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课程论文:聚酯纤维的合成及应用汇总
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应用(论文资料)
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应用徐晓辰 (合成纤维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0540) 摘 要:介绍了一种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聚酯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其开发和研究的技术方法,展望了该产品的市场应用发展前景。
关键词:吸湿排汗; 聚酯纤维; 开发; 应用中图分类号:TQ3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054(2002)06-0009-041 前言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穿着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的各种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时尚流行舞台吹起了运动休闲风,人们选择运动服不只要穿得好看,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最周到的保护,可以尽情的汗流浃背而无后顾之忧,所以对服装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天然纤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但其缺点是当人体排汗量较大时,衣服就会紧贴身体,给人体造成一种湿冷的感觉,这主要是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的缘故。
从导湿性能方面来看,化学纤维要比天然纤维具有优势,但也不是所有的化学纤维都具有这种突出的特点。
吸湿排汗纤维是指利用纤维表面微细沟槽所产生的毛细现象使汗水经芯吸、扩散、传输等作用,迅速迁移至织物的表面,并发散达到导湿快干的目的,人们也将该种纤维称为可呼吸纤维。
早在1982年初,日本帝人公司就开始了吸水性聚酯纤维的研究,其研制的中空微多孔纤维在1986年申请了专利;1986年美国杜邦公司首次推出名为“Coolmax”的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纤维外表具有四条排汗管道,可将汗水快速带出,导入空气中,制成的衣料洗后30分钟几乎已完全(98%)干透,夏季穿着仍能保持皮肤干爽;1999年杜邦公司结合研发的低药剂用量快干特性的专利技术,推出升级换代Coolmax Alta系列布料;自从杜邦公司推出的吸湿排汗功能的Coolmax后,台湾的许多纤维生产商依托自身的技术开发优势,相继研制、开发具有吸湿排汗性能的纤维。
台湾远东、南亚、华垄中兴等主要纺织原料供应厂商,先后投入巨资开发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相关产品,远纺开发研制成功的TOPCOOL吸湿排汗纤维,中兴纺织出品的十字断面Coolplus,功能价格极具竞争力;最近日本东洋纺公司还开发了呼吸的聚酯织物“Ekslive”,它具有“活跃吸湿”、“活跃释放”、“自干”的性能,在服装领域内创造出了一种舒适的微气象。
聚酯的生产及应用
聚酯的生产及应用聚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聚合物材料,其生产及应用广泛。
本文将对聚酯的生产过程和主要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聚酯的生产通常是通过聚酯化反应进行的。
聚酯化反应是将二元酸或多元酸与二元醇或多元醇反应生成聚酯的化学反应。
常用的聚酯化反应有聚丙二酸酯化反应、聚对苯二甲酸酯化反应、聚环己二甲酸酯化反应等。
这些反应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同时需要催化剂的存在。
反应的产物是聚酯,其分子结构中包含酯键。
聚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首先,聚酯广泛用于纤维领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聚酯纤维,如涤纶、尼龙等。
这些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强度和耐久性,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品、服装、家居用品等制造中。
此外,聚酯还可以制备各种功能性纤维,如阻燃纤维、抗菌纤维等,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其次,聚酯也广泛用于包装领域。
聚酯薄膜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机械性能,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电子等行业的包装材料中。
聚酯薄膜还可以通过涂覆、层压等工艺制备功能性包装材料,如防潮薄膜、隔氧薄膜等。
除了纤维和包装领域,聚酯还有许多其他应用。
聚酯树脂是一种优秀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耐化学性能和耐热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的零部件制造中。
聚酯树脂还可以通过增加增强剂、填充剂等改善其性能,制备具有特殊功能的复合材料。
此外,聚酯也可以用于涂料、粘合剂、胶水等领域。
聚酯涂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候性能,被广泛用于金属、木材、玻璃等的表面涂装。
聚酯胶水具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耐温性能,被广泛用于各种材料的粘接中。
总的来说,聚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合成聚合物材料,其生产及应用广泛。
聚酯通过聚酯化反应合成,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
聚酯广泛应用于纤维、包装、工程塑料、涂料等各个领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材料的创新,聚酯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聚酯纤维生产工艺
聚酯纤维生产工艺
聚酯纤维是以聚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制成的一种合成纤维。
其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合、纺丝、拉伸、卷绕等步骤。
首先是聚合过程。
聚酯纤维的聚合过程通常采用均聚法,即将聚酯单体在高温下与催化剂反应,形成聚合物。
在聚合过程中,需控制好温度、压力和催化剂的使用量,以保证聚合物的质量。
然后是纺丝过程。
纺丝是将聚合物熔融,并通过旋转的纺丝车板将其拉伸成纤维状。
纺丝过程中,首先将聚合物经过熔融和压力,在喷丝口注入高速空气,使聚合物成为液滴状,然后通过旋转的纺丝车板使液滴拉伸成纤维。
纤维的粗细和强度可通过调节纺丝车板转速和拉丝倍率来控制。
接下来是拉伸过程。
纺丝后的纤维还比较粗糙和不均匀,需要通过拉伸来改善纤维的物理性能。
拉伸过程中,纤维先进入加热区域,使其再次熔融,然后通过拉伸辊将其拉伸。
拉伸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温度、速度和拉伸倍率,以使纤维达到所需的细度和强度。
最后是卷绕过程。
拉伸后的纤维经过冷却后变得坚硬,需要通过卷绕来形成纱线。
卷绕过程中,纤维经过一系列的梳理和拉伸操作,使纤维排列整齐,并通过锭子上的卷装器将其卷绕成纱线。
卷绕过程也需要控制好卷装速度和张力,以保证纱线的质量。
以上就是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
通过聚合、纺丝、拉伸和卷绕等步骤,可以将聚酯单体制成细丝状的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耐磨、耐腐蚀和耐候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饰品等领域中。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材料技术,主要利用生物质资源替代传统石油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聚酯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聚酯材料,具有生物降解、可再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原理、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目前,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些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生物聚酯合成技术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在生物聚酯材料的合成方法上,传统的微生物发酵法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新型的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生物聚酯合成技术中。
一些生物聚酯材料已经应用于实际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发展对环保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聚酯材料主要依赖于石油资源,而生物聚酯材料则可以大大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发展也可以推动生物质资源的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等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未来,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有望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生物聚酯材料将在纺织、包装、建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加大对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研究力度,不断完善和推广生物聚酯合成技术,为环保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技术,它利用生物质作为原料来合成聚酯材料。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正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就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做详细介绍。
一、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原理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生物质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淀粉、蔗糖等,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聚酯材料。
通常情况下,生物聚酯合成的关键步骤包括聚合反应、缩酮反应和酯化反应等。
聚合反应是将生物质中的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连接成为长链聚合物,缩酮反应是将聚合物中的羧基和羟基相互缩酮生成环状结构,而酯化反应则是将环状结构的聚合物与反应物中的醇或酸反应生成聚酯聚合物。
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
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聚酯纤维作为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在现代纺织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其生产工艺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使得聚酯纤维在服装、家居用品、工业材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
原料准备聚酯纤维的生产主要以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为主要原料。
首先,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经过酯交换反应得到聚酯切片。
聚酯切片是聚酯纤维的初级产物,其质量对后续纤维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聚合聚酯切片通过加热熔融后,引入聚合物化剂,在高温下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使得聚酯切片分子间发生缩聚,形成长链结构,最终得到聚酯聚合物。
聚合过程中需要精密控制温度、时间和搅拌速度等参数,以确保聚合物的均匀性和质量稳定性。
纺丝经过聚合得到的聚酯聚合物会被拉伸成纤维。
这个过程被称为纺丝,主要分为干法纺丝和湿法纺丝两种方式。
干法纺丝是将聚合物熔融并通过喷丝孔成型,然后冷却凝固形成纤维;湿法纺丝则是在聚合物溶液中加入凝固剂,形成纤维后再进行固化。
纺丝过程中需要控制拉伸速度和冷却方式,以控制纤维的粗细和强度。
后处理纺丝完成后,聚酯纤维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拉伸、热定型、涂覆等。
拉伸过程可以改善纤维的强度和延展性,热定型使纤维的形状和尺寸固定,涂覆则可以给纤维增加特殊功能,如防水、防静电等。
这些后处理工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聚酯纤维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应用聚酯纤维具有耐磨、耐褪色、易于染色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用于服装、家居纺织品、工业材料等领域。
例如,我们常见的涤纶、涤丝等就是聚酯纤维的一种。
随着科技进步,聚酯纤维的绿色环保性能也不断提升,使得其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更加具有潜力。
通过对聚酯纤维生产工艺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种重要合成纤维的制备过程和特性,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愿聚酯纤维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其重要作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美好。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来源原料合成聚酯的新型技术。
传统的聚酯合成主要依赖石油化工原料,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聚酯合成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逐步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生物资源如植物油、纤维素等作为原料,通过生物法或生物催化法将这些原料转化为聚酯。
相比传统的石油化工合成方法,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可以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石油资源属于有限资源,且开采和利用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利用生物资源替代石油原料可以减缓对石油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符合环保要求。
生物资源通常来自可再生植物等,其生产和利用过程相对环保,减少了化石能源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可实现循环经济。
生物聚酯在终端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可进行生物降解或再生,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和产业实践。
在科技创新方面,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催化剂、基因工程等技术不断提高生物聚酯合成的效率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工业实践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投入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该技术在化工、纺织、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障碍,如原料供应不稳定、生产技术不够成熟等。
为了实现生物聚酯合成技术的商业化应用,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促进生物资源开发、优化生产工艺、完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合作。
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技术。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实践,生物聚酯合成技术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作出重要贡献。
希望未来能够见到更多基于生物资源的聚酯产品走入市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环保、健康、可持续。
第二篇示例:生物聚酯合成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原料如植物油脂、可降解聚合物等作为合成聚酯的替代品的制备技术。
聚酯纤维的合成工艺
聚酯纤维的合成工艺
聚酯纤维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其合成工艺主要包括聚酯单体的合成、聚合反应和后续加工等多个步骤。
首先,聚酯纤维的合成从聚酯单体的合成开始。
聚酯单体通常是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酯化反应是指聚酯单体中的羧酸和甘醇之间的酯键结合。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聚酯单体原料、催化剂和反应条件,确保反应进行顺利且产物质量稳定。
接着是聚合反应阶段,也是聚酯纤维合成的关键步骤。
聚酯单体经过聚合反应聚合成高分子聚酯链,形成聚酯纤维的基本结构。
聚合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以确保聚酯纤维的分子量和结晶度达到要求,从而影响纤维的性能表现。
在合成聚酯纤维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后续的加工步骤,包括纺丝、拉伸和固化等。
纺丝是将聚酯聚合物溶解成溶液,通过人造纺丝孔板形成纤维形态;拉伸是通过牵伸纤维改善其物理性能,提高强度和延展性;固化则是通过热处理或添加固化剂使纤维结晶化,确保其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的来说,聚酯纤维的合成工艺涉及多个环节,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严格的控制。
优化合成工艺,可以改善聚酯纤维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其在纺织、汽车、建筑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创新,聚酯纤维的合成工艺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推动纤维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1。
高收缩聚酯纤维制备及其在超纤合成革基布中的应用研究
高收缩聚酯纤维制备及其在超纤合成革基布中的应用研究针刺非织造布广泛应用于土工布、过滤材料、合成革基布等领域。
传统的针刺非织造布存在致密性低和针刺痕迹明显等局限,限制了其在超纤合成革基布中的应用。
本文首先研究了高收缩聚酯(HSPET)纤维的制备方法。
以高收缩聚酯切片为原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测试、差示扫描量热(DSC)测试、热重分析(TG)测试、特性粘度测试、毛细管流变测试表征了高收缩聚酯切片的热性能和流动性能。
以高收缩聚酯切片为原料,采用熔融纺丝方法纺制高收缩聚酯纤维,得到最佳纺丝条件为:螺杆温度一区295℃、二区300℃、三区305℃、四区310℃,法兰区310℃、箱体320℃、甬道315℃。
三级卷绕辊速度依次为282m/min,550m/min 和560m/min,温度依次为60℃、60℃和110℃。
对初生纤维、牵伸1倍、1.5倍及2倍的纤维进行纤度、拉伸性能、声速法取向度、X射线衍射(XRD)、纤维经时稳定性、热收缩率测试,分析了纤维力学性能和热收缩率,得到纤维的最佳牵伸倍数为1.5倍,此时高收缩聚酯(HSPET)纤维干热收缩率达43.9%,沸水热收缩率达32.8%,断裂强度为2.13cN/dtex,断裂伸长率为60.86%,纤维结晶度为21.3%,取向度为0.72。
研究了高收缩聚酯纤维在超纤合成革基布中的应用。
以高收缩聚酯纤维和涤/锦海岛复合纤维为原料,制备不同共混比例高收缩聚酯纤维/海岛复合纤维针刺非织造布。
由海岛复合纤维NaOH开纤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开纤条件为:温度95℃,NaOH浓度50g/L,开纤时间40min。
将不同共混比例针刺非织造布,在最佳开纤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和NaOH开纤处理得到高致密性的针刺非织造布。
对处理前后不同共混比例针刺非织造布进行拉伸性能、撕裂性能、热收缩率、透气性、透湿性、折皱回复性、刚柔性、孔隙率和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当海岛复合纤维与高收缩聚酯纤维的比例为7:3时,处理后共混针刺非织造布的致密性最好,所得针刺非织造布纵向断裂强力148.5N和撕裂强力34.2N,横向断裂强力75.3N和撕破强力65.4N,透气率和透湿率为603.5L/(m2·s)、90g/(m2·h)。
涤纶(聚酯纤维)的应用
1、聚酯纤维(涤纶)
特性:聚酯纤维在常温下有很好的使用性能,是袋滤器中的主力滤料。
密度1.38g/cm3,熔点256℃,断裂强度5.5g/d,极限氧指数22,热塑性纤维,与火会燃烧并滴落,能烧毛、压光。
过滤性能:可在干燥条件下经受130℃的操作温度;连续在130℃以上工作会变硬;退色;发脆,温度也会使其强度变弱。
与聚丙烯相比,聚酯在热衰变方面不敏感。
热氧化发生的可能性需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有较强的氧化物来损坏。
聚酯损坏的最常见原因是受水蒸气的水解或水温升高,尤其是碱环境下的水解侵蚀。
水解以及硫化氢;氨损坏了聚合物的主要结构,减少了织物的强度,最终导致织物损坏。
气体中的水分含量和温度越高,水解造成的损坏越快,同时水解作用在强酸或强碱环境中会增强。
对聚酯进行拒水防油处理是利用袋式除尘器处理含湿量大或粘性较大的含尘气体,粉尘易粘附布袋一直是令除尘界头痛的难题。
国外曾尝试用覆膜滤袋和对滤材表面进行防水处理解决防结露和布袋糊袋的难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另通过给过滤材料中植入导电纱或混有导电纤维、不锈钢纤维后,滤料具有抗静电功能,可用于静电、易爆和易燃的含尘烟气过滤。
一般的工业粉尘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即爆炸极限)如遇静电放电火花或外界点火等因素,则极易导致爆炸和火灾,如:面粉尘、化工性粉尘、煤粉尘等如遇静电放电都有爆炸的可能。
在袋式除尘领域,如这些粉尘需用布袋来收集,则要求加工除尘布袋的滤料具有防静电性,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释放积聚在含尘气体和滤料表面上的电荷,防止电荷放电产生火花导致爆炸。
聚酯纤维的合成
聚酯纤维的合成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它是通过聚合物化学反应将聚酯单体合成的。
聚酯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因此在纺织、塑料、橡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酯纤维的合成过程通常分为两步:聚酯单体的制备和聚合反应。
聚酯单体的制备是聚酯纤维合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常见的聚酯单体有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它们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聚酯单体。
在该反应中,DMT和EG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聚酯单体。
这个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和控制反应条件对聚酯单体的质量和产率有重要影响。
接下来是聚合反应,也是聚酯纤维合成的关键步骤之一。
聚合反应是将聚酯单体进行聚合,形成聚酯链的过程。
在聚合反应中,聚酯单体的分子间发生酯键的形成,形成线性的聚酯链。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选择,以确保聚酯纤维的质量和性能。
聚酯纤维的合成过程中还有其他一些关键环节,如聚合物化学反应的溶剂选择、反应物的纯度控制、反应条件的调节等。
这些环节的选择和控制对聚酯纤维的合成过程和产物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聚酯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首先,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可以经受长时间的使用和洗涤而不易变形或损坏。
其次,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抗皱性和抗褶性,服装和织物不易起皱,易于保持平整。
此外,聚酯纤维还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可以通过染色工艺获得丰富多彩的颜色。
此外,聚酯纤维还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不易受到化学物质和高温的损害。
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橡胶等领域。
在纺织方面,聚酯纤维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类型的纺织品,如衣物、床上用品、窗帘等。
聚酯纤维的高强度和耐久性使其成为制作户外用品、运动装备和工业用品的理想材料。
在塑料和橡胶领域,聚酯纤维可以用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如瓶子、容器、管道等。
聚酯纤维是通过聚合物化学反应将聚酯单体合成的合成纤维。
它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如耐磨性、耐久性、抗皱性、染色性能等。
高分子化学课程论文:聚酯纤维的合成及应用汇总
学号:********高分子化学课程论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年级201级化学班姓名论文(设计)题目聚酯纤维的合成及应用指导教师彭琪职称讲师成绩2016年6月17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引言 (1)1.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1.1聚酯纤维的结构 (1)1.2聚酯纤维的性能 (2)1.2.1物理性质 (2)1.2.2力学性能 (2)1.2.3化学稳定性 (2)1.2.4耐微生物性 (2)2.聚酯纤维的合成 (2)2.1主要原料 (3)2.2聚酯纤维的合成原理与工艺 (3)2.2.1聚酯纤维的合成原理 (3)2.2.2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 (4)3.聚酯纤维的应用 (5)3.1家纺用品方面 (5)3.2交通运输方面 (5)3.3工业方面 (6)参考文献 (6)聚酯纤维的合成及应用学生姓名:学号:20135051化学化工学院201级化学专业班指导教师:彭琪职称:讲师摘要:本文首先对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综述,然后介绍它的合成方法,最后介绍聚酯纤维的应用。
关键词:聚酯纤维;结构;性能;合成;应用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iber are summarized. The synthesis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lyester fiber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polyester fiber; structure; properties; synthesis; application引言聚酯纤维是由大分子链中的各链节通过酯基相连的成纤聚合物纺制而成的合成纤维,目前,所谓聚酯纤维通常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是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为原料,经酯交换、缩聚、纺丝和纤维后加工等四个步骤而制得。
聚酯纤维研究报告
聚酯纤维研究报告聚酯纤维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纤维材料,它的研究和应用一直受到众多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关注。
本报告将对聚酯纤维的来源、特点、分类及其应用方面做出深入的介绍,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聚酯纤维提供丰富的理论基础。
一、聚酯纤维的来源及特点聚酯纤维是由聚酯聚合物制成的高分子纤维,它以烃类、醇类、酸类及其衍生物为原料,通过各种聚酯聚合反应而制成,是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其特点如下:1.质:聚酯纤维属轻质纤维,其重量很小,质量节约,可以制造出轻质的服装和其他织物,有利于减轻身体负担;2.风、不缩水、耐磨:聚酯纤维具有优良的阻风性和耐磨性,洗后不易变形,耐用;3.湿性好、透气性佳:聚酯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衣服穿着舒适,有利于排汗,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4. 便于染色及耐光:聚酯纤维具有较高的染色性和耐光性,色泽明亮,洁净耐用。
二、聚酯纤维的分类根据聚酯聚合物的种类,聚酯纤维可分为两大类:1.类聚酯纤维:以烃基聚酯为主要原料,如腈纶纤维、亚克力纤维;2.类聚酯纤维:以醇基聚酯为主要原料,包括聚氨酯纤维、罗丹明纤维、涤纶纤维以及腈纶叶缀纤维等。
三、聚酯纤维的应用聚酯纤维因其轻质、舒适、抗风、耐磨、染色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服装、家纺、网具、医疗器械、车用电子器件等领域。
1.装:聚酯纤维用于制作服装,是一种常用的时装材料,不仅具有舒适的质感,还可凹凸有致地表达设计者的创意。
2.纺:聚酯纤维可用于制作色彩多样的家纺用品,如枕套、被套等,柔软亲肤,舒适,使人身心惬意。
3.具: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韧性和柔软性,可用于制作可靠的网具,如渔网、鱼网、捕鸟网等多种网具。
4.疗器械: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如绷带、支架、球囊等,可安全、有效地治疗伤病。
5.用电子器件:聚酯纤维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电绝缘性,可应用在车用电子器件中,如车身、轮胎、悬挂等部件,以及电子控制器、空调器件等。
四、结论聚酯纤维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轻质、抗风、不缩水、耐磨、吸湿性好、透气性佳等特点,并可分为烃类和醇类两大类。
聚酯纤维制备
聚酯纤维制备纤维作为纺织品的重要原料,其中聚酯纤维因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青睐。
聚酯纤维制备过程中,主要涉及聚合、拉丝、后整理等环节,下面将详细介绍聚酯纤维的制备过程。
聚酯聚合聚酯纤维的制备首先需要进行聚合反应,一般采用缩聚反应来合成聚酯。
缩聚反应是指将二元酸与二元醇通过酯键连接起来,形成线性的聚合物。
在聚酯纤维制备过程中,常用的原料是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
在化工工业中,这一反应是在高温下进行的,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添加催化剂等条件,实现高分子聚合物的形成。
聚酯纤维的拉丝经过聚合反应合成的聚酯物料,需要进行拉丝工艺,将其变成符合要求的纤维。
拉丝是将聚合物熔融后,通过喷丝孔模,使其形成细丝,并在拉伸过程中冷却凝固成纤维。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控制拉丝速度、温度和牵伸比等参数,可以调节纤维的直径、长度和力学性能,从而得到不同品质的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的后整理在聚酯纤维制备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后整理工艺,以提高纤维的吸湿、透气性以及舒适性等性能。
常见的后整理工艺包括漂白、染色、印花、整理、防皱和防缩等处理。
其中,涂层处理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高纤维的耐磨性和防水性;防缩处理则通过改变纤维内部结构,减少纤维在水中的收缩率。
这些后整理过程不仅能改善聚酯纤维的外观和性能,还可以增加其附加值。
结语聚酯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合成纤维,在纺织、服装、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聚合、拉丝和后整理等工艺,可以制备出不同品质和用途的聚酯纤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不断完善,聚酯纤维制备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为纤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化学纤维的种类范文
化学纤维的种类范文化学纤维是一种以化学方法合成的一种人造纤维。
它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制成。
化学纤维的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合成材料和特性进行分类。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纤维类型。
1. 聚酯纤维(Polyester Fiber)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由聚酯高分子化合物合成。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如高强度、耐磨损、耐腐蚀等。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防皱性能,且不易变形。
因此,聚酯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品的制造,如服装、家居纺织品等。
2. 尼龙纤维(Nylon Fiber)尼龙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由聚酰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
尼龙纤维因其优异的强度、耐磨性和抗拉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应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制造衣物、钓鱼线、绳索和工业制品等。
尼龙纤维还具有优秀的弹性,使得其适用于各种需要高弹性和柔软性的应用,如袜子和紧身衣物。
3. 腈纶纤维(Acrylic Fiber)腈纶纤维是一种由聚丙烯腈合成的合成纤维。
腈纶纤维具有与羊毛相似的外观和手感,但其价格更为经济。
它具有优异的耐磨性、抗皱性和保温性能。
腈纶纤维还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因此在服装制造和家居用品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4. 聚酰胺纤维(Polyamide Fiber)聚酰胺纤维是一种由聚酰胺高分子合成的合成纤维。
它具有优良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化学性。
聚酰胺纤维常用于制造坚固耐用的纺织品,如绳索、刷子和网等。
5. 聚丙烯纤维(Polypropylene Fiber)聚丙烯纤维是一种由聚丙烯合成的合成纤维。
它具有优良的耐紫外线性能、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磨性。
由于其高拉伸强度和低重量,聚丙烯纤维常用于制造户外用品、汽车内饰和家居纺织品等。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化学纤维之外,还有其他的化学纤维种类,如丙纶纤维、氨纶纤维、碳纤维等。
这些纤维种类在不同的应用领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需要注意的是,化学纤维虽然在纺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化学纤维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合成纤维的制备与应用
合成纤维的制备与应用合成纤维是一种由人工合成的纤维,是现代纺织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它具有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合成纤维的制备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合成纤维的制备合成纤维的制备主要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进行。
常见的合成纤维有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丙烯纤维等。
其中,聚酯纤维是一种由聚酯单体经聚合反应制得的纤维。
聚酯纤维具有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建筑、汽车等领域。
合成纤维的制备过程包括聚合、纺丝和固化三个主要步骤。
首先,在反应器中将合成纤维的原料与催化剂加热反应,使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
然后,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通过纺丝机构将溶液拉伸成纤维。
最后,通过固化处理使纤维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的控制温度、压力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纤维的质量和性能。
二、合成纤维的应用合成纤维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纺织、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以下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
1. 纺织行业:合成纤维在纺织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可以用于制作衣物、床上用品、窗帘等。
合成纤维具有柔软、耐磨损、易清洗等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和美观的需求。
2. 建筑行业:合成纤维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加固混凝土、制作防水材料等。
合成纤维的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特点,可以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寿命。
3. 汽车行业:合成纤维在汽车行业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它可以用于制作汽车座椅、车身零部件等。
合成纤维的轻量化、高强度、耐磨损等特点,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效率和安全性能。
4. 航空航天行业:合成纤维在航空航天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用于制作飞机机身、航天器外壳等。
合成纤维的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等特点,可以提高飞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合成纤维的制备和应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合成纤维的制备技术将不断改进,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大。
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分子纤维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高分子纤维材料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可塑性在材料科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
目前常见的制备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方法主要有溶液纺丝法、熔融纺丝法和浆纱法等。
溶液纺丝法是通过将高分子材料溶解于合适的溶剂中,并通过旋转或拉伸等方法使溶液纺丝成纤维。
熔融纺丝法则是通过将高分子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然后通过旋转或喷射等方法将熔融纺丝成纤维。
而浆纱法是将高分子材料加入到纺丝浆粒中,经过过滤、纺丝和固化等步骤得到纤维。
高分子纤维材料在纺织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高分子纤维材料的改性,不仅可以增加其吸湿透气性和舒适性,还可以提高其抗菌、防水和阻燃等性能。
因此,在纺织行业中,高分子纤维材料已经成为制造高级织物和功能性纤维产品的重要原料。
例如,聚酯纤维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和耐磨损的运动服装和户外用品;聚酰胺纤维可以用于制造舒适、柔软和吸湿快干的内衣和家居用品。
此外,高分子纤维材料在建筑和交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增强效果和阻燃性能突出的高分子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造高强度和轻质的建筑构件和交通工具。
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可以制作轻便的船舶和飞机零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以制造具有高强度和刚度的建筑结构和汽车部件。
另外,高分子纤维材料还在医疗和生物工程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高分子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可以用于制造生物医用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
例如,聚乳酸纤维可以用于制造可吸收的缝合线和骨修复材料;聚乳酸和聚己内酯等材料可以用于制造人工血管和人工骨骼等生物医用材料。
综上所述,高分子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多样化,应用领域广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高分子纤维材料将在未来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为人类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聚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及其进展
PET的应用
PET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商品名,主链中的苯 环可提高聚酯的刚性、强度和熔点(265℃),亚乙基则 赋予聚酯柔性,综合两方面性能,才使PET成为质优的合 成纤维。PET还可制作双向拉伸薄膜,用于胶卷、磁带片 基,并可用作工程塑料,如瓶料。
聚乳酸主要是以玉米、小麦、木薯等一些植物中提取的淀粉为最初原料, 通过分解生成葡萄糖,再用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得到乳酸,最后再通过聚合反 应生成具有一定分子量的聚乳酸。近年来,聚乳酸的生物降解性以及降解产物 的安全性都己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的检测认证。如今,聚乳酸己广 泛使用于注射用微胶囊、临床免拆手术缝合线、药物控制释放材料、埋植剂和 人造尿道、食管、皮肤、骨骼以及人造手术骨钉、眼科材料等。将聚乳酸作为 原料制成药物缓释性载体、组织缺损修补以及骨折内固定材料等均己实现工业 化生产。并且聚乳酸在农业、工业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也显示出广阔的使用前 景.
熔融缩聚是在高于聚合物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的,整个反应体系处于熔融 状态,不加任何介质,只有聚合物本身及催化剂等助剂在热的作用下进行聚合。 反应所产生的水等副产物通过惰性气体或者真空而不断被排出,促进反应向正 方向移动。熔融缩聚的反应温度、时间、真空度及催化剂的选择、含量等因素 都会对产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通过熔融缩聚制得高分子量的聚乳酸 就需要重点研究反应的最佳条件。
聚乳酸的合成方法——其他方法
1.反应挤出聚合 反应挤出聚合是将反应物、催化剂以及引发剂等加入到挤出机中进行连续挤出,
实现反应物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从而合成高分子量产物的过程。通过控制挤出机 的工艺参数以及螺块的组合来控制反应条件,使反应在最佳的条件下进行。 2.固相聚合
聚酯纤维的合成
聚酯纤维的合成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包装等领域。
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因此被称为“合成纤维之王”。
本文将介绍聚酯纤维的合成过程、性能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聚酯纤维的合成过程主要包括聚合、纺丝和固化三个步骤。
聚合是指将含有酯基的单体与聚合催化剂在高温下反应,形成聚酯长链分子。
纺丝是将聚酯熔融后通过纺丝机的细孔喷出,形成连续的纤维。
固化是指通过冷却、拉伸和热定型等工艺,使聚酯纤维获得所需的物理性能。
聚酯纤维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特点。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比天然纤维要强。
其次,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皱性能,不易变形。
此外,它具有优异的耐光性和耐化学品性能,不容易受到紫外线和化学物质的侵蚀。
此外,聚酯纤维还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使得其在纺织和服装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聚酯纤维在纺织领域有广泛应用。
由于其优异的物理性能,聚酯纤维常用于制作各种纺织品,如衣物、床上用品、窗帘等。
此外,聚酯纤维还可以与其他纤维混纺,产生新的纺织品,如聚酯棉、聚酯尼龙等。
在塑料领域,聚酯纤维常用于制作各种塑料制品,如瓶子、容器、包装材料等。
由于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透明度和耐温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和电子产品包装等领域。
聚酯纤维还可以用于制作合成纤维织物,如聚酯纤维地毯、聚酯纤维窗帘等。
这些合成纤维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易于清洁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居装饰和公共场所。
聚酯纤维是一种合成纤维,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它的合成过程包括聚合、纺丝和固化三个步骤,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磨性、抗皱性和耐光性等特点。
聚酯纤维在纺织、塑料、包装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制作衣物、塑料制品、合成纤维织物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聚酯纤维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高分子化学课程论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年级201级化学班姓名论文(设计)题目聚酯纤维的合成及应用指导教师彭琪职称讲师成绩2016年6月17日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words (1)引言 (1)1.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1.1聚酯纤维的结构 (1)1.2聚酯纤维的性能 (2)1.2.1物理性质 (2)1.2.2力学性能 (2)1.2.3化学稳定性 (2)1.2.4耐微生物性 (2)2.聚酯纤维的合成 (2)2.1主要原料 (3)2.2聚酯纤维的合成原理与工艺 (3)2.2.1聚酯纤维的合成原理 (3)2.2.2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 (4)3.聚酯纤维的应用 (5)3.1家纺用品方面 (5)3.2交通运输方面 (5)3.3工业方面 (6)参考文献 (6)聚酯纤维的合成及应用学生姓名:学号:20135051化学化工学院201级化学专业班指导教师:彭琪职称:讲师摘要:本文首先对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进行综述,然后介绍它的合成方法,最后介绍聚酯纤维的应用。
关键词:聚酯纤维;结构;性能;合成;应用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olyester fiber are summarized. The synthesis method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olyester fiber are introduced. Keywords: polyester fiber; structure; properties; synthesis; application引言聚酯纤维是由大分子链中的各链节通过酯基相连的成纤聚合物纺制而成的合成纤维,目前,所谓聚酯纤维通常是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PET),是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乙二醇为原料,经酯交换、缩聚、纺丝和纤维后加工等四个步骤而制得。
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品种[1]。
中国的商品名为涤纶,简称PET纤维,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除此之外还有少量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简称PTT聚酯纤维。
1.聚酯纤维的结构与性能1.1聚酯纤维的结构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其中工业化大量生产的为涤纶纤维,其大分子链化学结构式为聚酯纤维采用熔体纺丝.所得纤维的截面一般呈圆形,纵向光滑平直。
聚酯纤维的大分子链中有刚性的苯环和柔性的亚甲基链,其间由酯基连接,是典型的刚柔性兼备的线型大分子,且以刚性为主。
涤纶大分子链存在折叠链和伸展链片晶,结晶度和取向度均较高,其结晶属于三斜晶系[2]。
1.2聚酯纤维的性能1.2.1物理性质聚酯纤维一般为乳白色,相对密度为 1.38~1.4,回潮率很低,具有易洗快干的特性。
在纺织时,容易产生静电,其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易积累静电荷而吸灰尘。
聚酯纤维的熔点为255~265℃,软化温度230~240℃。
遇明火能燃烧,产生黑烟并有芳香气味,但离火后自熄[3]。
1.2.2力学性能聚酯纤维强度高、伸长率适中、模量高、回弹性好,在承受外力时不易发生形变其去负荷后伸长几乎完全可以恢复,故涤纶物的抗皱性超过其他化纤织物[4]。
耐磨性仅次于锦纶而超过其他合成纤维,干、湿态下耐磨性几乎相同。
1.2.3化学稳定性聚酯纤维的化学稳定性与其化学结构有关。
在分子链中,苯环和亚甲基均较稳定,而结构中存在的酯基是唯一能起化学反应的基团。
(1)耐酸性和耐碱性:聚酯纤维对酸(尤其是有机酸)很稳定,在100℃下于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内浸泡24h,或在40℃下于质量分数为70%的硫酸溶液内浸泡72h后,其强度均无损失,但在室温下不能抵抗浓硝酸或浓硫酸的长时间作用。
聚酯纤维分子上的酯基受碱作用容易水解。
在常温下与浓碱、高温下与稀碱作用,能使纤维破坏,只有在低温下对稀碱和弱碱才比较稳定。
(2)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稳定性:聚酯纤维对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稳定性很高,即使在浓度、温度、时间均较高时,对纤维强度的损伤也不十分明显[5]。
(3)耐溶剂性:聚酯纤维对一般非极性有机溶剂有极强的抵抗力,即使对极性有机溶剂在室温下也有相当强的抵抗力。
例如在室温下于丙酮、氯仿、甲苯、三氯乙烯、四氯化碳中浸泡24h,纤维强度不降低。
而在加热状态下,可溶于苯酚、二甲酚、邻二氯苯酚、苯甲醇、硝基苯等溶剂中。
1.2.4耐微生物性涤纶耐微生物作用,不受蛀虫、霉菌等作用,收藏涤纶衣物不需防虫蛀,织物保存较容易。
2.聚酯纤维的合成工业化大量生产的聚酯纤维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制成的。
它是当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
下面主要介绍其合成方法。
2.1主要原料(1)对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酸的结构式为:(2)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结构式为:(3)乙二醇(EG)乙二醇的结构式为:(4)环氧乙烷(EO)环氧乙烷的结构式为:(5)催化剂为了加速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的速率,常需要加入催化剂。
对催化剂的要求是:有较强的催化作用;不催化副反应及聚酯纤维的热降解反应;能很好地溶解在聚酯纤维中,且不使聚酯纤维着色。
(6)稳定剂为防止聚酯纤维在合成过程中和后加工熔融纺丝时发生热降解,常加入一些稳定剂,如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和亚磷酸三苯酯。
2.2聚酯纤维的合成原理与工艺2.2.1聚酯纤维的合成原理工业上主要采用三种聚酯合成路线,即直缩法、酯交换法和环氧乙烷加成法[6]。
(1)直缩法:它是将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酯化生成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再缩聚成PET。
其反应如下:(2)酯交换法:先将对苯二甲酸与甲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再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随后缩聚成PET,其反应如下:(3)环氧乙烷加成法:由对苯二甲酸和环氧乙烷直接加成制得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再缩聚成PET,其反应如下:2.2.2聚酯纤维的生产工艺PET生产工艺路线有两种,一种是以PTA为原料的直接酯化缩聚工艺,在该方法中有连续法、间歇法和半连续法;一种是以DMT为原料的酯交换缩聚工艺,在该方法中亦有连续法、间歇法和半连续法。
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都可以采用间歇和连续两类工艺。
PTA法具有原料消耗低,成本较低,反应时间短等优势,自20世纪80年代起已成为聚酯的主要生产工艺和首选技术路线[7]。
3.聚酯纤维的应用3.1家纺用品方面聚酯纤维强度高、模最高、吸水性低,作为民用织物及工业用织物都有广泛的用途。
作为纺织材料,涤纶短纤维可以纯纺,也特别适于与其他纤维混纺,既可与天然纤维,如棉、麻、羊毛混纺,也可与粘胶纤维、醋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等化学短纤维混纺。
其纯纺或混纺制成的仿棉、仿毛、仿麻织物一般具有聚酯纤维原有的优良特性,如织物的抗皱性、褶裥保持性、尺寸稳定性、耐磨性、洗可穿性较好[8]。
3.2交通运输方面(1)在汽车上的应用聚酯纤维强力丝的强度和初始模量高,耐热性、耐疲劳性和形态稳定性好,特别适用于纺制轮胎帘子线。
使用涤纶帘子线制造轮胎,可减少其平点现象[9]。
而原液着色车用聚酯纤维具有生产工艺简单、绿色环保、节能降耗、产品颜色均匀、稳定性好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扶手、车顶、立柱遮阳板等部位[10]。
(2)在道路桥梁上的应用聚酯纤维是较适宜的纤维沥青混凝土增强材料,纤维沥青混凝土提高了沥青路面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能、抗疲劳性能及水稳定性能。
聚醋纤维金路丝具有很好的路用性能,添加0.3%金路丝与不加纤维的沥青混凝土比较,水稳定性的残留稳定性和劈裂强度比、高温稳定性的动稳定度及低温抗裂性能的破坏应变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11]。
聚酯纤维除具有普通聚合物纤维细度大、强度高、易分散的特点.还具有突出的耐高温性能,是理想的多功能增强材料。
例如可保护桥石配筋或钢板不受侵蚀,钢结构桥铺设沥青土面层路石的修复和补筑,机场跑道与停机坪的加强,新建沥青路面面层,旧沥青而罩层,涂补,灌缝等。
3.3工业方面聚酯纤维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如工业生产中用到的输送带、缝纫线、帆布、土工布、帐篷、绳索、电绝缘材料、耐酸过滤布、造纸毛毯以及聚酯纤维吸音板等都可用聚酯纤维制得。
聚酯纤维吸音板具有装饰、保温、阻燃、环保、轻体、易加工、稳定、抗冲击、维护简便等特点,已成为室内装修首选的装饰吸音材料。
参考文献:[1]王慧敏主编.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M].2012.04:357.[2]覃小红主编;刘雍,李妮副主编.纳米技术与纳米纺织品[M].2011.12:56-57.[3]侯文顺主编.高聚物生产技术[M].2007.01:434-435.[4]李光主编.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学[M].2010.02:56.[5]陶乃杰主编.染整工程[M].1991.06:160.[6]柳云骐,罗根祥,孙海翔主编.材料化学[M].2013.02:480.[7]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组织编.合成纤维[M].2012.04:26.[8]沈新元主编.化学纤维手册[M].2008.09:604.[9]辛长征主编.纤维纺丝工艺与质量控制[M].2009.11:91.[10]吴双全.原液着色车用聚酯纤维的开发及其应用[J]. 针织工业. 2015(11):6-9.[11]林菘,倪江宁,王鸣义.聚醋纤维在沥青混凝土中的应用[J].合成纤维工业. 2005(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