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知识点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体内的超微小生物。
2、特点:
⑴个体极小,测量单位为nm;
⑵无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只含有一种核酸;⑶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不以横分裂法而是复制方式增殖;
⑷有感染性。
3、亚病毒: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包括:类病毒,朊病毒,拟病毒
4、类病毒:只含独立侵染性的RNA组份,比病毒更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5、朊病毒:一种引起牛羊疾病只含单一蛋白质组份的感染因子。
6、病毒粒子: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
7、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与聚集、释放。
8、噬菌体的溶原性:当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菌细胞后,在许多代不发生裂解的宿主细胞中检查不到噬菌体的存在,但他们却具有产生成熟噬菌体粒子的潜在能力。
9、细菌的细胞结构:
普通: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拟核。
特殊: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衣鞘、光合作用层片。
10、内含物:多聚磷酸盐颗粒(P源)、聚β-羟基丁酸(C源)、硫粒(S源)。
11、是否含有鞭毛的判断:⑴菌落特征:有鞭毛的菌落边缘不齐且表面具有绒毛;⑵半固体试管穿刺培养,有鞭毛的能运动;⑶用鞭毛染色剂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
12、菌胶团+吸附物=活性污泥。
13、革兰氏染色法:
⑴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染剂)—镜检—①紫色—阳性菌,②红色—阴性菌;
⑵机制:①与细菌的等电点有关:革兰氏,阳性PH2~3,阴性4~5;②与细胞壁有关:阳性:壁厚,结构简单,脂质含量很低,肽聚糖含量高,独含磷壁酸;阴性:壁薄,结构复杂,含极少量肽聚糖,脂质含量高,无磷壁酸。
14、蓝细菌的意义:在污水处理水体自净中起积极作用,可去除N、P,可做水体富营养化的指示生物。
15、放线菌的生活史:孢子的萌发、菌丝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16、原生动物指示生物的应用:⑴鞭毛纲:污水处理效果差;(眼虫:存在于多污带,α-中污带);⑵肉足纲:洼水池塘,水流慢藻类多的浅水,在活性污泥培养中期存在(变形虫α-中污带,β-中污带);⑶纤毛纲:游泳型:中污带,活性污泥培养中期或处理效果较差;固着型:寡污带,水体自净程度高,污水处理较好;⑷孢子纲
17、微型后生动物的指示作用:⑴轮虫:寡污带,污水处理较好;⑵线虫:水体自净程度差;
⑶寡毛类:多污带;⑷浮游甲壳类:判断水体清洁程度。
18、四大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19、微生物的营养物:⑴水:必不可少的溶剂及运输物质、参与重要的生化反应、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良好的导体,有利于散热,调节细胞温度和保持环境温度恒定;⑵C源和能源:构成细胞骨架、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及运动所需的能量;⑶N源: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一般不提供能量;⑷无机盐:⑸生长因子: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须的,但不能用简单的C,N源自我合成的有机物。
20、微生物的培养基:按功能和用途分:⑴选择培养基:根据某些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化学物质敏感程度的差异而设计配置的培养基;⑵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化学物质,与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产生的代谢产物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特征变化而区分的培养基;⑶加富培养基:由于样品中细菌含量少或对营养要求较苛刻,故用特别的物质或成分促使微生物快速生长的培养基。
21、营养物进入细胞的方式:⑴单纯扩散:非特异,不需要能量和载体;⑵促进扩散:高浓
度→低浓度,需要载体有较高的专一性,不需要能量;⑶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可分为单一运载,协同运载,反向运载。
22、基因转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需要能量的一直物质运输方式。
23、生长:正常情况下,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微生物的细胞质量不断迅速增长。
24、繁殖:单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时,有一个亲代细胞分解为两个大小、形态与亲代形同的子细胞,使得个体数目增加的增殖方式。
25、研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
分批培养:将一定量的微生物接种在一个封闭的、盛有一定体积液体的培养基中,保持一定的文帝、PH和溶解氧量,微生物在其中生长繁殖。
⑴停滞期:特点:分裂迟缓,代谢缓慢;原因:适应新的环境条件。合成新的细菌,积累必要的中间产物;现象:细菌不立即生长繁殖,活菌数基本不增加;
⑵对数期:特点: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稳定;现象:代谢活性最强,合成新细胞的速度最快,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数较一致;
⑶静止期:特点:新生细菌数与死亡细菌数数目相当,总数达到最大值,并维持一定时间;原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有害代物的累积,物化条件不适合;常规活性污泥法常用静止期。
⑷衰亡期:特点:利用自身储藏的物质进行内源呼吸,细胞死亡数增加,细胞出现多形态、畸形或衰退型。原因:生长条件的进一步恶化,分解代谢大大超过死亡代谢。
26、恒浊连续培养和恒化连续培养的区别:
27、微生物的生长因子:⑴温度:酶的活性,细胞膜的流动性,物质的溶解性;⑵PH:膜表面电荷及膜的通透性,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离子化程度,改变酶活性,酶促反应的速率及
代谢途径。⑶氧化还原电位;⑷溶解氧:作用:好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参与物质的合成;
⑸太阳辐射;⑹活度与渗透压;⑺表面张力。
28、微生物之间的关系:⑴竞争:不同微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对着食物等营养、溶解氧、空间和其他共同要求的物质相互竞争,相互受到不利影响;⑵原始合作:两种可以单独生活的生物存在于同一环境中,相互提供营养及其他生活条件,双方互为有利,相互收益;⑶共生:两种不能单独生活的微生物共同生活与同一环境中,各自执行优势的生理功能,在营养上互为有利而组成的共生体;⑷偏害:共存于同一环境的两种微生物。甲方对乙方有害,乙方对甲方无影响;⑸捕食;⑹寄生:一种微生物在另一种微生物体内生活,从中摄取营养才得以生长繁殖。
29、菌种的退化和复壮:⑴退化:菌种在保存或储藏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的优良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⑵复壮:使衰退的菌种回复原有的优良性状;方法:纯种分离;通过寄主进行复壮;联合复壮。
30、质粒:在原核微生物中除有染色体外,还含有另一种较小的。携带少量遗传基因的环状DNA分子。
31、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由生物与他们的生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组成的一个自然体。基本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32、生态平衡:即使有外来干扰,生态系统也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回复到原有的稳定状态。
33、土壤自净:土壤对施入一定负荷的有机物具有吸附和生物降解的能力,通过各种物理,化学过程自动分解污染物是土壤回复到原有水平的净化过程。
34、土壤生物修复:利用土壤中天然的微生物资源或人为投加的菌株,甚至用构建特异降解功能菌投加到各污染土壤中,将滞留的污染土壤速降解和转化,恢复土壤的天然功能。方法:原位生物修复,异位生物修复,植物生物修复。
35、空气微生物的测定方法:⑴固体法:平皿落菌法;撞击法;过滤法。⑵液体法
36、水体富营养化:湖泊、河流和海洋中N、P营养过剩,使得水体中藻类过量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华,使海洋发生赤潮,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蓝细菌和藻类等指示生物、测定生物现存量、测定原初生产力、测定透明度、测定N、P等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
37、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降解作用、呼吸作用、发酵作用、甲烷形成、光合作用。
38、N循环:包括氮化、硝化、反硝化、固氮。
39、好氧活性污泥法:(利用悬浮生长絮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一类好养性微生物的处理方法)
⑴原理:好氧活性污泥能絮凝有机物和无机固体污染物,同时吸收和分解水中溶解性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