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并总结

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并总结

*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临床研究需要回答: 复方制剂:验证中医理论指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有效部位制剂:人体耐受性;剂量研究;有效性的探索和确证;安全性 有效成分制剂:人体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耐受性;剂量研究;有效性的探索和确证;安全性;必要时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等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因此,虽然有中医理论指导: 仍需要必要的临床前研究,尤其是安全性评估; 仍需要临床研究以验证其疗效,尤其是以现代医学疾病为研究对象者; 仍需要足够样本量,以观察群体、长期用药的安全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
哪些属于中医理论指导的新药?
*
三、符合中医特点的疗效评价
----对于一些目前不能治愈的疾病,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中医疗效特点之一。 采用公认的QOL量表 结合中医治疗疾病特点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
关于有效性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关于安全性
关于试验目的
*
一、关于试验目的
试验目的不明确。 未按不同的临床定位设计不同的方案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小结
中医理论研究对于研发中药新药有重要意义 临床设计时需考虑中医理论和人用经验提供的信息 应重视理论研究及文献资料的撰写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中药按注册分类分为11类,新药按物质基础不同分为中药复方制剂、有效部位制剂、有效成分制剂三大类
不同的物质基础,中医理论对其支持作用程度不同,需要通过临床研究中回答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其临床设计思路不同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部分常见问题思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部分常见问题思考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部分常见问题思考审评二部唐健元摘要: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对目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一些常见问题进行了思考,旨在通过文中总结能给研究者和申请人就如何更好地进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带来某些提示,希望有助于今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更科学、规范地实施。

近年来,在产业迅速发展的带动下,出现了大量申报临床研究的中药新复方制剂、新有效部位制剂以及新有效成份制剂。

但大量的中药新药在完成临床研究后缺乏药品相关评价信息,不能很好地反映品种的作用特点及疗效优势,凸现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亟待完善。

尽管众所周知中药特点与化药、生物制剂不同,但它作为药品,其一般的药品研发规律仍应予以遵守。

目前绝大多数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虽遵循了分期和盲法的原则,但在试验方法具体设计上仍存在不少问题。

1.分期研究中的探索阶段重视不够临床试验虽按不同研究目的划分为Ⅰ、Ⅱ、Ⅲ、Ⅳ期,即Ⅰ期是初始安全性和耐受性以及早期的药物活性;Ⅱ期是疗效探索;Ⅲ期是疗效确证;Ⅳ期是治疗应用。

但其中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实际是一个探索研究阶段,而探索阶段决定了新药是否有必要进行下一步研究。

而目前研究者对中药新药探索性研究重视程度不够,最常见的问题是各期试验均按程序化的模版进行设计,缺乏对品种的个性化设计,以至不同物质基础的新药用于同一适应症都有效,但如要对各自的品种特点进行深入了解就缺乏相关研究资料。

另外各期试验往往是由单个试验组成,研究者未能主动尝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个试验的研究。

1.1 Ⅰ期试验Ⅰ期主要是对新药进行人体药理学研究,有效成份制剂可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以了解药物的体内生物学行为,但多数中药制剂是无法采用这一方法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学行为。

就中药而言,在Ⅰ期试验中更主要的研究内容是采用剂量爬坡使受试人群充分暴露在药物下,以了解药物的人体安全性和耐受性。

但我们往往可以看到试验设计时药物的暴露剂量不够,不能充分真实地反映药物的人体安全范围和耐受范围。

2019年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并总结精品物理

2019年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并总结精品物理
中药按注册分类分为11类,新药按物质
基础不同分为中药复方制剂、有效部 位制剂、有效成分制剂三大类
不同的物质基础,中医理论对其支持作 用程度不同,需要通过临床研究中回答 的问题也不同,因此其临床设计思路不 同
17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二、不同分类与临床设计
复方制剂:
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和应用; 多数原方或处方中药味有临床应用历史; 用药方案已初步确定; 对处方的耐受性已有一定认识; 对一些现代医学疾病的认识需进一步深化
述;处方中药味的论述; 3、临床应用经验的论述:处方来源及演变、
剂型、给药方式、疗程、所治病证的情 况、各种标准、效果
1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特点
一、中医理论的指导作用
问题: 1、不重视中医理论研究: 表现为:不提供中医理论论述;或提供的资料
表明中医理论不支持其立题 2、理法方药不一致 表现为:病机与治法不符;治法与处方组成不
果----优效性试验。如: 安慰剂对照的有效性试验 优于阳性对照药的有效性试验 目的:结论应说明试验药物是否优于对照药
42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二、关于有效性
(2)两种治疗效果的差异不超过预先设定 的范围----等效性试验。如:
仿制药时证明两者具有相同的效果 证明疫苗生产过程中批间的一致性
但一些情况下,相同的治疗方案并不意味着对 疗效评价的影响相同,如降糖药、降压药等, 因为其用药的个体化要求,建议以对病情的控 制作为可比性考虑的因素
49
临床设计中主要问题及分析
二、关于有效性
3、疗程确定不合理: 表现: 1、未考虑疾病的发展规律,不能排除疾病
自愈的影响 2、只考虑疾病,不考虑试验目的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与分析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与分析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与分析随着人们对保健和治疗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作为一种传统医学已经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许多中药新药通过临床试验来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

然而,中药新药临床试验面临一些独特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药物组成和制造过程相对复杂。

与化学合成药物相比,中药新药通常由多种天然草药组成,药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纯化过程较为繁琐。

这导致了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难度较高,每批药物的成分和含量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临床试验的结果产生影响。

其次,中药新药的药理机制相对复杂。

中药通常通过多个靶点发挥疗效,涉及到多种药理作用和信号传导通路。

这使得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和结果解读更加困难。

传统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可能无法完全适用于中药新药的评价,需要根据中药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此外,中药新药的安全性评估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药作为天然草药,其成分复杂,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具有潜在毒性的成分。

在临床试验中,需要对中药新药的毒副作用进行充分评估,并且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措施。

同时,对于中药新药的长期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跟踪和观察。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靠性。

首先,加强对中药新药的质量控制,确保每批药物的成分和含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其次,加强对中药新药的药理研究,深入了解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试验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结起来,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在药物组成、药理机制和安全性评估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强质量控制、深入药理研究和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体系,可以提高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可靠性。

进一步推动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应用,为人们的健康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效益。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

中药新药研制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分析1制备工艺的问题几乎所有的新药在制备工艺上都存在问题,有些甚至有严重错误,即使是申请生产的亦不例外。

众所周知,制备工艺是新药研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它的改动甚至可以动摇新药的根基。

因此,必须要从试验设计抓起,尽可能避免发生错误。

从分析的品种看,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1剂型选择欠合理:申报单位未充分考虑到药物的性质或临床用药的特点,选择了不合适的剂型。

如:不适合制成软胶囊的却偏偏选择了该剂型;以口服用胶囊剂作为阴道内用药等。

1.2缺少工艺研究资料1.2.1药材前处理不当:未根据提取方式正确地将药材加工成饮片或颗粒,导致提取不完全或过滤困难;有的虽药材处理得当,但存在出粉率偏低等问题;有的则缺少必要的说明,如药材的粉碎程度、出粉率等。

1.2.2未充分考虑挥发油的利用:对有确切药理作用的挥发油未进行提取,或虽提取,却未对提取时间、出油量等进行考察;对如何保证挥发油的稳定性研究不够,如是否需经环糊精包结、包结的技术条件如何等。

1.2.3缺少提取工艺的研究;药材以生粉入药的量过多;未说明同一药材部分提取,部分生粉入药的理由。

此外,正交试验中的错误较多:设计欠合理,将提取与除杂、成型等工艺混为一谈;试验排列错误,水平安排不当;仅以总固体量作为评价指标;评分标准欠合理;缺少结果分析;结果计算错误;确定的最终工艺与试验所得的最佳工艺不符,而又未对两者作必要的比较。

1.2.4缺少除杂工艺的研究:以沿袭传统工艺为理由,未做任何除杂处理;对除杂前后成分的变化本做考察;未说明除杂过程中使用的树脂型号、用量、处理方法等;对醇沉时药液的相对体积质量、乙醇浓度本做优选。

1.2.5缺少成型工艺的研究:未对辅料品种、用量做优选,以致加入辅料过多,特别是有时加入蔗糖过多,不利于临床应用;未认真考虑以某些药材生粉取代辅料;未详细说明工艺的技术条件,如浓缩的温度,清膏的相对体积质量、喷雾干燥的温度、药粉混合的方法等。

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

我国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的问题1、药效确证难:中药新药开发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实验确定药效,耗费时间和费用比较大。

2、材料来源不稳定:中药的原料材料的品质、供应量和价格等,会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成功
率产生很大的影响3、检测难度大:中药新药研发过程中经常涉及微量成
分组分构成,微量成分的检测费时费力;4、临床研究难度大:中药新药
研发过程中,由于临床意义不明确、证据不充分、多中心难以实现等问题,导致相关的临床研究难度较大。

5、安全性较低:由于中药新药的研发过
程中不清楚其安全性,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的安全。

二、思考1、延伸材料来源:应加大对中药新药原料材料种类的拓展,延长供
应来源,保证药品材料的供应量和品质。

2、提高检测质量:运用遗传工程、组学等新技术,提高检测精度,准确检测中药中的微量成分。

3、提
高临床研究质量:应加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管理,开展多中心合作的临
床研究,改善实验室环境,确保研究质量。

4、重视安全性:加强对中药
新药安全性的研究,分析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降
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中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从科技、市场和政策等方面探讨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

首先,中药新药研究面临的挑战之一是科技挑战。

虽然现代科技手段已经在中药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中药复方药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困难。

例如,中药复方中的多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复杂,很难进行分析和解释。

此外,中药研究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如中药学、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但现有的研究体系并未形成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

其次,市场挑战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所面临的问题之一、尽管中药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市场需求,但与西药相比,中药新药的研发和临床试验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

此外,中药缺乏明确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企业在研发中面临较大的风险。

因此,如何有效解决中药新药的市场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

再次,政策挑战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家对中药研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制定政策,加大对中药新药研究的支持力度,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中药复方的特殊性,临床试验的设计和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此外,应加大对中药新药研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究。

面对上述挑战,中药新药研究呈现出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中药新药研究将加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转型。

例如,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从整体层面上研究中药的药理机制和作用靶点,探索中药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其次,中药新药研究将注重多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跨学科的中药研究团队,加强中药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此外,中药新药研究将加强国内外合作,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提高中药研究的国际化水平。

最后,政府将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护,为中药新药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药制剂临床研究中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剂临床研究中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制剂临床研究中常见问题分析摘要:传统中药汤剂因疗效缓慢,依从性差,受制约因素多,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药新剂型出现在临床实践中,而现阶段药物研究中无论是早期的临床前动物研究还是Ⅰ、Ⅱ、Ⅲ期临床研究及药物上市后IV期研究其理念都源于西药。

中药制剂在临床研究中暴露出了愈来愈多的问题。

关键词:中药制剂;临床研究;近年来,由于起效慢、中药汤剂使用不便、患者(尤其是特殊人群如儿童及口服用药不便患者)依从性差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新的中药剂型,如颗粒剂、片剂、缓控释胶囊剂、透皮贴剂和靶向制剂。

越来越多的新型中药制剂开始进入临床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一、我国中药制剂在临床研究中常见的问题1.中药制剂临床研究中疗效评价标准模糊。

目前,中药制剂临床研究人员对疗效指标还没有统一的参考标准。

在临床研究中如何评价中药制剂的临床疗效一直是困扰方案设计者的难题,采用具体的量化检测指标还是主观的如“痊愈、良好”等观察指标?是采用传统的中医辨证的临床疗效评价方式还是西医实验室评价方式?现行临床试验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观察方法和疗效指标,主客观兼而有之。

如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中药研究与临床方案中,使用标准的疗效观察三个,包括两个西药评价指标,中医药是其中一种,包括西医哮喘症状决策标准和中医症状疗效的评价标准,后者是一个主观判断,也是中医对疗效指标的分析。

由于没有严格的疗效指标标准,西医疗效指标标准适用于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标准,主观标准是否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最终的临床判断标准是疗效,但目的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仅根据患者的感觉评分来判断疗效是否不合理。

事实上,任何实质性的疗效量化指标可以从更客观的阐明治疗效果,但是因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指导中医临床医学,所以如何借鉴西医疗效评价标准,互为补充,并探讨疗效是中医临床研究的迫切需要,也能更好地反映精密医疗的本质。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提倡中西医结合。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常见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常见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常见问题分析的开题报

一、选题背景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

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于保障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安全,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探讨其原因和对策,为促进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概述和发展历程;
2.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包括不合理的样本大小、不清晰的入排标准、不科学的随机分组、不严谨的盲法设计、不合理的终点指标、不合理的药物剂量等;
3.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包括医学实践基础薄弱、方法学不足、缺乏规范等;
4.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完善方法学规范、建立严格的药物审评考核制度等。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文献分析法主要针对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现有的规定和规范进行梳理;调查问卷法主要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全面了解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推进中医药临床试验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参考。

六、研究意义
1. 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2. 保障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质量和安全;
3. 提升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信誉度和可靠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利益冲突
研究过程中存在利益冲突,影响研究的客观 性和公正性。
0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问题 的解决策略
完善临床研究设计
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
01
在临床研究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中药新药的特性,结合国内
外相关研究进展,制定科学、严谨、可行的研究方案。
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02
在研究方案中,应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确保研究结果能
加强临床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
加强临床研究结果的应用和推广,促进中药新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04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展 望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深入挖掘中医药理论
加强对中医药经典理论和名老中医经 验的传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深入 挖掘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中的独特优势 。
发挥中药复方作用
重视中药复方研究,探索中药复方作 用机制和配伍规律,提高中药新药的 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采集不规范
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疏漏,导致数据不准确。
不良事件处理不当
对不良事件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可能影响 受试者安全。
临床研究结果问题
结果解读不客观
对研究结果解读过于主观,未能客观反映中 药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数据统计分析不当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不当,导致结果解读 困难或误导。
发表偏倚
部分研究结果未能发表或选择性发表,影响 结果的全面性和可信度。
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发现 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疾病 的治疗效果。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

中药新药的国际临床研究有助于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 药的国际化发展。
0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存在 的问题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FDA的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 简称 的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简称 美国 的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 简称CDER) 非常重视新药的研究阶段, 非常重视新药的研究阶段,注重保护受试者的 权益,确保临床研究申报材料的科学性、 权益,确保临床研究申报材料的科学性、真实 完整性,除了“随机、盲法、对照” 性、完整性,除了“随机、盲法、对照”的原 则以及GCP的有关规定外,CDER对临床研究 的有关规定外, 则以及 的有关规定外 对临床研究 基地、医院的审评委员会、研制单位、 基地、医院的审评委员会、研制单位、临床研 究督察员(Monitor)和合同研究中介机构 和合同研究中介机构(CRO) 究督察员 和合同研究中介机构 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实地核查。因此, 进行不定期的现场实地核查。因此,中药新药 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3个方面是今 的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 个方面是今 后新药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后新药研发工作的重中之重。
小结
总之,中药规范应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总之,中药规范应用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有的甚至是较严重的问题。其中, 有的甚至是较严重的问题。其中,有法规 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市场流通的问题, 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有市场流通的问题, 也有使用环节的问题。 也有使用环节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 给中药在临床的规范应用带来不少障碍, 给中药在临床的规范应用带来不少障碍, 同时使中药的临床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 受到极大的威胁。 受到极大的威胁。望有关部门和同仁共同 努力, 努力,让中药在临床的规范应用尽快变 为现实。 为现实。
中药新药际 接轨,遵循国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接轨,遵循国际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实 事求是,以疗效为中心, 事求是,以疗效为中心,改变临床试验 与国际规范脱节的局面。 与国际规范脱节的局面。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量表运用的问题和思考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量表运用的问题和思考
研 究 者在 询 问患者 时 , 往往 只 注意 了评 分 , 而忽视 了
证, 评价 中药 临 床疗 效 。这 为 中医 药 临 床 研究 规 范
化和 科学 化提 供 了新 的思 路 和方 法 , 利 于东 西 方 有 医学 的相 互交 流 和借鉴 。
受试 者是 否满 足 中 医证 候 条 件 , 未 达 到 中 医证 候 使
收 稿 日期 :0 1 2— 5 2 1 —1 0
( 辑 编 张大明)
・学 术 探 讨

中药 新 药 临床 试 验 中量 表 运 用 的 问题 和 思 考
冉 川 莲 , 俊 国 , 盖 段 张
( 成都 中 医药大 学 , 四川 成都 6 0 7 ) 1 0 1
摘 要 目前 中 药 新 药 临 床 试 验 中 药 物 的 评 价 常 借 用 量 表 作
通过 受试 者入 组 时症状 积 分和 试验 完成 时 的症状 积
量表 作 为一种 测 量 工 具 , 比单 一 指 标 和单 个 项
目的测量 能获 得更 多 、 更真 实 、 更精 确 的信 息 , 因此 , 在现 代 医 学 领 域 , 表 的 适 用 范 围 越 来 越 广 。近 量
中医科 研具 有实 践指 导 意义 的思 维方 法 。
( 文承范冠杰教授指导 , 致谢忱 ) 本 特
切入 , 从制 订方 案 到填充 细 节 , 付 诸文 字到 贯彻 执 从
行 , 实施 到管 理 , 环 相扣 的科 研思 维方 法 谓之 序 从 环 贯 。一 个好 的科 研设 计 方案 从客 观上 决定 了科研 的
1 0多a来 , 医研 究 领域 也 逐 步 开始 探 索 运 用 量 表 中 学方 法 , 使用 量表 测评 的 方法 来研 究 、 规范 中医的辨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报告撰写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报告撰写常见问题分析

由于缺 乏 足够 的重 视 , 临 床 试 验报 告 常 难 以完 整展 现临 床试验 结 果 , 影 响技 术 审评 的顺 利进 行 。现 就 审评 中发 现 的 中药 新药 临床试 验报 告撰 写 的常见 问
件, 是 正确 评 价 药 物 是 否 具 有 临床 实 用 价值 ( 有 效 性和 安全 性 ) 的 重要 依 据 , 是 药 品注 册 所 需 的 重 要
而对 于存 在不 同暴 露 程 度 的 临床 试 验来 说 , 应 针 对
缺 乏 医学结 论 的分析 。疗效 评价 不应是 统计 分析 报 告 的 简单批 注 , 统 计 结 果 的解 释 应 着 重 考虑 其 临 床 意义 , 需 要从 临床 角度 对有 效性结 果进 行认 真分 析 、 总结 、 归纳 。另外 , 在 撰写 时还需 要注 意数 据 的完 整 性 和准 确性 , 方案 中设 计 的所 有 疗 效 观测 指 标 和 时 点均 应在该 部 分予 以报告 。
临床试 验报 告 的试 验 方法部 分不 同于临床 试验
计 划 与方 案 , 因为方 案 中有些 技术 细 节 只 有 在 临床
试验 实施 过程 中才 能 明确 。相 当数 量 的临床 试验 报
告在撰 写 中忽视 了这 部 分 的重 要 性 , 仅 对 临 床试 验 方案 进行 简单拷 贝 , 忽 略 了对 于 临 床试 验 方 案 中没
高 的部分 。常见 的问题 主要 有 以下 4个 方 面 。 1 . 2 . 3 . 1 缺 少对 暴 露 程 度 的描 述 例 如 给药 方 案
安慰 剂难 以 区分 所 采 取 的措 施 等 ; 另 外 对 于需 要 特 殊贮 藏 的药 物 还 需 要 说 明 所 采 取 的相 应 措 施 等 。 ③ 缺少测 量方 法一 致性 的描 述 , 如对 于 实验 室 检查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

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中药新药研发工作的概观思考【关键词】中药;新药;标准化;规范化;研发我国中药的临床应用已相当广泛,但中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不能令人满意,如何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已成为每个医药工作者共同面对的问题。

本文着重从中药新药新药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谈到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新药临床贫乏实实在在的疗效在中药新药研制和评审中才,重基础(药学、药理学、毒理学)轻临床的现象比较普遍,新药临床实验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良善重视。

新药上市后的临床绿宝石再评价更是稀有[1]。

前几年,我国每年都有上百种中药获得批准文号投入市场,新药治疗诊查无所不及,甚为广泛,而疗效到底如何?却值得我们反思。

另外,新药一旦获得批准文号,厂家和医药经销公司就会大做广告、大力宣传、扩大药物知名度,但多数品种往往名不副实,在行业上难以获得持久生存,小打小闹就销声匿迹,所以新药品种经常变换。

所有这些状况表明中药新药欠缺欠缺实实在在的临床疗效。

2中药临床试验尚未达到未标准化、规范化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和临床试验规范(GCP)的应用实用价值对实现药品的最终价值是极其重要的,由于我国传统中医中药辨证施治理论整体的反应及其症状的改善,病与证、症,病种和病类,证名与证候外感等概念的称谓非常复杂,有时引起理解各异,让许多关心中药的人因“雾里看花”[2],难于与国际接轨。

因此,在实施GCP过程中,要注意与国际GCP惯例相统一,即以疾病的实际变化来评价药物的作用,使中药在现代医学指导下,用大规模的标准化临床实验提供科学依据,发挥其最大的指导作用。

3新药中外新药临床研究现阶段的对比我国半导体技术近年来在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无论在技术要求和政策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欧美发达国家英美相比仍处于极低水平,主要表现在研制开发单位和临床研究人员的新药研发理念的理念和素质,临床研究管理水平和监督力度等方面的滞后。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需关注的问题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需关注的问题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需关注的问题标签:中药;药材研究;新药研发药材研究是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

尽管近年来中药新药的研究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笔者在审评过程中发现药材研究资料中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本文拟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 关于药材研究理念存在偏差的问题1.1 未充分重视药材研究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往往对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等方面比较重视,认为这是药学研究的关键,而对药材研究却“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没有认识到药材研究是整个新药研究的源头,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因为中药新药质量控制只有将药材源头控制、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和制剂质量标准的终点控制结合起来进行全面地控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和稳定。

因此,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研究思路,应予以关注和纠正。

1.2 药材研究未从新药研究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中药新药研究中药材研究的主要目的:为新药生产提供尽可能均一稳定的、可持续利用的“原料”。

但目前药材研究大多是“完成作业式”研究,未从新药研发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缺乏质量源于设计的研究理念。

研究者往往只注重在申报临床阶段来准备内容,缺乏长远、统筹的考虑。

未认识到药材研究是贯穿整个新药研发全过程的研究,还包括申报生产阶段及获批以后大生产阶段涉及药材变更的研究。

正是因为研究者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偏差,导致在药材研究中容易出现“夹生饭”的情况,造成由于药材研究不充分、不全面的原因而无法从源头上保证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甚至无法保证工业化大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关于与药材质量稳定相关的问题2.1 基原问题2.1.1 多基原药材未固定单一基原药材药材基原决定药材的来源。

来源于不同科属的多基原药材,其所含有效物质含量及比例肯定不同,临床疗效必然有所差异。

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小通草药材来源为旌节花科植物喜马山旌节花Stachyurus himalaicus Hook.f.et Thoms.、中国旌节花S. chinensis Franch.或山茱萸科植物青荚叶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的干燥茎髓。

中药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几个问题

中药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几个问题

中药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几个问题李攻戍1,张毅2(指导),翁维良3(指导)(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2.四川省中医药研究院,成都610041;3.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北京100091)摘要: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作者自己的工作经验,阐述了中药新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包括试验剂量、疗程的设计,试验例数确定,受试者的选择,并鼓励研究者开展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提高中药新药Ⅰ期临床试验水平。

关键词:中药新药;I期临床试验;剂量;疗程;受试者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783(2005)02-0079-03按照国际ICH三方协调指导原则,I期临床研究通常为非治疗目的,是为了确定人体对其后临床试验中使用的药物剂量的耐受性以及可预期的不良反应的性质。

受试者为健康志愿者或某类患者(如轻度高血压)。

I期临床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基线对照,也可以采用随机化和盲法,以提高观察结果的可信性。

根据ICH指导原则,结合中药的特点,中药I期临床试验设计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 试验剂量试验剂量包括单剂量(单次给药组)和多剂量(多次给药组或连续给药组)两种,主要是为了评估药物的初始安全性和耐受性。

I期临床试验应当先进行单剂量试验,再进行多剂量试验。

中药I期临床试验剂量设计,重点是确定初始剂量和最大剂量。

初始剂量至最大剂量之间视药物的安全范围大小,应根据需要确定几个剂量级别,试验从低剂量至高剂量逐个剂量依次进行。

I期临床研究的剂量确定应当慎重,以保护受试者安全为原则。

剂量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初始剂量和最大剂量,还要考虑剂量梯度和终止指标等问题。

1.1初始剂量设计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剂量选择的要求:“剂量确定应当慎重,以保证受试者安全为原则。

应当充分考虑中医药特点,将临床常用剂量或习惯用量作为主要依据。

亦可参考动物实验剂量,制定出预测剂量。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报告常见问题分析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报告常见问题分析

审评一部临床专业研究小组临床试验报告是反映药物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实施过程,并对试验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总结性文件,是正确评价药物是否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依据,是药品注册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料。

一份完整的、明确的、结构清晰的临床试验报告可以避免审阅者对试验的执行过程有误解或不清楚的印象。

近年来,随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规的颁布,申请注册生产的中药新药品种逐年增多,主要有中药、天然药注册分类一、五、六、七、八类,涉及到口服制剂、外用制剂、注射剂等多种剂型。

从近几年提交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来看,中药临床试验水平和规范性有了长足的进步——临床试验大多采用了随机、盲法、对照的方法,一些新药还在临床试验过程中进行了剂量探索,在伦理学保证的前提下,部分品种已采用安慰剂对照,统计学设计日趋合理等,但是,从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及通过临床试验总结报告反映的临床研究仍存在着如下问题。

1、临床试验报告未充分注意到法规的相关要求,未在临床试验报告中加以解释和说明。

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药物的临床试验(包括生物等效性试验),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因此,临床试验报告应从法规的角度提供拟注册申请的新药相关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1)应充分重视临床研究批件中的内容。

根据注册申请新药的特点,SFDA在批准临床研究时,一般都在临床研究批件中提出了相关要求,如对安全性的考虑、对适应症的限定、对临床试验设计的要求等,提示临床试验前应关注相关内容,合理制定临床试验方案,在临床试验期间应根据临床研究批件中的相关要求进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研究。

临床试验报告应根据临床试验结果对批件中的内容加以说明和解释,如临床研究批件中要求进行的检测项目为何没有实施、临床研究批件中提示的安全性担忧和临床试验期间是否发现等。

(2)近几年来,中药新药临床试验中有一部分是关于改变剂型的品种,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的要求,“新制剂的功能主治或适应症原则上应与原制剂相同,其中无法通过药效或临床试验证实的,应当提供相应的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问题点击次数:发表于:2008-10-22 00:00 来源:中国临床试验与研究网
中药新药临床试验存在的几个问题
孙学东(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临床试验的分期与中药的特点
分期的依据
ICH―E8:合理的药物开发的要素在于提出重要的问题并用恰当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

ICH―E8:药物开发是一个逻辑性较强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早期小规模研究的信息用于支持规模更大、目的性更强的后续研究。

中药临床试验分期:
99.11.《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以前按三期执行。

现行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如下:
I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为指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

Ⅱ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

其目的是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设计和给药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

此阶段的设计可以根据研究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Ⅲ期临床试验:治疗作用确证阶段。

其目的是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充分依据。

试验一般应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

Ⅳ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自主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

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应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改进给药剂量等。

分期的意义:
ICH―E8:应该指出的是研究分期并不能为临床试验的分类提供足够的依据,因为同一类试验可能发生在几个不同的分期中。

应明确的是分期的概念仅是一种描述,而不是必须的模式。

同样应明确的是,按时间顺序分期的概念并不意味着研究按固定的顺序进行。

单个临床试验:
有明确目的经过科学设计的独立试验。

《指寻原则》:在一个临床试验分期中可能需要进行多顼有明确目的的单个临床试验。

用多少单个临床试验才能完成某一临床试验分期需要根据不同药物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分期合理确定。

90年代,美国新药申请(NDA)需要的单个临床试验平均60个,病历数平均3567个。

较好80年代增加一倍。

中药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I期:一次性给药剂量一般参考推荐剂量。

连续给药的周期。

药代动力学待研究
毒性评价
依从性
Ⅱ~Ⅲ期:固定的―个试验,分期的目的不明确。

原因:中、西药的不同,西药是探索未知;在很多情况下中药(复方)是验证己知对分期的误解
开发经费不足。

建议:中药复方(第6类)临床试验是否分期,应具体分析。

力争通过单个临床试验把中药的特点做出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二、本量的要求:
CH―E9:临床试验中所需受试者数必须足够大,以确保对所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个可靠的回答。

《药品管理办法。

中药天然药物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1)临床试验的病例数应当符合统计学要求和最低病例数要求。

(2)临床试验的最低病例数(试验组)要求:
I期为20-30例,Ⅱ期为100例,Ⅲ期为300例,Ⅳ期为2000例・
统计学要求:符合统计学的样本量估算方法。

两组均数及两组率的一般显著性检验与优效,等效检验有区别。

优效性检测
等效性检测
非劣性检测
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第一类错误α,α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


2,第二类错误β,1―β称为检验效能,β越小所需样本量越大。

3,所比较的两个总体参数间的差值(或界值),差值越大,所需样本量越少。

伦理性
企业的态度
注意解决安慰剂对照的伦理问题
赫尔辛基宣言(2000)
29.新方法的益处、风险、负担和有效性都应当与现有最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作对比。

这并不排除在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在的研究中,使用安慰剂或无治疗作用对照。

5.:在人体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健康的考虑应优先于科学和社会的兴趣。

(安全和健康必须高于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
30.在研究结束时,每个人组病人都应当确保得到经该研究证实的最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主要指标与中医药特点
指标的概念:能反映新药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项目。

指标的分类:
主要指标:(主要变量、目标变量、主要终点)是能够就试验的主要目的提供与临床最有关且可信的证据的指标。

特点:公认的标准。

通常是一个有效性的变量。

易于量化、客观性强。

生存质量量表也可以作为主要指标。

一个试验一般设一个。

可以是终点指标,更多的是替代指标。

是评价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依据。

估算样本量的主要依据
要求:指标要有明确的定义,并应说明选择的理由。

在方案中确定揭盲后不应更改。

需事先定义及说明。

次要指标:与试验次要目的有关的指标。

复合指标:多个指标的组合,如证候评价指标、各种量表等。

综合指标(全局评价指标)将客观指标与研究者对受试者病情的变化综合起来所设定的指标。

中药的临床试验如何对待主要指标?
当前中药新药的开发绝大部分是针对西医病名,评价其疗效也应该依据国际或国内公认的标准,为此应根据要设立相应的指标。

(许多标准都是有客观指标的金标准)
中药的特点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整体调节作用而不是主要体现在某个指标的改善,因此,在新药的临床试验方面应如何实事求是的建立中药的评价指标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主要问题――不应忽视的方法
方法学的困难
疗程短
投入少
处理意见:
针对西医病名――应与国际要求一致.
主要指标:公认单一指标。

生存质量量表
综合指标.
次要指标:证候指标
存在问题:证候概念的争议
证候规范化的困难量化的科学性
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对证候的处理意见:
证候的诊断标准(共性);
辩病下的证候适应标准(个性);
证候的纳入标准.(可行性)
宜粗不宜细――操作的实用性
个体辨证与群体辨证不同
个体辨证――寻求个体差异――宜细
群体辨证――寻求群体共性――宜粗(抓主证)
王永炎院士‘内实外虚论’:内实是指诸多个性之中的共性,是对于证候诊断最具有权重的或必须具有的最不易变动关键性症状,这些症状决定了症侯性质.
张伯礼教授‘主证次证论’:主证一般是反应症侯本质的症状,构成证候病因,病位的主要依据,甚至是一票否则的症状.
五、结语
中药临床试验已有了长足的进展。

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要使中药临床试验在理论上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方法学上符合国际要求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