合中,DD∶Dd∶dd≈1∶2∶1。
典例剖析 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两个小桶 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 “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 完桶内积木。得到的结果为DD∶Dd∶dd=12∶6∶2,因此他 感到有些失望。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 B.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 抓取的概率相等 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一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重难归纳
1.模拟内容及结果、结论
模拟内容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①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 殖器官 ②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 雄配子 ③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 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①彩球组合类型的数量比 为 DD∶Dd∶dd≈1∶2∶1 ②彩球组合代表的显性与 隐性类型的数量比约为 3∶1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分离定律豌豆是白花授粉而且是闭花授精植物,且经过孟德尔两年的试种后更加保障了他所使用的品种是纯种(truebreeding)。

所谓纯种,是指相对于某一或某些性状而言在自交后代中没有分离而可真实遗传的品种。

这是保证他实验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只有用不同的纯种作亲本才能得到真正的杂种。

孟德尔的实验过程是在严格控制传粉的条件下进行的,并同时采用了正反交进行比较。

下面以结圆形种子的植株和结皱形种子的植株为亲本杂交为例,说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二亲奉杂交产生的F1代杂种植株的种子全部为圆形,而在F2中,除圆形种子外,也出现了与亲代一样的皱形种子,性状出现了分离(segregation) (图2—3),他统计了这些种子的数目,其中圆形种子5474颗,皱形种子为l 850颗,二者之比为2.96:1,接近3:1。

孟德尔将7对相对性状在杂交后代中的表现都做了仔细的观察、记载,结果如表21所示,并且对有些性状一直进行到了第七代。

上面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显示下列共同的结果:(1)正反交的结果总是相同的;(2)所有的F1代只表现亲本的某个性状,整齐一致,但是这一性状不像亲本那样能真实遗传,在F1代中拥有在凹代中表达而在Fl中消失的亲本性状的潜力;(3)在F2代中总是出现Fl中表现的亲本性状,同时也出现在F1中不出现的亲本性状,这样使F2代变得不一致,这种现象叫性状分离,并且它们的比例总是接近3:1。

根据以上事实,盂德尔推测:每对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相对的遗传因子(heredit—aryfactor)所控制的,因为没有观察到性状的混合,所以认为遗传因子的本质是颗粒式的。

他推测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配到不同的配干中去,每个配子只具有成对的遗传因子之一,这便是我们现在公认的“孟德尔分离定律”。

孟德尔进—-步推测在纯种豌豆中无论是卵子和花粉都带有一致的遗传因子,由于在F2中两个性状都可以看到,而在F1中仅能看到一个,因此在F1中一定含有这两种遗传因子,每——种因子控制一种性状,并且那个可见的性状遮盖了那个消失的性状,他将那个可见的性状叫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而将那个被遮盖的性状叫隐性性状(rec~s,sivecharacter)。

高考生物遗传题分析

高考生物遗传题分析

解析:基因频率的基本运算,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特殊分离比的判断,随机交配产生子代 的运算方法——计算总配子比例,棋盘法分析 子代
32.(2016.12分) 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 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为1∶1∶1∶1。同学乙用 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 不能 表现为隐性?没有伴性的现象,也没有性状分离,性状归一,性状各异的显隐性判断依据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 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要求: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 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 XAXa XaXa XAY , XaY
2.(2014.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 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 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 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 AA 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 Aa Aa Aa 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 1/2Aa 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 AA 2/3Aa AA 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B ) 1/4Aa 1/3Aa A、1-2和1-4必须是纯合子 解析:关键点是抓住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亲子代基因传递特点 D、Ⅱ-4、Ⅱ-5、Ⅳ—1、Ⅳ—2必须是杂合 进行分析,运用排除 法,最后是验证 子
1.(2013.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 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例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例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例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法试题分析:期中考试有⼀试题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正答率较低,只有42%。

其实,这是⼀道新课标⾼考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对孟德尔分离定律的验证⽅法不熟悉,有必要整理归纳。

(2013年新课标理综)若⽤⽟⽶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法【答案】A【解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本质是杂合⼦在减数分裂时,位于⼀对同源染⾊体上的⼀对等位基因分离,进⼊不同的配⼦中去,独⽴地遗传给后代。

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对于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基本⽆影响,因为杂合⼦也可⽤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若亲本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交,F2出现⼀定⽐例的分离⽐3:1,可以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若两亲本都为杂合⼦,相当于 F1⾃交,⼦代分离⽐为3:1。

若亲本⼀⽅为杂合⼦,另⼀⽅为隐性纯合⼦,两者杂交相当于测交,⼦代出现1 : 1。

由此可见,所选实验材料⽆论是纯合⼦,还是杂合⼦,都不会影响实验结论,A正确。

当然,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般⽤测交的⽅法,即杂合⼦与隐性个体杂交。

另外,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由组合定律,C错误;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

【试题点评】此题不难,但会有不少考⽣错选,原因是对所学知识的本质不能很好的把握,⽽是仅限于表⾯的记忆。

本题通过孟德尔实验验证所需要满⾜的条件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孟德尔实验验证所要注意因素分析判断能⼒。

总结:孟德尔分离定律验证⽅法有测交法、⾃交法、花粉鉴定法。

链接: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验证⽅法⼩结花粉鉴定法验证分离定律中有关花粉的⼏个问题。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学案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学案

第一节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简述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以及举例说明有关的遗传学术语。

(生命观念)2.通过学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过程,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验证,学会假说—演绎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3.应用基因分离定律,解释或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遗传学问题。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一、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1.优点(1)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没有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其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利用去掉雄蕊的方法进行人工去雄以及人工授粉等操作。

(2)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

(3)豌豆具有多个稳定、可区分的性状。

(4)豌豆的生长期较短,产生的种子数量多,也是其方便实验的特性。

2.概念(1)性状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等都是性状。

(2)相对性状指每种性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紫花与白花,这就是一对相对性状。

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2出现性状分离1.杂交操作过程实验时在紫花母本上选取一朵或几朵花,在花粉尚未成熟时将花瓣掰开,用剪刀除去全部雄蕊(即人工去雄),然后在花朵外套上纸袋,以防外来花粉授粉。

1~2天后,从白花父本的花朵上取下成熟的花粉,放到母本花朵的柱头上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完毕后仍套上纸袋并挂上标签以方便识别,等待受精完毕并产生果实。

2.实验中的性状分离现象P紫花×白花↓F1紫花↓F2紫花∶白花比例接近3∶1(1)正交与反交孟德尔发现,无论用紫花豌豆作母本,还是用白花豌豆作母本,子一代全部开紫花。

如果将前者称为正交,后者则称为反交,反之亦然。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将正、反交得到的F1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紫花,称为显性性状,而将在F1未能表现出来的另一亲本性状——白花,称为隐性性状。

孟德尔分离定律公开

孟德尔分离定律公开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遗传因子不融合、不消失 同一种性状的一对相对性状 (同一个字母的大小写) 显性性状: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大写D表示)
隐性性状: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用小写d表示)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纯种高茎豌豆:DD 纯种矮茎豌豆:dd
F1高茎豌豆:Dd
1、豌豆 { 自花传粉
闭花受粉
自然状态下, 永远是纯种 2.具有易区分的性状 3.性状能稳定遗传 4.豌豆花大,易于 做人工实验
感谢下 载
Hale Waihona Puke 2、豌豆具有多个易于区分的性状
相对性状-----
同一种生物的同一个性状的 不同表现类型
图1耳垂的位置 1、有耳垂 2、无耳垂
图2 卷 舌 1、有卷舌 2、无卷舌
图3前额中央发际有一三角形突出称美人尖
1、有美人尖 2、无美人尖
图4 拇指竖起时弯曲情形 1、挺直 2、拇指向指背面弯曲
相对性状
同此种概生念物的:三豌个豆要点:
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_______,______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
___成__对遗存传在给后代
融合
分离
分离
配子
分离定律的适用范围:
(1)只适用于真核细胞中细胞核中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而不适用于原核生物、 细胞质的遗传因子的遗传.
(2)揭示了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遗传因子行为,而两对或两对以上的遗传因子 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遗传行为不属于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内容
遗传题解题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便于逻辑推理的图解; 2、根据性状分离,判断显、隐性性状; 3、根据性状表现初步确定遗传因子组成;(隐性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
作为教师,对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理解到位吗?下面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真题为例,以启发思维:
(2011.海南卷.18)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

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

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
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1
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
2
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2013.课标Ⅰ.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2019.课标Ⅲ.32)(9分)
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答案】
(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 F
1
自交,得
到 F
2,若 F
2
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
1
都表现一种性状,则
用 F
1自交,得到 F
2
,若 F
2
中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
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 F
1
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 1∶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