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教师报》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我的学生没有感恩之心》,读后感触颇深。文章中讲述了一个中学教师与两个学生的故事。一个是家境十分贫寒的男生,成绩很差,老师看到他大冬天里从没穿过棉袄,脚上的单鞋子都破了个洞,出于爱心,这位老师给那位男生几百块钱去买了棉袄、棉袜和保暖鞋。后来又陆续支助他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前后共支助一千多元。可是,这位男生对老师也没有一点感恩之情,不仅没好好学习,反而上课更顽皮嚣张了,有时上课还故意和其他学生逗打,扰乱课堂秩序。毕业之前也没有和老师告别。另一位学生是一位女生,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境也比较贫寒,但成绩很好。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这位学生的情况后,老师主动支助这位学生每月100元,甚至承诺,等学生考进重点高中后继续支助。怕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老师每次都是把学生喊到办公室,借给学生讲题目的机会,悄悄地把钱夹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后来,学生不负众望考进了重点高中。在离校前夕,老师在校园内碰到那位学生,老师满脸的笑容迎来的竟是学生鄙夷的目光,那目光像一把尖刀刺进老师的心窝。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老师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是这样一些不知感恩的人,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吗?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学生对老师会如此的冷漠无情?教育的宗旨是育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比教会学生书本上的任何知识都重要。一个人可以没有书本知识,但是绝不能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然而,在现行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教育往往更注重了后者而忽视了前者。面对沉重的升学压力,教师喘不过气来,学生更是喘不过气来。学生过着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整天沉浸在题海战术中,没有课间休息,没有周末,更没有假期,他们的思想中除了学习,可能从未思考过其
他问题。教师的生活圈子也逐渐缩小,最后也和学生的差不多了。他们思考的是如何弄到信息卷,如何让学生考高分,如何让学生多考几个重点高中或大学。
学生考好了,家长老师都会给予一些奖励,或物质的或精神的,希望他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老师也会得到学校相应的奖励。久而久之,学生便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己是为父母为老师而学的,以为老师如此苦口婆心地劝他们学习只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奖金,甚至以为老师无私地给予他们物质精神上的帮助都是怀有目的的,因而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的还鄙视老师的良苦用心,就如前文中那两个无感恩之心的学生。如此这般的学生怎不让老师心寒,于是,有些老师也看“穿”了,只管把授课任务完成,其他的一概不管。如此下去,怎不形成恶性循环?
古人“一日为师,百日为父”,师徒如父子,这师徒之间不正是有一颗感恩之心连缀着吗?心怀感恩,学生才会真正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才会认真听从老师的教诲,才会快乐的学习和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呢?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第一,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真正明白学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需求。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以往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智力也有差别,若用一个单一的分数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那是对人才的扼杀,也会导致很多学生害怕学习,讨厌学习,甚至对生活也失去热情和信心。一个人只有充满了幸福感和快乐感,他才会生出感恩之心。
- 第二,多让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学校是社会的折射,老师也是社会中的普通一份子,当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到了生活的艰难,他们就更能理解父母老师的辛苦不易了。不用父母老师叮嘱,他们也会自觉的奋斗;而且也会对父母老
师产生感恩之心了。而现实生活中,除了学习,学生的一切都是有父母老师包办,这样反而让他们失去了播种感恩之心的机会了。
第三,学校应该营造感恩文化的氛围,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此外,社会上的一些感恩的人事都应是学生学习的典型例子,学校也应做好宣传工作。
总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培养学生,也更要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