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fc8c457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d.png)
常见生化检验指标临床意义生化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的化学组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体内的生物化学状况,从而辅助诊断疾病、评估病情、指导治疗等。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糖:血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用于评估糖尿病、低血糖和其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
2.血脂: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3.肝功能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用于评估肝功能的异常,如肝炎、肝硬化等。
4.肾功能指标:包括血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的异常,如肾炎、慢性肾脏病等。
5.电解质:包括钠、钾、钙、镁等,用于评估体内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如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异常等。
6.乳酸和酮体:用于评估酸碱平衡的情况,如酸中毒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7.尿常规:包括尿蛋白、尿白细胞、尿红细胞等,用于评估泌尿系统炎症、肾损伤等情况。
8.炎症和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用于评估炎症和感染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
9.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25、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等,用于评估肿瘤的筛查、监测和治疗反应。
10.甲状腺功能指标:如甲状腺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用于评估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等。
11.骨代谢指标:如钙、磷、碱性磷酸酶、骨密度等,用于评估骨代谢紊乱的情况,如骨质疏松、骨折等。
12.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异常,如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
13.电解质和酸碱指标:如电解质浓度、酸碱平衡指数等,用于评估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异常的情况,如代谢性酸中毒、碱中毒等。
以上只是部分常见的生化检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指标可以通过生化检验来评估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08622d4360cba1aa811dafc.png)
(2)临床意义: A.增多:a.疾病 Nhomakorabea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
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等. b.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及铅铋中毒
B.减少:a.疾病 速发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等 b.用药 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
素应用过量等
5.淋巴细胞
(1)参与体液免疫
(2)临床意义 A.增多:a.传染病 百日咳、水痘等 b.血液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
二. 尿比重 4℃时同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1.升高 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梗阻等 2.降低 肾功能不全、急性肾衰多尿期等
三.尿蛋白
1.生理性蛋白尿
剧烈运动、低温刺激、精神紧张导致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病导致 (2)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管损伤所致 (3)混合型蛋白尿 肾小球、小管同时受损 (4)溢出性蛋白尿 血液中多量异常蛋白质 (5)药物肾毒性蛋白尿 应用氨基糖苷类药 物、多肽抗生素
B.消耗性疾病 (2)病理性减少:A.疾病 严重进行性肌萎缩
B.其他 碱中毒、肾衰竭等
十三.尿尿酸
1.尿酸增高:(1)疾病 痛风等 (2)核蛋白代谢增强 (3)生理性 使用嘌呤食物过多 (4)用药 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2.尿酸减少:(1)疾病 肾功能不全 (2)饮食 高糖、高脂肪饮食
十四. 尿淀粉酶 1.增高:(1)急性胰腺炎发作期 (2)疾病 胰头癌、流行性腮腺炎等 2.减少: 重症肝病、严重烧伤、糖尿病
2.尿肌红蛋白阳性 (1) 创伤 挤压综合症、电击伤等 (2)原发性肌肉疾病 肌肉萎缩等 (3)局部缺血性肌红蛋白尿 心肌梗死等 (4)代谢性疾病及酒精或药物中毒
八.尿沉渣白细胞
1.离心尿沉淀物中白细胞的数量 2.增多: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白带混入尿液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0abf8397375a417866f8fb4.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N):0.50~0.70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嗜碱性粒细胞(B):0.0~0.01淋巴细胞(L):0.20~0.40单核细胞(M):0.01~0.08(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细胞(L):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4.5~5.5)×1012女性:(3.5~5.0)×1012新生儿:(6~7)×1012(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相对增多:血液浓缩,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02f135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7.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____医疗器械基本知识1.血常规检查指标:-血红蛋白(Hb):用于评估贫血程度和红细胞数量,常用于诊断和评估贫血、出血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WBC):用于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功能。
异常白细胞计数可以指示感染、炎症、淋巴瘤等疾病。
-血小板计数(PLT):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止血能力。
异常血小板计数可以指示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2.生化检查指标:-肝功能检查指标(ALT、AST、ALP、总胆红素等):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疾病。
异常肝功能指标可以指示肝炎、肝硬化、胆管梗阻等疾病。
-肾功能检查指标(尿素氮、肌酐、尿酸等):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疾病。
异常肾功能指标可以指示肾炎、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3.血脂检查指标:-总胆固醇(TC):用于评估血脂代谢水平。
异常总胆固醇水平可以指示高血脂症、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异常LDL-C水平可以指示高血脂症和动脉粥样硬化。
4.免疫学检查指标:-C反应蛋白(CRP):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异常CRP水平可以指示感染、炎症及自身免疫疾病。
-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用于评估免疫功能和免疫状态。
异常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指示免疫缺陷、自身免疫疾病等。
5.影像学检查指标:-X线指标:用于评估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的疾病。
如骨折、肺炎、肺结核等。
-CT指标:用于评估脑部、胸腹部等器官的疾病。
如脑卒中、胃肠道肿瘤等。
-MRI指标:用于评估脑、脊髓、骨骼等器官的疾病。
如脑肿瘤、脊髓损伤等。
这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医学检查指标的意义与其正常值有关,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这些指标。
通过检查这些指标可以为临床诊断、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跟踪疾病的进展等提供重要的依据。
但需要注意的是,医学检查指标并不是单一的诊断依据,临床上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7c4f09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a.png)
常用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1.血糖:血糖是评估糖代谢情况的常用指标,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2.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胆汁排泄功能等情况,对于评估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 肾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排泄功能,用于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如肾炎、肾功能衰竭等,并评估肾透析的效果。
4.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
这些指标可以评估血液中脂质的代谢情况,对于判断血脂异常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重要意义。
5.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情况,用于判断感染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评估治疗的效果。
6.微量元素指标:包括铁、锌、铜等。
这些指标能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对于评估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有帮助。
7.肿瘤标志物:比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
这些指标可以用于早期发现和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肿瘤的筛查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8.电解质指标:包括血清钠、钾、钙等。
这些指标能反映体液中电解质的平衡情况,对于判断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异常有帮助。
9.炎症因子:包括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机体的免疫炎症状态,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0.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心肌损伤程度,对于诊断心肌梗死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意义。
以上仅是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简要介绍,实际应用需综合个体情况进行分析。
中药综合_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中药综合_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882ee01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d.png)
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考点常见白细胞计数或白细胞分类计数异常的归纳①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减少(酸多、碱少)②过量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减少(酸少、碱少、淋巴少)考点尿蛋白--病理性蛋白尿(肾小球受损/肾小管受损/球管均受损/溢出性蛋白尿/药物肾毒性蛋白尿)(药物肾毒性蛋白尿——多黏灰黄氯丙嗪,甲氨蝶呤庆大素)考点尿沉渣管型异常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颗粒管型肾病综合征——脂肪管型急、慢性肾盂肾炎——白细胞管型用药引起管型异常——多黏顺磺胺考点粪外观:稀糊状或水样粪便——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米泔水样便——霍乱、副霍乱脓血便——细菌性痢疾(以脓为主)、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鲜血便——下消化道出血柏油便——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便——阻塞性黄疸考点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白细胞增多、吞噬细胞增多——各种肠炎、痢疾检出红细胞——细菌性痢疾(粪便以脓为主,血为少;红细胞散在,完整),阿米巴痢疾(粪便以血为主,脓为少;红细胞扎堆、破坏)考点两种转氨酶:(ALT和AST)①正常值参考范围均为<40U/L②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腺等,指标升高,反应这些部位的损伤,尤其是肝胆疾病损伤。
③在急性或轻型肝炎时,血清ALT升高幅度大于AST;在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时,AST上升的幅度高于ALT。
④使用肝毒性药物可使二者均升高: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他汀类调血脂药。
考点尿沉渣结晶肝病患者——酪氨酸和亮氨酸结晶,若有肝细胞性黄疸,则还出现胆红素结晶痛风患者——尿酸结晶慢性肾病——草酸结晶膀胱尿潴留——脂肪醇结晶考点粪隐血病理情况下,粪隐血可见于:①消化道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②消化道肿瘤:胃癌、结肠癌;③其他疾病: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全身性疾病如紫癜、急性白血病、伤寒、回归热、钩虫病等。
最佳选择题男性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参考范围是A.(4.0~5.5)×1012/LB.(3.5~5.0)×1012/LC.(6.0~7.0)×1012/LD.(5.0~6.5)×1012/LE.(3.9~5.3)×1012/L『正确答案』A严重烧伤会导致A.红细胞减少B.血小板减少C.白细胞增多D.红细胞沉降率增快E.红细胞增多『正确答案』E在白细胞中占比例最高的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成人总胆固醇参考值参考范围是A.<5.18mmol/L(200mg/dl)B.<7.16 mmol/L(200mg/dl)C.<6.16 mmol/L(200mg/dl)D.<5.19 mmol/L(200mg/dl)E.<6.19 mmol/L(200mg/dl)『正确答案』A接种乙肝疫苗会出现A.HBsAg阴性B.HBeAg阳性C.抗HBe阴性D.抗HBc阳性E.抗HBs阳性『正确答案』E患者上腹疼痛,血淀粉酶380u/L,可以初步推断为A.心肌梗死B.肝硬化C.急性胰腺炎D.黄疸E.慢性肾炎『正确答案』C配伍选择题A.草酸盐结晶B.脂肪醇结晶C.尿酸盐结晶D.胆红素结晶E.玻璃酸结晶痛风患者尿沉渣可以出现严重慢性肾病患者尿沉渣可以出现黄疸患者尿沉渣可出现膀胱尿储留患者尿沉渣可见『正确答案』C、A、D、B综合分析选择题某患者近日来药店咨询用药,自诉最近常吃的多,喝水量也多,而且小便次数和量也比较多,药店值班药师先让其去县医院做血糖检查。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6434eef998fcc22bcd10d63.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
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15.0~20.0)×l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8c6c6e2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8.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相对增多:血液浓缩,高原适应症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5.血小板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100~300)×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炎症、恶性肿瘤、缺氧、慢性病、药物等。
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6.红细胞压积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42%~52%女:35%~47%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相对增多见于脱水、高原适应症等。
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贫血、失血等。
7.平均红细胞体积1)正常值参考范围80~100f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小: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8.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正常值参考范围27~31pg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少: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9.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1)正常值参考范围320~360g/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巨球型贫血等。
减少:小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肝功能检查1.血清总胆红素1)正常值参考范围总胆红素:3.4~20.5μ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溶血性疾病等。
2.血清直接胆红素1)正常值参考范围直接胆红素:0~6.8μXXX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胆汁淤积、胆道梗阻等。
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10~40U/L女性:7~35U/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细胞损伤、肝炎、药物、酒精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讲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2329051e45c3b3567ec8b7d.png)
(2)白蛋白 A.降低:a.营养不良:摄入不足等 b.消耗增加:多种慢性疾病等 c.合成障碍:肝功能障碍 B.增高:严重失水导致的血浆浓缩 (3)球蛋白 A.增高:a.炎症或慢性感染性疾病 b.自身免疫性疾病 c.骨髓瘤和淋巴瘤等 B.降低(合成减少):a. 生理性减少 b.免疫功能性减少 c.球蛋白血症
这两个的形成原理不一样 正常粪便中无胆红素而有粪胆原和粪胆素,因此实验结果与其他项目不 同,正常情况下是阳性。当粪胆素含量减少时表明有胆道梗阻,完全梗 阻时粪便外观呈白陶土样,粪胆素和粪胆原实验呈阴性。如粪胆原和粪 胆素含量增加,对溶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参考范围: 红细胞:无 白细胞:无或偶见 上皮细胞:偶见 细菌:正常菌群 真菌:少量 寄生虫卵:无致病性虫卵
(4)A/G比值 A. A/G比值小于1:慢性肝炎、肝硬化 B.急性肝炎早期, A/G比值正常
影片放映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
1.肾的功能 (1)分泌和排泄尿液、废物、毒物和药物 (2)调节和维持体液容量和成分(水分和 渗透压、电解质、酸碱度) (3)维持机体内环境(血压、内分泌)的 平衡
一.血清尿素氮
1.白细胞:白细胞增多见于肠道炎症,如细菌性痢疾、阿米 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2.红细胞:红细胞见于痢疾、溃肠性结肠炎、结肠癌。 3.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增多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 4.上皮细胞:为肠壁炎症的特征,如结肠炎、伪膜性肠炎。 5.真菌:真菌大量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引起真菌的二重 感染,如:白色念珠菌致病常见于菌群失调,普通酵母菌大 量繁殖可致轻度腹泻。
五.血清总蛋白、白蛋白(A)和球蛋白(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cf604a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47.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是指用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发现疾病及监测疾病进展情况的一些生化、生理、免疫学、显微学等检验项目。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的详细介绍。
1.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炎症、感染和免疫系统功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状况,监测肾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功能及炎症等疾病情况。
2.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外观、比重、pH值、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
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评估肾脏功能、尿路感染和炎症等疾病情况。
3.血糖测定:血糖测定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监测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耐受性。
血糖测定也可以用于怀疑低血糖的患者或者监测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肝脏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等。
4.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指标。
肝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肝脏的炎症、肝炎、肝硬化、肝癌和药物毒性等情况。
5.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肾功能检查可以用于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及泌尿系统的疾病情况。
6.血脂测定:血脂测定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指标。
血脂测定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等情况。
7.血压测定:血压是评估心血管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
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等。
8.癌症标志物测定:癌症标志物是一些在特定类型的癌症患者体内产生的物质,如癌胚抗原(CE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及癌胚抗原(AFP)等。
癌症标志物的测定可以用来筛查和诊断癌症以及监测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
9.免疫学指标测定:免疫学指标测定包括白细胞亚群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测定、类风湿因子测定等。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ba422c2f111f18582d05a17.png)
第五章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临床意义1、血清肌酸激酶(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下哪项存在最多A:平滑肌B:肝脏C:骨骼肌和心肌D:胰腺E:脑组织【答案】C【解析】CK主要存在于胞质和线粒体中,以骨骼肌和心肌为多,其次是脑组织和平滑肌,肝脏、胰腺和红细胞中有极少含量。
血清CK活性增高有临床意义。
A、B、D、E项也存在CK,但并非最多。
2、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是A:3.0~7.1mmol/LB:2.8~6.5mmol/LC:3.9~6.1mmol/LD:3.2~7.8mmol/LE:4.1~6.6mmol/L【答案】C3、一患者外伤后摘除脾脏,血常规检查报告可能会出现A:红细胞沉降率生理性增快B: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增快C:红细胞沉降率病理性减慢D:血小板增多E:血小板减少【答案】D【解析】脾摘除术后,血小板应增多。
红细胞沉降率的变化与脾摘除关系不大,主要与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相关。
血小板减少主要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等。
4、成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是A:(5~12)*10/LB:(4~10)*10/LC:(3~12)*10/LD:(15~20)*10/LE:(12~16)*10/L【答案】B【解析】成人末梢血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4~10)*109/L。
A答案是儿童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D答案是新生儿白细胞计数的正常值;C、E答案是异常值。
5、下列哪项作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B:血尿酸C:血肌酐D:血清淀粉酶E:血清肌酸激酶(CK)【答案】E【解析】血清肌酸激酶为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指标之一:AMI后4~10小时内,CK活性急剧上升,12~36小时达高峰,峰值可高达正常水平10~12倍,72~96小时恢复正常。
A项升高多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B项升高多见于痛风、急慢性肾炎等;C项升高多提示肾功能严重受损;D项升高多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胃肠穿孔等。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9051b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0.png)
常见生化指标临床意义生化指标是医学检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内生物化学代谢过程的变化。
它能够提供反映机体状况的客观数据,帮助医生诊断疾病、选择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常规指标:1.白细胞计数(WBC):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
异常增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白血病等疾病;异常减少可能表示免疫抑制、骨髓抑制等疾病。
2.红细胞计数(RBC):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异常增高可能表示缺氧、血液呼吸功能不良;异常减少可能表示贫血、失血等疾病。
3.血红蛋白(Hb):血液中携带氧气的蛋白质。
异常增高或减少可能表示贫血、肺疾病等疾病。
4.血小板计数(PLT):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异常增高可能表示炎症、感染等疾病;异常减少可能表示骨髓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等疾病。
肝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肝脏细胞损伤释放的酶。
异常升高可能表示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
2.白蛋白(ALB):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蛋白质。
异常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肾病等疾病。
3.总胆红素(TBIL):血液中胆红素的总量。
异常升高可能表示肝脏疾病、胆道梗阻等疾病。
肾功能指标:1.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EA):反映肾脏排除废物的功能。
异常升高可能表示肾功能损害、肾炎等疾病。
2.尿酸(UA):代谢产物,异常升高可能表示痛风、肾结石等疾病。
血脂指标:1.甘油三酯(TG):血液中的一种脂肪,异常升高可能表示高脂血症、肥胖等疾病。
2.总胆固醇(TC):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含量。
异常升高可能表示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增高可能表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炎症指标:1.C-反应蛋白(CRP):反映炎症反应的程度。
异常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
2.血沉(ESR):红细胞在一定时间内沉积的速度。
异常升高可能表示感染、炎症、风湿性疾病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
![临床常规检验项目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12e4f0e76c66137ee0619db.png)
常见的医学检查及临床意义一、血液检验㈠血常规检验㈡贫血及溶血检验㈢止血及凝血检验凝血四项血管壁、血小板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凝分子标志物检查㈣肝、胆、胰腺疾病检验㈤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肾脏疾病检验体液免疫学检验细胞免疫学检验免疫血清学检验自身抗体检验㈥心脏及代谢类疾病检验血糖、脂类代谢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㈦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检验无机离子微量元素血气与酸碱分析㈧内分泌疾病检验㈨肿瘤标志物检验㈩过敏性疾病的检验(十一)感染性疾病检验二、尿液检验㈠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定量检查尿液其他检查三、其他检验㈠粪便检验㈡精液及优生优育免疫学检验㈢脑脊液检验㈣浆膜腔积液与关节腔积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关节腔积液检验㈤痰液检验㈥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㈦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检查一、血液检验㈠血常规检验白细胞(WBC,LEU)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⑴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⑵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⑶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⑷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⑸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⑹白血病及某些肿瘤。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78f15d858fafab068dc0242.png)
D.各种原因造成的高球蛋白血症
(2)病理性减慢:见于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 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精选ppt课件
11
尿常规检查
1. 构成:97%水分,3%固体物质(有、无机物) 2. 特征:正常尿液黄色或淡黄色,新鲜尿液呈弱酸 性,尿量的多少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 收 3.尿液检查的目的: (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2)血液及代谢系统疾病的诊断 (3)职业病,急性汞中毒;慢性重金属中毒 (4)治疗药物检测 具有肾毒或安全窗窄的药物
精选ppt课件
9
五.血小板计数 PLT(100~300)×109/L
1.作用:(1)对毛细血管的营养和支持作用 (2)止血、参与并促进血液凝固
2.临床意义 (1)减少:A.生成减少 贫血、造血功能障碍
B.破坏过多 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C.分布异常 脾肿大、血液稀释等 D.其他及药物中毒或过敏 (2)增多:A.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B.创伤 脾摘除术后、骨折等
精选ppt课件
10
六.红细胞沉降率 ESR
男 0-15mm/h 女 0-20mm/h
1.定义:血沉,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的沉降距离.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血沉加快
2.临床意义
(1)增快:A.生理性增快 妊娠3月以上 B.炎症风湿病、结核病等
C.组织损伤及坏死、手术创伤、心肌 梗死,恶性肿瘤
5
4.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
(1)无吞噬功能,可与免疫球蛋白结合 (2)临床意义:
A.增多:a.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增 多达10%以上;淋巴网细胞瘤等.
b.创伤及中毒 脾切除及铅铋中毒 B.减少:a.疾病 速发型过敏反应荨麻疹等
b.用药 促皮质素、肾上腺皮质激 素应用过量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3206654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d.png)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营养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并对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1.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低血红蛋白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而高血红蛋白可能与脱水、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相关。
2. 血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患者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常见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而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瘤、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相关。
3.肝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范围:男性:0-45U/L;女性:0-34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男性:0-40U/L;女性:0-33U/L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也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3)碱性磷酸酶(ALP):参考范围:30-120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是肝细胞和骨细胞等组织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胆管梗阻、骨肿瘤等疾病。
4.肾功能指标:(1) 血尿素氮(BUN):参考范围:2.9-7.1mmol/L临床意义:血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脱水等疾病。
(2) 血肌酐(Cr):参考范围:男性:62-106umol/L;女性:53-82umol/L临床意义:血肌酐也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5.电解质水平:临床意义:钠离子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低水平可能与脱水、肾脏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与其临床意义(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8cabfcc850ad02de8041e6.png)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医学检查指标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亦是疾病治疗中需要监控的指标。
药师在参与设计临床药物治疗方案时,要善于学习和掌握常用医学检查的基础数据,并了解其指标的主要临床意义,以便于与医师沟通,观察疾病的病理状态和进程,对药物治疗方案和疾病的监测指标作出判断,提高疗效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
第一节血常规检查血液是在中枢神经的调节下由循环系统流经全身各器官的红色粘稠液体,血液在血管内流动而形成血流,具有输送营养、氧气、抗体、激素和排泄废物及调节水分、体温、渗透压、酸碱度等功能。
一般成人的血液占体重的8%~9%,总量为5000~6000ml,血液的pH为7.35~7.45,比重为1.050~1.060。
血液中的成分可分为血浆(无形成分)和细胞(有形成分)两大部分。
血浆为去细胞后的液体部分,占血液总量的55%~60%。
血浆中除去91%~92%的水分外,还包括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酶、激素等;而血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等。
血液检查的内容通常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参数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一)简述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参考范围:成人末梢血:(4.0~10.0)×109/L成人静脉血:(3.5~10.0)×109/L新生儿:(15.0~20.0)×l09/L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二)临床意义1.白细胞减少:(1)疾病: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2)用药:应用磺胺药、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抗甲状腺制剂、抗肿瘤药等。
(3)特殊感染:如革兰阴性菌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毒感染(风疹、肝炎)、寄生虫感染(疟疾)。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c79989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5.png)
各种指标临床意义
各种指标在临床医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疾病状况、监测疾病的进展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1.血液指标:血液指标包括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血红蛋白浓度等。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炎症反应程度以及免疫功能状态。
2.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可以用于评估炎症反应的程度。
这些指标在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的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代谢指标:代谢指标如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代谢状态。
它们可以用于评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4.心脏指标:心脏指标如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可以用于评估心肌损伤的程度。
它们在心肌梗死的诊断和监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5.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食管癌抗原等可以用于评估肿瘤的存在及其进展。
它们在肿瘤的筛查、诊断以及疾病复发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
6.免疫指标:免疫指标如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
它们在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诊断和疾病活动监测中起着关键作用。
7.血栓指标:血栓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它们在血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抗凝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以制定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 高于成人6月-2岁:5~12×109/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减少:疾病:再障,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药物:肿瘤化疗、磺胺、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
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结核、病毒、寄生虫等其他:放射治疗、化学品●增加:生理性增高见于新生儿,月经期,分娩,情绪变化等。
病理性:细菌感染,白血病,恶性肿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化学药中毒。
2.白细胞分类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中性粒细胞(N):~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N):增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有核左移);中毒;急性出血,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组织损伤等。
减少:基本与白细胞总数减少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E):增加:过敏性疾病与皮肤病;寄生虫;血液病;用药。
减少:疾病(伤寒、副伤寒);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嗜碱性粒细胞(B):增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中毒等淋巴细胞(L):增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排斥反应。
减少:传染病急性期、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对性淋巴细胞减少见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时。
单核细胞(M):增加:传染病或寄生虫病;血液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红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性:(~)×1012女性:(~)×1012新生儿:(6~7)×1012(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多:相对增多:血液浓缩,绝对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理代偿性和继发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高原性心脏病,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
减少:造血物质缺乏造血功能低下红细胞破坏或丢失过多继发性:各种炎症、结缔组织病4.血红蛋白(1)正常值参考范围男:120-160g/L女:110-150g/L新生儿:70-200g/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加:疾病: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病。
大细胞高色素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创伤:失水,大面积烧伤用药:维生素K,硝酸甘油减少:出血:减少程度和红细胞一致疾病:血红细胞减少比红细胞减少严重: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红细胞减少比血红细胞减少严重:大细胞高色素贫血。
5.血小板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100~300)×109/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减少:生成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转移瘤、骨髓纤维化破坏过多: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体外循环分布异常:脾大,各种原因所致血液稀释其他疾病:DI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某些感染(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某些细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疟疾)、出血性疾病(血友病)用药:抗肿瘤药及其他骨髓抑制药物反应,抗血小板药、抗生素增多: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创伤:一过性6.红细胞沉降率(1)正常值参考范围Westergren法(魏氏法):男 0-15mm/h女 0-20mm/h(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血沉增快:体内有感染或坏死组织炎症:风湿、结核、急性细菌感染。
组织损伤及坏死:急性心肌梗塞、手术创伤。
持续2-3周。
恶性肿瘤: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炎、肝硬变、系统性红斑狼疮、贫血、高胆固醇血症病理性减慢: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由于纤维蛋白原减少,血沉减慢。
二、尿液检查1.尿液的酸碱度(pH值)[参考值]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pH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食种类、服用的药物及疾病类型。
增高:碱中毒、膀胱炎等;应用碱性药物降低:可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严重腹泻、饥饿状态等;应用酸性药物。
2.尿比重[正常尿比重]之间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心力衰竭,高热,脱水等降低:尿崩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肾小管功能异常3.尿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蛋白: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
生理性尿蛋白: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发热、低温刺激、精神紧张。
病理性尿蛋白:肾小球性: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性:肾盂肾炎混合性:慢性肾炎溢出性蛋白尿:多发性骨髓瘤、严重创伤、大面积心梗药物肾毒性:氨基苷类抗生素、多肽类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真菌药假性蛋白尿:泌尿道感染4.尿葡萄糖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疾病(持续性):糖尿病、垂体和肾上腺疾病如肢端肥大症、功能性胰腺肿瘤、胰腺炎等疾病。
饮食性:暂时性:剧烈运动、应激后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蛋白同化激素5.尿胆红素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胆红素正常为阴性尿胆红素阳性: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6.尿胆原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胆原定性应为阴性或弱阳性尿胆原增多:肝细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其他:便秘、肠梗阻、心力衰竭尿胆原减少阻塞性黄疸大量口服肠道抗生素尿胆原、尿胆红素和粪胆原、血胆红素可用于不同病因的黄疸的鉴别。
7.尿液隐血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阴性。
尿血红蛋白阳性:创伤:大面积烧伤疾病:肾炎、肾结石、肿瘤、感染用药:阿司匹林、磺胺等尿肌红蛋白阳性:创伤:原发性肌肉疾病心肌梗死8.尿沉渣白细胞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 5个/高倍(HPF)。
尿白细胞增多:常见于泌尿系统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9.尿沉渣管型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 一般尿中为0。
肾实质病变的证据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较多颗粒管型肾病综合征:常见有脂肪管型急性肾盂肾炎:少见有白细胞管型慢性肾盂肾炎:较多白细胞管型10.尿沉渣结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内常见的结晶:磷酸盐、尿酸盐、草酸盐,少量磷酸盐类结晶;碱性感染尿液尿酸/尿酸盐结晶:白血病、淋巴瘤;痛风草酸盐结晶:严重慢性肾病胱氨酸结晶:胱氨酸尿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严重肝病药物结晶:磺胺类11.尿酮体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参考值]尿酮体定性:阴性。
尿酮体阳性:非糖尿病酮尿:剧烈运动后、妊娠、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糖尿病酮尿12.尿肌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肌酐增高:内分泌或代谢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肢端肥大症、巨人症。
消耗性疾病:伤寒、破伤风尿肌酐减少:疾病:肌肉萎缩、肌肉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瘫痪等。
其他:碱中毒、肾衰竭13.尿尿酸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酸增高:疾病:痛风核蛋白代谢增强: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生理性:高嘌呤的饮食药物:应用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尿酸减少14.尿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尿淀粉酶升高:多见于急性胰腺炎其他疾病:胰腺癌、腮腺炎、胃肠道穿孔尿淀粉酶降低:主要见于重症肝病、糖尿病三、粪便检查影响因素食物——肉食:黑褐色;绿叶菜食:暗绿色;巧克力、咖啡:酱色;西红柿、西瓜:红色;黑芝麻:无光泽黑色。
1.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稀糊样或水样:腹泻;大量黄绿色并有膜状物则考虑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
米汤样见于霍乱、副霍乱;黏液便:见于小肠及大肠炎症;冻状便: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脓血便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大肠癌等;乳凝块便:脂肪或酪蛋白消化不良鲜血便可见于内外痔及肛裂出血、直肠癌出血等;柏油便(黑而有光泽)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白陶土便:见于胆道梗阻及行钡餐检查后(排钡);便稀可见于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急性胃肠炎;细条便:直肠狭窄2.粪隐血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其他疾病: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3.粪胆原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加:溶血性黄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减少:阻塞性黄疸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正常粪便中偶见白细胞,上皮细胞,无红细胞白细胞增多:肠道炎症,如细菌性痢疾红细胞:结肠炎、痢疾吞噬细胞增多;急性肠炎、痢疾上皮细胞增多;肠壁炎症真菌:大量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可见白色念珠菌(正常可见人体酵母菌及普通酵母菌)。
四、肝功能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检查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主要存在于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脾、肺、红细胞等(1)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40U/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常见于:肝胆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脂肪肝;胆管炎、胆囊炎等其他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致肝淤血;骨骼肌病,胰腺炎,外伤等用药与接触化学品: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有机磷和抗癌药物等。
常见药物包括:●抗生素:特别是红霉素类的酯化物。
●抗真菌药●抗病毒药●血脂调节药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主要存在于心肌、肝、肾、骨骼肌、胰、脾、肺、红细胞等(1)正常值参考范围成人<40U/L(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心肌梗死:发病6~8小时开始上升,18~24小时达峰。
肝胆疾病:同ALTAST/ALT比值:有助于肝病的鉴别诊断急性或轻型肝细胞损伤时,AST升高幅度不如ALT,AST/ALT比值<1;在急性病程中,该比值明显升高;在慢性肝炎、肝硬化,AST往往高于ALT其他疾病:同ALT,肌营养不良、皮肌炎、急性胰腺炎、急性溶血等。
药物:同ALT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存在于除肌肉外的所有组织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胆疾病胆管阻塞性:上升最高肝炎:高,较其他肝脏酶类上升显著脂肪肝、药物中毒:中度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活动或恶化。
肝癌:明显升高。
用于诊断恶性肿瘤有无肝转移,肝癌术后有无复发。
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肿瘤其他:脂肪肝、前列腺肿瘤等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4.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增高)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胆管阻塞,黄疸性肝炎,肝癌骨骼疾病:骨损伤,骨疾病(纤维性骨炎、佝偻病、骨软化症、成骨细胞瘤及骨折愈合期)用药:HMG-CoA还原酶抑制剂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增高各种原因脱水所致血压浓缩血清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①合成障碍:常见肝脏疾病,白蛋白<30g/L提示有慢性肝炎或肝硬化②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吸收不良。
③蛋白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大失血等。
④消耗增加: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如重症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及恶性肿瘤等。
⑤血清水分增加:如水钠潴留或静脉补充过多的低渗溶液球蛋白增高①慢性炎症与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疟疾、黑热病、麻风病及血吸虫病等。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