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环境微生物实用、考试、学习知识点整理
真核与原核原核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
原核细胞:其细胞核发育不完善,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明显的核膜,没有特异的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典型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真核真核细胞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
真核细胞:细胞核发育完善,有定形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等),有明显的核膜,有特异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大多数生物,包括高等生物都是真核的,如酵母菌、霉菌等。
革兰氏染色由于细胞壁化学组成的不同,可把细菌分成两大类G+菌和G-菌,革兰氏染色试验是一种复染色法,即通过多次染色达到区分不同细胞结构的目的不同:G+菌和G-菌的差异主要在于细胞壁组成和结构上的不同,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份的含量不同染色步骤:1.涂片固定 2.初染—结晶紫染液第一次染色1min 3.媒染—碘-碘化钾溶液浸湿1min4.95%乙醇溶液进行颜色洗脱5.复染—红色的蕃红染液第二次染色革兰氏阴性菌G+菌是紫色,G-菌是红色由表可知: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有以下两点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的关系:G+菌的等电点低于G-菌,所带负电荷更多,因此,它与结晶紫的结合力较大,不易被乙醇脱色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的关系; G+的细胞壁脂类少,肽聚糖多,G-则相反,故乙醇容易进入G-细胞,进行脱色。
细菌细菌的细胞结构可分为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一般结构(或基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内含物及细胞核物质等。
它们是所有细菌所共有的。
特殊结构:如糖被、荚膜、鞭毛等。
它们是某些细菌所特有的。
所以特殊结构是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鞭毛、菌(纤)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又有液泡、储存性颗粒、核质等。
细菌的细胞结构:①细胞壁:细胞最外面的坚韧而略有弹性的薄膜。
化学组成:肽聚糖、蛋白质、脂类细胞壁的作用:①固定细胞外形;②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③阻拦大分子物质进入④使某些细菌具有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⑤为鞭毛提供支点,使鞭毛运动细胞壁之内,统称为原生质体,包括: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间体或称中间体,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与质粒②细胞质膜:在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一层半透性膜,它可以选择性吸收物质。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环境工程微生物是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有害物质降解等过程的科学,其知识点主要包括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代谢与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等。
下面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1.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微生物参与地球物质的循环,如有机物的分解和转化、氮循环、硫循环等。
-微生物参与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解过程,如有机物、重金属等的生物降解。
-微生物参与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等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如厌氧消化、好氧污泥法等。
2.微生物的分类与特征:-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是环境中最广泛存在的微生物。
-微生物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生态特征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如细菌根据形态可分为球菌、杆菌、弯曲菌等。
-微生物还具有耐寒、耐干、耐酸碱等特点,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3.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微生物的生长过程可分为潜伏期、指数期、平稳期和衰老期等阶段,其中指数期是微生物数量急剧增加的阶段。
-微生物的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芽孢形成、孢子形成等,不同方式的繁殖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受限于养分、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
4.微生物的代谢与降解:-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包括有氧代谢和厌氧代谢两种,其中有氧代谢产生较多的能量,厌氧代谢则在缺氧条件下进行。
-微生物通过产酸、产碱等方式调节环境pH值,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微生物通过降解酶的产生,可分解有机废物、降解有害物质等。
5.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微生物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转化、生物降解等方式修复环境污染。
-微生物通过喜气微生物、耐酸碱菌等的应用,可以修复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等特殊环境。
-条件良好的微生物栖息地,如湿地、土壤等能提供较好的微生物修复效果。
总之,环境工程微生物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转化和降解等过程,掌握微生物在环境中的重要作用、分类与特征、生长与繁殖、代谢与降解以及应用等知识点,对于实现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
环境工程微生物总结微生物是环境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
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各个环境工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环境工程微生物的应用和研究进行总结。
首先,微生物在固体废物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固体废物厌氧处理过程中,厌氧微生物通过降解有机物产生甲烷等有用气体。
同时,厌氧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有机物质,减少厌氧分解废物产生的刺激性气味。
在固体废物堆肥过程中,好氧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有效减少有机物的体积,降低固体废物处理成本。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在固体废物中降解有害物质。
例如,一些微生物可以降解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废弃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其次,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废水处理是环境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微生物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在生物脱氮过程中,厌氧微生物可以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减少废水中的氮含量。
在好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降解和吸附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使废水达到排放标准。
此外,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还可以降解具有抗酶性的有机物质,如难降解的染料及有机溶剂。
另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空气净化过程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生物过滤器是空气净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降解。
微生物利用废气中的有机物质作为其生长和能源来源,在过滤材料中降解、氧化有机物质,从而净化空气。
如生物脱硫也是环境工程中重要的气体处理技术之一,通过微生物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将含硫废气中的硫化物转化为硫酸盐,达到脱硫的目的。
此外,微生物在环境工程中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
例如,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技术,利用微生物催化剂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电能。
微生物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利用微生物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可以应用于医学、环境保护等领域。
另外,近年来在遗传工程学方面的进展也为环境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绪论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
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
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1~3个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E.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S. aureus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µ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大多数病毒小于0.2µ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同一种微生物世界各地都有,在江、河、湖、海、土壤、空气、高山、温泉、水、人和动物体内外、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地、南极、北极、冰川、污水、淤泥、固体废物里等处处都有。
自然界物质丰富,品种多样,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途径呈多样性,从无机营养到有机营养,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存在于几乎任何环境中,包括水、土壤、空气和其他生物体表面。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状、螺旋状等。
细菌可以通过分裂繁殖,速度很快,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很快就能形成大量的细菌群。
细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不仅可以造成疾病,还能够发酵食品,产生有益的酶和维生素。
真菌是一类复杂的微生物,它们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
真菌可以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土壤、水域、甚至是人类的皮肤和黏膜表面。
真菌可以通过营养丝状菌丝体进行繁殖,有些真菌还可以通过孢子进行传播。
真菌对人类和其他生物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真菌可以造成癣症和念珠菌感染等疾病,而另一些真菌则是著名的食用菌类。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小传染体,只有在寄主细胞内才能生长和繁殖。
病毒可以感染细胞,改变细胞的代谢过程,并在细胞内大量繁殖,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
病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非常巨大,它们不仅是许多传染病的病原体,还可以导致多种癌症和慢性病。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可以生活在水域、土壤和其他生物体内。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有的是裸露的,有的有壳,它们可以通过二分裂、多裂和接合等方式进行繁殖。
原生动物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帮助分解有机物质,维持生态平衡。
微生物在食品和工业发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乳酸、醋酸等物质,从而使食品得以保存和提味。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产生抗生素、酶和激素等有用的生物制品,对医药和生物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角色之一。
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维持土壤和水体的生态平衡,而原生动物则是食物链的重要成员,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在医学上,微生物研究对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微生物可以是疾病的致病原因,也可以是医学上重要的诊断指标。
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理和代谢特点,可以开发出更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点
1.微生物按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或无分为哪两大类?微生物按照细胞核膜、细胞器及有丝分裂等的有或无,可划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
、2.将微生物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为?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3.微生物六界分类系统是如何划分的?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植物界。
4.原核微生物包括有哪些?原核生物包括一藻(蓝藻)、二菌(细菌、放线菌)、三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5.细菌的形态有哪些?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丝状菌,弧菌6.细菌的细胞结构细菌是单细胞。
所有的细菌都有如下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层片等。
7.细菌的培养特征:固体培养基—根据菌落表面特征进行鉴定细菌明胶培养基—根据形态溶酶区进行细菌分类半固体培养基—根据细菌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能否运动液体培养基—细菌分类8.真核微生物包括哪些?原生生物包括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9.原生动物的营养类型有哪3类?全动性营养:吞食其他生物和有机颗粒为食。
植物性营养:这类原生动物含有色素体,与植物一样,能利用光、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供自身消费。
腐生性营养:某些无色鞭毛虫及寄生性原生动物,借助体表的原生质膜,依靠吸收环境或寄主中的可溶性有机物为生10.存在于废水生物处理构筑物种的原生动物有哪些?其在水处理中的指示作用?(1)鞭毛虫喜在多污带和α-中污带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或在处理效果差时鞭毛虫大量出现,可作污水处理的指示生物。
(2)变形虫喜在α-中污带或β-中污带的自然水体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则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出现。
(3)游泳型纤毛虫多数是在α-中污带和β-中污带,少数在寡污带中生活。
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货载处理效果差时出现。
(完整版)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绪论1、巴斯德现象及柯赫法则答:巴斯德贡献:(1)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说”(曲颈瓶实验)(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家蚕软化病问题的解决、推动了微生物病原学说的发展。
柯赫贡献:(1)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2)建立了一系列微生物的研究方法(3)分离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4)创立了病原微生物的柯赫法则:一、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发现,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二、可自原寄主获得病原微生物的纯培养;三、纯培养物人工接种健康寄主,必然诱发与原寄主相同的症状;四、必须自人工接种后发病寄主再次分离出同一病原的纯培养。
2、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①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
国古代:②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
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③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代表人物:巴斯德和科赫。
④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⑤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应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
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3、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答:体积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知识点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 内容1.土壤中的微生物由于土壤具备了各种微生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水分、空气、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所以成了微生物生活的良好环境。
可以说,土壤是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也是它们的大本营,土壤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可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物质转化,因此,土壤微生物是构成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最大,类型最多,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
2.水体中的微生物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水中溶解或悬浮着多种无机和有机物质,能供给微生物营养而使其生长繁殖,水体是微生物栖息的第二天然场所。
⏹淡水微生物淡水中的微生物多来自于土壤、空气、污水或动植物尸体等,尤其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常随土壤被雨水冲刷进入江河、湖泊中。
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一部分生活在营养稀薄的水中,一部分附着在悬浮于水体中的有机物上,一部分随着泥沙或较大的有机物残体沉淀到湖底淤泥中,成不水体中的栖息者,另外也有很多微生物因不能适应水体环境而死亡。
因此,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一般要比土壤中的少。
水中微生物的含量和种类对该水源的饮用价值影响很大。
在饮用水的微生物学检验中,不仅要检查其总菌数,还要检查其中所含的病原菌数。
由于水中病原菌数比较少,所以通常采用与其有相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的数量作为指标,来判断水源被人、畜粪便污染的程度,从而间接推测其他病原菌存在的概率。
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标准是:1ml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100个(37℃,培养24h),而1000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则不能超过3个(37℃,48h)。
⏹海水微生物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咸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7.5%。
一般海水的含盐量为3%左右,所以海洋中土著微生物必须生活在含盐量为2%~4%的环境中,尤以3.3%~3.5%为最适盐度。
海水中的土著微生物种类主要是一些藻类以及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弧菌属和一些发光细菌等。
3.空气中的微生物空气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相反,日光中的紫外线还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因此,它不适宜微生物的生存。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绪论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二名法: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铜绿假单细胞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3、学名=属名+sp.(or spp)微生物特征:1.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2.代谢活跃,类型多样3.防止迅速,容易变异4.抗逆性强,休眠期长5.种类繁多,数量巨大6.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微生物的重要性:1.环境、能源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2.医药3.农业、食品4.生物工程5.科学研究1.2 微生物的发展史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8000年前---1676年细菌冶金、制曲酿酒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科赫法则: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四、发展期(生化时期)1897---1953 Buchner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1953---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巴斯德的贡献: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
《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
微生物的物质转运与排泄
膜转运机制
微生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 和通道蛋白实现物质的主动和被 动转运,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
物质排泄
微生物通过多种方式将代谢废物 和过剩物质排出体外,以维持细
胞内外环境平衡。
抗性机制
部分微生物具有排出有害物质和 抗生素的抗性机制,这些机制有 助于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存活和
THANKS
感谢观看
微生物的共生与拮抗
共生关系
微生物间存在多种共生关系,如互惠共生、寄生共生等,它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利用资源,促进彼 此的生长发育。
拮抗作用
某些微生物会分泌抗生素等物质,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生长,以获取更多的生态位和资源。
微生物的菌群互作与生态平衡
菌群互作
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群,它们之 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 ,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
氮、磷去除
某些微生物具有硝化、反硝化作用,能够去除废水中的氮、磷等营 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生物膜技术
利用微生物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通过生物膜对废水的吸附、降 解作用,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微生物在固废处理与资源化中的应用
1 2 3
堆肥技术
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固体废弃物进行好氧堆肥,将 有机物质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实现有机废弃物 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微生物能利用多种营养物 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 、气体等,表现出极高的 营养类型多样性。
代谢途径多样性
微生物具有多种代谢途径 ,包括好氧呼吸、厌氧呼 吸、发酵等,能够适应不 同环境和底物。
物质循环作用
微生物通过分解和合成作 用,参与环境中物质循环 ,对生态系统稳定和平衡 起到重要作用。
环境微生物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消毒:是指杀死全部病原微生物只要是营养细胞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灭菌:是指将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全部彻底消灭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或者使机体或材料内所含有的活细胞和微生物完全死亡的方法(例如通过加热))菌胶团:是细菌及其分泌的胶质物质组成的细小颗粒,是活性污泥的主体,污泥的吸附性能、氧化分解能力及凝聚沉降等性能均与菌胶团有关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互相分工协作、相依为命,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一种相互关系寄生:是一种生物侵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进行繁殖,对另一种生物损害或死亡。
分解代谢:是生物将自身或外来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为简单化合物的过程,又称异化作用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合成为自身细胞物质的过程,因此又称同化作用(或者合成代谢又称同化作用或生物合成,是从小的前体或构件分子(如氨基酸和核苷酸)合成较大的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过程。
)分批培养:是将微生物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使其在一定条件下生长繁殖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适应期:微生物进入新的生长环境后,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环境。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因素1、适宜温度正向促进微生物生长2、高温导致菌体蛋白变性,微生物死亡3、低温抑制微生物菌体蛋白复性生长4、温度在生物膜法中影响生物氧化进行需监测。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作用机理简述好氧生物膜净化作用机理1、首先上层生物膜中的生物吸附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将其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2、吸收溶解性的有机物和小分子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代谢产物;3、下层生物膜吸收从上一层生物膜流下来的代谢产物,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和H2O;4、老化的生物膜和游离细菌被原生动物吞食,最终废水得到净化。
简述固氮作用定义,原理,共生固氮、自生固氮举例说明微生物固氮作用,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在微生物(固氮生物)体内由固氮酶催化还原为氨的过程。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总结经典整理微生物是一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生物体,它们通常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
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个类群。
以下是对微生物的知识点进行经典整理:一、细菌1.细菌的结构:细菌通常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核酸、质粒和多种细胞器等结构。
2.细菌的分类:根据细菌的形态、结构、生长条件和营养特性等特征,可以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等多个类群。
3.细菌的繁殖: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和孢子形成等方式进行繁殖。
4.细菌的代谢: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化学能源代谢来获得能量,并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
5.细菌的作用:细菌在自然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氮循环、产生抗生素等。
二、真菌1.真菌的结构:真菌通常为多细胞生物,具有菌丝体、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2.真菌的分类:根据真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特性等不同,可以将真菌分为子囊菌、担子菌、接合菌和糖霉菌等多个类群。
3.真菌的生活方式:真菌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营养,它们可以通过产生酶分解有机物,然后吸收分解产物来获取能量。
4.真菌的作用:真菌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生物降解、食物发酵、肉类加工和药物合成等。
三、病毒1.病毒的结构:病毒通常为非细胞生物,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可以通过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病毒颗粒的形态。
2.病毒的分类:根据病毒的核酸类型、外壳形态和寄生范围等特征,可以将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裸病毒和包膜病毒等多个类群。
3.病毒的寄生方式:病毒不能独立生存,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它们可以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并释放核酸,利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制来复制自身。
4.病毒的致病性: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会破坏宿主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细胞受损甚至死亡,从而引发疾病。
四、原生动物1.原生动物的结构:原生动物通常为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核、溶液质和纤毛等结构。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微生物(microorganisms)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古菌和原生动物等。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各种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动物体内等,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关于微生物的一些知识点整理。
1. 细菌(Bacteria)是最常见的微生物之一,存在于几乎所有环境中。
细菌有多种形状,如球状(球菌)、棒状(杆菌)、螺旋状等。
细菌具有单细胞结构,可以独立进行代谢和繁殖。
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如帮助消化食物和产生维生素,但也有一些会引起疾病,如结核杆菌和沙门菌等。
2. 真菌(Fungi)是一类多细胞生物,与植物和动物有一定的区别。
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和子囊菌等。
真菌的细胞壁含有纤维素和几丁质,可以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
真菌在自然界中发挥着分解有机物质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但也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霉菌感染等。
3. 病毒(Virus)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病毒主要由核酸(DNA或RNA)和外包膜(有些病毒没有外包膜)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侵入细胞内部并利用细胞的代谢机制进行复制。
病毒引起许多人类和动物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狂犬病等。
4. 古菌(Archaea)是一类与细菌相似的单细胞微生物,但与细菌在遗传物质、代谢路径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有所不同。
古菌广泛存在于一些极端环境中,如高温泉、高盐度湖泊和深海热液口等。
古菌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人类在极端环境中的生存研究。
5. 原生动物(Protozoa)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被认为是动物界的最早分支。
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有些也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内。
原生动物有多种不同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包括自由生活和寄生生活。
原生动物对食物链的稳定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
2024年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范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境微生物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理解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方面。
2024年的环境微生物研究重点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环境修复、生态系统功能和气候变化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进行总结。
首先,环境污染控制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微生物在环境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和发展有效的生物技术和策略,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各类环境污染物,例如有机物、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努力发现和开发新型的环境友好型微生物材料,用于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治理。
其次,环境修复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点之一。
环境微生物可以通过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来促进土壤和水体的修复过程。
这涉及到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研究,以了解不同微生物在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高级技术手段,对环境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进行研究,以提高环境修复效率和效果。
第三,生态系统功能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影响着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过程。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例如微生物和植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以及微生物和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致力于研究微生物对土壤和水体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气候变化也是2024年环境微生物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微生物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以及微生物在调节气候变化过程中的作用。
此外,研究人员还将利用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研究微生物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应用潜力。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引言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存在和活动的微生物的学科。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和最丰富的生物群体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微生物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微生物的种类、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一类以显微镜观察才能看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
细菌按照形状和结构可以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形菌等。
真菌是一类以丝状真菌和酵母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常见于土壤、水体和空气中。
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细胞内复制。
除了这些常见的微生物外,还有一类被称为古细菌的微生物,它们具有特殊的生存能力,能够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盐和酸碱环境等。
微生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参与了许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碳循环、氮循环和硫循环。
在碳循环中,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参与了有机物和无机碳的相互转化。
在氮循环中,微生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利用的形式,并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在硫循环中,微生物能够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参与了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途径适应和改变环境条件。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氧气,使环境中的有机物降解得更快。
另外,微生物还能够降解环境中的污染物,如石油、农药等,从而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此外,微生物还能与植物形成共生关系,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通过固氮作用为植物提供氮源。
而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的物质又能够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环境微生物学的应用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微生物可以用于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如利用微生物降解石油污染物、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等。
环境微生物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1、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2、特点:⑴个体极小,测量单位为nm;⑵无细胞构造,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只含有一种核酸;⑶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不以横分裂法而是复制方式增殖;⑷有感染性。
3、亚病毒: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包括: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4、类病毒:只含独立侵染性的RNA组份,比病毒更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5、朊病毒:一种引起牛羊疾病只含单一蛋白质组份的感染因子。
6、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
7、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8、噬菌体的溶原性: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许多代不发生裂解的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他们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9、细菌的细胞构造:普通: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特殊: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衣鞘、光合作用层片。
10、内含物:多聚磷酸盐颗粒〔P源〕、聚β-羟基丁酸〔C源〕、硫粒〔S源〕。
11、是否含有鞭毛的判断:⑴菌落特征:有鞭毛的菌落边缘不齐且外表具有绒毛;⑵半固体试管穿刺培养,有鞭毛的能运动;⑶用鞭毛染色剂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12、菌胶团+吸附物=活性污泥。
13、革兰氏染色法:⑴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染剂〕—镜检—①紫色—阳性菌,②红色—阴性菌;⑵机制:①与细菌的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PH2~3,阴性4~5;②与细胞壁有关:阳性:壁厚,构造简单,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含量高,独含磷壁酸;阴性:壁薄,构造复杂,含极少量肽聚糖,脂质含量高,无磷壁酸。
14、蓝细菌的意义: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积极作用,可去除N、P,可做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15、放线菌的生活史: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6、原生动物指示生物的应用:⑴鞭毛纲:污水处理效果差;(眼虫:存在于多污带,α-中污带〕;⑵肉足纲:洼水池塘,水流慢藻类多的浅水,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存在〔变形虫α-中污带,β-中污带〕;⑶纤毛纲:游泳型:中污带,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处理效果较差;固着型:寡污带,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处理较好;⑷孢子纲17、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⑴轮虫:寡污带,污水处理较好;⑵线虫:水体自净程度差;⑶寡毛类:多污带;⑷浮游甲壳类:判断水体清洁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2、特点:⑴个体极小,测量单位为nm;⑵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只含有一种核酸;⑶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不以横分裂法而是复制方式增殖;⑷有感染性。
3、亚病毒: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
包括: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4、类病毒:只含独立侵染性的RNA组份,比病毒更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5、朊病毒:一种引起牛羊疾病只含单一蛋白质组份的感染因子。
6、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
7、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8、噬菌体的溶原性: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许多代不发生裂解的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他们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9、细菌的细胞结构:普通: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特殊: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衣鞘、光合作用层片。
10、内含物:多聚磷酸盐颗粒(P源)、聚β-羟基丁酸(C源)、硫粒(S源)。
11、是否含有鞭毛的判断:⑴菌落特征:有鞭毛的菌落边缘不齐且表面具有绒毛;⑵半固体试管穿刺培养,有鞭毛的能运动;⑶用鞭毛染色剂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12、菌胶团+吸附物=活性污泥。
13、革兰氏染色法:⑴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染剂)—镜检—①紫色—阳性菌,②红色—阴性菌;⑵机制:①与细菌的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PH2~3,阴性4~5;②与细胞壁有关:阳性:壁厚,结构简单,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含量高,独含磷壁酸;阴性:壁薄,结构复杂,含极少量肽聚糖,脂质含量高,无磷壁酸。
14、蓝细菌的意义: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积极作用,可去除N、P,可做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15、放线菌的生活史: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6、原生动物指示生物的应用:⑴鞭毛纲:污水处理效果差;(眼虫:存在于多污带,α-中污带);⑵肉足纲:洼水池塘,水流慢藻类多的浅水,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存在(变形虫α-中污带,β-中污带);⑶纤毛纲:游泳型:中污带,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处理效果较差;固着型:寡污带,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处理较好;⑷孢子纲17、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⑴轮虫:寡污带,污水处理较好;⑵线虫:水体自净程度差;⑶寡毛类:多污带;⑷浮游甲壳类:判断水体清洁程度。
18、四大微生物的菌落特征:19、微生物的营养物:⑴水:必不可少的溶剂及运输物质、参与重要的生化反应、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良好的导体,有利于散热,调节细胞温度和保持环境温度恒定;⑵C源和能源:构成细胞骨架、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的能量;⑶N源: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一般不提供能量;⑷无机盐:⑸生长因子: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的,但不能用简单的C,N源自我合成的有机物。
20、微生物的培养基:按功能和用途分:⑴选择培养基:根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置的培养基;⑵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化学物质,与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特征变化而区分的培养基;⑶加富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含量少或对营养要求较苛刻,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
21、营养物进入细胞的方式:⑴单纯扩散:非特异,不需要能量和载体;⑵促进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有较高的专一性,不需要能量;⑶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可分为单一运载,协同运载,反向运载。
22、基因转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需要能量的一直物质运输方式。
23、生长:正常情况下,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微生物的细胞质量不断迅速增长。
24、繁殖:单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有一个亲代细胞分解为两个大小、形态与亲代形同的子细胞,使得个体数目增加的增殖方式。
25、研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的培养基中,保持一定的文帝、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⑴停滞期:特点:分裂迟缓,代谢缓慢;原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
合成新的细菌,积累必要的中间产物;现象:细菌不立即生长繁殖,活菌数基本不增加;⑵对数期:特点: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现象:代谢活性最强,合成新细胞的速度最快,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数较一致;⑶静止期:特点:新生细菌数与死亡细菌数数目相当,总数达到最大值,并维持一定时间;原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有害代物的累积,物化条件不适合;常规活性污泥法常用静止期。
⑷衰亡期:特点:利用自身储藏的物质进行内源呼吸,细胞死亡数增加,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型。
原因: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分解代谢大大超过死亡代谢。
26、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区别:27、微生物的生长因子:⑴温度:酶的活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物质的溶解性;⑵PH:膜表面电荷及膜的通透性,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改变酶活性,酶促反应的速率及代谢途径。
⑶氧化还原电位;⑷溶解氧:作用:好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参与物质的合成;⑸太阳辐射;⑹活度与渗透压;⑺表面张力。
28、微生物之间的关系:⑴竞争:不同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对着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相互竞争,相互受到不利影响;⑵原始合作: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存在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收益;⑶共生: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组成的共生体;⑷偏害: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
甲方对乙方有害,乙方对甲方无影响;⑸捕食;⑹寄生:一种微生物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得以生长繁殖。
29、菌种的退化和复壮:⑴退化:菌种在保存或储藏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的优良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⑵复壮:使衰退的菌种回复原有的优良性状;方法:纯种分离;通过寄主进行复壮;联合复壮。
30、质粒: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
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
3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由生物与他们的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组成的一个自然体。
基本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2、生态平衡:即使有外来干扰,生态系统也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回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
33、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是土壤回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34、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土壤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
方法:原位生物修复,异位生物修复,植物生物修复。
35、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⑴固体法:平皿落菌法;撞击法;过滤法。
⑵液体法36、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河流和海洋中N、P营养过剩,使得水体中藻类过量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华,使海洋发生赤潮,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评价方法: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测定N、P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37、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降解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甲烷形成、光合作用。
38、N循环:包括氮化、硝化、反硝化、固氮。
39、好氧活性污泥法:(利用悬浮生长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养性微生物的处理方法)⑴原理:好氧活性污泥能絮凝有机物和无机固体污染物,同时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性污染物。
⑵结构与功能中心:菌胶团(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
菌胶团的作用:①有很强的生物絮凝、吸附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②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环境;③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栖息场所;④有指示作用。
⑶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作用和沉淀作用。
⑷培育及驯化:自然培菌,接种培菌。
40、好氧生物膜:(利用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的附着生长对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技术方法)⑴构造:由外到里:污水,流动水层,附着水层,生物膜,滤料⑵特性:高度亲水的物质,微生物高低密集的食物链⑶微生物组成:①生物膜生物:菌胶团辅以浮游球衣细菌,净化稳定污水水质;②生物膜面生物:纤毛虫及微型后生动物:提高净化速度;③滤池扫除生物:轮虫、线虫、寡毛类,除去滤池污泥,防止污泥积聚。
41、与好氧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的特点:微生物多样性高、生物膜各段的微生物类群不同、生物膜中食物链较长、具有较高脱N能力、单位处理能力大、系统维护方便、操作运行方便。
42、脱氮:⑴原理:①氨化: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和水解化转化为氨氮;②硝化: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转化为亚硝态和硝酸态氨;③反硝化:硝酸态氨在缺氧条件下进行脱氮。
⑵细菌:①氨化:中性,25~35℃,好养为主,兼性为辅;②硝化:革兰氏阴性,好养,大多为无机化能营养型。
世代时间长;③反硝化:有机化能营养,繁殖快,分布广。
⑶运行操作的关键:①污泥龄较长;②供给足够的DO;③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④PH7.5~8;⑤温度25~30℃。
43、除磷:⑴原理: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放P,好氧条件下可摄取超过其生理需要过量的P,则先让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放磷,再在好氧条件下充分的过量吸磷,再通过人工排泥从污水中去除部分磷。
⑵影响因素:溶解氧,温度5~30℃,PH6~8,污泥龄短较好(P含量高),BOD负荷和有机物性质(进水BOD/P>15,低分子易降解,有机物易呗聚磷菌吸收)。
⑶微生物:①聚磷菌:细胞内的异染颗粒是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标志;生长较慢,能适应厌氧-好氧交替环境而成为优势菌种;②发酵产酸菌:将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供聚磷菌使用。
44、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⑴酶的提取:预处理、酶的提取:①水溶液提取法(稀的盐溶液、缓冲液,水):PH为等电点两侧,西浓度盐溶液可促进酶蛋白的溶解度;②表面活性剂提取法;③有机溶剂(丁醇)提取法。
⑵酶的纯化:浓缩、去杂质、纯化(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层析法)、结晶。
⑶固定化酶:从筛选、培育获得的优良菌种体内中提高活性极高的酶,再用包埋法(或交联法、载体结合法、逆胶束酶法)等方法将酶固定在载体上,制成不溶于水的固态酶。
⑷固定化微生物:以与固定化酶相同的固定方法将酶活力强的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的方法。
⑸:固定化酶和微生物的方法: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包埋法,逆胶束酶系统。
对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最适用凝胶包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