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姓名:***单位:玉田县大安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穷人》8~27自然段教材简析:《穷人》是人教版第十一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全课思想内容有以下两个重点:1、表现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2、赞颂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本课主要解决第二个重点。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孩子多、生活十分艰难的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后,作者细致地描写她紧张、担忧、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孩子,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种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设计理念:语文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这是因为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
为此,阅读教学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
同时,新课程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我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让学生感情朗读,思维想象去感悟人物的内心,从而受到爱的教育。
具体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让学生读8—11自然段,划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8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桑娜、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
2、学习含义深刻的句子,指导学生合理的想象。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桑娜、渔夫的优秀品质。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
教学准备: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解题知穷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穷人一课,齐读课题。
思考: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板书:桑娜渔夫西蒙二、学习1—7自然段。
1、课文中哪些内容描写他们穷呢?同学们读课文,完成填空练习。
出示幻灯:桑娜和渔夫从早到晚的干活,还只能;孩子们没有;吃的是,菜鱼。
西蒙的两个孩子他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寡妇的日子!他们!2、学生练习填写。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三、学习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1、桑娜一家如此贫穷,当她发现西蒙死了,就毫无犹豫的把两个孩子抱回家。
回来后她想了些什么呢?同学们默读8-—11段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2、同学读自己画的句子。
3、教师出示幻灯,逐句学习。
(1)幻灯内容:“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教师追问,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出示幻灯:“她忐忑不安的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部,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3)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
(4)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体会渔夫的品质。
1、不仅桑娜有这样的品质,还有谁有呢?(找出描写渔夫品质的句子学习。
)2、出示幻灯:“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3、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渔夫、桑娜可能。
孩子们可能。
五、再造想象。
那他们今后的生活会怎样呢?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插图描写。
板书设计:穷桑娜渔夫西蒙人抱熬担忧害怕坚定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本课参加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一等奖。
第15课《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五四制)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1.听写词语:汹涌澎湃、风暴、狂风怒吼、温暖舒适、波涛轰鸣、心惊肉跳。
2.回顾: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小说营造的环境,并谈谈通过这样的环境,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桑娜。
3.回顾故事情节和心理活动:小屋补帆、盼复归来——探望邻居、抱回孤儿——渔夫归来、主动收养(着急)(忐忑不安)(非这样做不可)3.过渡:这篇小说还有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我们又会看到一个怎样的桑娜和渔夫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习任务二品读心理,感受人物形象1.创设情境:桑娜的内心,牵挂着海浪中的丈夫,系着熟睡中的孩子,还系着邻居西蒙。
她去探望生病的西蒙,却发现西蒙已经去世了。
她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2.自主学习: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8~11自然段,勾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
(板书:心理描写)3.全班交流。
(1)思考:抱回孩子后,桑娜的内心又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2)学生交流: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桑娜怎样的内心世界?【预设】:①从“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内心的矛盾。
②从“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桑娜的坚定。
4.引导探究: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
①【预设】:体会桑娜的矛盾。
a.矛盾原因之一——贫穷。
引导发现:文章当中没有一个字写“穷”,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呢?学生交流文中描写“穷”的句子,感受穷人生活的艰辛、不易。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2(第二次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三、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一、通过创情景朗读,感受西蒙悲惨命运以及她关爱孩子的善良品质。
二、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揣摩桑娜的内心矛盾,体会她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穷人在课文里主要指哪些人?桑娜和渔夫穷在哪里?西蒙穷在哪里?(设计理念:温故知新,为新课的学习——感受穷中的不穷作铺垫。
)二、再读课文,找重点句段。
1、找出最能体现穷人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2、引导理解:“这样做”指什么?分别是哪些段落写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和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设计理念:由重点句段入手,把长文读成短文,引领全文内容的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受穷人的贫穷与善良。
(一)学习第三到七小节,感受西蒙的贫穷与关爱孩子以及桑拿的善良。
1、默读第三到七小节,思考:桑娜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2、说说通过默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她头往后仰着……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1)同学们,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段话中,哪句话最打动你的心呢?(2)围绕“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多形式朗读因果句,体会西蒙的困难。
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逐一找出体现“困难”的语句,加因果关联词反复朗读:生1:因为“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生2:因为“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生3:“如今又加上病。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生4:因为“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齐:所以说“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3)围绕“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小学语文《穷人》第二课时 教案
难点
1、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续写《穷人》。
教
学
过
程
一、配乐描述怒吼的狂风,嘶哑的钟声)动情描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托尔斯泰到海边的渔家小屋里,听到了夜深人静的海上狂风的怒吼、波涛的轰鸣,而渔夫起早出海打鱼到深夜还没回来,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小屋里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可是始终没见丈夫的影子。桑娜再也坐不住,提着马灯到海边,可是天太黑,什么也看不见。后来,却让桑娜看到了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那是怎样的画面呢?请打开课本。
5.归结课文主题:启发提示:大家学得很认真,读书的收获很大,感受很深。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学生归纳:桑娜及他的丈夫,在女邻居西蒙死去后,毅然收养西蒙的两个遗孤的经过,表现了穷人善良、勤劳的品质。
6.回应课题:让我们记住这些可爱的穷人吧,记住穷人们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高尚品质吧!
3.总结评赞,深化情感:看,这就是桑娜,毫不犹豫地抱回西蒙孩子的桑娜,甘受责罚也不后悔的桑娜,体恤丈夫又不舍弃邻居的孤儿的桑娜!多么质朴、多么善良、多么伟大的桑娜!四、全文整合,总体认识穷人
完整认识桑娜:⑴启发谈话:托尔斯泰的笔下,桑娜是个最值得称颂的穷人,除了善良,桑娜还有什么特点?请快速阅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发表你的看法。(学生读书)⑵交流看法:①桑娜还是个吃苦耐劳的人:“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②桑娜还是个贤惠温柔的人:“‘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⑵西蒙很爱自己的孩子,那么穷那么苦,也许自己就是饿死的,可两个孩子都是“圆脸蛋”,“圆脸蛋”就是胖胖的,可见西蒙从来没让孩子饿着。⑶西蒙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因为那么冷的天,她临死前“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让孩子“睡得又香又甜”,“呼吸均匀而平静”。
《穷人》精选教案(第二课时)
《穷人》精品教案(第二课时)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体会桑娜内心活动的变化。
2.深刻理解穷人勤劳、善良以及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质。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回顾复习,加深理解。
(1)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口头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他们每天只能填饱肚子,吃的是,菜只有。
即便是这样的生活,也是渔夫身体,冒着出海打鱼,而桑娜自己也地干活,才能维持的。
)2.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贫穷,而且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她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走进桑娜的家,感受她的勤劳。
(1)默读第1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屋内环境的词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屋外环境的词句。
思考:屋里屋外分别给你怎样的感觉?(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出示描写屋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词语,学生交流感受。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又黑又冷波涛轰鸣狂风怒吼屋内:温暖舒适炉火未熄干干净净闪闪发亮预设:生1:我感觉屋外非常可怕,汹涌的海浪仿佛要把一切撕裂似的。
生2:但桑娜的家里却非常温馨,又干净又暖和。
生3:桑娜家的地“干干净净”,食具“闪闪发亮”,可见桑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是个勤劳的人。
生4:我觉得屋外的环境很恶劣,却更加突出了桑娜家的温馨。
就比如我在下雪或刮大风的冬天里却觉得家里特别温暖一样。
生5:渔夫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环境下还出去打鱼,可见他们家真的很穷。
这里的环境描写也突出表现了他们生活的艰辛。
(4)教师小结,加深理解。
小结:渔夫家虽然很穷,但桑娜能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从中可以看出桑娜勤劳能干。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讲读二、三段课文教学过程:一、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思考分层。
(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一段分三层,该怎么分?并说出理由。
(2)桑娜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探望西蒙的?师总结:在丈夫出海未归,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海浪汹涌澎湃,心中焦急、忧虑时,心中还惦记着生病的邻居,可见桑娜对邻居的关心是真挚的。
(3)课文还有那些地方表现出桑娜对邻居发自内心的关心呢?2.理解第二层:默读课文,思考:桑娜进门之后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理解第三层:(1)个别读第三层,思考: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时,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的?(中等生)(2)理解“她的心跳得很厉害,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句话的意思。
(3)桑娜抱回孩子后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理解“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句话的意思。
出示课件4.归纳段落大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1.默读全段,思考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如果把这段分成三层,应该怎么分?(2)讨论分层,并讲出道理。
2.理解第一层:(1)渔夫终于回归了,这时桑娜的心情怎样?你从那里可以看出来?(2)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桑娜的心情。
3.理解第二层:(1)这层主要讲什么?(学困生)(2)桑娜说这段话时心情怎样?(中等生)(3)练习朗读桑娜的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说完这段话“桑娜沉默了”这里的“沉默”表示什么意思?(优秀生)4.理解第三层:(1)渔夫听了桑娜的话是怎么表示的?他为什么会这么说?(2)练习朗读。
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
14 《穷人》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好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2.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3.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渔夫探望忧虑汹涌澎湃2.用上以上词语,回顾本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事?在一个海浪汹涌澎湃的夜晚,渔夫妻子桑娜等待着出海打鱼的丈夫归来。
在等待中,她探望了邻居寡妇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于是她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了家。
她忧虑收养这两个孩子会被丈夫责骂,结果发现丈夫的想法和自己是一样的。
师:小说的主人公是——板书:渔夫、桑娜,主要情节有三个——等待丈夫、抱回孩子、丈夫也主动收养。
小结:只要理清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能很快把握好小说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体会人物形象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说《穷人》,先看看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出示:教学目标.有感情的朗读好文中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抓住人物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的优秀品质。
.根据提供语境,联系课文内容,合理想象并描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1.梳理小说最打动人心的情节~~桑娜抱回孩子部分2.聚焦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
老师提问:抱回孩子后,桑娜想了些什么?出示学习提示:找出描写桑娜抱回孩子后心理活动的句子,用横线勾下来。
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简要批注,同桌交流带着体会读一读这些句子。
(生交流时,相机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可以给出语言支架:请大家看到段,生读,我从这句话的词中看出桑娜一家的所以,他抱回孩子以后内心才会从而进一步感受到桑娜的)3.生自主学习后根据生的回答相机出现句子句子1:他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怎样做?为什么是“非这样做不可”?从中体会到什么?生谈完体会后读一读。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 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下面是整理的穷人优秀教学设计5篇穷人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以供参考。
穷人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
⑵理解重点句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能力训练点:⑴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学。
4、美育渗透点: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学法引导】1、教师教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学法: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感情朗读课文。
展开想象,以升华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难点:⑴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是本文重点。
⑵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是难点。
2、疑点:体现桑娜内心矛盾的重点语句。
3、解决办法:采用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重难点;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活动设计:启发,谈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教师穿插感情描述,感情朗读课文。
2、学生活动设计:⑴自读自悟,勾画重点词句,质疑问难。
⑵小组讨论重点问题。
⑶感情朗读课文,表现主人公心灵美好。
⑷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具准备】自制Flash课件、Internet网络、提供学生上网帐号。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理清文章,感知形象1、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初学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一、二句话说一说。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桑娜和她的丈夫虽然日子过得极其艰难,但仍然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这样一件事。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重难点:能抓住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故事结尾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穷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桑娜和渔夫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他们的内心。
请看,这幅图是故事的结尾,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很温馨,很和谐。
师:这么温馨的画面背后,桑娜和渔夫经过了多么艰难的抉择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倒叙的方法,先呈现故事的结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桑娜的心理活动及她和渔夫的对话。
)二、品读心理,走进内心。
1.老师扮演桑娜,独白入场,引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
师:屋外寒风呼啸,屋内温暖而舒适,桑娜用头巾裹住西蒙熟睡的孩子,把他们抱回了家。
她脸色苍白,神情激动。
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设计意图:老师扮演桑娜,独白入场,目的是很好地把学生带入故事情节中。
)2.抽学生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3.学生体会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1)学生自由读桑娜的心理活动。
师:桑娜此时有哪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开始。
(2)抽学生说。
小结:同学们,桑娜此时既担心又紧张,既自责又坚定,这么多的心情交织在一起,这么复杂丰富的心情交织在一起,就是——忐忑不安(设计意图:让学生走进桑娜内心,体会桑娜复杂的忐忑不安的心理。
)4.指导朗读。
(1)抽学生读。
师:谁来带着这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读一读。
(2)评价朗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他的朗读还要注意哪些地方?(3)再次全班朗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会了桑娜复杂的心情后指导朗读,更能读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
)三、品读对话,再识善良。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3篇】
穷人第二课时优秀教案【精选3篇】穷人其次课时优秀教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忐忑担心、自作去”等词语。
2、理解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通过学习,感受穷人的美妙心灵,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关心他人的美德。
3、体会心理描写作用,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难点1、阅读理解桑娜描写心理活动的重点句,体会桑娜内心的冲突和和善本性是本文重点: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
⑵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⑶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2、仿写一个心理活动片段是这篇课文的难点。
二、解决方法1、采纳抓重点词语进行品析,指导朗读,启发同学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来解决重点。
2、采纳借鉴、迁移的方法解决难点。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温故知新上节课,我们学习《穷人》,熟悉了(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深切地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读懂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老百姓穷苦的生活。
但是,我们知道他们生活的极度贫困并不能掩盖灵魂的高尚。
这节课,我们就连续学习课文,走进穷人的灵魂。
二、再读,探究领悟1、连续自由读书,找出文中描写他们灵魂高尚的语句。
2、引导沟通汇报:留意抓住这些句子进行评析:⑴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行。
⑵她忐忑担心得想:“它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她受的了……是他来了吗?……不,还没有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恩,揍我一顿也好!”⑶“恩,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恩,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引导体会省略号的作用。
4、指导朗读,再现桑娜与渔夫的心理过程,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行。
三、导写,领悟写法引导观赏大作家描写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的写法,小组争论后回答(同学说、老师随时引导):一是要有情境,即发生什么事之后,产生了想法。
基础教育精品课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西蒙临死前把自己的衣服盖在孩子们身上给他们取暖,可见对于死亡,西蒙显然是有预见的。那么,在临死前,她可曾想到把自己两个可怜的孩子托付给邻居桑娜?这个善良的母亲一定会想到的,但她却没有那样做。她会有怎样复杂的心情呢?请你想象一下,写一写。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 文
年级
六年级
学期
秋 期
课题
《穷人》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统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7月
教学目标
1.通过品析文中环境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深入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作家语言的精妙。
2.学习鉴赏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
教学内容
3.这段心理描写直击桑娜矛盾坚定的内心。孩子们,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呢?我们还是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请看——
学习任务四:
1.议一议: 桑娜为什么会矛盾,又为什么会坚定?
2.读一读:带着你的理解,试着读读桑娜的这段心理描写读一读。
4.汇报交流,感受人物形象。
(1)体会桑娜内心矛盾的原因。
预设:1.因为家里太穷了:从室内的物品、吃穿、两人从早到晚地忙碌、西蒙一家的悲惨遭遇感受贫穷。2.因为桑娜非常爱自己的丈夫,担心增加丈夫的负担。3.因为那两个孩子太小,不能同死人呆在一起,但又害怕丈夫会不同意。
1.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体会渔夫的内心变化,有感情地朗读。
2.抓住关键词“熬”,引导学生体会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引导结合环境描写,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第12册 《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第12册《穷人》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读来使人深受感动。
学情分析:该文篇幅较长,学生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可能不容易一下子说清楚,可提示学生先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桑娜的活动给课文分段,然后归纳段意,最后合并段意。
识字教学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在已有识字能力的基础上,自主地、创造性地识字。
阅读教学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感受人物美好心灵。
文中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是体会人物美好心灵的关键,因而也是研读的重点。
在品味中体会思想感情,在体会中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桑娜复杂不安的心理活动及她与丈夫的对话,可作为练习和指导朗读的重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文中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好品德。
2.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比较准确地理解桑娜的心情,从人物的心理、语言、行动、神态中感悟人物善良的品质,并做出评价。
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学习写一个心理活动的片段。
教学重点: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桑娜矛盾的心理,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学方法:抓住人物心理、对话去朗读,在读中品味情感,在读中学习表达。
设计理念:对于这样一篇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堪称典范的,教学中,教师面临的核心问题是难以取舍的。
从故事背景、作家生平到故事内容、表达方式,需处处用心,但面面俱到的教学往往是低效的。
因此,教学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取舍得当,长文短教”,具体的教学策略是:直奔重点,上挂下联;一气呵成,拓展延伸。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
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六年级上册《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教材分析】一、课文内容: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除了题目,全文没有一个“穷”字,但穷人“穷”到什么地步,我们却能从文中感受得十分真切。
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可见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再看西蒙一家,丈夫已死了,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她也悲惨地病死在稻草铺的床上。
屋里又潮湿又阴冷,两个无依无靠的孩子熟睡在死去的母亲旁边。
这些描述饱含作者的感情,使读者深切地感受到穷人的悲惨命运。
课文里没有一句直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收养孤儿,本来就是一件感人的事,而作者把收养孤儿这件事安排在一个孩子多、生活已经十分艰难的穷人桑娜家里,这就感人至深了。
桑娜抱回两个孤儿以后,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她紧张、担忧的复杂心理活动。
造成桑娜内心矛盾的客观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艰难,而收养两个孤儿,无异于在极为沉重的生活压力上,再增加一个包袱。
然而最后桑娜夫妇还是做出了收养孤儿的决定。
作者在叙述这个故事时,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真实地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
桑娜夫妇没有说一句豪言壮语,然而他们那颗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二、表达特点: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
关于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桑娜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穷苦劳动妇女的形象。
渔夫与桑娜的对话,个性鲜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分析心理描写的方法,体会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善良品质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描写方法,培养品质。
2.教学难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培养善良品质。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提问学生对桑娜和渔夫的评价。
2.精读课文
(1)深入理解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分析心理描写的方法,如内心独白等。
(3)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做过的善良的事情。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关心他人。
4.角色扮演
(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2)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复习导入能帮助学生回忆,但在体会心理描写作用时,部分学生可能分析不够准确。
拓展环节中,学生的分享可能比较简单,需进一步引导。
角色扮演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024年《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
2024年《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篇)《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结合阅读理解有关生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课,揭示课题1、作者为什么将课题定为“穷人”,课文仅仅写了穷人的“穷”吗?2、板书课题:穷人二、阅读第二段1、教师范读,渲染故事发生的环境。
2、学生思考: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桑娜是穷人不是富人?从这段中你还读懂了什么?(恶劣的环境、桑娜焦急的心情、桑娜的勤劳等)3、学生自由回答,教师适当引导。
三、阅读第二段1、学生默读,思考分层。
2、浏览阅读,分组讨论。
3、指名朗读第一层。
思考:这一层,你读懂了什么?从桑娜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导朗读,读出桑娜的关心和同情)4、轻声读第二层。
思考:西蒙是个怎么样的人?哪段文字最使你动情?(指导朗读,从读中感悟对比描写的魅力)5、自由读第三层,感悟桑娜的矛盾心理。
(分组自由读,小组推荐读,从中体会桑娜的激动——紧张——担忧——后悔——坚定矛盾心理过程,启发学生找到桑娜矛盾心理的客观原因)6、教师小结。
四、阅读第三段1、轻声速读,准备角色。
2、分角色朗读。
思考:通过渔夫的言行,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3、教师小结。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设问:这篇课文叙述了穷人之间的什么事?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六、布置作业1、思考练习第三题,体会句子深刻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桑娜夫妇的美好品质。
七、板书设计穷人勤劳桑娜西蒙善良心惊肉跳忐忑不安淳朴渔夫忧虑熬过去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2一、导入课文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
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 课穷人,大家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回忆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_____和______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____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_________,菜只有_______。
3、(过渡)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⑴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11 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⑵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
(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忐忑,心神不定。
②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个句子。
讨论“这样做”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
)(“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
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穷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文中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皇专制制度下人们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
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
事展开,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是一篇对学生进行人文启迪的绝佳力作。
此外,还通过神态、语言与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主人公的性格,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及合理想象的能力。
2、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透过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
描写,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续编《穷人》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穷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引出桑娜和渔夫很善良。
(紧接着告诉学生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德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又告诉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读中议论,随文感悟
(我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议一议)
1.读:最能体现桑娜善良的一句话:“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
议:“这样做”指什么?“非这样做不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体会到了什么?
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感悟,“这样做”指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抚养。
课文3-6自然段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发现西蒙已经死去,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
面对西蒙的悲惨遭遇,桑娜本能的把两个孤儿抱回了自己的家。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与“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看似矛盾,实际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穷人、关心穷人的善良品质。
由此看出,桑娜是一个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的人——善良。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为什么“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引导学生联系第一、二自然段,桑娜的丈夫为了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竟然在寒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的恶劣的天气中冒着危险出海打鱼,清早出去,深夜未归;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吃得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可以想象,如果这样一个家庭再收养两个孩子,该会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抓关键
词“勉强”“填饱”,通过“理解——朗读——谈感受”的学习步骤,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桑娜一家的艰难穷苦。
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桑娜的心跳得厉害,除了因为家庭的困难,还有别的原因吗?理解“心惊肉跳”一词,感受桑娜心跳得厉害还因为丈夫在恶劣的天气出海打鱼深夜未归、生死未卜。
说话练习:引导用“因为……更因为……所以她的心跳得很厉害。
导读:
师:当她想到,自己的五个孩子今后将会更苦,碗里的黑面包将会更小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自己丈夫今后将会更加艰难,起得更早,回得更晚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师:当她想到,如果丈夫今晚再也回不来,她的命运将会像西蒙一样时……
生齐:她的心跳得很厉害……非这样做不可。
导问:此时的桑拿需要别人的帮助吗?在自己迫切需要帮助时,仍主动帮助别人,可见桑拿是个怎样的人?(善良)
2.读: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呀?……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议:“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忐忑不安?五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在这里我采用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学生读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句子,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这一处的心理活动描写有了更完整的认识和更加深入的体会。
)
悟: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桑娜紧张、担心、害怕、后悔到下定决心的复杂心情及这些心情产生的根本原因----桑娜一家很穷。
再通过
个别读、范读等形式加深理解,进一步体会到了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品质,这种善良与前两个相比更加高尚。
(此环节主要是以点代面,把这处的心理活动与人物语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描写学生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
)
3.读:体现渔夫善良品质的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议:“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让学生思考“熬”字还可以换成什么,为什么用“熬”不用别的?
悟: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了一个“熬”字,表明了渔夫收养孤儿的决心。
通过这个“熬”字,通过渔夫说这句话时的动作、神态,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讨论:课文为什么以“穷人”为题?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与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通篇文章却赞美了穷人善良的美好品质。
穷人生活虽然物质贫穷,精神却很富有)
四、续写结尾、拓展延伸
1、文章结尾处:“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在这里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下去。
2、出示关于善良的名人名言
再送给大家一些名言警句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做一个善良的人。
从而升华学生情感,高调结题。
五、作业
文章结尾处:“桑娜拉开了帐子,他们在这里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故事写下去。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