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水循环过程中哪个环节最重要?为什么?
-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设计简单易懂的概念图和练习题;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7.实施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组报告等多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
-设计评价量表,明确评价标准,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促进学习反思。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水体图片,如湖泊、河流、冰川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水体之间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上已具备一定条件,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掌握了地球与地图、气候与气象等基本概念,有利于理解水循环的相关内容。
2.在思维能力上,高中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案例、图表等途径探究水循环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如何保护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水循环相关知识,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提供案例,如我国某地区的干旱或洪涝问题,让学生探讨水循环与这些问题的关联。
3.结合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教学,观察当地水体的分布、流向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两篇(附导学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上有着丰富的水及水圈的概念、特点和水的重要性;2.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3.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概念主要环节及其类型及意义;能力目标1.通过教材P58图3.2,使学生能够分析出河流的补给类型和特点,思考径流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及其原因;2.学生运用图解方法正确表示出水循环的全过程德育目标1.认识可利用的淡水在地球水体中只占有很小的比例,理解水循环和水平衡对淡水资源更新的重要意义,牢固建立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思想。
2.通过自然界水循环的学习,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水循环的分类及过程、意义图析【教学媒体与教具】计算机软件、地球卫星图片、地球水体储量表、地球水储量百分比图、水循环示意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计算机图片:地球卫星图片、太阳系九大行星图片。
请同学们看,这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与太阳系其它大行星相比,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呢?(有丰富的水)是的,我们所居住的这颗行星,表面四分之三为水所覆盖,是一颗“水的行星”。
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就是地球上的水。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引导】水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固液气三态变化、比热、胀缩、溶剂等)那么,地球上的水都存在哪里呢?(海洋、河流、湖泊、地下、冰川、沼泽、大气、生物体等)【总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这实际上就是水圈。
【板书】一、水圈1、定义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液态水数量最大,分布次之;固态水仅在高纬、高山或特殊条件下才能存在。
【计算机显示】水圈的构成图(教材第58页图3.1)。
【引导】在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中,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其中最主要的是哪种类型?占总水量的多少?【学生回答】地球上的水体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其中海洋水是最主要的,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标解析课标中对本节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即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即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归纳出水循环的主要过程。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就是要求学生通过读图绘图掌握水循环的每一个环节,各环节在水循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思考人类对各个环节的影响会如何影响水循环。
3、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学生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水循环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年龄都在17岁左右,这是一个由感性向理性转化、充满叛逆、矛盾和成长空间的年龄阶段。
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他们能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前面的几章的学习,尤其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道了地球因为接收太阳辐射而具备温度,因而水会蒸发,因为水循环是一个自然现象,所以他们多少对水循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于阅读和使用地图已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但要在地图中能获取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甚至运用多幅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分析时,他们就有难度了,因此需要通过多读图来加强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他们对事物已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判断能力,但抽象的概念、空洞的数据对他们而言是没有吸引力的。
如:陆地上的水体的构成是无法通过数字来感受的,这就需要通过现实生活中的阻燃现象加以视觉化,将数据与学生所了解的事物联系起来并作形象的比较,从而使抽象的、空洞的变成切实的、能感受的。
三、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垫下基础。
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活动题让学生结合水循环原理去分析说明及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3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地球仪或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水体分布,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如此不均匀?”从而引出水循环的概念。
2.通过播放关于水循环的科普视频,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3.列举生活中与水循环相关的现象,如雨后春笋、河流改道等,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强调水循环在地球生态系统、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
a.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b.撰写一篇关于水循环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的短文,字数500字左右。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他们的技能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他人作品的过程中,学会欣赏、尊重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评判能力。
4.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让家长、同学和其他教师共同参与评价,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水循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探讨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主要环节,如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理解水循环对地球水资源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难点: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关系
五、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自然界最活跃的要素是什么?并播放动画
思考问题,观看动画
激发兴趣,进入主题
讲授新课
师:看完刚刚的小动画,同学们是不是发现水在地球上十分活跃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详细地学习地球上的水。
教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题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
教学对象
课时
20分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部分教学内容是高一年级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开篇,是本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第一部分----相互联系的水体,该部分先阐述水圈的概念与构成,水的各种形态在地球上分布范围及数量特点,接着说明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互补的关系,为学习水循环打下基础。其中教材所附的读图思考题让学生思考分析陆地水之间相互转化补给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图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认识陆地水尤其是人类
所能利用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2)能运用图思考分析陆地各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通过读图、分析、绘图、对比思考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等
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幻灯片 :我们再来看一下水在地球上都分布于哪些地方?同学根据图片回答,并对照图,回答老师的问题,了解到水圈的构成。通过图示,我们是不是发现可以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在生活中要时刻注意节约用水,树立环保理念。展示节水标志。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1新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案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
2.讲练结合。
3.学生绘图训练。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一个人因干渴而昏迷不醒的时候,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一般说第一个字会是什么呢?(学生齐答“水!”)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案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水循环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其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5.突出反思与评价的作用
本案例注重反思与评价环节,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同时,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重要性,我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本案例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突出实践性与探究性,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过程,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在合作中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效果和不足,为其后续学习提供借鉴。
2.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问答、报告、小测验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案例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生动的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了有趣、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展示丰富的水循环现象,引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本案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表达观点,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解观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使其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1
3.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可能存在依赖心理,教师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待提高,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
4.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应承担的保护水资源的责任,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掌握水循环知识的同时,提高地理素养,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利用多媒体和实验手段,突破重点和难点:运用动画、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水循环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水循环的各个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4.合作学习,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拓展延伸,提高素养: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保护、水污染治理等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5.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水循环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水循环环节的深入理解,尤其是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运用GIS分析水循环过程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水循环相关问题。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详细)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3.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课设计(详尽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①认识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互相转变的关系②能绘制表示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剖析常有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①经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种类、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得实用地理信息。
②课前部署活动题:黄河的断流现象,加深学生对地球上水的认识。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睦发展的观点。
二、教课要点和难点1、陆地水体之间的互相补给关系;2、水循环的种类、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课方法启迪解说法、议论法、多媒体演示法、事例剖析法等等。
四、教具:多媒体教课平台五、课时安排: 1 节课六、课型:授新课教课过程:【导入新课】引用李白的诗《将进酒》此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 ,黄河之水真的“奔腾到海不复回”了吗?引入新课自然界的水是不停循环运动的。
【板书】一、互相联系的水体【自学研究 1】联合图 3.1 ,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地球上的水体有哪几种存在形态?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种类?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增补小结(展现课件幻灯片4和 5)。
答案: 1、地球上的水体的形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简单介绍散布);2、地球上的水体在存在空间上分为大海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陆地上的水体分为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板书】 1、水的存在形态:气态、液态、固态2、地球上的水体分类【过渡】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样水体之间拥有水源互相补给的关系。
【自学研究 2】阅读课本 P54 图 3.2 ,思虑以下问题:1、图中河流的补给方式有哪些?可能波及哪几种水体?2、假定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别,剖析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循环的知识。
2.运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的热情。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水循环在维护地球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水循环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家长协助孩子观察家中用水情况,共同制定节水措施,并实施一段时间,记录节水效果。
人教版必修1地理: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2.掌握水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水循环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3.学会运用图表、实例分析水循环的过程,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各环节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能够运用水循环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水文现象。
-分析和解读与水循环相关的图表、数据等地理信息。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提炼地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查阅相关资料,确保所提交的作业内容充实、准确。
2.作业要求字迹清晰、表述清楚,注意遵循学术规范,避免抄袭。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体系。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4.利用多媒体和现代技术手段,如GIS、虚拟现实(VR)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5.注重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6.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2.教学内容: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水循环知识,如蒸发、降水等基本环节。
(2)提问:“水循环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和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水循环过程中的计算方法、GIS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需要掌握降水、蒸发等环节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
教学设想:通过案例教学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计算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现代技术手段的操作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GIS等工具。
4.针对课堂所学的水循环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撰写一篇短文,阐述水循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资源。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观点明确,论述清晰。
人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目标根据对课标及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高一学生年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体类型及相互关系;(2)说出水循环的环节、类型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1)绘制水循环示意图;(2)用简炼语言表述水循环过程及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水的忧患意识;(2)树立科学资源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
【教学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一:《模拟水体相互转化、运动》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材料小石头、塑料薄膜、装干沙子的小盆、热水、透明平底盆(常温下实验)实验步骤:①在透明平底盆中加适量的热水,直至水没过盆底。
然后把一个装干沙子的小盆放人中央。
②用透明塑料薄膜盖住盆口。
③把小石头放在塑料薄膜上压陷塑料薄膜。
注意小石头要放在装干沙小盆正上方【导入】教学过程同学们知道我们县城有哪些河流流经吗?丰乐河、富资河、布射水、杨之河共同汇入练江,练江汇入新安江,流入千岛湖,一直奔腾到海。
几千年来新安江水一直滚滚向东而不枯竭呢?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自然界的水环》请大家翻到教材54页,用一分钟时间快速浏览教材,请大家说一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哪些,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情境:展示冰川、飘动的云、奔流的江水这三幅景观图片,结合课本第54页第一、二节,思考问题:①说一说地球上水的三种形态及特点。
②结合“水圈构成”扇形图,说出陆地上各种水体类型及比重。
③目前,人们直接利用于生产生活的淡水主要有哪些?学生读图分析、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这些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
然而,地球上的水总量丰富,但淡水资源却不多,可以直接利用的更少,并且目前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都是相当严重的,因此,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朗诵诗《我是一滴水》活动探究主题:新安江河水的时空之旅情境:一滴水的自述◆活动探究主题1:追溯过往——新安江中的一滴水,从哪里来? 河水的来源,即河流的补给。
推荐2019最新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精选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3. 1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陆地水体的种类以及各样水体之间的互相转变规律,认识当古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假如淡水资源,其数目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种类、环节及水循环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经过学习水循环,可以绘制“海陆间水循环表示图”,并用精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知识迁徙能力。
(2)经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变,使学生可以联合生活实质、解说生活中的实质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看法指导个人行为。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加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建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俭用水的好习惯。
(2)经过水循环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向均衡,建立辩证唯心主义二、教课要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教课方法、教课形式读图剖析、讲练联合、多媒体展现;小组比赛形式四、教课过程新课引入:第一单元我们从宏观角度认识了地球,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及外面构造(可回首圈层构造),第二单元学习了有关外面圈层中大气圈有关知识,今日我们学习此中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知识。
板书: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自然界的水环互相联系的水体当一个人在荒漠中挣扎时,他会不停地喊着水,可见水是最重要也是地球上散布最广的物质,那么地球上的水以哪些形态存在?(课件展现各水体)——固态、液态、气态抢答 1:此中散布最小是哪一种水体?数目最多的又是哪一种水体?固态:散布最小;液态:数目最多;气态:分布最广但数目最少抢答 2:这些水体从空间散布看分为哪几类?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见图,此中海洋水占全世界水量的96.53%为水圈的主体水, 但这么多的水极少能被利用, 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水均来自陆地上的淡水,这些为陆地水。
抢答 3: 陆地上淡水的主体 ? 陆地上淡水可分为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此中冰川水是淡水的主体,占淡水总量的 2/3 ,但位于高峰或是高纬地域被利用的不多,因此当前我们能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淡水总量的0.3%是相当有限的。
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地观察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的能力,学会从地理角度思考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如“水循环过程中,哪些环节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生运用GIS等工具分析水循环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安排学生进行GIS软件的操作练习,分析某一地区的水循环状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结合我国水资源现状,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环保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地理角度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情分析
(五)总结归纳
在此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所学知识。
1.回顾重点:引导学生回顾水循环的概念、过程、作用等知识点。
2.知识梳理:总结学生在讨论、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梳理。
3.情感升华:强调保护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通过分析我国某地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成功案例和问题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课件)
水
下 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总结】水循环的类型与过程
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 海洋与陆地 领域 之间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 上空之间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2021年第1号热带风暴“杜鹃”于2月22日在菲律宾东南部 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读“海陆间循环 模式图”,回答1~2题。 1.登陆时该热带风暴主要参 与了( )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5.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 · 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 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 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 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 6.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影响环节: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作用: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 保墒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3、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
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 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
人教版必修1 地理: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浅显易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为第二个知识点学习作铺垫;第二个知识点是本节课重点内容,通过图文和活动设置介绍了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发生的环节、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学情分析本节是本章的开篇,学生的已有知识是知道自然界水的存在形态、能够概括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各圈层的特点。
已有的技能是有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不会的知识是河流的补给和水循环,河流的补给学生不容易理解全面,但这不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少花费时间。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是难点,特别是水循环的意义学生理解难度大,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完成。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教学难点:(1)运用示意图,说出某区域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五、教学方法1.图式教学法:学生绘图、析图。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学生自主观察、学习、探究,并得出观点。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3
4.实践操作:设计水资源调查、评估等实践操作题,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阶段,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1.回顾所学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关于水循环的知识,巩固记忆。
2.梳理知识体系:将水循环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教师应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水循环的概念、阶段划分、影响因素等展开讨论。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水循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疑惑,共同提高对水循环知识的理解。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某一水循环实例,如家庭用水循环、农田灌溉水循环等,撰写分析报告,阐述水循环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设计一份关于水资源调查问卷,包括水资源利用、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调查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针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布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以检验对水循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如雨后彩虹、河流蜿蜒等,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好奇心。
-通过故事讲解,如大禹治水等,增强学生对水循环知识点的记忆。
2.分层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互补不足,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必修一《3.1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水循环的相关知识。
2.强化对水循环环节的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问题,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自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地理学科,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在水循环这一具体领域,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对水循环的环节和作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地理现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有待提高。
a.撰写一份研究计划,明确研究目标、方法、步骤等;
b.进行实地考察或查阅相关资料,获取数据;
c.分析数据,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d.撰写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利用和保护,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c.结合GIS技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分析水循环数据,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a.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培养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b.引导学生关注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教学评价:
a.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之《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采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主题,通过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3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一、课标解析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存在形态:、、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存在空间:、、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的水体陆地水:地表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的关系。
自然界的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时空特点:动力:、重力能等水循环的环节:、、、、下渗过程和意义类型:、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和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地表形态。
三、典题解析[例1](03年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
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请回答下列两题:(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
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
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
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季风(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例2](03全国文科综,36)读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
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解析:(1)首先确定图示中的范围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部。
这是答题的关键。
(2)该地区以北、以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中亚地区。
(3)甲地位于天山山脉迎风坡,故降水右达680MM。
(4)丙河地处内陆,其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甲地区雨水补给。
(5)乙湖为内陆湖,应属咸水湖,湖泊东西狭长,注入湖泊的河流分布在西部,因此西部盐度较小,东部盐度较大。
答案:(1)夏雨水、高山冰川融水(2)大西洋、北冰洋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
(3)东部乙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注入淡水对东部地区影响小,盐度偏高。
西部地区因有丙河大量淡水注入,因此盐度较低。
(4)哈萨克斯坦四、课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A、冰川B、海洋水 C地下淡水 D大气水2、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A)A河水 B 冰川 C井水 D湖泊水3、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5、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1998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
B、中亚咸海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6万KM2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4万KM2,这表明这里气候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
C、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
D、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给来源。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43%,据此回答6-7题6、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强的原因是()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B城市化进程与径流发展水平不相适应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运河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面积增加7、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A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B城市地表的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C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相应增加D城市河道发生积水的频率会相应增加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2005广东)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9.该河流位于()A.亚热带季风区B.亚热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10.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二)综合题11、(广东综合)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
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
请回答下列各题(1)水在植物生活活动中的意义是①②③等功能。
(2)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和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和的作用。
12、(2004广东)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 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五、能力提升(一)选择题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
回答26-27题。
图 9(2004江苏卷)1.图9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
读图判断。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2004江苏卷)A.加快地面沉降B.保护地下水资源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A.东北三江平原B.浙江南部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D.青藏(2007江苏)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读图回答7-9题。
5.a 位于(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6.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二)综合题7 .“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直线的一端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水循环过程。
(2)写出图中名字母代表的水循环。
环节的名称:A ;B ;C ;F ;G 。
人类修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环节。
(3)选择左上图中的字母填入右上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4)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
(5)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与(环节)最密切。
(6)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8.2002年12月27日,我国南水北调东红线工程正式开工。
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a)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人类活动对施加的影响。
b)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c)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落石出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河、河、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六、课后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