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南京政府统治前十年的金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为摆脱货币危机而 考虑改良币制,这为英美日介入中国币制 改革,争夺中国货币支配权提供了契机:
◎世界经济大危机摧垮了金本位制,国际金 价上涨,银价下跌,这使得仍然实行银本 位制的中国货币对外价值(汇率)下跌, 外债负担加重,对外贸易条件恶化,国际 收支逆差加重,国内银根收紧,这不利于 货币、金融与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骤。
☆1933年3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发布《废两改 元令》和《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从 1933年3月1日起,在上海停开洋厘行市, 将银拆改名为拆息;规定银本位币的单位 名称为“元”,规定银元的成色、重量和 铸币权,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组织 专门的兑换委员会,按照银币1元折合银两 7钱1分5厘的比率负责银两和银元的兑换; 铸造和发行新版的银币。这样,废两改元 得以在上海通过。
☆在英美两国支持下,国民政府财政部不顾日本的 反对,在1935年11月3日颁布《施行法币布告》, 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 1936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其 他银行发行新的银行券,并限期要求这些银行以 中央银行券收回这些银行钞票,并将发行准备金 上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禁止公私团体和个人持 有白银,即白银国有,要求前者在规定期限内将 白银兑换成法币;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 买卖外汇来稳定法币价值。这样中国放弃了银本 位制,建立起了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
中央信托局第一期投資信托证券
★除上述业务外,它还设立中央储蓄会,
办理有奖储蓄。但更主要的业务则是
采购军火和垄断进出口的物资的收购,
可以说,中央信托局就是国民党政府 的军火采购部。
★1930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在上海成立
邮政储金汇业总局,1935年改组为邮
政储金汇业局。
★1935年4月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各省 建立合作金库,配合中国农民银行开
上海中国银行大楼(外滩)
原交通银行南京分行
青岛(左)和上海(右)交通银行旧址
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贰角
1935年中国农民银行壹圆
1936年中央银行壹圆
1936年中国银行壹圆
★1928年后信托业得到恢复与发展。南
京国民政府积极发展国有信托事业,于 1935年10月在上海设立业内规模最大
的中央信托局,该局成立后很快就垄断
☆1933年4月国民政府财政部又颁布《废两改元布告》,
规定在全国实行废两改元,从当年4月6日起,所有公私
款项收付和订立的契约票据,以及一切交易,必须一律 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中央、中国、交通三行负责 按照1银元折合银两7钱1分5厘的比率兑换银两和银元。 另外限制白银外流,中央造币厂加紧铸造新银币供应市 场。这样,废两改元得以在全国推行,统一了中国的货 币单位,提高了交易效率,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并对
★1933年的“废两改元”
☆落后的货币制度是旧中国货币金融危机不断爆发
的主要原因之一,晚清以后的历届政府都试图改
良币制。1910年清政府颁布《币制则例》,确立 银本位制,但银本位币的单位不统一,元两并行 的状况,直至民国前期都没有改变。
☆元两并行的银本位货币制度弊害甚多:
P307
◎元两并行的货币制度使得钱庄可以长期操 纵“洋厘”和“银拆”的行市来牟利,稳 固了旧式钱庄的市场地位,不利于银行业 的近代化发展和金融稳定。
第十二章
南京政府前十年的金融
本章的内容和结构安排
★了解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垄断性金融
体系的架构、构建过程与影响。
★了解抗战前十年民营新式金融业快速发展
和传统金融业衰落的概况及其原因。 ★了解抗战前十年金融市场体系的结构及其 发育情况。
★把握抗战前十年中国币制改革的原因、条
件、内容及其影响。
★了解抗战前十年外国金融资本在华的货币 金融活动及其影响。 ★把握抗战前十年新民主主义货币金融事业 的产生及其原因和特点。
☆利用1935年的金融危机,以救济有问题的 金融机构为名,通过强行注入官股和改组的 方式兼并、控制“小三行(中国通商银行、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实业银行)”、新
华信托储蓄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的子银
行)、广东银行、广州市立银行、广东省的
其余商业银行等普通银行。藉此壮大国有银
行的力量(P312-313)。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1906年建)
四明商业储蓄银行
中国实业银行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天津)
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原名 新华储蓄银行,1915年2 月正式开办。行址北京。 1931年改组为新华信托储 蓄银行,总行迁上海,董 事长先后有马耿江、谢寿 天等,总经理先后有方仁 元、王志莘等。该行办理 储蓄信托、经营房地产业 务,设有服务部,办理经 济报导、教育文化、社会 服务工作,设有附属企业 新原、新公公司。1948 年11月改名为新华信托储 蓄商业银行。上海解放后 公私合营。
●建立以四行二局一库为代表的垄断性 金融体系:P304-311
★我国中央银行制度建设源于清末户部银行
(大清银行)和交通银行的设立。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设立国民革命政府的
中央银行。
★1926年北伐军在武汉成立中央银行。
★1928年11月国民政府在上海设立中央银行。
蒋介石(左)与宋子文(右)
南京国民政府财
☆法币制度改革具有积极的意义:P314
◎稳定了币值,使中国迅速摆脱了货币危机。
◎打击了钱庄和外资银行的势力,增强了民 族新式银行的力量,有利于改善银行业结 构和金融业的稳定发展。 ◎确立了管理通货制度,解决了通货紧缩的 问题,有利于政府运用统一的货币政策来 干预经济,进而也有利于金融与经济的稳 定发展。
◎贸易支付用银元,计价和入账结算使用银 两,当时银钱业规定,银元存款不付利息, 银两存款则有利息。商人存取款需要进行 银元和银两的兑换,这不仅降低了交易效 率,而且也提高了国内外贸易商人的交易 成本和经营风险,不利于经济发展。因此, 工商界呼吁废两改元,统一银本位币的单位。
☆192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首次全国财经会
展业务。
★南京国民政府通过银行立法和强行注入官 股等方法来掌控其它商业银行的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11月成立官方色彩 浓厚的官商合办的中国国货银行(P311)。 ☆通过一系列的银行立法来规范、监理和限 制普通商业银行的发展,包括规定银行的 组织形式、提高资本限额、实行与银行收 益率挂钩的差别税率、对银行券发行准备 开征发行税(P312)。
了信托业务。
中央信托局汉口分局
★中央信托局的资本总额为100万元,由中
央银行一次拨足。按章程规定,中央信托
局的业务是办理公有财物及政府机关重要
文件契约等的保险及保管事项,经理国营
事业或公用事业债券股票的募集和发行,
经收公共机关或公共团体的信托存款并代 理运用,办理各种保证事项和委托代理事 项等。
议上,提出废两改元方案10条,打算在1929年7
月施行,但因为形势变化,银元短缺而作罢。
☆1932年因为内地经济凋敝而上海商业繁荣,内 地银元大量流入上海,洋厘价格下跌,有利于 在上海推行废两改元。当Biblioteka Baidu夏天,国民政府财 政部组织上海金融界重要人士参加的废两改元
委员会提出了先上海后全国的废两改元实施步
☆国营保险事业产生,保险立法和监管 加强,民族保险业出现发展高潮。 ◎民族保险业的发展显著。 ◎华资保险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 ◎民族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信托业出现恢复性发展,国有信托业 产生。
☆证券市场的发展呈现财政化,证券市场监 管制度渐趋完备(P319)。 ◎公债结构的变迁与发展。
1926年的广东银行汉口分行大楼
广州市立银行壹圆
●民营资本金融业的发展与变迁 ★民营新式金融业继续发展(P313)。 ☆民族新式银行业出现第二次发展高潮
(P313-314)。
◎民族新式银行业的行业规模继续扩
大。
◎民族新式银行业的实力继续增强。
◎民族新式银行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
◎民族新式银行的专业化获得发展,我 国近代银行体制初步确立。 ☆政府积极扶持下的合作金融获得了较 快的发展。
钱庄业造成打击,有利于新式银行业的发展,值得肯定。
★1935年实施法币制度改革。
☆废两改元并未取消银本位制,中国面
临的货币危机问题并未解决。
☆受20世纪30年代美国购银法案的影响,
国际银价上涨,中国爆发严重通货紧 缩,维持银本位制已不可能,被迫进 行币制改革。
☆在英美两国支持下,国民政府财政部不顾日本的 反对,在1935年11月3日颁布《施行法币布告》, 规定:中央、中国、交通银行的钞票为法定货币, 1936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其 他银行发行新的银行券,并限期要求这些银行以 中央银行券收回这些银行钞票,并将发行准备金 上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禁止公私团体和个人持 有白银,即白银国有,要求前者在规定期限内将 白银兑换成法币;中央、中国、交通银行无限制 买卖外汇来稳定法币价值。这样中国放弃了银本 位制,建立起了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
◎公司债券的增发成为债券市场的亮点。
◎股票发行市场并没有像股票交易市场那样 沉寂下来。 ◎抗战前十年证券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加强。 ◎抗战前十年证券市场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 的作用。
★以钱庄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进一步衰落(P315)。
★以上海为中心的各类金融市场获得显著发展,其
中上海金业交易所的交易额居世界第三位;1932
★英美日三国介入中国币制改革,争夺中国货 币的支配权 ☆1929——1933年世界经济、金融大危机再 次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 转嫁危机,一方面是贬低本币价值,提高黄 金价格,放弃固定汇率制,开展货币战;另 一方面是积极参与中国等落后国家的币制改 革,要求后者的货币与本币挂钩,建立或维 持固定汇率关系,组织货币集团以利于商品 和资本输出(P258)。
◎1910年的币制改革确立了银本位制,但银
本位币的单位尚未统一,“元两并行”的 银本位制成为旧式钱庄操纵市场、把玩 “洋厘”和“银拆”以牟利的制度土壤, 这不仅提高了交易成本,而且也极易引发 金融恐慌,不利于优化银行业结构,不利 于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主持召开的全国
政部长孔祥熙
1928年11月成立的中央银行
★1935年国民政府利用金融危机,以救助金 融机构为由,发行公债预约券筹集资金并 向中国、交通银行注资,增加官股比例, 控制这两家中国最大的民族商业银行,使 之成为国有银行。
★1935年4月国民政府改组1933年4月成立的
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为中国农民银行。
财经会议就采纳工商金融界代表的建 议,确定了改良币制,完善银行体系,
发展新式银行业,发展民族经济的方
针。
☆1929年美国人甘末尔向国民政府提出 金本位制改革方案,建议中国金本位 币“孙”与美金按照法定的黄金平价 建立固定汇率。由于世界金银比价剧 烈波动,金贵银贱,国民政府通过出 售白银来建立黄金准备很困难,以至 于计划流产。
●新民主主义货币金融事业的产生: P331
★新民主主义货币金融事业产生的原因。
★新民主主义的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银行适应土地革命斗争
的需要而产生。 ☆信用合作社在中共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也获得了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公债产生。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保险事业产生。
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毛泽东主席署 名的经济建设公债券
1934年江西瑞金县的红军股票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据地也发行与
流通自己的货币(P334)。
●抗战前十年在华外国金融势力的消长:P32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外国在华银行业的实力地位 继续相对下降: ☆外资银行机构数量比例继续下降(P253); ☆外资银行的资力在中国银行业总资力中的比重继 续下降(P253); ☆外资银行的业务相对于过去继续减色,业务范围、 存款及公债业务都明显下降(P254)。 ☆在华外资银行尤其是汇丰等银行仍有很大的势力。
年上海华商银行联合准备委员会成立,实施资产
证券化来增强华商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1933年
设立上海票据交换所,票据市场获得发展。1934
年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发展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
证券交易所(P317)。
●币制改革的成功:P307
★抗战前十年是旧中国金融与经济较为稳定、发展
较显著的时期,这与两次币制改革的成功推进是 有关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