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垃圾问题愈发凸显。
垃圾的大量产生、处理和管理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
垃圾分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改善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析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分类意识不强,分类设施不足、管理不到位”。
在我国的城市中,大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不够强,很多人只是简单地将垃圾扔进一个垃圾桶中,而不去分离可回收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
此外,由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与投入不足,很多地方没有配备相应的分类垃圾桶和收集车辆。
即便有少数地方有垃圾分类设施,由于管理不到位,居民仍然难以正确分类垃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
首先,应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材料和大力推广垃圾分类知识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
同时,应加强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和社区活动等途径培养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其次,应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投入。
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支出,用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更新。
同时,可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
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应贴近居民的实际需求,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例如在小区内设置分类垃圾桶、设立分类垃圾回收站等。
第三,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监管和管理工作。
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垃圾分类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应加强对相关企业和单位的指导和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应构建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体系。
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益。
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分类处理技术。
同时,应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促进垃圾分类处理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及对策
我国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数量也越来越庞大,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而垃圾分类作为城市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已成为解决垃圾污染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且在全球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我国面临的垃圾分类问题1、意识不足问题垃圾分类需要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参与,但当前我国市民普遍对垃圾分类认识不足,对正确的分类方式缺乏了解。
造成的后果是,填埋场内的垃圾其实是许多可回收的所谓干垃圾,并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成本。
2、垃圾收运体系滞后问题我国现行的垃圾收运体系仍然很落后,多个市级以上城市仍在使用“一桶装垃圾”的方式,难以实现分类收运。
一些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等处理方式,也无法处理大量混装垃圾。
3、监管执法机制不完善问题垃圾分类的有效推进需要有督促力度。
但我国垃圾分类的监管执法机制并不完善,监管手段和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低,垃圾分类仍是自愿性参与。
二、垃圾分类的对策1、落实政策垃圾分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政府提供科学规划、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了解使用当地的垃圾回收处理技术,利用社区和居民自治的优势推进垃圾分类。
2、加强宣传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提升政府和市民对垃圾分类的整体认识,感应对于垃圾分类不合理行为的惩罚,最终形成垃圾分类意识。
3、配备适当的收集设施建立适切的垃圾分类收运站点,使被回收物品、可减小的垃圾分别分离,再运输至相应的加工中心进行处理,综合利用回收物品。
4、加强监管强化垃圾分类的执法力度,完善监管、技术、专家的顾问力量,不断提高违法成本,以此来推动垃圾分类从源头到末端全面实施。
总之,垃圾分类是我国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需要政府和市民共同努力,积极推进,加强宣传,发挥自觉性和自治性,从而为实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重要的支持,为实现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和对策是什么
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和对策是什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加。
生活垃圾分类对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难点,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加以解决。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难点1、居民意识淡薄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他们认为垃圾分类过于麻烦,没有养成分类投放的习惯,往往将各种垃圾混装在一起。
2、分类标准复杂目前,各地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尽相同,且较为复杂。
例如,有的地方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而有的地方则分得更细。
这使得居民在分类时感到困惑,容易出现错误分类。
3、缺乏监督机制在垃圾分类投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即使有相关规定,但对于不遵守分类要求的居民,往往难以进行及时的处罚和纠正,导致一些人存在侥幸心理。
4、配套设施不完善垃圾分类需要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分类垃圾桶、垃圾运输车辆等。
但在一些地区,这些设施配备不足或不合理,导致居民分类投放后,在运输和处理环节又出现混装的情况。
5、宣传教育不到位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宣传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方式方法不够生动形象,难以引起居民的共鸣和重视,无法有效地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6、垃圾处理技术有待提高目前,对于一些特殊垃圾的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例如厨余垃圾的处理,容易产生异味和二次污染,影响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二、生活垃圾分类的对策1、加强宣传教育(1)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网络、社区宣传栏等,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2)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如讲座、培训、竞赛等,让居民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
(3)利用学校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习惯,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垃圾分类。
2、简化分类标准制定统一、简单易懂的分类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可以根据垃圾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将其分为主要的几类,如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同时对每一类垃圾进行明确的定义和举例说明。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首先,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和普及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机制,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垃圾混合投放,难以有效处理。
其次,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垃圾分类与处理方面的投入不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
再次,缺乏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学技术支撑。
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体系,技术研发和创新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进行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首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加强政府投入,提升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和质量。
市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投资力度,提高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以提高垃圾处理的规模和效率。
再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提高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技含量。
三、对策分析与建议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
市政府应明确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与能力。
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和社区教育,引导居民正确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目标,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技能培训。
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对策
现状:
我国垃圾分类成为一个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城市化进程加快后,城市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问题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认识不足、政府执法力度不够等问题是导致我国垃圾分类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对策:
1.建立全国性指导性文件,完善垃圾分类政策制度体系。
采取配套措施,如财政支持、制度约束等。
2.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3.加强垃圾分类设施建设。
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转运站、中转站及分类设备的建设,增强城市垃圾分类管理的整体水平。
4.加强对垃圾分类实施的监管和执法。
建立健全的执法监管机制,规范垃圾分类市场。
5.坚持“减量化”和“资源化”原则。
推广垃圾分类分解、提取有用物质方法,防止污染环境,从而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推进可持续发展。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调研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尽管通过宣传和教育,已经培养了一定的居民分类意识和惯,但仍有部分居民对分类处理工作缺乏认识和重视,导致分类效果不尽如人意。
2.分类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
虽然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分类设施不足、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分类效率和效果。
3.分类收运体系还需改善。
尽管已经实行了上门收集和居民自投两种模式,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收运不及时、不规范的情况,影响了分类处理效果。
4.有害垃圾处置还需加强。
虽然已经由专业单位进行处置,但在一些地区仍存在有害垃圾乱倒乱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和危害。
三、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水平,调研组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分类意识。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认识和重视,培养居民分类处理的意识和惯。
2.完善分类设施建设,提高分类效率。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分类投放设施,提高分类效率和效果,同时加强设施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改善分类收运体系,提高收运规范性。
加强对收运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收运规范和及时,同时加强收运设施建设和维护,提高收运效率和效果。
4.加强有害垃圾处置,减少环境污染。
加强对有害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建立健全的有害垃圾处置体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相信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将会进一步提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区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分类意识和环保素养。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认识,避免存在工作标准不高、只要过得去就行的思想。
同时,社会层面也需要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特别是流动人口需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分类的认识。
尽管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到位,但生活垃圾分类质量还需提高。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的数量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趋势。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机制,我国的垃圾处理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通过分析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垃圾处理状况。
目前,中国城市生活垃圾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分类处理。
主要原因如下:第一,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
长期以来,中国人对垃圾处理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人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缺乏了解,甚至混淆了垃圾分类的概念。
第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在垃圾分类方面的法律法规支持较为薄弱,缺乏相关的立法和监管制度,导致垃圾分类难以得到有效推行。
第三,垃圾分类处理设施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设施尚未达到完善的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
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存在着严重的垃圾堆积和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改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第一,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理解。
可以利用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公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第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执法力度。
政府需要加大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立法和监管力度,加强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处罚力度,形成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约束机制。
第三,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速度。
特别是在三、四线城市,需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设备来提高垃圾处理的能力。
第四,加强垃圾分类的监管和评估。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对垃圾分类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相关政策和措施。
总之,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严峻,但通过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和加强监管和评估等对策,可以逐步改善垃圾处理状况,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处理。
生活垃圾分类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
生活垃圾分类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垃圾越来越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生活垃圾分类实践问题及对策研究已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结合当前生活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生活垃圾分类的现状及问题(1)垃圾分类的概念不清晰。
许多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定义和范围并不明确,对于什么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认知理解不到位,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无法生成预期的效果。
(2)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我国尚未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垃圾分类行为,这就给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和执行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垃圾分类能力不够。
在城市社区和居民区,垃圾分类设施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强,导致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缓慢。
(4)垃圾分类和处理成本较高。
垃圾分类后的再处理和回收成本较高,一些地方因为无法承担这些成本而放弃了垃圾分类工作。
目前,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部分社区和小区已经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在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上述问题存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1.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为了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能力,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如举办宣传教育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等,来普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使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激发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应加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垃圾分类的政策要求和措施,以法律的约束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和执行,从而营造一个有利于垃圾分类的法律环境。
3.加大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力度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率,减少有害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促进湿垃圾和干垃圾有效处理。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日益突出。
在众多城市工作任务之中,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垃圾分类不仅与环保息息相关,同时还关系到城市环境卫生、社会文明度、城市安全等诸多方面。
本文旨在介绍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并对未来垃圾分类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思考。
一、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现状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推进,政策和法规也逐渐完善。
1.政策法规的出台自2000年废物法实施以来,政府已先后颁布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综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同时,在《十三五环境规划纲要》中,也对垃圾分类作出了一系列规定。
然而,由于对垃圾分类的法规制度不够系统,存在一些空缺,也引发了困扰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现状的局限性在我国的某些地区,尤其是一些落后的小城市中,垃圾分类工作还很不健全,甚至基本没有。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技术等基础设施的支持。
同时,社会层面的意识和服务质量普遍较低,缺乏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和认识。
此外,垃圾分类员的素质和数量不足也是制约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3.垃圾分类工作的成效尽管存在一些限制,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效应还是初步显现出来了。
据统计,在一些城市的试点项目中,垃圾分类量和率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这一现象说明,垃圾分类工作已经产生了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持续改善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情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对策研究为能够解决我国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局限性,未来的垃圾分类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 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和调整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对城市垃圾分类工作进行全面规范。
政策的出台应考虑到实际情况和经验教训,确立合理、可操作的标准和规定。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垃圾分类是一种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然而,在我国,垃圾分类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我国垃圾分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我国垃圾分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认知不足和执行不力。
由于长期以来缺乏普及教育和宣传推广,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方法并不了解。
这导致了大量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被混合处理,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
同时,应该加强对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我国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例如,缺乏合适的垃圾回收站和分类垃圾桶,导致居民无法方便地进行分类投放。
为了改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供足够的垃圾回收站和分类垃圾桶,方便居民进行分类投放。
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这些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监管力度不足也是我国垃圾分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制度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执行,导致居民对垃圾分类法规的遵守程度较低。
例如,一些小区和商场没有对垃圾分类进行严格的管理,导致分类垃圾被混合处理。
为了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
例如,可以设置相关的监督机构和举报渠道,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还应加大对商场、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的检查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制度的有效执行。
最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支持力度。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提供相应的经济和政策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与对策生活垃圾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其种类繁多,包括有机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
对于垃圾的分类处理,不仅涉及到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面临的瓶颈问题以及未来的对策。
一、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在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已经开展了多年,但目前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具体表现如下:1.分类不规范。
许多人认为垃圾桶上没有区分标识,就不必进行分类,导致人们普遍缺乏垃圾分类的意识。
即便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由于社会文化背景、宣传不力等各种原因,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也千差万别,缺乏行业标准,最后导致了分类文件缺失和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2.过分依赖人工。
在垃圾分类过程中,目前仍然大量依赖人工处理,而人工处理效率低下、成本高昂的弊端十分明显。
垃圾分类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符合特定行业和工艺需求的自动化处理装置。
3.资源回收率不高。
由于市场价格不稳定、政策集中不到位等原因,回收收益低、不让人满意,导致很多可回收资源被荒废和污染,从而浪费了环境资源。
4.处置成本高。
生活垃圾的清理和处理工作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有害垃圾的处理费用本身就很高,使得实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政策,遭遇到了资金短缺等问题。
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策1.建立分类处理标准。
应根据不同的垃圾种类和物理性质,建立科学的分类处理标准,以方便人们进行分类投放,消除人们对垃圾分类处理的疑虑和困惑,便于宣传推广,没有标准,就很难让所有人同心协力地把垃圾分类处理。
2.增强投入,建立处理厂。
当前,垃圾分类处理,无论是可回收垃圾,还是有机垃圾,对于种类的分类和回收收益的计算是关键。
此外建立垃圾处理厂,采用高新技术和自动化处理设备能够对垃圾进行更高效、更具体的分类,从而能够解决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3.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越来越多,垃圾分类处理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垃圾分类是指将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按照不同的物质成分进行分类,以方便后续的处理和循环利用。
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分类设施不足、分类处置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效率和环境质量。
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问题现状1. 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普遍较低。
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的分类概念上,无法正确区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在生活中随意混合投放垃圾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垃圾分类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2. 分类设施不足在一些城市,尤其是新建小区,垃圾分类设施缺乏,例如分类垃圾箱的设置不足、分类投放标识不明确等。
这造成了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困难,甚至不知道应该将垃圾投放到哪个地方。
3. 分类处置不到位即使有了垃圾分类设施,但由于管理不规范,很多时候各类垃圾还是被混在一起进行统一处理,严重增加了垃圾处理的难度,并且浪费了回收资源。
二、解决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及相关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向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可以举办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发布垃圾分类宣传手册等形式,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2. 完善分类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分类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分类垃圾箱的设置,提高分类投放标识的明确性。
建立便民的垃圾分类站点,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3. 强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类垃圾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分类处理。
加大对违规投放的监督力度,对违规者进行相应处罚,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
4. 提升垃圾处理技术鼓励企业或科研机构加大对垃圾处理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
浅谈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分类回收成为一种必要举措。
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出发,探讨解决对策,以期提高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效率。
一、城市垃圾分类回收的问题1. 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在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不同地区、不同社区对于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规范存在较大差异,甚至有些地方没有明确的垃圾分类指导标准,导致居民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不明确,容易造成垃圾混放的情况。
2. 政府部门的推动不够在一些地区,政府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推动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导致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
3. 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不完善城市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不完善也是一个制约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重要问题。
一些地区缺乏垃圾分类回收箱,或者回收箱设置位置不合理,导致居民难以方便地进行垃圾分类回收,降低了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效率。
4. 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在一些地区,由于居民长期以来没有形成垃圾分类回收的良好习惯,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甚至存在垃圾混放的情况。
这直接影响到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二、对策为解决城市垃圾分类回收中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协调,尽快制定出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标准和规范,以便居民参照执行。
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理解和重视程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的推动力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支持措施,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可通过激励政策、补贴政策等措施,引导和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城市垃圾分类回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垃圾分类回收箱设置位置合理,便于居民投放,提高垃圾分类回收的便利性和效率。
加强对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教育工作,可通过开展宣传活动、社区活动等形式,引导居民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垃圾分类回收意识和行动。
垃圾分类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垃圾分类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连续多年快速增长。
推行垃圾分类能够有效促进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省土地资源。
我国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8个重点城市试点垃圾分类。
2017年开始,全国46个重点城市全面开始垃圾分类,要求到2020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计超过 35%。
202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都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一、源头分类准确率不高,导致后端处理困难。
我县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垃圾分类,但垃圾分类处理的环节是分类投放,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和配合才能实现精准分类。
多年混合投放垃圾习惯一朝更改非常困难,即使政府下大力气进行宣传教育,但是从知之到行之仍然有很长路要走。
同时,各政府部门、各行业配套出台的政策和标准目前还处于不断完善之中,所以目前垃圾源头分类准确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后端各类资源化利用设施运行困难。
二、分类收运处理体系还未健全,导致先分后混问题。
当前沿用多年的混合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垃圾分类处理的需要,不同种类的垃圾清运需求不同。
例如可回收物需要压缩打包后运输,而厨余垃圾则需要运输至处理厂进行生物处理。
目前,许多城市在分类收运环节仍存在混运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分类效果,也增加了后续处理的难度。
三、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在垃圾资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例如,我国目前垃圾焚烧发电的产能利用率较低,仅有约60%左右,而发达国家普遍在90%以上。
此外,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也需提高,以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四、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不够。
尽管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但效果并不理想。
浅析我国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生活垃圾分类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垃圾分类是解决生活垃圾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尚不算成功,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来促进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实施。
一、利用新技术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垃圾分类的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分类垃圾桶、智能回收垃圾桶等,可以自动完成垃圾分类工作,简化了居民的分类过程,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搭建垃圾分类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垃圾分类知识和技巧,以及各地垃圾分类政策的最新动态。
二、推广垃圾分类文化
在推广垃圾分类的同时,应该重视垃圾分类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垃圾分类知识竞赛、垃圾分类主题漫画比赛等,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社区、学校、企业等各方的力量,推广垃圾分类文化,达到人人参与、全民推广的效果。
三、制定有效政策
政府应该通过立法、政策的制定等方式,鼓励和促进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例如,可以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管理法规,规范居民垃圾分类行为。
同时,还应该建立奖惩制度,根据居民的垃圾分类贡献,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奖励等制度,提高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加强社会力量
社会力量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力量。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如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例如,可以引导企业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厂,协助政府处理生活垃圾等,从而减轻政府的负担,提升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率。
总之,我国生活垃圾分类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采取综合措施,以达到垃圾减量、分类、资源化的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崭新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加,给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降低垃圾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垃圾分类被提出并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然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全民参与、分类难度大、处理能力不足等。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致力于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问题分析1. 缺乏全民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到全体市民,但由于缺乏宣传和教育,许多市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不了解,缺乏积极的参与意识。
目前,很多人将所有垃圾混在一起,严重影响了垃圾的分类准确性。
2. 分类难度大垃圾分类需要市民了解不同种类的垃圾应该放在哪些垃圾桶中,但目前的分类标准复杂,市民难以记忆。
另外,一些家庭由于居住条件有限,储存和分类垃圾的空间有限,使得分类难以实现。
3. 处理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垃圾处理能力相对较低,特别是对于可回收垃圾的处理能力不足。
这导致大量的可回收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是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
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市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影响。
各级政府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宣传栏、公告栏等途径,开展各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2. 简化分类标准针对市民难以记忆的分类标准,可以考虑简化垃圾分类的种类和规则。
例如,可以将可回收垃圾的分类标准从多类别细化为少类别,减少市民的记忆负担。
同时,可以提供分类指南和分类小贴士,供市民参考。
3. 改善分类环境为了提高市民分类垃圾的积极性,应改善分类环境。
政府可以增加垃圾分类桶的数量和种类,将其放置在各个小区、商业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
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与建议
垃圾分类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与建议
目前,垃圾分类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许多地区仍缺乏全面的垃圾分类制度和相关设施,导致垃圾被混杂丢弃。
其次,公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理解程度仍较低,很多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正确方法缺乏了解。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监管不力等问题,导致垃圾分类执行不到位。
垃圾分类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教育和科普不足,许多人对垃圾分类的知识了解不足,缺乏相关培训和宣传。
其次,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设施的不完善也是导致问题的原因之一。
此外,社会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人对垃圾分类规定的遵守度不高。
为了解决垃圾分类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的立法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法规。
其次,需要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水平。
同时,加强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提供便利的分类投放和回收系统。
此外,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促使垃圾分类规定的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要解决垃圾分类问题,需要政府、公众和垃圾处理相关部门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的对策和建议,才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良性发展。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影响。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如下:一、现状:1. 垃圾处理设施不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垃圾产量。
许多城市存在垃圾填埋场溢出和垃圾焚烧厂过载等问题。
2. 垃圾分类不彻底:垃圾分类是垃圾处理的基础,但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还比较薄弱。
部分城市推行的垃圾分类未能落地实施,导致垃圾无法有效分拣和处理。
3. 垃圾处理技术落后:我国在垃圾处理技术方面相对滞后,缺乏高效、环保的处理技术。
传统的垃圾填埋和焚烧方式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和创新。
4. 垃圾处置监管不到位:部分地方政府对垃圾处理的监管不到位,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
一些垃圾处理企业利用监管弱点,对环境进行污染,甚至存在违法行为。
二、问题:1. 环境污染严重:大量的垃圾填埋和焚烧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对大气、水源和土壤产生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特别是垃圾渗滤液的泄漏和废水的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污染。
2. 资源浪费严重:大量有机废弃物未经处理就被填埋,导致有机资源的严重浪费。
许多可回收的垃圾也未经充分回收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缺乏。
3. 垃圾处理成本高: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垃圾处理的高成本不仅增加了城市管理的负担,也限制了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和创新。
4. 垃圾处理不公平:在垃圾处理中,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处理条件相对困难,存在地区差异。
缺乏统一的垃圾处理政策和措施,导致垃圾处理不公平。
三、对策:1. 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建立全面、细化的垃圾分类体系,提高垃圾的分拣效率和回收利用率。
加强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加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资,扩大处理能力,改善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行和管理。
推广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保性。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旨在减少垃圾数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探讨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首先,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仍然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随意扔垃圾习惯,许多人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垃圾分类率低。
此外,部分居民没有进行正确的分类,使得回收利用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应该加强对垃圾分类意义和方法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意识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社区活动和学校教育等途径,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增强公众的参与度。
其次,垃圾分类的设施和管理还不完善。
一些小区或小城市缺乏垃圾分类设施,导致居民无法方便地分类丢弃垃圾。
同时,一些管理者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相关政策和措施的执行不到位。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力度,确保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进行垃圾分类。
同时,加强对垃圾分类管理者的培训和督导,提高其对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三,存在一些对按规定分类的监督和奖惩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规定漠不关心,甚至有意违反规定,如将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
然而,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这些违规行为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约束。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垃圾分类的监督和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的居民进行处罚,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最后,垃圾分类产生的成本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难题。
垃圾分类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增加了城市管理的成本。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资金和资源来实施垃圾分类。
因此,政府应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增加对垃圾分类的投入,为相关机构和居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补贴。
综上所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问题涉及到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设施和管理不完善、监督和奖惩机制不健全以及成本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垃圾分类设施和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同时增加对垃圾分类的财政投入。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它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
首先,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存在着分类不准确的问题。
在许多社区中,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准确性存在误解。
他们经常将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混在一起,导致分类无法进行有效处理。
例如,有些人将废纸和塑料一起扔进垃圾桶,而不是放入相应的回收桶。
这种分类不准确的行为导致回收资源的浪费,无法实现可持续利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政府可以组织宣传活动,通过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等方式向公众传达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
同时,学校也应该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课程,培养学生正确分类垃圾的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公众才能真正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
其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导致垃圾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例如,有些社区没有回收垃圾的收集点,居民只能将可回收垃圾混入一般垃圾中,无法进行有效回收。
这种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使得垃圾分类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影响了垃圾资源的利用率。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垃圾分类设施的建设力度。
政府可以增加回收垃圾的收集点,提供方便快捷的回收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垃圾分类设施更新和维护的投入,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政府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的投资,引入专业化垃圾分类处理公司,提高设施的管理水平和处理效率。
最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中存在着居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处理缺乏积极性,很少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
导致垃圾分类工作无法得到广泛推广,无法取得预期效果。
例如,有些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工作繁琐,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分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政府可以采取激励措施,奖励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公害,面对不容乐观的现状,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适合我国的系统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方法,真正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1我国目前垃圾处理和分类现状1.1垃圾处理现状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
我国许多城市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已经超过了1kg/(人•d)这个标志性的水平线[1]。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且每年以8%~9%的速度增长,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3.52亿t,居世界首位[2]。
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m2,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今后30~50年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化的高峰期,可以预见: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系统和清运能力都日益受到严峻挑战[2]。
有的垃圾处理厂只能进行一次粗略的分拣,由于量大物杂,难以分清,并且厂区内外臭气熏天,殃及周边居民、单位;由于科技进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加速,游走在城市大街小巷的拾荒匠,用锤砸火烧的土法把可卖的部分取下,把铅、镉、汞、聚氯乙烯塑料、溴化二噁英等重金属、特殊污染物丢进了城市垃圾箱,其数量将成倍快速增长[3],这些不可能被一般垃圾处理厂或污水厂处理好的特殊垃圾,通过渗透、生物富集等作用,将对我国的土壤、水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危害。
国外的一些研究指出,未经过检查分类的垃圾收集会导致经济系统的衰退[4]。
可见,城市垃圾已成为公害。
面对已成为公害的城市垃圾,要做到城市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前提条件是实行垃圾分类。
1.2现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焚烧和堆肥等方法,其中,填埋是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占全部处理量的70%以上;其次是高温堆肥,占20%以上;焚烧量甚微[5]。
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对垃圾的成分要求也不尽相同。
目前对垃圾的处理能力小,处理设施技术水平低,存在污染隐患多[6]。
1.2.1焚烧技术焚烧是建立在政府向居民高额收费、政府大量补贴、垃圾源头严格分类、垃圾热值较高的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垃圾经过焚烧后,体积减少85%;降低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但焚烧过程会产生粒状污染物,酸性气体及毒性有机氯化物,主要为二噁英类(PCDDS)和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类。
尤其二噁英这类物质对人类健康影响严重,人体对二噁英的暴露途径主要是经口摄入、皮肤接触以及呼吸道吸入。
二噁英的主要靶器官有脂肪组织、免疫系统、肝脏以及胚胎。
大量的研究证实[7~10],二噁英能够导致皮肤性疾病,产生免疫毒性、内分泌毒性、生殖毒性、发育毒性,并具有很强的致畸和致癌性。
焚烧垃圾中当热值偏低时还需另外添加燃料,就可能产生更多的健康有害物质。
而经过垃圾分类,在提高垃圾热值的同时可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
1.2.2堆肥技术废物中的有机质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借助各类微生物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经消化后最终成为适于农田使用的肥料。
城市垃圾曾经作为肥料受到农民的欢迎,但在1979年左右农民开始拒绝接收城市垃圾,原因在于原先垃圾成分多为有机餐厨垃圾,如今垃圾主体包含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有害物质,堆肥产品混入这类物质就会带入土壤造成二次污染[11]。
实行垃圾分类,将易腐烂、易降解的有机质分选出来制作有机肥料,将塑料袋、电池、有毒金属等分选出来进行特殊处理,不但有利于提高堆肥的质量和堆肥效率,也将有效地减少由于混合垃圾堆肥造成的土壤二次污染进而减少甚至消除健康隐患,堆肥技术必将重新受到农民的欢迎。
1.2.3填埋技术填埋是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其优点在于投资少、处理量大、见效快;但占地面积大,并且虫蝇乱飞,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严重地污染环境。
填埋作为垃圾处理的最终处理手段,如在事先经过科学分类,将大幅降低垃圾填埋量,延长填埋场的使用年限,节省土地资源。
可再生利用资源经甄选而不进入填埋场,不但可以减轻对附近环境的影响,还能带来巨大的潜在经济收益。
因此进行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3方面的效益。
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还未将垃圾分类装袋、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仍然以混合收集为主。
部分中小城市垃圾仍然沿用直接倾倒和简易填埋等原始方式处理,约有50%的城市生活垃圾直接向外界排放[12]。
这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许多大城市也已陷入了“垃圾围城”的困境,给城市的环境卫生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也提出了中国进入垃圾分类时代的必要性。
1.3垃圾分类现状我国目前的回收渠道是一些拾荒者和在垃圾场进行后置分类的从业者,他们将已经装好的垃圾倒出来或扒开以寻找废品,使垃圾四处飞散,并且只回收如易拉罐、报纸、啤酒瓶等目前认为有经济价值的东西,而其他具有资源价值和容易造成污染的东西,如废电池、废塑料、废纸片、废玻璃和大量生物垃圾不予收购。
这种方式也难以产业化和规模化。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流程如图1[13]。
图1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流程2000-04,中国开始在北京、上海等8个主要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投放和处理的试点工作,要求社区居民按分类垃圾桶标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各种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相继出台,与之相关的各项宣传教育活动也广泛开展,以期增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
同时在北京,垃圾分类处理更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项重要承诺[14]。
北京市法制办日前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网上征集民意,提出对市民垃圾不分类最高罚款200元。
根据“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虽然近年来国内很多城市进行了垃圾分类处理的探索,启动了垃圾分类试点,但是“宣传意义”大于“实际效果”,现实情况仍是“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
主要原因是:①分类标准仍待探索。
垃圾分类越细,越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和处理,但人工、分类运输等操作成本越高。
②我国垃圾处理仍处于低级清运、填埋阶段,其他处理技术应用很少[15],现有的垃圾焚烧技术落后。
③居民对垃圾正确分类的知识掌握不足,且缺乏相应的宣传教育。
④中国现有回收技术及回收利用的管理水平远远落后于形势的发展,因此仍有大量的可回收物资被白白地丢掉[16],废旧电池等有害垃圾的处理没有收益[17]。
2垃圾分类在国外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此方法简单易行,目前,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方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分类收集系统现有5种:路边循环收集系统,垃圾倾倒中心,付费回收系统,抵押系统和商业回收机构。
德国制造者和流通者共同设立DSD企业(双向回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DSD按尺寸给包装定价,加盟企业以此定价为基准付给DSD相应的费用就可得到将DSD发行的“绿色标签(环境标签)”贴在自己包装上的许可,消费者将贴有“绿色标签”的包装送至DSD设置的黄色垃圾分类回收箱(袋),DSD将回收的包装进行以再利用为主,再生利用为辅的处理。
给加盟企业发行绿色标签的特许体制既确保了DSD企业的运行费用,也最大限度地抑制了国内包装的生产(企业必须保持价格竞争优势)[18]。
2.1美国以纽约市为例。
纽约市美国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最脏的城市,每年制造垃圾2400万吨,一半来自居民的生活垃圾。
每一个纽约人平均每天出产垃圾5磅(约2.25kg),这个数字是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居民每天丢弃垃圾的两倍[19]。
在纽约,垃圾分类被称为“垃圾管理”。
马路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棕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
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
纽约市政府规定,从1997-10-01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法,违反法规者,如在生活垃圾中混入可回收垃圾,环卫部门将视情节轻重处以25~500美元的罚款。
纽约市法律明确要求“居住在曼哈顿道上的所有居民有义务参加纽约市的垃圾回收计划”。
翻开纽约市电话电讯公司的黄页号簿,里面的年历上用粗体字标出了一年中所有可回收垃圾的回收日,接着又刊出一幅绘制精确地曼哈顿岛地图,仔细表明岛上每一个地区的固体垃圾回收日。
到了可回收垃圾日,市环卫系统就会派专人开车来收集。
2.2德国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的垃圾管理开始得到重视并发展起来。
1972年,德国的,德国全境共有垃圾堆放场由第一部废物法诞生之前的5000个左右急速地下降到了20世纪80、90年代的2000个以下,大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场被关闭,并且垃圾场的设立和运行受到了严格管制。
至2007年9月,全德国范围内仍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只剩下160个,大批针对生活垃圾乃至工业垃圾的焚烧或机械、生物处理等特种设备被广泛运用[20]。
德国垃圾管理政策的中心强调商品在生产过程中甚至设计之初,它的环境友好性、可回收利用性、可清除性就应该被考虑,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废物的产生,这就是所谓的产品责任。
“避免、利用、清除”是德国管理垃圾的宗旨。
目前在德国,有超过25万人在从事垃圾管理工作。
各类的高校都设有垃圾管理专业,同时开展各类垃圾清除的相关培训,该领域的年均营业收入高达500亿欧元[21]。
据德国环境、自然保护与核安全部的资料统计,2005年,生活垃圾的废物利用率为60%,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利用率为65%,在一些领域,如包装领域废物利用率达到了80%,建筑领域甚至达到了87%[21]。
2.3日本如今在日本,每户家庭的墙上都贴有两张时刻表,一张是电车时刻表,另一张就是垃圾回收时间表。
厨房里,沿着墙边放了7个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垃圾袋。
用过的餐巾纸、纸盒、塑料袋都有各自单独的垃圾袋放置,饮料瓶和瓶盖也需要分开放置。
食物残渣只有政府规定尺寸大小的透明、可燃、不产生有害气体的垃圾袋放置。
而烹饪残油会被注入专门的凝固剂,凝固成块后丢弃在垃圾袋中。
日本人多地少的客观地理环境,决定他们不能如其他国家一样采用填埋垃圾的方式来处理垃圾。
于是在日本,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
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19]。
但是,垃圾焚烧的后果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噁碤水平竟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的二碤含量均严重超标。
因此,日本人将垃圾处理的重点转移至怎样减少制造垃圾。
自2000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以个人与家庭为单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实行垃圾分类。
2008年,东京的垃圾年产量相比20年前减少了一半[19]。
同时,由于实行了严密的分类措施,现有的垃圾焚烧厂所燃烧的垃圾已经完全剔除了塑料等化学制品,燃烧的垃圾均为食物残渣等无法再循环利用、又不会造成大幅度环境损害的产品,这大大降低了焚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