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2.2.1(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材分析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2.2.1的内容,主要学习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它是本章也是整个解析几何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高考重点考查章节。
2.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与教材前后的联系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以后运用"曲线和方程"理论解决具体的二次曲线的又一实例。
从知识上说,它是对前面所学的运用坐标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又一次实际演练,同时它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方法上说,它为我们研究双曲线、抛物线这两种圆锥曲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
3.教学重、难点剖析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重点:重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坐标化的基本思想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坐标法的应用关键:含有两个根式的等式化简4.课时安排:两课时二、学情分析1.知识准备在知识方面,以前已有圆及其标准方程和曲线方程的学习,新知教学有很好的基础;2.能力储备在技能方面,学生已适应高中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学生情况学生求知的欲望强烈,喜欢探求真理,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椭圆的定义。
(2)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椭圆概念的产生过程,学习从具体实例中提炼数学概念的方法,由形象到抽象,从具体到一般,掌握数学概念的数学本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2)巩固用坐标化的方法求动点轨迹方程。
(3)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活动、观察、思考、合作、探究、归纳、交流、反思,促进形成研究氛围和合作意识(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新知识体会到前人探索的艰辛过程与创新的乐趣(3)通过对椭圆定义的严密化,培养学生形成扎实严谨的科学作风(4)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并体会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5)利用椭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知识的力量,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四、方法与手段1.学法分析(1)合作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体会椭圆形成过程,总结椭圆定义。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解得a 2 10,b2 6.
x2 y2
∴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
10 6
练习(第49页)
1.如果椭圆
+
= 上一点 P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 6,则点 P 到另一
个焦点的距离为
.
【详解】解:根据椭圆的定义
又椭圆
∴
+
+
+
= ,
是
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求圆轨迹方程的?
建系
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点
列式
设曲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为(x, y)
类比这个方法,
我们开始求椭圆
找出限制条件P(M),并列出几何等式
的标准方程
代换
把坐标代入限制条件P(M) 列出方程
化简
化简方程
新知探究
观察椭圆的形状,你认为怎样建立坐标系可使所得的椭圆方程形式简单?
2
a
b
2
2
•F
2
O
x
•F
1
椭圆的标准方程:
标准方程
x2
y2
2 1 (a b 0)
2
a
b
y2 x2
2 1 (a b 0)
2
a
b
y
y
不
同
点
图
形
•
F1
O
M
•
F2
•F2
O
x
x
•F1
焦点坐标
相
同
点
M
F1 (c,0), F2 (c,0)
F1 (0, c), F2 (0, c)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学案编号:B51 第 1 页 共 2 页P F 2F 1§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使用说明】1、课前完成预习学案,掌握基本题型;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课上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3、A 、B 层全部掌握,C 层选做。
【学习目标】1.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2.掌握椭圆的定义; 3.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导学】(预习教材理P 38~ P 40,文P 32~ P 34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过两点(0,1),(2,0)的直线方程 .复习2:方程22(3)(1)4x y -++= 表示以 为圆心, 为半径的 .【合作探究】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一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一个 .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 保持不变,即笔尖 等于常数.新知1: 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2a ,为什么122a F F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 .试试:已知1(4,0)F -,2(4,0)F ,到1F ,2F 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8的点的轨迹是 .小结:应用椭圆的定义注意两点:①分清动点和定点;②看是否满足常数122a F F >.新知2: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222210x y a b a b +=>> 其中222b ac =-若焦点在y 轴上,两个焦点坐标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我的疑惑:记录下你的疑惑,让我们在课堂上共同解决。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鹿邑三高导学案高二年级数学学科 编写人:毛新正审核人:刘雪纯备课组长签字:课题:§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课时:2 本期总课时:9I 、(1)课标考纲解读:理解并掌握椭圆的定义。
(2)状元学习方案:自学与小组讨论相结合。
II 、1.学习目标(1)理解椭圆的定义.(2)掌握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2.学习重点:掌握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
3.学法指导:通过自学讨论与课堂展示相结合。
4.知识链接: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III 、学习过程[教材助读]:问题1:根据课本上椭圆的定义,制作道具,自画椭圆问题2:写出椭圆上的点满足的关系式 ,若2a =21F F ,动点的轨迹是 ,若2a 〈21F F ,动点的轨迹是 ;问题3: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_______。
两个定点的距离用______表示。
问题4:指出图中的哪些线段的长度是a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5:建立坐标系后,利用问题2的关系式,阅读教材理解推导椭圆方程过程问题6:椭圆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7:上面的a,b,c 三个量满足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自测]1、设P 是椭圆1162522=+yx上的一点,21,F F 是椭圆的两个焦点,则=+21PF PF ( ) A 、10 B 、8 C 、5 D 、42、 椭圆的顶点为(-5,0),(5,0)和(0,-4),(0,4),则其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椭圆221259xy+=的焦点坐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椭圆22xy110036+=上一点P 到左焦点的距离是6.5,则到右焦点的距离是_____5、已知椭圆12222=+ya x 的一个焦点为(2,0),则椭圆的方程为( ) A 、12422=+yxB 、12322=+yxC 、1222=+yx D 、12622=+yx[合作探究 展示点评]探究一:椭圆的基本量根据下列方程,分别求出椭圆中 a,b,c 的值 1.椭圆2222146x y +=, 则a= ,b= ,c= 。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优秀教学设计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解析教学内容属概念性知识,是通过描述椭圆形成过程进行定义的作为椭圆本质属性的揭示和椭圆方程建立的基石,理应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同时,椭圆的标准方程作为今后研究椭圆性质的根本依据,自然成为本节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学生对椭圆和方程即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椭圆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联系成为了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圆锥曲线是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对象圆锥曲线的有关知识不仅在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数学的基础教科书以椭圆为学习圆锥曲线的开始和重点,可见本节内容所处的重要地位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一方面认识到一般椭圆与圆的区别与联系,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利用方程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以及为学生类比椭圆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学习双曲线、抛物线奠定了基础学习过程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目标设置: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掌握椭圆的定义焦点,焦距的概念.(2)学生能推导并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曲线方程的概念,体会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椭圆形成的情境感知椭圆的定义并亲自参与归纳.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认识规律的能力.(2)学生类比圆的方程的推导过程尝试推导椭圆标准方程,培养学生利用已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椭圆定义的获得和其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椭圆定义的获得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并感受数学美的熏陶.(2)通过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运算能力和求简意识并能懂得欣赏数学的“简洁美”.(3)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三、学生学情分析1.能力分析①学生已初步掌握用坐标法研究直线和圆的方程,②对含有两个根式方程的化简能力薄弱.2.认知分析①学生已初步熟悉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步骤,②学生已经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3.情感分析学生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强烈的探究欲望,能主动参与研究.四、教学策略分析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经历“创设情境——总结概括——启发引导——探究完善——实际应用”的过程,发现新的知识,又通过实际操作,使刚产生的数学知识得到完善,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增强了研究探索的综合素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思维品质,这是本节课的教学原则.根据这样的原则及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引导发现法:用课件演示动点的轨迹,启发学生归纳、概括椭圆定义.2.探索讨论法:由学生通过联想、归纳把原有的求轨迹方法迁移到新情况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其创造性.这两种方法是适应新课程体系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师生、生生交流,体现课堂的开放性与公平性.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增强动感及直观感,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质量.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给学生放视频天宫一号与神八的运行轨迹,说一说你对生活中椭圆的认识.伴随图片展示使同学们感到椭圆就在我们身边.意图:(1)、从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实际.(2)、使学生更直观、形象地了解后面要学的内容;2.手工操作演示椭圆的形成: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同一定点,套上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圆.再将这一条定长的细绳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两定点,当绳长大于两点间的距离时,用铅笔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随后动画呈现.同时演示在ppt上。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y2 x2 + =1. 169 144
4
精讲点拨
5 3 例.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 2 , 2 ,
求它的标准方程.
小结
(1)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步骤: ①依据条件判断
椭圆的焦点在 x 轴上还是在 y 轴上;②设出椭圆方程;③根据条 件,寻求等量关系,建立关系 a、b、c 的方程组;④解方程组, 代入所设方程.
三条边,a 是斜边,c 是焦距的一半,叫半焦距.a、b、c 始终满足 关系式 a2= b2+c2.
试一试:
1.设 F1、F2 为定点,|F1F2|=6,动点 M 满足|MF1|+|MF2|=6,则 动点 M 的轨迹是( D ) A.一个椭圆 B.两个圆 C.一条直线 D.一条线段 x2 2.椭圆 +y2=1 上一点 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2,则点 P 到 25 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D ) A.5 B.6 C.7 D.8 3.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5),(0,-5),椭圆上一点 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 26.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 2 椭圆定义中,为什么要Fra bibliotek制常数|PF1|+|PF2|=2a>|F1F2|?
只有当 2a>|F1F2|时,动点 M 的轨迹才是椭圆; 当 2a=|F1F2|时,点的轨迹是线段 F1F2; 当 2a<|F1F2|时满足条件的点不存在.
探究展示
问题 1
(二)椭圆的标准方程
你能根据椭圆的定义求出椭圆的标准方程吗?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 椭 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件人教新课标5
1 (a>b>0).
依题意有
2
2
a2
2
3 b2 1,
2
1
a2
2 3 b2
1,
解得
a2 5,
b
2
15.
因为a>b>0,所以无解.
综上,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2 y2 1.
15 5
方法二: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mx2+ny2=1(m>0,n>0,m≠n),
依题意有
3m 4n 1, 12m n 1,
【微思考】
在椭圆的定义中,动点M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 (2a)且2a>|F1F2|,若2a=|F1F2|,则M的轨迹是什么?若 2a<|F1F2|,则M的轨迹是什么? 提示: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是线段F1F2; 当2a<|F1F2|时,点M的轨迹不存在.
【即时练】
1.椭圆 x2 y2 1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点P在椭圆上,
两焦点距离之和等于6,求椭圆的方程.
(2)椭圆的焦点为F1(0,-5),F2(0,5),点P(3,4)是椭圆上
的一个点,求椭圆的方程.
【解析】(1)由椭圆的焦点坐标为(-2,0),(2,0),
所以可设椭圆的方程为:
x2 a2
y2 b2
1 (a>b>0).
因为2a=6,2c=4,所以a=3,c=2,
94
所以a=3,b=2,c= 5
答案:3 2 5
【要点探究】 知识点 1 椭圆的定义 1.对椭圆定义的三点说明 (1)椭圆是在平面内定义的,所以“平面内”这一条件不能视. (2)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是常数,而不能是变量.
(3)常数(2a)必须大于两定点间的距离,否则轨迹不是椭圆,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优秀教学设计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教学设计(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3分钟1.标准方程的推导.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椭圆方程,由a、b的关系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
2.教师给出表格和学生一起总结椭圆的方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给学生较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发现”。
教师结合猜想加以引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1)建系设点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2)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M||MF1|+|MF2|=2a}.(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F1(-c,0)、F2(c,0),这里c2=a2-b2;F1(-c,0)、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8分钟,练习12分钟例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1.教师引导学生得学生自己写解题过程 2.学生板演 3.学生讨论4.老师出示练习题(课件)学生做练习题(1)掌握椭圆方程a、b之间的关系 (2)掌握运用椭圆定义法、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2.1.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梁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厦门双十中学梁莹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2)能根据已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2)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曲线与方程的概念,体会用建立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坐标法,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计算能力。
(3)在求解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待定系数法,并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亲身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获得过程,感受数学美(对称美、简洁美)的熏陶;(2)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3)通过经历椭圆方程的化简,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养成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教学准备:PPT,几何画板,Flash,画椭圆工具(绘图板、图钉、绳子、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几何画板演示一些天体运行的轨迹图,并提出问题——这些天体运行的轨迹是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很直观地看出是椭圆。
问:你能不能列举生活中椭圆的例子?从而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生活中有椭圆,说明研究椭圆的必要性。
二、实验探究,形成概念1、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版的同一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这时笔尖(动点)画出的轨迹是什么?(回顾圆定义)2、如果把细绳的两端拉开一段距离,将圆心分开变成两个,绳子两端固定在这两个定点上,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
学生活动:拿出事先准备的学具,动手合作操作,画出椭圆。
教师活动:用教具画椭圆。
3、在这一过程中,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4、你能自己归纳椭圆的定义吗?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定义,老师补充概括,给出椭圆定义,并引导学生注意对关键条件。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2 2
2
(3). 点P是椭圆上的一点,且满足:
PF1 6, PF2 14, F1F2 16.
x y 1, 100 36
2 2
x y 1 36 100
2
2
范例分析
x y 例题3. 过椭圆 100 36 1, 的右焦点F2作垂
疑难破解 问题1. 曲线的方程 平方并整理得:
c ( x c) y a x a
2 2
2 2 2
a
2
c
2
x
2
2
a y a a c
2 2
x y 2 2 1 2 a a c
2
疑难破解 问题2. 关键字母的几何意义 a 表示线段 PF1 . c 表示线段 OF1 .
2 2 2 2
③
疑难破解 问题1. 求曲线方程的方法
( x c ) 2 y 2 ( x c ) 2 y 2 2a ① c 2 2 2 2 ( x c) y ( x c) y 2 x ③ a
①+③得:
c ( x c) y a x a
2 2
例题1. 计算题 2 2 x y 1 的焦点在 y 轴上, ③ 椭圆 m 1 3 m
范例分析
则m的取值范围是 1<m<2
m 1 0 提示:由题意得 3 m 0 3 m m 1
.
范例分析
例题2.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x 2 y 1 (1). a=4,b=1,焦点在x轴上; 16
② 焦点在x轴上:
2
2
x F1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
定点F1、F2叫做椭圆的焦点.
说明
1.平面上这一个条件不可少;
F1
F2
2.椭圆上的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记为2a;
两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记为2c,即F1F2=2c.
椭圆的定义式: MF + MF 2a 1 2
总体印象:对称、简洁,“像”直线方程的截距 式
10
x y 1 (a b 0) 2 2 a b y2 x2 2 1 (a b 0) 2 a b
问题1
2
2
y
( 1)
M F1 0 y F2 O F1 x
( 2)
F
2x椭圆的标准方程的特:1、方程的右边是常数1
2、方程的左边是和的形式,每一项的分子是 x2、y2,分母是一个正数。
x
MF 由椭圆的定义得,限制条件: 1 MF 2 2a
代入坐标 MF1 ( x c) 2 y 2 , MF2 ( x c) 2 y 2
得方程 ( x c) 2 y 2 ( x c) 2 y 2 2a(1)
(问题:下面怎样化简?)
8
当x≠0时,分子有理化,得: 4cx
问题2
根据上述讨论,如何判断椭圆的焦点的位置? 若 x2 项的分母大,则其焦点就在 x 轴上,若 y2 项 的分母大,则其焦点就在 y 轴上,简称“分母大小定焦 点”
11
练习1.下列方程哪些表示椭圆? 若是,则判定其焦点在何轴? 并指明 a 2 , b 2 .
x2 y2 (1) 1 (4)9 x 2 25y 2 225 0 16 16 x2 y2 2 2 ( 5 ) 3 x 2 y 1 ( 2) 1 25 16 x2 y2 x2 y2 1 (3) 2 2 1 (6) k 2 3 k m m 1
课件13: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3
(2)经过点P(1, ),两焦点间的距离为2,焦点在x轴上.
2
解:(1)∵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
y 2 x2
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a2+b2=1(a>b>0).
∵2a=26,∴a=13,又 c=5.∴b2=a2-c2=144.
x2
y2
∴所求椭圆方程为:169+144=1.
x 2 y2
即所求椭圆的方程为10+15=1.
命题方向3
⇨椭圆的焦点三角形
x2 y2
典例 3 已知椭圆a2+b2=1(a>b>0)上一点 P,F1、F2 为
椭圆的焦点,若∠F1PF2=θ,求△F1PF2 的面积.
解:由椭圆的定义,有|PF1|+|PF2|=2a,
而在△F1PF2中,由余弦定理得,
方程 Ax2+By2=1(其中 A>0,B>0,A≠B)包含椭圆的焦点
x2 y 2
在 x 轴上和焦点在 y 轴上两种情况,方程可变形为 1 + 1
A B
=1.
核心素养 椭圆的其他方程形式
1 1
①当A>B,即 B>A 时,表示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1 1
②当A<B,即 B<A 时,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
x2
y2
焦点的椭圆方程为 2 + 2 =1(a>b>0,λ>-b2);与椭
a +λ b +λ
y2 x2
y2
圆 a2 + b2 = 1(a>b>0) 有 公 共 焦 点 的 椭 圆 方 程 为 2
+
a +λ
x2
2
=1(a>b>0,λ>-b
课件3:2.2.1 椭圆的标准方程
•课 前 热身
1.回顾:我们是如何定义圆的呢?
圆就是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 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 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是什么?
数学实验
同学们一起观察以下操作: 在图板上,将一根无弹性的长为2a的细绳的两端
(两端点距离为2c)用图钉固定在不同处,套上铅 笔,使笔尖沿细绳运动,能得到什么图形?
做椭圆.
其中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数 学
MF1 MF2 =2a
语
F1
言
(2a> F1F2)
M F2
下面来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怎样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呢?
y
M (x, y)
F1
O
F2
x
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
y
M (x, y)
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x2 a2
y2 b2
1
(a b 0)
y2 a2
x2 b2
1
(a b 0)
哪个轴的分母大焦点就落在那个轴上
注意:
(1)、在两种方程中,总有 a b 0
(2)、 a, b, c 有关系式:
c2 a2 - b2 即a2 b2 c2, a最大
(3)、结构特征: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和,右边是1
(4)、 a 2在 x 2 的分母下,焦点在x轴上;
a 2在 y 2的分母下,焦点在y轴上。
判定下列椭圆的焦点在 轴,并指明a、 b,写出焦点坐标
x2 y2 1 答:在 x轴。(-3,0) 25 16 和(3,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导学案
课题: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 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考纲要求】(1)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理解椭圆的参数方程。
(2)了解圆锥曲线的初步应用。
编写者试图通过本节教材,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坐标法并进一步激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叙写】根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对椭圆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典故的课堂引入及从圆和相关的图片引入着手学生亲自体验画椭圆,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研究椭圆定义的求知欲,去发现椭圆定义的本质,探索图形变化规律,掌握椭圆的概念。
从而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并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标准方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探究课本P38-P40的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2.阅读导学案预习案部分的内容,自主自主完成各项要求;3.结合课本基础知识和例题及预习案,完成预习自测题;对合作探究部分认真审题,做不好的上课时组内讨论。
4.本导学案中题号后凡标明A ,B ,C 的只要求相应层次的学生完成即可。
5.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准备课上讨论质疑。
【预习案】一. 温故夯基1.圆心为O ,半径为r 的圆上的点M 满足集合P ={M||MO|=r},其中r>0. 2.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知新益能1.课堂引入:这是一个发生在古希腊的故事:西西里岛的一个岩洞里,被关押的犯人不堪忍受这非人的待遇,他们偷偷聚集在岩洞的最里面,小声议论越狱和暴动的办法。
但是,他们商量好的计划很快就被看守人员掌握了,看守人员提前采取了措施,使商量好的计划无法实行,犯人们开始互相猜疑,认为一定是出了叛徒,但是不管怎么查找,也找不到告密者是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并没有人当叛徒去告密,当然找不到告密者了。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1)
C. D.
3.如果椭圆 上一点 到焦点 的距离等于6,那么点 到另一个焦点 的距离是().
A.4 B.14 C.12 D.8
4.椭圆两焦点间的距离为 ,且椭圆上某一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等于 和 ,则椭圆的标准方程
是.
5.如果点 在运动过程中,总满足关系式 ,点 的轨迹是,它的方程是.
课后作业
A. B.6 C. D.12
练2.方程 表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求实数 的范围.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椭圆的定义:
2.椭圆的标准方程:
※知识拓展
1997年初,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了一条消息,从1997年2月中旬起,海尔·波普彗星将逐渐接近地球,过4月以后,又将渐渐离去,并预测3000年后,它还将光临地球上空 1997年2月至3月间,许多人目睹了这一天文现象 天文学家是如何计算出彗星出现的准确时间呢?原来,海尔·波普彗星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通过观察它运行中的一些有关数据,可以推算出它的运行轨道的方程,从而算出它运行周期及轨道的的周长.
思考:移动的笔尖(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是什么?
经过观察后思考:在移动笔尖的过程中,细绳的保持不变,即笔尖等于常数.
新知1: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反思:若将常数记为 ,为什么 ?
当 时,其轨迹为;
⑵ ,焦点在 轴上;
⑶ .
变式:方程 表示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则实数 的范围.
小结:椭圆标准方程中: ; .
例2已知椭圆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 , ,并且经过点 ,求它的标准方程.
变式:椭圆过点 , , ,求它的标准方程.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2 2
2
c
F2
x
b2= a2 - c2 b a2 c2
a,b,c三者的关系
(1)b2= a2 c2
y M
(2)c2= a2 - b2 (3)a2= b2 + c2
F1
b
O
a
c F2
x
(a>b>0,a>c>0)
x y 例1.已知椭圆方程为 1 ,则 25 16
(1)a=____, c=_____ 4 3 5 b= ____, (-3,0),(3,0) (2)焦点在 x 轴上,焦点为__________, 焦距为____ 6
O
M
x
F1
椭圆的方程
x y 1.焦点在x轴: 2 2 1 (a b 0) a b
y x 2.焦点在y轴: 2 2 1 (a b 0) a b
焦点位置的判断: 分母哪个大,焦点就在 哪个轴上
2 2
2
2
x y 例2.已知椭圆方程为 1 ,则 16 25
(1)a=____, c=_____ 4 3 5 b= ____,
2
2
(2)焦点在 y 轴上,焦点为__________, (0,-3),(0,3) y
焦距为____ 6
F2
O
M
x
F1
椭圆的标准方程
定 义
|MF1|+|MF2|=2a (2a>2c>0)
y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学习目标 1.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过程、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化简过程.2.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几何图形.知识点一椭圆的定义思考1给你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板,一支铅笔,如何画出一个椭圆?答案在纸板上固定两个图钉,绳子的两端固定在图钉上,绳长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笔尖贴近绳子,将绳子拉紧,移动笔尖即可画出椭圆.思考2在上述画椭圆过程中,笔尖移动需满足哪些条件?如果改变这些条件,笔尖运动时形成的轨迹是否为椭圆?答案笔尖到两图钉的距离之和不变,等于绳长.绳长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若在移动过程中绳长发生变化,即到两定点的距离不是定值,则轨迹就不是椭圆.若绳长不大于两图钉间的距离,轨迹也不是椭圆.梳理(1)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2)椭圆的定义用集合语言叙述为:P={M||MF1|+|MF2|=2a,2a>|F1F2|}.(3)2a与|F1F2|的大小关系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如下表:条件结论2a>|F1F2|动点的轨迹是椭圆2a=|F1F2|动点的轨迹是线段F1F22a<|F1F2|动点不存在,因此轨迹不存在知识点二椭圆的标准方程思考若两定点A、B间的距离为6,动点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10,如何求出点P的轨迹方程?答案以两定点的中点为坐标原点,以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A(3,0),B(-3,0).设P(x,y),依题意得|P A|+|PB|=10, 所以(x-3)2+y2+(x+3)2+y2=10,即点P的轨迹方程为x225+y216=1.梳理(1)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形式一:x2a2+y2b2=1(a>b>0),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b2=a2-c2.形式二:y2a2+x2b2=1(a>b>0),表示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其中b2=a2-c2.(2)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其在坐标系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椭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标准方程x2a2+y2b2=1(a>b>0)y2a2+x2b2=1(a>b>0)焦点坐标F1(-c,0),F2(c,0)F1(0,-c),F2(0,c) a,b,c的关系b2=a2-c2类型一椭圆定义的应用例1 点P (-3,0)是圆C :x 2+y 2-6x -55=0内一定点,动圆M 与已知圆相内切且过P 点,判断圆心M 的轨迹.解 方程x 2+y 2-6x -55=0化标准形式为:(x -3)2+y 2=64,圆心为(3,0),半径r =8.因为动圆M 与已知圆相内切且过P 点,所以|MC |+|MP |=r =8,根据椭圆的定义,动点M 到两定点C ,P 的距离之和为定值8>6=|CP |,所以动点M 的轨迹是椭圆.反思与感悟 椭圆定义的双向运用(1)判断:符合定义中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这一条件的点的轨迹为椭圆.(2)求值:椭圆上的点一定满足定义中的条件即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2a . 跟踪训练1 (1)已知A (-5,0),B (5,0).动点C 满足|AC |+|BC |=10,则点C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直线 C .线段D .点(2)已知定点A (0,-1),点B 在圆F :x 2+(y -1)2=16上运动,F 为圆心,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F 于P .则动点P 的轨迹E 为____________. 答案 (1)C (2)以A ,F 为焦点的椭圆 解析 (1)因为|AC |+|BC |=10=|AB |, 所以点C 的轨迹是线段AB ,故选C.(2)由题意得|P A |=|PB |.所以|P A |+|PF |=|PB |+|PF |=4>|AF |=2,所以动点P 的轨迹E 是以A ,F 为焦点的椭圆. 类型二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例2 求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两点P (13,13),Q (0,-1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解 方法一 ①当椭圆焦点在x 轴上时,可设椭圆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依题意有⎩⎪⎨⎪⎧ (13)2a 2+(13)2b 2=1,0+(-12)2b 2=1,解得⎩⎪⎨⎪⎧a 2=15,b 2=14.由a >b >0知不合题意,故舍去.②当椭圆焦点在y 轴上时,可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y 2a 2+x 2b 2=1(a >b >0).依题意有⎩⎪⎨⎪⎧(13)2a 2+(13)2b 2=1,(-12)2a 2+0=1,解得⎩⎪⎨⎪⎧a 2=14,b 2=15.所以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14+x 215=1.方法二 设椭圆的方程为mx 2+ny 2=1(m >0,n >0,m ≠n ). 则⎩⎪⎨⎪⎧19m +19n =1,14n =1,解得⎩⎨⎧m =5,n =4.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5x 2+4y 2=1, 故标准方程为y 214+x 215=1.反思与感悟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1)定义法:用定义法求椭圆标准方程的思路:先分析已知条件,看所求动点轨迹是否符合椭圆的定义,若符合椭圆的定义,可以先定位,再确定a ,b 的值. (2)待定系数法:①如果明确了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那么所求的椭圆方程一定是标准形式,就可以利用待定系数法先建立方程,然后依照题设条件,计算出方程中a ,b 的值,从而确定方程.②当不明确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时,通常应进行分类讨论,但计算较复杂,此时,可设椭圆的方程为mx 2+ny 2=1(m >0,n >0,m ≠n ),不必再考虑焦点的位置,用待定系数法结合题目给出的条件求出m ,n 的值即可.跟踪训练2 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453和253,过点P 作长轴的垂线,垂足恰好为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此椭圆的方程.解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 不妨取|PF 1|=453,|PF 2|=253, 由椭圆的定义,知2a =|PF 1|+|PF 2|=2 5. 即a = 5.由|PF 1|>|PF 2|知,PF 2垂直于长轴. 在Rt △PF 2F 1中,4c 2=|PF 1|2-|PF 2|2=609, ∴c 2=53, ∴b 2=a 2-c 2=103.又所求的椭圆的焦点可以在x 轴上,也可以在y 轴上,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x 25+3y 210=1或3x 210+y 25=1. 类型三 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问题例3 已知点P 是椭圆y 25+x 24=1上的一点,F 1,F 2分别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且∠F 1PF 2=30°,求△F 1PF 2的面积.解 由椭圆方程y 25+x 24=1可得a =5,b =2,c =a 2-b 2=1.又|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F 1PF 2 =(|PF 1|+|PF 2|)2-2|PF 1|·|PF 2|-2|PF 1|·|PF 2|·cos 30°, ∴4=(25)2-(2+3)|PF 1|·|PF 2|, ∴|PF 1|·|PF 2|=16(2-3). ∴12F PF S=12|PF 1|·|PF 2|·sin 30°=8-4 3. 反思与感悟 由椭圆上一点与两个焦点构成的三角形叫做焦点三角形,焦点三角形常和椭圆的定义、正(余)弦定理、内角和定理及面积公式等综合考查. 跟踪训练3 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4+y 23=1,椭圆上有一点P 满足∠PF 1F 2=90°(如图).求△PF 1F 2的面积. 解 由已知得a =2,b =3, 所以c =a 2-b 2=4-3=1. 从而|F 1F 2|=2c =2.在△PF 1F 2中,由勾股定理可得 |PF 2|2=|PF 1|2+|F 1F 2|2, 即|PF 2|2=|PF 1|2+4.又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2=4, 所以|PF 2|=4-|PF 1|. 从而有(4-|PF 1|)2=|PF 1|2+4. 解得|PF 1|=32.所以△PF 1F 2的面积S =12·|PF 1|·|F 1F 2|=12×32×2=32,即△PF 1F 2的面积是32.1.如图所示,一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F 是圆内一定点,M 是圆周上一动点,把纸片折叠使M 与F 重合,然后抹平纸片,折痕为CD ,设CD 与OM 交于点P ,则点P 的轨迹是( ) A .椭圆 B .直线 C .射线D .圆答案 A解析 连接FP ,OF ,MF ,如图,由题意知,CD 是线段MF 的垂直平分线, ∴|MP |=|PF |,∴|PF |+|PO |=|PM |+|PO |=|MO |(定值). 又|MO |>|FO |,∴根据椭圆的定义可推断出点P 的轨迹是以F ,O 两点为焦点的椭圆. 2.已知方程(5-m )x 2+(m -2)y 2=8(m ∈R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2<m <72 B.72<m <5 C .2<m <5 D .以上都不正确答案 A解析 原方程可化简为x 285-m +y 28m -2=1,由题意可得⎩⎪⎨⎪⎧85-m <8m -2,85-m >0,8m -2>0,解得2<m <72.3.已知|AB |=25,M 是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平面内运动且|P A |+|PB |=6,则|PM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 .3, 5 B .3,2 C .3, 3 D .4,2 答案 B解析 由题意,知点P 的轨迹是以点A ,B 为焦点的椭圆, 其长轴长为6,焦距为25,所以短轴长为4,易知|PM |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2.4.已知椭圆C :x 2a 2+y 2b 2=1(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4,0),F 2(4,0),线段OF 1(O 为坐标原点)的中点为B 1,椭圆与y 轴上半轴的交点为A ,且△AOB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C 的标准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x 220+y 24=1解析 由题意,得c =4.又点B 1为线段OF 1的中点, A 为上顶点,△AOB 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b =|OA |=|OB 1|=2,所以a 2=b 2+c 2=20, 所以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x 220+y 24=1.5.已知椭圆的方程为:x 225+y 216=1,若C 为椭圆上一点,F 1,F 2分别为椭圆的左,右焦点,并且|CF 1|=2,则|CF 2|=________. 答案 8解析 根据椭圆的定义,椭圆上的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10,因为|CF 1|=2,所以|CF 2|=8.(1)椭圆的定义式:|PF 1|+|PF 2|=2a (2a >|F 1F 2|).在解题过程中将|PF 1|+|PF 2|看成一个整体,可简化运算.(2)椭圆的定义中要求一动点到两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因而在解决问题时,若出现“两定点”“距离之和”这样的条件或内容,应考虑是否可以利用椭圆的定义来解决.(3)凡涉及椭圆上的点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它应满足椭圆的定义|MF 1|+|MF 2|=2a (M 为椭圆上的点,F 1,F 2为椭圆的焦点),一般进行整体变换,其次要考虑该点的坐标M (x 0,y 0)适合椭圆的方程,然后再进行代数运算.一、选择题1.已知椭圆x 29+y 25=1上一点P 到一个焦点的距离为2,则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A .1B .4C .3D .25-2 答案 B解析 由椭圆的定义知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和等于2a =6, 故所求距离为6-2=4,故选B.2.已知椭圆5x 2+ky 2=5的一个焦点坐标是(0,2),那么k 的值为( ) A .-1 B .1 C. 5 D .- 5 答案 B解析 原方程可化简为x 2+y 25k=1,因c 2=5k -1=4,得k =1.3.已知椭圆x 2a 2+y 22=1的一个焦点为(2,0),则椭圆的方程是( ) A.x 24+y 22=1 B.x 23+y 22=1 C .x 2+y 22=1D.x 26+y 22=1答案 D解析 由题意知a 2-2=4,∴a 2=6.∴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 26+y 22=1.4.“1<m <3”是“方程x 2m -1+y 23-m =1表示椭圆”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 B解析当方程x 2m -1+y23-m=1表示椭圆时,必有⎩⎨⎧m -1>0,3-m >0,m -1≠3-m ,所以1<m <3且m ≠2;当m =2时,方程变为x 2+y 2=1,它表示一个圆.5.设α∈(0,π2),方程x2sin α+y2cos α=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则α的取值范围为()A.(0,π4] B.(π4,π2)C.(0,π4) D.[π4,π2)答案 C解析由题意知,cos α>sin α>0,∴tan α<1,∵α∈(0,π2),∴0<α<π4.故选C.6.过椭圆9x2+y2=1的一个焦点F1的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则A与B和椭圆的另一个焦点F2构成的三角形ABF2的周长是()A.43B.4 C.8 D.2 2答案 B解析方程可化为x219+y2=1,∴焦点在y轴上,且a2=1,∴a=1.∴△ABF2的周长为|AF1|+|AF2|+|BF2|+|BF1|=2a+2a=4a=4.故选B.二、填空题7.设F1,F2分别是椭圆x225+y216=1的左,右焦点,P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点M的坐标为(6,4),则|PM|+|PF1|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15解析由椭圆定义知|PM|+|PF1|=|PM|+2×5-|PF2|,而|PM|-|PF2|≤|MF2|=5,所以|PM|+|PF1|≤2×5+5=15.8.已知F1,F2为椭圆x225+y29=1的两个焦点,过F1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若|F2A|+|F2B|=12,则|AB|=________.答案8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得|AF1|+|AF2|=2a=10,|BF1|+|BF2|=2a=10,∴|AF 1|+|AF 2|+|BF 1|+|BF 2|=20.又∵|F 2A |+|F 2B |=12,∴|AB |=|AF 1|+|BF 1|=8.9.已知椭圆x 225+y 29=1上的点M 到该椭圆一个焦点F 的距离为2,N 是MF 的中点,O 为坐标原点,那么线段ON 的长是________. 答案 4解析 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E ,则|MF |+|ME |=10, ∴|ME |=8,又ON 为△MEF 的中位线,∴|ON |=12|ME |=4.10.若椭圆x 2100+y 264=1的焦点分别为F 1,F 2,椭圆上一点P 满足∠F 1PF 2=60°,则△F 1PF 2的面积是________.答案 6433解析 由已知得|PF 1|+|PF 2|=2a =20,|F 1F 2|=2c =12.由余弦定理,知(2c )2=|PF 1|2+|PF 2|2-2|PF 1|·|PF 2|·cos 60°, 即144=(|PF 1|+|PF 2|)2-3|PF 1|·|PF 2|,∴|PF 1|·|PF 2|=2563,∴12F PF S =12|PF 1|·|PF 2|·sin 60°=6433.三、解答题11.一动圆与已知圆O 1:(x +3)2+y 2=1外切,与圆O 2:(x -3)2+y 2=81内切,试求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解 两定圆的圆心与半径分别为O 1(-3,0),r 1=1; O 2(3,0),r 2=9.设动圆圆心为M (x ,y ),半径为R .则由题设条件可得|MO 1|=1+R ,|MO 2|=9-R .∴|MO 1|+|MO 2|=10>|O 1O 2|=6.由椭圆的定义知M 在以O 1,O 2为焦点的椭圆上,且a =5,c =3, ∴b 2=a 2-c 2=25-9=16.故动圆圆心的轨迹方程为x 225+y 216=1.12.已知点P 是椭圆x 24+y 2=1上的一点,F 1,F 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1)当∠F 1PF 2=60°时,求△F 1PF 2的面积;(2)当∠F 1PF 2为钝角时,求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解 (1)由椭圆的定义,得|PF 1|+|PF 2|=4,① 且F 1(-3,0),F 2(3,0).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F 1F 2|2=|PF 1|2+|PF 2|2-2|PF 1|·|PF 2|cos 60°.②由①②得|PF 1|·|PF 2|=43.所以12PF F S =12|PF 1|·|PF 2|sin ∠F 1PF 2=33.(2)设点P (x ,y ),由已知∠F 1PF 2为钝角,得F 1P →·F 2P →<0,即(x +3,y )·(x -3,y )<0,又y 2=1-x 24,所以34x 2<2, 解得-263<x <263,所以点P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263<x <263.1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两焦点F 1,F 2在x 轴上,且过点A (-4,3).若F 1A ⊥F 2A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 设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 设焦点F 1(-c,0),F 2(c,0)(c >0).∵F 1A ⊥F 2A, ∴F 1A →·F 2A →=0,而F 1A →=(-4+c,3),F 2A →=(-4-c,3),∴(-4+c )·(-4-c )+32=0,∴c 2=25,即c =5.∴F 1(-5,0),F 2(5,0).∴2a=|AF1|+|AF2|=(-4+5)2+32+(-4-5)2+32=10+90=410.∴a=210,∴b2=a2-c2=(210)2-52=15.∴所求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40+y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