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热分析法
差热分析
![差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ea28593b3567ec102d8aa3.png)
差动热分析仪热分析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物质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关系的一种技术。
程序控温可采用线性、对数或倒数程序。
热分析法依照所测样品物理性质的不同有以下几种:差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热膨胀分析及热——力分析法等。
图a. 差动热分析仪整机线路连接图1.电炉2.气氛控制单元3.数据站接口单元4.差动热补偿单元5.差热放大单元6.可控硅加热单元7.微机温控单元图b. 仪器各主要部件2图c. 加热炉组件图d. 电炉(一)差热分析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法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温度差随温度或时间变化的一种技术。
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ICTA) 规定,DTA曲线放热峰向上,吸热峰向下,灵敏度单位为微伏(μV)。
如图1-1为苦味酸(三硝基苯酚)的DTA曲线。
图1-1 苦味酸在动态空气中的DTA曲线可见,体系在程序控温下,不断加热或冷却降温,物质将按照它固有的运动规律而发生量变或质变,从而产生吸热或放热,根据吸热或放热便可判定物质内在性质的变化。
如:晶型转变、熔化、升华、挥发、还原、分解、脱水或降解等。
差热分析测量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差热分析原理示意图图1-3 仪器工作原理差热分析仪主要由温度控制系统和差热信号测量系统组成,辅之以气氛和冷却水通道,测量结果由记录仪或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处理。
1.温度控制系统该系统由程序温度控制单元、控温热电耦及加热炉组成。
程序温度控制单元可编程序模拟复杂的温度曲线,给出毫伏信号。
当控温热电耦的热电势与该毫伏值有偏差时,说明炉温偏离给定值,由偏差信号调整加热炉功率,使炉温很好地跟踪设定值,产生理想的温度曲线。
2.差热信号测量系统该系统由差热传感器、差热放大单元等组成。
差热传感器即样品支架,由一对差接的点状热电耦和四孔氧化铝杆等装配而成,测定时将试样与参比物(常用α-Al2O3)分别放在两只坩埚中,置于样品杆的托盘上,然后使加热炉按一定速度升温(如10℃〃min-1)。
差热分析法误差分析
![差热分析法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dc414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8.png)
差热分析法误差分析
差热分析法是一种可用于涉及正在发生变化的系统的应用的广泛的热力学分析方法。
在使
用此分析方法的一些情况下,必须确定什么样的误差可能会出现。
差热分析法的误差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包括输入参数是否可靠、计算结果如何以及计算
器构建是否正确。
所有这些参数必须在开始分析之前进行考虑,而误差在预定义的构建表
达式中开始变得明显。
将有助于避免无效的结果。
另一个可能影响差热分析法误差的因素是,有些应用中无法直接反映小变化的温度和压力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可能会导致偏差。
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包含的数据可能过时,可能会产生计算结果的误差。
此外,差热分析法还可能受到其他热力学过程的影响,例如相变、混合、气体振动以及液
体压力等。
如果这些过程被忽视了,一些误差可能会出现。
同样,一般情况下,差热分析法所涉及的一些量可能是近似量,而不是精确值,因此也可
能会产生误差。
而且,如果模型过度简化,误差也很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对于用于具有稳定的“状态”的差热分析法,如果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因素,则可能会发生一些错误。
总的来说,在使用差热分析法进行热力学分析之前,应该尽可能详细地了解以上几种可能给分析带来误差的因素,以确保分析的结果正确可靠。
热重分析及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及差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d4343c4a216147916112856.png)
不同点
dm/dt = f ( T 或t )
TG与DTG:信号 处 理方式不同。 曲线:台阶与峰 形课件
DTG曲线的优点
➢ 能准确反映出起始反应温度Ti,达到最大反应速率的温 度Te和反应终止温度Tf 。
➢ 更能清楚地区分相继发生的热重变化反应,DTG比TG分 辨率更高。
分析天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精密仪 器:(1)程序控温系统及加热炉,炉子的热辐射和磁场 对热重测量的影响尽可能小;(2)高精度的重量与温度 测量及记录系统;(3)能满足在各种气氛和真空中进行 测量的要求;(4)能与其它热分析方法联用。
热天平由精密天平和线性程序控温加 热炉组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差热分析法(DTA) (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定义: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 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当试样发生任何物理(如相转变、熔化、结晶、升 华等)或化学变化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使试 样温度高于或低于参比物的温度,从而相应地在 DTA曲线上得到放热或吸收峰。
热分析法概述
热分析方法是利用热学原理对物质的物理性能或成分进行 分析的总称。根据国际热对热分析法的定义:热分析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的一门 技术。所谓“程序控制温度”是指用固定的速率加热或冷 却,所谓“物理性质”则包括物质的质量、温度、热焓、 尺寸、机械、电学、声学及磁学性质等。
精品课件
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的TG曲线和DTG曲线
CaC2O4·H2O→CaC2O4+H2O (100-200℃,失重量12.5% )
CaC2O4→CaCO3+CO )CaCO3→CaO+CO2 )
差热和热重分析
![差热和热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a386e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eb.png)
差热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土壤中污染物 的热分解和转化过程,例如研究土壤 中农药的分解和转化过程。
热重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土壤中污染物 的迁移和分布特性,例如研究土壤中 重金属的分布和迁移特性。
06 差热和热重分析的未来发 展与挑战
新技术发展
新型传感器技术
利用新型传感器技术,如纳米传感器和柔性传感器,提高差热和 热重分析的灵敏度和精度。
差热分析的应用
01 确定物质的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等物理 性质。
02 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和氧化等化 学性质。
03
用于药物、食品、聚合物、陶瓷等领域的 研发和质量控制。
04
热重分析(TGA)
02 热重分析(TGA)
热重分析的定义
热重分析(TGA)是一种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关系的分析方法。通过 测量物质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以研究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 变化。
在热重分析中,样品被放置在热天平上,并加热或冷却以模拟不同的温度条件。随着温度的变化,样 品的质量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被记录并转化为温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通过对曲线的分析,可 以了解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质量变化情况。
热重分析的应用
热重分析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材料科学 、化学、制药、食品科学等。它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 热稳定性、分解行为、反应动力学以及物质在温度变 化过程中的相变等。
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
差热分析可以研究陶瓷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震稳定性,对于陶瓷 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
01
通过差热分析,可以精确测定金属材料的熔点和凝固点,有助
于了解金属材料的热物性。
金属材料的氧化和腐蚀行为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https://img.taocdn.com/s3/m/45c63e06bed5b9f3f90f1ce7.png)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1.DTA的基本原理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
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
如: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
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差热分析的原理如图Ⅱ-3-1所示。
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置于炉中以一定速率进行程序升温,以表示各自的温度,设试样和参比物(包括容器、温差电偶等)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而变。
则它们的升温曲线如图Ⅱ-3-2所示。
若以对t作图,所得DTA曲线如图Ⅱ-3-3所示,在0-a区间,ΔT大体上是一致的,形成DTA曲线的基线。
随着温度的增加,试样产生了热效应(例如相转变),则与参比物间的温差变大,在DTA曲线中表现为峰。
显然,温差越大,峰也越大,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多,峰的数目也多,所以各种吸热和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和位置与相应的温度可用来定性地鉴定所研究的物质,而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有关。
图Ⅱ-3-1差热分析的原理图 II-3-1 差热分析的原理图图II-3-2试样和参比物的升温曲线1.参比物;2.试样;3.炉体;4.热电偶(包括吸热转变)图Ⅱ-3-3 DTA吸热转变曲线TA曲线所包围的面积S可用下式表示式中m是反应物的质量,ΔH是反应热,g是仪器的几何形态常数,C是样品的热传导率ΔT是温差,t1是DTA曲线的积分限。
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式,它是通过运用比例或近似常数g和C来说明样品反应热与峰面积的关系。
这里忽略了微分项和样品的温度梯度,并假设峰面积与样品的比热无关,所以它是一个近似关系式。
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 差热分析法(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ppt课件
![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 差热分析法(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23bdea5195f312b3169a59f.png)
of the first Na-containing i-QC, i-Na13Au12Ga15,
which belongs to the Bergman type but has an
extremely low valence electron-to-atom (e/a)
value of 1.75
PPT课件
800
1000
1200
140 780
180 205
1030
450
PPT课件Tຫໍສະໝຸດ ℃10差热分析法(DTA)
参比物:在测量温度范围 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 质,如-Al2O3、MgO等。
程序控温下, 测量物与参比 物的温差与温 度的关系 ΔT=f(T) 正峰:放热 倒峰:吸热
PPT课件
11
差示扫描量热法
PPT课件
21
亮点
金属氧化物薄层通常制备方法:原子层沉积、脉冲激 光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射频溅射、喷墨印刷等方法。
本文—— “combus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heat required for oxide lattice form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large internal energies of the precursors
PPT课件
22
略:XRD 、电子迁移率等测试。。。。
PPT课件
23
贰
PPT课件
24
《应用化学》(德语:Angewandte Chemie) 每周出版一期 由德国化学会出版,由约翰威立公司发行。
PPT课件
25
主要内容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s
差热分析法
![差热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c2a27f5acfa1c7aa00cc88.png)
差热分析法基本原理差热分析法——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质之间的温度差ΔT与温度T(或时间t)关系的一种分析技术,所记录的曲线是以ΔT 为纵坐标,以T(或t)为横坐标的曲线,称为差热曲线或DTA曲线,反映了在程序升温过程中,ΔT与T或t的函数关系:ΔT = f ( T ) 或f ( t )参比物质为一种在所测量温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
通常使用的参比物质是灼烧过的α-Al2O3或MgO。
图17.6为DTA原理示意图。
加热时,温度T及温差△T分别由测温热电偶及差热电偶测得。
差热电偶是由分别插在试样S和参比物R的二支材料、性能完全相同的热电偶反向相连而成。
当试样S没有热效应发生时,组成差热电偶的二支热电偶分别测出的温度T s、T R相同,即热电势值相同,但符号相反,所以差热电偶的热电势差为零,表现出ΔT=T s-T R=0,记录仪所记录的ΔT曲线保持为零的水平直线,称为基线。
若试样S有热效应发生时,T s≠T R,差热电偶的热电势差不等于零,即ΔT=T s-T R≠0,于是记录仪上就出现一个差热峰。
热效应是吸热时,ΔT=T s-T R<0,吸热峰向下,热效应是放热时,ΔT>0,放热峰向上。
当试样的热效应结束后,T s、T R又趋于一样,ΔT恢复为零位,曲线又重新返回基线。
图17.7为试样的真实温度与温差比较图。
差热峰反映试样加热过程中的热效应,峰位置所对应的温度尤其是起始温度是鉴别物质及其变化的定性依据,峰面积是代表反应的热效应总热量,是定量计算反应热的依据,而从峰的形状(峰高、峰宽、对称性等)则可求得热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表17.2列出了各种吸热和放热体系的类型,供判断差热峰产生机理时参考。
表17.2 差热分析中吸热和放热体系的主要类型现象(物理的原因)吸热放热现象(化学的原因)吸热放热结晶转变○○化学吸附○熔融○析出○气化○脱水○升华○分解○○吸附○氧化度降低○脱附○氧化(气体中)○吸收○还原(气体中)○氧化还原反应○○固相反应○○影响DTA的因素影响DTA的因素很多,下面讨论几种主要的因素:★升温速度的影响保持均匀的升温速度(ψ)是DTA的重要条件之一,即应:ψ = dT R / dt = 常数若升温速度不均匀(即ψ有波动),则DTA曲线的基线会漂移,影响多种参数测量。
热重分析及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及差热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828b6a9f524ccbff1218445.png)
热重分析法
• 分析原理 • 仪器装置 • 影响因素 • 应用
基本原理
许多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除了产生热效应外,往往有 质量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及出现的温度与物质的化学组成 和结构密切有关。因此利用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物质质量 变化的特点,可以区别和鉴定不同的物质。
• 热重分析法(TG):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 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技术。 TG曲线记录的是质量-温度, 质量保留百分率-温度或失重百分率-温度的关系。
当试样发生任何物理(如相转变、熔化、结晶、升 华等)或化学变化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使试 样温度高于或低于参比物的温度,从而相应地在 DTA曲线上得到放热或吸收峰。
差热分析曲线
根据国际分析协会ICTA的规定,差热分析DTA是 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同一环境中以一定速率加热 或冷却,将两者间的温度差对时间或温度作记录 的方法。从DTA获得的曲线试验数据是这样表示的 :纵坐标是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差ΔT,向上表示 放热反应,向下表示吸热反应,横坐标为T(或t ),从左到右增加。
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宏观物理、化学等性 质的变化,宏观上的这些性质变化通常又与物质的组成和 微观结构相关联。通过测量和分析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 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 分析,从而实现对物质的结构鉴定,为新材料的研究和开 发提供热性能数据和精细结构信息。
热分析需满足三个条件
含有一个结晶水的草酸钙的TG曲线和DTG曲线
CaC2O4·H2O→CaC2O4+H2O (100-200℃,失重量12.5% )
CaC2O4→CaCO3+CO
(400-500℃,失重量18.5%)
CaCO3→CaO+CO2 (600-800℃,失重量30.5% )
差热分析及其应用
![差热分析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3ed740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9.png)
地质年代测定
通过差热分析可以测定地 质样品的热稳定性,结合 其他方法可用于地质年代 的测定和古气候研究。
火山喷发研究
差热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火 山岩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有助于了解火山喷发的机 制和规律。
环境科学领域
有毒有害物质检测
差热分析可以用于检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 污染物等,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THANKS
化学反应研究
差热分析可用于研究化学 反应的热力学参数,如反 应热、熵变等,有助于深
入了解反应机理。
化学物质鉴定
通过差热分析可以确定化 学物质的结构和组成,有 助于对未知化合物的鉴定
和分类。
催化剂研究
差热分析可用于研究催化 剂的热稳定性和活性,为 催化剂的优化和改进提供
依据。
材料科学领域
材料热稳定性分析
参比物
用于比较样品热性质的物质,通 常为惰性物质。
坩埚
用于盛放样品和参比物的容器。
实验步骤与操作
准备样品和参比物
将样品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中。
设定实验参数
根据实验需求设定差热分析仪的参数,如 加热速率、温度范围等。
开始实验
将坩埚放入差热分析仪中,启动实验。
数据记录与分析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热量变化数据,并进行 分析。
无损分析
差热分析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分析方法,样品在测试过程中 不会被破坏或消耗,因此可以用于对珍贵的文物或生物样 品进行无损分析。
应用广泛
差热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熔 点、沸点、结晶、反应热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 、化学、生物学等领域。
操作简便
差热分析的操作相对简单,只需要将样品放入差热分析仪 中,进行必要的参数设置即可开始测试。
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 差热分析法(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 差热分析法(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https://img.taocdn.com/s3/m/88e731a65901020207409cad.png)
亮点
金属氧化物薄层通常制备方法:原子层沉积、脉冲激 光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射频溅射、喷墨印刷等方法。
本文—— “combustion” process in which the
heat required for oxide lattice formation is provided by the large internal energies of the precursors
800
1000
1200
140 780
180 205
450
T/℃
1030
差热分析法(DTA)
参比物:在测量温度范围 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 质,如-Al2O3、MgO等。
程序控温下, 测量物与参比 物的温差与温 度的关系 ΔT=f(T) 正峰:放热 倒峰:吸热
差示扫描量热法
程序控温下,为维持 T(测量物)=T(参比物)
略:XRD 、电子迁移率等测试。。。。
贰
《应用化学》(德语:Angewandte Chemie) 每周出版一期 由德国化学会出版,由约翰威立公司发行。
主要内容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and characterizations of the first Na-containing i-QC, i-Na13Au12Ga15, which belongs to the Bergman type but has an extremely low valence electron-to-atom (e/a) value of 1.75
审稿周期10周。通讯是2个审稿人,全文是3个,全 文审稿周期更长
IPS实质TFT
TFT:指薄膜晶体管,即每个液晶像素点都是由集成 在像素点后面的薄膜晶体管来驱动, 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 最好的LCD彩色显示设备之一
差热分析法(DTA)
![差热分析法(DTA)](https://img.taocdn.com/s3/m/a0a2142158fb770bf78a55f4.png)
6.3.1 基本原理
2012-3-8
5
6.3.2 差热曲线方程
为了对差热曲线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为了对差热曲线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 从 60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分析探讨 , 但由于 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分析探讨, 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分析探讨 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多, 考虑的影响因素太多 , 以致于所建立的 理论模型十分复杂,难以使用。 理论模型十分复杂,难以使用。 1975年 , 神户博太郎对差热曲线提出了 年 一个理论解析的数学方程式, 一个理论解析的数学方程式 , 该方程能 够十分简便的阐述差热曲线所反映的热 力学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 力学过程和各种影响因素。
2012-3-8 16
(二)
CS
在反应终点C, 反应终点 ,
d∆H = 0 dt
K ln (∆Tc − ∆Ta ) = − t CS
d∆T dt
= − K [∆T − ∆Ta ]
K ∆Tc = exp− CS
t + ∆Ta
(6 − 9)
反应终点C以后, 将按指数函数衰减直至 反应终点 以后,∆T将按指数函数衰减直至 以后 ∆T 基线) 2012-3-8 a(基线)
2012-3-8 20
6.3.3 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仪的组成
加热炉 温差检测器 温度程序控制仪 信号放大器 记录仪 气氛控制设备
2012-3-8 21
6.3.4 差热分析的影响因素
1. 仪器因素: 仪器因素: 炉子的形状结构与尺寸, 炉子的形状结构与尺寸,坩埚材料与 形状, 形状,热电偶位置与性能 2. 实验条件因素: 实验条件因素: 升温速率、 升温速率、气氛 3. 试样因素: 试样因素: 用量、 用量、粒度
2012-3-8 22
差热分析(Differencial Thermal Analysis, DTA)
![差热分析(Differencial Thermal Analysis, DTA)](https://img.taocdn.com/s3/m/f8b09dbe10a6f524cdbf8504.png)
差热分析的应用
提供的信息:
峰的位置 峰的形状 峰的个数
凝胶材料的烧结进程研究
DTA数据的记录方式
6)用时间或温度作为横坐标,从左到右为增加。 7)说明鉴定中间生成物和最后产物的方法。8)全部 原始记录的如实重复。 9)标明试样重量和试样稀释程度。 11)标明所用仪器的型号、商品名称及热电偶的几何 形状、材料和位置。
影响曲线形状的因素
• 影响差热分析的主要因素有三个方面:仪
DTA曲线及理论分析
DTA曲线
DTA曲线是指试样与参比物间的温差(ΔT) 曲线和温度(T)曲线的总称。
DTA曲线分析
① 零线:理想状态ΔT=0的线; ② 基线:实际条件下试样无热效应时的曲线部份; ③ 吸热峰:TS<TR ,ΔT<0时的曲线部份; ④ 放热峰:TS>TR , ΔT>0时的曲线部份; ⑤ 起始温度(Ti):热效应发生时曲线开始偏离基线的 温度; ⑥ 终止温度(Tf):曲线开始回到基线的温度;
稀释 剂的 加入 往往 会降 低差 热分 析的 灵敏
度!
差热曲线分析
差热曲线分析就是解释曲线上每个峰谷产生的原因,从 而分析被测物质是有那些物相组成的。峰谷产生的原因 有:
✓矿物质脱水 ✓相变 ✓物质的化合或分解 ✓氧化还原
差热分析的峰只表示试样的热效应,本身不反应更多 的物理化学本质。为此,单靠差热曲线很难做正确的解 释。现在普遍采用的联用技术。
✓ 如:在空气和氢气的气氛下
对镍催化剂进行差热分析, 所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见 图)。在空气中镍催化剂被 氧化而产生放热峰。
稀释剂的影响
稀释剂是指在试样 中加入一种与试样不 发生任何反应的惰性 物质,常常是参比物 质。稀释剂的加入使 样品与参比物的热容 相近,能有助于改善 基线的稳定性,提高 检出灵敏度,但同时 也会降低峰的面积。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
![差热分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a0b2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a9.png)
引言概述差热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热分析技术,它通过对样品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进行测量,来研究物质的热性质和热变化规律。
本次差热分析实验旨在进一步探究不同材料的热性质,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
正文内容:一、差热分析基本原理1.1热分析法概述热分析法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热分析法的分类及主要应用领域1.2差热分析法基本原理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差热分析仪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二、差热分析实验装置及样品准备2.1差热分析实验装置实验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工作原理差热分析实验装置的注意事项2.2样品准备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方法样品的性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三、实验数据分析3.1实验条件的选择和控制实验中温度和升降速率的选择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3.2差热曲线的解读差热曲线的特征和分析方法差热曲线的峰值分析和解释四、差热分析实验结果讨论4.1材料A的热性质分析材料A的差热曲线解读材料A的热变化过程分析4.2材料B的热性质分析材料B的差热曲线解读材料B的热变化过程分析4.3材料C的热性质分析材料C的差热曲线解读材料C的热变化过程分析4.4材料特性的比较和分析各材料的热性质比较和评价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的结论和启示五、实验误差分析及改进方案5.1实验误差的分析和来源实验操作中的误差分析仪器精度和环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2改进方案的提出和讨论优化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提高仪器精度和环境控制方法的改进总结本次差热分析实验通过对材料的热性质进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差热曲线具有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以反映材料的热性质和热变化规律。
通过对比不同材料的热性质,我们可以得出更深入的结论,并进一步改进差热分析实验的条件和方法,提高实验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
差热分析实验在材料研究和质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来深入理解差热分析的原理和方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差热分析介绍
![差热分析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b6103c1f227916888486d7d5.png)
差热分析物质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微观结构和宏观物理、化学等性质的变化,宏观上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通常与物质的组成和微观结构相关联。
通过测量和分析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帮助我们进行物质的鉴定,为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热性能数据和结构信息。
热分析方法是利用热学原理对物质的物理性能或成分进行分析的总称。
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缩写ICTA)对热分析法的定义: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的一类技术。
所谓“程序控制温度”是指用固定的速率加热或冷却,所谓“物理性质”则包括物质的质量、温度、热焓、尺寸、机械、升学、电学及磁学性质等。
热分析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两百多年前。
1780年英国的Higgins在研究石灰粘结剂和生石灰的过程中第一次使用天平测量了实验受热时所产生的重量变化,1915年日本的本多光太郎提出了“热天平”概念并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热天平。
1899年,英国的Roberts和Austen采用两个热电偶反相连接,采用差热分析的方法直接记录样品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差随时间变化规律;至二次大战以后,热分析技术得到了飞快的发展,20世纪40年代末商业化电子管式差热分析仪问世,60年代又实现了微量化。
1964年,Wattson和O’Nei11等人提出了“差示扫描量热”的概念,进而发展成为差示扫描量热技术,使得热分析技术不断发展和壮大。
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热分析已经形成一类拥有多种检测手段的仪器分析方法,它可用于检测的物质因受热而引起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参与各学科领域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使其成为各学科领域的通用技术,并在各学科间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
差热分析(DT 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法(TG)及热机械分析法(TMA)。
差热分析法
![差热分析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a528ca0975f46527d3e152.png)
H K [ T Ta ]dt K [ T Ta ]dt K [ T Ta ]dt KS
a
2019/1/6
(6 12 )
S:差热曲线和基线之间的面积
17
根据式(6-12)可得出下述结论:
1.差热曲线的峰面积S和反应热效应ΔH成 正比; 2.传热系数K值越小,对于相同的反应热 效应 ΔH 来讲,峰面积 S 值越大,灵敏度 越高。 (6-12) 式中没有涉及程序升温速率 φ ,即 升温速率 φ 不管怎样, S 值总是一定的。 由于ΔT和φ成正比,所以φ值越大峰形越 窄越高。
2019/1/6 9
o-a之间是DTA基线形成过程
2019/1/6 10
此过程中ΔT的变化可用下列方程描述:
K C C R S ΔT 1 exp t K s c ( 6 1 )
当t足够大时,可得基线的位置:
C C R S T a K
2019/1/6 5
假
设:
试样 S和参比物 R 放在同一加热的金属块 W 中,使之处于同样的热力学条件之下。 1. 试样和参比物的温度分布均匀(无温 度梯度),且与各自的坩埚温度相同。 2. 试样、参比物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 度变化。 3. 试样、参比物与金属块之间的热传导 和温差成正比,比例常数(传热系数)K 与温度无关。
2019/1/6
C C R S T a K
13
(一)
在峰顶b点处,
dT 0 dt
1d H d H T T ( 6 8 ) K T T b a b a K dt dt
峰高 (ΔTb-ΔTa) 与导热系数 K 成反比, K 越
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 差热分析法(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TG) 差热分析法(DTA) 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https://img.taocdn.com/s3/m/d380e7f4910ef12d2af9e708.png)
0.8
树脂样品的玻璃化转变
[1] 0.6
0.4
0.2
玻璃化转变: 起始点: 53.8 ℃ 中点: 57.9 ℃ 终止点: 62.0 ℃ 比热变化*: 0.421 J/(g*K)
0 40 50 60 温度 /℃ 70 80 90 100
在无定形聚合物由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过程中,伴随着比 热变化,在 DSC 曲线上体现为基线高度的变化,由此可得到 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satisfy a Hume–Rothery stabilization rule
How to discover it?
During systematic exploration of the Na–Au–Ga system
Thank you
TG,DTA,DSC曲线
相关文献
壹
JACS简介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中文名:《美国化学会志》
化学杂志龙头
1879至今 134年历史
JACS简介
总引证次数和被引次数第一,远超第二
JACS每年有51期
JACS不收版面费,文章用彩色不加收费用 审稿周期10周。通讯是2个审稿人,全文是3个,全 文审稿周期更长
外推始点onset:基线延长线与曲线拐点切线的交点。 始点initial:开始偏离基线的点。
常见热分析技术
热重分析 微分热重分析 差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
TG(DTG) 检测待测物与 样品的不同 质量 DTA 温度 DSC 能量(热焓)
热重分析法
程序控温下,质量 随温度的变化。 m=f(T)。 测量条件:发生质 量变化。 纵坐标:质量或其 百分数
差热分析法(DTA)
![差热分析法(DTA)](https://img.taocdn.com/s3/m/d92a708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03.png)
✓同一种试样应选应 相同的粒度。
2023/11/16
37
CuSO4·5H2O粒度对DTA曲线的影响
1#峰重叠; 2#峰可明显区 分; 3#只出现两个 峰。
2023/11/16
38
3.稀释剂的影响
❖ 在差热分析中有时需要在试样中添加稀 释剂,常用的稀释剂有参比物或其它惰 性材料,添加的目的有以下几方面:
2023/11/16
19
根据式(6-12)可得出下述结论:
❖1.差热曲线的峰面积S和反应热效应ΔH成 正比;
❖2.传热系数K值越小,对于相同的反应热 效应ΔH来讲,峰面积S值越大,灵敏度 越高。
(6-12)式中没有涉及程序升温速率φ,即 升温速率φ不管怎样,S值总是一定的。 由于ΔT和φ成正比,所以φ值越大峰形越 窄越高。
➢
对碱性物 类坩埚;
质
(
如
Na2CO3 )
不
能
用玻
璃
、
陶瓷
➢ 含氟高聚物(如聚四氟乙烯)与硅形成化合物, 也不能使用玻璃、陶瓷类坩埚;
➢ 铂具有高热稳定性和抗腐蚀性,高温时常选用,
但不适用于含有P、S和卤素的试样。另外,Pt
对许多有机、无机反应具有催化作用,若忽视
可导致严重的误差。
2023/11/16
2023/11/16
20
6.3.3 差热分析仪
差热分析仪的组成
加热炉
温差检测器
温度程序控制仪
信号放大器
记录仪
气氛控制设备
2023/11/16
21
6.3.4 差热分析的影响因素
1. 仪器因素: 炉子的形状结构与尺寸,坩埚材料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A仪的种类
• • • • 密封管型DTA. 高压DTA仪 高温DTA仪 微量DTA仪
差热分析仪构造
• • • • • • 加热系统 温度控制系统 信号放大系统 差热系统 记录系统 气氛控制系统和压力控制系统
图1 差热分析仪结构示意图 1-参比物;2-样品;3-加热块;4-加热器;5-加热块热电偶; 参比物; 样品 样品; 加热块 加热块; 加热器 加热器; 加热块热电偶 加热块热电偶; 参比物 6-冰冷联结;7-温度程控;8-参比热电偶;9-样品热电偶; 冰冷联结; 温度程控 温度程控; 参比热电偶 参比热电偶; 样品热电偶 样品热电偶; 冰冷联结 10-放大器;11-x-y记录仪 放大器; 放大器 记录仪
DTA曲线
• 当给予被测物和参比物同等热量时,因二 者对热的性质不同,其升温情况必然不同, 通 过测定二者的温度差达到分析目的。以 参比物与样品间温度差为纵坐标,以温度 为横座 标所得的曲线,称为DTA曲线。 • 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在测量温 参比物(或基准物,中性体): ):在测量温 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 度范围内不发生任何热效应的物质,如αAl2O3、MgO等 等 • 用于差热分析的装置称为差热分析仪。 用于差热分析的装置称为差热分析仪。
实验曲线的影响因素
• 仪器因素——炉子气氛、炉子尺寸和形状、样品支持
材料、热电偶接合点球的尺寸和导线、升温速率等。
• 样品特性——样品大小、热传导率、热容。装填密度、
样品量、稀释效应等。
• 预详细了解敬请阅读《热分 预详细了解敬请阅读《 析及其应用》 析及其应用》
应用
• (2)定量分析 依据:峰面积。因为峰面积反 依据:峰面积。 )
映了物质的热效应(热焓),可用来定量计算参 映了物质的热效应(热焓),可用来定量计算参 ),可用来 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测定热化学参数。 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或测定热化学参数。 化学反应、转变、聚合、熔化等热效应的关系。 化学反应、转变、聚合、熔化等热效应的关系。
差热分析的应用
3)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 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在高温下发生氧化, 矿物中含有变价元素,在高温下发生氧化,由低价元素 变为高价元素而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放热峰。 变为高价元素而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放热峰。 变价元素不同,以及在晶格结构中的情况不同, 变价元素不同,以及在晶格结构中的情况不同,则因氧 化而产生放热效应的温度也不同。 化而产生放热效应的温度也不同。
差热分析的应用
凡是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因物理凡是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因物理-化学变化而产 生吸热或者放热效应的物质, 生吸热或者放热效应的物质,均可以用差热分析法加 以鉴定。其主要应用范围如下: 以鉴定。其主要应用范围如下: 1)含水化合物 对于含吸附水、结晶水或者结构水的物质, 对于含吸附水、结晶水或者结构水的物质,在加热过程 中失水时,发生吸热作用,在差热曲线上形成吸热峰。 中失水时,发生吸热作用,在差热曲线上形成吸热峰。 2)高温下有气体放出的物质 一些化学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及硫化物等, 一些化学物质,如碳酸盐、硫酸盐及硫化物等,在加热 过程中由于CO 等气体的放出,而产生吸热效应, 过程中由于CO2、SO2等气体的放出,而产生吸热效应, 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吸热峰。 在差热曲线上表现为吸热峰。不同类物质放出气体的温 度不同,差热曲线的形态也不同, 度不同,差热曲线的形态也不同,利用这种特征就可以 对不同类物质进行区分鉴定。 对不同类物质进行区分鉴定。
差热分析的应用
4)非晶态物质的重结晶 有些非晶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结晶的现象发生, 有些非晶态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伴随有重结晶的现象发生, 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形成放热峰。此外,如果物质 放出热量,在差热曲线上形成放热峰。此外, 在加热过程中晶格结构被破坏, 在加热过程中晶格结构被破坏,变为非晶态物质后发生 晶格重构,则也形成放热峰。 晶格重构,则也形成放热峰。 5)晶型转变 有些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晶型转变而吸收热量,在差 有些物质在加热过程中由于晶型转变而吸收热量, 热曲线上形成吸热峰。因而适合对金属或者合金、 热曲线上形成吸热峰。因而适合对金属或者合金、一些 无机矿物进行分析鉴定。 无机矿物进行分析鉴定。
• (3)借助标准物质,可以说明曲线的面积与 )
图3 差热分析法测定相图 (a)测定的相图 (b)DTA曲线 (a)测定的相图 (b)DTA曲线
为差热分析法用于共混聚合物鉴定示例。 图5 为差热分析法用于共混聚合物鉴定示例。
依据共混物DTA曲线上的特征峰(熔融吸热峰) 依据共混物DTA曲线上的特征峰(熔融吸热峰)确定共混物由 DTA曲线上的特征峰 高压聚乙烯(HPPE) 低压聚乙烯(LPPE) 聚丙烯(PP) (HPPE)、 (LPPE)、 (PP)、 高压聚乙烯(HPPE)、低压聚乙烯(LPPE)、聚丙烯(PP)、聚 甲醛(POM) 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和聚四氟乙 (POM)、 甲醛(POM)、尼龙6(Nylon 6)、尼龙66(Nylon 66)和聚四氟乙 (PTFE)7种聚合物组成 种聚合物组成。 烯(PTFE)7种聚合物组成。
差热分析法
07103102——王晓龙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差热分析是以某种在一定实验温度下不发生任何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稳定物质(参 比物)与等量的未知物在相同环境中等速变温的情况下相比较,未知物的任何化学和物 理上的变化,与和它处于同一环境中的标准物的温度相比较,都要出现暂时的增高或降 低。降低表现为吸热反应,增高表现为放热反应。
应用
• (1)定性分析:定性表征和鉴别物质 )定性分析:
• 依据:峰温、形状和峰数目 依据:峰温、 • 方法:将实测样品 方法:将实测样品DTA曲线与各种化合物的标准 曲线与各种化合物的标准 参考) 曲线对照。 (参考)DTA曲线对照。 曲线对照 • 标准卡片有:萨特勒 标准卡片有:萨特勒(Sadtler)研究室出版的卡片 研究室出版的卡片 张和麦肯齐(Mackenzie)制作的卡片 制作的卡片1662张 约2000张和麦肯齐 张和麦肯齐 制作的卡片 张 (分为矿物、无机物与有机物三部分 。 分为矿物、 分为矿物 无机物与有机物三部分)。
典型的DTA曲线 曲线 典型的
• 图中基线相当于 ∆T=0,样品无热效 , 应发生,向上和向下 应发生, 的峰反映了样品的放 吸热过程。 热、吸热过程。
典型的DTA DTA曲线 图2 典型的DTA曲线
二、差热曲线分析与应用 • 依据差热分析曲线特征,如各种吸热与放热峰的 依据差热分析曲线特征, 个数、形状及相应的温度等, 个数、形状及相应的温度等,可定性分析物质的 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 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还可依据峰面积半定量地 测定反应热。 测定反应热。 表2 差热分析中产生放热峰和吸热峰的大致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