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新政教案人教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暂时繁荣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掌握经济危机的时间、地点、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和历史图片资料,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人生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乐观豁达、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历史发展和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罗斯福是20世纪最受爱戴的美国总统。
他虽然出身名门,但他相信平凡人的价值,并且为维护百姓的权利而战;他还有着慑人的魅力,他愉快地工作,对未来充满信心。
他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了捍卫民主政体,帮助世界实现了安全。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罗斯福新政》,而这就是罗斯福能够连任四届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新课讲授(一)从繁荣到危机1.教师讲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繁荣,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那么,这个时期的美国究竟是怎样的?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教师补充:的确,当时美国的经济繁荣一时。
但繁荣背后潜藏着许多矛盾。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下面几则材料找出当时美国社会潜藏的矛盾。
2.材料展示: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大危机时期的社会现象;(2)运用比较法,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效果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面对危机时的脆弱性,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2)罗斯福新政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会陷入经济大危机?(2)展示大危机时期的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发学生对大危机的关注。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大危机时期的背景、特点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2)引导学生关注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目的及其在美国历史上的意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对罗斯福新政进行评价。
4. 知识拓展:(1)介绍罗斯福新政在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启示;(2)探讨我国在应对经济危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个与罗斯福新政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措施、作用。
2.过程与方法(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正确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三、教学难点评价罗斯福新政,四、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本课的课堂教学选用情景式、互动式为主的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影像、图片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选用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活思维、打开思路,增强体验,提高获得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新闻采编面面观——你所了解的华尔街金融风暴相关信息在学生兴意盎然的发言中切入今天的课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在78年前的美国发生了一场比这更为噩梦般的经济危机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表现、原因、特点、影响)1.表现视频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视频以及图片资料提问:视频中的美国是怎么了?这一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整合一:大萧条的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感性材料的呈现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原因:通过呈现材料,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材料一: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儿子:“现在天气这么冷,我们为什么不生炉子呢?”妈妈:“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九年级下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了解经济危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各国应对危机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危机的爆发,特点,对世界的影响,美国应对危机的方法。
本节是第二单元重点的一课,是世界历史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相对的平静到二次世界大战的过渡,为什么会发生二次世界大战?学习本课我们会有所收获。
2.对于本课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了解历史事件的根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避免战争发生的方法的了解与运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
学情分析
1.对于经济危机时期资本家销毁农产品,而广大人民食不裹腹的社会现实,很多学生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上课的时候我会先从经济危机是次本主义社会生产相对过剩而劳动人民的购买力不足产生的,简单说就是次本家有产品但是人民没有钱买,资本家了稳定产品价格而销毁的事实让学生能对资本主义社会有个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2、罗斯福新政对于稳定美国民制度的意义
3、对于新政,你有什么看法?如何发展经济才能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经济危机?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危机?
2、面对经济危机要如何应对?。
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设计

3.课堂反馈: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展示和讲评,指出共性问题,给予指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成效和意义。
(3)本节课所学知识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经济危机的原因:教师详细讲解经济危机的背景、原因,包括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过度生产和消费不足等问题。
2.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教师阐述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响,重点讲解美国的情况。
3.介绍罗斯福新政:教师讲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改革、工业复兴、农业调整、社会救济等方面。
4.多元评价,促进发展: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5.实践活动,深化理解:设计课堂实践活动,如模拟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历史,提高对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理解。
6.情感教育,树立价值观:结合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3.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角度,如经济危机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成效等,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与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制作一份PPT,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 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第19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地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第一:空前严重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
第二:罗斯福新政,介绍了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
二、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和影响;面对经济危机美国的途径: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的目的、措施、影响等史实。
2、过程与方法: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勇于创新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四、突破重难点想法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精讲点拨,使学生掌握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图片、文字材料、练习等)、制作课件。
六、教学过程。
《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8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在一战后世界历史进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是世界由重建和繁荣到再次走向世界大战的分水岭,并深刻地影响到二战后世界的发展。
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以及罗斯福新政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认识。
它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这场危机的出现,许多国家对待它的态度各有不同。
本课主要介绍的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进行改革来对抗“经济大危机”的国家,介绍了美国进行的“新政”,以及这个政策的结果。
本课共有两个子目:第一:空前严重的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特点和影响。
第二:罗斯福新政,介绍了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的背景、目的、内容和影响.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中学,从生源来看可以说学生的素质不容乐观。
由于中考突出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地位,再加上中考历史实行的是开卷,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轻视,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虽然我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但是对于经济,学生不怎么了解,也不太关心,对于资本主义的经济就更不了解,对于经济危机可能更不了解。
我创设情境,逐层导入,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学习能力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的课件和教学资源,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和创新,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楚的体会到经济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
2、认识经济危机爆发的地点,特点和影响。
3、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实。
4、能够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人物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症”,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了解掌握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概况,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点进行文字加工、整理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实质及评价,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布置预习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学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锻炼学生运用以往学会的总结、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去完成任务的能力。
2、通过让学生课下查找资料撰写新闻稿的过程,培养学生搜寻资料、筛选资料并整理以及文字加工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的认识。
3、在分析、剖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内容及实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对比、层层剥皮深入的方法去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历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形式、程度虽有所不同,但导致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一致的,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因此,它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通过对罗斯福总统个人及其实施的新政的了解,使学生从中学习到罗斯福身残志坚、爱国救民、乐观自信等精神和品质,从而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使他们深刻理解“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新政的特点、评价五、教学方法:任务教学法、问题导学法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实物投影仪等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图片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学生展示预习作业成果:(预习作业:(1)阅读教材P29----31,归纳总结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一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3 月 下旬 刊
பைடு நூலகம்
教学・ 信 息
切教 育 活 动 的顺 利 进 行 , 除 了 必 须要 有 好 的 内容 、 好的教材、 好 的教师等外部条件之 外, 还 必 须有 最 重 要 的 一 条 , 就 是 学生 愿意学习。 怎样培养学生学 习主动性 、 自觉性呢? 首先 , 要使学生树立 良好 的 学 习动 机 。学 习动机 是 直接 推 动 人 们进 行 学 习和创 造 的 内部动 力 。 对 小学 生 来说 . 只有 对 学 习 内容 产 生 了浓厚 的兴 趣 . 具 有 一 定 的 热情 。 并 且 注意 力 集 中时 , 才有 可 能使 思 维 活 跃 起 来, 进 入 学 习和 创 造 的 过 程 中 。学 习动机 中 最现 实、 最 活跃 的部 分 就是 认 识 兴趣 。 因此 , 教 师要 从 学生 入 学 开 始 就 让 学 生 明确 自 己的 事 情 要 自己做 , 而且 教 师 每做 一 件 事 , 都 不要 忘 记 让 学 生 出主 意 、 想办法 , 这样, 久 而 久之 , 就 会 培 养起 学 生 自觉 思考 问题 和 解 决 问题 的 习惯 , 建 立起 学 习的 主动 性 。其 次 , 要教 会 学 生如何学 习, 对 于 小 学 生 来说 , 教 给 他们 知识 固 然重 要 , 但 更重 要 的 是 教 会他 们如 何 学 习 。随 着 教 学改 革 的 深入 开展 , 越 来越 多的 教 师 认 识 到 :我 们 不 仅 要 让 学生 学 会 ,而 且要 让 学 生 ” 学 会” 。 这 样 才 能 达 到 教 是 为 了 不教 的 目的 。 为此 , 我们在 培养 学 生 自学 能 力 的过 程 中 。 坚持 ” 教、 扶、 放、 学、 悟、 创” 六字程序。” 教、 扶、 放” 是教 师培 养 学 生 自学 能 力的 三 个 步 骤 , ” 学、 悟、 创” 是 学 生 形 成 自学 能 力 的过 程 。 以识 字 教 学课 为例 , 我 们 为 学 生编 排 了四步 自学程序 : ( 1 ) 依靠拼音 , 读准 字音 ; ( 2 ) 依 靠熟字 , 分 析 字形; ( 3 ) 读 字读句 , 了解意思 ; ( 4 ) 根据 字形特点 , 思 考 方 式 方 法 。此 程 序 的 前 三 点 , 体 现 了学 习方 法 的指 导 , 即根 据 汉 字 音、 形、 义三 位 一 体 的 特 点 进 行 自学 : 程序 的第四点 , 则是 对 学 生 创 造 精 神 的培 养 , 通 过 一 个 阶 段 的 教 学 实验 , 收 到 了 良好 的 教 学效 果 。 二、 语 言 是 培 养创 造 性 思 维 的基 石 思 维和 语 言 是 不 可 分 开 的 .只 有 让 儿 童 的 词 汇 日益丰 富 , 语 法 日益 准 确 , 语 言 表 达 日益 完 整 流 畅 , 才 能 保 证 其 思 维 日益 完整 。 而对 于科 学创 造 来 说 . 运 用语 言的 能 力 则 显得 更 为重 要 。 因 为创 造 思 维 既 有发 散 又 有 集 中 , 如 果 没有 良好 的语 言发 展 条 件, 思 维 缺 乏连 贯 性 , 也 就很 难 理 清 问题 脉 络 , 并 通 过 语 言 表 述 出 来。可 见 , 借 助语 言 的 良好 发展 , 人 们 的 创 造 思 维 所发 挥 的 作 用 才会 更 大 。近年 来 , 我 们 在 小 学语 文课 教 学 整体 改革 实验 中, 主 要 是 通 过 口语 训 练 来 培 养 学 生的 创 造 性 思 维 。 第一 . 口语 训 练 中培 养 变换 思 路 的 能 力 。在 口语 训 练 教 学
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学习主题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 川教版 教案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优秀教案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景象。
教师引言:自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私人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锃亮的汽车、充裕的电器产品,一切都显得那么富足和舒适。
一时间,乐观主义情绪弥漫着整个美国社会。
二、讲授新课(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的概念和表现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
经济危机又被称为什么?学生:大萧条师:经济危机又被称为“大萧条”。
“大萧条”即商品实际价格下跌、购买力减弱,供给大于需求,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失业增加,库存扩大,生产萎缩,企业纷纷倒闭,公众恐慌,以及商业活动的普遍低迷,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
阅读课文说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学生: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多媒体展示经济危机时美国的种种现象,进一步引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表现。
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有:波及范围广(迅速扩展到资本主义世界以及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农业、金融、商业、工业等危机同时爆发)、持续时间长(长达4年)、破坏性大(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1933年比1929年下降44﹪,国际贸易额下降60﹪以上)多媒体展示各国的钢产量以及完全失业者的人数。
展示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初中历史人教九年级下册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发生的背景、表现;理解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特点和实质;了解罗斯福新政实施的背景、内容、特点,认识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作用;通过对罗斯福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关内容,了解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知道经济危机的原因;根据经济危机的特点,展示适当资料、图片,了解危机的危害及影响,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所处的严峻形势;探讨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目的、措施及其成效,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资本家却人为故意大量销毁产品,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
通过对罗斯福个人魅力的了解,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教学过程认识学习目标:学生阅读课标,加深对本课知识点的印象导入新课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是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时间最长的经济危机。
造成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有怎样的特点?罗斯福又是怎样应对经济危机的呢?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吧。
(通过视频了解经济危机)新课讲授一、经济危机的爆发回顾之前内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世界相对稳定,美国进入柯立芝繁荣时期,但繁荣背后隐藏着危机。
通过材料引出隐藏的危机:材料1: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材料2: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为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材料1说明了什么现象?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请你分析一下1929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状况如何?通过图示探寻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1)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开始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价格突然暴跌,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

补充说明:金融改革方面,罗斯福关闭了银行,整顿金融秩序,恢复银行信用;工业复兴方面,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节;农业调整方面,通过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价格;社会保障方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金、失业救济等。
4.阐述罗斯福新政对其他国家政策的影响。
答案: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使政府干预经济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许多国家在战后借鉴罗斯福新政的经验,实施国家干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补充说明:例如,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在战后实行了国有化、社会保障等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5.结合现实,谈谈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启示。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2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
3.授课时间:第13周,星期二,第1-2节(共90分钟)
4.教学时数:2课时(45分钟/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围绕罗斯福新政,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历史理解: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及影响,提高学生对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社会历史的理解能力。
2.思辨能力:分析罗斯福新政中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政府政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思辨能力。
3.价值观:通过学习罗斯福新政,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中历史《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的历程》《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时空观念: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特点;了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基本史实和罗斯福新政的基本内容史料实证:能够运用相关史料说明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历史解释:能够正确解释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原因;能够全面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及成功的原因。
家国情怀: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教学重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教法: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学过程实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尤其对于世界史内容比较生疏,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故采取“设置情景 ---激发兴趣 --- 师生交流 --- 落实重点 ---启发诱导 ---合作探究— -引导分析 ---突破难点 ---学以致用”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引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师生互动贯穿其中。
学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习。
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改变其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用 20 世纪 30 年代两首著名的美国民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中学历史教案:《“大危机”与“新政”》

中学历史教案《“大危机”与“新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大危机,认识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2. 让学生掌握美国政府在罗斯福领导下实行的新政,以及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及其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大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3.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认识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与危机,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大危机”与“新政”。
2. 讲述大危机:概述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大危机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3. 分析罗斯福新政:讲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让学生掌握新政的核心措施。
4. 探讨新政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新政在调整、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方面的作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罗斯福新政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 使学生认识到新政对美国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
2. 教学难点:新政对美国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八、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详细讲解新政在金融、农业、工业和就业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罗斯福新政教案(五篇范例)

罗斯福新政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罗斯福新政教案教学设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旧人教版高二(选修)《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章第三节中的第一课时内容【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目的、作用、实质,局限,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利用历史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 探究原因,同时通过有关史料、统计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运用图表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方法研究有关历史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辨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如民生问题等),不怕困难,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对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有现实意义。
【重难点突破】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作用难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成因、影响,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评价【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工具】自制教学PPT,本节课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设计问题,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复习旧课的方法导入,不仅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而且为学生学习新内容作了铺垫。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一、知识与技能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2、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矛盾、危机以及自我调节改良等历史过程有较辩证和全面的认识。
2、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的学习重点,要求学生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就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改良的功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历史上最深刻、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以及国际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方各国受不同国情的制约,寻找不同的道路来摆脱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了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势力利用经济危机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危机的爆发难点:罗斯福新政五、教学方法质疑导学法六、教具准备教材、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教师活动(教案)导入:复习旧知:“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些会议?有何影响?A、1929年一1933年的经济危机1924~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和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
资本家为什么要销毁商品,而不去救济贫民?暴露了资本家什么本性?动动手:找出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爆发国、特点、开始标志、影响。
B、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总统。
指引学生阅读课本新政的目的和特点(板书)。
新政的目的:新政的直接目的是要消除经济危机,稳定社会经济正常秩序。
新政的根本目的是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课标要求】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产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一战后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时的时间和地点,归纳此次危机的特点,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归纳此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培养其归纳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改革措施对促进社会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危机的根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因;通过了解罗斯福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并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发展意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重点难点】一、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二、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感兴趣的与罗斯福有关的资料(含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同学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横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为了债权国,一战后通过华盛顿会议使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又成功地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可以说一战后,美国成了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
1929年,胡佛总统在他的就职演讲中称:“我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我们的生活已经达到世界历史上的新高度,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有保障了”可是,短短八个月后,美国却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
”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当时的美国能走出低谷吗? (出示课题:第2课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学习新课:(教师引导过渡)什么是经济危机?请同学们根据政治经济学并结合教材,思考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和特点。
你认为能否避免或根除呢?(课件显示第一目标题)一、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㈠何谓经济危机?什么是经济危机呢?还是让我们先来看几段资料吧。
(出示资料,指导学生边看边思考)资料一:这是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资料二: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到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
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丹麦、在荷兰,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教师引导过渡)难道真的是“生产过剩”,东西太多了吗?根本不是!广大的劳动者这时正缺吃少穿,挨饿受冻,过着极端贫苦的生活。
当时的美国,30万儿童失学,许多州的矿区营养不良的儿童有时达到90%以上,因为他们在挨饿。
有一位教员劝一个小女孩回家吃点东西,可是小女孩有气无力地回答老师:“不行啊,我们家是轮流吃饭,今天该我妹妹吃!”欧美各国大批的工厂矿山企业倒闭,300多万工人失业;还有刚从学校毕业找不到工作的青年人、两手空空的农民以及退伍的老兵。
他们饥肠辘辘,衣裳破烂,流落街头。
多么奇怪的现象:劳动者缺吃少穿在挨饿受冻,而资本家却在把大量的粮食肉奶和棉花羊毛毁掉。
这不是“真正过剩”。
因为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一方面加紧进行生产,一方面加强剥削;广大劳动者被剥削得身无分文,无钱来购买足够的食物用品,产品的“过剩”只是相对于广大劳动者的“相对过剩”。
那么,资本家为什么不把这些产品廉价卖给劳动者,而要毁掉它们呢?资本家要追求利润。
产品毁掉后,“物以稀为贵”,资本家就能保证产品高价,保持高额利润。
资本产主制度的腐朽和罪恶,资产阶级的虚伪和残忍,在此赤裸裸地表露出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危机”。
是什么原因导致资本主义世界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爆发经济危机呢?(出示第二小标题)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
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这次危机与以往的危机一样,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这就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要协作。
但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不断扩大再生产,打破平衡,激化各部门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这一矛盾的形成在美国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
首先,美国20年代的柯立芝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的,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国家收入分配不均。
贫富分化加剧,一方面是资本家获得了高额利润,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
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扩大。
第二,美国当时盛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
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
实际上是使民众把以后的收入提前消费了,从而掩盖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
于是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三,美国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终于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激化爆发,导致经济大崩溃。
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
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小字部分后回答: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事实上,1929年美国经济发展已经出现严重困难。
但纽约股市经过不断哄抬,股价一直上扬。
这个美国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已经无法正确反映美国经济的真实情况。
我们知道,支撑股市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但这种信心和希望在1929年10月下旬,由于经济持续低迷而彻底破灭。
广大投资者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股价下跌之快,连自动报价机都来不及报价。
股市崩溃了。
股市崩溃引发了一连串连锁反应。
广大投资者的财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迫于生计和信心动摇,人们纷纷赶往银行兑换存款,这又直接导致银行相继倒闭。
银行倒闭后,大量工商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失去了资金支持也相继宣告破产。
工人因此而大量失业,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更无力去市场购买商品。
美国的经济由此开始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次经济危机与以往相比有何特点呢?(出示第三小标题)㈢经济危机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第49页第二段后讨论,教师总结)第一,范围特别广。
由于美国是当时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转嫁危机,又使危机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所涉及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第二,持续时间特别长。
从1929~1933年,持续四年之久。
第三,破坏性特别大。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l/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失业人数更是高达3000万以上。
甚至在危机过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此一蹶不振。
㈣经济危机的影响1、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
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48页的小字及《美国旧金山等待领取救济金的平民》插图,使学生认识到失业的严重性和就业的困难。
失业队伍的增加,随之而来的自然是工资降低,生活水平的下降。
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无着落、流离失所。
1929年3月,美国第31届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时曾吹嘘“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一只鸡,家家有一辆汽车”。
但到头来美国广大劳动人民都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只好住在用破烂铁皮木板搭起的临时住房里。
人们把这种贫民住房区称为“胡佛村”。
2、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3、30年代的大危机是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
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
在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之下,资本主义各国都急于寻找出路,那么,美国采取了什么对策?(学生回答:罗斯福新政。
出示第二子目)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㈠罗斯福新政的时代背景(师导)美国在这次危机的打击下损失最为严重,但当时的胡佛政府对此一筹莫展。
到1933年初,美国已有半数银行倒闭,完全失业人数达到1500万~1 700万。
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力的政策,迅速改善经济状况。
在这种形势下,罗斯福以主张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竞选宣言,赢得绝大多数选民的支持,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任总统。
(出示第二小标题)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以课件或幻灯出示罗斯福的照片和生平简介)罗斯福身残志坚,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也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他上台伊始,就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刀阔斧地对各个生产部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历史上称之为“罗斯福新政”。
“新政”一词是1932年罗斯福在接受总统提名的演说中第一次使用的。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即开始实施新政。
至1941年美国参加“二战”为止,这期间,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一系列改革法令。
人们把这一时期也称为“新政时期”。
新政首先从哪个生产部门开始?(学生回答:金融业。
)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这次经济危机最初是由金融危机引发,追根溯源,罗斯福首先整顿财政金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