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教案:第十六章电功和电功率
教案: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复习教案:第十六章电功和电功率一、教学内容本章复习的内容主要包括电功和电功率两个部分。
电功是指电流做功的过程,它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计算公式为W=UIt。
电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计算公式为P=UI。
本章将重点复习这两个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电功和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电风扇的工作原理,引出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功和电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练习: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进行计算。
4. 实验:进行一些实验,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让学生亲身体验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十六章电功和电功率一、电功1. 定义:电流做功的过程2. 计算公式:W=UIt二、电功率1. 定义:单位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2. 计算公式:P=UI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给出一个电路图,让学生计算电路中的电功和电功率。
2.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电路的电功率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电功和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一部分。
这是因为在物理学习中,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概念。
让我们来详细补充和说明电功和电功率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电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电功是电流做功的过程,它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全册教案一 运动得世界1、运动得相对性一个物体对参照物得位置如果发生改变则称该物体运动,若对参照物得位置没有改变,则称该物体静止。
例:教室相对于行走得人就是运动得。
龙舟相对于河岸就是运动得。
同步卫星相对于地球就是静止得。
龙舟相对于舟上得人就是静止得。
2、长度得测量选:选择一个清晰得刻度开始测量放:放正刻度尺、紧靠被测物瞧:测量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分度值:刻度尺里面最小得刻度值)记:记下数值与单位例:图中测出得该物长度就是 1、00 cm 、3、长度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100cm=103mm=106μm=109nm例:45μm=4、5⨯10-5m 0、23dm=2、3⨯107nm4、速度得计算公式:v=s/t 其中:(1)计算时将s 与t 得单位化成m/s 或者km/h(2)式中三个物理量应对应于同一个物体(3)懂得将题中得物理情景画成简图,找出相应得方程例:某同学乘坐得汽艇遥对一座高崖,她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她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 得速度正对高崖驶去,她喊时离高崖就是多远?解:5秒内人走得路程为: S 船=V 船t=100m/s ⨯5s=500m5秒内声音走得路程为:S 声=V 声t=340m/s ⨯5s=1700m如右图可知:她喊时离高崖得距离为:S= (S 船+ S 声)/2=1100m5、平均速度严格按公式v=ts 来计算,切勿利用V=221V V +来计算。
例:汽车在长100m 得公路上行驶,前50m 得速度为20m/s,后50m 得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m 公路上得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
解:前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2050=2、5s 后半段时间为:t=v s =sm m /1050=5s 所以全程得平均速度为:v=t s =sm 5.7100=13、3m/s[应用练习]1.小明同学坐在行驶得公共汽车内: (选填“运动”、“静止”)(1)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就是_______得;以行驶得公共汽车为参照物,小明就是______得。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机械能1.1 引言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与机械能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
提问:什么是机械能?为什么物体的机械能会有变化?1.2 动能讲解动能的概念,公式以及影响动能的因素。
举例说明动能的变化情况,如物体速度的变化对动能的影响。
1.3 势能讲解势能的概念,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解释势能的变化情况,如物体高度的变化对重力势能的影响。
1.4 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机械能会守恒,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二章:光现象2.1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传播现象,如日食、镜子等。
2.2 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包括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
2.3 光的干涉和衍射讲解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解释干涉条纹和衍射图样的形成原理。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应用。
2.4 光谱和颜色讲解光谱的组成,包括可见光谱和紫外线光谱等。
解释颜色的形成原理,如光的混合和光的分解。
第三章:电与磁3.1 静电现象讲解静电的产生,包括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
解释静电现象的应用,如静电除尘和静电喷涂。
3.2 电流和磁场讲解电流的产生和电流的磁场效应。
解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3.3 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如发电机。
3.4 电磁波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等。
解释电磁波的应用,如无线通信和微波炉。
第四章: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包括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如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分析。
4.2 动量和能量讲解动量和能量的概念,包括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通过实验或例题展示动量和能量的应用,如碰撞和抛体运动。
4.3 刚体和流体讲解刚体和流体的性质,包括刚体的转动和流体的流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篇1一、基本情况:从以往的物理考试成绩来看,优秀人数少,中等生生面广。
但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生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所以本期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及格率降低低分率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
帮助学生掌握好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水平。
三、工作措施: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四、教学内容:1、复习八年级物理和九年级物理。
2、做好专项复习和综合训练。
五、复习的重点和难点:1、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
力学的重点是压强、浮力、杠杆、机械效率。
而且出题的综合性较强,与前面学过的力的平衡等知识联系密切。
其中浮力是历年中考的热点,也是中考的难点,也是学生认为是最难入手的知识。
电学的重点是欧姆定律、电功率,它们的综合题又是电学考试的难点。
2、声学、热学、光学中,热量的计算和光学做图是考试常出的考点。
尤其是光学作图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知识。
六、复习方法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七、复习安排(一)第一轮复习(2月下旬至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1)记忆关。
(2)基本方法关。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安排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物态变化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4.注重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和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加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并撰写观察报告,以便下次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如冰融化、水烧开等,尝试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并撰写一篇观察报告。报告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真实、具体,逻辑清晰。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组选取一个生活中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该现象的原理和应用。在下节课上进行小组汇报,分享学习成果。
5.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将反思报告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2.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选择题:考查对温度与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理解;
-填空题:巩固物态变化的特点和热传递规律;
-计算题:运用物态变化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题: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现象。
3.结合教材和课堂笔记,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第12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为什么冰淇淋会融化?热水为什么会沸腾?”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5.作业小结: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这些亮点共同构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温度与物态变化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升。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贴近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2.问题导向: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问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温度与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了解温度与物态变化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和案例分析,巩固和深化对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内容:第1课时单位与测量【学习目标】1. 理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 掌握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能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对长度、质量、时间的感觉。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讲解:讲解长度、质量、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练习:让学生进行长度、质量、时间的测量与计算。
二、教案内容:第2课时运动与静止【学习目标】1. 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2. 掌握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能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难点: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相对位置变化的判断方法。
3. 讲解:讲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运动与静止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第3课时力与运动【学习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
2.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3. 能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4. 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案内容:第4课时重力与摩擦力【学习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
2. 掌握摩擦力的概念。
3. 能运用重力与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重力的概念。
难点: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生活中的重力和摩擦力的例子。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
3. 讲解:讲解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重力和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实际问题。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8篇九年级沪科版物理教案篇1内能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运动理论的初步认识(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1)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叫做平衡位置。
(2)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3)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4)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内能1.内能(1)物体的内能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都有关。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
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1)做功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名师教案:第15章探究电路复习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一、复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4)测量小灯泡工作电阻,画出电阻随电压变化的图线,并进行讨论。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复习重难点(1)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
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1、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能够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3、通过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的内容。
4、知道“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5、理解并能应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6、能按照安全用电的原则连接电路。
(二)题型、方法归纳选取经典选择题以及问答题形式,给学生讲解,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充分理解与掌握。
采用启发、诱思、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充分掌握这一章节的知识。
(三)典例精讲例1.一段1m长的电阻丝,下列做法能使它的电阻增大的是()A.对折B.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C.剪掉一半D.外表涂上绝缘材料解析:A、电阻丝对折后,导体的长度减小,横截面积增大,则导体的电阻减小,故A错误;B、电阻丝长度拉伸为原来的2倍后,导体的长度增大、而横截面积减小,导体的电阻增大;故B正确;C、把电阻丝剪掉一半,电阻丝的长度变短,电阻减小,故C错误;D、在电阻丝外表涂上绝缘材料,电阻丝的材料、长度以及横截面积均不变,电阻不变,故D错误.故选B.例2:下列因素中,对导体电阻大小有决定作用的是()A.导体是否接入电路B.导体两端的电压C.通过导体的电流D.导体的长度解:导体电阻大小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中的电流、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是否接入电路无关,故D正确.故选:D.例3:如图是研究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物图,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先同时闭合开关S和S1,两灯均发光,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S1,此时()A.甲表示数不变,乙表示数变大B.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变大C.甲表示数变大,乙表示数不变D.甲表示数变小,乙表示数不变解:根据电路图可知,同时闭合开关S和S1时,两灯泡并联,电流表甲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乙测量一条之路电流;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因此电流表甲的示数大于电流表乙的示数;断开开关S1后,电路为一个灯泡的基本电路,电流表甲乙都测量电路电流,此时两电流表示数相同;由于电流表原来位于支路中,因此电流表乙示数不变,电流表甲示数变小.故选D.(四)归纳小结1.通过回顾课本内容,学生能够说出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讨论完成以下问题1)研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分析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3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习如何计算合成和分解后的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计算力对物体的功。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
2.3 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情况。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3.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压力的计算方法。
3.2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气压和气压计学习目标: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计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气压的定义和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沪科版)教案第十五章复习课
复习课教学反思要点回顾一、电阻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________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_______。
2.国际单位:_________,符号:_________;常用单位:_______、_______。
换算关系:1 MΩ=_________kΩ,1 kΩ=_________Ω。
3.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滑动变阻器(1)构造:瓷筒、线圈、_________、金属棒、接线柱。
(2)原理:改变接入电路中_________来改变电阻。
(3)使用方法:①应_________联在电路中使用;②接线要_________;③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_________的地方。
(4)铭牌:如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 Ω 1.5 A”字样,“ 50 Ω ”表示___________;“ 1.5 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用:①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_________和部分电路两端的_________;②_________电路。
二、欧姆定律1.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_________,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
2.表达式:_________,变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3.适用条件:_________电路(即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
4.I、U、R 对应_________导体或___________段电路,三者单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三、伏安法测电阻1.原理:_________。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_________、_________。
3.电路图:4.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值电阻、电源、导线和开关。
5.步骤:(1)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示数,填入表格;(3)算出三次 R x的值,求出_________值。
2024-2025学年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沪科版)教案第十四章复习课
复习课要点回顾一、电荷1.电荷:具有吸引______物体的性质。
2.摩擦起电:用______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______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______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
5.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它是根据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
6.尖端放电:物体带电时,它的______容易产生放电现象。
二、电路1.组成:______、______、______和导线等元件。
2.电路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3.连接方式:4.电路图:用______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三、电流1.定义:导体中的电荷的______形成电流。
2.方向:物理学规定______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3.单位:(1)国际单位:安培,简称安,符号是 A ,(2)常用单位:毫安(mA )、微安(μA )。
(3)换算关系:1 A =______mA =______μA 。
4.测量:电流用______来测量,其使用方法是(两要两不要):(1)要______在待测电路中。
(2)要让电流从______接线柱流入,从______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教学反思(3)被测电流不要超出电流表的______;若超出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4)______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电源两端。
否则造成电源短路,可能会烧毁电源和电流表。
四、电压1.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______,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2.单位:(1)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
(2)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mV ),微伏(μV )。
(3)换算关系:1 kV =______V ,1 V =______mV =______μV 。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进行力的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3 摩擦力学习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物体的摩擦力,练习摩擦力的计算。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解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能量守恒的原理。
2.2 功的概念学习目标:学习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功的实验,测量力、位移和功的关系,练习功的计算。
2.3 机械能学习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学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第三章:声现象3.1 声音的产生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教学内容: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音的传播和接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声源的振动,讨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3.2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学习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特性,解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
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关于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学大纲的编制还应当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
欢迎分享!初三物理沪科版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流,会正确使用电流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电流大小的引入,培养学生类比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关于电流你了解多少?1.电流的成因:1.电流方向的规定:3、电池有正负两个极,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学生回答问题。
(二)、认识电流1. 播放水流视频,类比水流引入电流水流有强弱之分,单位时间内从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
电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样,有强弱之分呢?2.教师演示课本52页----观察:灯泡的亮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电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学生看书52页,得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流。
并自学电流的单位及各单位之间的进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4.电流单位转换练习①房间灯泡中的电流约0.2A,等于 mA.②半导体收音机电源的电流约50 mA,等于 A.③计算器中电源的电流约100μA,等于 A.④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1 A,等于μA.5.课件展示和看课本52页了解一些常用电器的工作电流的大小。
(三)测量电流1.学生看书使其知道,1.电路中电流大小需用电流表测量;2.电流表的符号是A2.探究活动:1认真观察电流表。
观察电流表的外观,你能发现什么?2拿到一个测量仪器先观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3自学J0407型直流电流表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电流表的用途b.电流表的测量范围?怎么选择测量范围?选择0--0.6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电流值;选择0—3A量程时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电流值?c.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电流表读数。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3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学问目标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
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精确值和估量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分误差和错误。
力量目标1、培育观看力量:对图形和图像观看,了解通过视觉推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看刻度尺,熟悉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育思维力量: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养成仔细、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屡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看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熟悉到人的感觉并非牢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展实际测量的重要性。
列举了学生熟识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忙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意观看的环节。
对于“长度的单位”供应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
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分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关于测量局部,由于学生缺乏定量讨论自然现象的阅历,对测量的重要性熟悉缺乏,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熟悉到利用感觉器官做推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牢靠的,需要进展测量”的结论。
教师可以在此根底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准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详细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现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留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看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
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老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场景发现物理问题,自觉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问题解决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奇妙之处,从而拉近初中物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沪科版初三物理优秀教案1一、教学目的:1、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通过动手实验,体验科学讨论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培育学生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沟通与合作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归纳总结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2、正确的使用电流表测量串、并联电路电流三、教具准备:每组三节干电池,一只电流表,两个小灯泡,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说明这节课的内容:(1)练习使用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2)讨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二)、进行新课这节课要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在实验中学习正确使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分两部分进行。
(1)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串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接在a、b、c三处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请同学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出a、b、c三处的电流值,并填入课本表2-1中。
在学生动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学生先检查实验器材、明确实验步骤和要记录的数据外,还要提醒学生,要按电流表的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实验结束按完成的前后,把前三组的测量数据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内。
表2:讨论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测量数据IaIbIc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组织讨论:比较三组数据的共同点,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
(2)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先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并联电路图,再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先后把电流表按在干路和两个支路上的三幅电路图,在每幅图上都要标出电流表的+、-接线柱。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5篇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1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105Km/s=3×108m/s。
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N/Kg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沪科版初三物理教案篇2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2R=U2/R(纯电阻公式)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压强p的单位用帕斯卡(Pa)。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学案: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在设计这节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的教学案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复习了解电路这一章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能够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知道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目标:1. 复习电路的基本概念,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2. 能够分析简单的电路图,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3. 能够运用电路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电路图的分析。
难点: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图示,实物电路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电路图示,电路搭建器材。
活动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比如一个照明电路,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这个电路,并尝试说出电路中都有哪些部分,每个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二、知识回顾(10分钟)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的组成,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图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比如一个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
学生在搭建电路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以及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四、课堂讲解与练习(10分钟)我会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电路中电流的形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电路图,让学生分析并找出电路中的电源、用电器、开关和连接方式。
五、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我会让学生通过反思本次活动的学习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复习教案(2013年沪科版)
淇滨区第一中学活页教案―九年级物理九年级物理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课题第十三章复习教案课时安排 1 第1课时教学课型新授课□ 实(试)验课□ 复习课□ 实践课□ 其他□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单位。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4、通过探究活动,认识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
5、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焦耳。
6、了解比热容概念、符号及单位。
7、会查比热表。
能根据水的比热大这一特性解释一此有关的简单现象。
8、根据比热容能进行热量的计算。
9、能根据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10、知道热机的概念,了解内燃机是热机的一种。
11、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的异同点。
12、能表述内燃机各个冲程的工作状态和能量转化。
13、知道内燃机工作进有废气污染,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内能与什么有关?比热容的含义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热机的工作过程热值的含义及计算热机效率的含义及计算。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含义及相关的热量计算。
热机效率的含义及计算。
课前准备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知识梳理温度与内能 1.温度和温度计(1)温度定义:表示物体的。
单位: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
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
(2)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使用方法:A、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B、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
2.物体的内能(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由于而具有的,以及分子之间的总和。
(2)物体的内能与有关,同一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
(3)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是。
3.热量及热传递(1)热量: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
(2)热传递的
条件是物体之间有,内能由向传递。
二.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所吸收的。
(2)单位:,符号:。
2.水的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是,物理意义是:1kg的水温度需吸收的热量。
3.热量的计算(1)物体吸收热量公式:。
(2)物体放出热量公式:。
三.内燃机热机效率 1.热机: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转化为的装置。
2.内燃机(1)定义:直接在发动机内燃烧产生动力的热机。
(2)分类:常见的内燃机有和。
(3)四冲程:是指,,,。
(4)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把转化为,做功冲程把转化成。
3.热机效率(1)热值: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是燃料的一种。
(2)热机效率:热机转变为的能量与燃料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
例题 1、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棉花燃烧起来了。
为什么? 2、将一根铁丝反复弯折数十次,铁丝被弯折处发热。
分析其原因。
3、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热容大 B.吸热多的物体比热容大 C.比热容大的物体吸热多,比热容小的物体吸热少 D.水的比热容比冰的比热容大 4、在城市修建人工湖,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能有效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水的�l�l�l�l�l较大,在同样受热或冷却时,温度变化
�l�l�l�l�l的缘故。
5、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B.它的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它的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它的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8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7、关于四冲程汽油机和柴油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气缸的都是空气 B在压缩冲程柴油机气缸内气体温度比汽油机低 C在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空气,柴油机吸入气缸的空气和柴油的混合气 D在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汽油机吸入气缸的是空气。
8.课外小组
的同学们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取500g水放在烧杯中,测得水的温度为20℃,然后向酒精灯倒入10g酒精,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将温度计插在水中观察水温的变化,当温度计的示数恰为70℃时,酒精灯内的酒精全部消耗完。
[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求:①请计算该实验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②有的同学试图用水吸收的热量来计算酒精的热值,请你回答这种做法是否可以,并说明理由。
③若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该实验酒精灯燃烧效率是多少?
练习 1、摩擦生热的实质是利用______改变物体内能的过程。
2、热传递的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多少就是________,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热传递中,高温物体将能量向_______传递,直至各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下列事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1)冷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以暖和_____;(2)比赛中,从竿的顶端滑到底端时手感到发热
_________;(3)密封的空气被压缩时温度升高________;(4)火炉上烤饼子,饼子变热_________;(5)用挫刀挫铁块,铁块变热_________;(6)把烧热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_________。
4、冬天觉得手冷时,常将两手掌紧贴后搓一搓,并向手上呵气,就会觉得暖和些。
试说明这样做的道理,并说明这两种做法的区别是什么?
5、沙漠地区在日光照射下,要比湖泊湿地处温度升高得快,这是因为() A.沙石吸热多 B.沙石的比热容小 C.沙石的密度大 D.沙漠地区日照时间长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煤油用掉一半,它的比热容减为原来的一半 B.温度升高多的物质,比热容一定大 C.给物体加热,物体的比热容增大 D.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大于水升高的温度
7、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组成,在这四个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
8、为节约能源,需提高热机的效率,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效率的是 A、尽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B、尽量增加热机的工作时间 C、尽量减少废气带走的热量 D、尽量减少热机部件间的摩擦
9、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kg的水从25℃加热到100℃,燃烧了6kg的无烟煤。
[ 水
的比热容为4.2×103J/(kg• ℃),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J/kg]
试求: 1.锅炉内200kg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焦耳? 2.6kg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焦耳?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
作业设计 1.热机的广泛使用,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主要污染有大气污染,这是因为废气、粉尘的大量排放;消除和减轻污染的主要方法有:改进燃烧设备和加装消烟除尘设备,采用几种供热的方法,大力推广使用煤气和天然气。
2.有关热机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热值大的燃料,就能提高热机效率 B.多燃烧一些热值大的燃料,就能提高热机效率 C.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提高热机效率 D.无论用什么方法,都不能是热机效率等于或大于
1 3.某四冲程内燃机,飞轮转速为300R/mi n,活塞面积为120cm2,行程L是0.3m,假如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平均压强是5×105Pa,这台内燃机的功率是多大?如果内燃机每1min燃烧0.03kg的燃油,内燃机的效率是多大?(q燃油=4.2×107J)4.5kW 21.4%
板书设计第十三章复习 1、温度 2、内能定义因素改变方法 3、比热容定义含义,举例,水的比热容。
4、热量计算 5、热值定义举例 6、热机效率。
定义计算。
教学随笔或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