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二)教学大纲(修订版)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

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建筑设计基础2-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324051课程类别:专业课;必修学时:64 (授课28,习题36)学分: 4适用年级:2010-2011开课学期:1期末考试方式:考试;闭卷;考场先修课程:后续课程:适用专业:1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为建筑学专业的学科必修课程。

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绘图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建筑综合表达的能力。

2 学时分配3 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3.1 理论教学内容(一)、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古代建筑发展简史:了解中国建筑史、外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知识,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成及其形式,掌握外国古典建筑的柱式基本要求。

2、近现代建筑发展简史:了解近现代建筑的发展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建筑的四位建筑大师的代表作。

3、掌握字体练习,铅笔线条图,墨线线条图,手绘线条图的绘制技巧,掌握水墨渲染图的绘制技巧和方法,掌握小建筑测绘及模型制作方法。

(二)、课程教学的学时分配和作业练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4学时2、外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4学时3、近现代建筑简史及现代建筑大师简介:4学时4、作业一:字体练习(每星期一张,课余练习)⑴、图框尺寸:210×294⑵、形式:墨线仪器图(仿宋字为徒手)⑶、工具:自制小钢笔1—3支(细—粗)亦可用针管笔。

铅笔、橡皮、丁字尺、三角板、圆规、刀片。

⑷、目的:学习并掌握仿宋字的基本笔划,字型要点,类型结构及特殊字型的处理,熟悉黑体字及常用数字及字母写法。

⑸、要求:a、正确掌握仿宋字的基本笔划及字型比例(8:5;5:3;3:2等),字距、行距均匀,字体重心协调。

b、掌握宋体字及一殷数字、字母写法、采用临贴样图的方法,以达到练习字体结构的目的。

c、掌握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

d、严格按照样图布图位置,不得随意改动。

⑹、步骤:a、仿宋字课下练习,在基本掌握要领情况下进行书写。

《建筑设计基础I、II》实验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I、II》实验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I、II》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Preliminary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II课程编码:082827017 082827018总学时:32+32 实验学时:32+32 学分:2+2适用专业及年级:建筑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先修课程:建筑制图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一、教学目标建筑设计基础为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设计入门和基础阶段。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了解建筑学概况、学科构架、研究对象和内容,了解建筑设计及其相关学科,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从而为建筑学专业其他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为:(1)使学生了解建筑学概况。

了解建筑学研究对象、内容等;了解建筑学研究中科学、技术、艺术、工程的不同范畴;了解建筑设计;了解与建筑相关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物理环境、建筑技术和设备等各学科的基本构架;了解建筑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方法。

(2)通过建筑表现技法、抽象造型设计和建筑体验分析三部分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方案表达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动手、创造的能力,掌握空间分析的方法,提高理性认识建筑的能力。

(3)通过小型建筑系列设计,使学生逐步掌握小型建筑方案的立意构思、优化比较、修改深入以及最终表现的方法与步骤。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基本内容(一年级上学期训练第一至第四单元,下学期训练第五至第八单元) 第一单元表现技法(8学时)本训练最终目的是为了训练手,眼和脑三者的关系,能够把头脑中抽象的东西通过手中的笔或者其他工具作出形象到位的表达的能力。

训练的内容包括徒手画和工程字体,工具绘制直线和曲线,以及临摹建筑画等。

本训练最终成果为徒手钢笔画,针管笔画和水墨或水彩渲染,以及建筑画临摹中的综合表达等。

成绩评定采用专业考查。

教学模块特点:灵活的徒手表达结合严谨精细的工具图绘制,既训练耐心也鼓励个性可选训练题目:工具线条、徒手画、仿宋字、建筑画渲染等第二单元建筑制图(8学时)基本内容:1、建筑制图的概念与特点:理解建筑制图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区分建筑方案草图、方案图纸与工程图纸间的异同。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707【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4学分【总学时】32学时【先修课程】建筑概论建筑初步【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科【教学目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演化过程,学习建筑设计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使学生了解建筑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史实;建筑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社会、文化、技术、经济诸因素对建筑的影响;了解中外主要建筑流派理论;学习观察和分析建筑现象的观点和方法,吸收建筑历史中优秀的遗产及可资借鉴的经验。

以利于进行有效的创造性探索,使建筑设计成为真正的建筑创作。

【教学要求】要借助大量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的理论知识,以便使学生能有更直观的认知。

同时与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性的交流,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及时调整讲授方式或内容。

现代艺术设计要求学生不仅仅只表现了在功能和技术上的要求,还要求学生对建筑艺术有其独特的见解及审美感觉,作为其艺术创作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灵感源泉,实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真正结合。

【内容提要】第一章建筑概论1、讲授内容1、建筑的起源2、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2、教学重点、难点:建筑结构、建筑形象美观的基本设计原则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2课时。

第二章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1、讲授内容1、中国古代建筑概述2、西方古代建筑概述3、西方近现代建筑概述4、中国近现代建筑概述2、教学重点、难点:各时期建筑发展的特征及建筑思潮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18课时。

第三章建筑设计方法入门1、讲授内容1、建筑设计的含义2、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3、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4、建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5、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作业分析2、教学重点、难点:建筑设计的思维方法,建筑设计的过程和方法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8课时。

第四章表现技法初步1、讲授内容1、工具线条图2、建筑配景图3、建筑模型表现4、建筑表现图2、教学重点、难点:工具线条的表现,建筑表现图3、学时分配:本单元以理论讲解为主,幻灯片优秀构成作品欣赏为辅,共4课时。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20131004课程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适用专业:建筑学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06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以绘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严谨和完善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课程建筑名作分析和九宫格立体构成两个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和他们的作品、他们建筑的特点和语言手法,同时掌握建筑设计空间立体构成的基本要求及手法,以满足建筑设计工作的需要。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名作分析和九宫格立体构成两个单元。

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通过图纸处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三)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相关规范——实例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

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建筑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例解读和设计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PPT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设计概念及原理》《造型基础》(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无(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构成:课程最终成绩=最终成果得分(60%)+过程成果得分(20%)+考勤表现得分(20%)(七)参考书目1、《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2、《建筑的涵意》刘育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3、《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4、《建筑空间组合论(第3版)》彭一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5、《世界建筑》、《建筑学报》、《建筑师》等相关建筑书籍。

建筑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设计(2)英文名称:Architecture Design(2)课程编码:X3141481学时数:48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3.0适用专业:建筑学(五年制)一、课程简介《建筑设计(2)》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设计基础阶段之一。

课程内容是设置独户独院类中小型住宅建筑设计题目任务书,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中小型住宅建筑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过程中注重专业基本功训练和设计构思训练。

通过《建筑设计(2)》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功能意识、空间意识和环境意识, 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能正确运用分析、立意、构思、再现等过程进行方案设计,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为后续建筑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支撑建筑学专业毕业要求第7点,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建筑、规划、景观等复杂 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开展(三)掌握独户独院类住宅建筑的设计原那么 与设计方法,了解住宅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针对具体工程的实际地形和实际业主,设计出较为 合理的设计方案,培养掌握小住宅建筑设计的技 术人才。

(三)掌握独户独院类住宅建筑的设计原那么 与设计方法,了解住宅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针 对具体工程的实际地形和实际业主,设计出较为 合理的设计方案,培养掌握小住宅建筑设计的技 术人才。

的影响。

(四)支撑建筑学专业毕业要求第10点,能够就复杂建筑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包括撰写报告、设计 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 备国际视野和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跨 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五)支撑建筑学专业毕业要求第11点,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 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任务书及别墅建筑设计原理相关知识讲解1.教学内容任务书讲解;别墅建筑的开展概况、类型及特点;别墅建筑的选址及场地设计;别墅建筑功能构成及空间组织.基本要求(1)了解:别墅建筑的开展概况;别墅建筑选址的特殊要求;(2)理解:别墅建筑的开展趋势;建筑选址对别墅建筑设计与使用的影响;(3)掌握:别墅建筑的类型;别墅建筑的基本功能构成及功能分区原那么;平立剖面图的画法;景观、朝向及气候条件对别墅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的影响;人文及地域环境对别墅建筑选址及场地设计的影响;场地周边或城市交通状况对别墅建筑选址的影响;(4)熟练掌握:别墅建筑的特点;别墅建筑的选址原那么与场地设计。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本课程是建筑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和我们这个专业紧密相连,同时它又带有技术性的一门课程,因为它需要一定的绘图技巧,训练大家的绘图表现能力及设计构思过程。

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与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深化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密切与构造技术课程结合,提高学生的设计深化能力,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运用过程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系统性的基础模块和综合模块的单元教学,在观察、分析、构思、图示表达、模型实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初步掌握建筑与环境方案设计的基本原理与研究基本技能,完成向专业设计课的过渡。

教学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受到设计启蒙教育,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牢固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应使学生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能力如下:1.知识(1)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类型、发展简史。

(2)了解建筑的分类和分级,建筑工程设计的内容及住宅建筑的分类。

(3)理解各类建筑的功能以及组合。

(4)了解建筑设计表现方式及表现内容,了解建筑色彩基本知识。

(5)了解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意义,理解两度空间中的造型秩序、形与形的关系及其可变性。

(6)理解各种建筑形体的构成要素。

(7)了解国家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制图基本知识与方法。

2.技能(1)掌握建筑设计的程序及阶段划分。

(2)具有处理建筑功能、技术、建筑艺术等相互关系和组织空间的能力。

(3)初步掌握方案设计草图和工作模型实验技法,掌握建筑与环境中光与色的特点。

(4)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基本骨骼等的造型特点,掌握在限定条件下线、面、块材的构成技法和基本多面体的加工与组合技法,以及材料、加工法和造型性之间的关系。

掌握建筑方案基本图示(含总平面图、平、立、剖面图及轴测图等)的规范表达技法,依据建筑构成的基本原理,用图示法分析建筑构成。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理解: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不同的建筑结构形成的室内空间形式之间的关系。 掌握:了解并能判断出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 运用:综合使用所学的空间结构相关知识,能够对设计案例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内容提要】 一、墙和柱承重的梁板结构体系 二、框架结构体系 三、大跨度结构体系 四、大跨度结构体系
179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
4
0
4
3
空间与结构
10
36
46
教 材:《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11,第一版
参考书:【1】建筑的开始——小型建筑设计课程,傅祎 黄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 年 11 月, 第一版
【2】20 世纪的空间设计,矢代真己、田所辰之助、滨崎良实, 中国建筑工业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二、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三、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四、从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看
【教学重点与难点问题】
教学重点
177
使学生宏观的认识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分别从功能使用角度、精 神和审美要求角度、物质和技术手段方面、建筑发展趋势方面来认识建筑的形态发展的规 律。 教学难点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设计基础(Found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课程编码:6344z006
学分:4
总学时:54
说明
【课程简介】《建筑设计基础》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相关基本知识,包括建筑空间理论、建筑结构基础知识、建筑外形与内 部空间的关系、形式美的规律、内部空间的处理、外部体形的处理、群体组合的处理、当 代建筑的审美变异、当代西方建筑赏析。熟悉室内空间的原理、构成和操作三个环节及其 递进过程;掌握室内空间设计的方法与程序。要求学生掌握课程讲解的内容,通过课程训 练达到掌握设计建筑空间设计的能力与基本素质。 【课程性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用于环境设计专业。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空间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建筑空间设 计意识,掌握建筑空间的类别、塑造建筑空间形态的方法、建筑室内空间与建筑外形的关 系与区别、建筑结构、群体组合的处理等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建筑空间的设计能力 和创造性思维,为今后其它学科的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工程学》、《建筑图学与 CAD 制图》、《居住空间设计》、《室内外设计 手绘表现技法》《施工组织与预算》。 【能力培养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建立建筑空间概念意识、掌握建筑空间的塑造与功能的需 求,建筑空间与结构,空间与形态要素设计的能力。

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大纲

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课程代码:411017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总学分数:7总学时数: 112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编写年月: 2010年11月执笔:林垚广课程简介(中文):本课程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主要入门课程之一,在《建筑设计基础(1)》的基础上,以身体感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视觉语言、建筑认知与(空间)表达作为教学核心,强调对生活-空间-建造之间关系的关注,通过构成语言的训练、建筑体验与(价值/意义)分析、建筑元素与基本空间限定、小建筑设计等系列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和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和空间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建筑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简介(英文):As one of the main professional introduction course for the students in the first year, this course regards the perception of the body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architecture study, and puts visual language, building cognitive and (space) expression as the core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series trainings, including visual language, spatial experience and the value analys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ning of th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the basic method for the space limiting, and a smaller building design, etc, the students will be train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space and build, which will help them cultivate the correct architecture view and find the learning methods to gradually raise their spatial cognition and expression ability for the further learning.一、课程目的1)了解建筑学的学科特点、发展概况和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和学习方法;2)掌握建筑体验和分析的基本方法;3)了解建筑设计过程,学习空间限定基本方法;4)学习建筑图示方法,并进一步规范建筑制图。

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计划(讨论稿110119)

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计划(讨论稿110119)

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计划(讨论稿110119)第一篇: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计划(讨论稿110119) 2010级《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计划(讨论稿2011/01/19)林垚广■ 主要教学内容一、视觉语言(形式的认知与表达 4周 32学时)1、形式认知:何谓形式?1)要点:结构/要素关系对比 2)系列训练:简单要素模型Black/WhiteSpace等二、建筑认知与空间表达(5周 40学时)以学校及其周边城市环境作为教学训练地点展开渐进式的现场教学与讨论,在城市现实的生活空间中感知建筑、思考建筑;可以小组(4人/组)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利于促进学生的讨论与交流。

1、建筑体验Looking And Seeing 1)空间的意义与分析内容2)建筑图示方法2、场所特性与价值的视觉呈现(图示/1:1现场制作)1)场地体验与分析:场所特性与价值的呈现(地形地貌/阳光与阴影/风/水/植物—行为 场所)(现场/专项训练:体验与图示表达) 2)1:1 SCALE: 场所特性的呈现三、建筑方案设计(8周 48学时)1、关于选题:ME2、设计过程(阶段)与设计方法3、场地分析(内容与方法)1)场地体验(特性与价值:自然/生活、潜在的价值;图示/1:1模型)2)NEED/WISHES(人群及其需求)3)ACTIONS (行为与空间限定:材料/尺度等)4)设计表达方法和技巧■ 需开展的工作1、资料的收集、整理2 1)参考书目/文章/案例等2)优秀作业(或局部)的扫描或拍照2、教学任务安排与教案准备1)主讲教师的讲课纲要(主要授课内容、核心概念和教学方式等)在前一周周三提供大家讨论2)小专题可由各班任课教师根据自身班级教学需要确定3、授课初步设想1)周一下午集中讲课(2-4节不等)2)周三课堂辅导 + 小专题(投影仪)4、及时组织讲评和班级间交流等活动■ 参考书目(待补充)1、建筑设计入门[1]顾大庆柏庭卫著,《建筑设计入门》,中国建工出版社,2010 [2](荷)赫曼·赫茨伯格《建筑学教程:设计原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3](美)豪·鲍克斯著,《像建筑师那样思考》,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4](美)迈克尔·布劳恩著,《建筑的思考:设计的过程和预期洞察力》,中国建工出版社,20072、建筑图示表达[1](美)保罗·拉索著,《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 [2]顾大庆著,《设计与视知觉》,中国建工出版社,2002 [3]贾倍思,《型和现代主义》,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年出版[4]吴葱著,《在投影之外:文化视野下的建筑图学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英)冯炜著,《透视前后的空间体验与建构》,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6](英)布莱恩· 劳森著,《空间的语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3 [7]程大锦著,《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第三版, 中国建工出版社,2008 [8][德]迪特尔·普林茨、克劳斯·D·迈耶保克恩,《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建筑认知[1](丹麦)S·E·拉斯姆森,《建筑体验》刘亚芬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92 [2] (美)肯特 C 布鲁姆查尔斯 W 摩尔,《身体,记忆与建筑: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 [3](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中国建工出版社,2003 [4](挪)克里斯蒂安·诺伯格-舒尔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5](英)沃森,本特利著,《设计与场所认同》,中国建工出版社,2010 [6](美)阿摩斯·拉普卜特著,《宅形与文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74、建筑设计入门[1](美)凯文·林奇加里·海克著,《总体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 [2](美)伊恩·伦诺克斯·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3](英)凯瑟林·迪依著,《景观建筑形式与纹理》,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芦原义信著,《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5][意]布鲁诺·赛维著,《现代建筑语言》,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6]William H. Whyte,The Socila Life of Small Urban Spaces,published by Project for Public Spaces, New York:NY,2001 [7](丹麦)杨· 盖尔著,《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英)Matthew Carmona Tim Heath Taner Oc Steven Tiesdell编著,《城市设计的维度:公共场所—城市空间》,百通集团,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第二篇:2010《建筑设计基础(2)》教学大纲《建筑设计基础(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Architectural Design Basis(2)课程代码:411017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总学分数:7 总学时数: 112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编写年月: 2010年11月执笔:林垚广课程简介(中文):本课程作为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的主要入门课程之一,在《建筑设计基础(1)》的基础上,以身体感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视觉语言、建筑认知与(空间)表达作为教学核心,强调对生活-空间-建造之间关系的关注,通过构成语言的训练、建筑体验与(价值/意义)分析、建筑元素与基本空间限定、小建筑设计等系列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观和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和空间表达能力,为进一步的建筑学习打下基础。

2019教学大纲——建筑设计II教学大纲模板

2019教学大纲——建筑设计II教学大纲模板

《建筑设计(II )》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050110342.课程类别:学科专业基础课程3.课程性质:必修课4.学时/学分:112学时/7学分5.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建筑绘画、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建筑设计(I )、建筑图学(I)、建筑图学(II)6.适用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7.课程负责人:;核准人: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到达的能力《建筑设计(II)》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设计基础阶段。

该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基本功训练和设计构思训练,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程序和方法,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

作为未来的建筑设计人员,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大幅提高作为一名建筑师的基本修养和素质。

本课程主要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设计两个小型公共建筑,一个是单元空间建筑设计(幼儿园),另一个是综合空间建筑设计(活动中心、观测中心等任选其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课上指导、课下自学及集体研讨等环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设计的内容和建筑设计的方法步骤,重点强调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设计方法的训练;培养创造性思维;使建筑设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以后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专业基本功训练和设计构思训练,并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建筑设计的原理、程序和方法,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的能力。

支撑毕业要求中的相应指标点、课程目标及能力要求具体如下:8程目标1.掌握建筑设计的步骤、方法,培养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9程目标2.掌握空间设计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技巧;10目标3.熟练掌握建筑平面、立面、剖面、透视图等建筑图示语言的表达技巧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课程教学方法1.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指导为主,采用启发、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得自己想学到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潍坊学院《建筑设计基础(二)》课程(2812015)教学大纲
(修订版)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学时:120学时学分:6.5学分
一、说明: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的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启蒙教育课及专业基础课,其讲授的内容和进行的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的设计课学习提供预备知识和预备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通过具体的手工操作训练,帮助学生树立对建筑色彩、建筑构成、建筑表现等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观念,并且掌握相关的建筑表现技法。

同时,通过对小建筑形体及空间设计等训练,初步学习和练习对建筑设计意图的表达方法,为大二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过渡,并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打好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结合具体的训练题目训练具体的专业技能,此部分内容为重点学习内容。

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包括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讨论思考等方面的方法。

理解建筑形式与建筑功能的关系;培养空间思维能力,熟练掌握平立剖读图方法;掌握一至两种实用的方案表达方法。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
1、建筑表现技法介绍、渲染技巧(48学时)
作业1:渲染技法训练1——平涂与退晕
作业2:渲染技法训练2——建筑构件单色渲染
作业3:色彩训练1——绘制色相环
作业4:色彩训练2——清式垂花门渲染
作业5:色彩训练3——建筑配景绘制
2、某单位大门、传达室测绘(24学时)
作业:测绘图
3、小型建筑设计(48学时)
《小型活动室设计》
三、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推荐教材:清华大学田学哲编著,建筑初步(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2
2、参考书目: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全国著名高校建筑系学生优秀作品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2)张举毅主编建筑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3)钟训正主编,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8 (4)建筑设计资料集1(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四、各章讲授参考学时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