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合集下载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9章资本市场1.比较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功能与特点。

答:(1)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功能比较①筹资与投资平台资本市场是企业筹集中长期投资性资金的平台;资本市场也是投资者进行金融资产配置组合的平台。

②资源有效配置的场所资本市场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③促进购并与重组资本市场建立和发展以后,企业介入资本市场。

从各方筹集资金,必须要触及企业的产权关系,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组建股份公司,也可以通过股份交易实现公司的重组,以调整公司的经营结构和治理结构。

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能否从低级向高级转化,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能否获得充分的增长后劲和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2)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特点的比较①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期限长;货币市场交易期限极短。

②资本市场筹资目的是满足投资性资金需要;货币市场主要是解决临时性资金短缺的问题。

③资本市场筹资和交易的规模大;货币市场的筹资和交易的规模较小。

④资本市场二级投资交易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货币市场期限短,流动性强,因此风险比较小,收益具有相对确定性。

2.如果你在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工作,你认为资本市场具有什么经济和政策意义?答: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市场不但具有一定的融资筹资功能,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融资功能。

资本市场通过融资为投资者筹集资金,使企业的规模扩大,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2)资源配置功能。

在社会经济中,收入盈余的部门一般会将自己的剩余资金通过投资或者储蓄的方式投入到资本市场。

而资金短缺部门可以通过资本市场间接的向资本盈余部门举债,然后进行生产。

这样剩余资本通过资本市场达到了有效的配置,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3)产权功能。

通过对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造、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传递产权交易信息和提供产权中介服务而在企业产权重组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机构体系)【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机构体系)【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1章金融机构体系1.为什么现代经济社会中需要存在金融机构?答:金融机构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因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金融机构是一国资金活动的总枢纽,它通过筹集和融通资金,引导资金流向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金融机构是金融产业的载体,它们以自有资本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资本,吸纳各种人才就业,在为社会创造金融工具、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创造价值,获取利润。

它们不仅是第三产业最重要的部分,也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

(3)金融机构是一国政府调节、管理经济活动的主要对象,是一国经济健康、有序、稳定运行的保证。

2.请列举出金融机构有哪几个基本功能。

答:金融机构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内生的多样化金融需求而产生的,因此,金融机构在其产生时就具有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多种功能。

(1)便利支付结算金融机构提供有效的支付结算服务是其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而较早产生的功能。

(2)促进资金融通促进资金融通指金融机构充当专业的资金融通媒介,促进各种社会闲置资金的有效利用。

(3)降低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是指金融机构通过规模经营和专业化运作,适度竞争,可以合理控制利率、费用、时间等成本,取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果,并使得投融资活动最终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交易成本来进行,从而满足迅速增长的投融资需求。

(4)改善信息不对称由于金融机构利用自身的优势能够及时搜集、获取比较真实、完整的信息,通过专业分析判断,据此选择合适的借款人和投资项目,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监控。

(5)转移与管理风险转移与管理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各种业务、技术和管理,分散、转移、控制或减轻金融、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风险。

(6)创造信用与存款货币金融机构在其业务活动中可以创造各种信用工具,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可以直接授信给金融机构,负债业务可以直接发行信用货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发展)【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金融发展)【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20章金融发展1.金融与经济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经济发展对金融有决定性作用?答:(1)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既是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又对所有社会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从整体上看,经济决定了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决定着金融的发达水平;同时,金融是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金融失衡将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活动,引起经济失衡。

(2)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①金融产生于经济活动并随之发展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规模、层次和结构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金融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在不同经济发展时期,金融的发展条件也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规模、层次和结构。

2.怎样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答:金融在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大,重要性日益提高,地位越来越突出。

(1)金融是国民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种发达的货币信用经济或金融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活动的纽带,现代一切经济活动几乎都离不开货币资金运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重要调节杠杆。

(2)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实现的:①金融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②金融促进社会储蓄,并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③金融活动节约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交易的发展;④金融业的发展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经济发展是全社会各产业的均衡发展,金融作为第三产业,既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

现代经济的发展,既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又是经济结构的优化。

3.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影响与副作用?应如何防范?答:(1)金融活动可能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不良影响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在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出现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李健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李健金融学第3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

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

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

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

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

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

(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

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和纯粹的金融投资。

3.居民的收支如何引起金融活动?居民的盈余或短缺如何通过金融来调节?答:(1)现代居民经济生活中的日常收入、支出活动和储蓄投资、借贷等理财活动构成了现代金融供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

中央财经大学李健《金融学》学习笔记金融学课程学习笔记第一讲导论一、为什么要学习金融学?▲《金融学》的研究范畴在经济生活中具有极端重要性.▲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需要通过学习《金融学》来取得科学的认识.▲学习《金融学》可以为深入学习经济类各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课程教学要求: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主流金融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实务运作的机制及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问题。

三、课程研究范畴的界定中国字的“金”与“融”组成的“金融”汉语“金融”一词的考证专业术语中使用的“金融”口径我国目前使用的两种口径:宽与窄的口径西方“Finance”一词使用上的三种口径:宽、中、窄口径;中西文口径的比较采用宽口径的金融理论研究范畴,可以理解为:凡是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以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活动的集合。

是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聚合体现代金融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与汇率;——由信用活动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形式、工具与利率;——金融机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管理性机构和中介服务类机构;——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场,黄金市场等等;——国际金融关系;——金融总量和调控机制、监督与管理制度。

四、金融学的基本框架与视角把握★基本范畴:货币,信用,金融,利率,汇率★微观运作: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宏微观联接:中央银行与现代货币创造★宏观均衡:货币供求, 总量均衡与失衡,内外均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与金融发展中亟待研究的几个重要理论问题★金融学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货币、信用、金融机构是金融学的基本支柱。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均衡)【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7章货币均衡1.你是如何理解货币均衡和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关系的?它们是单方向影响的吗?答:(1)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货币均衡是货币领域内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互平衡而导致的一种货币流通状态,但其实质则是社会总供求均衡的一种反映。

总供给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全部最终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总和。

货币不仅是社会再生产可持续进行的条件,也是总供给实现的媒介。

总需求是一国在一定的支付能力条件下全社会对生产出来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商品和劳务的需求总和。

任何需求都是以一定的货币量作为载体的,故总需求取决于货币的总供给。

(2)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不是单方向影响的。

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以AS表示总供给,AD代表总需求,箭头表示主导性的作用,货币供求与总供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图17-3表示。

图17-3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均衡图17-3的四边联动关系表明,社会总供求均衡与货币供求均衡密切相关:①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总供给决定了需要多少货币来实现价值,从而引出货币需求;②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的决定依据;③货币供给形成了社会总需求,成为总需求的载体;④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决定性的影响。

2.货币供给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影响投资、消费和净出口?答:货币供给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影响投资、消费和净出口:(1)通过利率来影响。

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直接就影响了利率的变化。

利率与投资又呈反向的关系,所以影响了投资;(2)通过对价格水平的影响。

通过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可见M S是可以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来影响价格水平的,但是更加直接的方式就是流动性增加对价格水平的直接影响。

(3)由于各自的前提假设不同,影响传导过程就不同,因而得出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M S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各自的影响程度不同。

实质上就是,在不同的市场的价格的变动和调节效率不同使得经济体调节的效率不同,不能反映真实的价格和货币的信号,使得货币中性并不完全。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1.如何认识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以及利率之间的关系?答:(1)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2)利息是借贷关系中资金借入方支付给资金贷出方的报酬。

正是因为货币具有时间价值,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之后进行偿还时,需要在本金之外附加一定数额的利息,这样利息也就成了货币时间价值的具体体现。

(3)由于本金数量会对利息总额产生重要影响,这使得我们无法通过比较利息额来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高低,在对不同信用活动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进行比较时,我们需要剔除本金数量多少对其产生的影响。

由此,我们引入了另一个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率。

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它是指借贷期满的利息总额与贷出本金总额的比率。

由于利息率能够剔除本金数额多少对利息总额的影响,亦即给出了单位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相对于利息而言,利率是一个衡量货币时间价值的更好的指标,它使得各项信用活动中货币时间价值的高低变得可以相互比较。

2.如何认识利息的来源和本质?什么是收益的资本化?答:(1)利息的来源和本质西方经济学家对利息实质问题的分析散见于各个不同的利率理论之中,概括起来可以区分为非货币性因素和货币性因素两个不同的分析视角。

①从非货币因素对利息实质的考察。

古典学派以利息产生于借贷资本为基础,从影响储蓄和投资的实际因素来考察利息的来源。

一切利息都来源于同种和同量物品价值上的差别,而这种差别又是由二者在时间上的差别造成。

资本生产的费时性决定了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差额,利息在实质上即来源于这种差额。

②从货币因素对利息实质的考察。

20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学家们越来越关注货币性因素,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息论颇具代表性。

凯恩斯把利息定义为是对人们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

他认为人们得到货币收入后要作两种选择:一是对时间偏好的选择,即在既定收入下对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分配;二是对灵活偏好的选择,指在既定收入下对持有货币与债券的选择。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中央银行)【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4章中央银行1.为什么中央银行产生于19世纪中叶而不是更早?答:中央银行是在商业银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

从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商业银行制度在欧洲逐步形成,加上产业革命的影响,金融活动变得日益繁荣,银行业在欧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而更早的时期,经济还没有发展到如此繁荣,所以中央银行在很早时期是发展不起来的。

2.请分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答:从17世纪中后期中央银行萌芽阶段开始,迄今为止的300多年历史中,中央银行制度经历了初步形成、普及与发展、完善与健全三个阶段。

(1)中央银行制度的初步形成从总体而言,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早期的中央银行在开始时也是普通的商业银行,只是在银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银行经营有方,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逐步发展壮大而成为实力雄厚、信誉卓著的大银行。

(2)中央银行制度的普及与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许多国家为了应付军备竞赛的庞大开支,纷纷通过设立中央银行或强化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来筹集资金。

(3)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与健全二战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的兴盛,西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日益加强,货币政策成为许多国家调节宏观经济的最重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地位和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请比较不同中央银行体制的基本特点。

答:虽然目前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基本上都实行中央银行制度,但其类型与组织形式却存在差异。

归纳来看,大致有单一式、跨国式、复合式和准央行式四种。

(1)单一中央银行制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建立单独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单一中央银行制又可分为一元式和二元式两种中央银行制度。

(2)跨国中央银行制跨国中央银行制是指由若干国家联合组建一家中央银行,并由该中央银行在其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答:(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②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③可以通过支付冲抵部分交易金额,进而节约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④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在财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⑤通过在发挥支付手段时形成的活期存款和发挥资产职能所形成的定期存款等,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集中,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这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2)货币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乃至思想意识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

因为它的存在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的活动领域大为扩展.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再受某地传统习俗及偏见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商品生产的扩大、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③人们可以利用货币去进行财富的积累和承袭,这就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随之而来的,也为资本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货币在发挥各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①由于货币的出现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和卖两个环节,使得商品买卖脱节和供求失衡成为可能。

②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形成了经济主体之间复杂的债务链条,产生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③货币的跨时支付使得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成为可能,货币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而货币过少又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导致价格下跌。

④把货币神化为主宰操纵人生与命运的偶像加以崇拜的货币拜物教,会扭曲人类的思想与行为,祸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需求)【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5章货币需求1.如何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答:理解货币需求的含义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两点:(1)货币需求是—种能力与愿望的统一体把需求看作是一种有支付能力的客观意愿,而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愿望,这是经济学的通义。

货币需求不是一种无限的、纯主观的或心理上的占有欲望,不是人们无条件地“想要”多少货币的问题,人们对货币的欲望可以是无限的,但对货币的需求却是有限的。

(2)现实中的货币需求不仅仅是指对现金的需求,而且包括了对存款货币的需求现代经济中,货币的范畴已不再局限于现金,狭义货币概念已包括了存款货币。

既然货币需求是所有商品流通以及人们对财富的贮藏对货币产生的需求,那么,除了现金能满足这种需求外,存款货币同样能满足这种需求。

2.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分析货币需求有什么不同?答:理论界对货币需求的分析通常采用宏观和微观两种视角。

(1)宏观视角从一个国家的社会总体出发,在分析市场供求、收入及财富指标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发展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

从宏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关注点在于货币供求的均衡及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

(2)微观视角从社会经济个体出发,分析各部门(个人、企业等)的持币动机和持币行为,研究一个经济单位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所需要持有的货币量。

从微观视角对货币需求进行分析,关注点在于研究货币需求的动机与决定影响因素,分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微观机理。

3.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与微观货币需求分析有什么联系?答:在对货币需求进行研究时,需要将宏观的货币需求和微观的货币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

—是因为宏观与微观的货币需求分析之间存在着不可割裂的有机联系,宏观货币需求分析不能脱离微观货币需求,而微观货币需求分析中也包含了宏观因素的作用。

二是因为货币需求既属于宏观领域,又涉及微观范畴,单独从宏观或微观角度进行分析都有所缺憾。

4.查一查相关资料,描述一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需求结构的变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1.如何理解金融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答:金融在人们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用货币来支付;一些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

与之相适应,有专门的机构发行货币,提供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有专门的市场融通资金和交易金融产品;有专设的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由此形成金融体系。

可见,金融源于生活,融入日常经济活动之中。

2.如何理解四部门之间的经济金融活动以及开放经济下国内外各部门的经济金融活动?答:(1)封闭经济由居民(亦称“住户”)、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与政府这四大经济部门组成,各经济部门内部及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

如果不考虑同一个经济部门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单是考察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与资金流动,可以发现所有的经济部门都无法独立、封闭地生存。

同时,居民、非金融企业、政府三个部门都不可避免地与金融机构发生关系。

居民需要把节余的资金存放银行、投资证券或购买保险等,也需要在资金不足时向银行申请贷款(如住房按揭贷款);非金融企业需要通过银行、进行资金结算,办理存款、贷款、信托、租赁等业务,或在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等工具融入资金等;政府也需要通过银行来实现资金调度、划拨,其银行账户会形成一定的存款,同时需要在证券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进行融资等。

(2)对于开放经济而言,本国各经济部门不可避免地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产生国际金融活动。

开放部门的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二是投资活动,包括实业投资或纯粹的金融投资。

3.你能看懂资金流量表吗?试描述表中各栏目的关系。

答:(1)资金流量表是以全社会资金运动为对象的核算表。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李健《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生活中的金融:从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谈起1.1复习笔记一、居民理财与金融1.货币收入与支出(1)货币收入城乡居民、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经营性资产等各种渠道获得收入。

从形式上看,收入可分为货币收入与非货币收入。

(2)货币支出支出是指家庭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付出行为。

支出可分货币支出与非货币支出。

(3)盈余与赤字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产生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

居民的货币盈余是其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居民的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2.居民盈余的使用(1)储蓄我国居民除了现金储蓄外,大部分居民盈余通过储蓄存款形成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又通过金融部门的贷款,满足非金融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

(2)投资居民货币盈余另一重要使用方式是进行投资,以获取收益。

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3.居民赤字的弥补居民赤字较正规的弥补方式是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居民为满足自身的消费需求而向消费品出售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

二、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1.企业经营与财务(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从实物形态看,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完成了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

从资金形态看,则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完成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的循环周转过程。

(2)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也是企业的资金活动过程,即企业财务活动过程。

企业财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②企业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负债管理、资产管理和盈余分配三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都与金融体系息息相关。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料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资料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完整版资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1.1复习笔记考点一、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1社会经济主体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四大经济主体构成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内部及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不间断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

在封闭经济中,主要的经济部门有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

在开放经济中,本国各经济部门还会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其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②直接投资实业或纯粹做金融投资。

2资金流量表资金流量表是指可以反映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及各经济主体间平衡关系的核算表。

(1)描述的对象资金流量表描述的对象是全社会的资金运动,分为:①实物交易,主要反映各部门的收入形成及分配情况;②金融交易,反映各部门资金余缺和筹集资金的情况。

(2)资金流量表的功能资金流量表的功能主要是描述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当年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是否正常;②从历年的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出货币信用运动规律,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考点二、居民理财与金融1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1)货币收入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收入,如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资本等。

按照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收入分为货币收入与以消费品或其他实物形式体现的实物性收入。

(2)货币支出货币支出是指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家庭所产生的货币支付行为。

居民的多样化支出需求促进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

从跨主体角度来看,居民的支出会形成其他主体的收入;从宏观角度上看,居民的支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结构。

(3)盈余与赤字①当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时会出现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你是如何看待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与影响的?答:(1)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①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降低了商品交换的信息搜寻成本,提高了交换效率,促进了商品流通与市场的扩大;②克服了价值衡量与交换比率确定等交易困难,为顺利实现商品交换提供了便利;③可以通过支付冲抵部分交易金额,进而节约流通费用,还可以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④提供了最具流动性的价值贮藏和资产保存形式,在财富日益增长的过程中丰富了人们的贮藏手段和投资形式;⑤通过在发挥支付手段时形成的活期存款和发挥资产职能所形成的定期存款等,可以促进社会资金的集中,使得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这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顺利进行最重要的前提条件。

(2)货币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存方式乃至思想意识的发展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①货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特殊力量。

因为它的存在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突破了狭小的天地。

②货币出现以后,人们的活动领域大为扩展.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再受某地传统习俗及偏见的束缚,激发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商品生产的扩大、社会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③人们可以利用货币去进行财富的积累和承袭,这就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欲望,随之而来的,也为资本积累和利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

同样需要重视的是,货币在发挥各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意识形态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①由于货币的出现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和卖两个环节,使得商品买卖脱节和供求失衡成为可能。

②货币在发挥支付手段职能时形成了经济主体之间复杂的债务链条,产生了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③货币的跨时支付使得财政超分配和信用膨胀成为可能,货币过多会造成通货膨胀,而货币过少又会影响商品价值的实现,导致价格下跌。

④把货币神化为主宰操纵人生与命运的偶像加以崇拜的货币拜物教,会扭曲人类的思想与行为,祸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汇率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汇率与汇率制度)【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3章汇率与汇率制度1.比较外汇与本币的异同。

一国居民持有的外汇在本国境内是否具有货币的各种职能?答:(1)外汇与本币的相同之处:都是用来表示各种金融资产,各种货币、证券、股票等等;都能用来进行结算支付等等。

外汇与本币的不同之处:本币是在国内进行支付,而外汇是在国际上支付的;本币在国内自由流动,而外币可以输出国境。

(2)外汇在本国内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世界货币职能,而不具有支付手段、流通手段等职能。

2.概括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

答:(1)国际借贷理论。

汇率变动由外汇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变动所引起,而外汇供求状况又取决于由国际贸易往来和资本流动所引起的债权债务关系。

当一国的流动债权多于流动负债时,外汇的供给大于需求,因而本币将升值;反之将贬值。

(2)购买力平价理论。

人们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是因为外币在其发行国具有购买力,相应地人们需要本币也是因为本币在本国具有购买力,因此两国货币汇率的决定基础应是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

由于货币购买力是用价格反映的,价格越高,货币的购买力越低,二者之间呈反向关系,货币的购买力是价格的倒数,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就表现为两国国内价格之比,可称为购买力平价。

(3)汇兑心理学说。

这一学说也认为汇率取决于对外汇的供给与需求。

决定汇率的最重要因素是人们的心理判断及预测。

个人对外汇的需求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或获得效用,如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和支付、投资、外汇投机、资本外逃等需要,而这种欲望或效用是由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的。

(4)利率平价理论。

套利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会驱使高利率国家的货币在远期外汇市场上贴水,而低利率国家货币将在远期外汇市场上升水,并且升贴水率等于两国间的利率差。

3.汇率的波动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汇率是重要的价格指标,影响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本国(及贸易伙伴)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影响进出口、资本流出入和国际收支状况,影响一国的产出和就业,进而对整体的宏观经济状况都产生重要影响。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市场)【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8章货币市场1.如果你是一位中央银行的决策者,你该如何考察货币市场的功能?又该如何考虑充分发挥货币市场的功能?答:(1)一般认为,货币市场作为短期资金市场,其特有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货币市场是政府和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流动资金快速周转的特征决定了短期融资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经常的融资需求,通过签发合格的商业票据,企业可以从货币市场及时、低成本地筹集大规模的短期资金满足这种需求。

②货币市场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管理的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是指其能够随时应付客户提取存款或满足必要的借款及对外支付要求的能力。

由此可见,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流动性的缺乏意味着偿付能力的不足,有可能引发挤兑危机。

③货币市场是一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金融调控的场所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央银行为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所进行的货币政策操作主要是在货币市场中进行的。

④货币市场是市场基准利率生成的场所基准利率是一种市场化的无风险利率,被广泛用作各种利率型金融工具的定价标准,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利率的风向标,货币市场交易的高安全性决定了其利率水平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发挥基准利率特有的功能。

(2)加强对货币市场的监管,如政府,相关部门,法律等都要加大力度进行规范货币市场,以保证它的功能正常发挥。

2.企业为何参与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答: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货币市场的这些特点将给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率:(1)交易期限短这是由金融工具的特点决定的。

货币市场中的金融工具一般期限较短,最短的期限只有2小时,最长的不超过1年,这就决定了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融通市场。

(2)流动性强此特点与货币市场的上一个特点紧密相连。

金融工具的流动性与其偿还期限成反比,偿还期越短,流动性越强。

(3)安全性高货币市场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信用等级较高,只有具有高资信等级的企业或机构才有资格进入货币市场来筹集短期资金,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或机构发行的短期金融工具才会被主要追求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投资者所接受。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货币供给)【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16章货币供给1.如何理解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和货币供给量的含义?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的货币供给与货币供给量:(1)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货币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满足。

货币供给必然会在实体经济中形成一定的货币量,这些货币量都是由银行系统供给的,都是银行的负债。

(2)货币供给量首先是一个存量的概念,即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总量。

现实中的货币供给量是分层次进行统计的。

人们使用的货币供给概念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量。

2.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机制受制于经济和金融体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说明什么?答:(1)任何货币供给都是在既定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中进行的,不同的体制安排通过宏观经济架构和微观经济运作决定了不同的货币供给机制。

①市场经济和二级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经济主体及其行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活动的理性化程度较高。

居民和企业的存贷款活动自主性很强,利率具有灵敏的调节作用。

②计划经济和复合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供给机制以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其特征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安排,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都受计划控制,经济运行以实物为中心来组织,资金计划从属于物资计划,货币需求基本上都是交易性的。

(2)改革开放以来货币供给机制的变化这一改革措施既标志着“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银行体制的正式建立,也标志着“基础货币—存款货币”的双层货币供给机制开始形成。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再贷款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吞吐基础货币,存款货币机构通过存、贷、汇业务创造存款货币。

3.现代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是如何表达的?货币供给的过程有哪些特点?答:(1)货币供给的基本模型货币供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经过长期的研究,经济学家总结出了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货币供给基本模型:M s=Bm。

式中,M s为货币供应量,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信用与信用体系)【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信用与信用体系)【圣才出品】

李健《金融学》课后习题及详解第4章信用与信用体系1.试列举生活中遇到的信用形式和信用问题。

答:(1)信用形式:购买商品时,用信用卡刷卡;进行货物贸易时,进行赊销;买房时,“房贷”等等。

(2)信用问题:信用卡透支已经超过应该归还的期限;某商家的倒闭,导致与其往来的商家欠款追不回来;银行的坏账等等。

2.信用产生和发展与私有制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答:(1)私有制是信用产生的基础。

从逻辑上讲,私有财产的出现是借贷关系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

在公有制度下,要么是根据需要取用属于公有的财产,要么是按照某种既定的计划对公有财产进行分配。

无论采取哪一种公有财产的使用模式,其本质都是无偿的:付出不必要求偿还,取用也无须考虑归还,更不会涉及与利息相关的超额偿还问题。

只有在财产与其所有者利益息息相关的私有财产制度下,借贷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它解决了以不损害所有者利益为前提在不同所有者之间进行财富调剂的问题。

(2)产权制度与信用的发展。

产权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为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权作为信用体系和信用秩序的基础,在于追求产权必须以诚实履行信用并遵守市场秩序为前提,履行信用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是否拥有产权。

对产权的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也是增强生产经营动力、稳定投资预期、规范投资和经营行为的基础条件。

而在我国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和违约等失信行为,也恰恰与没有形成良好的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逐步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才能推动我国信用的良性发展。

3.如何理解道德范畴的信用与经济范畴的信用之间的关系?答:道德范畴的信用主要是指诚信,即通过诚实履行自己的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经济范畴的信用是指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活动。

两种信用范畴之间的关系:经济范畴的信用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商品买卖具有本质区别。

正是这种价值单方面让渡与未来还本付息承诺的组合,使得我们不得不关注借款人的诚信问题,这必然涉及道德范畴的信用。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李健《金融学》高分笔记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硕士李健《金融学》高分笔记

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
一、货币的出现及货币起源学说 ◆货币的出现 ◆对货币起源的探讨
二、货币形式的演进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币材的特征 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演变顺序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一、货币的职能 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 ◇货币职能理论的演进 △早期的单一职能论 →货币面纱观——中性论 △近代的双重职能论 →实质作用说——非中性论 △现代的多样化表述:核心仍然是双重职能论 ◇双重职能中最基本的是交易手段 ——是贮藏手段的前提 ——产生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与作用
更多资料请到易研官网 下载
◆金融基本要素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现代金融体系的运作载体 ◆金融市场:金融活动的场所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衍生金融工 具市场等。 ◇金融市场除了具备满足投融资需求和配量资源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内生出信 息集中与管理、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功能。 ◆金融机构:各部门的金融活动基本上都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实现的。 ◇为了适应各经济主体对金融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 演进发展,共同构建一个有机体系。这些金融机构包括各类银行机构、信用合作 机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 三、金融总量与均衡 ◆金融总量:一国(地区)各经济主体对内、对外的金融活动总和。 ◆因为所有经济总量和信用总量都以货币来计值,因此,货币供给与需求及其 关系,成为研究宏观金融动态均衡的核心。 四、金融调控与监管 ◆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来实现金融调控,进而调控整个国民经济。 ◆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政府指定中央银行或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 和金融市场的活动进行监管,促使其稳定运营,以减少金融风险。

金融学李健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和答案

金融学李健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和答案

金融学李健第3版配套考研真题和答案李健《金融学》(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视频讲解)+章节题库】内容简介本书是李健《金融学》(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视频讲解)。

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视频讲解。

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

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

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试看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考研真题(视频讲解)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利率平价理论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中央财经大学201 9金融硕士]A.两国之间的利率差决定和影响了两国货币的汇率变动方向B.本国利率上升会引起本币即期汇率升值,远期汇率贬值C.利率平价理论主要用以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D.利率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是跨境资金可以自由流动【答案】C查看答案【解析】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理论,而非解释长期汇率的决定。

2优先股的收益率经常低于债券的收益率,原因是()。

[暨南大学2018金融硕士]A.优先股的机构评级通常更高B.优先股的所有者对公司收益享有优先索偿权C.当公司清算时优先股的所有者对公司资产享有优先求偿权D.公司收到的大部分股利收入可以免除所得税【答案】D查看答案【解析】优先股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的股票。

在公司分配盈利时,拥有优先股票的股东比持有普通股票的股东分配在先,而且享受固定数额的股息;在公司解散分配剩余财产时,优先股的所有者相对于普通股的所有者对公司资产享有优先求偿权。

通常状况下,债券利息收入需要缴纳所得税,而优先股的红利收入是免税的,所以股东得到的实际收益就比较高,就不需要较高的收益率。

由于债券相较于优先股不具有税收优势,所以为了保证债权人实际收益就必须提供较高的收益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健《金融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攻重浩精研学习网提供资料
第1章经济主体的财务活动与金融
1.1复习笔记
考点一、社会经济主体的金融交易及其关系
1社会经济主体
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四大经济主体构成了一国的社会经济体系,各经济主体内部及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不间断的经济活动,并引起错综复杂的金融活动。

在封闭经济中,主要的经济部门有居民、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

在开放经济中,本国各经济部门还会与国外经济部门发生经济关系,其对外金融活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对外贸易和劳务所产生的国际结算与融资;②直接投资实业或纯粹做金融投资。

2资金流量表
资金流量表是指可以反映各经济主体的金融活动及各经济主体间平衡关系的核算表。

(1)描述的对象
资金流量表描述的对象是全社会的资金运动,分为:①实物交易,主要反映各部门的收入形成及分配情况;
②金融交易,反映各部门资金余缺和筹集资金的情况。

(2)资金流量表的功能
资金流量表的功能主要是描述在一定时期内各部门之间的资金往来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通过当年资金流量表,可以分析不同经济部门之间的资金流动是否正常;②从历年的资金流量表中可以找出货币信用运动规律,为制定收入分配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考点二、居民理财与金融
1居民的货币收支与金融需求
(1)货币收入
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收入,如生产经营、提供劳务和资本等。

按照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收入分为货币收入与以消费品或其他实物形式体现的实物性收入。

(2)货币支出
货币支出是指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家庭所产生的货币支付行为。

居民的多样化支出需求促进了多样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发展。

从跨主体角度来看,居民的支出会形成其他主体的收入;从宏观角度上看,居民的支出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金融资产结构。

(3)盈余与赤字
①当居民的货币收入大于支出时会出现盈余;反之,则产生赤字。

货币盈余是居民进行货币储蓄与投资的前提,而货币赤字则需要通过消费信贷或民间信用来弥补。

②可支配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计算公式为: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

③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农村居民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计算公式为:纯收入=家庭总收入-税费支出-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亲友支出。

2居民盈余的使用
(1)盈余使用的考虑因素
①适度的流动性,为了满足日常交易需要和应付不确定性支出。

②收益性,不同的金融资产收益率不同。

③安全性。

一般来说安全性与收益性负相关,安全性高,则收益性一般较低;反之则反。

居民盈余的数量对金融资产总量有决定性作用;而对盈余使用方式的不同选择对金融资产的结构有决定性作用。

(2)主要使用方式
①货币储蓄
除现金储蓄外,我国大部分居民将盈余以储蓄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银行又通过贷款的方式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实现金融平衡。

由于不同居民对其储蓄存款的期限、流动性有不同的需求,客观上要求银行创造出多样的储蓄存款品种,促进了银行不断创新其负债业务。

②投资
居民为了获取收益还会将货币盈余用于投资以获取收益,居民投资可分为金融投资与实物投资。

金融投资是指居民将货币盈余投资于股票、债券、基金、外汇等金融产品上,以期在风险承受范围内获益;实物投资是指用盈余购买经营性资产或各类收藏性物品以期获利。

3居民赤字的弥补
(1)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以向消费品卖方申请赊销或分期付款,或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消费贷款来满足自身消费需求的信用方式。

消费信用的主要形式有:赊销、分期付款、消费贷款。

(2)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是居民间直接或者通过合会、民间钱庄等中介组织间接实现的借贷,是一种非正规的方式。

居民对其盈余与赤字管理方式的选择,对一国(或地区)的金融结构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若居民偏好将盈余存入银行,就会出现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若居民偏好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性金融资产,则会出现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金融结构。

此外,居民盈余与赤字管理日趋金融化,使得市场利率、汇率等的金融变量波动对居民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居民负债及其成本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通过专业技术对其进行管理。

考点三、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
1企业经营与财务
(1)企业经营与资金运动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满足社会需要并以盈利为目的,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

企业的经营过程,从实物形态看是从投入到产出的再生产过程,这一过程通过采购、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从资金形态看是通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和现金流等指标变化,实现资金筹集、运用、回收的三阶段循环周转。

①资金筹集。

企业的资金筹集活动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筹措资金,主要来源于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融资是指企业从外部融通资金,主要有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

②资金运用。

资金在进入企业后,其形态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不断发生变化。

在资金运用阶段,企业的货币资金主要以物质资产的形式存在。

③资金回收。

企业将产品出售后回收货币资金,实现价值增值,并用以偿还到期借款、缴纳税金、提取各种基金、分配利润等。

(2)企业财务管理与金融
①企业财务活动及其体现
企业的经营活动可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反映。

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自身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其内容如表1-1所示。

表1-1企业财务报表的种类及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