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多补少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

《移多补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及意义。

2. 移多补少的操作步骤。

3. 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移多补少的概念、操作步骤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移多补少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移多补少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移多补少的案例素材。

3. 练习题。

4.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讨论和操作。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提供后续章节的详细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公平性问题,引入移多补少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移多补少的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其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移多补少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操作步骤。

3. 分析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哪些问题可以运用移多补少解决。

八、拓展与应用1. 让学生思考移多补少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社会学等。

2. 引导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鼓励学生将移多补少的理念应用于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九、课后作业1. 设计一些有关移多补少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移多补少二、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2)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1)在复杂情境中准确找出多的部分和少的部分,并进行合理的移动。

(2)理解移多补少前后总数不变的道理。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品分配不均匀的图片,比如一堆苹果,有的小朋友多,有的小朋友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让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苹果一样多。

(二)新授1、直观感知(1)呈现一组数量不同的铅笔,左边有 5 支,右边有 3 支。

(2)提问:怎样才能使两边铅笔的数量一样多?(3)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

2、操作探究(1)请学生上台操作,将多的一边移一些到少的一边。

(2)引导学生思考:移动了几支铅笔?为什么?(3)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多出来的部分要平均分才能使两边一样多。

3、总结方法(1)共同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先找出多的部分,再把多的部分平均分,将其中一份补给少的,就可以使两边数量一样多。

(2)强调移多补少前后总数不变。

(三)巩固练习1、基础练习(1)出示一些简单的数量对比,让学生通过画图或列式计算进行移多补少。

(2)例如:左边有 8 朵花,右边有 4 朵花,怎样移能使两边一样多?2、提高练习(1)给出一些包含隐藏条件的问题,如“小明和小红一共有 12 颗糖,小明比小红多 4 颗,怎样分能使两人一样多?”(2)引导学生先找出总数和多出来的数量,再进行移多补少。

3、拓展练习(1)创设生活情境,如“操场上两班同学做游戏,一班有 18 人,二班有 14 人,要使两班人数相等,应该怎样调整?”(2)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先计算总数和平均人数,再进行移多补少;或者直接找出多出来的人数,进行平均分。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一、需要产生价值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用处不大,学习数学就是算算题目。

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是没有需要的学习,没有需要便成了可学可不学。

数学家华罗庚教授说的好: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既然无处不用数学,那就是处处需要数学。

只要让学生有了这种需要,他们便会觉得数学有价值,愿意学,而且主动地学。

本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体验比赛的不公平,要使不公平的比赛成为公平的比赛,就要用到数学(三个对策都要用到数学)。

既然数学需要用,用得着,价值不言而喻。

二、问题激发探究热情
本节课中,学生探究热情高涨,他们认真实验,仔细观察,勇于发现,
彼此合作,并且乐此不疲。

试分析一下原因,这是因为他们面前摆着一个现实的问题:怎样移多补少使两部分同样多。

问题看看简单,又一下子搞不明白,因此,他们就会有了一种探究的冲动,这便激发了他们探究的热情。

三、探究感受成功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探究就给了学生取得成功的机会。

试比较,学生熟记了教师给出的一个结论与学生自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两种感受是不一样的,前者可能只是上一次记忆的重复(上一次也是这样学习的),后者则可能是再一次达到成功的彼岸(上一次也是这样学习的),这两种学生的发展潜力可想而知。

在小组里,在全班学生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事!当学生记一记自己得出的结论时,他们对结论是多么亲切;当学生自己用数学解决一个问题时,脸上浮现的是成功的微笑。

笔者认为,即使学生搞错了,教师也应鼓励为主,认识错误,本身就是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

创课徐莉平《移多补少》课堂反思

创课徐莉平《移多补少》课堂反思

《移多补少》授课反思二办徐莉平《移多补少》是数学智慧广场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智慧广场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这部分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移多补少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两个小朋友做的蝴蝶不一样多,怎样才能一样多?学生们大胆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红红给给亮亮几只蝴蝶两人就一样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分层次交流展示摆法和移动的顺序,总结出要把两人的小圆片上下一一对应的摆,更容易看出红红比亮亮多的部分,移动时从多的最后面一个一个的移给少的,这样就能准确的得出答案。

但由于自己的教育机智缺乏,课堂上不敢问太多的为什么,害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情况,自己不会处理,只是在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一旦有学生回答出来,就不敢再问了,在以后的课堂上还需要在细节处多下工夫。

但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数学思维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我们在展示交流对比。

总结出画图,要用简单的小图形来代替蝴蝶,这样就能画得既简单又清楚,在画的时候还要上下对齐,为了表示把多的移给少的,我们就从亮亮的最后面划掉一个画一个。

然后学生用这种方法二次画图。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没有进行归纳方法,改进措施是可以在画图前,与学生交流画图的方法,在让学生画图,这样就节省了二次画图的时间,用来归纳提升方法,移动的数就是两人相差的一半。

让学生反复进行说理说出相差数是几相差数应该分成相同的两份才得出移动数。

不断完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究思考。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 学历案

《移多补少》学历案一、学习主题“移多补少”问题的探究与应用二、学习目标1、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够通过直观操作和分析,掌握其基本原理。

2、学会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三、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移多补少”使两份数量同样多的方法。

(2)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理解“移多补少”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关系,能准确判断移动的数量。

四、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来玩一个分糖果的游戏。

老师这里有两堆糖果,一堆有 5 颗,一堆有 9 颗。

怎样才能让两堆糖果一样多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

(二)探索新知1、动手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小棒分别表示两堆糖果,自己动手摆一摆,看看怎样才能让两堆小棒同样多。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互相讨论一下。

3、汇报展示请几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做。

方法一:从多的一堆中拿出 2 颗放到少的一堆,这样两堆就都是 7 颗了。

方法二:先算出两堆糖果相差 4 颗,把这 4 颗平均分成两份,每份2 颗,从多的一堆拿出 2 颗放到少的一堆。

4、归纳总结通过大家的操作和讨论,我们发现了“移多补少”的方法:先算出两堆数量相差多少,再把相差的数量平均分成两份,把其中一份从多的一堆移到少的一堆,这样两堆就同样多了。

(三)巩固练习1、小明有 12 个苹果,小红有 8 个苹果,小明给小红几个苹果,他们俩的苹果就一样多?先算出小明比小红多 4 个苹果,4 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2 个,所以小明给小红 2 个苹果,他们俩的苹果就一样多。

2、书架上第一层有 18 本书,第二层有 12 本书,从第一层拿几本放到第二层,两层的书就一样多?先算出第一层比第二层多 6 本书,6 本书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3 本,所以从第一层拿 3 本书放到第二层,两层的书就一样多。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移多补少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移多补少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中的学问》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我根据教学知识结构、特点、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创设了在操作、交流、探究发现等自主学习方法。

使学生通过摆一摆等实践活动中尝试如何移多补少。

在研讨交流、聆听、评价中自主学习,和谐发展。

具体做法如下:
1. 这节课我采用了通过实践操作组织教学,通过大胆放手,让学生在摆、想、议中学习数学,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中研究数学,在自主、自由中“发展”数学。

2、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学生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思路上是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概括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学生在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实现合作互动:这节课一系列活动的设计给了学生充足的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表现、发展自己,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

我提供了多次学生交流的机会,学生们可通过互相帮助、分工合作、互相激励来促进彼此的学习,形成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学生学会了交流,充分发扬了教学民主。

不足之处:
例如:个别学生参与不积极,手中拿着学具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移补,在展示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

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

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友情提示:范文可能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供参考!最好找专业人士起草或审核后使用,感谢您的下载!。

《移多补少》 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 教学设计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移多补少”问题的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移多补少”问题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能在不同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圆片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两组数量不同的苹果,第一组有 5 个,第二组有 3 个。

2、提问:怎样才能使两组苹果的数量一样多呢?(二)探究新知1、动手操作(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小棒或圆片代替苹果,摆一摆,想一想,怎样才能使两组苹果的数量一样多。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1)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摆法,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可能出现的摆法:从第一组中拿走 2 个苹果,放到第二组中,两组苹果的数量就一样多了。

把第一组比第二组多的 2 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 1 个,把其中的一份放到第二组中,两组苹果的数量就一样多了。

3、揭示概念像这样,从多的数量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使两者的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

4、巩固练习(1)课件出示:小明有 8 个气球,小红有 4 个气球,怎样才能使小明和小红的气球数量一样多?(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三)拓展应用1、课件出示:第一小组有 12 人,第二小组有 8 人,从第一小组调几人到第二小组,两个小组的人数就一样多?(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小组讨论,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思考。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妈妈买了 10 个苹果,分给哥哥 6 个,分给妹妹 4 个,哥哥给妹妹几个苹果,两人的苹果就一样多?(2)书架上第一层有 15 本书,第二层有 9 本书,从第一层拿几本书放到第二层,两层的书就一样多?(四)课堂小结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你学会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问题吗?(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练习中的相关题目。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
在移多补少教学中有成功之处,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做如下反思:
1、在本课中设计的实际问题都是学生身边的确实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三年级人数的安排确实存在着不合理性,通过此题的讨论与调整,使学生不但运用了所学的规律,更看到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种来自成功的喜悦不是做对几道书本上的题目所能比拟的。

应用的功能不仅是巩固与提高,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

2、这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小花的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新知,突破了理解这类应用题的算理的难点。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堂课在让学生操作了小花之后,在新授课部分设计了芳芳和晶晶剪花的这一主题情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去,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练习部分也围绕这一情境,让学生时刻处在愉快学习的状态中,使教学活动处在知识、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

4、练习的量不是很多,但是比较精。

形式多样化,而且比较有层次性。

5、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应注意生成性的资源。

当出现设计外的情况时,表现的教学机智还不够灵活。

如:当开始部分,学生说要让两行的圆片个数相同,还可以拿掉两个或补上两个。

老师表现得有点措手不及。

6、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平淡,缺少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第五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4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4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反思

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最新小学数学精品资料设计 1 4智慧广场—移多补少■ 教学反思本课是本册教材第二次安排“智慧广场”,是第一次“智慧广场”画图法解决问题的深化,但是本课中的问题用画图法解决还不是最直观的,而且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数量多了容易画多或画少,课堂中要鼓励学生用摆学具的办法来解决,以获得更直观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

”这节课中我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

“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欣赏图片,描述小朋友的摆法,然后自己动手摆一摆,说一说,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图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移多补少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移多补少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1. 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能够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移多补少的概念。

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有3个苹果,他们要平分这些苹果,应该怎么分?2. 新课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

示例:将小明的3个苹果移给小红,使得他们都有4个苹果。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体验移多补少的方法。

提供一些实物,如小球、小棒等,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移多补少。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10个糖果,要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移多补少的方法和步骤。

强调:移多补少的关键是找到多和少的物品,然后进行移动,使得数量相等。

6. 实际应用让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有15个饼干,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移多补少的方法。

2. 家长签字,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在“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奥数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一年级奥数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

一年级奥数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移多补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概念,能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移多补少的含义2.移多补少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掌握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移多补少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2.学习移多补少的含义师: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有5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呢?生:2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2个苹果。

师:那如果现在有7个苹果,要平均分给2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苹果呢?生:2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放3个,另一个盘子里放4个。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生:当苹果的数量不是2的倍数时,一个盘子里放的数量会比另一个盘子里放的数量多一个或少一个。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移多补少的含义。

3.学习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师: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明有5个糖果,小华有7个糖果,他们想平均分配糖果,应该怎么分呢?生1:他们可以先从多的那一边拿走一个糖果,变成4个和6个,然后再从多的那一边拿走一个糖果,变成3个和5个,就平均了。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我们可以用图来表示这个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圆圈,分别表示小明和小华的糖果,然后用箭头表示拿走糖果的过程)师: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我们还可以先算出他们糖果的总数,然后除以2,得到每个人应该有的糖果数。

师:这位同学说得也很对,我们可以用算式表示这个过程。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算式:(5+7)÷2=6)师:同学们,通过这两个例子,我们知道了移多补少的解题方法。

我们要找到多出来的部分和缺少的部分,然后通过拿走或补充的方式,使两部分数量相等。

4.练习巩固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智慧广场一一移多补少》是青岛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关于加减法初步的内容。

本节课只要通过“移多补少”的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移多补少”问题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维训练点,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移动使两个量变得同样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场景和形象的图片,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

2.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移多补少”的问题,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

3.学生能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正确书写加减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加减法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理解为什么移动的数量是相差数量的一半。

【教学难点】:1.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退位减法。

2.理解“移多补少”的本质,即相差数是移动数的 2 倍。

四、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具体的事物和情境比较感兴趣。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有过一些类似“平均分”的经验,但对于“移多补少”这种较为抽象的数学方法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直观的演示来理解。

五、教学方法与策略:1.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移多补少”的过程。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

【教材分析】本智慧广场呈现的是“剪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这个问题,学习用移多补少解决实际问题。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学目标】1.经历用移多补少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经历摆一摆到画一画的探究过程。

2.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中,感受“移多补少”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画图法表示移多补少的结果【教学难点】总结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教具准备】题纸、课件,学具,学具操作版【教学过程】一、微课汇报学生交流学习反馈单,在介绍摆一摆的画一画的过程中,明确一一对应的方法和分出的两部分:相同的部分和多出的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微课后,独立思考完成学习反馈单,课上集体交流,思维碰撞,在生生问答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明确本节课两个重点。

二、创设情境,产生问题出示信息窗芳芳有14朵花,晶晶有10朵花谈话: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了?【设计意图】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为解决问题做铺垫。

二、借助经验,探索方法1.独立思考,初步解决(借助学具摆一摆)谈话:你能用学具摆一摆吗,试着做一做看看能不能解决?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谈话:摆好了的同学和你的同位说一说你的想法3.全班交流,得出结论学生小组交流后,进行汇报,说一说摆一摆的具体方法。

预设:先摆了14个,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了10个,然后再从多的这里拿出2个给黄的,他们就一样多了。

小学数学_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2《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青岛版六三制一年级上册智慧广场2《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图解决移多补少的问题。

A、师:出示情境图,现在芳芳和晶晶做了一些小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分别做了多少朵呢?14朵、10朵。

她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一样多?师:刚才我们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聪聪和明明找到了答案(板书:摆),那如果我们现在手中没有小花了,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帮助我们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生可能会想到用画一画的方法。

C、展示不同学生的方法,对比不同的画法,体验符号简洁的好处。

师总结用简单图形代替小花,画起来容易又简单清楚。

所以在数学上画图的时候不求画的漂亮,只要画的清楚简单就好。

D、第二次对比: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展示学生作品,体会一一对应的好处。

出示两幅不同的作品,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师:图已经画好了,那芳芳要给晶晶几朵花,两人就一样多了呢?请把你的想法在图上清楚的表示出来。

师:这次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板书:画)知道了芳芳给晶晶2朵花两个人就同样多了,那你觉得画图的方法好吗?看来画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总结:其实啊,不论是摆还是画,我们都是从多的里面拿了一些给少的,让两个人变得一样多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板书:移多补少问题。

3. 反馈练习。

师:“移多补少”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好,那你会用“移多补少”来解决问题吗?出示题目:熊妈妈摘了14个玉米,熊宝宝摘了4个玉米,熊妈妈给熊宝宝几个玉米就一样多了?B、学生自主活动用画一画的方法,完成问题。

让学生也按照一一对应的方法重新画图,并用虚线表示出多出来的部分。

2.借助直观图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画图解决,师巡视指导。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对知识方法进行了巩固,同时也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归纳总结方法。

1.总结“移多补少”的一般步骤。

师:刚才我们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了这么多问题,这几个问题用共同的特点都是从多的里面拿出一些给少的,让两人变得一样多,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要先找到什么呢?师:怎样能把多的部分看得更清楚呢?(加上一条小竖线)师总结方法:图要一个对着一个画,然后加上一条小竖线看清楚多出来的部分。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移多补少》(教案)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含义,会看懂“移多补少”的示意图。

2. 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智慧广场《移多补少》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移多补少”的含义,学会看懂示意图。

难点: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长方形大,哪个长方形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多。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长方形大,哪个长方形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多。

3. 深化理解(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两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4.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哪个长方形大,哪个长方形小。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吗?(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发现大长方形的面积比小长方形多。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知道“移多补少”的含义,并学会看懂示意图。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讲解“移多补少”的含义。

2.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含义,并学会看懂示意图。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2《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2《移多补少》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做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同样多了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而我导入部分重新设计,以西游记人物来进入今天课堂。

本智慧广场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学情分析:1、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容易疲劳,因此,我以学生熟悉的图形学具为切入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

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长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学生的智力。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内容: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个小朋友做纸花的现实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芳芳给品品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的问题,而我没有利用教材的信息导入,自己设计了更符合一年级孩子特点的动画人物导入此课,来进行移多补少的新授。

教学重点:借助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利用几何图形直观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创设情景,产生问题1、电脑播放音乐以及展示图片(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神奇的孙悟空变出来一堆桃子,分享给了沙师弟和猪八戒。

他分给沙和尚14个,分给猪八戒10个,让同学们观察图片发现看到了什么。

(灵活设计此环节)这时候猪八戒就大吵起来,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两人的桃子数一样多吗?二、新授1.摆一摆课前老师发下去了小卡片,一种颜色代表沙师弟桃子的数量,一种颜色代表猪八戒桃子的数量,那让我们在小组内一起来寻找答案,一会找小代表来发言。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反思

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智慧广场《移多补少问题》教学反思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移多补少是数学智慧广场的数学思维训练内容。

这个“智慧广场”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用画直观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

这部分知识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是在学生初步感知“同样多”、“多”、“少”基本数量关系与掌握一一对应方法比较物体多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移多补少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主探究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移多补少”的方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从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两个小朋友礼物不一样多,怎样才能一样多?学生们大胆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芳芳给晶晶几朵花,两人的花就一样多”的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然后放手让学生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解决问题。

学生初步体会移多补少的含义。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根据课本信息窗的图片,芳芳应该给晶晶几朵花,两个人的花就一样多?题目提出之后,孩子能够猜出答案,但本节课的内容只要就是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数学思维的方法。

我根据暑期制作的微视频课程,引导学生画图,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画图方法画图探究移多补少的具体解题方法时,学生的动手操作,学生积极参与丰富的练习实践,通过画图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找出正确的结果。

用自己喜欢的画图的方法探究用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问题。

微视频的运用,让课堂教学更有效、清楚、直观、这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清楚的体会画图的具体操作方法。

自己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理解移多补少的过程,直观体会移动的过程,学生理解的更深刻。

微视频引导学生互相交流画图,展示各种不同的方法,整个过程直观展示了学生实践操作、验证的数学过程,抽象出直观图解决“移多补少”的画图方法,形成利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视频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气氛活跃,情绪高涨,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理解深刻,获得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提高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移多补少》(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作为一名教师,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移多补少》。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数的比较”中的“移多补少”。

具体内容包括让学生掌握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从而进行比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小卡片,上面分别写有不同的数字。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比如有两个篮子,一个篮子里有3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哪个篮子里的苹果多。

2. 讲解:讲解“移多补少”的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明白如何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从而进行比较。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比如比较7和8的大小,学生可以通过移动一个数的一个单位到另一个数上,使得两个数相等,然后比较大小。

4. 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一个篮子里有8个苹果,另一个篮子里有6个苹果,让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使得两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相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移多补少”的定义和步骤。

七、作业设计答案:9<10,12<13。

答案:将一个橘子从第一个篮子移到第二个篮子,使得两个篮子里的橘子数量相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掌握“移多补少”的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因此在课后我需要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辅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尝试解决一些更复杂的问题,比如比较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并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验证。

数形结合启迪智慧——“移多补少”教学实践与思考

数形结合启迪智慧——“移多补少”教学实践与思考
3. 根据学生的回答,圈出相差的 4 只,并 把 4 只分成 2 只和 2 只。
4. 刚才这位同学的想法,我们可以用这样 的方法来表示:
在试教中,笔者遇到了两个瓶颈。一是笔 者施教的班级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前期没有 涉及“一半”“两倍”的概念教学,学生在概括移 多补少的规律时,总是不能表达到位,缺少语 言表征。二是在离开实物进行等式填空时,只 有个别学生能利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进行思 考。因此,如何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帮助学 生建构移多补少的数学模型,如何促进更多学 生利用知识迁移,用移多补少的方法解决等式 填空,是本节课亟待解决的两个难点。经过多 次研究和尝试,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取 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行有 6 盆 ,第二行有 12 盆 , 从第二行移( )盆到第一行,两行一样多。
2. 请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让别人 能看得懂。
3. 交流学生的作业。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没有呈现实物,只用抽象的数据呈现两个数
64 / 小学数学教师 / 2015.7,8
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再现移多补少的数学模 生很顺利地完成了等式的填空。)
63 小学数学教师 / 2015.7,8 /
封面·人物
Fengmian Renwu
3. 引导学生联系千纸鹤的移动,说说等式 的意义。
(设计意图:利用千纸鹤的移动,让学生体 会生活中移多补少的方法,并用简单的数学符 号和等式 9-2=5+2 来表示。通过叙述等式的 意义,将实物的移动过程与等式的意义建立联 系,为下面等式的构建建立表象。在后面的尝 试练习中,引导学生将具体的实物移动同抽象 的等式建立联系。在这里,物的移动是具体形 象的,等式是一种抽象的表达。)
多补少的数学模型,解决了试教中的第一个瓶 颈;三是在完成等式填空时,通过观察、比较等 式结构,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在头脑中重现实 物移动的表象,解决了试教中的第二个瓶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多补少》教学反思
这堂课让学生在家完成前置作业,课堂上利用学具的操作,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体验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在感知和体验中进行思考和探索,通过思考和探索来发现新知,突破了理解这类应用题的算理的难点。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从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堂课在让学生操作了学具之后,创设情境,使学生能融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情境中去,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练习的量不是很多,但是比较精。

形式多样化,而且比较有层次性。

但是自主练习第二题仍然有些学生没掌握。

重点让学生在课堂上训练,反复进行说理说出相差数是几,相差数应该分一半得出移动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