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喘证
中医内科学__第1章第五节喘证
患者,男性,19岁,工人。
病史:5天前因衣着过少而出现恶寒、发 热、头痛、咳嗽之症。痰吐清稀色白,无 汗身痛。自以为感冒而服用葱姜水等,微 汗出,头痛消失,但余症无明显好转。前 一日起,病情发生变化。现症:喘逆上气, 胸部胀痛,咳而不爽,痰吐稠粘,息粗鼻 煽,形寒,身热,烦闷,无汗,口渴。舌 质红,苔薄白且根部微黄、脉浮数。
五磨饮子:行气解郁
虚喘 1.肺气虚
主症:喘促短气,气怯声低 兼症:咳声低弱,吐痰稀白,自汗恶风 舌脉象:舌淡,脉软弱。
病机:肺气虚弱,气无所主 治法:补肺益气 方药: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
生脉散,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
兼症:腰膝酸软,浮肿便溏,汗出肢冷,面唇青紫, 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 油
舌脉象:舌质淡,脉微细或沉弱或舌红少津,脉细 数
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
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 参蛤散:纳气归肾
3.喘脱
主症:咳逆甚剧,张口抬肩,鼻龛气促,端坐不能 平卧,稍动则喘气欲绝
兼症:或有痰鸣,心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 出如珠,肢冷
舌脉象: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 病机: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喘证
一、概述
定义 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导致肺气升降出纳失常
,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拍肩,鼻翼煽动,不能平 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重者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 鼻翼翕动 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頻躁不安, 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 无根,甚则发为喘脱之危重证候。
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蛤蚧粉
参附汤:扶阳固脱 蛤蚧粉:镇摄肾气
中医内科-课件-喘证
喘证的病机主要涉及肺、肾、心等多个脏腑,与气机的升降出入密切相关。外邪侵袭导致肺气郁闭,气机升降失 调;痰浊内蕴则阻碍气机流通;久病不愈导致正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肾气虚衰则影响气的生成与固摄,从而 引发喘证。
02
中医内科治疗喘证的理论基础
肺与喘证的关系
01
02
03
04
肺主气司呼吸
喘证的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 与肺主气司呼吸的功能密切相
关。
肺气虚
肺气虚弱,气机不畅,易导致 喘证的发生。
肺热
肺热内蕴,痰热阻肺,可引起 喘证。
肺燥
肺燥津伤,气道失于滋润,可 引发喘证。
脾与喘证的关系
01
02
03
脾气虚弱
脾虚则气血生化无源,导 致气短、喘息等症状。
痰湿阻肺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湿 内生,上泛于肺,引发喘 证。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气化不利,水 湿泛滥,影响肺气宣降, 导致喘证。
病例二:支气管哮喘
总结词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常有过敏原接触史。
VS
详细描述
患者在接触过敏原后出现喘息、胸闷、咳 嗽等症状,听诊可闻及双肺广泛哮鸣音。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可用于 确诊。
病例三:肺气肿
总结词
活动后气短,肺部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 音减弱。
详细描述
患者长期吸烟史,活动后气短,肺部叩诊呈 过清音,双肺呼吸音减弱。X线检查可见肺 过度膨胀,膈肌下移。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 性通气功能障碍。
中医内科-喘证
• 喘证概述 • 中医内科治疗喘证的理论基础 • 中医内科治疗喘证的常用方法 • 喘证的预防与日常护理 • 喘证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中医内科学之喘证
喘证1. 概述: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症的疾病。
(出现喘且喉中哮鸣有音诊断是哮病,出现咳喘诊断是喘证)(气息气机出现问题)(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上不来气;严重者①喘促持续不解——肾不纳气——肺肾两虚②烦躁不安——心气虚③面青唇紫——肾阳衰弱导致心阳不振——心肾阳虚④肢冷——肾阳虚⑤汗出如珠——阳虚⑥脉浮大无根)【症状】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发为喘脱。
2. 最早记载了喘证的名称的是《黄帝内经》,提出喘息、鼻张、肩息病变主脏在肺,以肺为主,亦涉及他脏;提出喘证既有外感又有内伤。
《金匮要略》:有“上气”专篇论述。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在肺为实,在肾为虚。
刘河间论喘因于火热。
3. 病因病机(1)病因:①外邪侵袭:肺失宣降,气逆而喘(喘比咳嗽气机壅滞更重)②饮食不当③情志所伤④劳欲久病(2)病机:肺气上逆,宣降失职(实证——病位在肺);或气无所主,肾失纳摄(虚证——病位在肺肾)。
4. 病位: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肝气上逆乘肺,升多降少)脾心。
5. 病理性质: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①有邪者为实,因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②无邪者属虚,因肺不主气,肾失摄纳引起。
③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
④喘证严重者,肺肾俱虚,肺虚不助心主治节,肾阳虚无以温煦,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可至喘脱危候。
6. 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
(2)鉴别诊断气短:相同点:气短与喘证同为呼吸异常。
中医内科学肺系病症-喘证
现代医学治疗喘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 疗、免疫治疗、避免接触过敏原等。
诊断标准
现代医学根据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 手段对喘证进行诊断,包括肺功能检 查、气道炎症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喘证的流行病学研究
01
02
03
发病率
喘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 高,尤其在儿童和老年人 中更为常见。
影响因素
喘证的发病与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有 关。
针灸治疗喘证具有很好的疗效,常 选用肺俞、风门、定喘等穴位进行 针灸。
中药敷贴
将中药制成药膏或药糊,敷贴于特 定的穴位上,以缓解喘证的症状。
西医药治疗
抗炎治疗
喘证常常与炎症有关,因 此西医药治疗常采用抗炎 药物,如糖皮质激素、抗 生素等。
平喘药
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抗过 敏药物等平喘药物,以缓 解喘息的症状。
实喘
发病较急,呼吸急促,喉中痰鸣有声 ,痰稠色黄,伴有发热、恶寒、胸痛 等表证。
虚喘
发病较缓,呼吸短促难续,动则喘甚 ,气怯声低,伴有面色苍白、自汗、 少气等虚弱症状。
02
喘证的历史沿革
古代医学对喘证的认识
《黄帝内经》
对喘证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详细描述,如《灵枢·五阅五使》云:“肺病者,喘息鼻张。”
地域分布
喘证的发生在不同地域有 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气候 条件、空气质量等因素有 关。
03
喘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临床症状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
体征
呼吸浅快,肺部可闻及哮鸣音 。
病史
多有过敏史、支气管炎等病史 。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肺纹理 增粗、气道阻塞等异常。
《中医内科学喘证》课件
患者女性,55岁。临床表现为气短、
乏力、自汗等。经过补气健脾、益肺
止喘治疗,病情得到改善。
3
病案三:风寒犯肺型喘证
患者男性,30岁。临床表现为喷嚏、
流清涕、畏寒等。经过祛风散寒、温
病案四:痰湿阻肺型喘证
4
肺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患者女性,45岁。临床表现为胸闷、
咳嗽、痰多等。经过利湿化痰、平喘
化痰治疗,病情明显好转。
喘证分类
根据中医理论,喘证可分为肺部热结型、肺气虚弱型、风寒犯肺型、痰湿阻肺型、肺肾阴虚 型等。
喘证辨证论治
肺部热结型喘证
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咳嗽、痰 黄等,治疗重点是清热解毒、 平喘化痰。
肺气虚弱型喘证
症状包括气短、乏力、自汗等, 治疗重点是补气健脾、益肺止 喘。
风寒犯肺型喘证
症状包括喷嚏、流清涕、畏寒 等,治疗重点是祛风散寒、温 肺化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生活保健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 动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如 深呼吸、定期锻炼、避免烟 尘等。
结语
1 中医内科学喘证的重要性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喘证的掌握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治疗相 关疾病。
2 喘证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养和生活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喘证,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 课件
喘证是中医内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课件将介绍喘证的概述、 辨证论治、病案分析、防治等内容,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 识。
喘证概述
喘证简介
喘证是一种呼吸困难的病证,通常与肺部疾病有关,表现为气喘、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喘证病因
中医内科学 喘证
喘证
温宣 清肃 祛痰 降气
补肺 纳肾 温阳 益气 养阴 固脱
虚喘 精气不足 气阴亏耗
肺肾出纳 失常
治在肺肾 以肾为主 培补摄纳
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祛邪与挟正并举,但要 分清主次,权衡标本,有所侧重,辨证选方用药。
(三) 分证论治 喘证 实喘 ⒈风寒闭肺 主症: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 兼症: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头痛,鼻塞,喷嚏清涕, 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风寒表证) 舌象:舌苔薄白而滑。 脉象:浮紧, 分析:外感风寒,寒邪闭肺,肺郁不宣,肺气上逆。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 麻黄、桂枝—宣肺平喘,散寒解表; 杏仁—利气化痰,止咳定喘;甘草—调和诸药。
肺 肾 出 纳 失 常 喘 证
久 病 劳 欲
喘证
病位: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
病因:外感与内伤。
外感为六淫侵袭,
内伤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
病机:有邪者为实,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所致;
无邪者属虚,肺不主气,肾失摄纳而成。
病性:虚实之分,
实喘在肺,乃外邪、痰浊、肝郁气逆
虚喘肺、肾,为精气不足,气阴亏耗,气虚为主。
2.与哮病、肺胀鉴别 病因
喘证
外邪侵袭 饮食不当 情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 久病劳欲
喘证 病程
多种急慢性疾病的一个 症状。
病机
症状特点
邪壅于肺 喘指 气息言, 宣降失司 为呼吸气促困难。 肺不主气 喘未必兼哮 肾失摄纳
哮病
宿痰伏肺 痰阻气道 哮指 声响言, 诱因引触 气道挛急 喉中有哮呜声。 肺失肃降 哮必兼喘 肺脾肾三 痰瘀相结 喘促、咳嗽、咯痰、 脏虚损, 肺气壅滞 胸满、憋闷如塞 肺体胀满 肺不敛降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件
喘证的治则与治法
治则
调理脏腑功能,宣降肺气,祛痰 化瘀。
治法
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推拿按摩 等。
03
喘证的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开具 具有止咳平喘、宣肺化痰 等功效的中药汤剂进行治 疗。
中成药
选用具有止咳平喘、宣肺 化痰等功效的中成药,如 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散等。
中药贴敷
将中药制成贴敷剂,贴敷 于相应的穴位,通过刺激 穴位和药物的渗透作用, 达到治疗喘证的目的。
《中医内科学》喘证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喘证概述 •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 喘证的中医治疗 • 喘证的预防与调护 • 喘证的现代医学认识
01
喘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喘证是指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上逆,出现以呼吸困难, 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长期劳累、纵欲过度或久病体 虚,导致肺、脾、肾等脏腑功 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引发
喘证。
喘证的病机
肺气宣降失常
肺为娇脏,外合皮毛,易受外邪侵袭, 导致肺气宣降失常,引发喘证。
痰湿内生
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原因导致脾胃 功能受损,痰湿内生,上干于肺,影 响肺气宣降,引发喘证。
气机不畅
长期精神刺激、忧郁、恼怒等导致气 机不畅,气滞痰凝,进而引发喘证。
痰浊、瘀血、气滞等。
02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喘证的病因
外感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等六 淫邪气均可导致喘证,其中以
风寒为主。
内伤饮食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肥甘厚 味等导致脾胃功能受损,痰湿 内生,上干于肺,影响肺气宣 降。
中医内科学课件:喘证
❖ 【病名源流】
➢ 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阅五使》 “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 “肺高则上气肩息”。《灵枢·五邪》“邪 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 出,喘动肩背”。
➢ 《景岳全书·喘促》分实喘与虚喘:“实 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 气虚也”。
❖ 【范围】
➢ 并非独立病种,许多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或作 为某些疾病的一个临床表现均可见喘。
理 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法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方 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
加 痰多黄稠,加桑白皮、黄芩、瓜蒌、贝母。 减 痰鸣息涌,加葶苈子、苏子、款冬花、射干。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麻黄、五味子、甘草各30g,研末装胶 囊,每次3g,每日2次口服 (2)针灸治疗:针刺肺俞、定喘、天突、膻中等穴。
三、诊查要点
❖ 【诊断依据】 ➢ 1、临床特征表现: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
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 绀等。 ➢ 2、病史: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 ➢ 3、诱因:外感或劳累而诱发,也有情志刺激 而诱发者。
❖ 【病证诊断】
➢ 1、气短:气短即是少气,呼吸浅促而 不能接续、动则益剧、且无痰声;似喘 而无抬肩撷肚;可以平卧(类似常人饥 饿至浑身乏力时的表现)。《证治汇 补·喘病》“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 相接,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 气微力弱,非若喘证之气粗奔迫也”。
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粘+表证。 理 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法 宣肺散寒。 方 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药 华盖散:麻黄杏仁桑白皮紫苏子赤茯苓陈皮。 加 寒饮伏肺,遇寒引发:小青龙汤加减。 减 痰多:姜、辛、夏、味。
气壅喘重:射干、前胡、厚朴、紫菀。
中医内科学喘证
喘证分类及临床表现
喘证分类
喘证可分为实喘和虚喘两类。实喘包括风寒壅肺、风热犯肺 、痰热壅肺、痰浊阻肺等证型;虚喘包括肺气虚、肾气虚、 心阳虚等证型。
临床表现
喘证的临床表现包括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可伴 有发热、汗出、痰多、口渴、小便黄等症状。实喘的喘息声 高息粗,呼吸有力,舌质红,苔黄腻;虚喘的喘息声低息微 ,呼吸浅促,舌质淡,苔白滑。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 针灸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针灸治疗喘证注意事项及禁忌症
01
禁忌症
02
03
04
对于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 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对于患有皮肤感染、溃疡等疾 病的患者,不宜采用针灸治疗
。
针灸治疗喘证临床疗效评价
生活起居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保持适当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饮食调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用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 食物;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预防喘证复发的注意事项和措施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接触过敏原,避免吸烟、吸 入二手烟等刺激性气体;避免过
05
中医内科学喘证预防与调 护
预防喘证发生的方法和措施
增强体质
通过适当的锻炼和饮食调 理,提高身体免疫力,预 防感冒等诱发喘证的因素。
避免过敏原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 烟雾等,以减少诱发喘证 的风险。
及时治疗
一旦出现感冒、咳嗽等症 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 情加重,引发喘证。
调护喘证患者的生活起居和饮食调理
厚朴麻黄汤
中医内科学喘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机制和 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喘证的发病机 制和病因,为治疗提供更加精准的方 案。
开展临床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 喘证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 治疗提供依据。
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研究,发 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
感谢您的观看
喘证的辨证要点
辨明虚实
喘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表现为痰湿 阻塞、气机不畅,虚证多表现为肺气 不足。
分清病位
辨明病因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 法,如外感六淫所致的喘证需解表散 邪,内伤饮食所致的喘证需调理脾胃 。
喘证的病位主要在肺,但与脾、肾等 脏腑也有关,需分清病位以制定治疗 方案。
03
中医治疗喘证的方法
喘证的病因与病机
病因
喘证的病因主要有外感风寒、痰浊内蕴、久病肺肾亏虚等。 此外,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等因素也可能诱发喘证。
病机
喘证的病机主要与肺、肾有关。外邪侵袭,导致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痰浊内蕴,阻塞气道;久病肺肾亏虚,摄纳失常 ,均可引发喘证。此外,气滞血瘀也是喘证的重要病机之一 。
02
中医对喘证的认识
喘证的治疗主医学认为喘证可 能与气道炎症、气道 高反应性、过敏等因 素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喘证的方法包 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中 医手段与西医药物、手术等方 法的结合。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喘 证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中药治疗
中药汤剂
根据喘证的证型,开具具有止咳平喘 、宣肺化痰、疏风解痉等功效的中药 汤剂进行治疗。
中成药
针对喘证的不同证型,选用具有相应 功效的中成药,如止咳平喘糖浆、蛇 胆川贝液等。
中医内科学课件:喘证
与西医学的联系
喘息型支气管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肺源性心脏病、重症肺结核、肺不张、 矽肺、心源性哮喘、癔症等疾病。出现以呼 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喘证进行 辨证论治。
注意:多种急慢性病症。
[病因病机]
(合华盖散:麻黄、桑白皮、苏子、杏仁茯苓陈皮) 运用: (1)喘重者,加苏子、白前降气平喘。
(2)咳甚,加白前、紫菀、冬花。 (3)痰多,加二陈汤、制南星、白芥子。 (4)有汗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5)内有寒饮、复感外寒,用小青龙汤。
2.表寒肺热
症状:实喘表现;表寒(形寒,身痛,有汗或无汗); 肺热(咳痰粘稠,烦闷,口渴) 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或滑。
治法:散寒泄热,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麻黄6、石膏24)
有汗而喘,石膏5倍于麻黄(热壅于肺,皮毛开) 无汗而喘,石膏3倍于麻黄(热闭于肺皮毛亦闭)
3、痰热郁肺
症状:实喘表现;痰热表现 ( 热痰特点,热伤肺 络、伤津);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泄痰热
方药:
桑白皮汤(桑、芩、栀、贝、 连;
2、中医诊断:喘证 表寒肺热 3、治法:散寒泄热,宣肺平喘 4、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炙麻黄10 杏仁10 石膏40(先煎) 炙甘草6 瓜蒌仁10 黄芩10 桑白皮15 鱼腥草20
痰壅胸中,上气喘促,四肢厥逆,冷汗不止,舌淡苔 白,脉沉微;奔豚,气从小腹上冲胸,胸胁脘腹胀痛, 或疝腹痛,肠鸣滑泄,或男子阳痿精冷,女子血海虚 寒,月经不调,带下清稀,不孕。
运用:
➢ 气阴两竭,可用生脉散加生地、萸肉。 ➢ 若汗多不敛者,加龙骨、牡蛎以敛汗固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中之“上气”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即指喘息不能平卧,其中包括“喉中作水鸡声”的哮病和 “咳而上气”的肺胀等病,并列射干麻黄汤、葶苈大枣泻 肺汤等方治疗。 《丹溪心法·喘》云:“六淫七情之所感伤,饱食动作, 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 体弱之人,皆能发喘。”认识到六淫、七情、饮食所伤、 体质虚弱皆为喘证的病因。 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证,作为喘证的辨证纲领, 《景岳全书·喘促》云:“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 者无邪,元气虚也。” 清代叶天士明确指出实喘、虚喘之病位所在,《临证指南 医案·喘》云:“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当然,在肺者 亦有虚证。 《类证治裁·喘症》则进一步提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 9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内伤者治肾”的治疗原则,但也不尽然,内伤治肺者亦不 少。这些观点至今对喘证的临床辨治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4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六.病程
一般较长,短则几个月,长则可达数年、 数十年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5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6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七.病因病机
关键:肺气壅塞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7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伤肺
风热
邪热壅肺
热蒸液聚成痰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相关疾病:
西医学的喘息型支气管炎、各型肺炎、慢 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源性哮喘、重症肺 结核、肺不张、矽肺、成人呼吸窘迫综 合征、睡眠期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癔症 等疾病出现以喘症为主的临床表现时, 可参考喘证进行辨证论治。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0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二.病象:
逐步加重的四组症状: 呼吸困难,气急,有痰或无痰;或 鼻翼煽动,张口抬肩; 甚则呼多吸少,气不接续,不能平卧, 严重者可致喘脱。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作为一个症状, 喘症可出现在多种急、 慢性疾病过程中。当 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 阶段的主症时,称作 喘证。
6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别名:
上气 喘呼 喘喝 肩息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7
关于喘证,首见于《内经》。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灵枢· 五阅五使》云:“故肺病者,喘息鼻张。” 《灵枢 · 本脏》:肺高者上气,肩息咳。-喘以呼吸急促、 鼻煽、抬肩为特征。 《素问 · 藏气法时论》云:“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 汗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 身重。”--喘证以肺、肾二脏病变为主 《灵枢 · 经脉》:肺手太阴之脉, ……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 膨而喘咳;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病饥不欲食,咳唾则 有血,喝喝而喘”。 《素问 · 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 上气而喘。” 《素问 · 经脉别论》:“有所坠恐,喘出于肝。”--喘 虽以肺、肾为主,亦涉及他脏。 《灵枢 · 五邪》指出:“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 8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气喘,汗出,喘动肩背。”《素问 · 举痛论》云:“劳则
喘 证
1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大家对本病的认识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2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3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内容提要
本病的学习分为教学十二部分: 1. 概述 2. 病象 3. 病位 4. 病类 5. 病性 6. 病程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4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1.辨虚实 《景岳全书·喘促》云:“气喘之病, 最为危候,治失其要,鲜不误人,欲辨之者,亦惟二 证而已。所谓二证者,一日实喘,一曰虚喘也。”足 见辨虚实之重要性。实喘由外邪侵袭,内伤饮食、情 志所致,症见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 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急骤, 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 作,外无表证。虚喘多由久病迁延、或劳欲损伤所致, 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症见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 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 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 肾虚者静息时亦苦气息喘促,动则尤甚,若心气虚衰, 可见喘息持续不已。
19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鉴别:
1.气短 喘证与气短同为呼吸异常,但气 短即少气,呼吸微弱而喘促,或短气不 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尚可平卧。如 《证治汇补·喘病》云:“若夫少气不足 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 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 气粗奔迫也。”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20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7.病因病机 8.诊断与鉴别诊断 9.辩证论治
10.转归与预后
11.预防与调护 12.小结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5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一.概述 1、病名
喘证是由 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 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常见病证。严重者 可发生喘脱。
2.肺胀 肺胀为多种慢性肺部疾病长期反 复发作,迁延不愈发展而来,由肺脾肾 三脏虚损,痰瘀相结,致肺气壅滞,肺 体胀满,肺不敛降而成,以喘促、咳嗽、 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等为临床特 征,喘促仅是肺胀的一个症状。但喘证 日久可致肺脾肾三脏虚损,发展为肺胀。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21
九.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八.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 外感、情志刺激及劳累而诱发。以喘促气短,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或口唇青紫为典型 临床表现。 2.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哕音。 3.血常规、胸部X线片、心电图等 有助于诊断。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外邪入侵
化 热
肺失 清肃
肺失宣降
壅遏肺气 郁闭皮毛
风寒
素有肺热
饮食不当 情志失调
肥甘、生冷、酒食 中焦不运, 干肺 生痰
关 键 : 肺 气 壅 塞
肝气不疏
失于疏泄 肺气郁闭
郁怒伤肝
久病肺弱,咳伤肺气
肝气上逆
气失所主
气失摄纳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久病劳欲 肺虚及肾,劳欲伤肾
肺气出而 少纳,气逆
18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1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三.病位
病位在肺,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2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四.病类
喘证分虚喘、实喘两类。
2017年9月3日星期日
13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五.病性
有虚,有实,也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 之证。 有邪为实,邪壅于肺; 无邪为虚,肾失摄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