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国军单兵装备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国军单兵装备
抗战仅有中央军精锐部队才配备德盔
单兵装具一般就是指士兵所携带的个人装备,现在的单兵装具品种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功能上与抗战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了。
那么在抗战时期,中日两军的单兵装具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先说中国军队,当时的中国军队虽然说名义上是统一的编制,实际上各个派系之间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别的且不说,就连最起码的军装颜色,各派系就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中央军的夏季军服主要以黄绿色为主,冬季则主要是蓝灰色棉军服。地方杂牌部队中北方部队大多是蓝灰色军服,南方的两广部队是土黄色,而云南的滇军则是蓝绿色。连个军服颜色都搞得这样杂乱,还谈什么其他的单兵装具。相比较来说,自然是中央军比较正规一些,好歹还有些政府军的气度。不过就拿当时的情况来看,就拿中国军队最高标准的中央军精锐部队来说,单兵标准个人装具也就五大件,钢盔、子弹带、水壶、干粮袋和防毒面具。
中国精锐部队才会装备进口德国钢盔。
日军看到德盔就知精锐部队进入战场
抗战初期中央军的典型代表就是著名的德械师了,德械师的钢盔自然就不用说了,著名的德制M35钢盔。由于是1935年定型所以叫M35,刚一定型就接到了来自中国的大订单,足有22万顶之多。于是德国军方决定,首先满足中国的需要。就这样中国军队成为了M35钢盔的第一批使用者。M35是德军在其一战时期的M17钢盔基础上改进而成,制造工艺有所改进,采用了基本上就是现代的“热压”技术。所以比M17更轻便,对弹片的防护功能也更强。而且M35采用了全新的内盔,使佩戴起来更加舒适。所以无论是外形、材质、功能还是舒适,都是相当不错,德国货硬是要得哩!
到1936年中国总共进口了31.5万顶M35钢盔,几乎将M35在1936年前的产量包圆了。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央军部队基本上都配发了M35。现在可以从当时很多的历史照片中看到头戴M35钢盔的中国士兵,就是一个明显例证。而佩戴M35钢盔也成为中央军部队的一大标志,日军看到戴M35钢盔的部队就知道是中国军队的主力了,马上就会打点起精神全力以赴。
图为云南省南部怒江前线驻守的中国精锐远征军部队士兵们在从伙食桶里盛饭。
高配置部队士兵才能携带100发子弹
子弹袋是帆布制成的长形袋,携带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最普遍的,一长条子弹带由肩上斜绕一圈到腰间再在腰上绕一圈,最后以布
带打结系在腰间。这一种长子弹袋可以放20个弹包,每个弹包里装一个五发子弹的弹夹,总携弹量100发,这个标准在当时的中国军队中,绝对是高配置了。看过电影《董存瑞》的朋友肯定会记得,八路军的子弹袋看上去满满的,其实真正只有三五发子弹,别的都是用小木杆冒充子弹忽悠人的。第二种是两条较短的子弹带,或在胸前交叉如“X”形,或从两肩挂下,如同倒“U”形。还有肩上挂一条,腰上缠一条的带法。德械师中配备毛瑟驳壳枪的士官和下级军官则是配有驳壳枪专用的皮质弹匣包,可以装12个20发弹匣的弹包,用皮带扣系在后腰,然后由“Y”形肩带呈三点式支撑起弹匣包。驳壳枪手在着装时,先背上手枪套,再背弹匣包,把手枪套固定在弹匣包之下,这样行军打仗时背在身上的驳壳枪就不会乱晃。
除了子弹之外,每名士兵还携带两枚M24型手榴弹,放在一个帆布袋内,帆布手榴弹袋由细布条连接挂在脖子上,袋子则挂在胸前,再在背后用布条固定。从当年留下的照片看,手榴弹袋除了两联装的,还有五联装,甚至八联装的。手榴弹袋有挂在胸前的,也有斜背在腰间的。
就是在中国引以为傲,待遇最好的新38师到了位于印度的美军营地,都被要求烧掉身上破旧肮脏的军装,先洗澡,美军再发新服装,才能正式进入营房。
钢盔皮包军毯仅阅兵拿出来展示军威
水壶一部分是从德国采购,一部分是国内仿制。采用椭圆形木塞盖,肩背带。这和德军部队所采用的系在腰带上的金属盖水壶不同。干粮袋为方形,背带跨肩,也与德军系在腰带上的不同。
防毒面具是德制1930式面具,后来也有少量国内仿制的,防毒面具通常装在帆布袋中,而不是像德军那样装在圆筒中。但是有些当年照片上,可以看到德械师士兵携带的防毒面具也有装在圆筒中,其实那
是后期仿制法国的,区别是仿制的圆筒增强纹是横向的,而德军所用的却是直向增强纹。
另外,中央军单兵装具还有皮质背包、军毯、雨布、铁制饭盒、水壶、干粮袋、刺刀、两组三联装的皮质枪盒。这套豪华装具主要参考日军和德军的单兵装具设计,不过只是在阅兵和有高级将领出席的野战训练中才有机会配给士兵,真正在战时却极少配发,只能算是一种充门面的花瓶摆设。遗憾的是德械式师没有配发二战时期德军最具标志性的个人装具“Y”形背带,缺少了德式单兵装具中最有点睛意味的那一抹亮色。
国军真正特色标配是草帽遮阳挡雨
此外,所有中国军队无论是中央军还是地方杂牌,都有配备的一种装具就是草帽。由干稻草编制而成,晴天可以防晒,雨天可以防淋,草帽上通常还有所在部队的番号或代号。那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单兵装具。
到了抗战后期,中国军队中装备最精良的自然要属在印度接受美国训练与装备的驻印军了。由于整训初期是由英国提供服装和单兵装具,所以驻印军的个人装具,就是英制1937型个人装具组,也就叫作
P-37装具组,这一套装具组包括:帆布腰带、帆布吊背带、帆布背包、帆布小背包、水壶组、帆布子弹袋等,还可根据执行任务的性质再加配其他装具,如可加挂铲组、十字镐等。1937型装具组是二战
时期英军以及英联邦军队采用最多的单兵装具系列,所以驻印军的单兵装具一下就达到了当时国际的先进水准行列。
1944年9月,国军最精锐的第5军第200师乘坐美国飞机进入滇西缅北抗日战场。虽然贵为国军最精锐师级部队,但是挑着扁担,扛着木水桶和竹筐,穿着土布衣服的士兵,看起来更像是一支杂牌军。1937型装具组采用的帆布腰带是卡其色棉帆布制成,前端有ㄇ字型公勾,背面缝有垂直布肋与各型袋子后方的C型金属勾连接,而腰带上没有任何穿孔式挂点,正是最典型的英式风格,这种设计非常有利于稳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