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80年代小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扎西达娃《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




“我”与活佛对话。 活佛弥留中,复述香巴拉神话和两个康巴人 的传说。 活佛的讲述与我的未公开的小说内容一致。 两个康巴人的传说:塔贝和婛。 “我”去寻找自己小说的主人公。 我领着婛重回现实世界。



洪峰《极地之侧》(1987)在对死亡的 故事叙述中,充分利用作者与叙述者、 被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变化; 余华《一九八六年》将特定时间里的事 件切割、延伸、折返,打破了文革叙事 的既有套路; 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撕碎时间 的线性纬度,事件和人物的碎片漂浮在 欲望话语的涌动中;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 高粱》等小说重视感觉的呈 现,色彩鲜明而丰富,极富 感性的强力刺激。

以马原《拉萨河女神》《冈底斯 的诱惑》为先声,注重形式试验 的小说开始兴起。紧随马原之后 的洪峰、格非、苏童、余华、叶 兆言、北村、吕新等作家,都表 现出对小说形式和语言的自觉意 识和竭力追求。
《冈底斯的诱惑》 神奇猎手穷布猎熊,遇到雪人 探险者陆高认识一位漂亮的藏族姑 娘央金,她却意外死于车祸 陆高和姚亮去看“天葬”,遭到拒 绝 顿月和顿珠兄弟的故事

其次,重新恢复“人道主义 ”精神,转向人的本身,人 的价值等更深刻的主题。( 《人啊,人!》《高女人和 她的矮丈夫》

再次,对爱情的反思,呼吁 爱情自主。一是从描写外部 环境对爱情的扭曲,如《被 爱情遗忘的角落》;二是对 爱情本身的思考,如《爱是 不能忘记的》。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描写一 对终生相思的情侣阈限于社会道德 观念不能结合,尖锐地揭示了社会 现实与传统观念对人性、人的自由 的剥夺以及其中人的精神困境。

80年代,西方现代派作家作品在国内广 泛译介,表现主义、意识流、荒诞派、 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理论对中 国文坛造成了强烈的影响和冲击,造成 了一批作家在创作观念上对传统文学的 颠覆,一些作品具有强烈的现代主义特 征,出现了新潮小说和小说技术的革命 ,一时间文坛上走马灯的的变幻着各种 小说理论和创作方法的实验,使80年代 的文坛复杂化、多元化。

有的作家突破了单纯的政治或社会视 角,从文化的角度思考人、发现人,他 们描写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的悲喜剧, 揭示这些悲剧所产生的原因。 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井》《围墙 》等侧重市井风情的描述,在凸显苏州 文化色彩同时,深化、拓展了对“人” 的主题的探索。
(三)改革文学 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 》发表。这部作品不仅大胆揭露 了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新问题、 新矛盾,而开了“改革文学”的 先河。


残雪小说构建了一个梦靥般的世界。在这 个世界里,人是孤独的、痛苦的,人与人之 间互相戒备、仇视。如《山上的小屋》中: 家人总想窥视我的隐私(抽屉) 母亲“恶狠狠地盯着我的后脑勺” 父亲使得我感到那是一只熟悉的狼眼 妹妹的眼睛变成了“绿色” 窗子被人用手指捅出数不清的洞眼。



心理的变态也产生了物象的变形。那 日夜贵客狼嚎的山上的小屋,就是一 个幻觉世界。我在这个幻觉世界里, 精神极度紧张: 许多大老鼠在风中飞奔; 有一个人反复不停把吊桶放下井去, 在井壁碰得轰隆作响; 在这里她创造了一个变形、荒诞的世 界,从这变形、荒诞世界折射出的是 一个痛苦、焦灼的灵魂。

1978年8月,卢新华的《伤痕》( 写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所造成的 悲剧,揭露了文化大革命中残酷 的“阶级斗争”和反动的“血统 论”给人们心灵造成的重大伤痕 。)发表(伤痕文学名于此), 逐渐形成伤痕文学创作热潮。

主要作品还有:张洁的《从森林里来 的孩子》,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 儿们》、古华的《芙蓉镇》、莫应丰 的《将军吟》、王蒙的《最宝贵的》 ,王亚平的《神圣的使命》,肖平的 《墓场与鲜花》,韩少功的《月兰》 、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张 贤亮的《刑老汉和狗的故事》、老鬼 《血色黄昏》等。



从总体上看,改革小说关注新旧 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 记录了改革的艰难以及带来的伦 理、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变化。( 《赤橙黄绿青蓝紫》) 创作方法上以现实主义为主,注 重改革者的形象塑造。

改革文学调整了文学反思历史 ,向后看的视点,使文学“回 到当下”。但与历次的文学当 下关注相比,这一次文学的功 利主义、功利话语与审美结合 得比较好。
—死亡

孟野:课五分——充满创作灵感——离不开女
人——被女人折磨——作品精妙无比,但被认 为有“法西斯”——妻子控告——中途退学

森森:不洗头不洗澡——只砸钢琴,一心要砸
出“妈的力度”“自己的风格”——国际比赛 获奖

贾教授:墨守成规,教作曲但
自己不会作曲,反对现代技巧 与创新。 金教授:有才气和名气,上看 课只顾自己弹琴。
(二)反思文学 在伤痕文学的同时,一批作家对现实 主义创作主张进行深化,对历史进行 悲剧性的反思,创作了一批具有思想 深度和历史深度的作品,史称反思文 学。 反思文学的两大主题:一是人民的 主题,确立的人民——上帝的观念; 二是人的主题,使新时期的文学进 一步走向了人学。


1979年2月《人民文学》发表了茹志鹃《被剪辑错 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 主要作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茹志鹃的 《被剪辑错了的故事》、刘真的《黑旗》,高晓声 的《李顺大造屋》,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挣不断的红丝线》,路遥的《人生》,叶文玲的 《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韩少功 《西望茅草地》、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月食 》,王蒙《布礼》《蝴蝶》《相见时难》,谌容《 人到中年》,张贤亮《灵与肉》《绿化树》《男人 的一半是女人》,方之的《内奸》、史铁生的《我 的遥远的清平湾》,徐怀中《西线轶事》等。

刘索拉《你别无选择》以戏谐、 夸张的方式,描写出一个音乐学 院里种种荒诞、骚动、疲惫、压 抑的心灵与精神状态,小说充满 了黑色幽默式的危机,但小说却 在荒诞的氛围中包孕了追求自我 价值实现的活力和克服精神危机 的反抗。

李鸣:有才气——想退学——睡懒觉 马力:成天买书——回家探亲——窑洞塌方—


徐星《无主题变奏》以第一人称 叙述了一个刚从大学退学去饭店 当服务员的年轻人的日常生活, 小说充满了对世事的嘲讽,对世 俗价值的调侃,对庸俗和虚伪的 鄙视,表现出对个体人的价值的 追求和在这种追求中的内心孤独 感和精神优越感。

残雪《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 等小说,显示痴人说梦般的质地,纷 乱、拥挤、无羁的幻觉和疯狂、怪诞 、血腥、森冷的意象,细腻、敏锐的 感觉世界被夸大、强化和变形,小说 通过这种方式颠覆了正常与反常、理 性与疯狂的世俗界限,以此接近存在 的真相,传达欲望的冲动和生命的活 力。

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 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 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 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 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同 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 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 以审视、剖析和继承,文学史上称为 “寻根”小说。


寻根文学可追溯至80年代初期,如汪曾祺 的《受戒》、邓友梅的《那五》,吴若增 的《翡翠烟嘴》等 。 勃兴是在1985年后 ,主要作品有:韩少 功的《归去来》《爸爸爸》《女女女》, 阿城的《棋王》《树王》《孩子王》《遍 地风流》,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 贾平凹《古堡》《远山野情》,冯冀才《 神鞭》,王安忆《小鲍庄》、《大刘庄》 (写儒家的仁义精神)等。
二、80年代中后期小说概况

从80年代中期开始,在整个80年代中后 期,围绕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反思、 批判与重建,文学观念的解放与转型,当 代小说家们展开了多元的探索,表现为: (一)文化小说 (二)寻根小说 (三)先锋小说潮流 (四)纪实文学和新写实
(一)文化小说:目光投向大自然
张承志(1948—),其作品浓墨 重彩地描绘了大自然的伟力、野性与 崇高,人与大自然的对峙、搏斗,希 图在大自然的崇高与伟力的陪托张扬 人的主体力量。他的代表作有《黑骏 马》《北方的河》《心灵史》等。 寻找的主题。 征服的主题。
寻根文学标志着中国小说创作发生 了重大的变化:


一是文化意识的形成,改变了中国现代文 学单一的政治视野; 二是寻根文学中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融 合,打破了小说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单一格 局,在语言文体、隐喻象征、叙述方式、 作品结构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表现了文学 创作的自觉。

(三)先锋小说 在寻根文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 一种重视叙事的实验,在创作上 表现出强烈实验性的先锋小说。 文学史上有“探索小说”、“实 验小说”、“现代派小说”、“ 新潮小说”、“后新潮小说”等 不同称谓。


反思有三种方式:历史反思、 现实反思和生命反思。 同时表现出三种特点:历史理 性、道德理性和纯粹理性。表 现为两种美学追求——理性化 和悲剧意识。

反思文学的特征:从社会、政 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 ,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 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 害;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 想色彩。(《犯人李铜钟的故 事》)


伤痕文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文 革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的伤痕: 一是精神意识的荒芜与畸形; 二是心灵情感的压抑与残缺; 三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 丽关系的严重破坏。

这阶段的文学主要集中于对社会 和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带有 文革泄愤的倾向,缺少深刻的悲 剧性思索。

但在文学上具有开拓意义,是文 学冲破极左思潮全面复苏的信号 ,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社会 问题,在美学风格上张扬和确立 了丰富的悲剧意识,是社会主义 当代文学第一批悲剧文学,具有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的性质。 是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化。

Biblioteka Baidu


一是对改革的阻力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和思考,文学较好地表现了落后与发 展之间的物质、精神冲突; 二是对改革的进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 考,进行了全程式的关注。 三是探索具有理性,文学而不再是感 性支配下的政治参与。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 文学小说的基本言说,采用 了其所处的“拨乱反正”“ 改革开放”的社会情境下的 主导性政治话语,依然具有 文学启蒙的性质,即文学立 足于社会政治层面的观念启 蒙。

如张锲《改革者》,张一弓《赵镢头的 遗嘱》,水运宪《祸起萧墙》,柯云路 《三千万》《新星》,张洁《沉重的翅 膀》,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 《男人的风格》,蒋子龙《燕赵悲歌》 ,张炜《秋天的愤怒》,贾平凹《鸡窝 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 士光《乡场上》、王蒙《坚硬的稀粥》 、路遥《平凡的世界》等。



这批作家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较为 复杂: 持肯定态度:如阿城的《棋王》( 1984)写的是下棋和吃的故事。作 品流露了这样的暗示:道家文化是 中国民间应付乱世的有效工具。 持否定态度:如韩少功的《爸爸爸 》中的“丙崽”形象。 持历史主义态度:如冯骥才的《神 鞭》。


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是: 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 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 ,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 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 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80年代小说
80年代是小说创作探索积极 ,手法多样,成就斐然的时期。 小说以其广阔的艺术视野、恢弘 的艺术创新和绚丽的艺术风格展 现出千姿百态的世相人心,满足 着不同层次的审美需求,丰富了 当代文学的小说画廊。
一、80年代前期的小说概况

伤痕文学 反思文学 改革文学
(一)伤痕文学—政治控诉与批判的文学 1977年11月,《人民文学》发表了刘心武 的短篇小说《班主任》(小说揭示的文化 大革命给孩子留下的内伤,通过他们的畸 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 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 的时代呼声)发表,引起轰动,成为伤痕 文学的发端之作,也是文学进入新时期 的里程碑。

张承志的作品和邓刚的《迷人的海 》、刘舰平的《船过青浪滩》、郑 万隆的《老棒子酒馆》等一起推动 了回归自然文化思潮的形成。在此 之前的中国现代小说,自然一直主 要是作为环境因素的,而在这批作 品中,自然有了主题意义。
(二)寻根小说 “超越社会政治层面,突入历史 深处而对中国的民间生存和民族 性格进行文化学和人类学的思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