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合集下载

新兴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新兴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新兴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究新兴产业是指一些未被完全开发或者处于发掘期的产业,这些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

在现代经济中,新兴产业往往是推动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然而,新兴产业也经常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一些新兴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技术壁垒和市场风险问题许多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是其中大部分所涉及的技术和产品往往尚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存在前景不明确、技术不成熟、市场需求波动等问题。

由此,企业将面临增加资金和人力成本以争夺市场份额、寻求投资和战略合作等问题。

此外,新兴产业刚刚起步,往往面临来自现有行业的竞争和抵制。

如果没有足够的行业和市场研究,企业很难根据行业特性和市场规律有效地运营,不能够稳步前行。

对策:针对技术和市场风险问题,企业应该加强技术力量和品牌建设,利用科技奖励和公共创新基金等战略支持,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企业应更加关注和研究市场动态,进行市场营销和推广,尽可能利用网络平台、营销渠道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和扩张。

此外,建立具有时效性和可行性的商业模式、影响力和品牌置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对于顺利突破市场的发展壁垒是至关重要的。

二、人才缺失和竞争困境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策略特别重要。

但是,由于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先天不足,企业在招聘范围、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方面都面临巨大困难。

虽然这些新兴产业对那些有好的想法和创新能量的人才非常有吸引力,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存在产业竞争和享誉塑造的品牌等诱人的选择,企业要提高新兴产业的吸引力,需要克服人才需求上的困境。

对策:在新兴产业方面,企业应该建立良好的员工激励体系、实行有吸引力的薪资福利政策以吸引优秀人才。

同时,每一位优秀的员工也应该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机会,建立一个行业先锋的典范,也为该产业培育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立媒介和交流渠道,普及行业知识、现状以及前景,提高社会对该产业行业的认知度,挽留人才。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

这些新兴产业在经济增长、就业、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仍依赖进口,尤其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

其次,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过快,导致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问题。

再次,一些政策和规定的不完善,也限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同时,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也非常激烈,我国需要加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我国应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研究机构和企业的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

同时,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减少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其次,我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避免新兴产业过快发展导致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应引导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转型升级,加强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提高整体竞争力。

第三,政府应完善政策和规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政府可以采取减税、减免社会保险费等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创新活动。

同时,政府应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有序。

最后,我国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研发和推广新技术,扩大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国际拓展支持,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总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一些挑战,但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通过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国际合作等措施,我相信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能够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GDP主义的发展我们也有历史的教训。我国曾经花费20年的时间使彩电工业价值链的95%在本土生成,成为当时中国引进技术的典型。但是本世纪初短短几年,以液晶面板为主的平板显示器对CRT显像管技术的替代,对中国彩电工业带来了重大打击。到了2008年,中国彩电工业由于没有能力参与到这一全球性的产业技术替代过程,只能被动跟随,以至于彩电价值链80%再度转移到国外。这些事件反复发生,关键在于没有吸取教训,无序、缺乏战略指导和战略支撑的发展模式,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正在重演。
新兴产业意味着更高的附加值,但是我们一些新兴产业没有获得高利润,反而进入了低附加值陷阱。一些产业中职工从事的工作和传统制造业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国际经验表明,一国在高技术产业链低端活动的成功,并不会带来在这些高技术产业高端活动,如设计、开发、品牌推广等的成功。事实上,在一些高技术企业里,我们仍然处于价值链的老位置上,这是被锁定在组装、加工制造低附加值环节,并继续付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沉重代价。这些问题根源在于:一是战略规划前瞻性布局不足和单传的GDP导向,导致对产业技术换代、产业前景判断失误;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和市场机会前瞻性研究和部署严重缺失,研发不利。对前沿高新技术研究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有效担当新兴产业实质性技术支撑;三是缺乏产业化和产业链的宏观布局。政府各个部门之间发展规划战略和政策协调衔接不利,导致了在市场、研发、金融、贸易整个产业链上位置的脱节,难以形成配合有序的高价值产业链。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有两点建议:
二是大力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这就要求摒弃企业垄断,在科技创新竞争中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大企业还是大企业,均应得到公平竞争。同时,市场竞争要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必须能够转化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科技和经济结合。
三是大力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技术进步和创新的最根本特性就是不确定性,即使最内行的专家也难以判断哪种技术最终会得到市场的认可,政府官员更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采用行政手段主导确定和评价面向市场的研究开发项目,成功率会很低,并很可能把创新的幼苗扼杀在摇篮中。因此,政府不要过多地干预微观的创新活动,而是要为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提供更多的从事创新性科研活动的空间,创造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更加宽松的学术环境,改革现有的技术创新的奖励和评价体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提 升 为 55: 16: 29 5 4 .,而 同 年 全 国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为 1 . : 86 : 01 1 4 . 4 .。可 以看 出 , 3 广 东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同全 国 相 比 ,更 为优
着 未 有效 拓展 产 业链 、投 资跟 风 、 市场 有 效 需 求 不足 等 问题 。 而 科 技 人 才 的
用 呢?
化和合理 ,产业结构层次更高 ,其 中新兴
产业 发展 功 不 可 没 。
业的拉动作 用有限。
关 键 词 :战 略 性新 兴 产 业
制 约 因 素 现状问题 2广东省新兴产 业发展 带动 了产业结 . 构优化升 级。近年来 , 广东省新 兴产 业发 展迅速 , 整体 实 力不断增强 , 业规模持 产
构 的变 化趋 势 是 和 经济 发 展规 律 相 符 合 的 。 但 跟 全 国三 次产 业结 构相 比 ,山 东 省 的 第 三 产 业 还 有 待 提 高 。即使 是 2 0 0 9年 , 三 第
会 ,以更 快更 好地 推 动产 业结 构优 化升 级 。 国家 的积极倡 导下 , 国各 地都在 在 全
1河 南 省 三 次 产 业 结 构 。 截 至 2 0 . 0 8 年 ,河 南 省 的 三次 产 业 结 构 合 理 性 还 比较
产 业所 占份额也仅 为 3 %,比全 国平均 41 水平低 85 .个百分点 ,比广东 、 浙江 、江苏 都低 45 .、32 、45 l个百分点。山东省第三
括 电子信 息产业 、新能源产 业、生物 医药 产业 、新材料产业 、 节能环保产 业和航 空
制 造 产 业 在 内的 六 大 新 兴 产 业 实 现 工 业 总
1山东省产业结构。山东省 2 0 年 的 . 08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及破解思路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宏观发展环境积极改善,取得明显的成就与进步,这为下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推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各地政府正在积极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扶植政策和相关的经济决策,以图抢占先机获取未来发展主动权。

这无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既需要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又需要强大的内在创新动力和能力。

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发展思路和相应的培育策略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对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如何科学地选择推进策略,已经成为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效果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瓶颈1、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尽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石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提高速度却不尽人意。

其主要表现为研发能力及核心技术基础薄弱,人才培养和利用都不充分。

这也是当前很多技术依赖国外、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重要原因。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几乎100%的光纤制造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数控机床的70%、发电设备的90%、医疗装备的95%都依赖进口,此外绿色低碳环保关键技术的75%也都靠进口。

另外,科技成果与产业直接连接较差,研发与应用严重脱钩,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高科技成果商品转化率为25%,产业转化率为7%,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日本等新兴工业化国家。

国家“863”计划已经通过鉴定的科技成果中,得到应用的仅占38.2%,真正形成产品的只有10%,有较大经济效益的只有2.5%,近90%的科研项目都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如何培育可持续创新的研发实力和能力,尽快取得关键产业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难题。

2、市场培育困难。

当前我国新兴产业市场培育困难主要是因为:一是产品成本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从技术向生产力转化过程视角出发,讨论了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着力点。

内容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及其出台背景;通过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过程的视角考察,讨论新技术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科技研发政策和产业化政策效果。

结论认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将更多突出新技术转化应用及新产品市场开拓问题,以技术产业化和市场化,带动科技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足够的物质激励基础。

这是对通常提法“产学研结合”的超越。

关键词:科研成果;产业化;市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简介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指出,“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除前述七大产业外,还有与“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开发利用”、“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有关的两大产业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政策形成过程以2009年为界,之前产业政策研究人员通常针对某个产业单独讨论“战略性”和“新兴性”问题,之后中央在调查研究和制定政策时将这两个特性融合。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09年5月21日出席财政支持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并讲话。

他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9月21日至22日,时任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约请47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大学和科研院所教授、专家,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就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等七个产业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在随后公布的会议公告中,该七大产业被表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11月23日召开的首都科技界大会上时任总理温家宝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其中再次对上述七大产业做出更为具体的解释,同时对海洋、空间和地球深部资源的利用问题也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2010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途径之一;2010年6月7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10月10日国发(2010)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从宏观层面将“战略性”“新兴性”全面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逐渐清晰。

发展新兴产业面临哪些障碍和问题呢

发展新兴产业面临哪些障碍和问题呢

发展新兴产业面临哪些障碍和问题呢一般来说随着新一代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现的新的行业会被称为新兴行业,新兴行业的行业的规范和业务流程都亟待完善,先驱企业常常能拥有更多竞争优势。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发展新兴产业面临哪些障碍和问题,欢迎学习,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发展新兴产业面临哪些障碍和问题1.首要的是资金,新兴产业大多都是科技含量高,投入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的,资金缺口是大问题。

2.科技水平的限制。

3.劳动力素质较低。

4.产业规模小,效益低。

5.政府的优惠政策不到位。

6.国外品牌的垄断和竞争,自主产权的缺失。

7.投资环境欠佳.8.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不合理。

9.市场机制调节欠灵活。

等等,先说这些,希望有用。

中国发展新兴产业战略是什么一)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建立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海水综合利用。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加快建设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着力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

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大力发展数字虚拟等技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三)生物产业。

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加快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发展。

着力培育生物育种产业,积极推广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促进生物农业加快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财税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财税对策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及财税对策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地位。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在财税方面。

本文将重点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财税对策。

问题1:创新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然而,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常常面临创新不足的问题。

产业发展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创新的速度和质量难以达到预期。

财税对策: 1. 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投入占GDP比重,增加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资助。

2. 减税优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减免,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

问题2:人才短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量大,而人才供给不足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新兴产业来说,特别是技术密集型的领域,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财税对策: 1. 奖励人才:对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端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如税收优惠、科研基金等,吸引和激励人才。

2. 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加强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问题3:技术壁垒战略性新兴产业常常面临技术壁垒的挑战。

一些关键技术的掌握和经验积累需要长期的研发和实践,而这正是此类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困境。

财税对策: 1. 鼓励技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引进外资和外国专家,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2. 加大研发投入:增加研发经费,鼓励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上的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和突破。

问题4:环境污染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尽管这些产业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的排放,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财税对策: 1. 环境税收:对高污染排放的企业征收环境税,引导其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绿色生产。

2. 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对研发和应用环保技术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激励,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调研报告: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关于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中国制造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迫切要求。

镇江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发展新兴产业作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将其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举措。

为了准确掌握镇江新兴产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剖析产业培育的成功经验和突出问题,研究“十三五”时期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建立完善的政策扶持和保障机制,本文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对未来产业发展进行了初步研究。

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以来,镇江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的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将其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建设产业强市的重要支撑,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新兴产业迎来了高位增长期、规模扩张期、产业集聚期、品牌培育期,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和竞争优势,在全国全省产生了一定影响,极大提升“镇江制造”的地位和内涵。

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保持着年均20%以上的高位增长,运行质态明显优于传统产业,成为驱动增长的重要动力、工业投资的主要方向,支撑作用逐步凸显。

2014年,全市新兴产业企业数达到555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8.9%;新兴产业完成销售355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5.1%;新兴产业完成投资760.2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的68.9%。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新兴产业先后经历了“5大”、“5+X”、“6大”三大阶段,产业结构持续“调轻、调高、调优、调绿”,彻底扭转以化工、建材、发电、造纸、轻工等产业为主体的传统制造业格局,形成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六大新兴产业体系。

逐步由一般加工、简单仿制、低端配套发展到掌握一定先进技术,具有整车、整机等终端产品产业化能力;由专注于制造环节,研发和市场“两头在外”,向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由要素驱动型逐渐向创新驱动型转型。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成效、问题及优化策略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成效、问题及优化策略
企业组成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内的企业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 ,同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
02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集发展的成效
经济效益的提升
产值和利润增长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带来了产值的快速 增加和利润的稳定增长,显示出产业聚集对经济效益的 积极推动作用。
就业机会的增加
产业协同效应
通过产业链的聚集,各个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得到了有效发挥, 提高了整个产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技术溢出效应
在产业聚集的过程中,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强,推 动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促进了整个产业的技术进步。
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1 2 3
产业辐射效应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对周边地区 产生了积极的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了周边地区 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
人才短缺,高端人才引进困难
要点一
人才流失严重
要点二
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由于安徽省在人才待遇、发展机会等方面相对落后,导 致大量高端人才外流,进一步加剧了人才短缺的问题。
安徽省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仍存在不足,缺乏与高校、 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04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聚 集的优化策略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和发展,相关产业链不断完 善,为安徽省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一定的就 业压力。
投资吸引力的增强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有助于提升安徽省的投资吸引力 ,吸引了更多的国内外资本进入该领域,进一步推动了 产业的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的增强
技术创新投入的增加
安徽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过程中,加大了对技术创新 的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及治理

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及治理

新兴产业发展的机理及治理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隐患1.产业布局的隐患:同构化和碎片化中央经过深思熟虑,确立了新能源等7大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站在世界化高度作出的前瞻性选择。

各省本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发展重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政府因为担心失去发展机会,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主观感觉来选择,结果一哄而上,很多省份出现了贪多求全的现象。

除了新能源汽车外,绝绝大多数省份都把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作为自己重点发展的产业,形成了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构化发展的现象。

从各省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来看,30个省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自发展,形成了3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块”。

而各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散布在几十个市、县中,表现出碎片化特征。

这不但难以形成产业规模经济,而且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及过度竞争,更易被国际跨国公司控制和摆布,从而丧失发展的主动性。

2.产业发展方式的隐患:低端化和粗放式中央当初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的,是要抢占科学技术发展的制高点,通过技术创新来驱动经济转型发展。

但是,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低端化和粗放式发展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事为跨国公司装配、零配件生产等技术含量不高的代工生产活动。

虽然很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但规划过于粗糙,缺乏对产业“从头到脚”的系统性设计,产业发展的引导性不强,切入点不明确,导致很多企业走上了“代工”发展的路子。

如,富士康公司为苹果公司生产的苹果系列产品,产品本身是高科技产品,但富士康从事的却是技术含量不高的元器件制造及产品组装等低端环节,产品的设计、核心零部件制造、品牌等高端环节都掌握在国外跨国公司手中。

二是对国外技术及设备依赖度极高。

因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积淀不深,导致产业对国外技术和设备依赖度极高。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产业 发展 的核 心关键技 术 掌握 不够 .

个 很 大 的难 题 。
4. 科技 金 融 落后 使得 产业 发展 举
步维 艰
战 略 性 新 兴产 业 的 竞 争 , 归根 结
科 技 是 第 一 生 产 力 , 融 是现 代 金
常 务 会 议 审议 并 原 则通 过 《 国务 院 关 底 是 核 心 技 术 的 竞 争 。 是 从 目前 我 经济 的血 液 . 技 金 融 则 是 二 者 的 有 但 科 于 加快 培 育和 发 展 战略 性 新兴 产 业 的 国 的战 略 兴产 业 发展 情 况 看 , 陛新 对 机 结合 。科 技 金 融 是 催 化 创 新 经济 .

1 缺 乏 产 业 发 展 规 划 导 致 雷 同 式 于 国 家 的 经 济 发展 和社 会 稳 定 。 .
布局和 “ 地 开花 ” 遍
业 上 等 。 有 科 技 创 新 和 金 融 创新 有 只
5产业发展初期 的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机 结 合 .科 技 金 融 创 新 才 能 融 为一 . 如何 培 育市 场 是一 个 非 常重 要 的 体 , 效 推 动 科 技 成 果 转 化 . 进 战 有 促
决定》 .大 力 发 展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正 于 技 术 源 的 培 育 工 作 重视 不 够 , 核 培 育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重 要 战 略 举 在
式成 为我 国新 时 期经 济 社会 发 展 的 重 心 关键 技 术 上缺 乏 前瞻 部 署 和长 期 积 措 .并 能 够 更 好 地 推 动 科 技 成 果 转
当 前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机
遇 很好 , 是如果各地 一哄而上 , 但 不 问题 。 在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 发 展 初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的发 展 。 加 选 择 地 规 划 地 方 的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期 ,由 于 产 品 的 成 本 较 传 统 产 品 更 使 合 .仅 仅 是 想 依 靠 战 略 性 新 兴 产 业 兴 产 业 产 品 的 认知 度缺 乏 , 得 新 兴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挑战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渐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它们代表着未来的技术、市场和产业格局,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和发展潜力。

然而,随着竞争的激烈化和市场的变化,这些产业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难。

一、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挑战,需要首先了解其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新引擎。

在发展趋势方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产业高度集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逐渐成熟和发展,不仅仅是新产品的研发,更是伴随着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技术集聚和人才集聚,形成了创新生态圈。

2.产品升级换代。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品也不断升级与换代。

特别是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健康、能源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能源、节能环保、医疗健康等领域将会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

3.全球竞争加剧。

随着全球化的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将面临来自全世界的竞争压力。

对于各国来说,只有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1.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

新技术的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资金和人力,在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着许多未知因素和不确定性。

因此,技术创新的成功率并不高,也存在着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

2.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风险较大,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稳定、市场预测不准确等问题。

一旦产品上市后市场反应不佳,就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

3.人才的缺乏。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目前仍存在着人才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新兴领域缺乏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导致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另一方面,各国在争夺人才方面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往往选择到国外发展。

4.政策支持的不足。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产业研究 fT eI u ti td h d sr l u y n aS
我 国战略性新 兴产业发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研 究
丁 晓 燕 海 安 县 商 务局 江 苏 海 安 2 6 0 2 60
摘 要 : 兴 产 业 逐 渐 成 为 引领 未 来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要 力量 , 展 战略 性 新 兴 产 业 也 成 为 世 界 主 要 国 家抢 占新 一 轮 新 发
其 次 , 发 投入 不 足 , 研 自主创 新能 力薄 弱 。战略性 新 兴 产
新兴 产业 逐渐成 为引领 未来 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 要力量 , 发展 战 业是 知识 、技术 、资 金密集 型产业 , 其发展 高度 依赖 技术创新 略性 新 兴产 业也 成为 世界 主 要 国家抢 占新一 轮 经济 和科 技 发 和突 破 。而 我 国 目前在 支持 战略 性新 兴 产业 发展 方 面 的投 融 展 制高 点 的重大 战略 。为 了适 应这 一经济 发展趋 势 , 国必须 资政 策还 不 够完 善 , 方面 , 批处 于初 创期 、成 长期 的创新 我 一 大 把握 世界新 科技革 命和产 业革 命 的历 史机 遇 , 加快 发展 战略性 型企 业存 在 融资 困难 , 资金 瓶 颈制 约 明显 ;另一 方 面 , 在财 存
业结 构升 级 、加快经 济发展 方 式转变 ; 是有 利于构 建 国际竞 三
产 业 的持 续 发展依 赖 于其 产 业配 套能 力和 市 场推 广能 力 的不
断提升 。 当前 , 部分新 兴产 业发展 更多地 依托 政策导 向和 政府 扶 持 , 没 取得 支撑 产业 持 续发 展 的足够 市 场空 间 , 用市 场 还 运
破 、市场 主导 、引领 发展 ”的总 体要 求 , 把握 好市场 主导 与政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探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以先进技术和新兴产业为基础,对经济结构、增长动力和竞争优势具有战略引领作用的产业。

本文将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

二、政策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建立起适应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政府应制定并完善相对应的政策和法规,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起相关机构,负责科技研发、技术转移和市场推广等工作,形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良性循环。

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团队,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专利申请补贴和优化知识产权的管理机制,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产业链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依托完善的产业链。

政府应引导企业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合作,促使产业链内各环节的协同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推动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向国际市场。

五、发展难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难题,如市场风险、技术壁垒、资金短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市场风险;加大研发投入,打破技术壁垒;加大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产学研用合作,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六、结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措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合作,面对发展难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建议

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建议

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调整建议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存在的问题(一)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而且在市场应用方面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例如,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逐年攀升,生物医药领域不断有新的药物研发成功并投入市场。

(二)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1、政策针对性不足当前的新兴产业政策往往较为笼统,缺乏对不同新兴产业特点的深入研究和针对性支持。

这导致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有效地解决特定产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影响了政策的效果。

2、资金支持方式单一在资金支持方面,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拨款和税收优惠等方式,而对于社会资本的引导和利用不足。

这使得新兴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限制了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

3、人才培养政策不完善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现有的人才培养政策在学科设置、教育培训体系等方面存在滞后性,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4、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在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但目前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还不够完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这严重打击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5、政策协同性不强不同部门出台的新兴产业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整合,导致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重复、冲突等问题,降低了政策的执行效率。

二、新兴产业发展政策调整的原则(一)市场主导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新兴产业发展的过度干预,让企业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体,通过市场竞争推动产业的优胜劣汰和创新发展。

(二)创新驱动原则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创新驱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分类指导原则根据不同新兴产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开放合作原则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强与国际产业链的对接和融合,提升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及建议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问题及建议一、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的总体发展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近几年在我国的总体发展状况良好。

自从2012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为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增添了新的活力。

在我国,社会主要的投资产业已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而且还得到了国家政府部门的鼓励与支持,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近几年来,虽然传统行业仍然是我国的支柱行业,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超过了传统工业的增长速度,在以比传统工业的增长速度高两倍的速度迅猛发展。

仅2013年上半年,我国新信息技术通信业务收益就达到了7319.6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收入300多亿元;计算机软件新兴业务发展更快,同期实现了1413亿元的利润,同比2012年上半年,增长了接近22%。

另外,例如中医药制造业、医疗器械制造业等等新兴产业的同期收益和利润增长速度均达到了15%左右。

此外,根据我国汽车协会数据资料显示,由于新能源交通工具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大,2013年的前两个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5885辆同比2012年增长56%,销售量为5889量2012年同比增长42.6%①。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1.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市场推广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市场推广的速度的加快程度非常明显,尤其是试点城市的建立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业化。

在产品研发方面,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已经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整车系统,混合动力公交车产品接近成熟,节能技术在部分车型上得到应用,部分使得新能源汽车比燃料汽车节油性能提高近30%,可靠性趋于稳定。

在产业结构方面,在产业链上游,动力电池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地区三大区域为主的动力电池产业集成带,未来技术突破重点方向应集中在原材料领域,拥有锂电池完整产业链者必将占有市场先机;具有较高功率密度、效率和较宽调速范围的无刷水磁同步电机的批量配套能力是市场发展的动力。

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可以说,谁掌握了它,谁就赢得了先机。

从现实角度讲,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集聚发展、产业融合、特色引领"主题,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绿色食品、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全市现已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57家,较2020年同期增加10家,占规上企业总数的25. 79%,产业领域覆盖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生物和高端制造等产业。

今年1-9月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实现221. 1亿元,同比增长47. 3%,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1.7%, 已成为我市工业稳增长的最大驱动力。

一、战新产业发展情况(一)着力打造一批集聚基地。

一是打造绿色健康食品产业新基地。

以**经济开发区食品产业园为载体,以****** 等企业为龙头,以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物流基地和电子商务为支撑,招引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坚果食品、烘焙食品、肉禽制品、母婴食品为主,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园区现已集聚食品加工企业49家,2020年销售收入达102亿元。

正在积极申报绿色食品重大产业基地。

二是打造铜导体生态产业新基地。

以楚江铜导体产业园为依托,新上高精高导铜基材料项目,形成以再生循环为主要特色的制造区、以高精尖为主要特色的深加工区。

三是打造钙基新材料生态产业基地。

依托丰富的优质石灰石资源,推动无机新材料产业园建设,实现钙基无机新材料精深加工和集聚发展。

同时,着力打造基于数字化的特种产业基地和羽绒家纺生态新基地,加快****等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二)全力推动一批重大项目。

通过招商引资和内生培育,实施一批牵动性重大项目,全市在建战新产业项目23 个,1-9月份完成投资18. 5亿元。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近年,国家逐步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我国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又一新的国家重大战略。

2014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

在此战略背景下,尤其以高铁、核电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国际化发展的契机。

可以看到,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对于中国产业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加快占领全球化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培育周期长,技术、市场、政策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较大,这些问题与以营利为目的和资金安全为首位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相违背,企业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的深化和发展,它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进入高度成熟的商业化领域,而是在市场缺失的领域,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出发,坚持市场建设方式,以融资为杠杆,利用政府组织优势,引导资本投向国家政策鼓励的产业。

国开行作为政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起到主导作用。

如何更好更合理的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及国际化是我们值得研究的问题。

国内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

谭中明(2012)、袁天昂(2010)、胡海峰(2010)等人从资本市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角度出发认为应该培育与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发展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顾海峰(2011)则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并分别从政策性直接金融层面、政策性间接金融层面设计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的金融支持政策。

王保忠(2015)认为在金融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能源、特色产业等领域,应该以开发性金融形态为主导,以培育商业性金融为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准入 科技创新、资源环境、重大项目建设、 新兴产业发展。其次,要完善市场运
门槛,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产能过 空间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在内的完 作机制,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以市
剩问题。
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 场引导需求、以市场规范竞争。再次,
2. 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科学 入,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向“以 要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机
4. 要采取政策引导和培育对战略 特点,对体制机制的改革要求相对更
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衔接,战 性新兴产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高,因此要高度重视适应战略性新兴
略性新兴产业内部各产业之间的衔
要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 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首先,要
接。三要严格规划执行。进一步增强 导”作用,加快制定包括财税、采购、 建立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战略性
地选好产业
社会投资为主”的有序衔接,逐步形 制。最后,要调动企业投资发展战略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 成成熟的市场化盈利模式。具体而 性新兴产业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
把科学确立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为基础 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育国 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域,构建
和前提。首先,要注重“战略性”和 内市场。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并采取 多元化投入的长效机制。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抓紧编制 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发达国家 造金融人才高地,引进国际一流的金
国家规划。在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规 为维护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某 融人才。三是保险护航,发挥科技保
划的情况下,抓紧研究编制国家战 些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 险的支持保障作用。鼓励保险公司根
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战略 封锁政策,为此,我国需要加快加强 据科技企业保险需求,积极进行产品
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源培育,即 创新,不断完善和健全科技保险产品
时间表和路线图,系统提出有关政 围绕重点领域,研究制订新兴产业 体系,切实发挥保险在科技产品研发
策措施,作为指导我国战略性新兴 技术路线图,明确发展路径,着力推 和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保障作用。
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二要做好 进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加快突破
展的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重要特征,因 会造成新的产能过剩和浪费。
4 . 科技金融落后使得产业发展举
而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有重
2.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掌握不够 步维艰
要作用。随着 2010 年 9 月 8 日国务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归根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
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 底是核心技术的竞争。但是从目前我 经济的血液,科技金融则是二者的有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
65
失。再者,政府部门在制定产业规划 的同时,充分考虑现有产业、技术、人 息贷款、担保贷款等政策,或通过政
时易脱离实际,全面出击,缺乏重点, 才等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府间援助项目帮助企业拓展境外市
力所不能及。
的原则,集中资源在有基础、有条件 场。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必须高度重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 的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推动拥有自主 视标准制定工作,以标准保护国内市
1. 缺乏产业发展规划导致雷同式 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业上等。只有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有
布局和“遍地开花”
3.产业发展初期的产品市场培育不足 机结合,科技金融创新才能融为一
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机
如何培育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体,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初 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支柱型产业,很多县级市也提出要 机的技术,但4G 手机市场难以拓展; 发展,这就存在很大的隐患。此外,战
打造物联网产业。概念性炒作使政 我国生产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都 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引导机制也有所
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认识产 没有问题,但是由于产品价格高,导 欠缺,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的
1. 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 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导,加强金融管理机构的力量。要加
规划引导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目前尚处 强金融机构的力量,政府的金融管理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为促进战 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此掌握了核 部门的主要组成人员应当重点招聘那
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心关键技术的国家和地区就能在国 些高端金融专业人才。二是要突出打
生很多误区,其结果是使产业发展 致经济性较差,使得市场推广很难。 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比如某些战略
缺乏主线。产业形成产能之后又会 这就必须由政府强力启动,或者采取 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的选择,应该主
陷入低层次竞争,不是靠技术赢得 补贴形式培育市场。因此,如何有效 要由市场来判断和选择,政府应该发
64
SCIENCE & TECHNOLOGY INDUSTRY OF CHINA
加选择地规划地方的战略性新兴产 期,由于产品的成本较传统产品更
5 . 产业相关的体制机制与产业发
业发展,不能与自身资源禀赋相结 高,导致产品价格偏高,且市场对新 展不适应
合,仅仅是想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 兴产业产品的认知度缺乏,使得新兴
产业能否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的发展拉动投资创造“升级版”GDP, 产业产品的市场如何培育显得很棘 于体制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
6 . 加快完善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
规划衔接。既要注重上下衔接,使 一批关键技术,提升企业的自主创 发展的体制机制
各地服从服务于全国大局,又要注 新能力,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因发展的前瞻性、
重横向衔接,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等
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衔接,战略性新
E 新兴产业 merging Industries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 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 邹德文 姜 涛
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于具有经济的 市场,仍然是靠价格占据市场。因 地培育市场、壮大市场,这也是目前
未来支柱性、产业的辐射带动性、发 此,各地不能搞“一窝蜂”,否则就 一个很大的难题。
思路和对策
知识、市场前景广阔的核心技术加快 场、拓展国际市场。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适 产业化步伐;最后,要做到当前与长
5 . 通过完善科技金融机制促进科
应经济科技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制高 远的结合,按照有利于当前巩固经济 技与金融的融合
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 回升基础、长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
完善的科技金融机制,是从根本
的重大战略举措。针对战略性新兴产 求,科学确定好近期、中期、远期发 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球顶尖
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可以 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人才和团队,打造全球财富高地、人
采取如下的解决思路和对策。
3. 以强化技术源培育增强战略性 才高地的根本措施。一是加强政府引
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看,对 机结合。科技金融是催化创新经济,
决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正 于技术源的培育工作重视不够,在核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战略举
式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心关键技术上缺乏前瞻部署和长期积 措,并能够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
大战略任务。然而,在我国各地加快 累,政策的着力点未能聚焦到支持技 化。但是,从目前的产业发展看,科
很有可能会导致雷同式布局和低层 手。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国家发展 过程中,体制也存在不匹配、扭曲和
次竞争。有资料显示,全国已有近20 的重要支柱产业,不少产品也都成功 不协调。有些部门随意地圈定战略性
个省市将“光伏产业”作为本地区的 生产。例如,我国已经具备生产4G手 新兴产业,没有长期跟踪所选产业的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的同时,也 术源培育、支持前端产品研发上来。 技金融创新和发展普遍滞后于产业发
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亟待理清和解决。 直接后果就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 展需求,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研成
本文将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 展缺乏技术根基,在最关键的技术源 果走向市场,再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E 新兴产业 merging Industries
挥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但是 “新兴性”的统一;其次,要立足各地 价格补贴、推动产品应用示范等形
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中,政府部门容易 优势和特色,在准确把握国际产业发 式,刺激消费需求。二是拓展国外市
急于求成,容易带来决策失误和损 展趋势和对接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布局 场。支持创新产品出口,实行出口贴
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 上受制于他国。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很多环节最紧缺的都是资金。比如研
路和有针对性的对策。
具有未来支柱产业的特性,所以核心 发资金的投入、银行资金如何引向这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 关键技术掌握不充分,不利于战略性 些需要成果转化的企业、如何把民间
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做大做强,更不利 资金吸引到新兴产业和重大战略性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