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利尿剂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剂分类、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利尿药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肾、肝脏疾病所引起的水肿及高血压、肾结石、尿崩症、高钙血症等非水肿性疾病治疗。
各类利尿药作用特点不同,临床应用有很大差异。
利尿剂分类根据药物的作用部位和机制,利尿剂可分为 5 大类:袢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碳酸酐酶抑制剂。
利尿剂临床应用心力衰竭。
有液体潴留证据的心衰患者均应使用利尿剂1)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特别适于有明显液体潴留或伴肾功能受损者;2)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吲哒帕胺;仅适于有轻度液体潴留、伴高血压而肾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者。
注意:在肾功能减退 [eGFR < 30 mL/(min·1.73 m2)] 者中,噻嗪类利尿剂作用减弱,不建议使用;在顽固性水肿者(呋塞米每日用量超过 80 mg)中,可与袢利尿剂联用。
3)保钾利尿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有防止心肌纤维化与心室重塑、抗心律失常作用,能发挥降低慢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注意:由于长期(3 个月以上)应用 ACEI 后会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在 ACEI 基础上加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进一步抑制醛固酮有害作用,并对心力衰竭者有益。
4)血管加压素 V2 受体拮抗剂:托伐普坦;对顽固性水肿或低钠血症者疗效更显著,推荐用于常规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有低钠血症或有肾功能损害倾向者。
慢性心衰患者常用口服利尿剂及其剂量注:a 表示与 ACEI 或 ARB 联用时剂量;b 表示不与 ACEI 或ARB 联用时剂量。
高血压高血压合理用药。
利尿剂适用于大多数无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等患者。
1)噻嗪类利尿剂:是临床应用最多的利尿药物,以此为基础组成的固定复方制剂有助于提高降压疗效。
2)袢利尿剂:主要用于伴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的高血压者及某些难控制的高血压。
利尿药(1)
Diuretic Agents
1. Hydrochlorothiazide (氢氯噻嗪)
① All are absorbed by given orally, Hydrochlorothiazide is absorbed slowly, less than 10 %, t1/2=1.5 hr, excreted unchanged in the urine and not effective when renal function is severely impaired. It is excreted competes with uric acid, so uric acid secretory rate may be reduced.
IV. High efficacy diuretics (Loop diuretics)
1. Furosemide (呋塞米) 2. Bumetanide (布美他尼) 3. Torasemide (托拉塞米) 4. Etacrynic acid (依他尼酸)
Diuretic Agents
1. Furosemide (呋塞米)
V. Moderate efficacy diuretics VI. Low efficacy diuretics VII. Clinical uses of diuretics VIII. Osmotic agents
Diuretic Agents
I. Definition
Diuretic agents are acting on the renal tubules, increase excretion of electrolytes & water, increase the amount of urine. They are used to treat edema caused by various diseases, and also treat some nonedema diseases, e.g. hypertension, renal stones, hypercalcaemia.
24 利尿药
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血K+、Na+ 、Cl-、Mg2+↓
高尿酸血症 代谢变化 高血糖 : 胰岛素↓,Glu利用↓ 高血脂 :TC↑, TG↑, LDL↑, HDL↓ 过敏反应
(三)低效能利尿药
(一)保钾利尿药
1、醛固酮拮抗药 2、钠通道阻滞药 螺内酯 依普利酮 氨苯蝶啶 阿米洛利
(二)碳酸酐酶抑制药
ClNa+、K+ 、Cl-、Mg2+ 、Ca2+ ↑
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
Na+ ↑ 、Cl- ↑ 、Ca2+↓
主细胞
ClNa+ ↑ 、Cl- ↑ 、Ca2+ ↓ 、 K+ ↑
尿液生成的生理学基础远曲小管近端
低渗
高渗 水
噻嗪类:中效 利尿药
利尿
水
醛固酮对肾脏Na+-K+交换的调节
醛固酮拮抗药 高渗 水
氨苯蝶啶和阿米洛利
阻滞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管腔Na+通道 主细胞 排钠 保钾
利尿
利尿作用不依赖于醛固酮 的存在; 与排钾利尿药合用于顽固 性水肿;
Cl-
AR较少,长期致高血钾。
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
抑制碳酸酐酶 1. 肾脏→HCO3-、K+、水排出↑ 2. 肾外→房水、脑脊液量↓,房水和脑脊液pH↓ 临床应用 1. 青光眼 2. 急性高山病(预防) 3. 碱化尿液,促酸性物质排泄 4. 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5. 其他:癫痫、周期性麻痹、高磷酸盐血症等
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磺胺衍生物) 2.代谢性酸中毒 3.尿结石 4.失钾
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
组织脱水作用 静脉注射给药后,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促 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 利尿作用
泌尿系统药物利尿药
1---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泌尿系统药物:利尿药[概述及分类]利尿药是直接抑制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和促进它们排泄的药物。
利尿药是作用于肾脏,能增加电解质特别是Na+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加的药物。
根据它们的作用强度和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1)强效利尿药:这类主要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常用的有速尿、利尿酸。
它们的作用是双重的,即可降低肾小管对尿液的稀释功能,又阻碍尿在集合管的浓缩过程,所以利尿作用强大而迅速。
(2)中效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最常用的是双氢克尿塞。
由于它只降低肾对考试,大收集整理尿液的稀释功能,而对集合管的浓缩尿功能无影响,所以利尿作用比速尿、利尿酸弱一些。
(3)弱效利尿药:根据作用部位可分为①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利尿药,常用的有氨苯蝶啶和安体舒通。
②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常用的药有乙酰唑胺。
常用的利尿药主要根据其作用部位、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分为以下四类:(1)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呋塞米、依他尼酸等,为高效利尿药。
2---真理惟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2)主要作用于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氯噻酮等,为中效利尿药。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螺内酯(醛固酮抑制剂)、氨苯蝶啶等,为留钾利尿药。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乙酰唑胺等碳酸酐酶抑制剂。
后两类均为弱利尿药。
除上述者外,尚有不归属于利尿药而又具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即黄嘌呤类(如氨茶碱)、成酸性盐类(如氯化按)以及渗透性利尿药(该类药物现分类为脱水药)。
[适应症]利尿药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高血压以及需要利尿的急性药物中毒等病症。
这类药物的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用途:(1)利尿消肿:水肿是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虽然发病的原因不同,但都是由于细胞间液体的增加引起,而钠潴留是细胞间液体增加的主要因素,利尿药可以使水肿减轻或消失,这样既可减轻原有的疾病的症状,又可以促进原有疾病的好转。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作者:————————————————————————————————日期:•利尿药分类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环戊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
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汞撤利。
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
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
1.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
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
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
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
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
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以致敏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3.影响生理物质运转:很多无机离子、代谢物、神经递质、激素在体内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参与、干扰这一环节可以产生明显药理效应。
《药理学》利尿药
【药理作用】
1. 利尿作用
作用特点:迅速、强大、短暂 作用部位:髓袢升支粗段髓质部和皮质部。 作用机理:
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同向转 运载体,使Na+、Cl-重吸收 ,从而影响 肾脏的稀释和浓缩功能。
65–70% Na+被重吸收 5–10%Na+被重吸收
H+
NaCl Na+
肾皮质
由于此段髓质高渗,水被渗透压驱 动,通过水通道蛋白被重吸收。
目前尚无利尿药影响该过程。
(2)髓袢升支细段:
此段,对NaCI通透性高,对水几乎 不通透,肾小管中Na、CI离子顺浓度差 扩散至管周组织液。
目前尚无利尿药影响该过程。
(3)髓袢升支粗段:
原尿中约35% Na+在此段被重吸收。 ① 此段,对水不通透,水不被重吸收。 ② 此段管壁细胞基底侧膜上有大量的 Na+泵,Na+泵依赖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将 胞内的Na+泵出至组织间液。使管壁细胞与 小管液之间形成Na+的电化学梯度。
3.降压作用(基础降压药之一)
作用机制:
(1)初期用药,主要通过排Na+利尿,使 血容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 Bp下降。
(2)长期用药(3-4周)后,因利尿排Na+: ① 血管平滑肌细胞内Na+减少,膜Na+-
Ca2+交换减少,导致肌细胞内Ca2+含量减少, 使血管扩张,Bp下降;
② 胞内Na+含量减少,又致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 神经递质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Bp下降;
【不良反应】
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症较多见。
2.代谢异常:
3.偶①见血过糖敏升反高应。:抑皮制疹胰、岛皮素炎的、分粒泌细,胞以 减及少组、织血利小用板G减.S少减、少溶→血血性糖贫↑血,等糖。尿病患
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 用部位
试述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一)分类:1、袢利尿药或高效能利尿药。
2、噻嗪类利尿药或中效能利尿药。
3、保钾利尿药或低效能利尿药。
4、渗透性利尿药或脱水药。
5、碳酸酐酶抑制药。
(二)代表药物:1、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
噻
3、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
4、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甘露醇
5、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三)主要作用部位:1、髓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肾脏髓袢升支粗段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利尿作用强。
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远曲小管近端。
3、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远曲小管远端和集
合管及近曲小管,利尿作用弱。
4、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于髓袢及其肾小
管其他部位。
5、碳酸酐酶抑制药: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
利尿作用弱。
《药理学与药物学治疗基础(中职药剂)》第22章:利尿药和脱水药
第十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9:46
第一节 利尿药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通过增加 利尿药:是一类作用于肾脏,通过增加 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使尿量增多 的药物。 主要用途:治疗水肿。 主要用途:治疗水肿。 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 也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青光眼、 尿崩症等非水肿性疾病。 尿崩症等非水肿性疾病。 主要不良反应: 电解质紊乱。 主要不良反应:水、电解质紊乱。
呋塞米
19:46
【不良反应】
1.水与电解质紊乱 常为过度利尿所引起,表现为低血 容量、低血钾、低血钠、低氯碱血症等。其中低血钾症 最为多见。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镁血症。 • 2.耳毒性 长期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耳鸣、听力下 降或耳聋。这可能与药物引起内耳淋巴液电解质成分改 变而造成耳蜗管内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受损有关,当肾功 能不全时更易出现。 • 3.胃肠反应 常见有恶心、呕吐、上腹不适及胃肠道出 血等。 • 4.其他 由于与尿酸竞争排泄途径,可抑制尿酸的排泄, 引起高尿酸血症而诱发加重痛风。少数病人可发生粒细 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溶血性贫血,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等。 •
利尿药的分类 作用部位 髓袢升支粗段的皮质部与髓质部 髓袢升支粗段的皮质部和远曲小 管起始部分
代表药物 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 氢氯噻嗪
低效能利尿药
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二、常用利尿药
(一)高效能利尿药
呋喃苯胺酸,速尿 呋塞米(呋喃苯胺酸 速尿 呋喃苯胺酸 速尿,furosemide)
19:46
常用利尿药特点比较见表
10表 10-2 常用利尿药特点比较
分类 高效能利尿药 药物 呋塞米 布美他尼 对血钾的影响 ↓ 主要用途 ①严重水肿 ②防治肾衰竭 ③加速毒物排出 中效能利尿药 氢氯噻嗪 ↓ ①轻、中度水肿 ②尿崩症 ③高血压 低效能利尿药 螺内酯 氨苯蝶啶 阿米洛利 ↑ 与高、中效利尿药 合用治疗水肿 高钾血症 水电解质紊乱 主要不良反应 ①水电解质紊乱 ②耳毒性
药理学 24章利尿药
Ca2+、Mg2+重吸收,大量Na+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K+ —Na+交换,促进K+排泄↑
[药理作用]
2、促进肾前列腺素合成 :
如吲哚美辛干扰利尿药作用。 3、直接扩张血管 尤其对心力衰竭的患者 4、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并增加肾血流量。
降低血管对Ang Ⅱ和NA等血管收缩因子的反应性; 增加舒血管前列腺素类的生成。
噻嗪类[药理作用] 2 、降压作用 早期,通过利尿,血容量↓而降压 长期,扩张血管 3 抗尿崩症作用——肾性尿崩症和加压素无效的垂体 性尿崩症 尿崩症患者:烦渴、多饮、多尿主要症状 1) 排钠使血浆渗透压↓减轻口渴感,饮水↓ 2)抗利尿机制尚不明确
第一节
噻嗪类 [临床应用]
利尿药
1、 水肿,轻、中度心源性水肿的首选利尿药 2、 高血压 基础药物之一
甘露醇 mannitol
[药理作用] 1 脱水作用 iv 后,不易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血浆渗透压 ↑ ,使 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脱水,降低颅内压和眼内压。 2 利尿作用 1)血浆渗透压↑ ,血容量↑肾小球滤过率↑利尿。 2) 抑制髓袢升支对NaCl重吸收,肾髓质间质溶质 ↓间质渗透压↓抑制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强大,迅速而短暂,排出大量近等渗尿
液,尿中Na+ 、K+、Cl- 、Ca2+、Mg2+增多。
1)特异性与Cl- 结合位点结合而抑制髓袢升支管腔
膜侧的Na+—K+—2Cl-共转运子,抑制NaCl重吸收,
降低肾的浓缩和稀释功能,排出近等渗尿液
2 ) K+ 重吸收 ↓ ,抑制管腔膜正电位形成,减少
利尿药的合理应用
利尿药的合理应用利尿药(diuretics)是作用于肾,增加电解质及水排泄、使尿量增多的药物。
临床应用很广。
常用的利尿药按它们的效应力分类如下:1.高效利尿药有呋塞米、依他尼酸及布美他尼等。
2.中效利尿药包括噻嗪类利尿药及氯酞酮等。
3.低效利尿药包括留钾利尿药如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一)高效利尿药有呋塞米(furosemide,呋喃苯胺酸),依他尼酸(etacrynic acid,利尿酸),布美他尼(bumetanide)。
以上三药的药理特性相似,它们作用于髓袢升枝粗段,能特异性地与Cl-竞争Na+-K+-2Cl-共同转运系统的Cl-结合部位,抑制NaCl再吸收而发挥强大的利尿作用。
【药理作用】三药使肾小管对Na+的再吸收由原来的99.4%下降为70%~80%。
在水与电解质平衡保持于正常水平时,持续给予大剂量呋塞米可使成人24小时内排尿50~60升。
静注呋塞米可增加肾血流30%,并见前列腺素E(PGE)量增加,它在内源性肾功能受损的情况下可发挥保护作用,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有利。
高效利尿药可使小管液中Na+、Cl-浓度,尤其是Cl-的浓度显著增高,因而降低肾的稀释与浓缩功能,排出大量近于等渗的尿液。
同时也增加Ca2+、Mg2+的排泄。
Cl-的排出量往往超过Na+,故可出现低氯碱血症。
布美他尼也有磺胺基团,但效价较呋塞米高,量效曲线提示,0.125mg的布美他尼相当于11.5mg的呋塞米,通常单次口服0.5mg布美他尼相当于28.7mg呋塞米。
【体内过程】高效利尿药口服30分钟内、静注5分钟后生效,2小时作用达峰值,维持6~8小时。
布美他尼与呋塞米,二者的表现分布容积约为0.15L/kg,血浆蛋白结合率约95%,然布美他尼的生物利用度是呋塞米的二倍。
可能是由于所需剂量较低而吸收更完全之故。
它们都经肾小球滤过,并通过近曲小管有机酸转运机制分泌而从尿中排出。
约1/3经胆汁排泄,反复给药不易在体内蓄积。
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试述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一)分类:1、袢利尿药或高效能利尿药。
2、噻嗪类利尿药或中效能利尿药。
3、保钾利尿药或低效能利尿药。
4、渗透性利尿药或脱水药。
5、碳酸酐酶抑制药。
(二)代表药物:1、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
噻
3、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
4、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甘露醇
5、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三)主要作用部位:1、髓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肾脏髓袢升支粗段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利尿作用强。
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远曲小管近端。
3、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远曲小管远端和集
合管及近曲小管,利尿作用弱。
4、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于髓袢及其肾小
管其他部位。
5、碳酸酐酶抑制药: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利尿作用弱。
利尿药分类、作用及注意事项
利尿药目录利尿药 (1)噻嗪类利尿药 (2)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2)氯噻酮Chlortalidone (3)袢利尿药 (4)呋塞米Furosemide (4)布美他尼Bumetanide (7)托拉塞米Torasemide (8)保钾利尿药 (10)螺内酯Spironolactone (10)氨苯蝶啶Triamterene (12)阿米洛利Amiloride (13)其他利尿药 (14)吲达帕胺Indapamide (14)利尿药(dUretic drug)是指能增加尿液生成率的药物,多数利尿药作用于肾单位。
根据药物作用的肾单位不同部位,临床常用的利尿药可分为:作用于近曲小管,主要为碳酸酐酶抑制药、渗透性利尿药;作用于髓质稀释段:主要为髓袢利尿药;作用于皮质稀释段:主要为噻嗪类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主要为保钾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药的常用药物有乙酰唑胺,此类药物可增加钠、钾、碳酸根离子的排出,但利尿作用较弱,临床一般用于眼科疾病,如青光眼降低眼压。
渗透性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甘露醇、山梨醇,此类药物可增加钙、镁、钾、磷酸盐及碳酸氢盐的排出,临床一般用于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髓袢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等,此类药物利尿作用强,同时有较强的排钾作用。
临床上用于治疗水肿,特别是用于急性心力衰竭、急慢性肾衰竭、肝硬化腹水等。
噻嗪类利尿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利尿药,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等。
吲达帕胺的作用部位亦与噻嗪类相似。
此类药物利尿作用中等,在增加排钠、氯的同时也增加排钾。
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水肿、尿崩症,也作为一类抗高血压药广泛使用。
保钾类利尿药的常用药物有螺内酯、氨苯蝶啶、阿米洛利等。
此类药物利尿作用较弱,利尿同时可增加钠、氯的排出而减少钾的排出。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水肿、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也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增加利尿效果,减少低钾血症。
噻嗪类利尿药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适应证】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肾石症(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利尿药及应用
临床应用
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 其他严重水肿 可治疗心、肝、肾性水肿等 各类水肿。主要用于其他利尿药无效的严 重水肿病人。 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高钙血症。 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
不良反应
水与电解质紊乱 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
低血钠、低氯性碱血症,长期应用还可引起低血 镁。
耳毒性 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
药理作用
可以使尿中Na+、K+、Cl- Mg2+、 可以使尿中Na+、K+、Cl-、Mg2+、Ca2+ 排出增多,大剂量呋塞米也可以抑制近曲 小管的碳酸酐酶活性,使HCO3小管的碳酸酐酶活性,使HCO3-排出增加。 袢利尿药通过对血管床的直接扩张作用影 响血流动力学。对心力衰竭的病人,呋塞 米和依他尼酸能迅速增加全身静脉血容量, 降低左室充盈压,减轻肺淤血。呋塞米还 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变肾皮质内血流分布。
临床应用
螺内酯的利尿作用弱,起效缓慢而持久。 其利尿作用与体内醛固酮的浓度有关,仅 在体内有醛固酮存在时才发挥作用。 1.治疗与醛固酮升高有关的顽固性水肿 对肝硬化和肾病综合征水肿患者较为有效。 2.充血性心力衰竭 不仅仅限于通过排 Na+、利尿消除水肿,而是通过抑制心肌纤 Na+、利尿消除水肿,而是通过抑制心肌纤 维化等多方面的作用而改善病人的状况。
【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4.纠正代谢性碱中毒。 5.其他 可用于癫痫的辅助治疗、伴有低 血钾症的周期性麻痹,以及严重高磷酸盐 血症,以增加磷酸盐的尿排泄等。
(五)渗透性利尿药
本类药又称脱水药,包括甘露醇、山梨醇、 高渗葡萄糖、尿素等。静脉注射给药后, 可以提高血浆渗透压,产生组织脱水作用。 当这些药物通过肾脏时,不易被重吸收, 使水在髓袢升支和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减少, 肾排水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
药理学思考题
2010药理学思考题整理第21章利尿药1.简述利尿药的分类、利尿作用的部位及其机制、代表药物。
高效利尿药: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代表药物:呋塞米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的钠-氯同向转运载体,代表药物:氢氯噻嗪低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的钾-钠交换抑制药,代表药物:螺内酯(安体舒通)2.试述氢氯噻嗪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1利尿:利尿作用出现较慢,维持时间较长。
(机制:抑制远曲小管开始部Cl-和Na+的再吸收。
)2. 抗利尿:3. 降压:见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1.轻中度水肿。
2.高血压3.尿崩症【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低血钾等。
2高尿酸血症3代谢变化:高血糖、高血脂4过敏:皮疹、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3.简述脱水药应具备的特点、用途。
【特点】1.静注后不易透过毛细血管,不易从血管透入组织液中,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
2.易经肾小球滤过,但不易被肾小管再吸收。
3.在体内不易被代谢【用途】1.脑水肿(首选)及急性青光眼。
2.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第22章抗高血压药1.请说明高血压药物的分类和每类的代表性药物1-2个。
交感性降压药: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甲基多巴神经节阻滞药:咪噻芬、美加明抗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药:利血平、胍乙啶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①α1受体阻滞药:哌唑嗪②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美托洛尔③α和β受体阻滞药:拉贝洛尔血管扩张药:直接扩张血管药:肼屈嗪、硝普钠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钾通道开放药(促钾外流药):吡那地尔、米诺地尔其他扩血管药:吲达帕胺、酮舍林、西氯他定利尿降压药:氢氯噻嗪RAA系统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肾素抑制药:瑞米吉仑2.卡托普利、氯沙坦;普纳洛尔、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氨氯地平;氢氯噻嗪的降压机制、用途和不良反应。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卡托普利、氯沙坦卡托普利【机制】①抑制整体RAAS的AngⅡ形成;②抑制血管局部RAAS的AngⅡ形成;③减少缓激肽降解,发挥强大的扩血管效应,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增强扩血管效应;④抑制醛固酮分泌,促进水钠排泄。
利尿药分类
•利尿药分类常用的利尿药根据其作用部位的不同分为4类:1、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皮质部的利尿药:噻嗪类如双氢克尿塞、环戊氯噻嗪、苄氟氯噻嗪等;氯噻酮.2、主要作用于肾髓袢升支髓质部的利尿药:如速尿、利尿酸、丁尿胺、汞撤利.3、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的利尿药:如安体舒通、氨苯蝶啶、氨氯吡咪。
4、主要作用于近曲小管的利尿药:如醋氮酰胺、甲醋唑胺、二氯磺胺。
此外,有些中草药亦具利尿作用,如车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等。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效应是机体细胞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都是干扰或参与机体内在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的结果。
因此药物作用过程常是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的链锁反应,下述几种作用机制也不是绝对区分,互不相关的,许多药物先与受体结合,改变酶的活性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加速或抑制细胞的代谢,最后通过能量的偶联表现为器官功能的兴奋或抑制。
对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已从器官水平深入到细胞水平,亚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因此不应将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学说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完美的,而应视为发展的、逐渐趋向完善的理论.1。
理化反应:主要改变细胞周围的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抗酸药中和胃酸以治疗溃疡病。
甘露醇在肾小管内提升渗透压而利尿.2.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补充生命代谢物质以治疗相应缺乏症。
如:铁盐补血,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等。
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与正常代谢物非常相似,可以参与代谢过程,但往往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实际上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这些称为伪品掺入,也称为抗代谢药.如5-氟尿嘧啶结构与尿嘧啶相似,掺入癌细胞DNA及RNA中干扰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癌作用。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以致敏感菌的生长受到抑制。
3.影响生理物质运转:很多无机离子、代谢物、神经递质、激素在体内主动转运需要载体参与、干扰这一环节可以产生明显药理效应。
例如:利尿药,抑制肾子管交换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4。
对酶的影响:酶的品种很多,在体内分布极广,参与所有细胞生命活动,而且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是药物作用的一类主要对象,多数药物能抑制酶的活性。
利尿药
第十三章利尿药问答题1.简述利尿药的分类及主要特点,每类列举1~2个代表药。
(1)高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髓袢升支粗段;呋塞米(2)中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噻嗪类(3)低效能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末端和集合管;氨苯蝶啶、螺内酯2.Furosemide(呋塞米)为何有强大的利尿作用?其不良反应有哪些?呋塞米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 重吸收减少,降低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
不良反应:水与电解质失衡、耳毒性、高尿酸血症、其他3.简述furosemide(呋塞米)的临床应用及利尿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急性肾衰竭、加速某些毒物的排泄、高血钙症利尿作用机制:呋塞米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重吸收减少,降低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作用。
4.简述噻嗪类利尿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特点: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的远曲小管起始部,作用机制:抑制Na+-Cl-共同转运系统,使NaCl重吸收减少,可降低肾脏的稀释功能。
5.简述hydrochlorothiazide(氢氯噻嗪)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水肿(1)轻中度心性水肿(2)肾性水肿急、慢性肾炎酌情选用(3)肝性水肿与留钾利尿药合用高血压病其他:尿崩症、特发性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①低血钾②低血镁③低血钠2.高尿酸血症3.高血糖高脂血症4.过敏反应28、根据利尿药的效应力大小,可分为几类?举例说明每类的作用部位及机制。
答:分类代表药作用机制高效呋塞米抑制髓袢升支粗段皮质部、髓质部Na+、Cl-重吸收中效氢氯噻嗪远曲小管近端Cl—、Na+重吸收低效螺内酯抑制远曲小管、集合管Na+、Cl—交换。
29、为什么影响髓袢升支粗段的利尿药作用最强?而影响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的利尿药作用不强?答:利尿药的作用强度大小决定于其抑制肾脏不同部位Na+重吸收程度的高低(1)髓袢升支髓质部和皮质部对肾小球滤过的Na+重吸收比例占20~25%,髓袢升支皮质部占10%,但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重吸收比例仅为2~5%(2)抑制髓袢升支粗段髓质和皮质部Na+重吸收后,破坏了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稀释功能,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而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Na+重吸收后,则产生弱的利尿作用。
各类利尿药作用与应用总结表
不良反应:1、水与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钠等;2、耳毒性,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3、高尿酸血症;4、其他:如高血糖、升高LDL胆固醇等。
氢氯噻嗪
↓
↓
↓
↓
↓
↑
↓
↓
↑
应用:1、各类水肿;2、高血压病;3、其他:如肾性尿崩、高血压伴有肾结石等。
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近端。作用机制是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转运子,抑制NaCl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基侧质膜Na+—Ca2+j交换,减少Ca2+的排出。
排Na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而减轻口渴起抗利尿作用。同时通过利尿减少血容量而降压。
不良反应:1、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低氯血症等;2、高尿酸血症;3、代谢变化,可导致高血糖、高血脂症;4、过敏反应。
螺内酯
↓
↓
↑
↓
↑
↑
↑
应用:1、治疗与醛固酮升高相关的顽固性水肿;2、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用部位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螺内酯是醛固酮的竞争性拮抗药,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阻断醛固酮—受体复合物的核转位,阻断Na+-K+和Na+-H+交换,结果Na+、C1-和水排泄增多,K+、Mg2+和H+排泄减少,表现为排Na保K。
利尿药的作用和应用
药物
作用
H2O
Na+
K+
Cl-
Mg2+
Ca2+
H+
HCO3-
尿酸
作用部位和机制
呋塞米
↓
↓
↓
22利尿药
【临床用途】
尿崩症 用于中枢性尿崩症、头部手术或外伤所致 的暂时性尿崩症的治疗。 鉴别诊断 用于中枢性尿崩症、肾性尿崩症的鉴别 诊断。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咳血的治疗。对咳血和食 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因小动脉收缩,降低了肺 静脉和门静脉压力,可减少出血。
利尿药概述
尿液的生成
肾小球滤过作用:肾血流量、有效滤过压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利尿药概述
肾小球 肾小体 肾小囊 肾 单 位 曲部 近曲小管 直部 肾小管 细段:降枝、袢部、升枝 直部 远曲小管 曲部 髓袢
利尿药概述
利尿药根据其排Na+能力分类如下: ⒈高效利尿药:排Na+量20%以上 ,抑制髓袢升支粗
反应较少等特点。
实例分析
下列处方是否合理? 有位患者系肝硬变腹水,医生开据了下列处方: 呋塞米注射液 40mg 为钠盐,pH 8.5~10.0 iv 不合理 25%葡萄糖注射液 40ml
葡萄糖注射液(中国药典规定 pH 3.2~5.5)
以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因pH改变,呋塞米有出现细 微沉淀、变浑浊的可能,因此两药不能配伍使用。
典型药物
(三)弱效利尿药
螺内酯 【体内代谢】
本药口服吸收较好,生物利用度大于90%,血浆蛋白结
合率在90%以上(利尿作用慢、弱、持久),进入体内后
80%由肝脏迅速代谢为有活性的坎利酮(canrenone)
典型药物
临床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继发性增多: 如肝硬化、慢性心力衰竭、肾病综合征、慢性 肾疾患合并高血压、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或长 期应用强效或中效利尿药等。
LOGO
第二十二章 利尿药与脱 水药
利尿药与脱水药
利尿药 脱水药 其他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常用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物及其主要作用部位
一)分类:1、袢利尿药或高效能利尿药。
2、噻嗪类利尿药或中效能利尿药。
3、保钾利尿药或低效能利尿药。
4、渗透性利尿药或脱水药。
5、碳酸酐酶抑制药。
(二)代表药物:1、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呋塞米(速尿)
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
噻
3、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螺内酯/安体舒通
4、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甘露醇
5、碳酸酐酶抑制药:乙酰唑胺
(三)主要作用部位:1、髓袢利尿药(高效能利尿药):肾脏髓袢升支粗段段髓质部和皮质部,利尿作用强。
2、噻嗪类利尿药(中效能利尿药):远曲小管近端。
3、保钾利尿药(低效能利尿药):远曲小管远端和集
合管及近曲小管,利尿作用弱。
4、渗透性利尿药(脱水药):于髓袢及其肾小
管其他部位。
5、碳酸酐酶抑制药:近曲小管,抑制碳酸酐酶的活性,
利尿作用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