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的城市设计方法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设计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市形态与空间布局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策略和实践。
一、城市形态的重要性城市形态是指城市的形状、结构和布局特征,包括建筑物的高度、密度、分布以及交通网络等。
城市形态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
城市形态的紧凑性和连通性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其次,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空间和生活环境。
城市形态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步行街,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如良好的采光、通风和景观,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合理的城市形态可以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社会活力。
城市形态的集聚性和多样性可以促进产业的集聚和创新,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同时,合理的城市形态也可以促进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提高城市的社会活力和文化吸引力。
二、空间布局的重要性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各功能区域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等。
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实现城市各功能区域的集约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例如,将居住区与工业区相分离,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居民的影响;将商业区与居住区相近,可以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提高生活便利性。
其次,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将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福利资源更好地分配到各个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
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的发展与演变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过程,其中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筑形态包括建筑的外观、结构和空间形式,而城市空间布局则涉及到城市内各个建筑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布局。
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对于提升城市形象至关重要。
一个城市的建筑形态和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美感和整体形象。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巧妙的空间布局,可以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景观,使得城市更加宜居。
比如在城市的核心区域,可以建造一些标志性的高楼大厦,提升城市的象征性。
而在城市的边缘区域,可以集中安排一些绿地和公园,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通过优化建筑形态和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使得城市更加美丽、吸引人,并能够给人们一种良好的生活体验。
其次,优化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对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能够享受到更加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因此,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城市设计中,可以将住宅、商业设施、办公区域等相互结合,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合理的道路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也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通过优化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条件,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再次,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需要考虑到资源的利用效率、环境的保护以及自然生态的平衡。
因此,在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中,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效。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合理布局绿地和水域,增强城市的生态功能。
通过优化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保护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综上所述,建筑形态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

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引言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城市规划和设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空间布局优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规划设计中的空间布局优化,旨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一、空间布局的重要性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个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便利性,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空间布局也是城市形象的体现,它可以塑造城市的风貌和特色。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1. 人性化原则空间布局应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
合理的空间布局应考虑到人们的出行、休闲、工作等方面的需求,创造一个舒适、便利的城市环境。
2. 功能分区原则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应有明确的界限和合理的布局。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应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连接,以实现各自的功能,并为居民提供便利。
3. 绿色生态原则空间布局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城市中应合理设置绿地、公园等绿色空间,以提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同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紧凑布局原则城市的空间布局应尽量紧凑,减少空间浪费。
合理的紧凑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减少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
三、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1. 交通规划优化交通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例如,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2. 土地利用优化土地利用是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
合理的土地利用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例如,合理划分土地用途,将不同功能区域布局在合适的位置,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3. 建筑设计优化建筑设计是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功能性和美观性,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例如,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外观等都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不破坏城市的整体形象。
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议

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议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居民休闲、社交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它对于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与管理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旨在优化城市公共空间,提高其使用效率和人民满意度。
1. 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活动城市公共空间应该根据不同居民群体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场所和活动。
例如,可以规划建设公园、广场、运动场、儿童游乐区等,以满足人们休闲娱乐、锻炼运动的需求。
此外,举办各种文化艺术展览、音乐演出、市集活动等也能吸引更多人参与,并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力。
2. 加强空间规划和布局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布局是优化城市公共空间的基础。
应该根据城市功能和居民需求进行科学设计,确保公共空间的分布均衡和互联互通。
比如,在城市不同区域设置公共空间,使之离居民住宅区较近,方便居民的利用。
同时,应充分考虑交通、环境和安全等因素,确保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使用舒适性。
3. 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氛围对于吸引居民的使用至关重要,应该创造一个宜人、安全、清洁的环境。
加强绿化建设,种植花草树木,提供充足的座椅和遮阳设施,以及设置艺术装饰等都能够提升公共空间的美观和舒适度。
此外,定期维护和清理公共空间,保持其整洁和安全,也是重要的任务。
4. 改善公共设施和服务公共设施和服务的完善是提高城市公共空间使用效率的关键。
应该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投入和维护,例如增加公共厕所、垃圾桶、饮水机等设施的数量,并定期检修和清洁,确保其正常使用。
同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导览系统、无线网络等,提供更便捷的服务体验。
5. 鼓励社会参与和共治优化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与合作,征求意见和建议,共同规划和管理公共空间。
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公共空间的养护和管理工作,形成共治格局。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使公共空间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营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市空间的特性和城市设计方法

城市空间的特性和城市设计方法
①多样性:对应的设计方法是保持空间功能的复合,各种形态空间的相对独立性。
②渗透性:利用公共空间的联结来实现,使之成为一个系列,景观相互穿插,混合使用。
③可识别性:利用城市空间中的节点、边缘、路径、区域、建筑、标示牌进行独特性设计。
④界面和尺度感:控制建筑的进深、面宽、高度等,对建筑外立面材料进行选择以保持风格的统一。
⑤舒适性:人的尺度深入到设计中,城市空间是为了人的使用和感受而存在。
⑥完整性:重视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整体设计思想引入。
1。
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

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形态与规划设计的话题愈加引人注目。
城市形态的演变和规划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城市形态的演变推动了规划设计的不断更新与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形态的演变与规划设计的关系,同时从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等角度分析城市形态的演变及其对规划设计的影响。
一、城市形态的演变史城市形态的演变是历史的长河中缩影。
从最早的部落村落到今天的大都市,城市形态在不断地演变。
人们的社会生活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城市发展的领头羊地位不断的稳固和扩大。
从城市格局和形态的历史发展看,城市形态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古时期、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城市形态。
1. 古城市的形态演变古代城市的形态演变以波斯、印度等古国城市为代表,在城市规划上,最为重要的是城市的贸易和军事。
城市的宗教建筑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市场和集会广场是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重要空间。
在古代城市发展中,城市防御设施及城墙的建设也至关重要,因此古代城市形态发展的核心在于城市的周边防御体系。
2. 中世纪城市的形态演变中世纪城市的形态演变是在城市维持稳定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完成的。
城市规划的核心以教堂、城堡、市政厅和住宅为中心,城市的庭院、广场、街道等生活空间被迅速营造和扩展,这也是中世纪城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中世纪城市的形态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文化力量的积累与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上。
3. 近代城市的形态演变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规划的重心由防御和基本生活需求转向技术和经济发展。
近代城市的形态演变主要集中在交通和能源设施、住宅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发展。
城市的基础设施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也越来越注重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4. 现代城市的形态演变现代城市形态的演变主要是电子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
数字化信息和智能科技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城市空间的概念也得到广泛的拓展和升级。
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跨世纪的重要话题,城市规划和设计也逐渐与之相适应,发挥数字信息和智能化科技的作用。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与布局研究近年来,城市化发展的速度逐渐加快,城市规划的优化和布局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作为一个综合的空间体系,其布局和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因此,城市的空间优化和布局成为研究的重点。
一、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精细化、创新化的优化,使城市空间更加具有可持续性、安全性和生态性。
从城市规划规范的角度看,空间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交通优化交通优化是城市规划中空间优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优化城市的交通,可以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流动性和整体形象。
在众多交通方式中,公共交通是最能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方式之一。
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使用率,城市规划者必须将公共交通线路规划连接至各个城市重要区域。
此外,还可以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的互通性,并优化看板、标识等交通导向系统,以保证交通系统的平稳、高效运行。
(二)居住空间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的优化和改善是城市规划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主要包括住宅的区位、建筑的设计、室内装修等方面。
例如,城市规划者可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中心城区和市郊区的住宅分布,以便更好地维护城市的整体平衡。
另外,规划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整个居住区的建筑物进行有效的分隔,并给予其必要的配套设施。
(三)绿化空间优化城市的绿化空间是城市规划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绿化空间不仅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还能够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规划者可在城市规划中增加休闲绿地、居住绿地、生态绿化等空间,营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四)灾害防控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还应包括灾害防控。
城市规划者可以从建筑的防护、检测与预警、地下空间利用等方面入手,加强城市的防灾能力和复原能力。
同时,针对城市不同地区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主要是指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上,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建立符合人民需要的城市空间体系。
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优化

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优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功能的不断拓展,如何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优化的关系,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空间优化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通过对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进行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和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城市空间优化是指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对城市既有空间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和城市功能的协调性。
城市空间优化能够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居住条件和优化交通状况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规划策略1. 综合规划:制定综合性的城市规划,包括城市的长远发展目标、功能区域划分、空间布局等。
综合规划能够提升城市规划的全局性和协调性,促进城市各项发展的有机衔接。
2. 智能化规划:运用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城市规划进行预测和优化。
通过智能化规划,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城市发展的需求,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绿色规划: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和生态环境。
绿色规划能够降低城市能耗、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三、城市空间优化的实施方法1. 建设紧凑城市:通过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将城市的功能区域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缩小城市的空间占地面积。
紧凑城市能够优化城市的交通布局、提高用地利用率,并减少城市扩张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2. 提升城市绿地率: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提供更多的休闲活动场所和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的建设可以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气温、增加生态多样性,并提升居民居住环境的宜居性。
3. 优化交通网络: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效率。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讲解

• 5.5空间标记分析
• 这是现代城市设计空间分析中最有效的途径,它综合吸取了基地分析、序列 视景、心理学、行为建筑学等环境分析技术的优点,适用于设计者加深对设 计任务的理解,并有助于改善城市空间关系的视察效果。
• 所谓注记,指在体验城市空间时,把各种感受使用纪录的手段诉诸图面、照 片和文字,因而这是一种关于空间诸特点的系统表达。
• 他认为,改善环境不仅仅是指纠正由于技术与城市的发展带来的污染及其在 害,它还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演进的创造过程。
4.相关线—域面分析方法
• 城市结构“线”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 1)物质线,是城市域面上各种实存的、可以清楚辨认的“线”。 • 2)心理线,是人们对城市域面上物质形体的心理体验和感受形成的
会空间便交织在一起,构成名副其实的场所。 • 3)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城市设计者就可以做出设计和建设的对策研
究,同时结合了对若干规划设计辅助线、控制红线等“人为线”的分 析探讨。 •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将上述诸“线”叠加,便形成城市的各种网络,如道路结构网络、 开敞空间体系及其分布结构、空间控制分区网络等,对该网络进行综 合分析和研究,设计者便可最终理解给定的城市分析域面的种种特质 和内涵,并为下一步微观层次的空间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限制条件。
• 他的生态设计方法是: • 1)自然过程规划:视自然过程为资源。 • 2)生态因子调查:土地信息。 • 3)生态因子的分析综合:先对各种因素进行分类分级,构成单因素图。 • 4)规划结果表达:生态规划的结果是土地适宜性分区。
• 3.2西蒙兹和“大地景观”
• 西蒙兹是当代美国“受到最广泛尊敬的景观建筑师”。他的学术思想集中反 映在《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一书中。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安庆市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特征及其优化对策

21 0 1年 8月
安 徽 建 筑 工业 学 院 学报 ( 然 自 科学版)
J u n l fAn u n ttt fArhtcu e & Id sr o r a h iIsiu eo c i t r o e n u ty
Vo. 9No 4 I1 .
Au . 2 1 g 0 1
2 3 带状发 展型 (0 0年 以后 ) . 20
20 0 0年 ,双 百 ” 市 发 展 目标 的确 立 , 市 “ 城 城
发展框架拉 大, 城市进一步往龙山、 老峰、 长风等 方向拓展 , 呈现带状发展趋 势。20 04年 , 建成通 车的合( 安 ( 高速公路 南北 向贯穿安庆城 肥) 庆) 区, 带动了城区的发展 , 特别是北部高速出入 口地 带地 区 的发展嘲 ( 1 , ) 图 fg 。
tm ial ,h sp p rr s a c e n n lz s t e p o e s a d t e e itn n e ir o tt sd n mi e c l t i a e e e r h s a d a ay e h r c s n h xs ig i fro fsa u y a c y s se o h p ta v l to fAn i g i h a ty a sb sn h h o yo r a p t le o u y tm ft es a i1 ou in o qn nt ep s e r y u i gt et e r fu b n s ai v l— e a t n Ba e n t i,h r tcin o it rc l u t r ,h e p ca in o r a c lgc l a tr n i . s d o h s t ep o e t f so ia lu e t ers e tto fu b n e o o ia ten a d o o h c p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

城乡规划中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城市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城乡发展工具,旨在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是城乡规划中的两个核心概念,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有效地塑造城市的形象和特征,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城市的健康成长。
一、城市形态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和结构特征。
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形态,如线性城市、环状城市、径向城市等。
城市形态的选择应考虑城市的功能需求、交通运输等因素,并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
1. 线性城市形态线性城市形态是一种沿着一条线性地带发展的城市形态。
它通常沿着河流、海岸线或山脉等地理特征延伸发展,形成一条细长的城市带。
这种形态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交通的布局,但也存在城市扩张难度大、地区差异大等问题。
2. 环状城市形态环状城市形态是一种环形布局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于城市的历史原因或地理特征所致,如沿海城市、火山口城市等。
环状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交通布局和资源的利用,但也容易导致交通压力过大、环境污染等问题。
3. 径向城市形态径向城市形态是一种由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发展的城市形态。
这种形态通常是由城市的历史演变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所决定的,如多个城市中心周围布满收缩圈和发展圈。
径向城市形态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的产业布局,但也容易导致城市中心的人口流失和资源不平衡等问题。
二、城市结构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各个区域及其空间布局的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结构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运行效率,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1. 中心性结构中心性结构是指城市中心区域作为商业、行政和文化中心的集中区域。
这种结构有利于城市的商业和文化发展,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压力大的问题。
2. 放射性结构放射性结构是指城市以某一中心为核心,向外发展呈放射状分布的结构。
这种结构有利于交通运输和资源利用,但也容易导致城市的土地利用不均衡和辐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3.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是指城市内部形成多个核心区域,通过交通网络和社区的连接而形成的结构。
立体城市的设计和建设思路

立体城市的设计和建设思路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已经从过去的只占全人口的一小部分发展到了世界人口的半数以上,预计到2050年,全球城市化率将达到68%以上。
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人口过度聚集、自然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立体城市被提出并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的新趋势。
那什么是立体城市呢?它又该如何设计和建设呢?一、立体城市的概念立体城市是一种的城市结构形态,是指在三维空间内建设城市空间,而非传统的以地面为基础的城市结构。
立体城市是不同于传统城市的一种城市规划新形态,其空间形态包括了立体形态、三维交通、覆盖式建筑等。
二、立体城市的建设模式1、立体空间建设立体城市的空间由地下、地上、高空、水上和海底构成,其中地下和高空的建设可作为优化城市设计的手段。
地下空间建设可用于市政基础设施的设施与运营,可实现地下公共交通系统、停车设施和垃圾处理等。
而高空的建设则可用于居住、办公、商业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2、立体交通规划立体交通规划是立体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建设立体城市时,除了传统的地面交通外,还需要开发立体交通系统。
如高空交通系统、地下交通系统和水上交通系统等。
高空交通系统在城市空中建造大型桥梁或穿越建筑群、河流等,利用轻轨等交通工具在上面运行,将城市内部互相独立的地区联结在一起,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通行效率。
地下交通系统则适合于城市地铁,其优越的运输能力可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人口运输需求。
水上交通虽在不同城市建设情况下不太一样,但对于海港城市和沿海城市来说,水上交通系统建设同样重要。
3、建筑覆盖式设计传统城市的商业建筑往往是单独独立的,而在立体城市中,建筑被设计成一种覆盖式的结构。
建筑覆盖式设计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还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建筑覆盖还可以用作城市绿化、景观布局,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可扩展的空间系统。
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空间优化分析

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空间优化分析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人口规模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对城市的布局、功能、结构、形象等进行的系统设计和综合整治。
而空间优化则指对城市中的空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可持续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报告中的城市规划与空间优化分析。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和要求,合理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文景观,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景观建设和生态农业等措施,实现城市和自然之间的有机融合,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城市规划与交通系统建设城市规划中的交通系统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包括道路网络、公共交通和停车场等,能够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和系统,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出行条件。
三、城市规划与住宅建设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供良好的住宅条件。
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布局和结构,使得居民能够享受到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规划住宅区的建筑密度、楼高、绿化率等指标,提高居住质量和居住舒适度,使得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提升。
四、城市规划与商业发展城市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商业发展的需求。
合理规划商业区的布局和规模,使得商业活动得到促进。
通过合理规划商业区的商业多样性、场所设计和交通引导等措施,提高商业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
五、城市规划与公共设施建设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公共设施的建设。
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的布局和建设,包括学校、医院、政府机关和文化设施等,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
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的分布和容量,提高城市的功能性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六、城市规划与文化传承城市规划也需要考虑到文化传承的问题。
合理规划城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通过保留传统的建筑和历史风貌,弘扬地方文化和历史文化,使得城市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吸引力。
控规城市设计方法

控规城市设计方法一、引言控制性详细规划(控规)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重要依据。
控规对于城市的空间形态、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绿化景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安全与防灾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主要探讨控规中的城市设计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空间形态设计空间形态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态、高度、色彩等方面的规划。
在控规中,应结合城市的地形地貌、功能需求、文化特色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空间形态设计方案,以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三、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功能布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合理分配城市的各种功能用地,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
在控规中,应明确各功能用地的性质、规模、布局等,以实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四、交通组织设计交通组织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求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在控规中,应合理规划道路网、公共交通系统、停车场等交通设施,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绿化景观规划绿化景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保护城市的自然环境,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营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在控规中,应合理规划公园绿地、街道绿地等公共绿地,以实现城市的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
六、公共空间设计公共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提供足够的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在控规中,应合理规划公共广场、公园、街道等公共空间,以实现城市的公共性和共享性。
七、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保护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
在控规中,应明确保护历史建筑、文化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
八、城市安全与防灾城市安全与防灾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求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对城市的影响。
在控规中,应建立健全的城市安全和防灾体系,提高城市的应对能力和抗灾能力。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分析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分析引言: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综合性的规划和设计,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而城市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方法和挑战,并以一些案例来说明。
一、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城市的空间布局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效率、可达性和可持续性。
1. 提高城市的效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合理分布,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缓解交通压力。
此外,优化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提高城市的可达性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内部和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
例如,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和交通枢纽,可以方便居民出行,提高城市的可达性。
此外,优化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服务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覆盖率,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3.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优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此外,优化的空间布局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空间布局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需求、土地利用情况和居民的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空间布局优化方法。
1. 多中心城市布局多中心城市布局是指在城市内部设置多个中心区域,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和交通压力。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和工业区分布在不同的中心区域,可以使人们更便利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和资源。
2. 混合用地开发混合用地开发是指在同一区域内同时开发不同类型的用地,例如将商业、居住和办公等用地混合在一起。
这样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提高用地利用效率。
3. 绿地和公园规划合理规划绿地和公园是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绿地和公园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规划策略与方法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规划策略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的繁荣。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规划策略与方法。
一、城市空间布局的意义城市空间布局是指城市内部各类功能区域的相对位置和空间组织方式。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环境污染,提升城市形象。
同时,优化的城市空间布局还能够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二、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1. 综合平衡原则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因素。
在决策过程中,应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确保各类功能区域的合理布局。
2. 适度集聚原则城市空间布局应该倾向于适度集聚,即将相似的功能区域集中在一起,形成区域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3. 生态保护原则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应该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该鼓励绿色建筑和低碳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三、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方法1. 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基础。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划定各类功能区域的位置和规模。
在规划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手段。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应该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减少汽车使用量,改善空气质量。
3.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环节。
应该鼓励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同时,建筑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景观和人文环境的保护。
4. 环境保护城市空间布局优化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应该合理划定生态保护区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
四、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的案例分析以中国深圳市为例,深圳市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规划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优化利用,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城市规划中,空间优化策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包括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空间优化策略。
一、土地利用优化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土地利用优化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要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和行业的需求。
其次,要合理规划土地的使用方式,如高层建筑、低密度建筑、绿地等,以实现土地的最大价值。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用地政策,鼓励土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土地浪费。
二、建筑设计优化建筑设计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建筑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品质和可持续性。
在建筑设计中,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美观性。
功能性包括建筑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建筑。
美观性包括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的设计,要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此外,还要注重建筑的节能性和环保性,采用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三、交通规划优化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人民的出行体验。
在交通规划中,要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如地铁、公交等,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要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和交通流的分配,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设自行车道和步行街等,鼓励人们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绿地空间优化绿地是城市的“肺”,优化绿地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在绿地规划中,要注重绿地的布局和面积,使绿地能够覆盖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且足够大,以满足人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同时,要注重绿地的设计和管理,使绿地具有美观性和功能性,如种植花草树木、设置休息区和健身设施等。
空间布局优化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空间布局优化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引言城市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空间布局、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其中,空间布局优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背景出发,探讨空间布局优化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发展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迅猛推进。
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承载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
然而,城市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空间布局优化。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概念空间布局优化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分布和功能,以达到优化城市整体结构、提高城市效益的目标。
它包括了建筑物的布局、道路的规划、绿地的设置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优化,可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减少资源浪费、改善环境质量等。
三、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一)功能分区原则在城市规划中,不同的区域应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例如,商业区应该集中在市中心,居住区则应该远离工业区,以减少噪音和污染对居民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交通便利原则交通是城市运行的重要支撑,因此在空间布局优化中,交通便利是一个重要的原则。
合理规划道路和交通枢纽的位置,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此外,还可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在空间布局优化中,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则。
合理规划绿地和自然保护区的位置,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加人们的休闲娱乐空间。
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人才和投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空间布局优化的应用实例(一)巴塞罗那超级岛巴塞罗那超级岛是一个由人工填海形成的岛屿,被用于举办2004年世界城市论坛。
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

• •
5.6电脑分析技术 电脑技术在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它逐渐使规划者从 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并大大提高了规划设计的科学化。
• • •
2.3认知意象分析 这是一种借助于认知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的城市分析理论,其分析结 果直接建立在居民对城市空间形态和认知图式综合的基础上。
• •
1960年,凯文· 林奇根据人们有关城市景观儿时记忆的测验进行了调查分析, 在城市意象领域取得了开拓性的研究进展,其结论集中发表在《城市的形象》 一书中。 认知意象对城市空间环境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可识别性和意象性。 通过研究,林奇概括出城市意象五要素:路、边、区、节点、标志。
• •
5.3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在“心智地图”分析基础上,可进一步调查分析居民对城市某些标志性节点, 如塔、教堂、庙宇等建筑物及其空间的主观感受。这些标志性节点在所在城 市中一般都有相当的空间影响范围,并且在城镇景观、居民生活和交通组织 方面具有一定的集聚功能。
• •
5.4序列视景分析 过程:在待分析的城市空中,有意识地利用一组运动的视点和一些固定的视 点,选择适当的路线,对空间视觉特点和性质进行观察,同时在一张事先准 备好的平面图上标上箭头,注明视点位置,并记录视景实况,分析的重点是 空间艺术和构成方式,记录的常规手段使拍摄序列照片、勾画透视草图和做 视锥分析,今天还可利用电脑或模型—摄影结合的模拟手段取得更连续、直 观和可记载比较的资料。
5.城市空间分析的技艺
• • •
5.1基地分析 这里的基地分析是广义的,是指对城市设计地段相关的各种外部条件的综合 分析,也是场所文脉分析理论的具体深化内容之一。 基地和用途是一对孪生概念。对于城市设计来说它有两重性,一方面,只有 当基地所形成的限制条件被认识时,才能考虑其可能性;而另一方面,同时 又只有在用途提出后,基地分析才可进行。
城市空间形态与建筑布局优化

城市空间形态与建筑布局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的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品质,因此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的整体呈现形式和结构组织,它既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也涉及到城市的地貌、建筑风格和道路交通等。
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首先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目标和规划原则。
比如,有些城市希望通过大规模的建设来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和繁荣,而有些城市则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环境资源。
然后,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条件、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等因素,来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
比如,城市中心区域可以设计成商业和文化中心,周边可以规划成住宅区和工业区。
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利用效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筑布局是指城市中建筑物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建筑布局的优化可以从多个方面考虑。
首先是建筑的高度和立面设计。
在城市内部,建筑的高度和立面设计需要考虑街道的宽度和交通容量,避免造成阴影和视觉的压迫感。
同时,建筑的外立面设计也需要注重美观和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其次是建筑的功能和布局。
不同类型的建筑应该合理分布,以满足城市内不同群体的需求。
比如,商业建筑可以集中在市中心,住宅区可以分散在城市的不同区域。
最后是建筑的可持续性。
建筑的布局应该考虑到节能和环保的原则,比如建筑的朝向和隔热措施。
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益,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的优化,需要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参与。
政府需要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布局。
市场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还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居民、企业、设计师等,共同参与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的调整和优化。
比如,可以开展城市规划征集活动,征集居民和设计师的意见和建议,以实现民主决策和社会共识。
城市空间形态和建筑布局的优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青岛小港及周边地区概况
德国殖民当局于 1899 年建立了青岛小 港,并兴建了两道防波堤,又于 1901 年建成 1 座木码头,主要用于装卸军火、建筑材料等 物资。1914 年,日本侵占青岛后,小港作为 沿海物资进出的重要港口,成为外贸港— 大港的内贸补充港。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渔 业的兴旺、水运的发达,其周边地区吸引了 大量人口聚集,相继建设了大片的居住区和 商业区,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区,港口 功能进一步多元化和复杂化。解放后,小港 港口被大规模地扩建,成为青岛市地方运输 部门的客货运混合港,并在小港北侧的冠县 路形成了非常发达的金融、商业服务街。改 革开放后,随着水运交通对港口规模和港口 周边配套设施的要求越来越高,小港港口功 能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逐渐衰落。随 着港口外贸集装箱航线西移至黄岛,小港面 临功能更新的新课题,小港地区的空间演替 即将发生重大转变。
Method of Urban Planning for Optimization of Urban Spatial Configuration — With the Planning of Qingdao Small Harbo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s an Example/He Zizhang,Duan Jin
小港地区除了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 外,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工业景观。城市的老 码头工业区是非传统的城市景观之一,是一 种工业景观资源,因此,对这些工业废墟的 开发不能一拆了之,不仅要考虑其经济价值, 更要考虑其历史文化价值。小港地区是青岛 码头工业发展最早的地区,在百年的发展历 程中,留下了大量的工业景观遗产,适当地 保留部分工业景观遗产既可以节约资源,又 可以保护地段的历史记忆,以此塑造出独特 的景观,使之成为青岛这个现代工业城市发 展进程的见证。
广场—鲁迅公园—栈桥”线路。随着中山路 的更新改造,这条旅游线路将延伸,并连接 到天主教堂和馆陶路历史街区。而小港地区 将成为整条旅游线路在西部老城区内的一个 高潮性终结点。
1.2 景观资源 小港地区周边的老城区空间格局和建筑
形态富有特色,有全国文保单位天主教堂及 中山路商业街,还有馆陶路历史文化风貌保 护区及中部的风貌保留区。馆陶路片区曾经 是外国银行的集中地,以日本银行为主,其 建筑是青岛地区日本建筑的代表。冠县路历 史保留区的路网结构、整体街区形态富有特 色,是解放前建设的、建筑为 2 层~3 层的传 统“里院”,但其单体建筑的特色不突出,居 住环境差,人口密度高。小港地区现有省级 优秀历史建筑 6 座,市级优秀历史建筑 1 座, 建议保留的建筑 3 座。
(2)道路网络。基地内有非常密集的城市 支路和街区小巷,道路分级不清晰。在滨海 工业用地内的道路大多为尽端路,滨海地区 无公交车到达,也无公共停车场。胶济铁路 线与规划的城市高架道路相交,与南北向的 城市主干路平行,两者将形成一个交通走廊, 割裂城市空间。小港及其周边地区集中布置 了大批的交通设施,如青岛港客运站和青岛 市火车站。基地内的城市南北向主干道为新 疆路、冠县路、莘县路、四川路,在编的青 岛市交通规划将在其上设置高架快速路,与 东西向的胶州快速路相连,并在小港东侧设 立立交桥。快速路将给该地区带来便捷的交 通条件,但也可能由于快速路的切割,增加 行人到达滨水区的困难。
1.3 用地权属 小港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状况非常复
杂、混乱。既有历史遗留的旧式住宅,也有
52 规 划 师 P L A N N E R S
居住条件较差的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现代 住宅和条件相对较好的新建小区。规划基地 内的三产兴旺、个体经济发达,分布着大量 的水产品批发市场,临街的建筑底层全部为 商业用途,此外还分布着大量的中小型工业、 运输业用地。小港及周边地区的土地分别隶 属于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特殊军事 用地等企事业单位机构,并且这些用地相互 穿插,因此,小港地区的改造必然是“牵一 发而动全身”。不同级别的用地权属问题使开 发工作需要以较高级别的行政调控为保障。
2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从城市空间物质形态的构成要素的角度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形态需从用地、道路网 络、界面、节结地和空间组织关系 5 个方面 出发,进行空间类型、用地结构形态、空间 网络、中心与节结地及空间三维的研究。
(1)用地。现状滨海地段以工业、仓储和 港口用地为主;铁路线以东以居住、商业服 务为主,间杂仓储与行政办公用地;沿冠县 路、莘县路两侧以商住为主;小港北段中部 以居住为主,间杂部分工业用地;小港南部 东侧以居住为主,间杂部分商业用地。
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主要研究不同功能 城市用地的转换与布局问题,即研究空间演替 与形态的关系。空间演替的发生机制分为竞争 与干扰。在城市空间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当某 一空间类型的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新的空间 类型就以更适应新环境的能力进行竞争,最终 导致演替。这种内外环境的变化包括空间本身 内部活动的改变、空间关系的变化、外部环境 的变化。小港地区所发生的空间演替正是基于
(3)空间网络。城市内部路网是城市空间 生长的骨架,支撑着城市内各种功能型空间 的分布,并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路网 是城市网络物化的重要形态。通过规划的控 制和干预,促进网络组织型生长是网络优化 的必要措施。城市东西向与南北向的快速路、 铁路在小港地区交汇,使得基地交通关系非 常复杂。为避免快速路与铁路对小港地区的 切割,造成空间破碎,规划将快速路与铁路 架高,沿线设置 4 个分离式交叉口,以加强 滨水区与城市的网络联系;在快速路西侧设 置辅助路,以减少过境交通的影响。由于南 北向的快速路将基地分为东西两片,为加强 基地与城市的网络联系,东片的规划主要是 完善四川路两侧商住区内的支路,并依托老 城区狭窄而致密的路网,形成连续互通的道
[摘 要] 青 岛 市 小 港 及 周 边 地 区 规 划 从 用 地 、 道 路网络、界面、节结地和空间组织关系 5个方面, 分析小港及周边地区的空间形态,提出将小港 的港口功能转换成混合型的城市功能,增加公 共绿地,架高快速路与铁路,设置辅助道路,以 避免割裂空间和减少过境交通的影响等措施, 以城市设计的方法优化小港及周边地区的空间 形态。 [ 关键词] 空间形态;青岛;城市设计
图 1 总平面图
内外环境的变化之上。干扰是通过规划控制, 促进、抑制、改变或引导空间演替的措施,使 演替朝着人为制定的目标发展。这种目标应该 符合城市空间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具有超前性, 即规划的空间结构形态应该符合今后一段时 期内空间演替的规律。
规划对基地内的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块进行综合评价, 确立相应的发展策略,并提出设计目标:
(2)用地结构形态。城市的用地结构形态 是一种动态结构,一种演替过程。小港地区 的用地结构形态优化是在原有分区土地利用 规划的基础上,运用人本主义的设计思想,进 行功能的重新定位,突出显示滨海地区多功 能的目标定位和丰富的景观资源,具体做法 是:①整合滨海沿岸用地,设置足够的绿化 带及公共开放空间,保证岸线贯通。②拆除 高架快速路两边的危房,设置防护绿地,以 减弱高架路对周边区域的干扰,提高老城区 的绿化水平。③通过功能更新和土地置换,将 基地内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调整为居住用 地、公共设施用地及绿地。④整合片区内部 绿地,使之尽可能与风貌保护建筑的用地相 结合。
而产生聚集作用的特殊地段。小港地区延续 了青岛老城区小而密的城市肌理,缺少一个 开放性的空间节点。
(5)空间组织关系。空间组织关系是产生 不同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小港地 区与老城区之间缺少空间联系,小港地区内 部亦呈现出空间割裂的局面,无法形成一个 连续的公共性滨海开放空间。
3 城市空间形态优化
[文 章 编 号 ] 1 0 0 6 - 0 0 2 2 ( 2 0 0 5 ) 0 1 - 0 0 5 2 - 0 4 [中 图 分 类 号 ] T U 9 8 4 . 1 1 +1 [ 文 献 标 识 码] B
城市空间形态优化的城市设计方法
—以青岛小港及周边地区规划为例
□ 何子张,段 进
(1) 完善和提升小港地区的城市功能和 形象,振兴和恢复老城区的经济和活力,缩 小城市东西部的差距。
(2)将小港地区建成以人为本、体现青岛 城市魅力的现代城市滨水区,创造富有凝聚 力和现代气息的空间景观,提升青岛作为国 际化滨水城市的重要地位。
(3)完善城市空间结构,构建整体的旅游 系统。
(4)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便捷、平衡的 交通系统和有参与感的场所。
[Abstract] The planning of Qingdao Small Harbo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five aspects of land utilization,road network,interface,node area and spatial organization,and analyzes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Small Harbor Area.It then suggests that the function as a harbor be changed into a city function of mixed type,public greenbelt area be increased,overhead expressway and railway be built,and auxiliary roads be constructed to avoid dissevering urban space an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by the transit traffic,thus optimizing the spatial configuration of the small harbor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through urban design. [Key words] Spatial configuration,Qingdao,Urban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