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教案.doc

合集下载

数据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电子教案

数据分析与SPSS软件应用-电子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快速聚类分析方法的聚类过程与步骤。
2.熟悉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的原理。
3.熟悉判别分析中判别函数的构造原理。
4.掌握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的软件实现以及结果解读。
教学重点
1.聚类分析的原理与软件实现
2.判别分析的原理与软件实现
教学难点
1.系统聚类方法的软件操作与结果解读
2.判别分析的软件操作与结果解读
电子教案—第1章
第1章统计分析与SPSS软件概述
教学内容
1.1统计分析基本概念
1.2 统计分析基本流程
1.3 统计分析基本方法
1.4 常用统计软件
1.5 SPSS软件介绍
教学要求
1.了解数据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基本类型。
2.熟悉SPSS软件的特点、安装和启动等操作,并了解其与其他数据分析软件的区别。
3.掌握和理解统计分析的基本流程。
2.常用非参数检验方法的软件操作与结果解读
教学难点
1.两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的选择与软件实现
2.多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的选择与软件实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法
课时数
2课时
电子教案—第7章
第7章相关分析与SPSS实现
教学内容
7.1二元变量相关分析
7.2偏相关分析
教学要求
1.了解变量类型不同情况下适用的相关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
1.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2.因子分析的软件操作与结果解读
教学难点
1.因子变量的构建过程
2.因子命名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非参数检验方法的适用条件,并能做出科学判断。
2.熟悉两配对样本、多配对样本、两独立样本,以及多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的计算原理和检验步骤。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教学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教学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文旨在介绍如何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对于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认知水平以及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

具体目标如下:1.让学生具备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和数据分析方法;2.帮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导入、数据处理、数据分析等;3.提高学生对于数据分析的实际运用能力;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础教学内容:1.统计学基础知识(数据类型和描述、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等);2.数据图表的绘制和解释;3.概率统计分布的计算和推断;4.基本数据处理方法和SPSS软件操作。

进阶教学内容:1.数据探索性分析(EDA);2.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4.各种假设检验方法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统计学基本知识、数据处理基本方法和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2.实验课程:让学生自行操作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导入、处理和分析;3.教学案例:提供实际数据应用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设计第一阶段:理论授课课程1:统计基础(2学时)1.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2.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3.数据类型和数据处理;4.数据分布和假设检验。

课程2:SPSS的使用方法(2学时)1.SPSS软件的安装和加载;2.数据的导入和处理;3.数据分析方法;4.SPSS软件其他功能介绍。

第二阶段:实验课程课程3: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2学时)1.数据的导入和处理;2.数据类型和描述统计;3.绘制数据图表;4.假设检验。

课程4:多元分析(2学时)1.单因素方差分析;2.多因素方差分析;3.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4.假设检验方法的应用。

第三阶段:教学案例课程5:实际数据分析案例(2学时)1.提供一份实际数据,并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数据分析;2.学生需要理解数据背景、目标、方法和结果以及实际意义;3.学生需要通过分析后展示数据,并提出改进建议。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详细完整最新标准版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学时:48学时。

其中讲授24学时,实践24学时。

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5学期大纲执笔人:XX大纲审核人:XX制定时间:20XX年XX月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型:专业课等课程性质:必修内容要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通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统计学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先修课程:经济数学后修课程:财务决策与分析、专业学年论文等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素质)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程理论部分(24学时)《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课程实践部分(24学时)实践目的及要求四、课程考核课程总评成绩二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o其中:平时成绩(Ioo分)二出勤及表现×20%+课后作业×20%+课程报告×20%+项目展示× 30%o期末成绩(IOo分):试卷考核。

五、参考书(一)推荐教材《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5版),薛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李金德、秦晶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参考资料[1]《统计学》(第二版),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

[2]《统计学一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孙允午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3]《统计学》,郑德如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12月。

[4]《统计学原理》,韩兆洲、王斌会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统计学原理方法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

统计学原理方法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

统计学原理方法与SPSS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统计学是现代科学和社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为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从学科实践的需求出发,目前各个学科开设了越来越多的统计学课程。

而SPSS统计软件是目前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科学研究及各行业的数据分析领域的一种数据分析软件。

因此,本课程设计旨在向学生介绍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及SPSS软件的使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概率论、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重要理论和方法;2.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数据可视化;3.能够通过实例进行实践操作,熟练进行数据整理、清洗、分析和报告;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统计学原理方法和SPSS软件使用。

1. 统计学原理方法1.1 统计学基本概念和方法:统计思维、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统计建模思想;1.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调查方法、数据收集方式、数据整理、数据清洗;1.3 统计学的应用: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分析。

2. SPSS软件使用2.1 SPSS软件介绍和安装:软件介绍、安装与注册;2.2 数据验证和数据有效性分析:数据有效性检验、数据可靠性分析;2.3 数据描述和数据可视化:数据类型、数据描述性分析、数据可视化;2.4 数据分析和报告: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报告。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以案例为主线,在案例的解析中引出相关的理论和方法,然后再进行实践。

具体方法包括: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具体的数据分析过程。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和数据分析方法。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和期末考试。

其中,课堂作业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70%。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四版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四版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推断,具备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第一章统计学概述1.统计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2.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3.统计学的发展历程第二章数据描述1.数据的基本性质2.数据的分类和整理3.数据的图形表示4.数据的统计描述第三章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1.概率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常用的概率分布及其特点3.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假设检验的类型和步骤第四章单因素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原理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案例第五章多因素方差分析1.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两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和原理3.三因素方差分析的应用案例第六章回归分析1.回归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简单线性回归的步骤和原理3.多元回归的应用案例第七章 SPSS数据处理和分析1.SPSS软件基本操作和界面介绍2.SPSS数据导入和整理3.SPSS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4.SPSS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三、实验教学本课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结合起来,通过实验来加深学生对于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应用能力。

实验一、数据描述统计通过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使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

实验二、方差分析通过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并对方差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实验三、回归分析通过给出实验数据,让学生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回归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实验报告、课堂测试和期末论文等,其中实验报告和期末论文为重要考核内容,具体比例如下:•平时表现:10%•实验报告:40%•课堂测试:20%•期末论文:30%五、参考资料1.大学生统计学(第4版),陈希孺、刘兴红、周卫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2.计量经济学——基础篇,吴敬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3.SPSS统计分析技巧——基于大学生调查数据分析(第2版),李崇烈、叶嘉安、蔡孟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教学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教学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五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1.掌握基本的统计概念和整理数据的方法;2.熟悉SPSS软件的使用,能够进行常见的数据处理和分析;3.能够精准地使用适当的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统计概述(1)统计的含义和作用① 统计的含义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② 统计的作用1.描述性统计: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描绘、总结和展示。

2.推断性统计:根据调查的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从而得出结论。

(2)数据类型和收集方式① 数据类型1.定量数据:可直接度量或计算的数据,如身高、体重、年龄等。

2.定性数据:不可直接量化,只能描述特征或属性的数据,如性别、颜色、品牌等。

② 数据收集方式1.实验法2.抽样法2、SPSS软件的使用(1)数据处理与管理① 数据输入② 数据清理和检查(2)常见的数据分析形式① 描述性统计② 推论性统计(3)实操① 数据录入和导入② 数据清理和整理③ 描述性统计分析④ 信度和效度检验⑤ 假设检验⑥ 方差分析三、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统计学和SPSS软件的认识。

2.组织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掌握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和常见的数据分析。

3.课堂讨论: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加深学生对统计学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本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听课态度、学习情况、独立思考等。

2.实验成绩:通过实验操作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作业成绩:通过作业来评估学生对于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4.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来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

5.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来评估学生对于整个课程的掌握情况。

《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方案

《SPSS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课程教学设计方案1. 课程背景和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研究和研究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提升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决策-making过程中的实践能力。

主要目标包括:- 熟悉SPSS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掌握数据输入和清理的方法;- 理解常用统计方法,在SPSS中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能够独立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培养学生的数据归纳、总结和推理能力;2. 课程内容和进度安排第一周:SPSS软件介绍和基本操作(2学时)- 了解SPSS软件的功能和应用领域;- 研究SPSS软件的界面和工具栏;- 掌握数据导入和保存的方法;- 研究如何进行数据编辑和变量定义。

第二周:数据输入和清理(2学时)- 研究数据输入的方法,包括手工输入和导入外部文件;- 掌握数据清理的技巧,包括处理缺失值和异常值;- 研究如何进行数据的变换和重编码。

第三周:描述性统计分析(3学时)- 研究如何计算和解释频数、百分比和中心位置指标;- 掌握数据的可视化方法,包括直方图、饼图和箱线图;- 分析数据的离散度和偏度。

第四周:推断性统计分析(4学时)- 掌握SPSS软件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 理解t检验和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假设;- 研究如何解释和报告统计结果;- 了解样本量和效应大小对统计推断的影响。

第五周:相关与回归分析(4学时)- 研究如何计算和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掌握简单线性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理解回归分析的基本假设和解释结果的方法;- 研究如何识别和处理回归分析中的问题。

第六周:实践案例分析和应用实操(3学时)- 分析和讨论实际研究案例中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方法;- 进行实际数据的输入、清理和分析实操;- 研究如何解读和报告实际案例中的统计结果。

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和实操练等。

数据统计分析—SPSS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据统计分析—SPSS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数据统计分析—SPSS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在当前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与挖掘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必备技能。

其中,统计工具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是目前最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商业决策、医学研究等领域。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SPS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测量、实验、问卷调查等方面的技能。

2. 课程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分析方法。

2.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基本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3.了解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能够使用SPSS绘制图表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4.能够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方案的制定,具备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3.1 基础知识讲解首先,我们将介绍SPSS软件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方法,包括:1.SPSS软件安装和界面介绍。

2.数据类型和数据输入。

3.数据预处理和清洗。

4.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在讲解完基础知识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1.描述性统计分析。

2.探索性因子分析。

3.方差分析和卡方分析。

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2 数据可视化和结果展示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数据可视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本部分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SPSS进行数据可视化和结果展示,包括:1.常用的数据可视化方法。

2.如何使用SPSS绘制各种图表。

3.如何对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

3.3 研究设计和实验方案制定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将介绍如何进行研究设计和实验方案制定。

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问题和研究设计。

2.实验方法和实验方案制定。

3.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方法。

4. 课程设计方式和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方式,通过视频课程、讲解PPT、案例解析等方式进行教学。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二版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二版课程设计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背景统计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中。

当代社会,数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增长,不同领域的研究者需要掌握统计分析技能,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研究。

SPSS是一个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其简单易用的特点使其广受欢迎。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统计分析理论与方法,并熟悉SPSS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在实际科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设计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统计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知识。

2.熟悉常见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3.能够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能够进行实际数据分析的课题研究,并编写相应的报告。

三、主要内容与教学安排3.1 主要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统计学基础概念:数据的测量与描述、概率论、统计推断等。

2.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统计、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

3.SPSS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技巧,包括数据的导入和清洗、数据的可视化、统计分析方法的实现等。

4.课题研究与实践:以具体的课题研究为基础,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编写相应的报告。

3.2 教学安排本课程设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实践两部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周:统计学基础概念的讲解和学习。

2.第二周: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的讲解和学习。

3.第三周至第六周:SPSS软件的介绍和使用技巧的讲解和学习。

4.第七周至第十周:课题研究与实践,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清洗、数据分析与处理、结果的报告和展示等。

5.第十一周:课题答辩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4.1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教师授课,讲解统计学基础知识、常见的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的使用技巧。

2.实践操作:学生利用SPSS软件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和处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spss统计分析及应用教程基本统计分析学习教案

spss统计分析及应用教程基本统计分析学习教案

第4页/共74页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准备知识
均值
均 值 (Mean) 是总体 或样本 数据 的平均 值
中 位数
中 位数 (Median)是 总体数 据中大 小处 于中间 位置的 数值 。
众数
众 数 (Mode) 是总体 中出现 频数 最高的 那个数 。
第5页/共74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第31页/共74页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5)在“频率(F)”对话框中,单击“确 定”按 钮,提 交系统 运行。 得到各 部门职 工人数 统计的 频数表 和条形 图。
第32页/共74页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实验结果
车 间 部 门 统 计量
第33页/共74页
学习通过数据探索,了解数据分布基本特征,识别数据中 的界外值和极端值
第38页/共74页
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知识准备
SPSS的数据探索通过绘制茎叶图和箱图,对数据的 频数分布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考察,识别出极端值、 界外值和奇异值,以及错误的数据,决定在对数据 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前的处理方案;
第20页/共74页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实验结果
职 工 月 基 本 工资描 述统计 量
第21页/共74页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实验结果
男 职 工 月 基 本工资 描述统 计量
第22页/共74页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实验结果
女 职 工 月 基 本工资 描述统 计量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二点 五十六分。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三版教学设计 (2)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三版教学设计 (2)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第三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2.掌握常用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的使用;3.能够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4.学会如何写出符合科学规范的实验报告。

二、教学内容1. 统计学原理1.概率论基础2.统计学常用分布3.假设检验方法和推断统计学2. 统计分析方法1.方差分析方法2.相关分析方法3.回归分析方法4.因子分析方法3. SPSS软件的使用1.数据录入和编辑2.数据分布和描述统计量分析3.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4.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5.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4. 实验报告的写作1.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描述2.结果的呈现和分析3.结论的总结和讨论4.参考文献的撰写三、教学方法1.讲授式教学:通过讲解统计学原理、各种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的使用等内容,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让学生掌握数据处理、分析和统计结论得出等实际操作技巧。

3.课堂讨论:通过提供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工具1.统计学原理和SPSS软件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2.大屏幕、投影仪等视听设备;3.计算机和SPSS软件。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注意学生的听课态度、课堂互动等,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作业评定:通过作业来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3.实验报告评定: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和分析能力。

4.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深度掌握程度。

第1章: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第1章: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 结果输出窗口
• SPSS结果输出窗口名为Viewer,它是显示和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 报表及图形的窗口。 • 可以将此窗口中的内容以结果文件.spo(从16.0开始改为.spv)的形 式保存。
– 程序编辑窗口
– 脚本窗口
SPSS工具栏
打 保打 召 撤 开 存印 回 消 前 文文 次 件件 菜 单 操 作
SPSS的基本特点
功能强大:囊扩了各种成熟的统计方法和模型 兼容性好:可直接录入Excel、文本等格式数据,且目前已彻 度解决了中文兼容问题。 易用性强: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扩展性高:可和R语言进行对接,通过直接调用R语言的各种 统计模块,直接实现对最新统计方法的调用。
2 SPSS使用基础
3) SPSS的应用领域
现在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在全球拥有26万家以上的用户, 广泛应用于通信、医疗、银行、证券、保险、军事、商业、 教育、科研和政府等社会的各个领域,是当今世界最流流行 的软件之一。 全球500强中有80%的公司使用SPSS,而在市场研究和 市场调查领域拥有超过80%的市场占有率,和SAS并称当今 最权威的两大统计软件。
– 枢轴表:SPSS中,绝大部分结果都以枢轴表的格式展示,这 些表可以是二维表,这些表可直接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中(如 Word、Excel、PPT等) – 轻量表:关闭了表格的大部分编辑功能,显示速度比枢轴表要 快。 – 注:SPSS 20的表格无法在18及更早的版本中进行编辑。
2.文本格式
对于不便于用表格和图形表达的结果,SPSS提供了文本
结果输出窗口
索引输 出区
详解输出区
用于显示已有的 分析结果标题和 内容索引
各个分析的具体 结果,称为详解 输出区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教学设计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教学设计

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

同时,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统计学也愈加与计算机技术密不可分。

SPSS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作为一种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已经成为了统计学界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现代化和多元化的人才,我们开设了统计学原理与SPSS应用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原理和SPSS应用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研究中。

二、教学目标1.掌握统计学原理和SPSS基本应用方法;2.学会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绘图、描述性统计、因素分析、回归分析和可视化等统计分析;3.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实践应用。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统计学原理•数据类型及其测量•概率论基本概念和分布•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第二部分:SPSS应用•数据预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图形与可视化•因素分析与回归分析•独立性检验2.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讲解和实践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熟悉SPSS软件操作和分析方法;•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探讨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实践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课程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提高了学生对统计学和SPSS的理解。

对于学生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同时,本课程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

为了获取更客观的评价结果,将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准确掌握统计学基础知识和SPSS应用方法。

2. 实践操作能力是否可以熟练地进行SPSS操作和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统计分析与SPSS 勺应用》实验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 72适用专业: 统计学 使用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 SPSS12.0应用》,章文波 陈红艳编著,人民出版社, 2006年出版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我校统计学专业四年级本科生的专业课。

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一个科学的、 合理的统计分析与 SPSS 的应用这一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且更能切实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统计软件 的实现,并能正确解释 SPSS 的运行结果。

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 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1、教学要求1)以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为基础, 深刻体会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并以统计软件SPSS 乍为一种实现手段,熟悉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在其中的操作步骤,指导学 生完成统计分析和统计计算过程。

试图建立一个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着重培养学生实际动手 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的学 习方法,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学方法(1)实验内容的安排由简入深,从SPSS 的重要作用及其基本操作出发,培养学生的学 习兴趣,调动积极性。

2)强调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教师在实验课的上一周向学生布置下周实验的内容,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实验课内容。

课程名称:统计分析与SPSS 的应用课程编码: 50540044实验学时: 24SPSS 中(3 )课前对实验中的难点进行演示,实验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启发学生的手脑并用,验报告,不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4 )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学习查阅资料,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现实中碰到 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勇于探索和实践,发扬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统计学及SPSS概述教学重点:本章是全课程的总纲,主要讲述统计学的含义、统计的作用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以及SPSS的基本概述。

教学难点:统计学概念的理解以及SPSS的基本运行。

教学目标:通过统计理论与案例的学习,了解为什么要学习统计、统计的作用以及掌握SPSS如何与统计学进行完美的结合。

教学手段:通过大量生活中的案例导入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统计的目的与意义。

通过实验室操作SPSS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软件。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认知。

第一节统计的含义及意义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举例生活中你见到的统计现象。

(与学生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总结: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统计现象。

(举例3分钟)1.买彩票:你想不想中五百万的彩票?2.你的工资被平均了:利用2017年各城市的平均工资讲解平均数意义。

3.选手得分如何计算?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4.其他一些生活中与统计相关的小案例。

一、什么叫统计学?(讲解5分钟,包括学生记笔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统计”这一术语。

一提到统计,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统计工作,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自从有了国家就有了统计实践活动。

最初,统计只是一种计数活动,为统治者管理国家的需要而搜集资料,通过统计计数以弄清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

然而在今天,“统计”一词已被人们赋予多种含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已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释。

统计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含义,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

即统计资料,是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理论),是指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三种含义的联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

把统计作为一种专业用语,其含义到底是什么?目前,在国际统计理论界,关于统计一词的含义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

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环节。

统计工作是统计一词最基本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的一种计量活动。

如银行的计划统计科,每月编制项目报表,这个过程就是统计工作。

又如:我国进行人口普查时要经过方案设计、入户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和资料公布等一系列过程都是统计工作。

在我国,各级政府机构基本上都有统计部门,如统计局,它们的职能主要就是从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工作。

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

如:(1)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顷,其中山地约320万平方公顷,高原约250万平方公顷,平原约115万平方公顷,丘陵约95万平方公顷。

这些由文字和数字共同组成的数字化的信息就是统计资料,是统计提供数据信息的基本表现形式,是统计工作的直接成果。

统计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整理后的资料即次级资料。

例如企业各车间的统计抬帐、人口普查时初次登记的资料就是原始资料,而统计公报、调查分析报告等现实和历史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分析报告、统计公报和统计年鉴等。

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其中,应用纯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抽象的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理论统计学,而应用统计方法研究各领域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科学称为应用统计学。

社会经济统计学则是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按其性质它属于应用统计学。

统计的三种含义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与统计成果的关系。

一方面,统计资料的需求支配着统计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统计资料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一方面,统计学来源于统计实践,只有当统计工作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形成独立的统计学。

另一方面,统计工作的发展又需要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科学研究大大促进了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和统计科学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总之,三者中最基本的是统计工作,没有统计工作就不会有统计资料,没有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就不会产生统计科学。

二、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引入案例讨论:国家为什么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人口老龄化)此部分结合视频资料“财经郎眼”中看郎咸平如何用数据、图标说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观看时间不超过10分钟)让学生总结统计学的作用。

(2分钟)统计是制定计划、实行宏观调控的基础。

统计是制定政策的依据。

统计是实行管理的手段。

统计是科学研究的工作。

(讲解作用3分钟)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0分钟)根所谓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又有差别的许多个别单位所构成的整体,当这个整体作为统计研究对象时称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生产情况时,该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因为它是由许多客观存在的工业企业组成的,而每个工业企业都是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具有同质性。

如果一个统计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无限的,称为无限总体,例如,连续大量生产某种零件时,其总产量是无限的,构成一个无限总体。

总体中包括的单位数是有限的,称为有限总体。

例如,在特定时点上的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等,都是有限总体。

对于有限总体,既可以进行全面调查,也可以抽样调查。

对于无限总体来说,只能进行抽样调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特征。

总体必须具备三个特性:大量性、同质性和变异性。

(一)大量性大量性是总体的量的规定性,即指总体的形成要有一个相对规模的量,仅仅由个别单位或极少量的单位不足以构成总体。

因为个别单位的数量表现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只对少数单位进行观察,其结果难以反映现象总体的一般特征。

统计研究的大量观察法表明,只有观察足够多的量,在对大量现象的综合汇总过程中,才能消除偶然因素,使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的规律和特征,这就要求统计总体必须包含足够多数的单位。

足够多数,是指足以反映规律的数量要求。

当然,大量性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与统计研究目的、客观现象的现存规模以及总体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等都有关系。

(二)同质性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至少有一种性质是共同的,同质性是将总体各单位结合起来构成总体的基础,也是总体的质的规定性。

例如,全国工业企业作为统计总体,则每个总体单位都必须具有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企业特征,而不具有这些特征的就不能称之为工业企业。

如果违反同质性,把不同性质的单位结合在一起,对这样的总体进行统计研究,不仅没有实际意义,甚至会产生虚假和歪曲的分析结论。

同质性的概念是相对的,它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而确定的,目的不同,同质性的意义也就不同。

例如,研究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状况时,所有工业企业都是同质的,而研究民营工业企业生产状况时,那么,民营工业企业与国有工业企业就是异质的。

可见,同质性是相对研究目的而言的,当研究目的确定后,同质性的界限也就确定了。

(三)变异性总体各个单位除了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的性质以外,在其他方面则各不相同,具有质的差别和量的差别,这种差别称为变异。

正因为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才有必要进行统计研究,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总体中各个单位之间具有变异性的特点,这是由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作用的结果,所以有必要采用统计方法加以研究、才能表明总体的数量特征。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或基本单位称为总体单位。

原始资料最初就是从各个总体单位取得的,所以总体单位是各项统计数字最原始的承担者。

例如,研究某个工业部门的生产情况时,该工业部门的所有工业企业可以作为一个总体,每个工业企业则是总体单位,将每个工业企业的某些数量特征加以登记汇总,就取得该工业部门的统计资料。

总体和总体单位是相对而言的,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但是随着统计研究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况下,可以作为总体,也可以作为总体单位。

例如,在上述某一工业部门所有工业企业的统计总体中,每个企业是一个总体单位。

但为了要研究一个典型企业的内部问题时,则被选作典型的某一企业又可作为一个总体。

学生举例:2分钟二、标志与标志表现(5分钟)每个总体单位都具有许多属性和特征。

例如,就全国工业企业这一总体来说,每个工业企业所属的经济类型、行业性质、职工数目、产品产量和产值等的特征,可以说明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

这些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或特征的名称,在统计上称为标志。

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各总体单位的具体表现称为称为标志表现。

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

统计研究是从标志表现开始的,标志表现是最基础的统计资料,是形成指标数值的原材料。

每个标志的具体表现就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或数值,例如,当我们研究的总体是全国工业企业时,企业的“行业性质”、“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是调查标志,企业的“工业”特征就是“行业性质”的标志表现;企业的“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等,就是“经济类型”的标志表现;企业的工业总产值“4000万元”、“6000万元”、“9000万元”就是“工业总产值”的标志表现。

(一)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标志按其性质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例如,工人的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工种等这一类标志,不能用数量而只能以性质属性上的差别即文字来表示,称为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例如,工人的年龄、工龄、工资,工业企业的工人数、产量、产值、固定资产等等,只能以数量的多少来表示,称为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特性。

就一个品质标志或数量标志而言,其具体表现可能多种多样,不能将标志与标志表现混为一谈。

例如对三个工人的月工资计算平均数,只能说是对三个标志表现或三个标志值计算平均数,不能说对三个数量标志计算平均数,因为数量标志只有一个,即工人的“月工资”。

(二)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标志按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

如上所述,标志在总体单位之间各有一定的具体表现,有的相同,有的则不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