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
城市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应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分区规划、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园林绿地设计等5个规划设计层次。
2.目前,我国各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组织形式大致有三种:①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合作编制;②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规划方案征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再进行调整、论证和审批;③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编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规划成果经专家和领导部门审定后,交由城市规划部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规划基础资料四个部分。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指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5.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包括:总则、规划目标与指标、市域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布局和分区、城市绿地分类规划、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古树名木保护、分期建设规划、规划实施措施、附录。
6.目前,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体系主要由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中心区绿地率(%)、城市中心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等构成。
计算原则:①计算城市现状绿地和规划绿地的指标时,应分别采用相应的城市人口数据和城市用地数据;规划年限、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应与城市总体规划一致,统一进行汇总计算。
②绿地应以绿化用地的平面投影面积为准,每块绿地只应计算一次。
③绿地计算的所用图纸比例、计算单位和统计数字精确度均应与城市规划相应阶段的要求一致。
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审批程序①建制市(市域与中心城区)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重点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
国土规划主要是进行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合理发展的战略布局,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给国民经济带来长远计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11.可持续空间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可持续空间结构是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定程度下,随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而产生的。空间结构理论主要侧重经济要素的探讨,追求空间排列组合的最优,集聚效益的最大,较少甚至没有涉及资源、环境成本和社会公平问题,而这些正是可持续空间结构所包含的重要内容。
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建议书是对准备建设项目的设想和建议,是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水土资源,经全面调查研究,掌握基本资料,分析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等条件后,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国家推荐建设项目的报告。
内容:
(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
(2)项目提出的依据、必要性、目标和任务;
4.简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及其在国家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节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在国家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体现了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3)是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规划与管理》考试复习提纲——1/2/3/4/8章(LL部分)1.环境管理的里程碑事件a)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发表《寂静的春天》,该书通过对污染物迁移、变化特别是滥用杀虫剂DDT后果的描写,向人们阐述了海洋、天空、河流、土壤、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b)1972年,罗马俱乐部公布《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分析了世界人口、工业发展、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五种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以当时的人口与工业增长发展下去,世界将面临“崩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
c)1972年6月,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人类环境会议,这是第一个关于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
该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文件,《宣言》将会议形成的共同看法和制定的共同原则加以总结,提出了7个共同观点和26项共同原则,初步构筑起环境规划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总体框架。
d)1974年,在墨西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联合召开的资源利用、环境与发展战略方针专题讨论会上形成了三点共识:①全人类的一切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②要发展以满足需要,但又不能超出生物圈的容许极限;③协调这两个目标的方法即环境管理。
e)1983年第38届联大通过决议,成立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d Commission on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WCED)。
次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Gro HarlemBrundtland)出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以“持续发展”为纲领,制定“全球的变革日程”。
f)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给出了如下定义,“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g)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和发展大会”,把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树立环境与发展相互协调的观点与解决途径,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
环境规划与管理复习重点第⼀章绪论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个复合⽣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研究,⽽对⼈类⾃⾝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环境规划的基本任务: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民⽣活⽔平提⾼对环境越来越⾼的要求,对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活动做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和部署。
环境规划是为改善环境质量制定进可⾏性⽅案⽽环境保护与建设⽅案则是其中的核⼼内容环境管理:1.21.3 环境规划的作⽤简1、促进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保障环境保护活动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3、合理分配排污削减量、约束排污者的⾏为4、以最⼩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5、是实现环境管理⽬标的基本依据3.2 环境规划的类型3.2.1按规划期划分长远环境规划:10年以上中期环境规划:5-10年(最常见是五年规划,便于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同步、纳⼊。
)短期环境规划:年度环境规划---五年规划的年底安排,可以对五年规划进⾏修正和补充。
***五年规划是环境规划的核⼼长远规划:制定长远环境⽬标和战略措施,宏观,不具体年度环境规划:具体,不全⾯3.2.2按环境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划分(1) 经济制约型(是为了满⾜经济发展的需要)-----环境保护服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先污染后治理(2)协调型-----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进⾏的规划,是当前的主流。
(3)环境制约型-----经济发展服从环境保护的需要,较少,也有,如⽇本。
3.2.3 按环境要素划分⼤⽓污染控制规划、⽔…、固废…、噪声污染控制规划3.2.4 按⾏政区划和管理层次划分国家、省、市、县、乡环境规划等。
上⼀层次的环境规划是下⼀层次的依据和综合,下⼀层次规划是上⼀层次规划的条件和分解,因⽽下⼀层次的规划的实现是上⼀层次规划完成的基础。
3.2.5按性质划分(1)⽣态规划---从⽣态保护出发,在综合分析各种⼟地利⽤的“⽣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的⼟地利⽤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文如下:生态环境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得基本条件,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保护与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得一项基本方针。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得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建设祖国秀美山川,就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得重大战略部署。
全面实施这项跨世纪得宏伟工程,既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得伟大壮举,也就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得实际行动与对世界文明作出得重要贡献。
为此,国家制定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得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得实际出发,本规划仅对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建设得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天然林等自然资源保护、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草原建设、生态农业等。
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概况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大量宝贵得经验。
特别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等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开展黄河、长江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荒漠化治理力度,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加强草原与生态农业建设,使我国得生态环境建设进入了新得发展阶段。
40多年来,全国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万平方公里,修梯田、建坝地、治沙造田1067万公顷,人工造林保存面积3425万公顷,飞播造林2533万公顷,封山育林34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百分之十三点九二(按郁闭度大于0、3计算,如按国际通行得郁闭度大于0、2计算,相当于百分之十五点二五)。
建成50个生态农业示范县与20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点,人工种草与改良草地保留面积1482万公顷。
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作出得各种努力正在并将继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得影响。
《生态环境规划》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42)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2.环境系统3.环境容量4.环境承载力5.环境承载量6.环境评价7.环境预测8.水污染控制系统9.水污染控制单元10.水环境容量11.清洁生产12.人为大气污染源13.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14.土地利用15.土地利用规划16.固体废弃物17.工业固体废物18.容量总量控制19.生态修复20.生态城市21.循环经济22.乡镇环境规划23.生态城市费用最小分配原则24. A-P值法25.噪声26.酸雨二、填空题1.环境规划的研究对象是这一大复合生态系统,它可能指整个国家,也可能指一个区域。
2.环境规划的基本内容包括,,,,,,,。
3.环境系统的组成要素有各种大气组成物质、、、以及人类生存所处的近地空间与各种人工构筑我。
4.我国环境总量控制可分为、、三类。
5.复合生态系统的功能可归纳为、、、。
6.环境规划指标的类型主要有、、、以及。
7.环境评价的主要内容有、、。
8.环境预测的主要内容、、、、。
9.大气污染预测包括、。
10.水污染预测包括、。
11. 大气环境规划的内容有、、、、、。
12.大气环境规划的类型有、。
13.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的步骤分为:、、、、。
14.土地利用规划按时间期限可分为、和。
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方法包括、、和。
16.固体废物管理规划的具体步骤、、和。
17.生态城市的内涵表现在、、、。
18.环境规划的类型按规划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年度环境保护计划。
19.我国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法。
环境生态工程复习.doc
1.生态工程: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和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促进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2.生态工程的原理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再生、循环”。
3.环境工程与生态工程:环境工程的目的就是通过开发技术及工艺解决经济系统的污染问题,并保障环境的健康安全。
基本的做法是把污染物集中到系统外进行处理。
生态工程则寻求一条系统内解决的思路,通过生态工程的自设计和其他工艺的结合,实现系统污染的零排放或最小排放。
生态工程的边界要大于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研究对象是自然系统,而生态工程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环境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环境科学,而生态工程的理论基础是生态学。
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相比,均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但着重点不同。
一般认为,生态工程是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活的生态系统及技术来解决环境问题,而环境工程则依赖新的化学、机械或物质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
4.生态工程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农业持续发展②生态工程与我国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③生态工程与我国的工业与城市发展5.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①物质能量的多层分级利用系统②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系统③“废物”再生利用和环境调节工程系统④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⑤多功能农工联合生产系统。
6.生态工程的特点:①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活的生物为主体,强调利用生物与生物的共生功能、生物物质的循环再生功能、食物链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适应原理,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生产工艺设计。
②利用生态系统的反馈控制和稳态机制等稳定性特点,生态工程重视培育和利用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
③生态工程强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④生态工程尤其是农业生态工程是在石化农业逐渐走入死胡同的形势下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化农业的种种弊端。
⑤生态工程包括生态工程系统和生态工程技术两个方面。
7.我国现代生态工程研究㈠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内容:①生态农业②无公害农业和绿色食品③有机农业我国的农业生态工程研究的特点:①研究对象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内容广泛,综合性更强。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
环境规划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环境管理:通过全面规划,协调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运用经济、法律、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达到既要发展经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又不超出环境的容许极限。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是环境决策在时间、空间上的具体安排,是规划管理者对一定时期内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作出的具体规定,是一种带有指令性的环境保护方案,其目的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3.“三同时”制度: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4.环境容量:指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的最大数量。
5.循环经济: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6.环境绩效:环境绩效是指一个组织基于其环境方针、目标、指标控制其环境因素所取得的可测量的环境管理体系成效。
7.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产品寿命和服务领域持续地应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战略。
8.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9.污染预防:减少污染废物及防止污染的策略。
10.环境标志:是一种标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标签,是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它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合格,而且在生产、使用和处理处置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环境优势。
11.环境统计:是用数字反映并计量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12.源削减:包括减少在回收利用、处理或处置以前进入废物流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数量的活动,以及减少这些有害物质、污染物的排放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危害的活动。
13.生态敏感性: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子对外界压力或干扰的适应能力。
14.环境管理体系:是指全面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评审和保持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代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严峻的挑战面前,制定一份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理念、目标、措施等方面探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规划理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同时,规划应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规划目标(一)生态保护目标1.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功能。
2.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3.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二)环境治理目标1.控制污染物排放,实现环境质量改善。
2.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做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
3.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消耗强度。
(三)社会发展目标1.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2.增加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壮大。
3.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规划措施(一)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规范环境污染治理行为,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
(二)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提高监测预警、污染治理等技术水平,为规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资源优化配置合理安排土地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模式的应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理解,引导公众形成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促进社会全面参与保护工作。
(五)加强跨区域合作生态环境保护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更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加强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跨国界的环境问题。
四、规划实施(一)落实责任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建立健全环境监管机制,加强执法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城市生态环境复习资料
1.经典生态学与现代生态学经典生态学:意识到环境和气候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生态学从描述、解释走向机制;生态学已在学科范围层面构建其系统;生态学专门研究机构和学术刊物的涌现现代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形成;条件:高精度的分析测定和遥感等技术发展;客观:社会的需求-环境、人口和资源问题2.城市生态学:对人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
3.现代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边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将城市视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生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特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用上旨在运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调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和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
4.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环境+城市生态。
城市环境:城市人类外部的物理环境城市生态: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人工环境及复合系统②以人为中心的复合体③环境要素与生态关系结合型5.城市物质:指构成城市及维持城市运行所必须的成分6. 城市物质(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①物质丰盈程度对城市选址的影响②城市物质中隐藏流的比例反映了城市发展环境代价和负面效应大小③城市物质的人均消耗强度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结构特征④城市物质流对城市地质环境的影响⑤城市物质数量与城市规模的关系7.城市物质效应分析:城市物质流分析(围绕物质的输入、输出与存量来进行。
主要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指标计算和分析等环节),城市物质代谢分析(通过分析物质流动与资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结构变化来研究物质代谢的动力机制与调控策略)8.能源的概念: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光热动力等任一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
9.能源的三个基本特征:利用的相互替代性,传递与转化性,品质的差异性除此之外,城市能源的特征独特性还体现在:(1)构成及运行的系统性(2)生产及消费的不均衡性(3)能源消耗在城市中的集聚现象(4)城市能源流动的网络(5)城市能源利用效率10.能源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选址:工业革命前后,城市对内外能源的利用的跨度变化城市规模:城市化、中小城市、大城市、巨型城市人口迁移:农村缺乏有效的能源系统城市形象: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全球一体化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11.能源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能源类型具有不同的污染效应,因此能源消费结构直接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休养所绿化环境优化与生态建设规划考核试卷
B.人工湿地建设
C.河流改道
D.河岸生态化改造
7.在绿化环境中,以下哪种景观设计元素不推荐使用?()
A.亲水平台
B.生态岛
C.大型喷泉
D.滨水步道
8.关于生态建设规划,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生态建设主要是为了美化环境
B.生态建设应追求快速效果,短期内见成效
C.生态建设应充分考虑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
3.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采用节能设备和绿色建筑材料,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实施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
4.针对该休养所,规划方案包括:增加绿化面积,种植本土植物;建立生态步道和休闲空间;实施雨水花园和绿色屋顶;推广节能减排措施。预期效果是提升环境品质,降低维护成本,增强生态稳定性。实施步骤为前期调研、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后期管理和评估优化。
A.适地适树
B.选择当地物种
C.强化后期养护
D.采用快速生长的树种
14.以下哪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绿化环境中的水资源?()
A.河流疏浚
B.河岸植被缓冲带
C.水体富营养化
D.雨污分流
15.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生态建设规划的成效?()
A.社会经济条件
B.当地政策支持
C.公众参与程度
D.自然资源状况
16.在绿化环境优化中,以下哪些设计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7.生态建设规划只需要关注自然环境,不需要考虑人文社会因素。()
8.在绿化环境中,适当增加人工照明可以提高环境的生态质量。()
9.为了提高绿化环境的经济效益,可以适当减少绿化面积,增加商业设施。()
10.生态建设规划应注重保护原有植被,避免不必要的土地平整和植被清除。()
城市生态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生态规划复习资料城市生态规划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使城市与自然环境实现协调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规划活动。
在建设快速发展的城市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愈发凸显,城市生态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等方面进行复习。
一、概念城市生态规划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对城市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配置,对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的规划活动。
其基本原则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追求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将生态保护放在城市发展的首位,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系统思维原则:将城市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规划,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3.可持续性原则:在城市规划中注重长期发展,保护可再生资源,降低环境压力。
4.公众参与原则:充分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鼓励公众参与城市生态规划的决策过程。
5.科学性原则: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科学研究和决策。
三、方法1.生态评价:评估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和问题,确定城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可持续性。
2.生态修复:通过采用合理的生态修复措施,修复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
3.景观规划:通过景观设计和规划,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和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的可视性和美观性。
4.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湿地公园、绿地、河道绿化等生态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和自然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
5.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城市产业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城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四、案例1.新加坡梦幻花园:新加坡作为一个高度城市化的国家,通过生态规划和建设,成功打造了一座被誉为“城市中的花园”的梦幻花园。
通过大规模绿化和景观建设,新加坡创造了一个宜人的城市环境,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主要内容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中国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已经正式发布了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目标,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这个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环境质量的改善该规划旨在消除环境污染,以提高中国的环境质量和人民生活的质量。
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空气污染。
该规划将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改善城市交通,促进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以降低大气污染的程度。
2. 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该规划将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河道环境管理,改善城市污水和农业排水的处理水平,并控制重金属和化学品的排放。
3. 土壤污染防治。
该规划将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防止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染物的污染,以及重金属等非点源污染的排放。
二、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该规划将致力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
以下是该规划在这一领域的重点:1. 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严格控制建设性项目和资源开发活动,保护优质生态环境。
2. 确定重点生态系统和区域。
制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计划,确保受损和破坏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和保护。
3. 激励生态环境保护。
制定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促进环保产业繁荣发展。
三、低碳经济的发展该规划也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1. 发展清洁能源。
制定清洁能源政策,推动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升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水平。
2. 加快节能减排。
推广先进的高效节能技术,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领域改进能源利用效率。
3. 促进碳市场建设。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和碳税制度,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企业实现碳中和。
四、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该规划还将加强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管理体系、监测网络、应急管理体系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严格的制度保障。
生态规划复习题
⽣态规划复习题⽣态规划课程复习题:第⼀章⽣态规划概述1、什么是⽣态规划?⽣态规划有哪些类型,如何划分?⽣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段辨识、模拟和设计⽣态系统内部各种⽣态关系和⽣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和保护的⽣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态对策,促进⼈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态建设规划;城市⽣态规划:景观⽣态规划: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2、现代⽣态规划特点?1、以⼈为本2、以资源环境承载⼒为前提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4、⾼效、和谐、可持续。
此外,⽣态规划作为区域⽣态建设的核⼼内容、⽣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样,具有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性的特点。
3、我国⽣态规划⽅向?以⽣态城市规划为重点,以⽣态建设、功能恢复、重点保护、系统管理和单元调控为⼿段,围绕⽣态⽰范区、⽣态省、⽣态市、⽣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开展系统的规划研究⼯作。
4、⽣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原则3、功能⾼效原则4、趋势开拓原则5、保护多样性原则6、区域分异原则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5、⽣态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现代⽣态规划的⽅法及程序源于系统科学在⽣态规划中的应⽤,⼀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
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纲。
编制阶段------完成⽣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
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步骤:编制规划⼤纲;进⾏⽣态调查;⽣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案的建⽴;规划⽅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案的审批与实施。
6、⽣态规划内容包括哪些?1、⽣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2、环境容量和⽣态适宜度分析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及规划⽬标的研究4、⽣态功能区划与⼟地利⽤布局5、环境保护规划6、⼈⼝适宜容量分析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8、园林绿地系统规划9、资源利⽤与保护规划7、什么是⽣态功能区?概念:根据区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考试复习题
1.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某一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进行结构改善和功能强化的中、长期发展和运行的战略部署,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在恢复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各类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稳定与协调发展。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以人为本、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规划标准从量倒序、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作用:(1)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好社会发展计划;(2)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3)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4)为国家制定国名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生态环境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5.生态环境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在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但分别又有自身的特点。
城市规划师为了确定城市性质、规模、空间发展方向,通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综合布局。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是通过对城市各项生态关系布局与安排,调整城市人类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城市的和谐、高校、持续的发展。
6.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综合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实用性。
7.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是指将一定量的资本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按照一个科学的程序,经过决策好实施,最终达到特定的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建设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从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必要性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是为了预防和减轻建设项目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可以帮助项目方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阶段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项目的可持续性。
此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可以提高项目的社会形象和竞争力,获得政府和公众的支持。
二、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
规划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综合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规划应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相适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和利益,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3.预防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规划应在项目的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前预测和评估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4.科学性原则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应当科学合理,依据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进行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最新理论和技术,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方法1.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确定环境保护的重点和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项目的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和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
生态环境规划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规划:是指为了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开展,把“社会一经济一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刻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容量总量操纵:是指环境容量所准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操纵。
3、目标总量操纵:是指依据环境目标提出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削减量的操纵。
4、费用最小分配原那么:是以治理费用作为目标函数,以环境目标值作为约束条件,使系统的污染治理投资费用总和最小,求得各污染源的准许排放负荷。
5、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在人类生存和自然生态不致受害的前提下,某一环境单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环境容量:环境容纳某种特定的活动或活动速率而不造成无法同意的碍事的能力。
7、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8、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根底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碍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旨在猎取各种信息、数据和资料。
这是制定规划的根底工作。
9、环境推测:在环境现状调查评价和科学实验根底上,结合经济社会开展情况,对环境的开展趋势作出科学的分析和判定。
10、复合生态系统:是由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条件共同组合而成的生态功能统一体。
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主体,环境局部包括人的栖息劳作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它们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休戚相关,具有生产、生活、提供、接纳、操纵和缓冲功能,构成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
11、循环经济:确实是根基运用统筹学的理论和思维,针对整个经济运行体系,通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地域空间和时刻布局的调整、优化、升级和转型,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生态化耦合,从而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12、环境功能区划:是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的合理划分。
13、固体废物: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的物质称之为固体废物,简称固废。
环境规划复习题
一、名词1、环境规划:为了协调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开展关系,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划和地学原理,对其开展变化趋进行研究,进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造成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2、环境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具有复杂结构并能依靠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维持自身稳态运动的开放系统。
3、环境容量:是指人与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某个环境单元所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
4、环境承载量: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承载人类系统作用量。
5、环境承载力: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承载人类社会和经济的活动能力的阈值。
6、可持续开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威胁。
7、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
8、复合生态系统:是社会—经济—自然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
它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系统。
它是人与自然相互共生的复合体系。
11、环境规划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对象〔如国家、城市、工业区等〕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开展方向和开展水平所做的规划。
12、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环境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
13、环境评价:是在环境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环境质量、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述。
14、环境预测:是指根据人类过去和现在掌握的信息、资料、经验和规律,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未来的环境状况和环境开展趋势及其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动态变化进行描述和分析。
15、环境功能区划:它依据社会经济开展需要和不同地区在环境结构、环境状态和使用功能上的差异,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
16、环境规划方案决策: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中,根据人类社会生存和持续开展的需求,制定一定时期的环境目标,并从各种可供选择的实施方案中,通过分析、评价、比拟,选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环境规划方案的过程。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
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农村环境整治是当前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农村环境整治涵盖了土壤污染治理、水源保护、垃圾处理等多个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农村环境整治的生态建设规划。
一、农村环境现状分析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乱垃圾乱排放、农药化肥滥用、水源污染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农作物品质受损,同时也影响了农民健康。
二、生态建设目标设定针对农村环境现状,我们需要设定生态建设目标。
比如,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100%覆盖,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30%,提高水源净化率等。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政策法规制定为了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
比如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农田化肥农药使用标准等。
四、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支撑。
可以引入新型环保设备,提高农村环境整治效率,同时也可以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五、资金支持保障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建设,形成多方合作的资金支持体系。
六、宣传教育推动宣传教育是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举办环保主题宣传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七、社会参与提升农村环境整治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可以建立志愿者组织,组织义务清理农村环境,同时也可以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环境责任,为农村环境整治贡献力量。
八、农村生态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整治可以与生态产业发展结合。
可以发展以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主题的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也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九、定期监测评估为了保证农村环境整治效果,需要定期进行监测评估。
可以建立农村环境监测站点,监测农村环境质量,及时调整措施,保证生态建设目标的达成。
十、国际合作交流农村环境整治是全球性问题,可以通过国际合作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做法。
可以邀请外国专家加入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共同推进生态建设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农大20XX级水保试题1.名词解释(5个)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调查最优化方法草地补播土地整理 2.简答(4道)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草地保护与建设规划的任务如何人地协调水土保持区划的步骤3.论述(2道)土地整理的意义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指导作用填空和判断略20XX年11月15日星期五//甘肃农业大学/DxF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1.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以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应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和系统科学的手段,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确定最佳生态位,并突出人与环境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
2.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是指将一定量的投资,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按照一个科学的程序,经过决策和实施,最终达到特定目标的一次性任务。
3.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规划: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生态环境建设项目做长远发展规划,即对该项目做一个较长时期的指导性纲要。
4.项目周期;是指一个项目由筹划立项开始,直到竣工投产,收回投资,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整个过程。
5.人地关系:是指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6.生态环境调查: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要素即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的过程。
7.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过程。
8.农村土地:是指可供农作物、森林、畜牧养殖以及农业经营不可分离的农舍、畜禽舍、道路、灌溉设施、码头,以及其他用于农业生产用地的用地。
9.土地复垦:在生产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原因造成的土地破坏,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0.农村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对农田、水域、道路农田防护林网和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的措施和手段。
11.土地整理项目:在一定的土地开发管理区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工程技术等手段,在一定建设期内,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的一项建设活动。
12.采矿区土地复垦:指各类矿区在采掘过程中破坏的耕地、森林、草地、水面等资源,在采掘过程中或完毕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恢复,使其具有利用价值,以供国名经济其他各部门利用。
13.系统分析:在若干选定的目标和准则下,分析构成各项事物的许多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14.最优化方法:为了使系统达到最优的目标所提出的各种求解方法。
15.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及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和聚集状态。
16.草地补播:是在不破坏或破坏部分草地原有植被的情况下,在草群空隙中人工播种一些能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牧草或饲用等的一种草地改良措施。
17.草地三化:退化,沙化,盐碱化。
二、简答1.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以人为本;②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前提;③规划标准从量到序;④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作用答:①保障生态环境建设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②体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实。
③各级政府和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
④为国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基本特征答:(1)综合性:即规划对象是某一区域内所有的生态环境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技术要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生态经济地域综合体,在重视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结构优化和强化功能;(2)协调性:即在规划中必须使区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始终相协调;(3)战略性:即生态规划应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生态经济战略思想;(4)区域性:即由于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基础,规划中的战略布局、发展方向、规划重点和建设步骤都要有鲜明的地域性(5)实用性:即生态规划作为区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成为区域决策部门的宏观决策依据,因此就必须要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4.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原则答:①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原则②系统原则;③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三者的协调统一④因地适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原则;⑤整体优化原则;⑥统筹兼顾,分步落实,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
5.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任务:答:⑴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特点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⑴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潜力,形成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⑴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续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能力。
6.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对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指导作用?答:㈠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规范生态环境建设决策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事关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确保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㈡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必要要求新型的社会、经济、环境关系与之相适应。
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7.生态环境调查目的及内容:答:目的在于查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利用状况及其生产潜力,协调人与自然、人与资源的关系,为分析环境结构域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提供可靠和科学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2)自然资源:(3)社会经济8.生态环境调查步骤与常规方法:答:步骤①准备阶段(思想准备;组织准备;业务准备)②外业调查(分配任务;调查)③内业调查(数据的、资料统计;数据、分析、归纳;成果报告)。
方法:(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调查法9.沙漠化成因:答:⑴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多大风,地表是疏松沙质沉积物。
⑴人类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10.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答:可持续发展,就是一种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既兼顾人类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又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可以概括为在空间上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公平的发展机会,在时间上当代人和后代人具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这是在当代以及可遇见的未来内符合人类最终发展目标的发展模式,是负担着保证人类永续生存于地球上的唯一道路。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内涵的五个基本要素:①环境与经济是紧密联系的②代际公平(要考虑后代人的生存发展)③代内公平(社会公平)④在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要维护生态环境⑤公众参与11.简述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答:①灌溉绿洲防护林体系②沙区农田防护林体系③沙区草原牧场防护林体系④风沙区交通线路防护林体系⑤沿海沙地防护林建设12.举例说明防沙治沙的主要技术措施:答:植物措施:①分沙育林育草②沙地草场改良及人工草场建设③飞播造林种草治沙④人工造林治沙⑤人工植被更新复壮工程措施:①沙障固沙②水利治沙③风力治沙④化学固沙。
13.简述生态环境与环境规划的关系答:态环境建设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资源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与生态质量的提高。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不仅关注区域或城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同时,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14.草地保护与建设的指导思想:答:一是以现有草原为基础,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二是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草原的可持续利用:三是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四是保护为主,加强建设,分批改良,合理利用。
15.退化草地的改良:答:①改善和调节草地土壤水分状况,如灌溉,排水等;②改善草地土壤养分状况,如,施肥;③改善草地土壤通气状况,如浅耕等④清除草地上的有毒有害植物,如烧荒等;⑤丰富和复壮草群,如补播、封育等。
16.土地整理类型:①按权属分为土地所有权整理和使用权整理;②按地域分为城市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整理;③按整理目的分为资源性土地整理和资产性土地整理。
17.简述草地封育的意义和效果:答:草地封育就是把退化草地封闭一定时间,禁止放牧或其他任何人畜破坏活动,为草地提供休养生息的机会,存进牧草自然更新,恢复草地生产能力。
草地封育是进行草地改良的一项行之有效、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经济适用,收益期长的技术措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
18.人工草地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答:(1)发展人工草地可以大大增加饲草产量,缓和蓄草矛盾,促进畜牧业的稳定发展;(2)建立人工草地可以提高饲草质量,促进畜牧业的优质高产;(3)建立人工草地对保持水土、改良水土、改良土壤以及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9.水土流失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组成要素:目标,替代方案,指标,模型,标准,决策步骤:划定问题范围,确定目标,收集资料,建立分析模型,分析替代方案的效果,综合分析与评价20.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层次分析法,因子综合法,模糊评价,综合分析与评价。
//DxF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2)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复习,,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