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华版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引起四季变化。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说明。
3. 地图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展示自然环境要素,如地形图、气候图;社会经济地图展示人类活动,如工业图、人口分布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结构: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对流层是天气现象的主要发生层。
- 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各气候类型有其独特的温度、降水特征。
2. 水文循环- 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过程,是地球上水资源更新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途径。
- 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等。
3. 地貌-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结构(年龄、性别、职业)。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类型: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以及农业的区位因素。
- 工业类型:重工业、轻工业,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3. 交通与贸易- 交通方式:陆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影响。
- 贸易模式:国内贸易、国际贸易,贸易路线与贸易伙伴。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通过卫星或航空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2. 地理信息系统(GIS):用于捕捉、存储、分析、管理和展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3. 全球定位系统(GPS):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地面定位和导航的技术。
五、环境与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2. 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到三知识点高一地理学科是学习地理的入门阶段,主要包括必修一到三的知识点。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必修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球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
地球自转产生地球日和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
2.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大气圈包含气体,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水资源,岩石圈是地壳和上部地幔的结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物群落。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地理纬度以赤道为基准。
经度和纬度能够确定地球上的任意一点位置。
4. 地图的制图要素:地图由比例尺、图例、方位角、图名和纬经网等要素组成。
比例尺可以表示地图上地理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5.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的表面投影到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有等距圆柱投影、等面积投影和等角投影等。
二、必修二:中国古代的自然地理环境1. 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中国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平原、河流和湖泊等地貌。
中国经度跨度广,气候多样。
2. 中国的主要山脉:主要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
这些山脉对中国的气候和地形有着重要影响。
3. 中国的主要河流:中国的主要河流有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黄河是中国母亲河。
4. 中国的自然灾害:中国常常遭受地震、洪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
这些自然灾害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三、必修三:人口与城市1. 人口分布与人口变动:人口分布不均匀是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人口变动包括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
2.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
城市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等挑战。
3. 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人口问题涉及人口增长、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流动等方面。
人口问题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压力。
4.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1. 大气层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分层结构- 气候类型与气候要素-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2. 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球内部的结构层次- 构造板块理论与板块运动- 构造地貌与地质灾害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与原理- 水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水污染与水环境保护4. 地貌与地表过程- 侵蚀地貌与沉积地貌- 风蚀与河流侵蚀- 冰川作用与地貌形态5.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二、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1. 人口与城市化-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2. 农业与农村发展- 农业类型与耕作方式 - 农业生产与农业发展 - 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3. 工业与城市发展- 工业化进程与工业分布 -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工业与环境问题4.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 通信技术与信息社会 - 交通与通信的地域联系5.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区域发展的内外条件 - 区域差异与区域经济- 区域规划与区域合作三、地理技术知识点总结1.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的制作与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2. 遥感与卫星导航-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与卫星导航在地理研究中的作用3. 统计与图表分析-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图表分析与数据解读- 统计与图表分析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四、应用地理知识点总结1.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的原则与措施-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要求-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分析2. 地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 地理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3. 地理思维与全球问题分析- 地理思维模式与方法- 全球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地理思维与全球问题分析的案例研究总结:高二地理课程的学习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技术以及应用地理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大 气 运 动 产 生 原 因
热力环流
七压 六风 季节 移动
基本形式
三圈环流 东亚
基本规律 季风环流
南亚
大 气 运 动 的 规 律
气旋
反气旋
局部环流
三圈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的 影响因素: • ①高低纬度之 间受热不均 • ②地转偏向力
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夏威夷高压
60º
湿润
盛行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季 40º
干燥 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
热
东北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湿润 赤道低气压带
0º
• 单一气压带、风带形成降水单一的气候类型 •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降水有季节变化的气候类型 • 海陆分布将气压带风带分割为块状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气候
⒀ ⒁
南印度洋
⒂
⑥ ⑦
30 °S
洋流流向 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 南半球中高纬海区
北顺南逆 逆时针
西风漂流
洋流性质
东寒西暖 东暖西寒 寒流 暖流
北印度洋海区
夏顺冬逆
洋流部分重 点掌握分布 规律和A、B、 C、D四大渔 场的成因, 并将洋流与 航线结合起 来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 • 影响沿海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影响渔场分布: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形成渔场 影响海洋环境: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影响海洋航行:顺洋流航行省时、省力、省能 源;逆洋流航行费时、费力、费能源
赤道低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 带风 带交 替控 制
西风带与副 高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一)昼夜交替1.(1)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2)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
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范围:0°~23°26′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24小时(二)地方时的计算1.地方时计算原理: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即1°=4分钟)2.地方时计算方法: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说明:①式中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用加号,在已知地的西边用减号。
②经度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经或同为西经相减;一为东经一为西经相加。
③计算步骤:确定两地经度差;换算两地时间差;判断两地东西方向;带入计算。
3.昼夜长短的计算⑴昼弧:任一纬线落在昼半球内的部分。
⑵夜弧:任一纬线落在夜半球内的部分。
⑶计算:①昼长=昼弧对应的经度数÷15°;②夜长=夜弧对应的经度数÷15°(三)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两地时区数差说明:①时区数的计算:当地经度数÷15°,商四舍五入得时区数。
②时间差的计算:同减异加——两地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相减;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相加。
③加减号的选用条件:东加西减(同为东时区,时区数越大越偏东;同为西时区,时区数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时区偏东时间早)。
高中地理知识模块
高中地理知识模块第一部分自然地理一、地球1、地理的宇宙环境与地球的圈层结构2、地球的运动二、经纬网和地图三、大气1、大气的基本概况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3、天气系统四、岩石圈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塑造1、岩石分类、循环过程2、内力、外力作用五、地球上的水1、水的形态、水循环2、海水运动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化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八、人口的变化人口自然增长、增长模式、人口合理容量、空间变化九、城市及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城市化十、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农业分类2、工业区位因素、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布局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部分区域地理及区域发展十二、世界地理1、陆地和海洋、居民和国家、亚洲2、周边国家及地区、东西半球的国家及地区、极地地区十三、中国地理1、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发展2、地理差异、省级区域、省内区域、跨省区域十四、地理环境和区域地理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十五、区域环境建设和资源综合开发1、荒漠化及原因、森林资源及现状、热带雨林2、资源开发、能源综合利用及环境保护3、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十六、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联系1、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2、珠三角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3、能源的跨区域调配十七、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GPS、RS、GIS第四部分选修地理十八、旅游地理十九、自然灾害与防治。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学问框架必修1〔自然地理〕第一章1、天体系统的级别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6、地球的构造〔1〕三大构成部分极其成分〔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范围第二章1、岩石类型及其互相转化方式2、地表形态改变的因素〔1〕内力作用原理及表现〔2〕外力作用原理及表现3、六大板块名称,分布,影响4、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原理〔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5、全球近地面7 个气压带6 个风带。
分布及影响挪动的原理及影响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形成缘由及影响7、水循环〔1〕类型〔2〕各环节的名称及互相联络〔3〕意义8、洋流:〔1〕类型:不同分类根据及详细洋流类型〔2〕分布〔3〕影响:对气候,对海洋生物,对海洋污染,对海洋运输第三章1、地理环境中各组成部分及其联络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四章1、聚落的形成及地理环境的关系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消费有利方面。
4、自然资源的定义5、常见的自然灾难的形成缘由及危害必修2 人文地理第一章一、人口增长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2、人口增长形式的开展过程3、世界人口增长的现状4、人口问题的出现缘由及解决策略二、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缘由2、人口迁移的意义三、人口分布及人口容量1、人口环境承载力含义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第二章一、城市的空间构造1、各城市功能分区的位置,缘由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缘由3、城市规模及地域构造、效劳范围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记2、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毕后城市化特点3、兴盛国家的城市化的特点及出现问题4、开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及出现问题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四、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五、地域文化及城市开展1 城市开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第三章一、农业各区位因素的含义及改造措施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形成缘由及优势三、农业消费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2、对土壤的影响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四、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2、各工业区位指向的工业类型五、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形成缘由及好处2、工业分散和工业地域联络的形成缘由及好处六、传统工业区开展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七、新兴工业区兴起的缘由八、工业消费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改进方法九、消费活动中的地域联络的意义及方式为经济优势;促进商品消费和流通,促进经济开展。
高中地理学科知识框架
社会:市场(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自然:土地、水源、原料 区位因素 社会: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
工业区位选择
经济原则:五种指向型企业判断
环境原则
污染水:河流下游 盛行风:下风向
污染空气 季风:垂直方向
最小风频:上风向
工业联系:生产——投入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
不利:落差大,水量不稳定
矿产资源丰富:煤、铁、铜、磷、锌、云母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
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 :防洪 、航运 、发电 、提高水质 、旅游 、土地利用
区域工 业化与 城市化
珠江三角洲 发展的条件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契机) 对外开放的政策 良好的区位条件:地理位置:南部沿海,毗邻港澳、东南亚;优势:劳动力丰富、 全国最大的乔乡之一
季风:雨热同季节 最冷月0-15度:亚热带 地中海:雨热相反
温带海洋:均匀
最冷月<0度:温带
季风:最多月200左右 大陆:最多月100左右
11
农业:高纬曾产;低纬度:减产
气:全球气候 变暖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影响 措施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影响生物的分布 影响人体健康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种草、固碳
适应气候变化:培育新种、调整农业结构
水:自然资源 对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意义
气象灾害:台风、旱涝、寒潮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5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度型——发展中国家、现代型——发达国家
人口
自然: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框架
七压
大
六风
季节 移动
三圈环流 东亚 南亚
基本规律 季风环流
气 运 动 的 规 律
气旋
局部环流
反气旋.
20
三圈环流
形成三圈环流的 影响因素:
• ①高低纬度之 间受热不均
• ②地转偏向力
.
21
冬夏海陆的气压差异及亚洲的季风环流
一月 七月
亚欧大陆 气压中心
亚洲高压
北太平洋 气压中心
阿留申低压
东亚季 风风向
候
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 纬40°至60°之间大陆 东岸
冬季寒冷25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气候 在地 理环 境中 的作 用
地理环境 的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
气候、水文、 地貌、生物、 土壤等要素
形成气候 的因素
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下垫面因 素
人类活动
气候在地理环境形 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沉积地貌
.
沟谷、瀑布、溶洞 黄土高原的沟壑
冲积扇、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风蚀洼地、风蚀沟谷 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 沙丘\沙漠 沙垄、黄土高原等
46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
变质岩
变外 质力 沉积岩
重融再生 冷却凝固
岩浆岩
.
从岩浆到形成各 种岩石,又到新 岩浆的产生,这 一运动变化过程, 构成了地壳物质 循环。
•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
年中最大值,赤道以北各. 地达最小值。
7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黄赤交角23º26'
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回归运动
正午太阳高 昼夜长短 度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结构图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结构图一、地球与地图A.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1. 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3. 四季变换与昼夜更替的原因B. 地图的基本知识1.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2. 比例尺的计算与应用3. 地图上的方向表示4. 等高线与地形图的阅读二、自然地理A. 大气与气候1.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2.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3.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B. 水文循环与海洋1. 水文循环的过程2.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3. 海洋的特征与资源C. 地貌与地质1.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2. 常见地貌类型及其形成3. 地震与火山活动三、人文地理A. 人口与城市1.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2. 城市化进程及其影响3. 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B. 经济地理1. 农业的分布与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交通运输的布局与发展C. 文化与旅游地理1. 文化景观的类型与特点2. 旅游地理资源的评价3. 旅游活动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四、地理信息技术A. 遥感技术1. 遥感的基本原理2. 遥感图像的解译B. 地理信息系统(GIS)1. GIS的组成与功能2. 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C. 全球定位系统(GPS)1. GPS的工作原理2.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五、环境与发展A. 环境问题1.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B. 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 自然资源的分类与特点2.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约C. 地理与未来社会1. 地理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 地理信息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六、地理实践与研究A. 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测与实地考察2. 地理实验与数据分析B. 地理研究方法1. 地理研究的基本步骤2. 地理研究报告的撰写文章结束。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1)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1)(一)地球的自转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
(2)产生时差,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时间上东早西晚。
(3)水平运动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不偏转。
2.判断晨昏线的三大技法(1)利用自转方向判断:顺自转方向将要进入白天的为晨线,将要进入黑夜的为昏线。
(2)利用地方时判断: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点所在为晨线,为18时的点所在为昏线。
(3)利用昼夜半球位置判断:昼半球西侧为晨线,东侧为昏线;夜半球则相反。
(二)地球的公转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2)速度:近日点(1月初)附近公转速度快,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慢。
2.正午太阳高度(1)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两大技巧:①“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方向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②“远小近大”: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反之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两点纬度差。
其中,当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即为所求点与直射点纬度差的绝对值;不在同一半球时,该纬度差为二者纬度数之和。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定(1)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春分日、秋分日),南、北极点除外,全球各地正东日出、正西日落。
(2)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且太阳直射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
(3)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北;北半球刚刚结束极夜的地点,其日出、日落方位均为正南。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体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体系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其自转和公转分别导致了昼夜更替和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特征的缩影,包括比例尺、图例、方向等基本要素。
3. 地图的类型: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各自展示不同的地理信息。
4.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学会使用地图符号,理解地图上的信息,进行空间分析。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 湖泊、地下水等不同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 主要地貌类型(如山脉、平原、盆地等)的形成与特征。
- 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植被与土壤:- 植被的分布规律与生态系统。
- 土壤类型及其形成条件。
- 人类活动对植被与土壤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特点与影响因素。
- 城市化进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等)及其地理分布。
- 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 农业与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3. 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发展。
- 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4. 旅游地理:-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 旅游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的贡献。
- 旅游活动对环境的保护与影响。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
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 GPS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作用。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污染等)。
-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影响。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框架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知识框架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
* 地理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 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
2. 地球的运动:
* 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 引起季节变化的原因。
3. 地球的坐标系统:
* 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 如何使用经纬度表示地理位置。
4. 地球的地貌与水系:
*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 主要洋流、气候带和气候类型。
5. 地球的自然资源:
* 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
* 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6. 人口与人口分布:
* 人口的概念和统计指标。
*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7. 区域划分:
* 区域的定义与划分原则。
* 世界的主要大洲及其特点。
8. 地理信息技术:
* 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 如何使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9.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地考察的重要性。
* 图、表、统计数据的解读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建立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基本认识,为深入学习地理学科奠定基础。
请注意,具体的知识框架可能会根据学校或地区的具体教学要求有所不同。
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框架高中地理选修一课程主要涵盖地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等内容。
通过对大气、地貌、水体、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及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课程还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他们对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综合理解。
一、地理概念及基本理论1.地理学的定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探讨事物空间分布、变化和相互联系的规律。
2.地理信息系统(GIS):GIS是管理、分析和呈现地理和空间数据的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等领域。
3.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事物在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及其分布规律,包括地域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二、自然环境要素1.大气:大气的组成、结构及其对地表天气与气候的影响,理解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域与生物的影响,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分布特征和功能。
3.土壤:土壤的形成过程、种类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全球土壤分布与利用现状分析。
4.植被:不同植被类型的特征及其与气候、土壤的关系,典型生态系统的分布及其演变。
三、地理环境的区域划分1.自然地域:依据自然环境的相似性进行地域划分,如气候带、植被带等。
2.人文地域:基于人类活动的特征进行划分,如文化地域、经济地区等。
3.农业地域:划分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的区域,如农作物生产区、牧区等。
四、城市与乡村的地理特征1.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的类型、功能及其发展过程的分析,现代城市化进程与影响。
2.乡村的经济活动:乡村经济的结构、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与思考。
3.人口迁移与城乡关系: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对城乡发展的影响,城乡互动的机制和途径。
五、全球化与区域经济1.全球化的概念及影响:全球化的起源,全球化对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分析。
2.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模式及其对各国发展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图上地形的判读及高度计算地图与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剖面图的判读及应用其他等值线图的判读及应用时间计算晨昏线及日照图的判读地球运动规律太阳高度的判读及应用注:着重气候、大气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应用环流、河流、地表形态等地理原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环流理和规律,通过大气运动规律气候的分布、成因及判读分析各种现象的自然地理天气系统相关自然因素,水循环与水平衡相结合起来,获水体运动规律河流补给与河流特征取各种现象的和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释。
地球圈层及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质作用与地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地理的差异性人口增长与人口容量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容量注:着重时事民生的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地理问题,如:人口问题、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发城市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展、产业区位选城市与城市化择、产业转移、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工业分布、农业区位等问题。
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地理农业区位及地域类型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及工业布局-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地域及其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及区位因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产业转移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流域开发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资源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区域地理特征及成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注:重点放在对图文材料的分析总结,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通过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问题加以分析。
以-。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框架总结
地理学是一门宽泛的学科,其内容包括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区域空间结构等。
高中地理的知识框架一般包括:
一、地理概念:地理概念涉及到地球地形、地貌、气候、人文因素等许多方面,以及地球大小、形状、坐标定位等基本概念,有助加深我们对地球特征的认识。
二、人文地理:其内容包括人类活动条件变化、思想文化发展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活变化等,加深了我们对人文复杂性及全球影响的认识。
三、地理过程:地理过程涉及到地质过程、水文过程、生态过程、经济过程等,有助于加强我们对地球不断变化的认识。
四、地理空间结构:地理空间结构包括地理空间构成元素的组合方式、空间的平面结构及区域地貌的变化,有助于增加我们对区域空间认知能力。
五、地理说明成果:地理实验结果进行科学说明,做出合理解释,将客观规律反映出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上就是高中地理学的知识框架总结,同学们要熟悉地理学的概念和它的实例,有助于在相关考试中取得更好的分数,也能够加深对世界的认知。
高中地理知识点框架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框架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与极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轴倾斜与四季变化-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时差、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与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比例尺、图例、注记的使用- 地图的投影方式(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任意投影) - 地图的阅读与解读3. 地理坐标系统- 经纬度系统- 地理坐标的计算与应用- 地球上重要经纬度线的认识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的组成与分层-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纬度、海洋、地形、洋流)- 极端天气现象(飓风、龙卷风、洪水、干旱)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 河流的特征与分类- 湖泊与地下水- 海洋的形成、洋流与潮汐- 海洋资源与环境保护3. 地貌与地质- 地壳的结构与板块构造- 地震与火山活动- 地貌的形成(侵蚀、沉积、风化)- 山地、平原、盆地等地貌类型- 地质时代与化石记录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物种分布与环境适应-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人类活动对生物地理的影响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与迁移- 人口问题(人口过多、老龄化)-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 - 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2. 经济地理- 农业地理(农业类型、农业布局、农业技术) - 工业地理(工业区位、工业结构、工业环境) - 交通运输(交通网络、物流、交通与经济)- 旅游地理(旅游资源、旅游规划、旅游影响)3. 政治地理- 国家与领土- 国际关系与地缘政治- 边界与领土争端- 全球化与地区合作4. 文化地理-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 文化扩散与交流- 文化保护与传承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原理与应用- 遥感图像的解译与分析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与功能-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 GIS在各领域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原理与应用- GPS在导航、测量等领域的作用五、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2.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3. 环境保护政策与措施4. 绿色经济与低碳生活以上是高中地理知识点的框架总结,涵盖了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等主要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地带性:水热为基础
非地带性
自然 环境 对人 类活 动的 影响
高原:呈带状,分布于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地:地表形态对 聚落及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
聚落 交通
山区: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上,形成明显的条带状 平原:沿河、沿海分布 方式:公路为主,铁路为辅 线路:迂回前进
海平面面上升:冰川融化、海水膨胀
上拱:背斜
下弯:向斜 中老翼新:背斜
地壳运动
中新翼老:向斜
内力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应用
断层:地堑、地垒(可 以找出露的地下水但不 宜建大型工程)
找 背斜:油、气
向斜:水、煤、铁 背斜:隧道 建 向斜:水库大坝
风化: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风蚀蘑菇、柱、洼地、城堡,雅丹地貌
外力
侵蚀
水 直接侵蚀:长江三峡、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溶蚀:喀斯特地貌,峰林(桂林山水)、石林(云南路南)、溶洞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着交通的发展,商业网点会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位置优越的地方)
农业
农业与工业
工业
自然:地形(影响类型)、气候(影响品种、熟制)、水源(影响能不 区因素位 能发展种植业)、土壤(影响产量或品种)
社会:市场(决定生产类型和规模)、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气象灾害:台风、旱涝、寒潮 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分布: 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度型——发展中国家、现代型——发达国家
人口
自然:气候、淡水、土壤、矿产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最 重要)、交通、教育、政策、战争、婚姻
环境人口容量(生存):最多养活的人数,主要指物质满足 两个概念 人口合理容量(生活):最适合养活的人数,物质和精神一起满足
大气
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
热力环流: 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 一个力:垂直
三种风向 两个力:平行
三个力:成一夹角
气压带和风带
三风四带、三圈环流图 北半球气压中心及季风
冷锋:寒潮、沙尘暴、北方夏季的暴雨
锋 暖锋 天气系统
准静止锋:梅雨(6月长江中下游)、贵阳“天无三日晴”
气旋:低压中心。台风:夏秋热带洋面
农业:高纬曾产;低纬度:减产
气:全球气候 变暖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影响 措施
水资源不稳定与供需矛盾:旱涝的频次、强度增加
影响生物的分布 影响人体健康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种草、固碳
适应气候变化:培育新种、调整农业结构
水:自然资源 对人类生存与 发展的意义
位置 太阳
普通: 天体及其系统、运动和结构特征 特殊: 生命的原因 辐射: 核聚变 活动: 黑子(光)、耀斑(色),影响
地球
运动 结构
一般特点 : 周期、速度 昼夜更替
自转 地理意义
地方时 地转偏向力
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四季五带
内三: 地壳、地幔、地核
外三: 大气、水、生物
气候 电离层 磁场
城市化
标志 过程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影响: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减少; 水圈:水质、水量和地下水变化;岩石圈:土 地质量下降;大气圈:热岛效应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影响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空间结构布局、建筑结构和风格等 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的影响:聚落一般分布在交通线路两侧或交通枢纽(聚落形态 从团块状变为放射状)
自然:土地、水源、原料 区位因素 社会: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
工业区位选择
经济原则:五种指向型企业判断
环境原则
污染水:河流下游 盛行风:下风向
污染空气 季风:垂直方向
最小风频:上风向
工业联系:生产——投入联系,空间联系,信息联系
工业集聚的作用:加强技术交流合作,减少运输成本,获得规模效应,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温带海洋:均匀
最冷月<0度:温带
季风:最多月200左右
水和 地貌
海陆大循环的环节:蒸发、水气输送、降水、径流
水循环
促进全球水动态平衡 意义: 实现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水 地貌
塑造地表
洋流
分布图 意义
热量平衡 气候
寒流:降温减湿 暖流:增温增湿
生物:四大渔场
航海
判断方法
污染
褶皱:背斜、向斜
岩层弯曲 岩层新老
工业地域
老工业区的饱和 工业分散的原因
新工业为了寻求最佳区位(市场、劳动力、原料等)
发育程度高:工业联系复杂,规模大 工业地域类型 发育程度低: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
分布
区位优势
传统 工业区 衰落原因
新旧工业区
整治措施
新工业区
轻工业:如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我国的温州、珠三角 分布
人 口
城 市
交 通 城市
地域结构
正相关:资源(最重要)、科技和开放程度 影响因素:
负相关:生活消费水平 功能分区:商业区、住宅区(最多)、工业区等,地租决定功能分区,而离市中心
的距离和交通影响地租
地域结构类型:同心圆、多核心、扇形 ,及其影响因素:经济(主要)、收入、 历史文化、种族宗教、城市设计
服务功能:高少远大多、低多近小少、大的嵌套小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冰:角峰、冰斗、U形谷如挪威的狭弯、五大湖等
堆积
风:沙丘和黄土高原的黄土
水:三角洲、河漫滩、洪积—冲积扇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整体性与 差异性
整体性:
定义:地相、互气影、响水、、相土互、制生约五构个成自统然一要整素体间相互联系、 全球自然带分布
纬度地带性:热量为基础
地带性 经度地带性:水分为基础
差异性
水资源危机产生 原因和解决措施
我国水资源危 机地区差异
南方: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污染日益严重 北方:水资源短缺(黄、淮、海、滦河流域最严重)—资 源型缺水—河流断流、地面下沉、湖泊干涸、土壤盐碱化
西北: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内陆河下游 生态环境问题:绿洲萎缩、终端湖泊萎缩消失
土:自然灾害 发生的主要原 因及危害
反气旋:高压中心。伏旱:7、8月长江中下游
分布:模式图 地中海: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全球气候
特点 判断
热带草原: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雨季集中,旱雨季分明 雨林:均而多 沙漠:均而少
南北半球 最冷月>15度:热带 草原:最多月300左右
季风:最多月500左右
温度带
季风:雨热同季节 最冷月0-15度:亚热带 地中海:雨热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