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摘要

集成电路设计技术是现在信息时代的关键技术之一,当今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L)设计也已经离不开计算机辅助(CAD)。Tanner 就是CAD软件的一种,它是由Tanner Research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用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从电路设计、分析模拟到电路布局都可实现。本设计就是基于tanner软件实现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图设计及版图绘制。共源极放大器是CMOS电路中的基本增益级。它是典型的反向放大器,负载可以是有源负载或者电流源。共源极放大器需要得到比有源负载放大器更大的增益。设计电流源负载共源极放大器对学习了解IC有着本质的帮助和提高,这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本论文主要设计三种情况的放大器电路,他们是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二极管连接的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和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通过这三种放大器的设计能让我们更好的使用共源级放大器。

关键词:共源级放大器;版图;Tanner Tools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Circuit Design and Layout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mmon-source Amplifier

Abstract

IC design technology is now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oday's VLSI (VLSL) has been inseparable from 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Tanner is a CAD software, which is based IC design software tools for windows platform, powerful functionality of the software developed by the Tanner Research, analog circuit design, analysis of the circuit layout can be realized. This design is the circuit diagram tanner common source software based amplifier design and layout drawing. Is a common-source amplifier circuit of the basic CMOS gain stage. It is a typical inverting amplifier, or the load may be an active load current source. Common-source amplifier needs to be greater than the active load amplifier gain. Design current source load common-source amplifier IC has to learn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help and improve, which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thesis amplifier circuit design three cases, they are a common source amplifier resistive load of source-level amplifier and a current source diode connected load of the load common source amplifier circuit, amplifier design by these three make us more Use good common source amplifier.

Key word: CAD;TANNER;Common-source Amplifier

目录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 I 引言 . (1)

1 TANNER TOOLS软件简介 (2)

1.1T ANNER T OOLS软件的组成 (2)

1.2T ANNER T OOLS设计综合流程 (3)

2 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和版图设计及其仿真 (4)

2.1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 (4)

2.1.1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5)

2.1.2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设置 (5)

2.1.3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 (6)

2.1.4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设计 (7)

2.1.5 DRC规则检查 (7)

2.1.6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文件设置 (8)

2.1.7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8)

2.2二极管连接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 (9)

2.2.1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9)

2.2.2 电路图验证 (10)

2.2.3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设置 (10)

2.2.4 二极管连接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 (11)

2.2.5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设计 (11)

2.2.6 DRC规则检查 (12)

2.2.7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文件设置 (13)

2.2.8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13)

2.3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 (13)

2.3.1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14)

2.3.2 电路图验证 (15)

2.3.3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设置 (15)

2.3.4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 (15)

2.3.5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设计 (16)

2.3.6 DRC规则检查 (17)

2.3.7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文件设置 (17)

2.3.8 电流源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18)

3 LVS对比 (18)

3.1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LVS对比 (18)

3.2二极管连接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LVS对比 (19)

3.3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LVS对比 (20)

4 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2)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引言

1947年在美国的新泽西州的贝尔实验室诞生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自此开始了集成电路的发展,在1958年,基尔比德州仪器工程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电路(IC)。而正是这枚小小的IC拉开了微电子学的大幕,从此集成电路的发展便开始走上了一条飞速发展的道路。1964年,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晶体管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倍。集成电路的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在军事、医学、科技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路物理实现的设计实际是为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称其为物理设计。IC设计生产的基础是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将电路的逻辑描述形式转化成版图的描述形式是版图设计的任务,并通过Mask光刻从而实现版图到集成电路芯片的物理转化。集成电路的版图设计关系到集成电路的功能是否正确,同时还关系到集成电路的性能、成本、面积和功耗的大小。因此设计出性能较高、功耗低、并能实际可靠地工作的版图相当重要。

大规模IC制造技术、IC版图设计技术、ASIC测试和封装技术、FPGA/CPLD 编程下载技术及自动测试技术等在硬件实现方面融合了EDA[1]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工程方面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以及多种计算机语言的设计概念。随着集成电路发展的要求,集成电路EDA[2],准确地说是整个电子设计自动化必须要有大的发展。EDA的优点在于不是对单个单元的优化,而是对于全局的优化,从总体出发,保证其形状和尺寸最适于总的布局,是引线占的面积尽可能的小。EDA 的重要性在于使设计便于处理,具有处理高度复杂电路而不出错的能力。集成电路的的飞速发展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同时在军事,医学,科技等各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对集成电路的要求也在越来越高,设计出面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性能良好的集成电路越发的重要。在现代科技中,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科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所以EDA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EDA技术是电子设计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1 Tanner Tools软件简介

由Tanner Research公司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Tanner Tools设计软件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3],从电路设计、分析模拟到电路布局一一俱全。其中国内广泛应用的L-Edit版图编辑器,知名度很高。由Tanner EDA[4]软件公司所出品的L-Edit Pro是一个IC设计及验证的高性能软件系统模块,具有效率高,交互式等特点,从IC设计到输出,以及最后的加工服务完善且强大的功能,完全可以和百万美元级的IC设计软件媲美。L-Edit Pro包含IC设计编辑器(Layout Editor)、自动布线系统(Standard Cell Place & Route)、线上设计规则检查器(DRC)、组件特性提取器(Device Extractor)、设计布局与电路netlist的比较器(LVS)、CMOS Library、Marco Library,这些模块组成了设计与验证的完整IC解决方案。L-Edit Pro快速、易用、精确的设计系统工具为每个IC设计者及生产商提供了完善丰富的功能。通过这款软件可完成IC的设计、版图编辑、自动布局布线、波形仿真和模拟验证等一系列的功能;它的编辑功能全面、电路图处理快速和模拟仿真及波形功能较好。主要解决电路图的电路设计,版图规划及它们相应的模拟仿真验证等问题。

1.1 Tanner Tools软件的组成

Tanner Tools工具包括S-Edit、T-Spice、W-Edit、L-Edit与LVS五个相关软件。它们的主要实现功能如下:

(1)S-Edit:S-Edit主要功能是编辑电路图,每个电路图都有电路图和符号图两种模式。Tanner EDA格式的电路图具有等级结构电路图,由不同等级的模块组成这种电路图,高等级的模块是由低等级的模块组成。S-Edit还可以使当前模块的电路图转化为不同的网表。

(2)T-Spice:T-SPICE主要功能是电路分析与模拟。由Tanner公司提供T-SPICE电路模拟器是专门用来模拟电路的软件程序。在T-SPICE的文本文件窗口中可以创建、打开和编辑各种文件文本及插入各种T-SPICE命令。对输入文件进行模拟仿真必须用T-SPICE电路描述语言写入的输入文件后才可以。

(3)W-Edit:W-Edit的主要功能是显示T-SPICE的模拟结果,即显示T-SPICE 模拟出的波形图,可进行简单的设置使得更加方便清晰观察模拟出的波形图。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4)L-Edit:设计规则及检查、编辑布局版图、截面观察、电路转换、自动配置与绕线;

(5)LVS:对比布局图和电路图的网表。

1.2 Tanner Tools设计综合流程

先用S-Edit编辑要设计电路的电路图,然后将该电路图导出Spice文件。接着利用T-Spice软件将电路图模拟并输出成Spice文件,设置输入电平参数,然后进行运行,用W-Edit观察输出波形。假如模拟结果不对,接着回到S-Edit检查电路图,如果T-Spice没有错误,就用L-Edit对照电路图进行版图设计。版图绘制完后要以DRC进行设计规则检查,如果没有违反设计规则,再将版图进行修改直到设计规则检查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将验证过的版图导出Spice文件,再利用T-Spice模拟,如果有错误,再回到L-Edit修改版图设计。最后利用LVS进行S-Edit电路图导出的Spice文件和L-Edit版图导出的Spice文件对比,如果结果对比不相等,则回去修改S-Edit图或者L-Edit图。直到验证没有错误后,将L-Edit设计好的版图输出成GDSII类型文件,最后交给工厂去制作半导体过程中需要的光罩,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设计综合流程图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2 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和版图设计及其仿真

2.1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由于自身的跨导,MOS 管可以将栅-源电压的变化转换成小信号[5]漏极电流,于是输出电压由小信号漏电流流过电阻产生,如图2-2所示。

图2-2 小信号分析

当in TH V V <,M1截止: out DD V V = (1-1)

饱和区: 122()out DD D n ox

in TH W V V R u C V V L

=-- (1-2) 转折点: 2111()2in TH DD D n ox in TH W V V V R C V V L

μ-=-- (1-3) 线性区: 21[2()]2o u t D D D n o x i n T H o u t o u t W V V R C V V V V L μ=--- (1-4) 深线性区: 2()o u t i n T H V V V <<- (1-5)

所以 on out DD

on D

R V V R R =+ (1-6) 1()DD n ox D in TH V W C R V V L

μ=+- (1-7) 小信号增益: o u t v in

V A V ?=? (1-8) ()D n ox in TH W R C V V L

μ=-- (1-9) o D v m o D r R A g r R =-+ (1-10) m D g R =- (1-11)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总结:在CMOS工艺下,精确阻值的电阻难加工,阻值小时增益小,阻值大时电阻的尺寸太大,还会降低输出摆幅,一般采用MOS管代替电阻做负载。2.1.1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如图2-3所示。

图2-3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对完成的电路图进行验证:选择Tools——Design Checks 点击,验证结果如下图2-4所示。

图2-4 电路图验证

2.1.2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设置

T-SPICE主要的功能是电路分析和模拟,T-SPICE电路模拟器是由Tanner公司提供的专门用来模拟仿真电路的软件程序。T-SPICE的文本文件窗口中可以编辑、创建和打开各种文本文件,还可以在打开的文件中写入各种T-SPICE命令。T-SPICE输入用T-SPICE电路描述语言写成的输入文件后,就可以对输入文件进行模拟仿真。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对SPICE文件进行设置,包括加载包含文件、设定电源电压、输入信号、分析设定、设定输出[6]等。设定好后T-SPICE 文件中会多出如图2-5信息,设定好后需要保存SPICE文件。

选择File——Export——Export SPICE把设计好的共源极放大器电路图输出成SPICE文件,输出的SPICE文件打开后最后面会看到如下图2-5的文字。

图2-5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SPICE文件

分析及输出设定:分析设定如下图2-6,输出设定如下图。

图2-6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SPICE文件

2.1.3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

电阻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如图2-7所示。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图2-7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2.1.4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设计

电阻共源级放大器版图如图2-8所示。

图2-8 电阻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版图2.1.5 DRC规则检查

DRC规则检查如下图所示。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图2-9 电阻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版图2.1.6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文件设置

电阻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文件如图2-10。

图2-10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spice文件2.1.7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电阻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如图2-11。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图2-11 电阻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2.2 二极管连接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

在大多数CMOS 工艺条件下,制作精确控制的阻止或者具有合理的物理尺寸的电阻是很困难的,因此一般采用MOS 管代替电阻作为负载[7]。

增益: ()v m o D A g r R =- (2-1) 忽略ro 的影响 11222111m m m mb m g g g g g η

=-=-++ (2-2)

m D g = (2-3)

v A = (2-4) 总结:忽略η随out V 的变化时,增益只与W/L 有关,与偏置电压、电流无关,而且线性度很好。

2.2.1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二极管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如图2-12。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图2-12 二极管连接的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2.2.2电路图验证

电路图验证如图2-13所示。

图2-13 电路图验证

2.2.3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设置

二极管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如图2-14。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图2-14 二极管连接的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SPICE文件2.2.4二极管连接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

二极管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如图2-15。

图2-15 二极管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2.2.5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设计

二极管共源级放大器版图如图2-16所示。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图2-16 二极管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版图2.2.6 DRC规则检查

DRC规则检查如图2-17。

图2-17 二极管连接的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版图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2.7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 文件设置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spice 文件如图2-18。

图2-18 二极管连接的负载的共源级放大器spice 文件

2.2.8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如图2-19。

图2-19 二极管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仿真图

2.3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原理分析

应用中有时要求单级具有很大的电压增益[8],关系式v m D A g R =-表示,我们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可以增大共源极的负载电阻阻止。但是对于电阻或者二极管连接的负载而言,增大阻值会限制输出电压的摆幅。一个更切实可行的方法是用电流源代替电阻或者二极管负载,使电路中两个管子都工作在饱和区[9]。因此在输出结点所看到的总的输出阻抗等于102o r r 所以增益为

1102()v m o A g r r =- (3-1)

当02r 远大于1o r 时

11v m o D A g r I λ=-= (3-2) 总结:在漏电流一定时,只增大L 可增大增益,但同时会使寄生电容增大,单纯的增大D I 会使增益减小[10]。

2.3.1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设计

电流源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如图2-20。

图2-20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

巢湖学院2014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2.3.2电路图验证

电路图验证如图2-21。

图2-21 电路验证图

2.3.3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设置

电流源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如图2-22。

图2-22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SPICE文件2.3.4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

电流源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如图2-23。

共源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及版图实现

图2-23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电路图仿真图2.3.5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设计

电流源共源级放大器版图如图2-24。

图2-24 电流源负载共源级放大器版图

低频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同学们加 油了! 低频功率放大器设计与总结报告 作者:王汉光 一、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低频功率放大器,要求末级功放管采用分立的大功率MOS 晶体管。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当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为5mV时,在8Ω电阻负载(一端接地)上,输出功率≥5W,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 (2)通频带为20Hz~20kHz。 (3)输入电阻为600Ω。 (4)输出噪声电压有效值V0N≤5mV。 (5)尽可能提高功率放大器的整机效率。 (6)具有测量并显示低频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正弦信号输入时)、直流电源的供给功率和整机效率的功能,测量精度优于5%。

2. 发挥部分 (1)低频功率放大器通频带扩展为10Hz~50kHz。 (2)在通频带内低频功率放大器失真度小于1%。 (3)在满足输出功率≥5W、通频带为20Hz~20kHz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输入信号幅度。 (4)设计一个带阻滤波器,阻带频率范围为40~60Hz。在50Hz频率点输出功率衰减≥6dB。 (5)其他。 摘要: 本系统采用了NE5534p作为前级的电压放大电路来给低通功率放大电路提供输入电压,通过低通功率放大电路将功率放大,由双踪示波器对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端进行监测,调节可变电阻,使输出波形无明显失真,从而使输出功率达到指定的输出功率要求。输入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 一.概述: 本系统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电压为5mV,频率在20Hz~20kHz范围内的信号,对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低通功率放大器模块由+/-15V的直流电源提供,通过前级放大电路将输入电压放大,再由低通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在此期间,用示波器监测低通功率放大模块的输入输出端,观察波形是否失真,以及测量最大最小不失真频率。 二.系统工作原理及分析: 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电源模块、前级放大模块、低频功率放大模块。 如图所示:

仪表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电子线路CAD与电子工艺实训报告 第七组 仪表放大器的设计与制作 班级:电本0501 学号:0532110661 姓名:王德权 序号:16 指导教师:姜李张娟 2008年 1 月 16日

一.实训目的: 1掌握仪表放大器的结构原理: 2 熟练应用Protel99se设计电路原理图;并生成电路板图; 3 熟练掌握印制电路板的生成,了解如何刻板; 4 掌握基本焊接技术。 二.实训工具: Protel99se CircuitCAM 电烙铁 万用表 模拟电子试验箱(含有+12V电源,+0V---+0.5V电源) 其他必要检测设备 三.仪表放大器原理: 本仪器放大器是由三个OP27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OP27的特点是低噪声,高速,低输入失调电压和卓越的共模抑制比。仪表放大器电路连接成比例运算的电路形式,因此具有很高的输入电阻。由于电路的结构对称,他们的漂移和失调都具有互相抵消的作用。后一个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分放大器,将差分输入转换为单端输出。电容C用于除抖动和抗干扰。 工作原理: 由于v—→v+,因而加在R7两端的电压为(vI1—vI2),相应通过R7的电流i7=(vI1-vI2)/R7,由于i→0,因而vo1=i7R1+vI1,vo2=i7R2+vI2,当,R1=R2=R时,vo1-vo2=(1+2R/R7)(vI1-vI2)对U2而言,vo1加在反相输入端,vo2加在同相输入端,利用叠加原理的输出电压。vo=—(R5/R3)vo1+R6/(R4+R6)vo2(1+R5/R3)由于R3=R4,R5=R6因而 vo=—(R5/R3)(vo1-vo2)=—(R5/R3)(1+2R/R7)(vI1-vI2) 仪器放大器的差值电压增益:Avf=vo/(vI1-vI2)=—(R5/R3)(1+2R/R7)上式表明,改变R7可设定不同的Avf值。 仪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主要取决于第—级集成运放U1和U3的对称性和各电阻值的匹配精度。如果U1和U3对称,且各电阻值的匹配误差为→±0.001%,则仪器放大器的共模抑制比可达到100dB以上。 由于采用了对称的同相放大器,因而仪器放大器两输入端具有相同的输入电阻,且其值可达到几百MΩ以上。利用仪表放大对他的特性进行了实际的测量和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最大放大倍数为Av=100。经计算,本设计中仪表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A U=R5/R3(1+2R1/R2)=100,结果将在仿真中验证。 仪表放大器的结构特点:使仪表放大器成为一种高输入电阻,高共模抑制比,具有较低的失调电压,失调电流,噪声及飘移的放大器。在使用时R4,R5,R6,R7四个电阻要精密且匹配,否则将给放大器带来误差,而其将降低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四.实训步骤: (一)在Protel99se环境中绘制原理图、印制板图,生成CAM文件 1 、绘制电路原理图: 进入Protel99se SCH界面,绘制电路原理图,绘制原理图过程中注意元件的封装和名称,还有元件的布局,力求美观,完成之后,经电气检查无误后即可生成网络表。

全差分套筒式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其共模反馈电路解读

一 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 运算放大器是许多模拟系统和混合数字信号系统中的一个完整部分,也是构成这些系统的基本单元. 因而设计高性能的运算放大器可以使系统的总体性能得到提高。 一、两级运算放大器分析 两级CMOS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V DD V SS M1 M2 M3M4M5 M6 M7 M8 Vn C L C c vout vin1 vin2 iref x y 3 I d5 两级CMOS 运算放大器 1、基本目标 参照《CMOS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第二版》p223.例6.3-1设计一个CMOS 两级放大器,满足以下指标: 5000/(74)v A V V db = 2.5DD V V = 2.5SS V V =- 5GB MHz = 10L C pF = 10/SR V s μ> out V V ±范围=2 1~2ICMR V =- 2diss P mW ≤ 相位裕度:60 为什么要使用两级放大器,两级放大器的优点: 单级放大器输出对管产生的小信号电流直接流过输出阻抗,因此单级电路增益被抑制在输出对管的跨导与输出阻抗的乘积。在单级放大器中,增益是与输出摆幅是相矛盾的。要想得到大的增益我们可以采用共源共栅结构来极大地提高输出阻抗的值,但是共源共栅结构中堆叠的MOS 管不可避免地减少了输出电压的范围。因为多一层管子就要至少多增加一个管子的过驱动电压。这样在共源共栅结构的增益与输出电压范围相矛盾。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引进了两级运放,在两极运放中将这两点各在不同级实现。如本文讨论的两级运

放,大的增益靠第一级与第二级相级联而组成,而大的输出电压范围靠第二级这个共源放大器来获得。 典型的无缓冲CMOS 运算放大器特性 边界条件 要求 工艺规范 见表2、3 电源电压 %105.2±±V 电源电流 100Μa 工作温度范围 0~70° 特性 要求 增益 dB 70≥ 增益带宽 ≥5MHz 建立时间 s μ1≤ 摆率 s /5μV ≥ ICMR ≥V 5.1± CMRR ≥60dB PSRR ≥60dB 输出摆幅 ≥V 5.1± 输出电阻 无,仅用于容性负载 失调 mV 10±≤ 噪声 ≤100Hz nV (1kHz 时) 版图面积 ≤50002)(最小沟道长度 ? 表1 典型的无缓冲CMOS 运算放大器特性 2、两级放大电路的电路分析 图1中有多个电流镜结构,M5,M8组成电流镜,流过M1的电流与流过M2电流 1,23,45/2d d d I I I ==,同时M3,M4组成电流镜结构,如果M3和M4管对称,那么相同的结构使得在x ,y 两点的电压在Vin 的共模输入范围内不随着Vin 的变化而变化,为第二极放大器提供了恒定的电压和电流。图1所示,Cc 为引入的米勒补偿电容。

大功率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

大功率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大功率功率放大器电路设计 一. 设计理念及实现方式 (1)能推4Ω、2Ω等双低音的“大食”音箱以及专业类大粗音圈的各类专业箱。 (2)要省电、噪声小,发热量小。 (3)音质要好,能适合家居使用和专业使用。 第一点的实现就是要有大的推动功率。由于目前居室客厅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00W ×2以下功放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所以本功放设计为4ΩQ 时360W ×2,2Ω时720W ×2。 第二点的实现就是电路工作在静态时的乙类小电流,靠大水塘级电容和电阻进行滤波降噪,使功放级噪声极小。而电路的工作状态又决定了电路元件的发热量很小,与一般乙类电路相当。配备的大型散热系统是为了应付连续大功率、低阻抗输出时的安全、可靠。 第三点的实现是本功放板的主要目标。目前公认的是:甲类、MOS、电子管音质好,所以本功放要达到甲类、MOS、电子管的音质。 二.大功率输出的实现 要实现大功率,首先是电源容量要大。本功放配置的电源是在截面积为35mm ×60mm的环形铁心上绕制的环牛。一次侧为1.0mm线绕484圈,二次侧为1.5mm双线并绕100圈。 整流为两只40A全桥做双桥整流,滤波为4只47000 uF电容 2只2.7kΩ电阻并接在正负电源上,使电压稳定在±62V。如电压过高可减小电阻到2.2kΩ,过低可加大电阻到3kΩ,功率用3W以上的。 除电源外,要实现大功率输出,特别是驱动“大食”音箱,要求功放输出电流能力要强,本功放每声道选用6对2SD1037管做准互补输出,可驱动直流电阻低达0.5Ω的“大食”音箱。所以4Ω时360W×2、2Ω时720W×2是有保障的。 三. 甲类、MOS、电子管音质的实现 目前人们公认的甲类、MOS、电子管的音质最好,所以本功放电路设计动态时工作于甲类的最佳状态,偏流随信号大小而同步增减,所以音质是有技术保障的。而在此工作状态下,即使更换几只一般的MOS管,对音质的提高也不明显。下面给出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从图1上可见到本原理图相当简洁,比一般乙类或甲乙类准互补电路还节省元件。而通过在电路板上改变一只电阻的接法就可方便地在本电路与准互补乙类或甲乙类之间变换。 四.绿色环保概念的实现 对本功放来说,实现低耗电、低噪声污染、低热辐射污染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1)本功放空载时只有小电流级工作,而功率管基极电压只有0.45V,基本上是截止的,所以比一般乙类耗电少,属节电型功放。

3.2模拟集成电路设计-差分放大器版图

集成电路设计实习Integrated Circuits Design Labs I t t d Ci it D i L b 单元实验三(第二次课) 模拟电路单元实验-差分放大器版图设计 2007-2008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

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时间安排 z实验内容: z完成差分放大器的版图 z完成验证:DRC、LVS、后仿真 z目的: z掌握模拟集成电路单元模块的版图设计方法 z时间安排: z一次课完成差分放大器的版图与验证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集成电路设计实习-单元实验三Page1

实验步骤 1.完成上节课设计放大器对应的版图 对版图进行、检查 2.DRC LVS 3.创建后仿真电路 44.后仿真(进度慢的同学可只选做部分分析) z DC分析:直流功耗等 z AC分析:增益、GBW、PM z Tran分析:建立时间、瞬态功耗等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集成电路设计实习-单元实验三Page2

Display Option z Layout->Options ->Display z请按左图操作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集成电路设计实习-单元实验三Page3

由Schematic创建Layout z Schematic->Tools->Design Synthesis->Layout XL->弹出窗口 ->Create New->OK >选择Create New>OK z Virtuoso XL->Design->Gen From Source->弹出窗口 z选择所有Pin z设置Pin的Layer z Update Institute of Microelectronics, Peking University集成电路设计实习-单元实验三Page4

什么是压缩限幅器

功放与音箱的功率配置 在专业扩声领域里,音响器材的配置是十分考究的,其中功放与音箱的配置是最重要的,虽然,一些音箱生品使用说明中向用户推荐了所配功放的具体牌号或型号,但还是有局限性,因为用户经常面对诸多型号的功放,无从下手。 功放与音箱的配置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例如功放牌号、功率管类型的选择及低灵敏度音箱应配置哪种功放等。功放与音箱的具体配置,一般来说与设计人员的经验、爱好、听音习惯等因素有关,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有时我们会遇到一些用户或设计人员为了节省开支常给音箱配置较小功率的功放,有些用户又为了所谓的“功率储备充足”给音箱配置很大功率的功放。显然,这样做都是不合适的。重要的是,这样配置会给设备造成损坏。在功放与音箱配置中,功放功率的确是关键,也就是说,功放功率的确定原则应该是统一的。 大家都知道,在进行厅堂声学设计后,需要根据一系列计算确定音箱功率,然后再由音箱功率确定功放功率,但是究竟两者功率如何选配才能达到最佳匹配呢? 首先,在人耳听域的20Hz~20kHz内,真正集中大量能量的音乐信号一般在中、低、频段,而高频段能量仅相当于中、低频段能量的1/10。所以,一般音箱高音损失的功率比低音喇叭低得多,以求高低音平衡;而功放好比一个电流调制器,它的输入音频信号的控制下,输出大小不同的电流给音箱,使之发生大小不同的声音,在一定阻抗条件下,要想让标称功率为200W的功放达到400W或几倍的输出其实很容易,只是功放的失真(THD)将会大大地增加,这种失真主要产生在中、低频信号中的高频谐波,其失真越大,高频谐波能量就越大,而这些高频失真信号都将随高频音乐信号一同进入高音头,这就是为什么小功率功放推大音箱会发生烧高音头的原因。而在不少人的概念里,只要功放功率大,就有可能烧音箱。虽然有些功放没有失真指示,但由于设备配置已经先天不足,失真有可能在使用中时有发生,这时失真指示已失去意义。况且,由于使用者的经验和素质的限制,功放的失真往往容易被忽略。 其次,功放与音箱的功率配置与目标响度以及所使用场合也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目标响度下,应该让音乐信号的动态在每件器材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如果功放功率太大,其增益设置很小时,响度已达到要求,但这时功放的增益就限制了信号的动态范围。所以,功放功率不能太大;否则,既然浪费开支,又会带来响度和音乐动态无法兼顾以及音箱负荷过重的麻烦。根据以往经验,一般语言、音乐扩音场所和大动态的迪厅等场所是有区别的。有一般扩音场所信号起伏小,不需要功放长时间或很快提供很大电流给音箱,所以功放功率应该比要求强劲有力的大动态扩音场所的功率要小;另外,所谓的“功率储备”也应该针对音箱而言,值得注意的是,功放的选定必须由音箱决定,不应该有“功率储备”的概念去配置功放。换句话说,在一定的目标响度下,音箱可以比设计值大一些,以备不同用途,而功放的功率应该严格由音箱决定,没有太大的灵活性。 总之,功放与音箱功率配置的具体标准应该是:在一定阻抗条件下,功放功率应大于音箱功率,但不能太大。在一般应用场所功放的不失真率应是音箱额定功率

换能器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项目支持: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农业节水灌溉监测与控制设备研制与开发(D070600704019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产品流通过程信息化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发(2006BAD10A04)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关键技术(2006BAD11B05) 微弱信号检测的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张石锐1,2,郑文刚2*,黄丹枫1,赵春江2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市 200240 2.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 100097) 摘要:针对精准农业中对微弱信号检测的技术需求,论文设计了以电流电压转换器,仪表放大器和低通滤波器为主要结构的微弱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结合微弱信号的特点讨论了电路中噪声的抑制和隔离,提出了电路元件的选择方法与电路设计中降低噪声干扰的注意事项。本文利用集成程控增益仪表放大器PGA202设计了微弱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并利用微弱低频信号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关键字:精准农业、微弱信号检测、仪表放大器、前置放大电路 中图分类号:TN721.5 文献标识码:A The design of preamplifier circuit based on weak signal detection ZHANG Shi-rui1,2,ZHENG Wen-gang2,HUANG Dan-feng1,ZHAO Chun-jiang2 (1. School of Agriculture and Biolog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China 2.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Agriculture, Beijing, 100097, 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of the detection of weak signal in precision agriculture,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ircuit principle of deigning preamplifier circuit whit I/V Conversion level,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level and low-pass filter level.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circuit's noise suppression and is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k signal, and gave the method of choosing elements and noise reduction. Finally, gave the design of the weak signal detection pre-amplifier using the program-controlled integrated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PGA202. Key words: precision agriculture ,weak signal detection, instrumentation amplifier, preamplifier 1、引言 精准农业主要是依据实时获取的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信息,对农作物进行精确的灌溉、施肥、喷药,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和药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1]。农田环境和农作物信息的准确获取取决于可靠的生物传感技术。如常规精准灌溉主要关注空气的温度、湿度和土壤的含水量,利用这些参数的变化控制对农作物的灌溉,而作物自身产生的一些信号能够更准确的反映其自身的生理状况,通过检测这些信号控制灌溉可以使灌溉更精确。目前精准灌溉技术正朝着以环境信息和农作物生理信息相结合为控制依据的方向发展,为此各种生物传感器如植物电信号传感器、植物茎流传感器等应运而生。但一般作物自身生理状况产生的信号极其微弱,往往电流信号只能达到纳安级,电压信号也只能达到微伏级。为有效的利用这些信号,应首先对其进行调理,本文根据植物生理信号的特点设计了适合此类微弱信号检测的前置放大电路。 2、电路基本结构 生物传感器所产生的信号一般为频率较低的微弱信号,检测不同的植物生理参数,可能得到电压或电流信号。对于电流信号,应首先把电流信号转换成为电压信号,通过放大电路的放大,最后利用低通滤波器,滤除混杂在信号中的高频噪声。微弱信号检测前置放大电路的整体结构如图1。

全定制设计——共源共栅放大器

实践教学要求与任务: 设计一个共源共栅放大器,满足如下要求: (1)电路面积最优; (2)负载10PF电容; (3)增益A=60; (4)不限其余参数; (5)采用gpdk0.18通用工艺库; (6)完成全部流程:设计规范文档、原理图输入、功能仿真、基本单元版图、整体版图、物理验证等。 工作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2天:讲解题目,准备参考资料,检查、调试实验软硬件,进入设计环境,开始设计方案和验证方案的准备; 第3-5天:完成设计,经指导老师验收后进入模块电路设计(验收设计文档);第6-9天:完成模块电路代码输入,并完成代码的仿真(验收代码与仿真结果);第 9-10天:约束设计,综合(验收约束与综合结果); 第11-12天:布局布线,完成版图(验收版图结果); 第13-14天:物理验证、后仿真,修改设计(验收物理验证结果和时序仿真结果);第15天:整理设计资料,验收合格后进行答辩。

摘要 由于共源共栅放大器把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而共栅放大器的输入信号可以为电压信号也可以为电流信号,如果将共源放大器输出的电流信号作为共栅放大器的输入,则构成了共源放大电路与共栅放大器的级联,即成级联放大器或共源共栅放大器,此结构放大器件与级联器件属于同一性质,可称为伸缩式级联。 本次课程设计利用全定制设计流程完成了一个共源共栅放大器,所有设计是在cadence公司全定制平台IC5141工具下完的,IC5141工具主要包括集成平台design frame work II、原理图编辑工具virtuoso schematic editor、仿真工具spectre、版图编辑工具virtuoso layout editor、以及物理验证工具diva。 设计流程(全定制)步骤包括以下内容,设计输入(Composer、ICStudio/DesignArchitecture、Sedit、ViewDraw)等,产生SPICE网表,模拟设计环境;设计验证(Hspice、Spectre、Eido、SmartSpice)等;版图编辑(Virtuso、ICStation、Ledit、Laker、CosmosLE)等包括各个Foundry的PDK;关于版图验证则需要的是DRC/ERC/LVS/LPE(Dracula/Diva/Asura、Calibre、Herculus、Tanner、Laker等;后仿真Tapeout。 关键字:virtuoso schematic editor;design frame work II;全定制;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方法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方法 收藏此信息打印该信息添加:不详来源:未知 前置放大器在音频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讲解了在为家庭音响系统或PD A设计前置放大器时,工程师应如何恰当选取元件。随后,详尽分析了噪声的来源,为设计低噪声前置放大器提供了指导方针。最后,以PDA麦克风的前置放大器为例,列举了设计步骤及相关注意事项。 前置放大器是指置于信源与放大器级之间的电路或电子设备,例如置于光盘播放机与高级音响系统功率放大器之间的音频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是专为接收来自信源的微弱电压信号而设计的,已接收的信号先以较小的增益放大,有时甚至在传送到功率放大器级之前便先行加以调节或修正,如音频前置放大器可先将信号加以均衡及进行音调控制。无论为家庭音响系统还是PDA设计前置放大器,都要面对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即究竟应该采用哪些元件才恰当? 元件选择原则 由于运算放大器集成电路体积小巧、性能卓越,因此目前许多前置放大器都采用这类运算放大器芯片。我们为音响系统设计前置放大器电路时,必须清楚知道如何为运算放大器选定适当的技术规格。在设计过程中,系统设计工程师经常会面临以下问题。 是否有必要采用高精度的运算放大器? 输入信号电平振幅可能会超过运算放大器的错误容限,这并非运算放大器所能接受。若输入信号或共模电压太微弱,设计师应该采用补偿电压(Vos)极低而共模抑制比(CMRR)极高的高精度运算放大器。是否采用高精度运算放大器取决于系统设计需要达到多少倍的放大增益,增益越大,便越需要采用较高准确度的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需要什么样的供电电压?

这个问题要看输入信号的动态电压范围、系统整体供电电压大小以及输出要求才可决定,但不同电源的不同电源抑制比(PSRR)会影响运算放大器的准确性,其中以采用电池供电的系统所受影响最大。此外,功耗大小也与内部电路的静态电流及供电电压有直接的关系。 输出电压是否需要满摆幅? 低供电电压设计通常都需要满摆幅的输出,以便充分利用整个动态电压范围,以扩大输出信号摆幅。至于满摆幅输入的问题,运算放大器电路的配置会有自己的解决办法。由于前置放大器一般都采用反相或非反相放大器配置,因此输入无需满摆幅,原因是共模电压(Vcm)永远小于输出范围或等于零(只有极少例外,例如设有浮动接地的单供电电压运算放大器)。增益带宽的问题是否更令人忧虑? 是的,尤其是对于音频前置放大器来说,这是一个非常令人忧虑的问题。由于人类听觉只能察觉大约由20Hz至20kHz频率范围的声音,因此部分工程师设计音频系统时会忽略或轻视这个“范围较窄”的带宽。事实上,体现音频器件性能的重要技术参数如低总谐波失真(TH D)、快速转换率(slew rate)以及低噪声等都是高增益带宽放大器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图1,建议选用的放大器 深入了解噪声 在设计低噪声前置放大器之前,工程师必须仔细审视源自放大器的噪声,一般来说,运算放大器的噪声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热噪声(Johnson):由于电导体内电流的电子能量不规则波动产生的具有宽带特性的热噪声,其电压均方根值的正方与带宽、电导体电阻及绝对温度有直接的关系。对于电阻及晶体

华东师范大学CMOS差分放大器版图设计报告

Project report 课程名称:VLSI版图设计 作业内容:差分放大器版图设计 任课教师:田应洪 学生姓名:刘毓达 学校院系:华东师范大学电子工程系所在班级:集成电路工程

一、设计目标 本次版图设计我做的是CMOS差分放大器的设计。CMOS差分放大器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电路单元之一,掌握其版图对更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的理解极为重要,更为关键的是,良好的版图能力是一个合格的模拟电路设计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本次所画差分放大器的原理图如下: 二、设计要求

设计规则是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之间的接口与“协议”,是版图设计必须无条件的服从的准则,可以极大地避免由于短路、断路造成的电路失效和容差以及寄生效应引起的性能劣化。设计规则主要包括几何规则、电学规则以及走线规则。 1.工艺 本次版图设计使用无锡上华CSMC 0.6um的工艺库。 2.DRC 在版图完成后必须要通过DRC规则检查。只有通过DRC的版图才初步具备实际的生产价值。DRC文件为工艺库中自带。以下为部分规则示意:

3.I/O端口 两个输入端口,两个输出端口,VDD及VSS接口。如原理图所示。 4.尺寸 差分放大器共使用了5个MOS管。两个PMOS,三个NMOS管。其

中P管尺寸为W/L=80/1,N管尺寸为W/L=64/1。均使用叉指结构。 P管分成8个W/L为10:1的管。 N管分成16个W/L为4:1的管。 PAD尺寸为: poly层:120*120um metal1和metal2层:110*110um nwell层:100*100um pad层:96*96um via层:88*88um 三、版图设计 首先考虑五个管子的布局。从上面所给的管子尺寸可以看到,每一个晶体管都是又细又长的一条。对于实际生产显然不合适,所以经过考虑将每个晶体管做成叉指结构,这样使版图密集紧凑,并且能很好的工作。对于总体布局,应充分考虑外部pad的连接,避免外部引线过长及交叉。

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设计

折叠式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

目录 一.摘要 (2) 二.电路设计指标 (3) 三.电路结构 (3) 四.手工计算 (7) 五.仿真验证 (10) 六.结论 (12) 七.收获与感悟 (12) 八.参考文献 (13)

摘要 运算放大器在现代科技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不同的应用领域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运放。本文完成了一个由pmos作输入的放大器。vdd为3.3v,负载电容为1pf,增益Av 大于80dB,带宽GBM大于100MHz的放大器。输出级采用共源级结构以提高输出摆幅及驱动能力,为达到较宽的带宽,本文详细分析推导了电路所存在的极零点,共源共栅镜像电流源产生Ibias。选择P沟道晶体管的宽度和长度,使得它们的m g 和ds r 与N沟道晶体管的情况相匹配。 关键字:运算放大器、共源共栅级、极点 Abstract Operation amplifiers are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 s nowadays。All kinds of differential operation amplifiers appear f6r special application.One basic cell of which is fully differential operation amplifiers is designed in the thesis.Power Supply 3.3v,load capacitor 1pf,Gain>80dB,GBM>100MHz。The output stage is common source amplifier for getting proper DC operation point,for the purpose of wider bandwidth,we carefully analysis the pole and zero in the circuit ,use common source common gate as current Ibias。Choose pmos w/l to make their mg and dsr which can match with nmos。 Kay words:Operation amplifiers、common source common gate、pole

仪用放大器的应用电路设计

课程名称: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Ⅱ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仪用放大器的应用电路设计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并了解仪用放大器与运算放大器的性能区别。 2.掌握仪用放大器的电路结构及设计方法。 3.掌握仪用放大器的测试方法。 4.学习仪用放大器在电子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 仪用放大器 仪用放大器是一种精密差动电压放大电路。 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实际的信号获取单元经常需要面对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这些强噪声将以共模的形式进入测量单元。虽然运放具有共模抑制比,但信号电压和共模电压一起被传送到输出端,将降低放大器的有效输出范围。 2.基本差动放大器与带输入缓冲的差动放大器 基本差动放大器:带输入缓冲的差动放大器: 3.标准的三运放构成的仪用放大器 造成差动放大器误差的两个主要因素为:运算放大器的参数和电阻器匹配的精确度。 若在输入运算放大器周围增加匹配电阻,把增益设臵放在前端实现,就构成了仪用放大器。 仪用放大器的传输函数为:

运放A1、A2 为同相差分输入方式。同相输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减小电路对微弱输入信号的衰减;差分输入可以使电路只对差模信号放大,而对共模输入信号只起跟随作用,来提高共模抑制比。 4.单片仪用放大器 5.双孔梁应变式传感器 力传感器单元是这个实验的传感器,为信号输入部分。它内部含有由4个全桥电路。

运算放大器电路及版图设计报告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引言 (3) 第二章基础知识介绍 (4) 2.1 集成电路简介 (4) 2.2 CMOS运算放大器 (4) 2.2.1理想运放的模型 (4) 2.2.2非理想运算放大器 (5) 2.2.3运放的性能指标 (5) 2.3 CMOS运算放大器的常见结构 (6) 2.3.1单级运算放大器 (6) 2.3.2简单差分放大器 (6) 2.3.3折叠式共源共栅(Folded-cascode)放大器 (7) 2.4版图的相关知识 (8) 2.4.1版图介绍 (8) 2.4.2硅栅CMOS工艺版图和工艺的关系 (8) 2.4.3 Tanner介绍 (9) 第三章电路设计 (10) 3.1总体方案 (10) 3.2各级电路设计 (10) 3.2.1第三级电路设计 (10) 3.2.2第二级电路设计 (11) 3.2.3第一级电路设计 (12) 3.2.4三级运放整体电路图及仿真结果分析 (14) 第四章版图设计 (15) 4.1版图设计的流程 (15) 4.1.1参照所设计的电路图的宽长比,画出各MOS管 (15) 4.1.2 布局 (17) 4.1.3画保护环 (17) 4.1.4画电容 (17) 4.1.5画压焊点 (18) 4.2 整个版图 (19) 第五章 T-Spice仿真 (21) 5.1提取T-Spice文件 (21) 5.2用T-Spice仿真 (24) 5.3仿真结果分析 (26) 第六章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摘要 本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个CMOS三级运算跨导放大器,该放大器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通过开关的开和闭,选择单级、两级、三级组成放大器,以获得不同的增益和带宽。用ORCAD画电路图,设计、计算宽长比,仿真,达到要求的技术指标,逐级进行设计仿真。然后用L-Edit软件根据设计的宽长比画版图,最后通过T-Spice仿真,得到达到性能指标的仿真结果。 设计的主要结果归纳如下: (1)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电路分析 (3)设计宽长比 (4)画版图 (5)仿真 (6)结果分析 关键词:CMOS运算跨导放大器;差分运放;宽长比;版图设计;T-Spice仿真

2.5Gb 和3.125Gb 速率级CMOS 限幅放大器

2.5Gb/s和 3.125Gb/s速率级CMOS限幅放大器* 胡艳,王志功**,冯军,陶蕤 (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南京市四牌楼2号,210096) 摘要:本文采用TSMC 0.35μm CMOS工艺实现了可用于SONET/SDH 2.5Gb/s和3.125Gb/s 速率级光纤通信系统的限幅放大器。通过在芯片测试其输入动态范围超过40dB,输出摆幅为400mVp-p,功耗250mW,含信号丢失检测功能,可以满足商用化光纤通信系统的使用标准。 关键字:光纤通信,限幅放大器,CMOS工艺,SONET/SDH Design of CMOS Limiting Amplifier for SDH 2.5Gb/s and 3.125Gb/s Systems HU Yan, WANG Zhi-gong, FENG Jun, TAO Rui (Institute of RF- & OE-IC’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18,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limiting amplifier was realized in TSMC 0.35μm CMOS technology for the use of SDH 2.5 Gb/s and 3.125 Gb/s systems. Evaluated via on-wafer testing, this limiting amplifier offers an input dynamic range of more than 40dB, provides a constant output 400mVp-p and includes a module of loss detection. Therefore, this limiting amplifier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Key words: optical communication; limiting amplifier; CMOS technology; SONET/SDH 1引言 随着人们对信息服务的种类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步光纤网/同步数字序列(SONET/SDH)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具有很多其它通信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例如:成本低,可靠性高,通信容量大等。目前2.5Gb/s的系统已得到普遍应用。 在光纤通信系统中,限幅放大器(LA)具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可用于含无源滤波器的时钟恢复电路中,以抑制由于输入信号码型不同而引起的时钟信号的幅度变化;其次,可用于光接收机的主放大器;第三,可用作数据和时钟处理电路的输入输出缓冲部分。目前主要采用GaAs或双极性硅工艺生产[1]。 CMOS工艺虽不具有GaAs或双极性硅工艺的速度优势,但随着CMOS工艺的不断发展,CMOS工艺已经达到比较高的速率。根据仿真结果0.35μm、0.25μm和0.18μm 工艺的特征频率分别为13.5GHz、18.6GHz 和49GHz。因此采用CMOS工艺设计高速的限幅放大器具有良好的前景。

仪表放大器的设计说明

目录 一、绪言 (7) 二、电路设计 (8) 设计要求 (8) 设计方案 (8) 1、电路原理 (8) 2、主要器件选择 (9) 3、电路仿真 (10) 三、电路焊接 (13) 四、电路调试 (14) 1、仪表放大电路的调试 (14) 2、误差分析 (15) 五、心得体会 (18) 六、参考文献 (19)

绪言 智能仪表仪器通过传感器输入的信号,一般都具有“小”信号的特征:信号幅度很小(毫伏甚至微伏量级),且常常伴随有较大的噪声。对于这样的信号,电路处理的第一步通常是采用仪表放大器先将小信号放大。放大的最主要目的不是增益,而是提高电路的信噪比;同时仪表放大器电路能够分辨的输入信号越小越好,动态围越宽越好。仪表放大器电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智能仪表仪器能够检测的输入信号围。本文从仪表放大器电路的结构、原理出发,设计出仪表放大器电路实现方案,通过分析,为以后进行电子电路实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同组成员帅威、智越的共同努力下,大家集思广益,深入探讨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分工负责个部分的工作,我和帅威负责前期的电路设计和器件的采购,后期的焊接由智越完成,最后的调试由我们三个人共同完成。本报告在做实验以及其他同学提出的富有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由我编写,报告中难免会有不足或疏漏之处,还望大家指正为谢!

第一章电路设计 一、设计要求 1、电路放大倍数>3000倍 2、输入电阻>3000kΩ 3、输出电阻<300Ω 二、设计方案 1、电路原理 仪表放大器电路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两级差分放大器电路构成。其中,运放A1,A2为同相差分输入方式,同相输入可以大幅度提高电路的输入阻抗,减小电路对微弱输入信号的衰减;差分输入可以使电路只对差模信号放大,而对共模输入信号只起跟随作用,使得送到后级的差模信号与共模信号的幅值之比(即共模抑制比CMRR)得到提高。这样在以运放A3为核心部件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中,在CMRR要求不变情况下,可明显降低对电阻R3和R4,RF和R5的精度匹配要求,从而使仪表放大器电路比简单的差分放大电路具有更好的共模抑制能力。在R1=R2,R3=R4,Rf=R5的条件下,图1电路的增益为:G=(1+2R1/Rg)(Rf/R3)。由公式可见,电路增益的调节可以通过改变Rg阻值实现。

一种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一种折叠共源共栅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关键词:运算放大器,ADC, DAC,模拟集成电路,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跨导运算放大器,共源共栅 1 引言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运算放大器广泛应用于高速模/数转换器(ADC)、数/模转换器(DAC)、开关电容滤波器、带隙电压基准源和精密比较器等各种电路系统中,成为模拟集成电路和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的核心单元电路,其性能直接影响电路及系统的整体性能,高性能运算放大器的设计一直是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研究的热点之一,以折衷满足各种应用领域的需要。 许多现代集成CMOS运算放大器被设计成只驱动电容负载。有了这样只有电容的负载,对于运放放大器,就没有必要使用电压缓存器来获得低输出阻抗,因此,有可能设计出比那些需要驱动电阻负载的运算放大器具有更高速度和更大的信号幅度的运算放大器。通过在一个只驱动电容负载的运算放大器输出端只有一个高阻抗节点,可以获得这些提高,这些运算放大器在其他节点看到的导纳与MOS管的跨导在一个量级上,因此他们具有低阻抗。 有了所有相对低阻抗的内部节点,运算放大器的速度得到最大化,这里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低节点阻抗使得所有节点而不是输出节点的电压信号降低,然而,各种晶体管的电流信号可能非常大,对这些运算放大器,应看到补偿通常是由负载电容达到的,这样,当负载电容变大,运算放大器通常变得更稳定也更慢,这些现代晶体管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他们的跨导值(即输出电流和输入电流的比)。因此,一些设计者称这些现代运算放大器为跨导运算放大器或者运算跨导放大器(OTA)。 在各种OTA结构中,折叠共源共栅运放结构的运算放大器可以使设计者优化二阶性能指标,这一点在传统的两极运算放大器中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共源共栅技术对提高增益、增加PSRR值和在输出端允许自补偿是有用的。这种灵活性允许在CMOS工艺中发展高性能无缓冲运算放大器,目前,这样的放大器已被广泛应用无线电通信的集成电路中。 本文介绍的运放是一种采用TSMC 0.18 μm Mixed Signal SALICIDE(1P6M,1.8V/3.3V)CMOS工艺的折叠共源共栅运放,并对其进行了DC,AC及瞬态分析,最后与设计指标进行比较。 2 电路结构分析 如图1所示,该图是一个差动输入单端输出设计,他的基本思想是将共源共栅MOS管应用于输出差动对中,但使用的MOS管与输入级中使用的那些MOS管类型相反,例如,图中由M1和M2组成的差动对MOS管为N沟道。而由M1c和M2c组成的共源共栅MOS管是P沟道MOS管,这种相反类型MOS管得安排允许这个单增益级放大器的输出在相同偏置电压水平上作为输入信号。应该提到的是:即使一个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基本上是一个单增益级,他的增益也可能非常合理,约为700-3000。出现这样一个高增益是因为增益是由输入跨导和输出阻抗的情况决定的,输出阻抗由于使用了共源共栅技术而非常高。 图中显示的差动到单端的转变是由M5,M5c,M6,M6c。组成的宽幅镜像电流源实现的,在差动输出设计中,这些可能被2个宽幅共源共栅电流吸收器所代替,并且可以添加共模反馈电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