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中针刺手法的量化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8)28—4520—01
wenku.baidu.com
针灸学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之一。长期以来,中医针 灸的教学多以师传口授得以延续。现在的课堂教学,讲述针 刺手法的基本操作时,仍以文字描述、口头表达为主,缺乏直 观、定量的方法来讲解针刺手法的运针过程,影响了教学效 果。有鉴于此,本校本着“更新教育观念,大力引进现代教育 技术,培养受社会欢迎高素质的人才”的改革目标…,大胆引 入石学敏院士的针刺手法量学理论,开展了针刺手法的量化 教学,从而克服了当前针刺手法教学中无法建立客观指标的 不足,使学生能很快掌握针刺手法的基本操作。现将笔者教 学体会介绍如下。 1理论基础 1.1古代关于针刺手法的量化记载 早在《内经》中已论及 有关针灸疗法量的问题,如《内经·八正神明论》日:“是故天温 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浮,故血易泻、气易行;天寒日阴则人 血凝泣而卫气沉。”其意为,春夏阳气升发,经络气血滑利,针 刺易激起经络反应,故宜浅而疾,刺激量宜小;秋冬阴盛阳衰, 经络气血涩迟,机体反应较迟缓,故针则深而留,刺激量宜大。 时至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第四卷《经络迎随设为问答》 篇问“刺有大小”中提出,“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 也。阳下之日补,阴上之日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有大 补大泻,惟其阴阳俱有盛衰,此名调阴换阳,或接气通经,与从 本引末。审按其道以予之,徐往徐来以去之”。明确指出了在 针刺补泻手法中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不同而施不同的针 灸补泻刺激量,才能提高针刺补泻手法的治疗效果,从而奠定 了古代针刺手法的计量学基础[2]。 1.2现代石学敏院士的针刺手法量学理论 石学敏院士通 过对大量古典医籍的研究,并借助现代科学手段,率先提出了 “针刺手法量学”理论。石学敏院士首次对针刺手法量学的四 大要素进行了界定:①作用力的方向是决定补和泻的重要因 素之一,即捻转补泻手法第一定义。十二经脉以任督二脉为 中心,两手拇指开始捻转时作用力切线的方向为标准,医生采 用面向患者的体位,规定作用力的方向向心者为补,离心者为 泻。任督二脉腧穴则采用迎随补泻、呼吸补泻或平补平泻。 ②捻转补泻与作用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即捻转补泻手法第 二定义。捻转时,小幅度,高频率,其限度为1/2转,频率120 次/rain以上为补;捻转时,大幅度,低频率,其限度为1转以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xdzxyjhzz200828126.aspx
参考文献(3条)
1.赵智敏 全面深化校内改革大力促进学校发展[期刊论文]-卫生职业教育 2002(06) 2.陈治忠;赖新生 从计量学角度探讨杨继洲针刺手法[期刊论文]-针灸临床杂志 2006(02) 3.卞金玲;张春红 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概念及核心[期刊论文]-中国针灸 2003(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孔立红.KONG Li-hong 《针灸学》中篇提前讲授的影响因素探讨[期刊论文]-医学教育探索2009,8(3) 2. 高虹 《针灸学》在教学中应注意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四川中医2006,24(8) 3. 陈爽白.潘兴芳.孟向文 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培养和考核标准初探[期刊论文]-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2,21(2) 4. 张忠志.马野.马峰峻 浅谈针灸教学改革[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5) 5. 苏佩清 临床医学系<针灸学>理论教学体会[期刊论文]-中国针灸2001,21(11) 6. 张红夏.贺义恒 浅谈中医大专生《针灸学》教学方法[期刊论文]-中医教育2001,20(2) 7. 张东淑.黄泳.王彩云 临床医学专业针灸学教学的体会与思考[期刊论文]-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1) 8. 孟培燕.MENG Pei-yan 关于《针灸学》教学中几个常见问题的讨论[期刊论文]-中国针灸2005,25(7) 9. 杨丽美.杨桦 针灸学教学改革初探[期刊论文]-中医教育2005,24(6) 10. 周丹.高颖.王富春 试论"飞经走气"针法技术操作[会议论文]-2008
上,频率50~60次/min为泻。③施行捻转补泻手法所持续
时间的最佳参数是每个穴位1~3 rain。④两次施术间隔时间
的最佳参数为3—6 h。针刺治疗后其持续作用时间因病而
异【3J。
2教学方法
传统的针刺手法教学中,采用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
合的方法:首先按照教材理论部分讲解持针手法、进针手法、
行针手法,然后进行演示操作。学生各自练习,教师进行重点
高频率“大幅度,低频率”的形容词,改为限度为1/2转,频率
120次/rain以上为补,限度为1转以上,频率50~60次/min 为泻。通过这样的讲解之后学生能客观掌握之。针刺操作练
习中,通过量化处理,学生很容易掌握操作要领,也很容易找
到错误之处,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3讨
论
针灸作为物理刺激疗法,必然要涉及治疗剂量的问题。
学性,是中医发展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探索方向。
[ 参考 文献 】
[1]赵智敏.全面深化校内改革大力促进学校发展[J].卫生职业教 育,2002,6(20):25—27
[2] 陈治忠,赖新生.从计量学角度探讨杨继洲针刺手法[J].针灸
临床杂志,2006,22(2):1—3 [3]卞金玲,张春红.石学敏院士针刺手法量学概念及核心[J].中
国针灸,2003,23(5):287—289 [收稿日期]2008—04—15
万方数据
《针灸学》中针刺手法的量化教学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周红军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8,17(28)
·452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m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hal Chinese and Westem Medicine 2008 Oct,17(28)
《针灸学》中针刺手法的量化教学
周红军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沧州061000)
[关键词] 针刺手法;量化;教学
指导。虽然学生对于进针手法掌握尚可,但对于针刺之精妙
之处不得领会。改革之后,在理论教学中把许多言辞含糊的
形容词量化,如:在针刺补泻手法中用“左转”、“右转”来形容
或补或泻。采用量化标准后以任督二脉为中心,两手拇指开
始捻转时作用力切线的方向为标准,医生采用面向患者的体
位,规定作用力的方向向心者为补,离心者为泻;把“小幅度,
通过对针刺手法的量化教学,改变了历代针刺忽略计量的状
态,使针刺疗法更有规范性、可重复性、可操作性,从而使针刺
手法从定性上升到定量水平。针刺手法的量化教学有利于学
生科学准确的掌握针刺技能,从学习效果来看,与传统的教学
方法相比,学生掌握此种技能的时间短,质量高。从中医发展
角度讲,这样的量化标准有利于体现中医理论的客观化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