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2)》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体积和体积单位
(2)》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加强实际操作,发展空间观念。
实际操作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的重要方式。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体积的知识点,然而学生对立体的空间观念还很模糊。所以,本设计注重加强实物及教具的演示,体会体积的意义,加深对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根本。本设计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
学生准备若干个体积为1 cm3的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导入课题: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体积的意义和常用的体
积单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体积方面的知识,一起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体积和体积单位(2)] 2.提出猜想: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呢?3.引导思考: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之前,我们来猜想一下,大家觉得长方体的体积、正方体的体积会分别和什么有关呢?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让学生对即将探究的新知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新知
1.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1)提出问题: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长方体积木是由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 cm3或1 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 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下表。
长
宽
高
小正方体木
块的数量
长方体
的体积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表性的数据写在表中。
长
宽
高
小正方体木
块的数量
长方体
的体积
8 cm
3 cm
1 cm
24个
24 cm3
4 cm
3 cm
2 cm
24个
24 cm3
3 cm
2 cm
4 cm
24个
24 cm3
4 cm
3 cm
2 cm
24个
24 cm3
观察: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小结: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师:如果用字母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那么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V=abh。
质疑:求长方体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操作、探究的过程中,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师适当引导,从而使学生在
自主学习中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1)启发。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
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
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引导学生明确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用字母表示是V=a·a·a=a3(a表示棱长)。(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