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问题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学

期末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问

题的研究

学院金融学院

班级13金融1

学号20132075

姓名李君

摘要:中介目标作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传导的金融指针,在货币政策调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由于近年来我国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货币政策的操作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货币供应量中介指标的调控效力弱化现象。主要原因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考察,一是我国外汇占款货币投放渠道存在刚性,二是基础货币可控性下降、货币乘数多变性加强和货币供应量指标的范围层次界定滞后。因此,我国现行中介目标体系需要改革。改革的建议是短期内仍然坚持货币供应量目标体系,但必须对其层次和范围重新界定中期内考虑设计包括货币供应量、金融资产价格和汇率在内的一揽子指标体系长期内中介目标体系逐步过渡到通货膨胀目标体系。

本文的框架结构分为四章。第一章是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探讨。第二章是我国现行金融开放程度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主要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指标弱化的原因。第三章是影响我国中介目标效力“六大新因素”的进一步探析。第四章是今后我国中介目标体系改革步骤和方案探讨。本文的创新要点在于、将中介目标的研究放在金融开放条件下进行研究,区别于一般的中介目标研究。

关键词:金融开放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目标

目录

一、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探讨

1、货币中介目标的一般概述

2、主要的目标体系

二、我国现行金融开放程度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1、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指标

2、目前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外部操作环境发生变化

三、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中介目标效力新影响因素的进一步探析

1、外资银行的准入和人民币业务的经营对中介目标的影响

2、货币替代现象对中介目标的影响

3、金融创新和电子货币对中介目标的影响

四、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改革的思考

1、我国不宜采用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原因

2、构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的建议

一、金融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探讨

1、货币中介目标的一般概述

所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指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金融指针,是一个国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生预期影响的连接和传送点,是在预测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方面能够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指导货币当局进行政策操作的变量。

货币政策当局之所以要设立中介目标是因为中央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宏观调控时,其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的时滞。在时间上说,从货币政策工具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滞”。从空间上说,参与货币政策传导的经济主体繁多、其金融行为复杂、金融市场上各项变量非预期波动给政策增添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起到信息反馈、传递意图、透视最终目标的指示器的作用。为了有效地使中央银行的调控意图得以实现,并能随时检验调控效果,就必须设立若干中介目标。通过对中介目标变动的分析,货币当局可以了解到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以及偏离调控目标的方向和程度,从而为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指导。

作为介于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金融指针的中介目标,要很好的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符合一定的选择标准:

(1)相关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有稳定、较高的统计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和趋势能够影响最终目标的变动和趋势。

(2)可控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是中央银行能够对其有效控制的金融目标,即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直接和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目标变动状况和趋势。

(3)可测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内涵与外延必须要明确,有关的指针资料能连续、准确、及时地获得,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只有这样才便于对中介目标观察、分析和监测。

(4)抗干扰性。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必须在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过程中,受其他非货币政策因素的干扰度较低,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显示货币政策的作用状况,从而正确引导货币政策顺利实现其目标。

2、主要的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体系主要可以分为数量型指标体系和价格型指标体系两类。数量型指标体系主要有货币总量目标体系、贷款规模目标体系等价格型指标体系主要有利率目标体系、汇率目标体系、金融资产价格目标体系等。金融开放条件下,当今世界的主要中介目标体系有利率目标体系、货币总量目标体系、汇率目标体系、通货膨胀目标体系、隐含中介目标体系五种。这里主要介绍利率目标体系和货币总量目标体系:

(1)利率目标体系。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其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银行所控制再贴现率,货币当局能够迅速施加影响和控制的金融变量。

其次,利率变量的数据较易及时收集和获得,再次,利率不仅能够反映货币与银行信贷供给量,能够反映资金供给与需求的相对数量的变化,货币当局能够通过利

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从而调节总供给。再者,利率与货币政策其它目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通过比较实际的利率水平与应有的水平,公众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货币当局履行其承诺的情况,这有利于强化对货币当局的监督。

但是利率作为中介目标也存在许多弊端,绝大多数国家实物资产、债务和耐用消费品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被无情的忽略了。另一方面,货币当局仅仅能控制名义利率,而对经济运行产生实际影响的却是预期的实际利率。预期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差。当通胀率很高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严重背离,这时中央银行所能控制的名义利率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就会大大降低,导致利率目标的失效。从根本上说,利率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既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也受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因此利率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受到这些基本因素的制约。

(2)货币总量目标体系。

货币供应量目标法的效力大小取决于一国基础货币的可控性、货币乘数的多变性、流通速度的趋势和对货币供应量的界定等问题。

货币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优点有首先,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充当中介目标赋予了货币当局根据本国经济运行的具体情况决定货币供给量的自主权,从而使货币当局获得了货币政策独立性。其次,增强了货币当局与公众的信息、交流,增强了政策透明度。中央银行定期公布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指标,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将货币政策的计划目标与实际运行目标进行比较,了解货币当局的政策导向和当前宏观经济的走势。再次,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不易将货币政策效果与非政策性效果相混淆,具有准确明了的特点,因为货币供应量作为内生变量,它的变动是顺循环的,即经济繁荣时货币供应量增加,经济萧条时货币供应量减少。

随着世界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货币总量目标制也出现了一些局限性。首先,作为实施货币总量目标法的前提条件,货币量作为中介目标与目标变量通胀率或名义收入间要有稳定、可靠的联系。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那么货币量与目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就很弱。如果存在这种“弱相关问题”,就意味着即使实现了目标货币量,仍没有实现理想的目标变量,货币总量目标型货币政策框架就难以有效维持经济顺利运行。由于近年来货币供应量指标的相关性和可控性指标的减弱,很多国家放弃了货币总量目标法,而转向汇率目标法、通货膨胀目标法或其他中介目标框架。

二、我国现行金融开放程度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分析

1、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指标

1993年在《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把货币供应量和社会信用总量一起确定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994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则宣布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标准,并将其作为检测指标,按季向社会公布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情况,以此来分析金融货币形势。1996年正式明确地将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中介目标。1998年随着人民银行正式放弃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得以最终确立。

2、目前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外部操作环境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