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与一以贯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曰赐也女以予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说赐啊在你看来我是那种通过多多学习而识得事理的那类人吗?子贡回答道对呀难道不是吗?孔子回答道不是的我是用一个一来贯通了解道理的
多学即多多学习做到博闻多学而识之即通过博闻而做到强识。恐怕世间大多数人都会这样认为把广泛的学习作为求知的必然之路必然之法即便子贡也是如此而曰然但朱子在集注中却讲子贡之学多而能识矣夫子欲其知所本也故问以发之孔子也对子贡这一回答持否定态度曰非也可见在朱子与孔夫子的眼中他们并未将多学作为学习方法之本而真正的本应该是一以贯之
那么何为一以贯之?以即用贯字典中对其解释为穿通连。“之”,没有具体所指,可以泛指一切当下现实中一切的东西,可以是具体现象,也可以是某种抽象理论,可以包括现实人生中一切可以被“识”的东西。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一个一来贯通了解当下的现实而对于这个一杨伯峻先生对其解释为一个基本观念李泽厚先生则翻译为一个基本看法虽然其叫法不尽相同但根本上都将孔夫子的一理解为一种思想一种逻辑孔夫子参阅往世之典籍吸收今世之理论在探究思考总结后得出事物根本性的道理逻辑并用其指导今后的实践这即为一以贯之事实上也是如此在学习往世之经典时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在总结自己所求的道是曰吾道一以贯之在回答学生问题时也是如此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朱子以为“夫子欲其知所本也”,孔子曰非也孔子与朱子都否认了多学是学习之根本而强调了一以贯之那么是否意味着我们就要完全否定多学而仅仅一以贯之呢?多学于一以贯之孰轻孰重呢?《论语新解》里这样说道:“故求一贯,须先多学。多学当求一贯,不当专务多学而识,以不当于多学外别求一贯。”这意思是说,多学乃一贯的前提想要做到一以贯之就应先做到多学多学的目的是能够一以贯之而不应该仅停留在表象求得知识的丰富多学之中自有一贯,唯有以多学为一以贯之打下基础才能于学问中求的贯之。钱穆先生对于一以贯之一句也这样解释我是在此多学中有个一来贯通着的显然钱穆先生也认为不仅要多学还要在多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贯通。孔子是博学的无所不学以至于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确通过广泛的学习达到博闻便能更好的懂得存在于人世间各个地域各个行业的事理但何晏在论语注疏注解道:“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知其元则众善举矣,故不待多学而一知之。天下有很多路但条条大路通罗马许多路殊途同归很多人都有其自己的考虑但考虑的基本观点却是一致的,既然事物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为何不多加思考探究一以贯之,可助学者穷极世间之学问上窥天人之间,入圣贤之堂奥!从此由崎岖而入于坦途,再不会被他一干浩如烟海的繁琐文字礼仪埋没、被世间事务的曲折险恶所困扰。由此可见多学和一以贯之都有其各自存在的道理有其实用的范围不能全盘否定或肯定。
作为求学者,其追求探索之路不仅仅要广闻世间之万象也应懂得一以贯之求得世间万象之机理此举不仅助其获得更广博的学问更会使其所的学问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