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上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整理
新教材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科学入门基础知识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技术改变了世界。
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学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3、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更重要的是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
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在任何一个观察活动中,都要及时记录与整理观察到的现象与数据,这是科学研究中的十分重要的基础材料。
观察记录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4、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5、胶头滴管的主要用途:(1)用于吸取少量液体。
(2)用于滴加少量液体6.1胶头滴管使用方法:(1)吸取液体的方法:第一步:在试剂瓶外挤出胶滴管中的空气;第二步: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外挤内吸)6.2、胶头滴管使用注意事项:胶头滴管不能交叉吸取液体。
即吸取一种试剂后,需洗净才能吸取另一种试剂。
6.3、滴加液体的方法:①将胶头滴管竖直悬于, 试管口的正上方。
②不能将试管倾斜滴加。
③不能伸入试管内。
④不能接触容器内壁。
⑤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倒放。
6.4、常识:20滴水的体积约为1ml。
6.5、试剂瓶上的滴管不需要洗涤,要专管专用,不能张冠李戴。
7.1、酒精灯的结构:酒精灯是一种以酒精为燃料用于加热的仪器。
主要由灯体、灯芯、灯帽三部分组成。
7.2、酒精灯的火焰:酒精灯的火焰由外向内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部分。
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温度最低7、3、酒精灯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酒精量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4 。
2、添加酒精时,用漏斗添加酒精。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1.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系统的、有逻辑的方法。
它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数据、进行分析与解释、得出结论等步骤。
2. 实验设计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确定实验目的、制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材料与工具、制定实验步骤等。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燃烧、腐蚀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形状、熔点、沸点等。
4.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例如纯水、纯铁等;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的,例
如土壤、空气等。
5. 灭火方法
灭火方法可以分为物理灭火和化学灭火。
物理灭火是利用物理
手段降低燃烧物的温度或隔离燃烧物与空气的接触,例如利用水、
泡沫等;化学灭火是通过物质间的化学反应来灭火,例如利用二氧
化碳、干粉等。
6. 气体的性质与特点
气体是一种无固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
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包括
可压缩性、扩散性、较低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等。
以上是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学习科学打下坚实
的基础。
0007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的本质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规范的实验操作:(1)试管加热时:液体不超过1/3;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或取出;试管夹夹在接近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长柄;先预热,后试管倾斜45°加热(目的: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2)胶头滴管使用时:不得伸入容器内,不得倾斜滴加,不得接触容器壁(要竖直、悬空);外挤内吸(在瓶外挤掉空气,在瓶内吸取液体);滴瓶上的滴管专管专用。
(3)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灭;用火柴点燃;(4)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引流、蘸取,使用时不得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5)取用瓶内药品:瓶塞倒放;倾倒液体时,标签向手心,瓶口和试管口紧挨。
(6)固体药品取用:粉末状固体:一横二送(底)三直立块状固体:一横二送(口)三慢立(7)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无零刻度)使用方法:①不可加热、不可量取热溶液,不可用于配制溶液不可作反应容器;②应根据所取液体的量选取量程合适的量筒。
(8)烧杯需要垫石棉网加热。
小结:学校实验室的仪器中,用来加热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固体粉末药品的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滴管,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试管,常用来搅拌的是玻璃棒。
用于较多量试剂的反应和配制溶液是烧杯。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用外焰。
4.观察可根据是否需要工具分为:直接观察(凭感觉器官)和间接观察(使用仪器);也可根据是否测量具体数据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5.观察记录的方法:文字描述法、表格记录法和图形记录法。
6.★长度的测量:国际主单位:米(m)(1)长度单位进率表:m10 dm10 cm10 mm1000 μm1000 nm(2)大单位化小单位,小数点右移;小单位化大单位,小数点左移(3)单位换算的步骤:数字保持不变×(进率+目标单位)例,4000厘米= 4000×0.01米= 40米(4)长度测量工具:刻度尺①先看量程和最小刻度(也叫分度值)最小刻度就是最小一格代表的长度(如,1mm)找最小刻度单位,是所给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代表的单位:如0.543m,最小刻度为1cm;如,520 cm,最小刻度是1dm。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
结(全册)
本文档总结了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1. 物质的种类和分类
2. 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
1. 生物的分类与鉴别方法
2. 生态系统及其构成要素
3. 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
第三章:光的传播与视觉
1. 光的传播的基本规律
2. 光的反射与折射
3. 视觉的原理与保护
第四章:机械运动
1. 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
2. 物体的等加速度运动
3. 弹簧的拉伸与压缩
第五章:细胞和人体组织
1. 细胞的组成和结构
2. 细胞的功能与分类
3. 人体组织与器官
第六章:电和磁
1. 电流的产生与电路的连接
2. 简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 磁场及其作用
第七章:水和溶液
1. 水的特性和溶解能力
2. 溶液的组成和分类
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
第八章:生物种间关系
1. 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2. 共生与寄生关系
3. 竞争与合作关系
第九章:能量的来源和利用
1. 能量的来源和转化
2. 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 节约能源与环保
以上是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更详细的内容可以参考教材。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
初一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汇总《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观察和实验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1.3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是米,用“ 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 m)、纳米(nm)。
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1微米=1000纳米1米=10的六次方微米=10的九次方纳米3、单位换算过程[例]1.8米= 1.8 X 1000毫米=1800毫米4、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用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
厘米36、①测量规则固体体积一一刻度尺②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7、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必须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8、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①排水法②针压法③重物法④薄膜法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C”表示。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单位5、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 m3'表示。
常单位换算:1米3=1000分米3 1分米3=1000厘米3 1升=1分米3 1 毫升=1量筒一一刻度均匀刻度上密下疏读数时⑤替代1.4 温度的测量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一、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4.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提出猜测和假设、设计研究方法、实施方案(获取分析证据)、检验假设、得出结论、报告与交流。
二、实验室常用仪器: 1、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试管加热时, 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试管内的液体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 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 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爆裂。
2、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的加热温度 400—500℃,适用于温度不需太高的实验,实验室 的主要热源。
酒精灯由灯体、灯芯管和灯帽组成。
正常使用的酒精灯火焰应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三部分。
研究表明:酒精灯火焰温度的高低顺序为:外焰>内焰>焰心。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使用注意事项:(1)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如以烧焦或不平整,要用剪刀修正。
(2)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3)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4)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
(5)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6)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 应立即用湿布或沙子扑盖。
(7)请勿将酒精灯的外焰受到侧风,一旦外焰进入灯内,将会爆炸3、胶头滴管:又称胶帽滴管,它是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试剂的一种仪器。
胶头滴管由胶帽和玻璃组成。
注意事项1)握持方法是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玻璃部分以保持稳定,用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以控制试剂的吸入或滴加量。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笔记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笔记一、科学并不神秘1.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你看,每天太阳升起落下,月亮时圆时缺,这都是科学现象。
就像你早上醒来发现窗户上有水珠,那是因为水汽遇冷变成了小水滴,这就是科学里的物态变化。
- 还有,你用吸管喝饮料的时候,其实是你吸走了吸管里的空气,使得吸管里的气压变小,外面的大气压就把饮料压进吸管里了。
这大气压也是科学研究的一部分呢。
2.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以前的人觉得地球是平的,后来经过好多科学家的探索,才知道地球是个球体。
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当时可是超级震撼的想法,因为之前大家都认为地球是中心,太阳绕着地球转呢。
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现在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
二、走进科学实验室1. 实验室里的仪器- 首先是试管,这就像个小小的玻璃管,可以用来做一些少量物质的反应。
比如说把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里混合,就会看到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可神奇了。
- 还有烧杯,它比试管大多了,可以用来盛放较多的液体。
加热的时候得垫上石棉网,不然烧杯容易炸裂,就像给它穿个隔热的小衣服一样。
- 酒精灯是用来加热的。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三不”:不能用嘴吹灭,得用灯帽盖灭;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绝对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不然就像玩火一样危险。
2. 实验操作规范- 取用固体药品的时候,如果是块状的要用镊子夹取,就像用筷子夹菜一样,把它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来,让它滑到试管底部,可不能直接扔进去,会把试管砸坏的。
- 取用粉末状固体要用药匙或者纸槽。
把药匙或者纸槽伸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药品倒进去,这样药品就不会沾到试管壁上啦。
- 量取液体的时候,要用量筒。
读数的时候得把量筒放平,视线要和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要是俯视或者仰视,读出来的数可就不对喽。
三、科学观察1. 观察的方法- 有直接观察,就像你直接用眼睛看一朵花的颜色、形状。
但是有时候直接观察不够全面,这时候就得用工具辅助观察了。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
七年级第一章知识点科学目录一、光的性质- 光的传播方式-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二、声的性质- 声的产生和传播- 声的音调和音量- 声的反射和回声三、力的基本概念- 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四、压强与浮力-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公式- 浮力的概念和浮力公式五、运动与力学功- 运动的基本概念- 动能和势能- 力学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六、简单机械- 杠杆原理- 滑轮原理- 斜面原理一、光的性质光的传播方式:光可以通过真空、空气、水、玻璃等介质进行传播。
在不同的介质中,光的速度不同,但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传播过程中是直线传播的,这是光的一种基本性质。
在同一介质中,光传播的方向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在介质中是恒定的。
光的反射:当光线碰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的方向相同,反射光线和物体表面的法线成相等的角度。
光的折射:当一束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的折射。
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保持不变。
二、声的性质声的产生和传播:声是一种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在介质中传播,其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
在空气中,声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声的音调和音量:声音高低的频率称为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大小的强度称为音量,强度越大,音量越大。
音调和音量是衡量声音特征的重要指标。
声的反射和回声:当声波传播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并在环境中形成回声。
回声时间是指声音从发出到反射回来的时间间隔,可以用来计算物体与发声者之间的距离。
三、力的基本概念力的种类及其相互作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包括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即任何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也同样会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
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精选4篇)七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篇1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定义: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科学七上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
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试验室的规章制度,注意安全。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扩大观察范围,拓展观察能力。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
5单位的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1毫米(mm) =0.001m=10-3m 1微米(ūm)=0.000001m=10-6m1纳米(nm)=0.000000001m=10-9m1立方米=1000升=106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1升=1分米36科学计数法:小数点前有且只有一位非零数7常用的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8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和量程。
a)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刻度线必须紧贴被测物体。
b)看正确: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c)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d)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9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10 测量液体的体积,我们一般用量筒或量杯.两者均无零刻度线。
准确量取液体体积必须用到滴管11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1)放正确:放在水平桌面上2)看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12 量筒与量杯的比较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形状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13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七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科学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
七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就像是为我们打开科学大门的一把钥匙,让我们初步窥探到科学的奥秘。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
一、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大自然的奇妙现象,如四季更替、日月星辰的运行,到我们身边的小事,如物体的沉浮、食物的变质,都蕴含着科学的道理。
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能够解释过去发生的事情,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还能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
例如,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爱迪生经过多次试验,发明了电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二、走进科学实验室(一)常见的实验仪器1、测量长度的仪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2、测量质量的仪器:托盘天平。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先将天平调平,“左物右码”放置物体和砝码,并且不能用手拿砝码。
3、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
4、测量温度的仪器:温度计。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壁。
5、用于加热的仪器:酒精灯。
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用完后要用灯帽盖灭。
(二)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在实验室里,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则,比如不能在实验室里追逐打闹,不能随意触摸化学药品,不能未经老师允许擅自进行实验等等。
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如烧伤、烫伤、化学试剂溅到皮肤上等,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科学观察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鼻子闻、手触摸等,并且要及时、准确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在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仔细观察,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
同时,要客观、真实地记录观察结果,不能凭主观想象对观察结果进行修改。
最新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教科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物质与化学反应-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包括化合物和元素,混合物包括均匀混合物和非均匀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活泼性、化学反应等。
-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
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双替反应等。
第二章元素与化合物- 元素:元素是指由同一类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惰性气体元素。
-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的纯物质,化合物可以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分子化合物。
第三章空气与燃烧- 空气的组成: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氩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 燃烧现象: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中迅速氧化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的现象。
燃烧现象可以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热量。
其中可燃物缺失、氧气不足或热量不足都会导致燃烧无法进行或停止。
第四章物质的分离- 物质的分离:物质的分离是指将混合物中不同物质之间的关系破坏,以便将它们单独提取出来的过程。
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馏、吸附、结晶、测定密度等方法。
第五章溶液和悬浮液- 溶液和悬浮液: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通常呈现透明状态。
悬浮液是指由固体颗粒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颗粒通常呈现混浊状态。
-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某一溶剂中形成稳定的最大溶液浓度。
对于不同的溶质和溶剂,溶解度是不同的。
- 分离混合物: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包括过滤、蒸馏、蒸发、结晶等。
第六章酸、碱与盐- 酸、碱和盐:酸是指能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而盐是由酸和碱中的离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 按酸碱度分类:物质可以按照酸碱度分为酸性物质、中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七上科学第一章知识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发现科学规律。
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我们进行实验时应有的态度,在实验室,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4.单凭我们的感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作出准确的判断,也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5.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实际的测量往外需要借助于各种仪器。
6.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光年、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主单位是米)。
换算: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毫米=1000微米=103微米1微米=1000纳米=103纳米1米=103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正确使用:a.使用前: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b.使用时要做到:①选对②放对③看对④读对⑤记对①选对:不同的刻度尺分度值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不同的刻度尺;②放对: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的一端,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物,放正。
若零刻度线已磨损,则应选另一刻度线为测量起点;③看对:视线与刻度面垂直,不能斜视;④读对:读数时先读出刻度线所对应的值,再在两条刻度线之间进行估读,即测量值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⑤记对:记下读数,并注明单位。
3)特殊长度的测量:a.平移法:如一元硬币、乒乓球直径的测法;b.转化法:①化曲为直:如测量曲线的长度,可以小心的用细线与曲线重合,再将细线拉直测量;②化直为曲:用已知滚轮在较长的线段上(如操场跑道上)滚动,用滚轮的周长乘以圈数,得出线段的长度;③积小成大:如测量纸张的厚度、铜丝直径等;④化暗为明:如测玻璃管的内径、工件的裂缝等;c.手测法:d.步测法:7.体积的测量1)体积单位:主单位——立方米固体体积常用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液体体积常用单位:升、毫升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2)体积的测量工具:刻度尺、量筒a.液体体积的测量——量筒或量杯量筒的正确使用:“看”: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即每一小格所表示的体积);“倒”:“放”:将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记”:记下读数,并注明单位。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归
纳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将对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1. 科学方法
1.1 观察和积累事实
- 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 积累事实和数据
1.2 提出问题
- 根据观察和积累的事实提出问题
1.3 做实验
- 设计和进行实验来验证问题的答案- 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4 得出结论
-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结论应基于观察和实验的可靠数据2.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2.1 物质的三态
-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和区别
2.2 物质的变化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和区别- 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过程
2.3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区别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分类和特点3. 观察和测量
3.1 观察与描述
- 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方法和应用- 观察结果的描述和记录
3.2 测量和测量工具
- 长度、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3 对象的形状和大小
- 固体对象的形状和大小的描述
- 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4. 总结
本文档对七年级上册科学 Unit1 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过研究本单元的内容,学生将了解科学方法的基本步骤,物质的组成与变化以及观察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请学生们在课后进行复习,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以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一科学上册重点整理
初一科学上册重点整理第一章:物质与变化1. 物质的分类- 纯物质:由一种物质组成,如水、氧气。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盐水。
2.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本身的组成,如颜色、形状、密度。
- 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显现出来,如燃烧、腐蚀。
3.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不改变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熔化、汽化。
- 化学变化:改变物质组成的变化,如燃烧、腐蚀。
第二章:人体与健康1. 人体组成- 细胞是人体的基本单位,组织、器官、系统是由细胞组成的。
2. 营养物质与健康- 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是人体的三大营养物质,供给能量和构建组织。
- 维生素、矿物质、水是人体需要的微量营养物质。
3. 疾病的发生与预防- 疾病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营养不良、病原体感染等有关。
- 良好的卫生惯、合理膳食、锻炼可以预防疾病。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分类-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类别。
- 植物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形成了生态系统。
- 生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相互关联。
第四章:天体运动1. 地球运动- 地球自转导致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 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2. 天体的运动- 太阳、月亮、星星是我们常见的天体。
- 行星的运动有规律,如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第五章:力和压力1. 力的作用-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位移、形状变化或速度改变。
- 人类利用力来完成各种工作和运动。
2. 压力-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公式为压力=力/面积。
第六章:热的传递1. 热量- 热量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运动的一种能量。
- 热量的传递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2. 温度- 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平均动能的一种度量。
- 摄氏度和华氏度是常见的温度单位。
以上是初一科学上册的重点整理,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七上科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知识点总结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总结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一、科学并不神秘1、自然现象就是相对于由人类引发得社会现象而言得,就是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得运作规律自发形成得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得影响。
主要有物理现象、地理现象、化学现象、生物现象等。
2、科学研究得对象: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得原因与规律得学科.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与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3、学习科学得方法:科学研究就是从疑问开始得.一个小小得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得发现。
只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得问题招手,我们都可以进入科学得世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二、科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科学技术得重要性(1)科学得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得认识,人类得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工业化时代----—-电器时代--——-—信息时代。
(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得生活方式.(3)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得思维方法。
2、科学技术得发展带来得负面影响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得生活,促进了社会得进步,但就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如汽车尾气污染空气。
3、学习科学知识得目得我们要学会科学得思考方法,正确运用科学知识与科学方法,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得明天。
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与知识,推动社会得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得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得生活.三、注意几个名词1、科学研究就是要通过不断地观察、实验、思考等活动找到科学答案或总结出自然规律.2、科学问题就是关于科学知识或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得问题,可以通过实验加以研究。
3、科学发现是一切科学活动得直接目标,重要事实或理论得发现也就是科学进步得主要标志。
4、科学探究得目得就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能力。
四、活动凹陷得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会恢复球形,因为球内气体遇热膨胀。
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知识点总结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和分类
-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可以根据特征和共同的特征被分类。
- 种是生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不同种之间不能交配繁殖。
知识点2:细胞和基因
-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细胞内有许多重要的组成部分,如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等。
-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决定了个体的遗传特征。
知识点3:物质的三态变化
- 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 液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
- 气态的物质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知识点4:能量
- 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执行工作的能力。
- 能量可以通过传导、传播和辐射等方式传递。
- 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如热能、光能等。
知识点5:电流和电压
- 电流是电子在电路中的流动。
- 电压是电流的驱动力,使电子在电路中流动。
- 电流和电压可以通过电池、发电机等装置产生。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科学Unit1的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同学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初中科学七年级上第一章 科学入门 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
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实验和观察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液体不能超过试管的2/3.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
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切不可将试管口朝向自己。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不能用于直接加热。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七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七上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科学是一门神奇而有趣的学科,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周围的世界。
七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单元为我们打开了科学探索的大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科学。
科学是一种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验证和解释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一堆理论和公式,更是一种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式。
在第一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具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能够生长、繁殖、对刺激有反应、进行新陈代谢等。
像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生物,而石头、沙子、桌椅等则是非生物。
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些特征,我们就能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接着,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每一种生物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生物的分类也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科学家们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将它们分为不同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了解生物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的特点和进化关系。
然后是细胞。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
比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
细胞通过分裂和生长来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显微镜的使用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
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细胞结构。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正确的取镜、安放、对光、调焦等步骤,才能清晰地观察到样本。
在观察生物时,我们还需要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全面、细致地观察,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
同时,要保持客观,不带有主观偏见。
另外,测量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学习了长度、体积、质量等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刻度尺、量筒、天平。
在测量时,要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正确的读数方法,以减少误差。
最后,我们还了解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等。
科学中考复习 七年级上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二节:实验与观察一.观察: 观察:直接用感觉器官的观察。
观察:借助仪器和工具的观察。
二.实验: 1、 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环节。
2、.实验仪器的名称和用途: 天平测量 ; 温度计测量 ; 停表测量 ; 量筒、量杯测量液体体积;(不可用于 ) 刻度尺测量 ;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酒精灯用于加热;(酒精灯内酒精不能超过容积 ;不用时灯帽 )试管:用作少量药品反应容器;( 直接加热;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加热时要先_____,倾斜呈____角,管口不能对着_____;加热时试管夹要从_________,夹在离试管口_____处;用试管夹夹住加热时,大拇指不能放在试管夹短柄上;加热结束要等_____后才能清洗,清洗完或不用时要放在_______上)烧杯:用于配制溶液、大量试剂反应容器。
( 直接加热,如需加热下面要垫上 ;用作反应容器时液体不超过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1/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不可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公认的标准量即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长度_____质量_____时间_____)一 长度的测量:1. 单位:国际单位:____;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纳米单位换算:2.6m= = cm 32.5厘米= = m2.刻度尺的使用:一选:根据量程和最小刻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
二贴: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
三垂直: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四读数:测量值=准确值+1位估计值+单位1.测量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长度约为24厘米,那么,在此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指 ( ) A 、书 B 、所用的尺 C 、24厘米 D 、1米2.如下图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3、下图是中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方法正确的是 ( )4.如下图所示,读数.ABC D 乙甲5.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知识要点材料答案
第1节科学在我们身边
1.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产生发展的原因
的学科。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第2节实验和观察
1.观测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
2.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
态度:认真仔细的观察,目的明确;方法:操作和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刻,并用文字适当地描述;注意:操作要认真,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并记录各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
3.实验室常用仪器:试管、停表、天平和砝码、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酒精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烧杯、量筒、量杯等。
4.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
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和仪器。
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可以扩大观察范围。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一)长度的测量。
1.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 。
l千米(km)= 1000 米(m)
1米(m)= 10 分米(dm)= 100 厘米(cm)= 1000 毫米(mm)=106微米(µm)=109纳米(nm)(纳米是长度单位)
2.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测量前:三看:(1)零刻度线;(2)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3)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长度。
(2)测量时: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不准)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答案:(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读数偏大,
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否则数值没有意义)。
(看正确:中间看法正确)*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例如:某同学记录的测量数据为:9. 45厘米
(毫米:最小刻度值,倒数第2位)
可以看出他使用的刻度尺为毫米刻度尺,(从数据的倒数第2位可以看出),准确值为:9.4厘米估计值(数据倒数第1位)为:0.05厘米。
* 知道: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
卷尺、皮尺的用途。
指距、步长可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花坛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一班某男生的身高为1.72 米;课桌长度为0.7 米;指甲的宽度约为:0.8
厘米;我们1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 厘米;2班某同学投铅球其成绩是8.5 米;伸开双臂的最大长度可达:14 分米(1.4米,一般人都可以达到1米)。
(二)体积的测量。
1.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 空间 大小。
固体 体积国际的单位是 立方米 (m 3)。
2.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 )和毫升(ml )。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米3 = 1000 分米3 = 1000000 厘米3 = 109 毫米3
1升= 1 分米3 1毫升 = 1 厘米3
1升 = l 分米3 = 1000 毫升 = 1000 厘米3
3.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 正方 体、 长方 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
如果是测量液体体积,可用 量筒 或 量杯 直接测量。
(1)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 水平 桌面上。
(2)观察 量程 和 最小刻度值 。
(3)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 处相平。
俯视时,读数偏 大 ;仰视时,读数偏 小 。
**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这种方法是排水法(适用于不溶于水和不吸水的不规则物体)水物+水物-=V V V
*3、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如用小方格测量树叶的面积,方格越小,测出的值得越接近真实值)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第4节 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 冷热程度 用温度来表示。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摄氏度 ,单位符号是℃。
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100 ℃。
在0℃和100℃之间平均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 1 ℃。
2.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 低 ,热的物体温度 高 。
但是光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容易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 温度计 来测量。
3.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原理制成的。
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均匀。
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切勿超过它的量程。
(2)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
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即读数,待液柱稳定(静止)后(液面不再下降或上升)再读数。
(3)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4)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
4.体温计。
测量范围从35 ℃~ 42 ℃。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
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它能离开人体读数。
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一般是0.1℃)
5.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出现。
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巨大的作用)、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
第7节科学探究
1.理解科学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探究。
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
3.能完成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案设计和过程实施。
江苏省职业学校“两课”评比
教案
参评组别中职
参评课程平面广告项目设计与制作
综合实训
参评课题海报设计、广告招贴设计填报日期201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