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丰南区实验小学东校区张雪静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卢沟桥烽火》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为揭露日军的狼子野心作下铺垫。第二至五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第二、三自然段讲述了日军蓄谋已久,挑起战端;第四、五自然段讲述中国军队誓死不让寸土的顽强抵抗。第六至八自然段写在中国共产党号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团结抗战。第九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纵观全文,围绕“卢沟桥烽火”重点引导读者感知“日军蓄意挑起战争的烽火”——“中国军队点燃抗击侵略的烽火”——“日军大举进攻蔓延战争的烽火”——“中国人民全面抗战,抗日的爱国烽火熊熊燃烧”等几方面内容,从而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讴歌中华儿女顽强抵抗外辱的爱国精神。

文章浓缩了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所述内容相对学生实际有较大距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崇高的历史意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借助多媒体教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走进那段史实,唤起心灵体验,感悟文本,产生共鸣。

本文为主题单元的开篇,其知识引领、主题感悟均为单元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前瞻阅读、借助网络进行有效预习的能力;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较好的小组交流的意识、习惯和能力;具有较强的思维张力,能很好地将文本信息、教师提供信息、自我搜集信息融汇成个性化的感悟;

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史实知之甚少,仅限于影视作品中所获得的信息,有基本的爱国意识、情感,但对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历史资料、历史意义了解不够,对抗日精神感受不够深入。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堂课选择多媒体体教室环境,原因分析:

本课浓缩了卢沟桥事变的过程,文章顺序性强,情感随文章的推进而层层升华,为多媒体信息充分预设、教师引导生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生相对于本文的知识、情感都较为薄弱,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感染、启发、引导、升华更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感悟,更具有课堂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中国军民抗击日寇、同仇敌忾的英勇行为。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初步体会文章内容和情感;通过感受、内化多媒体提供的信息,以及交流课前搜集资料,深化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体会;通过朗读的恰当穿插,再次内化感悟,升华对文本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感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中国军民抗击日寇、同仇敌忾的英勇行为。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感受自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军民的抗日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激发爱国情怀。

四、教学流程图

流程图符号说明:

开始,结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完成学习活动:流程线:

《卢沟桥烽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流程图

五、教学环节说明

(一)回顾、激情、导入

多媒体整合点:出示卢沟桥战略位置示意图,伴有低回的音乐《松花江上》。

教师活动:叙述文章第一自然段。

学生活动:深入低沉的气氛,再次观看卢沟桥战略位置示意图,听老师的叙述,回顾卢沟桥所处的战略位置以及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真正意图。

多媒体:音乐停止。

教师活动:“九.八一”的战火正悄然蔓延至卢沟桥,结合上节课所学,你能再次揭露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意图吗?

学生活动:用简练的话叙述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意图。

【整合点诊断:所授内容为第二课时,因此,第一环节的设置应体现知识的系统学习——回顾旧知,链接新授,承上启下。

低回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低沉的氛围,教师的讲述,帮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再次的思考交流铺就文章最初的格调——对日军妄图全面掀起侵华战争的动机分析与真相揭露,为下文感悟日军的“挑衅”、“蓄意”、“残暴”,感悟对日军的“恨”,对中国军队的“敬”作下铺垫。】

(二)品读、感悟、移情体验

教师活动:(过渡)处于咽喉要道的卢沟桥,日军窥视已久。在侵华野心的驱使下,日军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卢沟桥。美丽祥和的卢沟晓月顿失往日的宁静。

1.整体感知,了解事变经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概括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学生活动:默读思考。

教师活动:请个别学生概括交流。

学生活动:个别交流,补充完善。

教师活动:评价小结。板书:日我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整体感知事件过程,为下文的具体感悟打下知识和情感的基础。】

2.细节感悟,解读真相,激发情感

教师活动:(过渡)这是一场敌与我的较量。在这场较量的初步感知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敌”与“我”的形象?

学生活动:选择评价“日军”与“中国军队”的形象。

教师活动:随机引导、点评,相机板书。

(预设:依据学生学情判断,他们有能力初步感悟出日军“蓄谋已久”、“蓄意挑衅”、“狡诈”、“阴险”等关键词;能初步感悟中国军民的“勇敢”、“坚强”、“不怕牺牲”、“爱国”等关键词)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思考交流为基础,形成板书,既体现师生互动成果,又为下文细节感悟铺就基础格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