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
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
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
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解题方法归类就语文学科来说,如今的试题,多为三大部分,一是书写,二是阅读,三是写作。
阅读题中客观题越来越少,主观题是主流,所以,我想重点谈的就是这类题型。
中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一、品味炼字类[题目形式](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
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
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解析:“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结合“音书”一词,可以理解为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含义,再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所作,突出了自己久居蛮荒之地的孤寂、苦闷及对家里人的思念之情,故答案应为: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二、名句赏析类[题目形式](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 解析: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后人传诵,是因为它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向人们揭示了深刻的哲理。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
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想象描述类诗歌鉴赏题,有字数限制,题干中的关键词是“画面”——即要求将下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再现出来。描绘时要将天外之“星”、山前之“雨”、“路转溪头”忽然呈现出来的社林“茅店”等形象无一遗漏地一一再现。此外,答题时还需要注意用语的简洁优美。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 作者:
———————————————————————————————— 日期:
中考古诗词鉴赏的五种题型及答题技巧
来源于网络 2012-10-08 09:15 【大中小】【我要纠错】
古诗词鉴赏题是中考语文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纵观历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这类题目一般文字浅易,学生对考点也比较熟悉,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
首先应明确景物的特点,可理解为: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然后说出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
考查要点如下: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
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
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
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
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
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
“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
“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
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最全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满满的套路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 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 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中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 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 “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 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 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 意等)。
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
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 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 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 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常用词语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 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
2.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 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 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中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 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 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方法技巧总结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其实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著、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梅臣《陶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
语文专题:古诗词鉴赏窍门一、考点盘点诗词鉴赏主要考点有: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概括诗词曲大意,体味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3、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曲中重点词、重点语句的含义。
(2)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主要是描写、抒情、议论,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区别。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3)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手法有比兴、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
(4)谋篇布局的技巧。
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的律诗绝句,篇幅虽然短小,但十分讲究谋篇布局。
懂得古代诗歌谋篇布局的技巧,也是诗歌鉴赏必备的条件。
能够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掌握诗词曲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等。
备考时首先要注意理解内容,对古诗词句意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其次要注意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再次要注意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等。
二、鉴赏字词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整理(共六大考查类型)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题型归纳一、意象意境类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形象)提问方式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题模式】诗歌描绘了的意象。
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或品格。
【答题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分析下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示例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刚劲品格。
(步骤三)2.分析意境型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公式: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答题模式】①诗歌描写了意象;②营造的氛围,组成一幅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或给人的启示和思考。
【答题思路】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二、思想感情类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提问方式: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答题格式:(1)这首诗通过对……的描写,(2)展现了……的画面,(3)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古诗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三轮冲刺知识点+答题注意+真题解析+专项练习古诗鉴赏(原卷版)诗词鉴赏做题技巧总结关于对诗意理解的考查,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可大致归纳如下:1.诗歌的主要内容有:(1)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
(2)咏物言志诗,通过所咏之物寄托诗人品质或理想。
(3)即事感怀诗,因一事而引发感慨。
(4)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感慨。
(5)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等。
2.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有:(1)豪放洒脱的形象,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乐观豁达的形象,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慷慨悲壮的形象,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忠心报国的形象,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踌躇满志的形象,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4.诗歌语言的以下特点:(1)清新自然,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生动形象,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含蓄隽永,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4)言简义丰,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平实质朴,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6)简洁明快,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诗歌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
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寓情于景,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中考语文古诗阅读鉴赏知识梳理(3)——古诗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
中考语文古诗鉴赏知识梳理(三)第一部分:知识梳理诗歌常考题型及解题思路一、画面描绘题1.常见提问方式:(1)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X句诗呈现的景象。
(2)XX句诗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答题思路:(1)找出描写的意象,找名词,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找形容词,找准。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
(4)展开联想,丰富句子。
二、环境描写作用分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结合诗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2)XX句描写XX景物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分析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时,首先要简单描绘所写的画面。
(2)分析环境/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①交代诗歌写作的背景(天气、季节、战争等)②渲染……气氛/营造……氛围;③烘托人物/诗人XX心情(3)揣摩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示例:南乡子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分)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答题点1:描绘画面)寥寥几笔就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答题点2:分析作用)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做铺垫。
(答题点3:分析情感)三、赏析题1.常见提问方式:(1)XX句中“X”字好在哪里?(2)XX句中运用了叠词“XX”“XX”,请简要分析其效果。
(3)XX句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答题思路:(1)首先点明诗句运用的特殊手法(如果赏析的是某个字,且该字未运用特殊手法,则解释该字的意思);(2)分析手法是如何运用的(例:如果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则分析将XXX比作XXX);(3)分析该手法写出了事物/景物什么样的特点;(4)揣摩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注】赏析的点多种多样,有字的意思丰富,有词性活用,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还有语言特色等,如果题目未点明具体赏析哪一点,要多角度考虑。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各题型的答题技巧
一、分析意境型
• 1.提问方式:
• ⑴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⑵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 答题模式(三步走):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 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
• 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中 “隐”“没”两字的表达效果
• 答:“隐”字在诗中是“隐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 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步骤2);
• “没”字在诗中是“淹没(于)”之意(步骤1),写出了银 河淹没在破晓பைடு நூலகம்曙光中(步骤2),
• 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步骤3)。
• 五、一词领全诗型 • 1.提问方式: • 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2. 答题要求: • ⑴分析该词对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方面); • ⑵分析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形式方面)。
•
山行即事 王 质
•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
三江小渡 杨万里
•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 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 【注】将:行,流过。
•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 简要分析。
• 答:(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 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 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 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阅读答题技巧
【各个专项答题技巧】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手法(-)修辞手法比喻:生动形象反复/比照:突出强调夸张:情感更加强烈(-)表现手法(诗歌特有)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衬托:正衬;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虚写实)联想想象;双关;借代;对偶;由近及远;由上而下……(三)抒情方式宜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注释:景是什么?情是什么?物是什么?志是什么?请进一步说明。
二、内容送别诗思乡诗爱国诗边塞诗忧国忧民诗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其他三、结构首联(1-2句)1.交代了……(天气、气候、季节、时间、地点).总领全诗2.与标题、尾联相呼应.(环境描写)渲染了……气氛;烘托了……情感;奠定了……感情基调颔联/颈联1.交代了……. “xx”字词……2.修辞/表现手法.承上启下/过渡句/承接了前面的……,引出了下文的…… 尾联1.总结全诗.升华中心感情2.与标题和前诗相呼应.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四、情感.送别诗:依依不舍的伤感;劝慰鼓励;离愁别怨1.思乡诗:思乡思人;思而不能归的无奈、惆怅.爱国诗:想要建功立业的决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苦闷2.边塞诗:对边塞恶劣环境的描写;对艰苦作战的士兵的同情;对腐败官员的批判;战士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对边塞奇异、瑰丽风光的喜爱与赞美.忧国忧民诗:对辛苦百姓的同情/怜惘;对百姓生活的关切3.怀古诗:怀古鉴今;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山水田园诗: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对•官场的厌恶,对大自然的喜爱4.其他:就题论题五、题型1.炼字类(词)本义;文义;修辞和感情;【不能换,假设换掉,那么……】2.画面描绘类抓意向(人/事/物/景);串成一句话;总说描绘了一幅……图3.句子/表现手法赏析类手法+内容+结+情4.名句赏析类该句的道理+具体生活实际+你要怎么做5.首联/颔联/颈联请慎重,可能要考虑结构层面的作用6.全诗?请慎重,可能每一句诗都要思考有无答分点记叙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标题考点(1)文章标题的作用一一A.点明文章中心……B.设置了悬念……C.以XX为线索,利于展开故事情节(标题如果是物)D.用XX象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标题如果是物)(2)文章标题的含义一一A.深层含义(感情);B.浅层含义(顾名思义)二、词语考点联系全文,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部编版)
2023年备战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手法技巧(原卷版)一、知识点讲解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⑵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⑷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2.解答分析:这类提问注重的是诗歌整体的艺术表现特色,主要应从诗歌的整体构思、诗歌整体的艺术技巧方面来解答。
3.答题步骤:⑴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⑵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⑶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4.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
5、常用手法及其作用讲解(一)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抒情:(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直接(即景抒怀、直抒胸臆)、间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怀古伤己);2.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直接(正面)、间接(侧面);3.咏物(叙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4.议论(议论往往与抒情结合一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二)修辞手法及作用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针;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语文中,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其中阅读又可以包括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三大部分。
每一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考察目的,诗歌鉴赏需要考生有相对较好的艺术体会感。
今天,嘉兴学思堂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下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快速浏览,确认诗歌的流派和类别做诗歌鉴赏题时,首先应快速浏览一下诗歌内容,确定一下诗歌的流派和类别,比如从内容上分可以山水田园诗、边塞诗,有写作手法上确定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从描写对象上看是抒情还是写景,以此对诗歌有个初步的了解。
默读诗歌,查看注释和题目对诗歌有个初步了解之后,可以仔细的将诗歌默读一遍,除了主体内容以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题目:写作的时候我们常常被要求“点题”,可见题目对于文章的关键作用。
在诗歌中,题目常常是诗眼或者中心事件,有助于帮助我们对诗歌进行理解。
作者:看是否是我们熟悉的作者,如果是熟悉的作者,可以从他其他诗歌中推断诗歌的一些特点。
注释:诗歌鉴赏会给到考生一些注释,有可能是典故、背景或者还没学到的词语释义,这些注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背景和大意。
题目:通过看题目的内容,反向推测原诗的内容大概。
寻找诗文的中心句一般诗词中一定会有一联是表达作者的中心思想的。
有的时候可能是我们曾经看到过的名句,但有的时候是我们没接触过的。
这个时候,就要通读全诗,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做判断。
“歌以咏志,诗以传情”,诗歌常被用来借景抒情、借故感怀、托物言志,所以我们要确定作者在诗歌中写了哪些景,借了哪些典故,或者吟咏了什么物,然后把握它的感情,找到中心句。
分析诗歌的手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分析诗歌,可以看看这是什么类型的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典故,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表达手法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了怎样的作用。
通过这样的思考,完成对诗歌的梳理。
文章来源:/study.asp?id=1270。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及答题技巧
【导语】锲⽽舍之,朽⽊不折;锲⽽不舍,⾦⽯可镂。
备考也需要这样持之以恒的精神。
为您提供中考语⽂古诗词鉴赏⽅法及答题技巧,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看看吧! 鉴赏四步法 ⼀抓修辞 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喻、拟⼈、⽤典、对⽐了。
1.⽐喻 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的特征,以达到⽣动形象的⽬的。
答题格式:诗⼈运⽤⽐喻的修辞,把什么⽐作什么,⽣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的特征。
举例:⼭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天祥《过零丁洋》) 运⽤⽐喻的修辞,诗⼈把民族危亡⽐作“风中絮”,把个⼈的⼈⽣坎坷⽐作“⾬打萍“,⽣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世的感慨。
⼜如: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运⽤⽐喻的修辞,诗⼈以“病树、沉⾈“⾃⽐,既⽣动形象的表达了诗⼈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态度,⼜揭⽰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深刻哲理。
2.⽤典 诗⼈运⽤典故,⼤都是为了表达⾃⼰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运⽤典故,表达了⾃⼰渴望重⽤,为国建功⽴业的愿望。
⼜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运⽤“闻笛赋“、”烂柯⼈“德的典故,表达了⾃⼰既有见到⽼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 运⽤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的突出特点。
举例:⽓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运⽤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的特点。
⼜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诗⼈运⽤夸张的修辞,⼀个“割“字,突出了泰⼭的⾼⼤雄伟、遮天蔽⽇的景象。
再如:烽⽕连三⽉,家书抵万⾦。
(杜甫《春望》) 诗⼈运⽤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妻离⼦散,家书的宝贵,对家⼈的⽆限思念之情。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综观近年来的中考语文,诗歌赏析题型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下面就谈谈应考策略。
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技巧一、托物言志型、咏史型鉴赏题要答出“表层”及“深层”两方面。
表面上看,是对某物及某个历史人物的感叹,而实际上往往表达自身的某种情感。
在回答这类问题时,既要答出表层意思,也要答出深层意思。
示例:题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于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后两句表达怎样的感情?【解析】从表层(榴花)及深层(自身)组织答案。
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并借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无限感叹。
二、炼字型的鉴赏题要答三步。
常见到这样的问题:“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者:“某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对这类题,作答时,不要孤立地只读该字,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来分析。
具体说,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描绘出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解析】按三个步骤组织答案。
答案: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此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此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此步骤三)。
三、意境类鉴赏题要答三步。
问题:“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者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有时也这样问:“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从三个部分作答,即描摹诗歌图景——概括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部编版)
2023备考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行文结构(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及鉴赏术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寄寓寄托、怀古伤今、起兴、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想像联想、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点题、委婉、以乐写哀、以景结情。
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二、专项演练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章叠句。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桃夭》的三章之间只是变换了个别词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初中语文2023中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共三种题型)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指导一、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一、诗歌鉴赏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解题技巧1、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2、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3、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4、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南浦别??白居易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答:同意。
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5、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6、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年全国卷2)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
数枝幽艳湿啼红。
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
人间辛苦是三农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步骤三)7、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答题示例: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8、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答:第一问: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步骤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