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辨证歌诀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歌诀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352b7b2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32.png)
中医内科辨证论治歌诀
外感热证伤阴,百病心火来兴。
肺热咳嗽須疏,心热口燥须润。
心病游风环心,肝热胸闷犯肺。
肝热目赤损血,肝火滋心头顶。
肝火激潮头痛,肝火山火往下。
肝火盛病中岁,肝火上犯上马病。
肝炎胁痛伤胃,郁火伤胸症牙痛。
痰热蕴肺著喘,心热甚者呕吐。
痰痞咳嗽胸闷,何多亦属中风。
脾虚需健,脾虚需缓,脾虚需消。
气虚淖泛声音絮,气虚年少色癿退。
气阴两虚头目眩,阴虚盗汗心烦疼。
阴虚火旺后焦,阴虚火旺内风。
肾虚阳亢何以言,面赤眼干根柢颤。
肾虚.e秘溺乾,肾虚频羸烦温。
脑髓虚背重腰酸,脑虚痴慵肢无力。
骨蒸汗出酸痛头,风热咳种偏外。
湿热病初角弓弦,热盛湿溃变恶面。
寒湿传胃吞吴字,湿热袭心如抓衣。
湿热盘肠如张伞,热迫血淋如状泻。
风湿寒湿丹溠间,风寒痹软风寒湿。
中寒气没倒冰浇,寒痰壅胸似锯刀。
风寒上袭伤脑阳,湿冷痹重郁于肠。
心脏缺火如抽丝,血虚髓髓如花残。
六淫妄行何以克,末从五味去病根。
脾痉咳嗽中风寒,肺痿痫时四逆汗。
寒湿痹重闷如醴,痛风关格犯肾精。
中医内科学病证歌诀大全
![中医内科学病证歌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ce259ac5a8102d277a22f26.png)
中医内科学病证歌诀大全!肺系病证一、感冒病证歌诀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翘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岐,尚有气虚参苏施,加减葳蕤滋阴虚。
常人感冒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虚体感冒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二、咳嗽病证歌诀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痰湿,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7.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三、哮病病证歌诀哮证发作痰鸣喘,宿根新邪肺不宣,邪实正虚辨标本,寒哮寒痰射麻专,定喘汤方主热哮,三子养亲化风痰,青龙石膏寒包热,虚哮固本最相关,肺脾肾虚有主次,六君生脉金水煎。
发作期1.冷哮证——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2.热哮证——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证——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证——三子养亲汤加减5.虚哮证——平喘固本汤加减缓解期6.肺脾气虚证——六君子汤加减7.肺肾两虚证——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四、喘证病证歌诀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痹五磨专,生脉补肺脱参附,肾虚不纳参蛤散。
实喘1.风寒壅肺证——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证——麻杏石甘汤加减3.痰热郁肺证——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五磨饮子虚喘1.肺气虚耗证——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3.正虚喘脱证—参附汤合黑锡丹加蛤蚧粉五、肺痈病证歌诀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a10e923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d.png)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病症多且杂,为助大家记,歌诀来归纳。
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加香薷饮,气虚参苏饮可痊。
阴虚加减葳蕤汤,阳虚再造散可选。
咳嗽外感分寒热,风寒三拗止嗽散。
风热桑菊饮加减,风燥桑杏汤为伴。
内伤咳嗽痰热清,清金化痰汤可安。
肝火犯肺用黛蛤,肺阴亏虚沙参添。
哮证发作寒哮证,射干麻黄汤可行。
热哮定喘汤加减,寒包热哮小青龙。
风痰哮证三子养,虚哮平喘固本从。
缓解期肺脾气虚,六君子汤来调中。
肺肾两虚生脉地,金水六君也有功。
喘证风寒麻黄汤,表寒肺热麻杏甘。
痰热郁肺用桑白,痰浊阻肺二陈专。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汤。
肾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治阴阳伤。
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金汤。
溃脓加味桔梗汤,恢复沙参麦冬尝。
肺痨肺阴亏损用月华,虚火灼肺百合佳。
气阴耗伤保真汤,阴阳两虚补天大。
心悸心虚胆怯安神定,心血不足归脾汤。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阳不振参附当。
水饮凌心苓桂术,瘀阻心脉桃仁香。
胸痹心血瘀阻血府逐,气滞心胸柴胡疏。
痰浊闭阻栝蒌薤,寒凝心脉枳薤附。
气阴两虚生脉散,心肾阴虚天王珠。
心肾阳虚参附汤,右归饮把阳虚扶。
不寐肝火扰心龙胆泻,痰热内扰温胆汤。
心脾两虚归脾汤,心肾不交交泰尝。
心胆气虚安神定,酸枣仁汤效亦彰。
癫狂癫证痰气逍遥顺,心脾两虚养心汤。
狂证痰火生铁落,阴虚火旺二阴煎。
痫证风痰闭阻定痫丸,痰火扰神龙胆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两虚六君全。
心肾亏虚左归丸,天王补心丹也安。
痴呆髓海不足七福饮,脾肾两虚还少丹。
痰浊蒙窍涤痰汤,瘀血内阻通窍缓。
厥证气厥实证五磨饮,虚证四味回阳煎。
血厥实证羚角钩,虚证独参汤可援。
痰厥导痰汤为主,食厥神术保和丸。
胃痛寒邪客胃良附丸,饮食停滞保和安。
肝气犯胃柴胡疏,湿热中阻清中汤。
瘀血停胃失笑散,胃阴亏耗一贯煎。
脾胃虚寒黄芪建。
痞满饮食内停保和丸,痰湿中阻二陈平。
湿热阻胃连朴饮,肝胃不和越鞠丸。
脾胃虚弱补中气,胃阴不足益胃煎。
呕吐外邪犯胃藿香正,饮食停滞保和当。
中医辨证歌诀
![中医辨证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d0a65c0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a.png)
中医辨证歌诀中医辨证歌诀中医内科汤证歌诀1《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2《肝血虚证》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3《肝阴虚证》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4《肝胆湿热》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5《肝火上炎》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6《肝阳上亢》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7《肝风内动总歌》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8《胆郁痰扰证》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9《胆热壅滞证》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10《肝胆虚烦不寐》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11《寒滞肝脉》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gua)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ca1dd4d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1.png)
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中医内科学记忆歌诀一、病因篇⒈外感病:罗盘捺金,云气就追寻。
⒉内伤病:七情捺火,五脏就会有。
⒊其他病:饮食不节,久坐伤脾肝。
二、病机篇⒈风寒邪:头痛身疼,鼻塞咳嗽胸闷。
⒉风热邪:头痛出汗,咽痛口渴便溏。
⒊湿邪:关节肿痛重,腹泻小便黄。
⒋寒邪:四肢冰冷,腹痛大便稀。
⒌热邪:口渴多汗,大便干燥稀。
⒍虚邪: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腰酸。
三、病症篇⒈内风证:头面疼痛,口干舌红晕。
⒉热毒证:口疮牙痛,目赤喉痛红。
⒊寒湿证:关节疼痛,食欲不振减。
⒋气虚证:倦怠无力,心慌气短无力。
⒌血虚证:面色萎黄,舌红少血尖。
⒍脾胃虚弱:纳呆食少,脘腹胀满气。
四、治法篇⒈解表法:喝汤煮姜,汗出邪退藏。
⒉泻下法:冲洗稀粪,通便下湿邪。
⒊清热法:毒咽舌红瘀,华蟾清热药。
⒋祛湿法:湿气身体重,痉挛扬脚心。
⒌益气法:神疲身虚弱,草果强肾脾。
⒍滋补法:面色萎黄,血虚肾亏草。
五、药物篇⒈银翘解毒:热毒咽喉红,银翘草治愈。
⒉防风通圣:外感风寒身疼,防风马齿苋。
⒊桂枝加附子:汗出风邪可,气虚寒痛用。
⒋茯苓四逆汤:面黄肢冷凉,四逆汤温暖。
⒌四君子汤:脾胃虚弱症,四君子治标准。
⒍当归四逆散:血虚头晕眩,当归四逆散。
附件:⒈药物配方表⒉中医内科常用诊断录音⒊内科学教学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保健食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四条之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供给营养所需、保持健康的食品。
⒉医疗器械: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条之规定,医疗器械是指专供医疗机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缓解疾病和使人体结构重建或生理过程的调整。
⒊中药: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条之规定,中药是指原植物性、动物性或矿物性,经加工而成的或者未经加工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药品。
⒋中药饮片:根据《药品管理法》第九条之规定,中药饮片是指以中草药为材料,按照本草学的原则,采取炮制和分装等工艺制成的片剂,无论是整片用或分红结扎用,以及能够直接入舌的颗粒剂或口服液体剂。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22198cea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99.png)
肺系统疾病歌诀:
1、感冒:
证型,感冒风寒热,暑湿气阴阳(血)
分型,外感-感冒风寒荆防麻,风热银翘葱桔汤,暑湿新香六鸡霍。
内伤-气虚参苏玉屏风,阳虚再造麻附辛,阴虚加减葳蕤汤,血虚葱白四物汤。
2、咳嗽
证型,咳嗽外感热燥,内伤肝火痰热包,痰湿蕴肺肺阴耗。
风型,外感-咳嗽寒三止麻小,风热桑菊六一散,风燥桑杏杏苏散。
内伤-痰热清金白黛肝,痰湿二三杏二六,肺阴亏耗沙麦汤。
3、喘证:
证型,寒热痰热浊,气水肺肾脱。
分型,实喘-风寒麻华小青加,得汗喘甚桂朴杏,痰热桑皮寒热麻,痰浊二三气五六,水凌心肺真葶皮。
虚喘-肺虚生脉补肺补,玉屏益气六肺来,肾虚金匮参蛤散,七味生脉苏真武,喘脱参附蛤锡服。
4、哮证:
证型,哮发冷热寒包火,风痰虚哮并喘脱,哮缓肺脾肺肾弱。
分型,发作期-冷射小,苏紫金,热定越,寒包热,小石厚,风三子,控涎丹。
虚平喘-脱回生,黑锡丹。
延缓期-肺脾气虚六君子,肺肾金生肾气丸。
5、肺痈:
证型,肺痈初成溃恢复
分型,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千金如金散,热毒瘀结犀黄丸,溃脓加桔排脓毒,胸满便秘桔白散,
恢复沙参桔杏煎/恢复沙参竹石汤。
6、肺痨:
证型,肺痨阴亏虚火灼,气阴耗并阴阳损。
分型,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甲,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7、肺胀:
证型,肺胀痰浊热痰蒙,外寒内饮痰瘀阻,肺肾肺脾阳水泛。
分型,痰浊苏三小青龙,小石涤痰六君用,痰热越夏桑白汤,痰蒙涤痰至宝安,外寒内饮小青龙,
痰瘀葶苈桂茯苓,肺肾平喘补肺补,参附蛤锡皱肺九,肺脾六君和云屏,阳虚水泛真五苓。
内科病证歌诀
![内科病证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c1be1d7c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9.png)
内科病证歌诀
《内科病证歌诀》是中医经典,其内容主要是关于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
伤寒六经要分清,太阳少阳阳明明;阴阳交替表里真,八纲辨证合调整。
风寒湿热四气搅,脾胃肝肺肾要照;气血津液不可少,精神志气需分析。
寒热虚实有不同,病因病机要掌握;辨证施治不可错,方药用量要慎重。
半夏薏苡加陈皮,治疗湿痰脾虚宜;黄连黄芩加栀子,清热解毒用得宜。
补肺益气要用党,补肝调血首药当;补肾祛风用仙茅,补脾健胃加人参。
此乃内科病证歌诀,医者用之方能精。
归纳总结诸多经,用之疗病心才静。
- 1 -。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db3a97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b.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中医内科学,病症繁多杂。
歌诀来助力,记忆不犯难。
感冒风邪侵,恶寒发热兼。
鼻塞流涕咳,荆防败毒先。
风热用银翘,暑湿香薷添。
气虚参苏饮,阴虚加减葳。
咳嗽病因多,外感与内伤。
风寒三拗止,风热桑菊汤。
风燥桑杏润,痰湿二陈当。
痰热清金化,肝火黛蛤良。
肺阴沙参麦,肺气不足补。
哮证发突然,喉中哮鸣响。
冷哮射干麻,热哮定喘汤。
寒包热哮用,厚朴麻黄尝。
风痰三子养,虚哮平喘方。
肺脾气虚六,肺肾两虚金。
喘证呼吸难,实喘风寒热。
麻黄汤治寒,桑白皮汤热。
痰浊二陈合,肺气郁痹五。
虚喘肺肾亏,生脉地黄凑。
肾虚金匮丸,正虚喘脱参。
肺痈成痈期,银翘金苇宜。
溃脓加桔梗,恢复期沙参。
心悸气血虚,归脾汤可医。
阴虚天王补,阳虚桂附奇。
水饮苓桂术,瘀阻桃仁七。
痰火黄连温,心虚胆怯安。
胸痹心阳衰,瓜蒌薤白配。
气滞血瘀血,逐瘀疏肝随。
痰浊栝蒌半,寒凝心脉桂。
气阴生脉散,心肾阴虚归。
不寐阴阳失,心脾两虚意。
心肾不交交,心胆气虚安。
肝火扰心龙胆,痰热内扰温胆。
癫狂皆有因,痰气郁结顺。
心脾两虚养,痰火扰心清。
狂证痰火盛,生铁落饮灵。
阴虚火旺二,心肾失调通。
痫病突然发,风痰定痫抓。
痰火龙胆合,瘀阻通窍化。
心脾六君子,肝肾大补丸。
胃痛脾胃伤,寒邪良附香。
饮食保和丸,肝郁柴胡汤。
瘀血失笑散,阴虚一贯煎。
湿热清中汤,虚寒黄芪建。
痞满脾胃虚,补中益气宜。
饮食内停保,痰湿二陈平。
湿热连朴饮,肝胃不和柴。
呕吐病因杂,外邪藿香加。
食滞保和用,痰饮小半夸。
肝气四七汤,脾胃虚寒砂。
胃阴不足麦,反胃丁沉煎。
呃逆因多种,胃寒丁香散。
胃火竹叶膏,气机郁滞五。
脾胃阳虚理,胃阴不足益。
泄泻脾胃弱,寒湿藿香可。
湿热葛根芩,食滞保和作。
肝气乘脾痛,参苓白术和。
肾阳虚衰四,中气下陷补。
痢疾湿热侵,芍药白头寻。
疫毒芍药汤,寒湿胃苓临。
阴虚驻车丸,虚寒桃花温。
休息连理汤,噤口开噤参。
腹痛寒邪扰,良附正气疗。
湿热大承气,饮食枳实导。
肝郁柴胡疏,瘀血少腹调。
中虚脏寒小,寒疝天台乌。
中医辨证口诀详解
![中医辨证口诀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1f8235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d.png)
中医辨证口诀详解
中医辨证口诀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一种简明方法,通过口诀的形式帮助记忆和理解中医辨证的要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辨证口诀及其详解:
1. 外感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脉浮紧。
解释:外感风寒是指感受风寒邪气引起的病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恶寒(怕冷)症状较重,发热较轻,无汗,头痛,全身疼痛,脉象浮紧。
2. 外感风热:发热重,恶寒轻,口渴咽痛,脉浮数。
解释:外感风热是指感受风热邪气引起的病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症状较重,恶寒(怕冷)症状较轻,口渴,喉咙疼痛,脉象浮数。
3. 气虚:面色恍白,气短乏力,语声低微,自汗,脉虚。
解释:气虚是指人体气虚不足的病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说话声音低微,自汗(白天不自主地出汗),脉象虚弱。
4. 血虚: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脉细。
解释:血虚是指人体血虚不足的病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枯黄,头晕眼花,心慌心悸,失眠,脉象细弱。
5. 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解释:阴虚是指人体阴液不足的病证。
患者主要表现为潮热(按时发热),盗汗(夜间入睡后出汗),手足心发热,心烦,舌红,舌苔少,脉象细数。
中医内科学歌诀
![中医内科学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1108e598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6.png)
中医内科学歌诀
在中医内科学的深厚传统中,藏着古老而宝贵的智慧。
中医内科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核心,注重调理阴阳、气血、津液等基本物质,同时凸显个体化治疗,旨在恢复人体的整体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通过一首歌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中医内科的要点。
中医内科学歌谣,传统智慧妙绝伦。
阴阳调和求平衡,气血津液保安宁。
辨证施治准确性,治标治本须全心。
古方配伍药为良,个体病情要细论。
思维缜密要辨证,辨清疾病方可治。
阴阳失衡病生源,气虚血瘀神精丧。
病机辨清诊脉息,舌象纳识细品尝。
风寒湿热病邪至,治疗方药价无量。
调理阴阳治本疗,补虚泻实心体安。
温通祛湿化痰气,血行津液健康即晏。
通调人体一处顺,五脏六腑俱安宁。
治疗疾病学要义,中医内科法妙千。
中医内科学奥义多,缜密求真非易事。
临床实践勤勉学,传承先辈典故追。
中西结合医道进,携手共谱健康曲。
中医内科学真精髓,医者爱心处方书。
中医内科学歌谣毕,悠悠古老智慧继。
阴阳气血津液调,治疗疾病见奇迹。
传统中医药法神,医者仁心感荣耀。
医学艺术齐天下,中医内科传奇迹。
以上是关于中医内科学的歌谣,希望通过这首歌谣的传唱,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内科学的精髓,体会中医治疗的神奇和温暖。
愿每位医者都怀着仁心,学以致用,为病人带去康复和希望。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值得我们追随和学习。
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完整版),收藏学起来~
![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完整版),收藏学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da2efb9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6b.png)
中医内科学辨证歌诀(完整版),收藏学起来~肺系疾病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
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
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
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
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
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
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
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
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
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
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心系疾病心悸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
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
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
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
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
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
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
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
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
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
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
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
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
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
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
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
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中医内科学证型、歌诀及方歌(完美版)
![中医内科学证型、歌诀及方歌(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954148b307e87101f696c7.png)
序号病证辩证分型临床表现治法代表方方药感冒: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引起的肺卫失调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特征感冒四时风邪袭,咳嗽头疼流鼻涕,恶寒发热身不适,解达法由表实立,荆防银葱香薷饮,风寒风热暑湿祛,尚有气虚参苏饮,加减葳蕤来滋阴。
1 感冒风寒束表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声重,头痛,肢节酸疼,咽痒不痛,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外感身痛头项重,散寒祛湿并祛风。
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辛温疏表宣肺卫,风寒感冒服康宁。
风热犯表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痛,鼻塞流浊涕,咽喉红肿疼痛,痰黏或黄,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辛凉解表清肺透邪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轻疏风热煮无过。
葱豉桔梗薄荷翘,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暑湿伤表身热,微恶风,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晕身重,心烦口渴,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阴虚感冒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最相宜。
咳嗽:六淫之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咳吐痰液的一种病证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痰湿肺,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中医辨证口诀100条
![中医辨证口诀100条](https://img.taocdn.com/s3/m/66a04c7a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fe.png)
中医辨证口诀100条中医辨证口诀是指在中医诊断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望闻问切四诊法来确定患者的病因和病机,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辨证口诀:1. 寒热虚实、上下证并治。
2. 诊舌明目、观舌色察情。
3. 辨脉定病、神色语言须察。
4. 问寒热痛痒、闻味声音观病。
5. 行针药物、切勿误病机。
6. 其身若死、骨腰如颤。
7. 病势渐涌、血气病形凹。
8. 重加强脾、发汗解毒。
9. 肝气郁结、心痛下走,水湿气腹胀,下部湿痿。
10. 咳嗽痰稠、宜栀壮石膏。
11. 上连项下骨、寒热结胸。
12. 寒胀白者、当温煮百裂砂。
13. 下结悬风、骨癀无太阳。
14. 脉盛则缓、生气脉质逆。
15. 气逆脉弦,气滞脉芤。
16. 寒凝则厥、血逆则衄,衄多则热,热多则溃。
17. 寒邪入肌、肌失相连。
18. 热邪入络、络忽摇悸。
19. 逆太阳雀陈脉,从之为迅风,逆之为热。
20. 寒分合于中焦、要下乃能除。
21. 上温下寒、不可相通。
22. 傍击散针、散之如漏。
23. 白虎去后撤巨阳。
24. 外寒而内风、寒鬼昏冒。
25. 脉弦病轻、脉洪病重。
26. 脉弱无力、四温不通。
27. 寒邪袭于肌、正气被伤。
28. 三阳所欲传化,身热烦渴,舌裂状无瘀点,可治重副。
29. 四时之气、上通天下通地。
30. 冬不忍食生冷,整日味噥口甘香,骤下便泄酸气涌,是心寒也。
这些中医辨证口诀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的经验总结,可以作为参考来辅助中医师进行疾病的辨证治疗。
然而,口诀本身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医辨证的全过程,只有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师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疾病发展过程、体质等因素,结合辨证施治原则,进行案例分析和判断。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610413f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62.png)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
中医辨证必背歌诀是中医诊断治疗的基础,在中医学习中非常重要,以下是辨证必背歌诀列表。
1. 四诊合参,端正诊法
2. 肝藏血,心主神
3. 腎主骨,脾统血
4. 肺主气,胃主纳
5. 气血循行,营卫出入
6. 三焦化源,阴阳平衡
7. 病因辨证,标本相副
8. 六经辨证,兼顾肝脾
9. 自体平衡,病从母气
10. 入口出口,波及全身
这些诀窍涵盖了中医辨证的重要方面,包括认识肝脾肺心肾五脏的职能,体会气血循环的原理,了解阴阳平衡的作用,辨别病因和病机,
找到治疗疾病的对策,以及与身体的整体健康紧密相连。
只有掌握了
这些诀窍,才能准确诊断病情,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案。
因此,学
习中医辨证必背歌诀非常重要,在实践中注重应用,有助于提高中医
治疗水平。
中医辨证歌诀
![中医辨证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61d09765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0a.png)
中医辨证歌诀
- 表热证:表热热重恶寒轻,微渴有汗咽肿红。
咳痰粘稠脉浮数,舌红苔黄银翘灵。
- 表寒证:恶寒身发热,鼻塞无汗浮紧咳。
中分恶风脉浮缓,头项强痛自汗出。
- 寒证:寒证面白畏寒冷,蜷卧口淡尿长清。
- 虚热证:虚热骨蒸五心烦,盗汗乏力悸失眠。
- 实热证:实热高热面目红,汗出烦渴喜冷冰。
- 实证:实证气郁精神狂,胁脘腹胀痰浊黄。
- 虚证:虚证形瘦无精神,心悸气短汗淋淋。
- 气滞证:气滞主证胀闷痛,胀疼发作时重轻,窜痛嗳气矢气减,兼证五脏各有型。
- 气虚:气虚五脏功能弱,呼吸气促语低微。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多个方面,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体质、环境等因素。
如果需要进行中医诊断,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中医内科基础症状辨证口诀顺口溜
![中医内科基础症状辨证口诀顺口溜](https://img.taocdn.com/s3/m/cb897fa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3.png)
中医内科基础症状辨证口诀顺口溜【第一节发热】外感发热多证型,卫气营血要辨清,初期多为卫分证,邪犯肌表是病因。
伤湿伤暑及伤燥,风寒风热辨分明,寒风即是麻黄证,风热桑菊饮用灵。
祛暑解表得薷饮,除湿解表藿朴苓,伤燥桑杏汤可用,邪入气分病见深。
汗出口渴白虎拟,大承气汤澡屎行,湿热俱盛又一证,王民连朴治湿温。
邪热入营清营用,血分发热病更深,热人营血迫血动,犀角地黄可回春。
【2.内伤发热】内伤发热多证型,逐一从头说与君,水不制火阳亢盛,阴虚发热瘦体形。
舌质红兮脉细数,盗汗溯热或骨蒸,青蒿鳖甲饮常用,不治法清热又养阴。
阳虚发热阴寒盛,格阳于外脉细数沉,一派阳虚证当见,金匮肾气丸某温。
血虚发热血亏损,面白心悸头又昏,当归补血汤如味,养血清热病自轻。
气郁发热两胁痛,烦躁易怒难调经,丹栀逍遥散常用,清热又使郁气平。
痰积发热分肺胃,胃宜滁痰肺宜清,清肺化痰汤清肺,滁痰温胆加连苓。
肠痈发热证常见,局部红肿痛呻呤,大黄牡丹肠痛用。
肺痛苇茎汤千金。
温热痛后气阴损,余热不尽是物征,竹叶石膏汤加减,益气清热又生津。
【第二节咳嗽】【1.外感咳嗽】外感咳嗽三病因,风寒风热燥热成,风寒袭肺不宣气,一派见寒症状明。
参苏饮或杏苏散,宣肺祛痰得安宁。
风热犯肺热感冒,痰粘而稠发热身,舌苔黄薄脉浮数,桑菌饮加具杏仁。
干咳痰少粘不出,痰中带血干鼻咽,清燥救肺汤常用,桑杏汤使燥热平。
【2.内伤咳嗽】内伤咳嗽四证型,肝火犯肺木刑金,呛咳阵发胸胁痛,痰多黄稠咳高声,口苦咽干脉弦数,泻白散合黛蛤灵。
痰湿犯肺脾不运,痰多易出是特征,咳声重浊食不振,健俾燥湿用二陈。
肺肾阴虚脉细数,颧红盗汗并骨蒸,干咳咽干痰带血,汛不如期男遗精,滋补肺肾培根本,百合固金获盛名。
肾虚水泛阳不振,痰多水泡脉细沉,肢冷形寒咳喘见,真武汤可建功勋。
【3.肺痛】风热客肺肺成痛,初中未期症不同,初期风热犯肺卫,银翘解毒又疏风。
中期痛成毒壅肺,千金苇茎汤排脓,未期大量吐浓血,桔梗加入苇茎中。
中医辩证歌诀
![中医辩证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2cc8b63c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f.png)
中医辩证歌诀中医辩证,首要辩阴阳(阴阳辩证歌诀)阴阳辨证要仔细,有神阳证无神阴,有神精足气化全,无神精亏病难全,二便反应真消息。
元阴元阳藏肾中,肾司二便之开合,太阴虚寒大便溏,生姜干姜开太阴;少阴虚寒溲清长,四川附子配草姜;舌边齿痕太阴湿,少阳枢机不流利,柴胡气香升清气,味苦还能降浊阴,柴胡桂枝干姜汤,半夏茯苓泽泻饮,清升浊降湿邪飞。
阴结便秘大便干,溲频淡黄口不干,或者口渴喜热饮,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生姜干姜汤;阳结便秘口干渴,渴喜冷饮溲黄赤,增液承气用之宜。
烦躁潮热或盗汗,口渴喜冷真阳证,知柏地黄可以用。
五心烦热或盗汗,渴不思饮或喜热,溲频便溏虚阳越,通脉四逆柴胡汤。
大便稀溏太阴病,生姜干姜理中用;溲频清长少阴病,干姜附子合乎情;四肢青冷厥阴病,当归四逆桂枝用。
太极药性论阴阳,辛甘发散热性阳,苦甘酸寒阴药商。
阴证就用阳性药,阳证苦甘寒药商。
太阴之病食不下,咳嗽腹满也是它,太阴湿土需燥化,苍术苡仁和半夏,少阳枢机要流转,重用柴胡开太阴,配合四逆升清阳。
湿重热轻用附姜,湿去热将无处藏;热重于湿四妙散,祛湿清热功来现。
阳黄小便必定黄,口渴饮冷茵陈汤,阴黄小便要清长,阴黄再加术附汤。
少阴之病但欲寐,畏寒蜷卧脉微细。
少阴虚寒用附姜,生炙甘草来帮忙。
太少两感麻附辛,少阴虚寒四逆汤。
从阳化热渴燥烦,黄连阿胶汤来煎。
厥阴寒热药错杂,姜附椒柏乌梅下。
太阳寒水需温化,桂枝麻黄姜枣加。
发热无汗太阳病,无热恶寒病少阴。
恶风有汗桂枝汤,发热无汗麻黄汤。
太阳蓄水五苓散,蓄血桃核承气汤。
太阳寒水为何因,少阴虚寒气化亏。
少阳寒热要往来,小柴胡汤用应该。
或者当归四逆汤,鼓足阳气邪祛外。
阳明之病胃家实,三承气汤因证施。
阳明经证便未结,白虎汤方去实热。
积聚大七气汤(《济生》)治积聚瘕,随气上下,心腹痛,上气窒塞,小腹胀满,大小便不利。
京三棱蓬莪术青皮陈皮(各去白)藿香叶桔梗(去芦)肉桂(不见火)益智仁(各一两半)甘草(炙,七钱半)香附(炒,去毛,一两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食前温服。
中医内科辩证歌诀
![中医内科辩证歌诀](https://img.taocdn.com/s3/m/6c1200a4284ac850ad0242df.png)
水肿六般越水泛,水湿五苓毒麻连,
脾虚实脾肾济生,浸渍五皮热疏凿。
六种淋证何人患,石石热八劳无比,
气用沉补血小知,膏淋程氏膏淋汤,
三种消渴上消消,中消玉女下六金。
瘿病四种更须治,痰结玉壶气海舒,
心肝阴虚天补愈,肝旺栀子清肝汤。
眩晕六般天亢阳,痰浊半白火龙汤,
阻窍活血虚归脾,脾肾阴虚左归汤。
八种头痛有何难,风热芎芷寒川芎,
肝阳天麻湿羌胜,肾虚补气虚八珍,
痰浊头痛半白天,瘀血通窍活血汤。
唯有中风不需记,一曰虚中二曰肝,
虚用秦艽上扰镇,阳闭凉开阴苏合,
脱用参附半还五,镇肝熄风莫糊涂,
语言不利却分三,风痰阻络解语丹,
肾虚精亏地黄饮,口歪眼邪牵正散。
便血地榆黄土汤。尿血蓟知无归方。
紫斑犀茜归脾治,郁用柴丹半厚汤,
其中虚症滋归麦。呕吐六种分虚实,
藿保半厚理中麦,便秘麻磨济芪汤。
四种腰痛不稀奇,湿
虚劳十四莫慌张,各有各的代表方,
稍有留意应详尽,何须此处添荒唐。
机磷中毒概四种,犯脑涤痰热银黄,
心气保元合甘麦,心阳参附阴天王。
心悸此处俱七种,安神定志归脾汤。
火旺连阿桂甘龙,水饮凌心苓桂术。
心血瘀阻请桃红,痰火黄连温胆汤。
胃痛七般不好记,寒邪客胃用姜糖,
停食保和肝柴疏,郁热化肝此病除,
瘀血失笑调营饮,阴亏一贯虚建黄。
六种泄泻拉肚子,湿热芩连寒藿香,
保和痛泻何时用,参苓白术四神丸。
恶阻香砂和橘皮,妊痛当归逍胶桂枝
胎漏胎保桂寿。小产泰山与桂枝
慢盆腔银甲膈下少腹理中。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6567e46e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fc.png)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一、四诊法望闻问切望:面色、舌苔、脉象、眼底、舌诊闻:声音、呼吸、嗅觉、口臭问:病史、症状、饮食、排泄切:腹部、脉搏、痛点、温度二、辨证论治辨证:辨别疾病特点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三、八纲辨证八纲:表里、寒热、虚实表证:外感病、表现在体表里证:内伤病、表现在体内寒证:寒邪侵袭、表现寒冷症状热证:热邪侵袭、表现热症状虚证:气血亏虚、表现虚弱症状实证:邪气壅盛、表现实证症状四、五运六气辨证五运:金、木、水、火、土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辨证:根据五运六气的变化判断病情五、脏腑辨证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辨证:根据脏腑功能失调的症状判断疾病六、病机辨证病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辨证:根据病机判断疾病类型七、病因辨证病因:疾病发生的原因辨证:根据病因判断疾病类型八、病位辨证病位:疾病发生的部位辨证:根据病位判断疾病类型九、病势辨证病势:疾病发展的趋势辨证:根据病势判断疾病类型十、病情辨证病情:疾病的严重程度辨证:根据病情判断疾病类型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忆口诀,能够快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其中,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通过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
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八纲辨证是中医辨证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特点,确定疾病的性质。
五运六气辨证是根据自然界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脏腑功能的失调,确定疾病的病机。
病因辨证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位辨证是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势辨证是根据疾病发展的趋势,确定疾病的类型。
病情辨证是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确定疾病的类型。
中医内科学速记口诀是中医学习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记忆这些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辨证歌诀2015-10-06 中国中医考研肺系疾病感冒感冒风寒用荆防,风热葱桔银翘安。
暑湿新香气参苏,阴虚加减葳蕤汤。
咳嗽咳嗽七证需分明,风寒三拗止嗽平。
风热犯肺桑菊饮,风燥桑杏杏苏灵。
痰湿二平三子养,痰热清金化痰轻。
肝火加泻黛蛤散,肺阴沙参麦冬宁。
哮证冷哮射干小青龙,热哮定喘越半功。
寒包热哮青龙石,风痰哮证三子从。
虚哮平喘固本用,喘脱回阳生脉逢。
缓解脾虚六君子,肺肾生地金六中。
喘证喘证风寒麻黄盖,表寒肺热麻石赛。
痰热郁肺桑白下,痰浊阻肺二三裁。
肺气郁痹五磨饮,肺虚生脉补肺哀肾虚金肾参蛤散,喘脱参附锡蛤来。
肺胀肺胀痰浊苏降三,痰热越半桑白还。
痰蒙涤痰宫至宝,肺肾平固补肺汤。
阳水真武合五苓,喘咳痰满肿紫绀。
肺痈肺痈初期银翘散,成痈苇茎如解还。
溃脓加味桔梗白,恢复沙清桔杏安。
肺痨肺痨肺阴用月华,虚火百固秦鳖加。
气阴保真或参白,阴阳补天大造茶。
肺痿肺痿虚热麦清救,虚寒甘干生甘求。
心悸心悸虚胆安定丸,心血不足归脾先。
阴虚补心朱安用,阳虚桂龙参附前。
水饮苓术真武入,痰火黄连温胆迁。
瘀阻桃红桂龙牡,邪毒银翘生脉添。
胸痹胸痹血府心血瘀,气滞心胸柴疏施。
痰浊栝薤半涤痰,寒凝枳薤当四宜。
气阴生脉参荣养,心肾阴阳虚证知。
阴虚补心炙甘草,阳虚参附右归依。
不寐不寐肝火龙胆肝,痰连温胆礞石藏。
心胆安定酸枣仁,心脾两虚归脾汤。
心肾六味与交泰,阴火连胶朱砂安。
痴呆痴呆髓亏七福饮,脾肾亏虚还少因。
痰浊蒙窍涤痰洗,瘀血通窍活血寻。
心肝火旺连解毒,痴呆五证需细分。
癫狂癫狂需分癫与狂,痰气逍遥顺导汤。
心脾养心越鞠丸,痰热瘀梦醒癫狂。
痰火扰神生铁饮,阴伤二阴琥养丹。
痫证痫证风痰闭定痫,痰火龙胆合涤痰。
瘀阻脑络通窍活,心脾六君归脾汤。
心肾左归补心丹,昏仆抽搐叫吐涎。
痫证发作休止分,发作阴阳虚细寻。
阳痫连毒定痫丸,阴痫五生合二陈。
肝痰龙胆涤痰化,脾虚痰盛用六君。
瘀阻脑络通窍活,肝肾大补元煎闻。
厥证厥证当需辨四因,气厥血厥痰食分。
气实通关五磨饮,气虚生参四味能。
血实羚钩通瘀煎,血虚独参参养人。
痰厥导痰礞石滚,食厥神术保与真。
脾胃疾病胃痛胃痛肝气柴疏肝,饮食伤胃保与安。
寒邪香苏良附丸,湿热中阻清中汤。
瘀血失笑丹参饮,胃阴一贯芍甘方。
脾胃虚寒芪建中,胃痛诸证莫彷徨。
痞满痞满肝胃越鞠枳,饮食内停保与适。
痰湿二陈平胃散,湿热泻心连朴支。
脾胃虚弱补中益,胃阴不足益胃宜。
呕吐呕吐须将虚实分,外邪藿正玉枢丹。
肝气半厚左金丸,痰饮小半苓桂甘。
食滞内停保与丸,脾胃阳虚理中安。
脾胃气虚砂六君,胃阴不足麦冬汤。
呃逆呃逆胃寒用丁香,胃火竹叶石膏将。
气机郁滞五磨饮,脾胃阳虚理中良。
胃阴益胃橘竹茹,气逆冲呃短频想。
噎膈噎膈痰气启膈功,津亏热结沙参冬。
瘀血内结通幽用,气阳补气运脾从。
腹痛寒邪分多种,寒阻良附正天散。
(肾阳寒侵通四逆,少腹厥阴暖肝煎。
内外皆寒乌头桂,寒邪上逆附子粳。
) 湿热壅阻大承气,饮食枳实导滞难。
肝郁气滞柴疏肝,瘀停少腹逐瘀良。
中脏虚寒小建中,腹痛诸证细而详。
泄泻泄泻寒湿正藿香,湿热用葛根芩连。
食滞保与更枳导,脾胃虚弱参白散。
肾阳虚衰四神丸,肝气乘脾痛泻方。
痢疾寒湿痢疾不换金,湿热芍药葛根停。
疫毒芍药合白头,阴虚驻车黄胶临。
虚寒桃红真人养,休息发作连理辛。
瘀阻少腹逐瘀入,寒热错杂乌梅勤。
脾胃虚弱补中益,痢疾诸证皆此行。
便秘冷秘温脾半硫丸,热秘麻仁更衣先。
气秘可用六磨饮,气虚秘用黄芪牵。
血虚须当润肠丸,阴虚增液阳济川。
肝胆疾病胁痛湿热龙胆肝,肝郁气滞柴疏肝。
瘀阻血府复元活,肝络失养一贯煎。
黄疸黄疸阴阳消退显,热重于湿茵陈先。
湿重茵五甘消毒,胆腑郁热大柴前。
疫毒急黄犀角散,脾虚湿滞黄芪建。
寒湿茵陈术附汤,肝脾柴疏归六丸。
湿热留恋茵陈四,滞瘀逍遥鳖甲煎。
积聚聚证肝郁逍遥顺,食滞痰阻六磨沉。
积证皆为瘀血结,滞血柴疏失笑人。
瘀血膈下鳖甲煎,正虚瘀化积八珍。
鼓胀鼓胀瘀结用调营,水热中分茵陈清。
寒湿困脾实脾饮,滞湿柴疏及胃苓。
阴虚六味合一贯,阳虚附理济肾轻。
眩晕眩晕风火瘀夹痰,肝阳天麻钩藤弯。
痰湿中阻半白天,瘀血阻窍通窍缓。
肾精不足左归丸,气血亏虚归脾汤。
头痛头痛外感或内伤,风寒川芎茶调香。
风热芎芷石膏入,风湿羌活胜湿良。
肝阳天麻钩藤饮,痰浊半夏白天将。
瘀血头痛通窍活,气虚益气聪明汤。
血虚加味四物饮,肾虚大补元煎详。
中风中风经脏恢后知,风阳镇肝麻钩施。
风痰瘀桃红半白,脏腑闭脱阴阳至。
阴闭苏合涤痰服,阳闭至安羚钩宜。
脱证参附生脉饮。
痰瘀温胆四物使。
肝肾左归地黄饮,气虚络瘀补还迟。
中风风痰真方白,阴虚风动镇肝开。
痰热腑实桃承气,痰火瘀闭羚钩才。
痰浊郁闭涤痰祛,脱证参附生脉来。
瘿病瘿病气郁四海舒,肝火栀清消瘰除,痰瘀海藻玉壶理,心肝补心一贯诸。
疟疾疟疾正温寒劳瘴,正疟柴截截七弦。
温疟白虎人参桂,寒疟截七柴桂姜。
劳疟何人瘴冷热,冷瘴不换热清瘴。
肾系疾病水肿水肿当需辨阴阳,风水越婢加术强。
水湿五皮胃苓汤,湿热疏凿饮子良。
湿毒麻翘赤五味,脾阳虚衰实脾将。
肾阳济生真武合,瘀水桃红五苓散。
淋证淋证六淋热八正,血淋小蓟饮子清。
气淋沉香石石苇,膏淋萆薢虚膏淋。
劳淋无比山药丸,或以补中益气宁。
癃闭癃闭七证通补功,膀胱湿热八正从。
肺热壅盛清肺饮,肝郁气滞沉香通。
浊瘀阻塞代抵当,脾陷补中春泽同。
肾阴六味合猪苓,肾阳衰惫济肾功。
关格关格阳湿温吴汤,阴虚肝风杞羚安。
肾衰邪陷参苏涤,三证复杂需分藏。
遗精遗精君相连清心,湿热萆薢分清饮。
劳伤心脾妙香散,肾气不固金固精。
阳痿阳痿命衰赞育丹,心脾亏虚归脾汤。
肝郁气滞柴疏肝,惊恐启阳娱心丹。
湿热下注龙胆肝,阳痿五证此应参。
耳聋耳鸣耳聋耳鸣五证凡,风热上扰银翘散。
痰火温胆礞石滚,肝胆火盛龙胆肝。
肾精耳聋左慈丸,清气不升聪明汤。
气血津液病郁证郁证痰气半夏厚,肝郁气滞柴疏求。
气郁化火丹栀逍,心脾两虚归脾收。
心肾补心六味丸,心神甘麦大枣由。
血证血证鼻齿咳吐便,尿血紫斑七分显。
鼻衄热邪桑菊饮,胃热炽盛玉女煎。
肝火上炎龙胆肝,气虚亏虚归脾连。
齿衄胃火加清泻,阴火六味茜根先。
咳血燥热桑杏汤,肝火泻白黛蛤添。
阴虚肺热百合固,三证咳血此需联。
吐血胃热泻十灰,肝火亦用龙胆牵。
气虚血溢归脾入,气随血脱独参煎。
便血气虚归脾用,脾胃虚寒黄土兼。
湿热地榆槐角丸,湿热阴亏清脏连。
尿血湿热小蓟饮,肾虚火旺知柏丸。
脾不统血归脾汤,肾气无比山药丸。
紫斑气摄归脾汤,血热犀地十灰散。
阴虚火旺茜根散,虚火不甚六味丸。
痰饮痰饮痰饮悬溢支,胃肠遂半己苈施。
脾阳苓术小加茯,支饮寒伏小青益。
脾肾金肾苓桂术,悬饮犯胸柴枳知。
胸胁椒瓜十控涎,虚热沙麦泻白宜。
络气不与香旋覆,溢饮小青龙汤此。
消渴消渴上中下三消,上消肺热消渴烧。
中消胃热玉女煎,气阴亏虚七味朝。
肾阴亏虚六味丸,阴阳两虚金肾了。
内伤发热内热气虚阴阳瘀,气虚补中血归脾。
阴虚清骨阳金肾,气郁丹栀逍遥已。
痰热连温中与入,血瘀发热血逐瘀。
自汗盗汗肺卫桂芪玉屏风,阴虚盗汗归六从邪热郁蒸龙胆肝,心血不足归脾功。
虚劳虚劳气血阴阳分,心气七福脾加君。
肾气大补肺补肺,肝血四物心养心。
肝阴补肝心补心,脾胃益胃肾左归。
肺阴沙麦心阳保,脾阳附理肾右归。
肥胖肥胖虚实需分清,胃热火郁虎小承,痰湿导痰四苓化。
气郁血瘀血府宁, 脾虚参术防芪入,脾肾真武合桂苓。
癌病癌气痰瘀越化积,毒热犀地犀黄使。
湿热毒龙胆五味,瘀毒血府膈下除。
阴伤气耗生脉地,气血双亏十全补。
肢体经络病痹证痹风防风痛乌头,着痹薏仁汤中求。
风湿热白桂宣痹,痰瘀痹阻双合收。
寒热错杂桂芍母,气血芪桂五物留。
肝肾虚痹独寄生,痹证诸证可无忧。
痉证痉证风痰真白安,邪壅羌活胜湿汤。
肝经热盛羚钩藤,阳明白虎增承参。
心营热盛清营入,痰浊阻滞导痰安。
阴虚四物大定风,痉证诸证此为良。
痿证痿证肺热清救肺,湿热浸淫二妙味。
脉瘀圣愈补还五,脾虚参术补中益。
肝肾亏损虎潜丸,阴阳鹿角四斤齐。
颤证颤证风阳天钩镇,阴虚风动定风寻, 痰热风导痰羚钩,阳气虚衰地黄饮。
气血人参养荣用,髓海龟鹿定风陈。
腰痛腰痛寒湿甘姜术,湿热腰痛四妙触。
瘀血身痛逐抵当,肾阴左归阳右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