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民居

四川民居总体特点概括为:青瓦出檐长穿斗格子墙悬崖伸吊脚外挑跑马廊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四

川省西边为川西高原,往东是川西

成都平原、峨眉山平原,龙泉山,

最后到达四川盆地。地势由西北向

东南倾斜。盆地内多为丘陵低山,

河流密布,盆地周围由高山峻岭围

合,与外界相对隔离,这种独特的

地理特征实属罕见。(地形简图)

四川人选择在山区丘陵谷地间的

小盆地建造房子,这种小盆地俗称

“坝子”或“平坝”。

四川盆地北有秦岭、大巴山阻挡寒潮侵袭,而夏季东南季风又可长驱直入。盆地由于地形的封闭状态,具有冬暖、夏热、春旱、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盆地内极其边缘降水量大,因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在盆地西部和西北部边缘山地一带降水量大,为中国突出的多雨区,有“西蜀漏天”之称。(简图)充沛的雨水常因夜晚温度较低而形成川中多夜雨的现象,所以诗人李商隐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此处。因此全川湿度很大,为解决闷热的不适,房屋的自然通风

和除湿避潮成了普遍要求。冬季阴

冷,需要适当的采暖。有时候秋冬

季节很少见晴天,整日笼罩在低云

浓雾中,对房子的朝向要求也不是

那么严格。

四川盛产竹子,有各种种类,

比如楠竹、斑竹、寿竹、白夹竹等

等,竹子不仅可以做成各种生活用

品和工具,也可用来造房子,有一

种所谓的“捆绑式结构”的房屋几

乎全部是用竹材建成的。四川山地多,森里密布,木材资源分布广泛,各种松、杉、柏、杨、槐以及香樟、楠木等高级木材,据说楠木所建的房屋,不生虫,不结蜘蛛网,且利于人身心健康。举目是山的环境,开山采石,就地取材,是建房修路必然之举。四川各地有桐树、漆树生长,盛产桐油和土漆,是建筑油漆装饰广泛使用的材料。因此四川传统民居建筑所需的砖、瓦、砂、土、石及各种木材都是取自本土,使用多种多样的地方材料时,又会利用它们各自特点。

四川聚居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和苗族,主要集中居住在高原和峡谷地区。今天的四川人大多是躲避战乱移民而来,移民入川后可以“插标占地”,即自己随便插立标志,就占有土地。因此吸引很多外省移民,明清时期常常出现一人入川,后兄弟、

亲戚、乡友获知消息后接踵而至的现象。因此四川是各族文化的大熔炉,文人名士迭出,如汉代的司马相如、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东坡、近现代的巴金、郭沫若等。四川成都“尚滋味”,“好辛香”,喜游乐休闲。

四川主要民居形式是吊脚楼,由古老的居住

形式——干栏式发展而来,干栏式一层全部由柱

子架起,用以养家禽。而四川多河流多山,所以

吊脚楼则一部分由柱子架起,另一部分搁置于山

崖上,也称作“半边楼”。顺着山势而建,不用

太破坏山体,和大山一起生长。

根据山崖陡峭程度结合的方式,吊脚楼有下

跌、上爬、分台三种主要的形式。

下跌式

下跌就是下降的意思,也是指房子

从山崖上面往下面发展延伸,主要入口

在房子最上面,由于山体倾斜,房子贴

着山建造,故整个房子内部形成上大下

小的形状。上面靠街部分主要为对外的

店面,街面一层分内外两间,里间为卧

室,外间为店铺,为“前点后宅”的布

置方式。设内楼梯通往下层,下面的几

层部分用于居住,也可以用作储藏或者牲畜圈栏。为扩大居住面积,设置外走廊(挑廊)作厨房,下面也可另外开辟入口。

上爬式

上爬式是从山底往上建房子,街巷一侧

为陡坡,临街房屋顺着山崖壁往上建造,层

层爬高,也在外设置走廊。之所以称为上爬,

是因为主要入口在下面。有时候甚至可以爬

上一个不同高度的街巷,使上爬式与下跌市

结合为一体,难以明确区分。类似的建造方

式,在沿河的地方都可见到,靠江的一侧房

屋多为下跌式,从距离河上一定高度开始,

一层层往下面建造;靠山一侧房屋多为上爬

式,根据地形往山上攀爬。地形条件不同,

除了在房子内部设置楼梯,也会在外部用楼

梯和道路以及平台相连。

分台式

对比与以上两种方式,分台式用于山坡

较平缓的时候,这种形式也是一种爬坡的形

式,不过要对山体进行改造,要根据山的走

势铲出一个个像梯级一样的平台。在坡地平

台上建造房屋,大多拥有两个或三个平台,

由楼梯连接。通常前面是楼层,有好几层,

后面是平房,只有一层,这样子可以使屋顶

建造在同一个高度,形成一个整体的房子。通常底部用作储藏室和厨房,上台房间为卧室,

二楼也有外走廊伸出房子。房子用砖

木搭建。亲切活泼,这些小巧灵活的

吊脚楼大多为中下层普通民众居住,

规模不大,但变化多样,在山坡上密

集聚在一起,很有山地特色。

苗族吊脚楼

堂屋外的二层走廊,安装有独特

的s形曲栏靠椅,苗语叫“嘎息”,

民间有一美称叫“美人靠”,这是因

为姑娘们常在这里挑花刺绣,向外面

经过的路人展示自己而得名。苗族吊

脚楼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即空间宇

宙观念。这在苗族吊脚楼正梁中央的普遍存在一个神秘象征符号。符号呈圆形,分内外两层,外圈为朱红或墨汁绘就,中心则用红色,像一个“卵”形,整个符号形状十分古拙。符号一般请具有一定巫术的“掌墨师”或土家巫师在黄色圆心处凿一圆洞,新楼主人则要跪下用衣服将木渣全部接着,最后再在梁木两端分别写上“乾”、“坤”二字。这种神秘古拙的符号乃是宇宙起源的象征符号,它包含着苗族人对天地开辟、人类发祥的古远追忆。其实“嘎息”还用作一家人劳累过后休闲小憩、纳凉观景、讲述传承苗族神话和迁徙历史,以及演唱《苗族古歌》、“嘎百福歌”的多功能凉台。(一组漫画)

土家族吊脚楼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的土家族吊脚楼,它在

具备了吊脚楼的基本特征的同时,还拥有自己

的民族特色——走近土家山寨,你会发现:所

有的人家,都砌有一个或圆或方的火塘。那喷

着彤红火苗的旺旺的温暖感觉,会让你觉得倍

感亲切。一个火塘一个家。自古以来,火塘就

始终与土家山民的生活离不开。火塘是每一个

家庭重要的场地,又叫“火坑”,有的地方则

称“火铺”。

土家族吊脚楼的布局通常是正中间为堂

屋,比其他房间要大,用来办喜事和接待客人。堂屋两边的房间叫“人间”,也叫“偏房”,划分出前后两个半间,前半间作“火铺”,后半间作卧室,人们从堂屋进入火铺,再从火铺进入卧室。

火铺是土家人们家庭日常活动的主要场

所,就是在地面挖一个土坑,坑上有挂钩,在

坑里面生火可以煮饭,人们吃饭、取暖、聊天

都围绕火铺进行。火铺还有许多讲究,火铺不

能对着正门口,铺板要擦得干干净净,围坐在

火铺周围要有规矩;人们认为火铺里居住着祖

先的神灵,所以不能用脚踩;过年时候火铺的

火不能熄灭......

四川的冬天很冷,虽然不一定年年下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