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说课稿3

合集下载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三峡电站是连接全国电网的枢纽电站。

到2008年底26台全部实现机组满发后,年均发电量达到847亿千瓦时,相当于6个半葛洲坝电站和10个大亚湾核电站,每年可为全国人均供电70千瓦时。

三峡电站已向华东、华中、川东、华南等15个省市供电,并与华北、华南联网,成为中国电力布局的“中枢”。

三峡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当地发出的电为什么要经过数百至上千千米输送到东部地区呢?生(讨论)略。

师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供应紧张。

中西部地区的能源丰富,但经济不够发达,通过输电可以促进西部发展,同时缓解东部能源紧张的局面。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有关西电东送的问题。

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拿出各自查阅的有关资料相互传阅。

然后请几个对这一工程了解较多的同学介绍一下西电东送的概况。

板书:四、西电东送的原因及影响生略。

师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骨干工程。

西电东送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根据有关部门规划,西电东送将形成三大通道。

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

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形成中部西电东送通道。

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西电东送通道。

(教师运用媒体展示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0阅读材料、下面材料和图,根据西气东输的学习要求分析我国电力资源的分布特点、西电东送的原因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件展示:1.水电、煤炭等能源资源分布与区域发展水平不匹配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地区分布图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可开发装机容量为3.78亿千瓦,年发电量1.92亿千瓦时。

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从容说课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

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第一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第二课时“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在上一课时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运用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双赢”,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跨区域资源调配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课后设置了“西电东送”研究活动课,使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高中地理教案:西气东输

高中地理教案:西气东输

高中地理教案:西气东输教案名称:西气东输教学目标:1. 了解西气东输的背景和目的。

2. 理解西气东输对中国经济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3. 掌握西气东输的路线、起始点和终点。

4. 了解西气东输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沿线地区的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影响。

教学重点:1. 西气东输的背景和目的。

2. 西气东输对中国经济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理解西气东输的路线和路径规划。

2. 了解西气东输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沿线地区的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影响。

教学准备:1. 讲义和PPT材料。

2. 地图和图表。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关于能源的知识,例如中国的主要能源资源。

2. 引出本节课的话题:“西气东输”。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介绍西气东输的背景和目的,包括西气东输的起源、主要任务、背景和意义等。

2. 分析西气东输对中国经济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对中国的意义和价值。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根据提供的地图和图表,让学生分析西气东输的路线和路径规划。

2. 引导学生讨论西气东输的起始点和终点,并说明选择这些地点的原因。

四、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让学生讨论西气东输对中国沿线地区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西气东输的利与弊,并就此展开讨论。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西气东输的主要内容。

2. 强调西气东输对中国经济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调研,深入了解西气东输对中国沿线地区的影响,并展开更深入的讨论。

教学评价: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或书面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西气东输的理解和思考。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西气东输的说课稿

西气东输的说课稿

说课各位评委下午好!我是来自****,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

首先,我对教材做如下分析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和后一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一起说明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

学生以前所学的自然、人文知识及区域知识,在这一节中能得到综合的应用,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必修三的主要结构我认为如下:在必修三中有一条主线,就是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区域发展,是我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要求,以及结合本节课时的主要内容,我据此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整的必然性②理解西气东输的三方面原因③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④通过对西气东输的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西气东输工程案例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获取信息、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从而了解我国一些调配资源的规划、建设的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热情。

②学会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③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与发展观。

教学重点:根据西气东输工程是西部大开发宏观背景中的重要工程,以及结合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认为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以及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高三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高三学生已有的关于区域地理和经济地理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我认为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影响的分析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提问、讨论、解答疑问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生生互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分享、展示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课堂评价: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一章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旨在让学生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方式,以及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以下主要知识点:
3.收集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以下布局和风格:
1.布局:板书分为三个部分,左侧为标题和知识点提纲,中间为主要内容,右侧为案例和图表。
2.主要内容:包括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影响及案例等。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课堂上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节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2.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3.课后评估教学效果,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反思。
课后,我将采取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
2.加强与同事的交流,借鉴优秀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西气东输 优秀公开课教案

西气东输 优秀公开课教案

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

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自新疆轮台县塔里木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库尔勒、吐鲁番、鄯善、哈密、柳园、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宝鸡、西安、洛阳、信阳、合肥、南京、常州等地区。

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等10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我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陕甘宁和四川盆地蕴藏着26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和丰富的石油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

特别是新疆塔里木盆地,天然气资源量有8万多亿立方米,占全国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

塔里木北部的库车地区的天然气资源量有2万多亿立方米,是塔里木盆地中天然气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具有形成世界级大气区的开发潜力。

塔里木盆地天然气的发现,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等国之后的天然气大国。

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

1.效益西气东输工程投资巨大,整个工程预算超过1500亿人民币,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就工程本身来讲,据初步测算,与进口液化天然气相比,塔里木天然气到上海的价格大概便宜6分钱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与东部地区大量使用的人工煤气相比,虽然煤气价格便宜,但其热值远低于天然气。

按同等热值计算,塔里木天然气到东部的供气价每立方米只相当于煤气的三分之二。

西气东输建设工地按此价格,气田开发企业和管道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应是有保障的。

2.经济带动:"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教师招聘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说课稿

教师招聘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说课稿

教师招聘地理《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说课稿各位评委教师,下午好!现在开头我的说课,今日,我说课的内容是:实施西气东输的缘由。

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办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解释。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头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资源的跨区调配以我过西气东输为例'是高中必修三的内容。

主要是以西气东输工程为例学习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地区的可持续进展问题。

本节课主要是探索西气东输的缘由。

本节内容即是对"必修三'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进展的进一步深入,也让同学学习了有气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地区的可持续进展模式,固然这种模式也适用于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比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西电东送、北水南调(东北地区)等。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向的同学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通过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同学对我国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区域经济差异均有所了解,但对"西气东输'工程的缘由和意义以及工程线路的了解较少,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解方式和同伴互助的学习方式实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怀疑。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按照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同学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知道西气东输的主要线路、经过的主要地形区及省级行政区2.能够说出西气东输实施的主要缘由。

西气东输的缘由。

【过程与办法】通过活动分析西气东输的重要性,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学问点的分析,培养学问迁移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认识资源对人类进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进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省能源资源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按照对教材学问的分析结合同学的思维特点,本节课的重难点分离为:【重点】西气东输的缘由。

《西气东输》教案

《西气东输》教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主备人:徐光海使用时间:教学目标: 1.记住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精讲精练课前预习: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和资源。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1.基础:。

2.目标市场: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2.; 3.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多少、多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 、 )、青海( )、川渝( )和陕甘宁的四大气区。

(2)开发利用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①有利于调配的状况,优化我国以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促进。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从具体意义分析⑴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建设,增加,并强力拉动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转变成,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气东输教案新部编本

西气东输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五家渠高级中学李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

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运用案例分析法、图示法、列表比较法等理解和掌握知识。

2.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使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因地制宜、有步骤进行国土整治,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2.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1.西气东输的原因。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收集资料、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展示课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思考:为什么将长江水调入华北地区?运用旧知识发现新问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转入正文:展示课件:“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

2.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量与赋存量不匹配。

引导转入:提问:我国为什么要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浏览课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展示课件:“我国东、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比例”培养学生在大量材料提问:我国东、西部能源生产、消费有什么特点?中获取有效信息能力教师总结:东部:能源生产量<消费量西部:能源生产量>消费量结论:实施西气东输原因之一:1.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地区差异大。

展示课件:“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提问: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总结。

引出煤炭优缺点,说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结论:实施西气东输原因之二:2.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

地理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地理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地理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第一小节。

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地理学知识体系为载体,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发展个性,形成特长的目的。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得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两大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三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地理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地理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地理课《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本课内容选自人教社出版的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进展》的第一小节。

一、遵循的教学理念是: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在于同学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中学地理教学必需以同学进展为本,以地理学学问体系为载体,以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的培育为重点,以提高同学的科学素养为目标,逐步培育同学的学习力量和讨论力量,最终到达全面提高素养,进展独特,形成特长的目的。

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依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得需要以及同学身心进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同学带入特定大事的“现场”,深化角色,分析案例,引导同学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同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二、教材分析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肯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进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互相依靠程度空前紧密。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两大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缘由及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进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必要的学问铺垫。

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对学问、力量培育、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学问分层次把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三同学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学问与技能使同学了解自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自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觉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进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自然气资源利用开发觉状的分析,培育同学地理规律思维力量;通过同学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同学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力量。

通过活动设计,培育自主学习力量和探究力量。

说课稿 人教版 地理 高中 必修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 第一课时

说课稿 人教版 地理 高中 必修3《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 第一课时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的西气东输为例》一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的内容。

本次说课是这一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要实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必须要对相应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建设和发展储备必需的知识,所以本节内容是以西气东输为例介绍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学生以前所学的自然、人文知识及区域知识在这一节中能得到综合的应用,从能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了解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分析资源跨区域调整的必然性;理解西气东输的三方面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氛围,学生掌握运用地理信息进行案例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一些调配资源的规划、建设的情况,激发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的热情。

学会与人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与发展观。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我将本课的重点设计为: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同时,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高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不断发展,他们学习上有了一定的自觉性和目的性,他们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的积累,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但对于地理知识深度学习不够,由于本课对学生概括能力及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对于理解本课知识又相对较弱,所以,在授课中,我要尽可能的运用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三、说教法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本课我将主要采用自主探究问题教学方法,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组织学生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和典型化,使学生从“个”推知“类”,由特殊归纳一般,通过案例理解普遍的规律性原理。

四、说学法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高二地理学科必修三第四章说课稿: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二地理学科必修三第四章说课稿: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二地理学科必修三第四章说课稿:资源的跨区域调
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学科必修三第四章说课稿,希望你喜欢。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和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高中地理教案:西气东输

高中地理教案:西气东输

高中地理教案:西气东输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的目的和意义;2.了解中国天然气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利用现状;3.掌握天然气开发、输送和利用的技术和途径;4.分析中国天然气开发和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发展前景;5.培养学生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西气东输的技术原理和实施过程;2.分析天然气开发和利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3.探讨中国天然气未来发展的前景和改进措施。

三、教学过程1.引入利用幻灯片播放全球能源消耗、资源分布和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变化等资料,引发学生对全球和中国能源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激发学生研究西气东输的热情。

2.概述介绍西气东输的基本情况,包括规划、建设历程、投资来源和技术原理等,突出其对中国能源战略和民生改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3.输送途径介绍天然气开采和输送的技术路线和材料选择,详细讲解包括管道网络、压缩机站和气垫储气库等设施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强调西气东输项目在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方面的成果和亮点。

4.地理分布演示中国天然气地理分布情况,分析各个区域的开采和利用现状,指出南北差异、东西不平衡和国际贸易的问题和风险,引导学生探索突破瓶颈的策略和方法。

5.环保问题介绍天然气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问题,分析天然气与煤炭、核能、可再生能源的优劣比较,探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6.发展前景分析天然气市场需求、供应能力、价格波动和政策环境等因素,探讨天然气拓展应用领域和扩大国际合作的前景和机遇,强调加强国防、民生和环保的意义和重要性。

7.总结对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进行总结,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和国家发展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注重概念和原理的讲解和应用;2.案例分析,运用实际事例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3.互动讲解,引导学生参与问答和答辩,促进思维交流和学习合作;4.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天然气加工厂、运输站和市场等地,亲身感受天然气的生产和利用。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北京新课程培训平谷区)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北京新课程培训平谷区)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结合时事政治,引入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政策制定者、工程师等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案例分析:以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详细讲解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及成果,分析其中的关键技术、政策支持和环保措施。
3.知识拓展:引导学生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以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三)巩固练习
为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西气东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 PPT:展示课程内容、案例图片、图表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4.定期组织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注重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如下:
1.讲授法: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概念等内容,讲授法可以高效地传递信息,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西气东输教案3

西气东输教案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必修3 第五章第一节一、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分析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必修3”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内容要求中提出: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这条标准是要求学生通过实例的分析认识:产业的转移和资源的跨区域统配,对产业迁出区和移入区及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不同的影响。

本条“课标”的重点不是讲资源是如何跨区域调配或为什么要这样调配等问题。

当然,在讲到资源跨区域调配是很自然的要涉及上述问题,但必须抓住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个核心问题。

这种影响,包括好的和不良的两个方面,也就是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教育。

2、教材分析“地理1”和“地理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和人类活动对环境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

“地理3”则是在上述的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使学生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学习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因此,从“地理1”、“地理2”到“地理3”,是一个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

“地理3”前四章内容分别讲述了“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区域经济发展”,这四章都主要是以单一地理区域的发展为主要内容,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是区域间的动态联系为内容。

第五章内容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深化。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主要讲述两个问题: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二、产业转移。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与社会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

目前,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最显著的有两个例子:一是水资源的跨流域调配——南水北调,另一是能源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

本节内容就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或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应关注资源调配中所涉及到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西气东输公开课课件

西气东输公开课课件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和运营将带动管 道建设、设备制造、技术服务等相关 产业的发展,为西部地区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增加就业机会
直接就业机会
西气东输工程建设过程中将需要 大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这将为 当地居民提供直接的就业机会。
间接就业机会
随着相关产业的发展,将产生更 多的间接就业机会,如原材料供 应商、物流企业等。
城市化进程加速,居民生 活和工业用气需求不断增 长,天然气市场潜力巨大 。
能源安全问题
进口天然气比例逐年上升 ,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需要加强国内能源开发 利用。
工程目标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通过西气东输工程,提高 国内天然气供应能力,降 低对外部能源的依赖,保 障国家能源安全。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促进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 的比重增加,优化能源消 费结构,减少对环境的负 面影响。
降低东部地区空气污染
• 天然气是一种清洁能源,燃烧后产生的污染物较少。通过使用天然气替代煤炭,可以显著降低东部地区空气中的颗粒物、 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浓度,改善空气质量。此外,西气东输工程还能够促进东部地区能源结构的优化,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
减少东部地区酸雨污染
• 煤炭燃烧产生的硫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西气东输工程能够减少东部地区煤炭的使用量, 从而降低硫化物的排放,减少酸雨的发生。这有助 于保护水体、土壤和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环境的可 持续发展。
03
利用液化天然气冷能,开发相关的冷能利用技术。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跨国管道建设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跨国天然气管道。
贸易合作
开展天然气贸易合作,扩大天然气进口来源,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说课稿
说课人:朱佳
尊敬的评委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三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学情、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过程、教学得失这五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分析
区域经济联系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五章以“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为题,介绍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两大途径:一、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二、区域之间产业转移。

而本节介绍的是资源跨区域调配——以西气东输为例。

本节抓住西气东输工程为什么调、怎样调、调的过程有何困难、调后有何影响为线展开教学。

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内在原因和历史背景和影响,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提供了基本思路。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a.理解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b.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

c.利用图表、材料、文字综合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实施的原因。

(2) 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采用“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区域联系和协调发展的观点。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气东输实施的原因。

难点: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学习掌握分析资源调配工程的一般思路。

二、说学情
从已有知识来看,通过初中、必修一、必修二的学习,高一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西气东输等能源调配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不够系统深入,尤其对初中区域地理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差,这给本节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

从学习能力看,学生能获取部分有用信息,但对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还较弱。

从班级情况而言,高一(3)班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班级,师生互动的默契度难以预料,但对于重点班而言,与我所教的高一(7)班相比,我认为基础和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讲授法。

即老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小组合作讨论,寻求问题结论,最后教师讲解总结知识要点,从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能力,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互动。

学法主要是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即学生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团队协作意识,角色扮演使学生融入教材,舍生处境的去思考、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组织过程
1、情景入课导目标
通过赤水煤炭和天然气资源的调配实例引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有哪些大型能源调配工程?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清楚资源跨区域调配也发生在我们身边。

2、图片展示中国油气资源分布和中国人口分布两幅图:
引导学生感知我国人口、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格局,为促进经济发展,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自然而然引出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3、播放西气东输工程的资料片:
利用多媒体,尽可能地渲染出案例所描述的氛围,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案例情景之中。

4、图片展示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哪三部分?西气东输工程的两条线路,每条线路的起止点、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地形区、跨越大型河流的次数?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图、画图、指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达到认识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的目的。

5、图片展示我国东、中、西部能源生产和消费占全国比例图: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扮演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角色,然后站在各自的立场去讨论:我国东部和西部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有何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对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有何影响?有何好的建议?最后教师总结出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一:能源消费和生产的地区差异。

6、图片展示煤炭和天然气特点比较与中国、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两幅图:
引导学生完成P84的思考题1—3题,1-2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煤炭和天然气的优缺点,第3题主要让学生读图认识到我国能源结构消费存在的问题、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即煤炭在消费结构中比重大,应优化我国能源消费机构,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这为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提供了契机。

然后总结实施西气东输原因之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7、图片展示我国天然气的分布图:
引导学生看图,总结出天然气分布总体格局、主要分布区(指导学生填图),然后给出材料1和材料2(即东部和西部油气资源的开发状况),引发学生思考我国天然气开发重点在哪里?最后教师总结出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之三:从“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来看,我国天然气开发的重点在西部。

8、最后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体系,强调重点,总结分析能源调配工程的一般思路。

9、作业布置:地图册、创新设计5分钟练习。

五、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培养了读图能力,分析图的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树立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思想,教学目标基本完成。

但时间把握不好,前面西气东输概况花了太多时间,后面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显得节奏快。

问题的设置上还要多研究,尽量使问题简单易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