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共28张PPT)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da97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b.png)
释意: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1. 去 2. 的 3. 代词
正在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挑断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再,又
wé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得 wèi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不足挂齿 微不足道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皑皑白雪 清风徐徐
茫茫沧海 皎皎明月 芳草茵茵 秋雨潇潇… …
伯牙鼓琴志在 杨柳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依依
乎若
杨柳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巍巍太山之志向
汤汤流水之胸怀
知音
高山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zhōng] 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g shāng]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高山流水传佳话,伯牙绝弦谢知音。
必做作业: 课堂作业:自主订正22第四部分,并完成《补充习题》剩余部分。 课后作业:1.背诵《伯牙绝弦》。
1. 去 2. 的 3. 代词
正在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挑断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
再,又
wéi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值得 wèi
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不足挂齿 微不足道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皑皑白雪 清风徐徐
茫茫沧海 皎皎明月 芳草茵茵 秋雨潇潇… …
伯牙鼓琴志在 杨柳 ,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依依
乎若
杨柳
。”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巍巍太山之志向
汤汤流水之胸怀
知音
高山流水
锺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zhōng] 子期听之。方鼓琴 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巍乎若太山。”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shāng shāng] 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 身不复鼓琴,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高山流水传佳话,伯牙绝弦谢知音。
必做作业: 课堂作业:自主订正22第四部分,并完成《补充习题》剩余部分。 课后作业:1.背诵《伯牙绝弦》。
《二上小古文16篇》课件
![《二上小古文16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29694a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31.png)
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Part
03
小古文16篇精讲
《论语》节选
总结词
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详细描述
选取了《论语》中的若干章,展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独到见解,强调了“因材 施教”和“学思结合”的教育理念。
《孟子》节选
总结词
阐述孟子的道德观
详细描述
节选了《孟子》中的几段文字,深入剖析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论述,以及他对 于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阐释。
Part
05
小古文拓展阅读
相关书籍推荐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这本书收录了100篇经典小古文,适合小学生阅读,有助于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
《中华经典诵读本》
这是一本收录了许多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书籍,适合小学生拓展阅读,培养对古典文学 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网络资源分享
要点一
古诗文网
这是一个专门提供古诗文资源的网站,包括小古文、诗词 、文言文等,内容丰富,适合小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学习 。
引入更多教学资源
可以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如 音频、视频、图片等,以丰富 课件的内容和形式。
推广应用
可以将该课件推广应用到更多 的学校和教学机构,让更多的
学生受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二上小古文16篇》 ppt课件
• 引言 • 小古文基础知识 • 小古文16篇精讲 • 小古文学习方法 • 小古文拓展阅读 • 小古文教学反思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二上小古文16篇》
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小古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Part
03
小古文16篇精讲
《论语》节选
总结词
讲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详细描述
选取了《论语》中的若干章,展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独到见解,强调了“因材 施教”和“学思结合”的教育理念。
《孟子》节选
总结词
阐述孟子的道德观
详细描述
节选了《孟子》中的几段文字,深入剖析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论述,以及他对 于仁、义、礼、智等道德观念的阐释。
Part
05
小古文拓展阅读
相关书籍推荐
《小学生小古文100篇》
这本书收录了100篇经典小古文,适合小学生阅读,有助于拓展阅读视野,提高文言文 阅读能力。
《中华经典诵读本》
这是一本收录了许多古代诗词和文言文的书籍,适合小学生拓展阅读,培养对古典文学 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网络资源分享
要点一
古诗文网
这是一个专门提供古诗文资源的网站,包括小古文、诗词 、文言文等,内容丰富,适合小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学习 。
引入更多教学资源
可以整合更多的教学资源,如 音频、视频、图片等,以丰富 课件的内容和形式。
推广应用
可以将该课件推广应用到更多 的学校和教学机构,让更多的
学生受益。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二上小古文16篇》 ppt课件
• 引言 • 小古文基础知识 • 小古文16篇精讲 • 小古文学习方法 • 小古文拓展阅读 • 小古文教学反思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二上小古文16篇》
适用对象: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小古文,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 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课件(共17张PPT)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3精卫填海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966241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4.png)
同学们,你们认为精卫能把大海填满吗?
不能, 这个神话故事反应的是古代人民美好的愿望, 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解释自然现象,所以将愿 望付诸神话中,这是神话的本质。精卫填海的最后 结局只是精卫鸟衔西山树木、山石以填东海,没有 说它填平了大海。
小组讨论
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请 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说一样你能不能 想出方法帮助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翻译:精卫坚持衔西山的树枝 和石块,决心用来填 平东海。 这句写出精卫填海的方法,一个一个 树枝,一块一块石头,但精卫不畏艰巨, 勇往直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有坚强 的意志。
内容探究
同学们,想一想精卫为什么要填海呢?
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却不慎 溺水身亡,因此与大海结下痛恨 它 不甘于被海水淹死的命运,精魂化鸟, 誓将东海填平报仇,同时也是替人类 除害造福,不让东海继续为患。
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移 平。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可愚公说: “我死后还有儿子,我的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 子孙孙无穷尽。这两座山终究会凿平。”愚公的 诚心感动了天帝,所以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座大 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填一填
1. 帝,
结构,查字法先查(
),再查
(
)。
2. 在“少女”中读(
试着用刚才我们讲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 说一说这个故事。
课后拓展
同学们,精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小古文芦花》课件
![《小古文芦花》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ae8877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7.png)
拟人
赋予芦花以人的情感和姿态,如“迎 风轻舞”,使芦花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
语言风格与特点
01
02
03
语言简练
小古文《芦花》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避免了过多 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不矫 揉造作,给人以清新自然 的感觉。
节奏感强
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韵律感。
作者介绍
简述《小古文芦花》的作者背景 ,如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等。
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在创作《小古文芦花》 时的社会背景和心境。
重点字词解释
生词注解
列出文中的生词,并给出准确的解释。
通假字
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句子翻译与理解
长句翻译
对文中的长句进行准确翻译,并解释 其含义。
难句解析
对文中的难句进行解析,帮助读者理 解其深层含义。
06
CATALOGUE
小结
小古文《芦花》的意义与价值
01 02
文化传承价值
小古文《芦花》作为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这篇小古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 艺术特色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审美教育价值
小古文《芦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 这篇小古文,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芦花的历史文化背景
总结词:知识拓展
详细描述:介绍芦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芦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芦花与小古文的关系
总结词:关联导入
详细描述:阐述芦花在小古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小古文的学习情境,为后续的学习做 好铺垫。
赋予芦花以人的情感和姿态,如“迎 风轻舞”,使芦花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
语言风格与特点
01
02
03
语言简练
小古文《芦花》语言简练 ,用词精准,避免了过多 的修饰和冗长的句子。
平实自然
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不矫 揉造作,给人以清新自然 的感觉。
节奏感强
文章句式整齐,节奏感强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 韵律感。
作者介绍
简述《小古文芦花》的作者背景 ,如作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等。
创作背景
介绍作者在创作《小古文芦花》 时的社会背景和心境。
重点字词解释
生词注解
列出文中的生词,并给出准确的解释。
通假字
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句子翻译与理解
长句翻译
对文中的长句进行准确翻译,并解释 其含义。
难句解析
对文中的难句进行解析,帮助读者理 解其深层含义。
06
CATALOGUE
小结
小古文《芦花》的意义与价值
01 02
文化传承价值
小古文《芦花》作为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这篇小古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 艺术特色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审美教育价值
小古文《芦花》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学习 这篇小古文,学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芦花的历史文化背景
总结词:知识拓展
详细描述:介绍芦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芦花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芦花与小古文的关系
总结词:关联导入
详细描述:阐述芦花在小古文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小古文的学习情境,为后续的学习做 好铺垫。
小古文杯弓蛇影ppt课件
![小古文杯弓蛇影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465d57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6.png)
小古文杯弓蛇影ppt课件
目 录
• 杯弓蛇影原文赏析 • 杯弓蛇影注释及翻译 • 杯弓蛇影故事寓意及启示 • 杯弓蛇影与现代生活 • 杯弓蛇影相关文化拓展
01
杯弓蛇影原文赏析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东汉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人们生活困苦。
个人背景
作者乐广,字叔达,平易近人, 善于清谈,与朋友相处融洽。
与杯弓蛇影相关的成语、名言
成语:杯弓蛇影原意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 惧。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名言:无
阅读杯弓蛇影的感悟与分享
感悟
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于敏感和担心, 会把一些虚幻的东西看成真实的事物,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 要的困扰和恐惧。
分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对某个人 或某个事情过度担心,而忽略了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学习这 个故事,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THANK YOU
产生原因
该现象的产生可能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环境压力、生理状况等因素有 关。
杯弓蛇影在生活中的表现
01
02
03
恐惧症
部分人在面对特定事物或 情境时,会产生极度的恐 惧和紧张情绪,如恐高、 幽闭恐惧症等。
妄想症
部分人将客观上并无危险 的事物视为威胁,并产生 恐惧和逃避反应,如疑病 症等。
精神焦虑
部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 力和困难时,会产生持续 的焦虑状态,影响日常生 活。
05
杯弓蛇影相关文化拓展
中国古代寓言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寓言的起源
中国古代寓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寓言以简短的故事情节 寄托了深刻的道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目 录
• 杯弓蛇影原文赏析 • 杯弓蛇影注释及翻译 • 杯弓蛇影故事寓意及启示 • 杯弓蛇影与现代生活 • 杯弓蛇影相关文化拓展
01
杯弓蛇影原文赏析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东汉时期,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人们生活困苦。
个人背景
作者乐广,字叔达,平易近人, 善于清谈,与朋友相处融洽。
与杯弓蛇影相关的成语、名言
成语:杯弓蛇影原意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 惧。这个成语后来也用来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名言:无
阅读杯弓蛇影的感悟与分享
感悟
杯弓蛇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过于敏感和担心, 会把一些虚幻的东西看成真实的事物,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 要的困扰和恐惧。
分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对某个人 或某个事情过度担心,而忽略了现实情况。我们应该学习这 个故事,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THANK YOU
产生原因
该现象的产生可能与个体的心理素质、环境压力、生理状况等因素有 关。
杯弓蛇影在生活中的表现
01
02
03
恐惧症
部分人在面对特定事物或 情境时,会产生极度的恐 惧和紧张情绪,如恐高、 幽闭恐惧症等。
妄想症
部分人将客观上并无危险 的事物视为威胁,并产生 恐惧和逃避反应,如疑病 症等。
精神焦虑
部分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压 力和困难时,会产生持续 的焦虑状态,影响日常生 活。
05
杯弓蛇影相关文化拓展
中国古代寓言的传承与发展
古代寓言的起源
中国古代寓言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寓言以简短的故事情节 寄托了深刻的道理,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小古文篇图文并茂版(共120张PPT)
![小古文篇图文并茂版(共1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024645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7.png)
小古文一百篇
35. 宋濂嗜学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小古文一百篇
36. 学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古文一百篇
52.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 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 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 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 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
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小古文一百篇
53.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 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
日最明,
月次之, 星又次之。
日月星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日时
经典诵读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小古文一百篇
猫捕鱼
经典诵读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欲 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 跃起,全身皆湿。
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篇
(51~60)
小古文一百篇
51.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 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 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 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 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 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 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 不同也。
35. 宋濂嗜学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小古文一百篇
36. 学习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小古文一百篇
52.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 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 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 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 足以立四极, 杀黑龙以济冀州,积
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 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小古文一百篇
53.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 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
日最明,
月次之, 星又次之。
日月星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日时
经典诵读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小古文一百篇
猫捕鱼
经典诵读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欲 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 跃起,全身皆湿。
见余,大喜曰:“湖中 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古文一百篇
小古文一百篇
(51~60)
小古文一百篇
51. 大禹治水
尧舜时,九河不治,洪 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 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后 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 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疏 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 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 不同也。
小学语文文言文小古文《黄婉巧对》PPT课件
![小学语文文言文小古文《黄婉巧对》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d30b38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6e.png)
应:____回__答______
句子翻译
(1)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__京__城__里__看__不__到__那__次__日__食__,__黄__琼_把__他__听__到__的__情__况__告__诉__了__皇__上__。_____
(2)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__黄__琼__思__考__该__如__何__回__答__太__后__的_询__问__却__又__不__知__道__该__如__何__描__述__。_______
3、“琼以状闻”有以下两种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A.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B.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4、结合选文说说黄琬说的日食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___日__食__剩__下__的__样__子__如__月__初__的__弯__月__。_____________释 (1)初为魏郡太守:_担__任__,__作__为_
(2)琼以状闻:__使__…__…__听__到 (3)太后诏问:___下__诏__令___ (4)琼思其对:___回__答_____ (5)即以其言应诏 以:_____用_______ (6)而深奇爱之:__认__为__…__…__奇__特
黄婉巧对
壹
背景介绍
(一)《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 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宋历史学家范 晔编撰而成,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范晔(yè),字蔚宗,顺阳郡(今河南淅川)人,南朝宋官员、 史学家、文学家,出身士族家庭,博览群书,一生才华横溢,史 学成就突出。
(二)人物介绍
黄琬(wǎn),东汉末年名臣,聪慧 善辩。黄琬任职期间讨平寇贼、治理豫州, 保一方安定。黄琬曾和杨彪一同反对董卓 而被免职,后又与王允等人谋划诛杀董卓, 最终被下狱杀害。秦观赞他“捐躯覆族, 以急国家之难。”
小古文文言文《孙叔敖杀两头蛇》ppt课件(22页)
![小古文文言文《孙叔敖杀两头蛇》ppt课件(22页)](https://img.taocdn.com/s3/m/892a96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a.png)
翻译
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尝出游而还,忧而不食。 翻译:孙叔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经外出游玩回家,
面带忧愁又不吃饭。
翻译
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 蛇,恐去死无日矣。’ 翻译:他的母亲询问他缘故。孙叔敖流着眼泪回答
说:“今天我见到了一条两头蛇,(我)恐怕离死 没有几天了。”
翻译
其母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 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 翻译:他的母亲说:“现在蛇在哪里?”孙叔敖回答说:
13. 安在:在哪儿? 14. 阴德: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15. 报:报答。 16. 令尹:楚国的国相称“令尹”。
楚国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
17. 对:回答。 18. 故:缘故,原因。 19. 毋:(wú)不要。 20. 治:治理。 21. 闻:听说,听见。 22. 及:等到 23. 治:管理,这里指治理国家 24. 誉:赞美,称赞
翻译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 (1)尝出游而还:
尝:曾经。
• (2)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 其:孙叔敖的。 故:缘故。
泣:哭泣、流泪。对:回答。
• (3)及为令尹:
及:等到。
思考:
读了这篇文章, 说说你有什么启发?
思考: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发?
答:《孙叔敖杀两头蛇》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也 应该学习孙叔敖,做一个勇敢机智,为他人着想, 充满爱心的人。
暗中做有益于别人的事。
听说
皆谕其能仁也。及为令尹,未治而国人信之。
等到
治理
——汉·贾谊·《新书·春秋》
注释
1. 尝:曾经。 2. 为:是。 3. 婴儿:孩童,儿童。 4. 两头蛇:长有两个脑袋的蛇。 5. 泣:流泪。 6. 故:缘故,原因。 7. 对:回答。 8. 向:以前,先前。这里是“刚才”的意思。 9. 之:代词,两头蛇。 10. 恐:害怕。 11. 去:距离。 12. 安:疑问代词,哪里。
小学小古文 ppt课件
![小学小古文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74f32e552ea551811a68739.png)
16、莲
莲花,亦曰荷花。种于暮春,开于 盛夏。其叶,大者如盘,小者如钱。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其实曰莲子, 藕与莲子,皆可食也。
17、杨柳
杨柳,随处可种,临水尤宜。春初 发叶,旋开黄花。及春末,叶渐多。 花中结实,细而黑。蕊落,有絮绽出, 质轻如棉,色白如雪,随风飞舞,散 于各处。
18、岁寒三友
22、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 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做针。”白 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然 成耳。”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六、智慧少年
智 者自有惊人举 少年自当勤勉之。
23、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 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 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 矣。”
5、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 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zhě)、 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 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二、天的魔术
如丝的雨, 如花的雪…… 天, 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
6、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 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 暮归林。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 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四、草木的性情
溪边的杨柳, 庭中的桂, 耐寒的三友, 水中的莲, 它们的性情各不同。
14、松
松,大树也。叶状如针。性耐冷, 虽至冬日,其色常青。干长而巨,可 以造桥,可以造屋。
15、桂
庭中种桂,其叶常绿。秋时开花, 或深黄,或淡黄。每遇微风,浓香扑 鼻,人咸爱之。花落,取以和糖,贮 于瓶中,虽历久而香甚烈。
35-小古文文言文《邯郸学步》ppt课件
![35-小古文文言文《邯郸学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53498367ec102de2bd89c0.png)
翻译
未得国能。 翻译:没有学习到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技能。
翻译
又失其故行矣 翻译:又丢失了他原来的走路方法。
翻译
直匍匐而归耳 翻译:只能爬着回家乡了。
思考: 你觉得文中的燕国人
是个什么样的人?
思考: 你觉得文中的燕国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他虽然懂得学习别人的长处,但却也 是一个盲目贬低自己、崇拜他人,不顾实际情 况生搬硬套,不讲究正确学习方法的人。
译文
况且,难道你没有听说那个住在寿陵的燕国人的 在邯郸学习走路的事情吗?他没有学习到赵国的邯郸 人走路的技能,又丢失了他原来的走路方法,最后只 能爬着回家乡了。
翻译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 (1)又失其故行矣: • (2)又失其故行矣: • (3)直匍匐而归耳:
翻译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 (1)又失其故行矣: • (2)又失其故行矣: • (3)直匍匐而归耳:
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哲学上的 庄子学派 。
翻译
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 翻译:况且,难道你没有听说那个住在寿陵 的燕国人的在邯郸学习走路的事情吗?
思考: 你觉得燕国人为什么要学习邯郸人走路呢?
思考: 你觉得燕国人为什么要学习邯郸人走路呢?
答:因为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其:虚词,作代词,他的。 故:原来的(方法) 直:通“只”,只能、只有。 而:虚词,表并列关系,此处不翻译。 耳:而已、罢了。
庄子(战国时期思想家)
本 名:庄周 别 名:庄子 字:子休 所处时代:战国 出生地:宋国 生卒年:约 公元前 369年 ~ 约 公元前 286年 主要作品:《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主要成就:
25-小古文文言文《画蛇添足》ppt课件
![25-小古文文言文《画蛇添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1ac67aaf45b307e87197cb.png)
翻译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 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翻译: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 抢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 它画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翻译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翻译: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译文
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和酒具。门客们 互相商量说:“大家一起喝这壶酒不足够,一个人喝这壶酒才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酒。”一个人最先完成了,他拿起 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为它画 脚。”他还没有(把脚)完成。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抢过他的酒壶, 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 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
cí
zhī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
祭祀
赏给 门客 饮酒器具
商议
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
要求
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
拿起
然后
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
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他的,指先成蛇者
思考: “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 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 构事实,无中生有。
思考: 请你用“画蛇添足”造个句子。
思考: 请你用“画蛇添足”造个句子。
1、多写上这一句,不但没增强表现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 2、我叫你去买菜,可没有叫你做菜,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6.引酒且饮之: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引:拿,举。且: 将要
《小古文100课》PPT课件
![《小古文100课》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c6371d04a1b0717ed5dd0b.png)
《小古文100课》PPT课件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1.“汝”这个字,左边是___旁,右边是一 个____字,合起来是____字,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2.“吾”这个字,上边是一个____字,下 边是一个____字,合起来是____字,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 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 散,m á o)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 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 来去甚(sh è n)捷(ji é ) 。
芦花 水滨(b ī n)多芦荻(d í )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 风吹来,花飞如雪。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 红或白。荷梗(g ě ng)直立。 荷叶形圆。茎(j ǐ ng)横泥中, 其名曰藕( ǒ u)。藕有节,中 有孔,断之有丝。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本课件仅供大家学习学习
学习完毕请自觉删除 谢谢
1.“汝”这个字,左边是___旁,右边是一 个____字,合起来是____字,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
2.“吾”这个字,上边是一个____字,下 边是一个____字,合起来是____字,意思 是________________。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 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 散,m á o)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 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 来去甚(sh è n)捷(ji é ) 。
芦花 水滨(b ī n)多芦荻(d í )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 风吹来,花飞如雪。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 红或白。荷梗(g ě ng)直立。 荷叶形圆。茎(j ǐ ng)横泥中, 其名曰藕( ǒ u)。藕有节,中 有孔,断之有丝。
24-小古文文言文《鹬蚌相争》ppt课件
![24-小古文文言文《鹬蚌相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c3dd14767f5acfa0c7cd35.png)
思考: 为什么双方互不相让? 互不相让的结果如何?
翻译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翻译: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 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思考: 渔翁会怎么看待相争的鹬和蚌?
翻译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 翻译: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 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
翻译
思考: 故事中的鹬、蚌、渔翁,分别指哪三个国家? 苏代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
思考: 故事中的鹬、蚌、渔翁,分别指哪三个国家? 苏代为什么要说这个故事?
答:故事中的鹬、蚌指赵国和燕国,渔翁指秦国。 苏代说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服赵王不要攻打燕国, 而应该联合起来抵抗秦国的攻占。
思考: 从这篇短文中,你可以看出苏代是个什么样的人?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
替而箝其喙。鹬曰:
晒
同“钳”,把东西夹住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用作动词,下雨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互相放弃
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
同“擒”,捕捉
翻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翻译: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替燕国 对惠王说:“……”
翻译
今者臣来,过易水 翻译:今天我来的路上,路过了易水。
翻译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翻译: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 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 的嘴。
翻译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 翻译: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 死你。 ”河蚌也对鹬说: “今天你的嘴不取出来, 明天你的嘴不取出来,就会饿死你。 ”
【小古文】刮骨疗伤小学语文文言文 教学PPT课件
![【小古文】刮骨疗伤小学语文文言文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e4744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5.png)
⑥然后:这样之后。 ⑦患:病毒。 ⑧乃:才。 ⑨耳:语气语,表肯定。 ⑩劈:切开。 ⑪盈:满。 ,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 后刨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后来,他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 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骨头,应当切开伤口,
刮骨疗伤
刮骨疗伤 《三国演义》 羽尝为①流矢②所中,贯③其 左臂,后刨④虽愈,每至阴雨,骨 常疼痛。医曰:“矢镞⑤有毒,毒 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割骨去毒,
【注释】 ①为:被。 ②流矢:飞箭。 ③贯:贯透。 ④创(chuāng):创伤,伤口。 ⑤镞(zú):箭头。
然后⑥此患⑦乃⑧除耳⑨。” 羽便伸臂令医劈⑩之。时羽 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 离,盈⑪于盘器,而羽割炙 饮酒,言笑自若⑫。
知识链接 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讲述了关羽生擒于禁、斩杀庞德
之后,再次进攻樊城,却被一支带毒冷箭射中右臂,神医华佗为他用 刀刮骨去毒,帐里帐外的人都面色如土,而关羽仍饮酒食肉,谈笑弈 棋,全无痛苦之色的故事。这个故事赞扬了关羽坚强的意志与惊人的 忍耐力。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 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 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羽尝为流矢所中___曾__经_______ (2)矢镞有毒___箭__头_______ (3)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___正__好_______ (4)而羽割炙饮酒___烤__肉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然后此患乃除耳。
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谢谢!
(2)而羽割炙饮酒,言笑自若。 而关羽却依然切着烤肉吃,举起酒杯喝酒,谈笑自若。
小古文精卫填海PPT课件
![小古文精卫填海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323d691f46527d3250ce0b1.png)
感谢您的观看。
第20页/共20页
第4页/共20页
疏通文意
1、文:花纹 (纹) 首:头 (昂首阔步、首饰)
2、喙:鸟兽的嘴 (百喙莫辩、不容置喙) 3、詨: 呼叫 4、是:这,指精卫鸟。
第5页/共20页
疏通文意
5、少女: 小女儿 6、溺:淹没 (溺水) 7、故: 所以 8、为:变成 9、堙: 填塞
第6页/共20页
【译文】 又(再)向北二百里,有座叫发鸠的山,它
第7页/共20页
第8页/共20页
第9页/共20页
第10页/共20页
第11页/共20页
第12页/共20页
第13页/共20页
第14页/共20页
第15页/共20页
第16页/共20页
第17页/共20页
第18页/共20页
分析形象
你能谈谈故事中的精卫鸟是一只什么样 的鸟?
不屈不挠
第19页/共20页
了解文学常识
《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古籍,它是我 国现存最早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 地理、物产、巫术、医药、民俗等方面 的内容,也保存了不少的神话。
第1页/共20页
掌握生字新词
发鸠山(jiū) 柘木(zhè) 白 喙 (huì) 自詨(xiāo) 少 女 (shào) 溺 (nì)
衔 (xián) 堙 (yīn)
第2页/共20页
第3页/共20页
【课文通读】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 jiū )之山,
其上/多柘( zhè)木;有鸟焉:其状如 乌,文首、白喙( huì)、赤足,名曰 “精卫”,其鸣自詨( xiāo )。是/炎 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 溺而不返,故为(wèi)精卫。常衔/西山 之木石,以堙( yīn )于东海。漳水出 焉,东流注于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古文一百篇 15
16. 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 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 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 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小古文一百篇 16
17.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 耳山下。世传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 针。”白笑其拙。老 妪曰:“功到自然成 耳。”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小古文一百篇 17
今日天阴,
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经典诵读
天晚雨止,
风吹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 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 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 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 经典诵读
雪 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
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小古文一百篇
日则有日, 夜则有月, 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 日最明, 月次之, 星又次之。
18. 称 象
曹操得巨象。欲 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置象于 船上,刻其水痕所 至。去象,将他物 积载船中使水及原 痕。复称他物, 则 象重可知矣。”
小古文一百篇 18
19. 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古文一百篇 12
13.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 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 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小古文一百篇 13
14. 读书
飞禽走兽, 饥 知食,渴能饮,又能 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 不如人.人不读书 , 则于禽兽何异?
小古文一百篇 14
15.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 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 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日月星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日
时
经典诵读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小古文一百篇
猫捕鱼 经典诵读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全身皆湿。
小古文一百篇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 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 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经典诵读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小古文一百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 经典诵读
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
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小古文一百篇
雨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7
11.猫
斗 (1-20)
黄白二猫,斗于 屋上,呼呼而鸣,耸 毛竖尾,四目对射, 两不相下,久之,白 猫稍退缩,黄猫奋起 逐之,白猫走入室, 不敢复出。
11
小古文一百篇 11
12.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 眠,龟行迟,努 力不息.及兔醒, 则龟已先至矣。
小古文一百篇
经典诵读
成都师范附属万科分校 一年级语文校本课程
放风筝
青草地, 放风筝。
经典诵读
(1-10)
汝前行,
吾后行。
小古文一百篇
乡 乡间农村家,竹篱茅屋,
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 经典诵读
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 忽低,来去甚捷。
小古文一百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 花飞如雪。
小古文一百篇 19
20. 破瓮救友
《左氏春秋》,爱 之,退为家人讲,即 了其大旨。自是手不 释书,至不知饥渴寒 暑。群儿戏于庭,一 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 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小古文一百篇 20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7
16. 读书需有疑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 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一番,疑 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 是学。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 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小古文一百篇 16
17.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 耳山下。世传李太白 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 针。”白笑其拙。老 妪曰:“功到自然成 耳。”太白感其意, 还卒业。 小古文一百篇 17
今日天阴,
晓雾渐浓,
细雨如丝。经典诵读
天晚雨止,
风吹篇
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 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 百成群,未暮归林。夜半, 北风起,大雪飞。清晨,登 经典诵读
雪 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
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小古文一百篇
日则有日, 夜则有月, 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 日最明, 月次之, 星又次之。
18. 称 象
曹操得巨象。欲 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 告操曰:“置象于 船上,刻其水痕所 至。去象,将他物 积载船中使水及原 痕。复称他物, 则 象重可知矣。”
小古文一百篇 18
19. 道边李苦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古文一百篇 12
13. 五官争功
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 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 先。“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 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 人?无即不成礼仪。若无眉,成何面目?”
小古文一百篇 13
14. 读书
飞禽走兽, 饥 知食,渴能饮,又能 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 不如人.人不读书 , 则于禽兽何异?
小古文一百篇 14
15. 读书有三到
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 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 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 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
日月星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日
时
经典诵读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 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是也。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 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
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小古文一百篇
猫捕鱼 经典诵读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 急跃起,全身皆湿。
小古文一百篇
经典诵读
小古文一百篇
荷
池中种荷,夏日开花, 或红或白。荷梗直立。荷叶 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经典诵读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小古文一百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 经典诵读
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
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
惟菊独盛。
小古文一百篇
雨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7
11.猫
斗 (1-20)
黄白二猫,斗于 屋上,呼呼而鸣,耸 毛竖尾,四目对射, 两不相下,久之,白 猫稍退缩,黄猫奋起 逐之,白猫走入室, 不敢复出。
11
小古文一百篇 11
12. 龟兔竞走
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 眠,龟行迟,努 力不息.及兔醒, 则龟已先至矣。
小古文一百篇
经典诵读
成都师范附属万科分校 一年级语文校本课程
放风筝
青草地, 放风筝。
经典诵读
(1-10)
汝前行,
吾后行。
小古文一百篇
乡 乡间农村家,竹篱茅屋,
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 经典诵读
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 忽低,来去甚捷。
小古文一百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 花飞如雪。
小古文一百篇 19
20. 破瓮救友
《左氏春秋》,爱 之,退为家人讲,即 了其大旨。自是手不 释书,至不知饥渴寒 暑。群儿戏于庭,一 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 瓮破之,水迸,儿得 活。
小古文一百篇 20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