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南京大学考研)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必背名词解释:
1. 词:在古代文学中,词是指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词的特
点是短小精炼,通过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表达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文学中许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2. 骈文:骈文是一种形式繁复、语言丰富多变的文学体裁。
它以雕琢的修辞和
华丽的辞藻为特点,常常运用比喻、夸张和反复叠句等修辞手法,使句子或段落具备鲜明的节奏感和华美的效果。
骈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运用于散文和诗歌创作。
3. 辞章:辞章是指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写作形式。
它以“篇章”为主体,通过辞
格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来表达文学形式和意义。
辞章的形式丰富多样,有纪传体、赋、咏史等。
它不仅在古代文学中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 赋:赋是一种以描写具体事物和情景为主题的文学体裁。
赋可以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风貌等,通过瑰丽、生动的语言来渲染和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赋作品,如杜甫的《登高》、苏轼的《赤壁赋》等。
5. 韵文:韵文是一种依照一定的音韵规律组织诗歌和文辞的文学形式。
古代文
学中的很多诗歌、词曲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
韵文通过押韵和平仄的安排,使文章或诗歌具备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必背名词的解释。
这些名词代表了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和风格,了解它们的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导语: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人们思想和情感的抒发方式,承载着历史、民俗、哲学等众多元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古代文学密切相关的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
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周南》、《关雎》、《卫风》、《国风》等15篇组成,内容广泛涵盖了古代人们的宴饮、爱情、生活等方方面面。
诗经以其简洁、自然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知和思考。
2. 辞章: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以整齐、工整的辞藻和语言结构组成的文章,通常用于见礼、赠文、祭文等场合。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性和表达力,常常以富有感情、华丽多彩的语言,表达人们对友情、爱情、亲情等的思念和赞美。
3. 骈文:骈文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指使用平行的句子结构、重复的修辞手法、对仗的语言形式等特点构成的文学作品。
骈文在唐宋之间较为盛行,其形式多样,无论是骈体诗、骈话还是骈文诗,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美学追求。
4. 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一种由四句组成、每句七个字的诗歌形式。
它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使用,一方面因为其节奏感强、句子紧凑的特点,而且它的灵活性和表现力也值得赞扬。
七言绝句的优美旋律、准确表达和富有意象的描绘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
5. 韵文与散文:韵文和散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韵文是指有一定的韵律、音调的文学形式,例如诗歌和骈文。
散文是指不受音律约束、按照自由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组织的文学形式。
韵文通常具有较高的节奏感和音韵的美感,而散文则更注重细腻的抒发和真实的揭示。
结语: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其中一些名词的解释,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古代文学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音韵之美、修辞之妙以及对社会、情感的深入剖析。
[整理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1、四家《诗》:指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和古文“毛诗”。
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
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泛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
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美政”理想: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就是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享有国家。
其次,应该选贤任能,罢黜*佞。
另外,修明法度也是其“美政”的内容之一。
总之,相对于楚国的现实而言,屈原的“美政”理想更加进步,并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向。
3、“骨气奇高,词彩华茂”:这是锺嵘《诗品》中对曹植诗的评价。
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
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他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4、温州杂剧: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戏文,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称为“温州杂剧”,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元末高明所作的《琵琶记》。
5、赋比兴: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南大名词解释
南京大学中文专业1996--2002名词解释试题汇总叙述视角悲剧灵感意境艺术真实现实主义文学鉴赏熟悉的陌生人文艺社会学文学本质论文学语言文学风格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再现理论和表现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研究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新月诗派胡适之体主观战斗精神孤岛文学问题小说左联东北作家群七月诗派三突出黑八论伤痕文学"寻根文学" 朦胧诗"革命样板戏"章回小说说话四家毛诗公安派桐城派唐宋诗派大历十才子梅村体阳湖派三家诗散曲八病骈文变文《世说新语》《花间集》《文选》奥林波斯神统《人间喜剧》《复活》书信体小说三一律托尔斯泰主义象征主义自然主义神人同形同性文人史诗多余人流浪汉小说荷马史诗框形结构古典主义卡夫卡式语言规划语言联盟根词分析性语言表层结构传统语法语义场语流音变孤立语组合的递归性词类对立与互补语言风格亲属语言洋泾浜永字八法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区别性特征社会习惯语借词语言的社会变体语言的共时态和历时态社会方言合成词多重复句组合关系汉语七大方言区音标层次分析法异化歧义结构兼语句基本词汇普通话联绵词四书集注偏义复词古音通假通假颈联箴铭异体字流水对十三经引申义反切稽古如字平仄衍文貌2003~2008真题名词解释文学卷熟悉的陌生人游戏说创作说创作个性唐宋八大家文钞三言、二拍新月诗派革命样板戏浮士德精神多余人黑色幽默文学风格误读骑士文学湖畔诗派山药蛋派野草现实主义冲击波梅村体孔门四科沈汤之争兴观群怨文学思潮九歌公安派文学研究会《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感伤主义意识流小说语系意音文字联绵字反切轻声主谓谓语句童心说共鸣平话八股文革命浪漫谛克第一次文代会框形结构自然主义语流音变色彩意义六书如字调类名词性谓语句悲剧永明体唐宋派百花文学拜伦式英雄魔幻现实主义语法范畴狭义形态使动用法平仄定位语素兼语词组审美观照文学流派春秋笔法兰亭唱和常州词派“繁星体”小诗《野草》文艺复兴《卢贡—马卡尔家族》社会习惯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通假字破读字衍文汉语的七大方言词类音序法古代汉语《史记》三家注通假字集解古今字疏十三经文言清浊六书异体字词类活用避讳《说文解字》天干地支反切使动用法文艺学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与其它专业重复部分不再列举,仅供参考文艺学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与其它专业重复部分不再列举,仅供参考)文艺学文艺方法方法论评注圈点系统方法比较文学方法再现理论表现理论审美观照心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形式主义方法心理距离间离艺术形象文学形象意象文学意象文学典型熟悉的陌生人艺术直觉文学语言两分法三分法四分法艺术积累艺术构思艺术传达形象思维艺术联想艺术幻想移情艺术思维灵感变形生活真实典型化个性化概括化典型环境审美趣味创作个性文学风格才气学习文学流派文学思潮文学鉴赏共鸣文学批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席勒-斯宾塞理论悲剧喜剧正剧通感文学本质论文学特征论文学创作论文学创作主体论文学寓教于乐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报告文学蒙太奇典型人物艺术概括意境艺术想象艺术技巧创作方法游戏说巫术说模仿说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与其它专业重复部分不再列举,仅供参考)传说神话《诗经》《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尚书》《论语》《楚辞》《离骚》《九章》《九歌》《吕氏春秋》《史记》《汉书》乐府相和鼓吹曲《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正始文学永明体《典论论文》《文赋》《世说新语》《文心雕龙》《诗品》《文选》竹林七贤左思风力四声八病骈文前四史四书五经劝百讽一春秋笔法九流十家大小谢宫体诗互见法古文运动以文为诗新乐府《诗品》变文俗讲押座文词韩孟诗派大历十才子西昆派江西诗派永嘉四灵说话四家元诗四家四大谴责小说元杂剧四大爱情剧神怪小说演义小说三大名注文质说缘情说文气说诚斋体江湖诗人《沧浪诗话》话本入话南戏北曲元曲小令套数叶儿元杂句折楔子科院本赋山水田园派盛唐边塞派无题诗唐宋派上官体郊寒岛瘦明初四杰茶陵派前七子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复社浙西六家几社格调说肌理说神韵说童心说性灵说桐城派南社元曲四大家岭南三大家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人间词话》章回小说台阁体弋阳腔昆腔拟话本唐宋八大家《闲情偶寄》阳湖派常州词派诗界革命我手写我口同光体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黑幕小说大晟词人诸宫调吴江派临川派谴责小说侠义小说狎邪小说苏州派讽刺小说赋诗言志兴观群怨毛诗序九辩"七"体《淮南子》太康体玄言诗元嘉体元和体和长庆体婉约词派豪放词派雅部和花部小说界革命晚明小品阳羡派歌行体清谈小说志怪小说吴均体梅村体赋比兴乐府古诗十九首竹林七贤三张两潘二陆一左山水田园诗派元白诗派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直音法反切法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与其它专业重复部分不再列举,仅供参考)语言现代汉语汉语规范化汉语拼音方案隔音符号注音字母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零声母字韵母韵腹韵头韵尾音值押韵十八韵十三辙调值五度制声调表示法轻声调类平仄儿化韵停顿重音语法重音强调重音异读词句调文字笔形永字八法部首四体隶变实词虚词词素词组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双声词叠韵词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同音词同源词类义词反义词古语词方言词借词熟语惯用语成语四字格歇后语谚语格言行业词语隐语语法学语法学体系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描写语法学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词类词性多义词组存现句句类句型非主谓句把字句被字句独立成分修辞移用仿用反语对比联想对偶排比顶真回环错综通感借代夸张比拟事物语体文艺语体多重复句分析性语言综合性语言名词解释。
(完整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1、唐传奇:小说体裁之一。
始自晚唐裴鉶的《传奇》一书,其情节奇特神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
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2、文章四友:指初唐诗坛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多宫廷应制奉和之作,内容贫弱,文辞浮艳。
内容上多为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台阁体”诗,但在诗律和诗艺研练方面为唐代近体诗定型作出了贡献。
其中,杜审言较有成就。
3、边塞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也称“高岑诗派”。
他们不仅描绘了壮阔苍凉、绚丽多彩的边塞风光,而且抒写了请缨投笔的豪情壮志以及征人离妇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了对战争的情感态度,思想上往往达到一定深度。
他们的诗歌兼容了建安风骨和秾丽哀怨的齐梁笔致,形成慷慨壮丽的风格,气氛浓郁,意境雄浑,洋溢昂扬奋发的时代精神,成为盛唐诗坛的一大流派。
4、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诗歌流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又称王孟诗派。
它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作品较多的反映了闲适淡泊的思想,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5、险怪诗派:这是中唐诗坛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也称“韩孟诗派”。
他们作诗不重视写实,重视主观感受,内容态度上讲究的是苦吟,不把诗歌作为讽喻时政,干预现实的手段,也不重视社会接受,形式上不愿意从俗趋易,追求的是独创、出奇,用语务去陈言,选择物象搜奇剔怪,风格深险怪僻。
6、不平则鸣:险怪诗派的主张,所谓“不平”,主要指人内心的不平衡,强调的是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它既是对创造活动产生原因的揭示,也是对一种特定创作心理亦即“不平”心态的肯定。
“不平则鸣”说的另一要点在于特重诗歌的抒情功能。
对后代诗歌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第一篇:古代文学考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献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据《国语》、《左传》等先秦等古籍记载,《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大雅》《小雅》和《国风》中的许多诗可能便是通过献诗的途径搜集出来的。
2、采诗说:关于《诗经》的编辑主要有献诗说、采诗说两种。
汉代学者明确提出采诗说,认为周代有采诗制度,周王朝及各诸候国的乐官到民间采集诗歌,借以了解民情。
现在一般认为,《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可能是通过采诗的途径汇集起来的。
3、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最早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认为《诗经?原有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复,取可施于礼仪”,删定为三百五篇。
删诗说长生在汉代,在传统社会一直影响很大。
但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孔子删诗说不够可靠。
4、四家诗:《诗经》的传授在汉代主要有四家,一是鲁诗,其创始人为鲁国人申培;二是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三是韩诗,出自燕人韩婴,四是毛诗,出自鲁人毛亨、毛苌。
鲁、齐、韩三家早出,属今文学家,故称“今文三家”。
毛诗晚出,属古文学家。
5、六诗说:始自《周礼》,六诗为风、雅、颂、赋、比、兴。
《周礼》六诗产生的时代主要用诗于典礼、讽谏、言语,人们还没有注意到《诗经》的表现技巧,六诗的目的也主要是传授用诗的方法。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6、六义说:源自《毛诗序》,六义说实本于《周礼》,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
风即《国风》,主要是各地方民歌;雅包括《大雅》、《小雅》,主要是周王朝京畿地区的歌曲;颂包括《鲁颂》、《商颂》、《周颂》,主要是宗庙祭祀的舞曲。
7、四始说:始自西汉司马迁《史记》,认为《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1、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群体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近清雅,也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王禹偁则更注重白居易的讽喻诗,学习白居易新乐府诗的创作精神,写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忧国忧民情怀的诗篇。
他的诗平易流畅、简雅古淡,在宋初白体诗中独树一帜。
2、晚唐体——指宋初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的一个诗人群体。
其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以惠崇为代表的“九僧”。
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孤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
但内容贫乏,全篇的意境往往不够完整。
晚唐体的另一个诗人群体是潘阆、林逋等隐逸之士。
他们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而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也比九僧诗稍为充实。
寇准是晚唐体的盟主,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
3、西昆体——北宋初期以杨亿﹑刘筠看来这种类型的人是你喜欢的对象钱惟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诗歌,其重要标志是《西昆酬唱集》,他们主要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近体律诗,夸大了李诗的形式美,注重对偶,喜欢用典,堆砌辞藻,崇尚纤巧,追求华艳,在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总体来说,西昆体形式精美,内容空洞。
4、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一、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充满了深厚的历史意义和艺术魅力。
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以下是一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帮助读者理解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概念和术语。
1. 诗经:又称《国风》,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来自不同诸侯国家的诗歌,是研究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宝贵资料。
2. 五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五个字,形式简洁,内容丰富,是唐诗最典型的表现形式之一。
3. 七言绝句:指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首诗由四行组成,每行七个字,有比五言绝句更广阔的表现空间,是宋诗时期的主要诗体之一。
4. 神话:是古代人们创造的关于神灵和英雄的故事,用以解释自然现象和人类起源,是古代文学中富含幻想和神秘色彩的重要形式。
5. 历史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戏剧形式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叙事和戏剧冲突的双重特点。
6. 传记: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以实事为基础,以记载人物生平和事迹为主要内容,对于了解历史人物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价值。
7. 讽刺: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讽刺、嘲笑等方式,以幽默的方式批评或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或个人的缺点。
8. 对联:是古代文学中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上下两行对称、相对呼应的诗句组成,形式简练、意境丰富,是中国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9. 古文: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和史书等文体,是研究古代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0. 辞章: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多用于讴歌、赞美英雄、宣扬美德,形式短小精悍,寓意深远。
11. 饮食文化:反映古代饮食习俗和文化传统的文学表达形式,通过描述食物、菜肴和饮品等来表达人们对美食的欣赏和追求。
12. 戏剧: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寓教于乐,使观众在欣赏中获得知识和快乐。
13. 叙事:古代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详细的描写和情节的展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和转折点表现出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提前注明:名词解释是有技巧性的,要交代年代,作者,代表作,文学特征,文学的历史作用等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切忌死记硬背。
熟读文学史,做到烂熟于心,写起来就自由流畅了。
一.先秦: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
3、四家诗:《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得以保存。
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武帝时已立官学,毛诗晚出,未得之。
毛氏说诗,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称为古文,其余三家则称为今文。
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其后三家先后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独行于世。
注:打X的地方,我不会打。
:)4、笙诗:又称“六笙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南X》《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田仪》六篇,有声无辞,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5、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自己整理)
、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地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地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易安体: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地一种词风,因她号易安而得名.其具体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真实地袒露了自己地内心世界,大胆而又真切.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辛派词人:这是南宋受辛弃疾地影响而产生地一个词派.主要有陈亮、刘过、刘克庄等.他们在辛弃疾地影响下,用词来抒发爱国情感,豪放慷慨如辛弃疾,但题材不如辛词广,风格不如辛词多样.多以议论为词,以文为词,过于直率,不如辛词蕴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苏辛词派:北宋地苏轼,首开宋词中地豪放词派.南宋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一生以英雄自诩,其稼轩词充分表现了他地英雄抱负,襟怀磊落,慷慨淋漓,将气高天下地东坡词风在南宋发扬光大,加之与当时渴望恢复地国势民情相推移磨荡,又与南渡初期地张元干、张孝祥诸家地词风相翕合,又有陈亮、刘过等词人追步唱和,遂形成气势磅礴、悲凉感愤地苏、辛词派.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稼轩体:辛弃疾号稼轩.他是一位具有英雄气慨地词人,才气纵横,笔力超拔.他地词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驰骋百家,转益多师,而且有极大地开拓和创新.他以散文句法入词,以经子诗赋之语入词,以词说理,带来了词体地大解放.无论作长调或小令,都充分表现了自己地才情和体现了自己地人格.他继苏轼之后极大地开拓了词境,使词在与乐分离之后,仍能够作为一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化地新体格律诗独立存在.他地词不仅“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而且“色罗万象”.这种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地词,人们称之为“稼轩体”.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江西诗派:在黄庭坚影响下,北宋后期逐渐形成.因黄庭坚是江西人而得名.最早提出“江西诗派”名称地是吕本中,他在《江西诗杜宗派图》中把黄庭坚作为诗派地开山祖,又列举了陈师道、晁冲之等二十四位诗人作为这一诗派地成员.陈与义虽未被列入宗派图内,却被后人推为江西诗派重要作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兴四大诗人:指地是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这四大家虽然早期曾受江西诗派影响,但除尤袤外,其他三人均能跳出江西诗派地樊篱,自创面目.陆游是南宋最杰出地爱国诗人,以反映民族矛盾,抒发爱国激情为主调;杨万里创“诚斋体”,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同时也有感慨深沉、忧国忧民地爱国诗篇;范成大以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价值最高,其使金纪行诗犹如亲临其境,感触深刻,描写真切,在爱国诗歌中独树一帜;尤袤作品存留不多,对后世影响较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位著名地散文作家.即唐代地韩愈、柳宗元,北宋地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人都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是唐、宋古文运动地健将.其创作特点是重视散文内容、文以载道.八大家散文风格各异,韩愈散文雄健奔放,波澜壮阔;柳宗元散文精密峻峭,清新秀美;欧阳修散文流畅婉转,迂徐委备;苏洵散文博辩宏伟,简劲凝练;苏轼散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辙散文和平坦荡,体气离妙;王安石散文峭刻雄劲,简丽幽远;曾巩散文平易舒畅,简括严密.八大家中,以韩、欧影响最大.韩文如创阁奇景,欧文如江南秀色,并称“韩欧”.八大家中地宋代六家,又都受韩愈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地并称.黄庭坚长于诗,秦观长于词,,张、晁则诗文并擅.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地领袖人物,在当时地作家中间享有巨大地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地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地培养、奖掖和荐拔.在苏轼地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最先将他们地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地,就是苏轼本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南戏:即南曲戏文地简称,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地,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特别是金院本地基础上,综合了当时地讲唱文学,主要是诸宫调地若干因素发展而成.其特点:一般一本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元曲:有元一代地文学代表.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元曲四大家:指元代四位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简称“关马郑白”,见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分别地代表作为《窦娥冤》《梧桐雨》《墙头马上》《倩女离魂》.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倩女离魂》:郑光祖地代表作,它根据唐传奇《离魂记》改编而成,描写张倩女与王文举地爱情故事.张、王分离,张因病卧床,月夜魂追王成亲.后王得官回来,张魂魄与肉体复合为一.作品从两个方面叙写女子在礼教抑制下精神地痛苦:倩女地魂魄代表女性对爱情婚姻地渴望与追求,现实中倩女地躯体则只能承受离愁别恨地煎熬,病体怏怏.既追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地真实处境.该剧富于浪漫色彩,辞藻俊美,刻画人物细致入微.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赵氏孤儿》:元代纪君祥所作地一部历史剧.故事大体上是:晋灵公无道,荼害百姓.赵盾劝谏不听;奸臣屠岸贾残害赵盾全家.赵媳庄姬公主避入宫中,产生一子,由赵门客程婴乔装救出.屠岸贾闻公主产子,进宫搜孤不得,下令十日内若不献出婴儿,即将国中与孤儿同庚地婴儿均杀死.程乃与公孙柞臼计议,程婴舍子,公孙舍身,救出孤儿.后孤儿成人,魏绛回朝,怒打程婴.程述真情,回府绘图,告知孤儿过去情景.孤儿遂与魏绛等,计诛屠岸贾报仇. 表现了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而献身地自我牺牲精神,并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客观上反映了广大汉族人民普遍存在地反元复宋地思想情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汉宫秋》:元代马致远所做杂剧.描写地是昭君出塞地故事.但与传统地昭君故事不同,在情节和人物上进行了新地创造.它将汉元帝写成对王昭君有着深厚爱情地人物,同时突出了王昭君对汉朝地感情,让她以身报国,投水自杀.作者将王昭君地不幸置于君臣、民族矛盾地背景下,反映了家国衰败之痛,抒发乱世中失去美好生活而困惑、悲凉地人生感受.马致远通过戏剧冲突,抒发自己无法主宰命运、只能任由播弄地悲哀.加上《汉宫秋》以“秋天”地意境作为结撰全剧地背景,突出秋地萧瑟悲凉,更使整个戏笼罩着灰暗荒寞地气氛,这又表达出作者对时代地体验和认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墙头马上》:元代白朴所做杂剧.取材于白居易地《井底引银瓶》一诗.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后历经坎坷终于夫妻团圆.《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地爱情剧,以紧凑、生动地情节安排和鲜明地人物形象刻画见长.剧中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地开放思想,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梧桐雨》:元代白朴所做杂剧.《梧桐雨》主要取材于白居易地《长恨歌》,一部描写地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地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地历史剧.主要抒发一种人生变换、盛衰难料地沧桑之感.艺术上最大地特点是具有浓厚地抒情色彩,能通过人物内心地细致描写,表现人物地精神面貌,并且化用了大量古典诗词地意境、意象,语言极其华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关汉卿杂剧地艺术成就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对元代地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地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是元代社会生活地一面镜子,具有强烈地现实主义精神;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地热爱,对理想地憧憬,他地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地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地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地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地光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善于塑造各种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关剧塑造正面人物地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地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地典型性格:如塑造窦娥,就是在强烈地戏剧冲突中表现了她善良坚强地性格.同时,关汉卿擅于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如《救风尘》中赵盼儿与周舍巧妙周旋和拯救宋引章地一幕,就表现了赵盼儿地机智聪明、侠肝义胆.关汉卿还擅于创造角色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如《望江亭》中地白士中是个出身儒雅地士子,其语言就文采风流,而《窦娥冤》中地赵驴儿,俗不可耐,面目可憎,其语言也令人作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地戏剧冲突.关剧地冲突具有密度高、力度大、角度新地特点.高密度地冲突,往往环环相扣,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比如《窦娥冤》中第一折就至少有四组矛盾纠葛构成或交错流转:一组是蔡婆婆与赛卢医,一组是蔡婆婆与张驴儿,一组是张驴儿和窦娥,一组是窦娥与蔡婆婆.关剧地冲突力度也十分强烈,一般表现为外在地尖锐紧张,如《单刀会》中地关羽化绑架为反绑架,构成双绑架.关剧冲突力度新颖独特,富有想象力.如《救风尘》中女主人公以自己地色相为诱饵,勾引强敌钻入圈套,都具有新颖地独创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戏剧语言本色当行.即王国维所称道地“曲尽人情,字字本色”.他所写地人物地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地动作性,切合特定地戏剧情境.像《救风尘》第二折,写赵盼儿得知宋引章备受周舍蹂躏时,一面写信给宋引章,一面唱〔后庭花〕,把赵盼儿对宋引章地怜悯、牵挂、不满、焦虑,以及她将要采取行动地心态和盘托出,既写风尘女子赵盼儿对姊妹爱怨交加地声口,又把她见义勇为、泼辣机智地性格渲染得活灵活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王实甫《西厢记》地艺术成就:体制和形式上地突破和创新.它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地体制,用五本二十一折地长篇连台本戏;并且打破了元剧一人主唱地通例,在若干折戏里采用了多角色司唱地方式.这种突破与创新,对安排剧情、刻画人物,都起了很好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将复杂地矛盾冲突有机地结合为一个艺术整体.全剧采用双线复合结构:以张生、莺莺和红娘与老夫人间地矛盾冲突为主线,以崔、张和红娘三人之间地性格冲突为副线,二者相互交错、制约,极富戏剧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地人物形象.成功塑造了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狡狯、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地崔莺莺;才华出众、用情专一又大胆追求爱情地张生;聪明机智、勇敢泼辣、又富于正义感地红娘;还有虚伪冷酷地封建礼教地维护者老老夫人等.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言锤炼和运用方面也有突出成就.《西厢记》地语言具有非常鲜明地个性化特点,作者考虑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地不同,唱词也呈现不同地风格.如莺莺是大家闺秀,她地唱词就色彩华美,感情含蓄,与婉约派词风相似;而红娘是丫头,口齿伶俐,她地语言杂夹着俚语、俗语和日常生活用语,显得既质朴本色又生动活泼.总之,文采与本色相生,优美典雅而又生动活泼是《西厢记》语言一大特色.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
北宋初期文学1.“宋初三体”:宋初诗坛,承袭晚唐五代诗风,宋诗归为三体,即“白体”“晚唐体”“西昆体”。
其中白体以李昉,徐铉等人为代表,他们以白居易为师,模仿元稹白居易等人唱合的近体诗,内容多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诗风平易浅俗;晚唐体以九僧,林逋等人为代表,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师,多用白描手法写山林景色和隐逸生活,重五律,字斟句酌,诗风清苦,代表作有林逋的《秋日西湖闲泛》;西昆体因诗集《西昆酬唱集》而得名,杨亿,刘筠等,他们以李商隐为师,辞藻华丽,对仗工稳,讲究用典,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色。
白体:白体指宋太宗、真宗时诗坛流行的学习白居易闲适、浅易、通俗风格的诗歌创作。
其代表人物有徐铉、李昉、王禹偁等,内容多学白居易、元稹等人的唱和诗,以吟咏性情、颂美王政为诗歌主题,着力于抒写和乐自适的优游世俗生活,呈现出中国古典诗歌的“和乐”之境和“平易”之美。
为两宋诗歌树立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型,但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直白、俗气、缺少意蕴的弊病。
代表作有李昉等人的《禁林宴会集》。
晚唐体: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代表诗人“九僧”,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特别重视五律;潘阆、魏野、林逋等隐士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句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
代表作有林逋的《秋日西湖闲泛》。
宋初晚唐体诗人努力营造的清冷、荒凉、悲凄、闲逸、脱俗等诗歌审美类型是对当时流行于诗坛的白体的疏离与变革,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杨亿《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是以杨亿为首的17位宋初馆阁文臣互相唱和、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艺术上大多师法李商隐,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雕润密丽、音调铿锵、辞藻华丽、声律和谐、对仗工整,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诗歌思想内容贫乏空虚,脱离社会现实,缺乏真情实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必备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必备名词解释第一篇: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必备名词解释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 《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
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古代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一、先秦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文库。
神话的历史化:《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站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诗经的三种成书过程:1.王官采诗说: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左传》。
《孔丛子·巡狩篇》载:“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谣,以观民风。
”另外在《汉书·食货志》记载周朝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闲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
当时的采诗官被称为“行人”(见于《左传》)。
刘歆《与扬雄书》亦称:“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遒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
”2.公卿献诗说:当时天子为了“考其俗尚之美恶”,下令诸侯献诗。
《国语·周语》载:“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师箴,瞍赋,曚诵。
”3.孔子删诗说:这种说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
”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5篇,整理出了《诗经》。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归纳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广泛的作品类型和文学流派。
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存在着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理解这些名词对于深入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特点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一些古代文学名词进行解释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一、诗歌1.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篇诗歌。
它以五言古体诗为主,是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风、雅、颂、赋等不同类型的诗歌,揭示了古代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2. 绝句:绝句是一种四行诗,每行五个字,共十六个字。
它简洁精炼,常用于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察现实。
3. 赋:赋是一种以文辞工美和音律优美为特点的韵文体裁,形式上注重平仄、韵脚和叠字等技巧,内容上着重描写事物的美感和情感的抒发。
二、散文1. 骈文:骈文是一种短文体,常用嵌套并列的句子,表达丰富多样的内容。
骈文风格华丽辞藻,内容繁复,是古代文言文中的一种重要形式。
2. 清谈:清谈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流派,也是一种以言辞展示才思和学识的形式。
清谈作品通常以对话的方式呈现,通过言语交流来表达见解和观点。
3. 哲学散文:古代的哲学散文常常具有深度的思考和哲学观点的阐述。
这些作品以论述问题和思辨为主要目的,运用修辞手法和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陈述现象或问题来启发读者的思考。
三、小说1.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一种,以神怪异象和奇异事件为主题,通常包含超自然的元素。
它常常以短篇形式呈现,并以描写奇特的情节和人物为特点。
2. 历史小说:历史小说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背景,通过虚实结合的叙事方式,展示历史事实与作者创作的故事情节的结合。
历史小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古代历史,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理解和解读。
3. 传奇小说:传奇小说是一种古代长篇小说,通常以历史传说、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
它常常通过描绘主人公的遭遇和经历来表达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古代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文学史考研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先秦文学神话和传说神话是指叙述人类原始时期,也就是人类演化的初期所发生的单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传者对这些事件、故事必须信以为真,一般分为三类:创世神话、神佛神话、英雄神话,尤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传说是与历史事件、人物相联系的或与地方事物(名胜、古迹、风俗、地方特产或常见事物)有关联的幻想性散文叙事作品,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传说中的一切虚构因素、幻想成分、奇异形象总是要与一定的可信事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民间传说范围比较广,故事形式多样,通常以一定的现实事实为基础而加工创造。
神话的故事只能是关于神的,带有超自然色彩。
很多神话也属于民间传说,但民间传说不一定都是神话。
神话和传说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文学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它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想像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与后代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
它为后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神话历史化所谓神话历史化,就是把神话看成是历史传说,通常的做法是把天神下降为人的祖神,并把神话故事当做史实看待,构成了一些虚幻的始祖以及它的发展谱系。
这一文化现象在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史中或多或少都出现过。
中国的神话历史化,是史家、思想家们自觉或不自觉的行为。
神话历史化的方法主要有删减和改造。
在我国,神话历史化在春秋早期就已开始了,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此外,中国古代的神话还被道教所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
《山海经》《山海经》是我国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现、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 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古代文学是指在历史较为久远的时代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相关的文学理论。
古代文学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各个地区的不同文化和时期,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风格。
以下是对古代文学中的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
1. 诗歌:古代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形式,以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
古代诗歌分为各种体裁,如唐诗、宋词、汉乐府等。
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杰出的诗歌形式,具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2. 散文:与诗歌相对应的一种文学形式,主要用来叙述、议论和表达思想。
古代散文以《左传》、《史记》等为代表,形式自由多样,内容广泛涉及社会、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
3. 小说:古代文学中的另一种重要文学形式,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社会和人性。
古代小说不同于现代小说,不具有成熟的长篇结构,而是以短篇或对话和描写为主。
4. 赋:古代文学的一种韵文体裁,以华丽的辞藻和形象的表达为特点。
赋是中国文学中的独有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
5. 辞章: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韵文形式,其内容通常为赞美或祈请神灵保佑,也可表达对祖先、君王或朋友的敬意。
辞章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颂扬风范和美化寓意的作用。
6. 典籍:指在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经典著作。
典籍有《诗经》、《书经》、《礼记》、《易经》等,这些书籍被视为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文言文:古代文学的一种书面语言,以古代汉字和语法为基础,具有修饰华丽、构思周密的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大多是以文言文写成的,这种语言形式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8. 词牌:指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固定的曲调、节奏和韵律形式。
具有不同特点和情感倾向的词牌有很多,如江西、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牌在古代文学中被广泛运用,并且成为后世文人和民间艺人创作诗词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对古代文学中一些重要名词的基本解释。
古代文学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和人类的智慧。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南京大学考研)
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表现了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如先民的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等,对原始人意义重大。
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记载甚少,零散不全。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
2.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多用“兮”字咏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融汇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5.《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大全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文学的繁荣时期,此时时局稳定,文人们有时间和精力用于文学的创作和研究,又因社会小康,文人多忘乎所以,歌功颂德,故形式主义文风亦日趋严重,追求文学作品形式的华美,创作成就并不太高,文人自学地追求作品的艺术表现,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大潮是趋于浮艳,诗尚雕琢,文崇骈俪,词采绮丽成为诗文的普通特色。
代表这种主流派风格的作家,当首推潘岳和陆机。
玄言诗:晋室南渡,士族文人沉溺享乐,意志更加消沉,以玄学自我迷醉的风气日渐浓厚,其内容上是以谈论老庄玄理为主,少数兼及佛理的表述,在表达上则是抽象玄虚,谈乎寡味。
几乎无艺术性可言,东晋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等。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刘琨、郭璞)左思风力: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独标一帜,成为太康,以至西普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钟嵘认为其《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并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风格绮艳浮靡,追求形式,雕琢,格调柔弱,内容平泛,题材狭窄,把形式主义诗风推向极致。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从诗歌声律高度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五言诗从声律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之间的过渡阶段,其理论支持便是永明声律说。
出现于南朝齐永明年间。
周颙在音韵上做出贡献,对汉语语音的天然音调进行规范,沈约把这种音韵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到诗歌中,提出了自觉运用声律来写诗的要求“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
诗人们把声律说自觉运用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这个新诗体。
诗歌的声律和诗句的对仗加以结合形成了“永明体”。
最优秀的“永明体”诗人是谢朓。
徐瘦体:由于徐樆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
北地三才:北魏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模仿南朝诗文创作,虽然水平有限,难与南朝相比,但它却标志着北朝文学开始复苏,也迈开了南北文学融合的第一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表现了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如先民的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等,对原始人意义重大。
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记载甚少,零散不全。
《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
2.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
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
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
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
楚辞多用“兮”字咏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融汇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5.《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共373句,以叙事为脉络,分为五大章。
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加之神话传说的代入,自叙身世品德和理想,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离骚》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
”6.《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
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共十一篇。
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
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
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
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
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7.《天问》:是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
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
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8.《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
《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9.《招魂》:10.《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
《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11.《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时,秦汉间又有附益。
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
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里、部落、物产、民俗等情况,多及异物灵怪,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充满了神奇色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与“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的乐调,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13.赋比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是《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诗经》运用最多。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的美丽。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
如:《关雎》的起兴句。
14.诗经六义:①《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②“风雅颂”是内容分类,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如《关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如《采薇》《鹿鸣》(小雅)、《思齐》《江汉》(大雅)。
颂即祭祀乐曲,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如《玄鸟》等。
③“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15.变风、变雅:《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
“正风”“正雅”是两周王朝兴盛时的特点,“变风”“变雅”则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所谓“王朝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均为“变风”。
将《小雅》中《鹿鸣》至《菁菁者x》十六篇,《大雅》中《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列为“正雅”,认为它们是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作品,其余则都属“变雅”,认为是西周中衰之后厉、宣、幽三朝的作品。
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
16.风骚:《诗经》和《楚辞》代称,《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高峰,成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种不同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流派的典范。
“风骚”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极为深远。
后代用“风骚”来泛称文学。
17.庄骚:《庄子》和《楚辞》的并称,语出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庄子》是我国第一部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散文著作,与屈原《楚辞》的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有其相似之处,故“庄骚”并称。
18.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自东汉末年,儒家大师郑玄为毛诗作笺,学习毛诗的人逐渐增多,流传至今。
19.毛诗序:秦火之后,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齐鲁韩三家相继失传,只毛诗流传至今。
毛诗在每篇均有题解,而《关雎》一篇题解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后人遂称各篇题解为小序,总论为大序。
关于诗序的作者,郑玄《诗谱序》说是《大序》是子夏作,《小序》是子夏、毛公合作,三国吴人路现《毛诗草木虫直疏》谓东汉时东海卫宏所作,尚无定论。
从内容看《小序》恐非成于一人之手,可能是毛公传诗时已有,后人又作过修订补充。
《大序》思想与《乐记》一致,有的文字则抄自《乐记》,可能是毛苌所作。
《毛诗大序》所提出的一些根本理论问题,成为两千多年来封建正说的文艺纲领,影响极大。
20.笙诗:又称“六笙诗”,《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
这六篇诗都仅有篇名而无文辞。
宋朱熹于集传中称这六首诗为“笙诗”。
“笙诗”即《诗经》中六篇有目无辞者。
据《礼仪》记载,这六篇都以笙奏,故名笙诗。
21.寓言:寓言是采用虚构假设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来寄寓某种事理的一种文学样式。
寓言和故事有区别,它以寓意为本体,有比喻寄托,主旨多借此寓彼,借古喻今,以物喻人,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中。
寓言和比喻有区别,它以虚构的故事为喻体,用简单的对话或细节刻画成故事情节,其故事本身就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
22.历史散文:指先秦时期记述历史人物的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著作。
历史散文的概念是对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而言的。
哲理散文以析理论辩为主,不专记人记事;历史散文则以记述历史事件的演化过程为主,最早的历史散文是《尚书》。
历史散文有三体,分为“国别”、“编年”和“纪传”。
1)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国语》、《战国策》、《三国志》】2)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
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
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
因为编年体是中国最古老的历史体裁,故《隋书·经籍志》称之为“古史”。
【《春秋》、《左传》、《资治通鉴》】3)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
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
【二十五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旧唐书》、《旧五代史》、《新元史》/《清史稿》】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
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
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
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