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4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三年级
![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三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790e3e2e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0.png)
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三年级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三年级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优秀教案三年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感悟信息资料1、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施教时间:9.8切入举偶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欣赏他人的学习劳动成果,也会起到促进的作用,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题)(借助美妙的图画吸引住学生,在感受画面后,启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对话平台初读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整体感知,了解古诗的大意,与他人交流字词的理解,相互促进,提高学习古诗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
)研读1、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2、出示多课件展示诗中描绘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4、汇报交流诗意。
5、多种方式朗读。
(想像古诗的画面,加上课件的直观效果,使学生感悟古诗的意境,理解古诗的意思,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
![第4课《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e6be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d8.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赠送诗词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用诗词表达对朋友的祝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诗词。
-情感的深入体会: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需要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诗词的仿写:对于如何将所学诗词的意境和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
举例解释:
-在解释修辞手法时,教师可以用图示或实物对比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霜叶”与“二月花”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词如何通过描绘景色和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友谊的珍贵。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赠刘景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的理解和感受能力参差不齐。在讲解诗句意境时,有些学生能够迅速领会,而有些学生则显得有些吃力。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便让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本节课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赠刘景文》中的诗句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所展现的深秋美景和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与怀念。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94d873c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d.png)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2.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3.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4.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古诗课件、多媒体设备。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赠刘景文》的作者、背景和创作特点。
3. 古诗内容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意境。
4. 古诗韵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古诗的平仄、押韵等特点。
5. 古诗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1. 《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
3. 古诗内容解析:逐句解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 古诗韵律分析:分析古诗的韵律美。
5. 古诗情感体验: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业设计1. 朗读与背诵:要求学生回家后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三首赠刘景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02642d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5.png)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友情相关的主题,例如“如何表达对朋友的感谢”。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尝试仿写一首表达友情的古诗。这个创作活动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古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诗中“橙黄橘绿”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也寓意着友情的丰富多彩。通过分析诗句,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艺术表现。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诗歌意境的体会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最是”一词的用法,我会通过对比其他诗句来帮助大家理解。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赠刘景文》,并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
-关键词语的解析:掌握诗句中的“橙黄橘绿”、“最是”等词语的含义,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
-诗歌意境的体会:通过分析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在诗词创作实践方面,难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可以提供一定的模板和提示,帮助学生克服创作难度。
-在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上,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不仅停留在对诗词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从文化、情感、艺术等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案例和引导性问题来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友情在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你如何向朋友表达你的关心?”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a0cb3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5.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对诗句的感悟。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教学准备:字卡、词卡、小黑板、课件、收集其它的古诗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古诗《赠刘景文》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呈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4.两首古诗中的《赠刘景文》。
(板书古诗题目)。
齐读课题。
二、学习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认识“首”字理字义。
首:象形字。
甲骨文作上面是头发和头皮,下面是眼睛。
本义是头。
引申为首领。
顺:首字笔画表示啥?眼目眉毛和头发;人的头部最首要,首先首领就用它。
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中要求写的生字,理解“枝记刘”的字理字义。
枝:形声字。
从木,支声。
本义指树木的枝条。
引申为长条形物品的量词。
谜:看是一支木,撑开成大树。
无它叶难长,有它树不秃。
记:形声字。
从言,己声。
本义指用“言”记录、记载。
引申为不忘、思念。
又指记载事物的书籍或文章。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9c4ff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d.png)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秋日景象相关的古诗描写。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意写作活动。学生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秋天的某一景象,体会诗人的创作过程。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讲解生字词“瑟、萧、耐、傲、菊、残、橙、橘、绿”的读音、写法和词义,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运用。
-诗句意境的理解:通过分析诗句,使学生能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秋日景象,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
-文化背景的渗透: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举例:《赠刘景文》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要求学生理解“枫林晚”和“霜叶红”所象征的秋日景象,以及作者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创意写作,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他们通过合作,共同探讨古诗描绘自然景象的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还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个别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活动中,鼓励每个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教学难点
-诗句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对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往往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领悟。
-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一些生字词的写法和意义记忆可能存在挑战,教师应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如字词游戏,以帮助学生记忆。
-古诗背诵与默写的技巧: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的记忆和默写,教师需要教授记忆策略和默写技巧。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daeab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b.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教案范文第【1】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的作者是苏轼。
诗中描写的是秋末初冬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初冬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赞美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1、会认“赠、刘、残、犹、傲、君、橙、橘”8个生字,会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感悟诗理的能力。
4、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句的朗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古诗词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
千百年间,万口成诵,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中的其二,《赠刘景文》。
1、“赠”是本课的生字,仔细观察字的结构,想一想,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师范写。
学生描红、临写。
2、赠也就是送的意思,类似的赠写诗你知道哪首?《赠汪伦》李白写给汪伦的,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与苏轼诗酒往来,情谊颇深。
3、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诗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1、想知道答案吗,只要读懂了这首诗,你们的疑问也就迎刃而解了,请同学们自己读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顺。
2、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读出节奏自读指名读提示停顿出示抑扬顿挫的“顿”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33910a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5.png)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景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古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情境创设等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诗歌的意境。
2. 采用问答、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3.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了解不同古诗的风格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2. 通过诗歌的学习,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懂得感恩。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赠刘景文》的作者、创作背景及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诗歌解读1. 解读诗歌的整体结构,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欣赏1.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分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艺术特点。
3. 通过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赠刘景文》。
2. 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景象。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深入体会。
3. 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的背景资料、插图和朗诵视频。
2. 诗歌文本:确保每位学生都有《赠刘景文》的文本。
3. 画纸、彩笔:用于诗歌绘画活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赠刘景文》的背景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歌解读:逐句讲解诗歌内容,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
3.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第二课时1. 诗歌欣赏:分析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2. 艺术活动:进行诗歌绘画或音乐创作,感受诗歌意境。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afd0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57.png)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指向目标1)1.学生背诵《山行》2.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谈对苏轼的了解,记住诗人名片。
4.利用扩词法,理解题目意思。
“赠”:赠送。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5.齐读课题。
6.书写“赠、刘”。
1.同学们,在前面的我们学习了《山行》,我们感受到了秋天枫叶的多姿多彩,我们认识到了秋天的美丽。
你们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呢?2.你们知道,在古代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又是怎样的景色呢?“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秋天有关的《古诗三首》之二——《赠刘景文》。
(相机板书)3.了解作者:作者是苏轼,简介苏轼。
4.理解诗题:利用扩词法,试着理解题目意思吧。
课件出示: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
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标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5.指导书写“赠”“刘”。
背诵已学古诗《山行》。
记住诗人名片。
利用扩词法理解诗名。
正确书写“赠”,“刘”活动意图说明: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大概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为本节课做好铺垫,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对于诗中不理解的人物让学生提前做好功课,使其在学习古诗时不至于感到迷惑。
环节二:自主阅读,读通诗句(指向目标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生代表朗读,生生互评。
认读词语“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3.根据收集的资料区别橙和橘的:橘子通常比橙子小,而且皮薄,颜色较深,可方便剥落,内部有白色丝物,可分瓣。
而橙子通常皮厚,不易剥皮,个头较大,颜色鲜艳,果肉不易分瓣。
4.书写“盖”,横画要写得平稳,竖画要写得端正。
横平竖直,字就平稳端正。
1.出示自读小提示:2.抽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重点引导认读“擎、残、犹有、橙黄橘绿”。
出示图片区别“橙”、“橘”。
并书写“橙”、“盖”。
大声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能评价同学的朗读。
能根据图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区别“橙”、“橘”感知事物的直观形象,在书上描红。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add374b84ae45c3b358cd0.png)
2018年秋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4、古诗三首第二课时:赠刘景文教材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教学目标:1、会认“刘、残、犹、傲、君、橙、橘”7个生字,会写“刘、盖、菊、残、君、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诵诗导入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古诗为我们出现美的意境,让我们有美的享受。
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两首古诗。
(板书诗题)1、看图感悟:教师出示课文动画课件,创设情境,使同学初步感知诗意:深秋时节,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并伴以和谐优美的古筝曲子。
看后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从图入手,便于图文结合,感悟诗意,且能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1、自身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提出不认识的字请大家想方法协助解决:师:谁愿意给大家读读这首诗?(生读古诗)师:“赠”、“擎”、“犹”、“橙”这几个字稍难读些,读时注意这些字的发音,现在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假如他完全读对了,就为他鼓掌,假如他有不对的地方就帮帮他。
4、互帮互学,同桌拼读。
5、请一组同桌读、读后评价。
6、齐读。
7、过渡:现在大家都会读这首诗了,假如把生字婴幼儿从课文中请出来,你还能准确地认出他们吗?8、出示生字卡片或(课件),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认读,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2018年部编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64cde504a1b0717fd5dda1.png)
2018年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三、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四、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学习目标: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一、课前预习1.试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2、把我会认的字加上拼音读一读。
3、自制生字卡片去掉拼音认读4、通过读感悟本课写的是什么季节的诗。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不会读的指读。
2、谁能把这首古诗正确流利的赌一次呢?3、师生评价三、谈话导入: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两次。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课件1学生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3、反馈: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四、学习生字:1.默读,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出示生字,指明读,齐读, 13、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4.词语练习课件3五、书写指导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于、枫2、学生认读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_7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公开课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373f03c2910ef12d2af9e7ff.png)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古诗三首之一《赠刘景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赠、刘、盖、菊、残、君、橙、橘”8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赠、刘、盖、菊、残、君、橙”7个字。
2、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走进情意,欣赏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橙橘”图,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初步给予学生“橙黄橘绿的景象”)1、出示“橙子”“橘子”让学生猜猜是“橙子”还是“橘子”?2、板书课题“赠刘景文”3、学生观察老师板书并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赠”和“刘”字。
二、初读诗歌,认识苏轼。
1、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纠音、正音。
2、出示苏轼肖像及简介并同步播音。
三、玩乐读诗,感知诗歌。
(设计意图:为理解诗句、背诵古诗作铺垫)1、小组自由演绎读。
(配上动作踏步、拍手、比划等)2、小组汇报表演读。
3、全班各小组配上动作齐读。
4、提名学生挑战背诵古诗。
四、“唉、咦、哇”读,感悟诗情。
1、全班同学闭眼背诵古诗,由学生通过诗句看到景物景象生成教学:A、出示“荷花对比图”初步理解“荷尽已无擎雨盖”。
师:荷花在什么季节开呀?(夏天。
)这个季节荷花已经开过了,荷叶已经枯老了,那是什么季节呀?(秋天。
)秋天正是菊花怒放的时候,可是同学们看到的菊花已经凋谢了。
老师想问问大家这首诗描写的景象是初秋、中秋,还是深秋呀?为什么是深秋呢?(学生……)所以菊花才凋谢了。
(板书“荷尽”“菊残”指导写“菊”“残”)B、出示“菊花对比图”初步理解“菊残犹有傲霜枝”。
(同学们看到的菊花不是怒放的这个,而是铺了一层薄薄的霜的这个。
菊花虽然凋谢了,可是它的枝桠还挺立在霜雪之中呢。
)C、出示“荷尽”图。
师:如果你把这个“枯萎”想象成一个人的话,他心情好不好?(不好)不好会叹气,是不是?(是),那会怎么叹?(唉),(再叹气一点,在轻一点,再萧条一点)读诗句“唉,荷尽已无擎雨盖。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773831ed630b1c59eeb5bd.png)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径、斜、赠”等11个生字,学会“寒、径、斜”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能够进行背诵积累,同时默写《山行》。
3.理解诗歌大意,能够融人诗歌的意境中,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秋色,体会诗人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激发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第二课时赠刘景文课时目标:1.认识“赠、刘、残”等8个生字,学会“赠、刘、盖”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3.理解诗歌内容,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和对朋友的勉励、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一、回顾学习,引入诗题1.谈话回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刚刚学过杜牧的描写秋天的诗歌《山行》,来,我们一起背诵这首诗歌。
2.质疑交流:在你们的印象中,秋天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句子“在我的印象中,秋天。
”引导学生利用给定的句式描述秋天给自己的印象。
3.小结引入: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
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刘景文》(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注意“赠”是后鼻音)。
随后教师简单释题,引导学生明确这首诗歌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并简单介绍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设计意图】由上节课古诗学习回顾,让学生有效实现了认知内化,同时,通过句式说话训练的形式,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探究苏轼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强烈欲望。
二、初读古诗,惑知画面1.课件播放舒缓的钢琴曲,教师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交流自己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秋景图。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及时予以肯定。
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不好的字词借助拼音反复朗读。
3.指名朗读诗歌,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强调生字“犹”读第二声,“橙”不要读成了“登”。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af5084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1.png)
赠刘景文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5篇《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词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这里是人美心善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5篇赠刘景文的相关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
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
思考讨论:诗中写出哪些景物?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当学生说不清时,可引导背诵已学课文《荷花》片断,板画“荷叶”理解“擎雨盖。
)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出示“荷尽”图,理解“尽”。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出示“菊残”图,理解“傲霜枝”)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
你体会到了什么?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
(出示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是橙黄橘绿时)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学生说不出时,可引导背诵《秋游景山》片断“这里的果树果实累累。
……”)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公开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公开课导学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16e2b54fa8114431b80dd846.png)
《赠刘景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等9个生字,会写“刘、枝、记”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与鼓励。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古诗教学,我定位于学生在会认,会读,会背的基础上,通过老师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景象中,了解诗意,体悟情感。
《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出秋末虽然萧条冷落,却是个丰收的季节。
诗人志在通过景物的对比、转化等手法间接表达对人的敬佩之情,鼓励刘景文重拾自信,坚忍不拔,勇于面对困难。
可这样的意境学生是不容易体悟的。
因此,在设计时采用了故事串联,诗画结合,诵读强化,拓展积累等环节。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刘”等3字。
2、练习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起学生兴趣。
1.说一说你们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2、介绍写作背景苏轼是宋朝著名的大诗人,别人又叫他苏东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景文,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刘景文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3、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教学生字赠、刘(生字卡片赠、刘)。
4、书写“刘”字。
(二)初读古诗(读诗)要求:1.自己读,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诗句读正确。
2.自由读,不动笔墨不读书,用笔圈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4.出示本课会认的字,点名读,领读,齐读,并提醒学生注意部分生字读音。
5.通过玩游戏读生字,强化记忆。
6.出示本课需释义的词语荷尽:荷花枯萎,惨败凋谢。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c4418b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a5.png)
教案: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赠刘景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内容1. 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课型:新授课3. 课时:2课时4. 教学内容:学习并理解古诗《赠刘景文》,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师生问好,检查课前准备。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3)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2)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
3. 理解诗意(1)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古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总结。
(3)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4. 感悟诗情(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友谊的认识。
(3)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学习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3)布置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古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赠刘景文2. 板书内容:古诗全文、生字词、诗意、诗情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0331cf4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8.png)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赠刘景文》,使学生了解古诗的基本结构,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内容1. 作者背景: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 古诗解析: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并背诵《赠刘景文》,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2. 难点: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课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授: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详细解读《赠刘景文》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3.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讨论、分享等活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 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赠刘景文》2. 作者:王之涣3. 诗句解析:对诗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析,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4. 文学鉴赏:从不同角度进行文学鉴赏,如音韵、意象、修辞等。
作业设计1. 必做题:背诵《赠刘景文》,并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2. 选做题:写一篇关于《赠刘景文》的鉴赏文章,或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古诗,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古诗的基本结构。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因为这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古诗三首
赠刘景文
【课时目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
+皿”是“盖”。
减一减:“群—羊=君”。
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