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南京大学考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
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表现了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如先民的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等,对原始人意义重大。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记载甚少,零散不全。《山海经》中保留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
2.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
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又称
“诗三百”。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有诗40篇。“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4.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
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楚辞多用“兮”字咏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融汇的产物,也是春秋以来楚国发展中形成的独特地方文化的结晶。
5.《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
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共373句,以叙事为脉络,分为五大章。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加之神话传说的代入,自叙身世品德和理想,抒发了自己遭谗言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离骚》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宋代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指出:“盖后世之士祖述其词,尊之为经耳。”
6.《九歌》:本是古代的一首乐歌名。屈原的《九歌》是他在流放江南时创作,沿用
了古《九歌》的名称,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诗歌形式上,保持着原始歌、舞、乐三者合一的痕迹。内容充满了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和原始的、大胆开放的爱情因素。借助于人于神或神与神的爱情故事展开抒情,间接表现了屈原的理想和要求。
7.《天问》:是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
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
8.《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
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
9.《招魂》:
10.《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
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
11.《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
秋战国之时,秦汉间又有附益。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十八卷,约三万一千字,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里、部落、物产、民俗等情况,多及异物灵怪,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充满了神奇色彩,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与“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也是
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的乐调,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13.赋比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六诗”或“六义,是《诗经》常用的三
种艺术表现手法。“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诗经》运用最多。“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如《卫风•硕人》中连用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的美丽。“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如:《关雎》的起兴句。
14.诗经六义:①《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
兴”三种表现手法。
②“风雅颂”是内容分类,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如《关雎》;雅是周王朝直
接统治区的音乐,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如《采薇》《鹿鸣》(小雅)、《思齐》《江汉》(大雅)。颂即祭祀乐曲,内容多是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常在祭祀宗庙时演出,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如《玄鸟》等。
③“赋比兴”是艺术手法: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即比喻,
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兴即起兴,即借事发端,引出正题。
15.变风、变雅:《诗大序》将《风》《小雅》《大雅》各分为正、变。“正风”“正
雅”是两周王朝兴盛时的特点,“变风”“变雅”则是西周王朝衰落之后的作品,所谓“王朝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郑玄《诗谱》将十五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列为“正风”,其余十三国均为“变风”。将《小雅》中《鹿鸣》至《菁菁者x》十六篇,《大雅》中《文王》至《卷阿》十八篇列为“正雅”,认为它们是文王、武王、成王时期的作品,其余则都属“变雅”,认为是西周中衰之后厉、宣、幽三朝的作品。正变说反映了汉儒将作品与政治,社会历史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阐释的批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