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4dfb68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b.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学会欣赏和分析《蒙娜丽莎》的画面内容、表情和神秘微笑。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世界名画的兴趣,培养热爱艺术、传承文化的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文明进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教学重点:《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和欣赏方法。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和画面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蒙娜丽莎》的图片、作者简介、时代背景、艺术特点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课堂内容和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画面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Step 2:图片观察(10分钟)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图片,注意画面的细节,如人物表情、衣着、背景等。
Step 3:作者和时代背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及其所在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蒙娜丽莎》的创作背景。
Step 4:艺术特点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光影等,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的精髓。
Step 5:欣赏与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蒙娜丽莎》的欣赏心得,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画面细节和内涵。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蒙娜丽莎》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审美情趣。
Step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绘制一幅以《蒙娜丽莎》为灵感的画作,可以是仿制品或将其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使学生对《蒙娜丽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3d22b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12.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引言:作为一名教师,始终要时刻保持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和提升。
蒙娜丽莎之约是一种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我使用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我在蒙娜丽莎之约教学中的经验和反思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优点分析在蒙娜丽莎之约教学中,我发现了一系列的优点。
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学生被激发出积极思考的欲望,并开始主动寻找答案。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们需要在小组内相互合作和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方式促使学生彼此交流和分享,互相补充和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培养出一个团队合作的精神。
再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我发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别样的学习体验,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二、不足之处虽然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方法具有许多优点,但在我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准备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教师,我需要提前准备好问题和相关素材,确保能够顺利进行教学。
这对于忙碌的教师来说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准备,有时甚至会感觉有些力不从心。
其次,蒙娜丽莎之约教学需要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学生的合作意愿和协作能力存在差异。
一些学生可能表现出较强的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小组工作,而其他学生则可能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精细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另外,蒙娜丽莎之约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a77bec7856a561252d36f7b.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3
在上《蒙娜丽莎之约》一文时,我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达芬奇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的资料,在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真的找到了很多相关资料。
上课时先由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对达芬奇以及肖像画《蒙娜丽莎》有个大致的了解。
在学习课文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渎、自悟来感受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绘画技艺。
在学生集体交流时,我再恰当地把搜集的资料引入到课堂中,这样图文结合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课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春筒逋冀岷掀鹄矗嬲惺艽锓移婷镊攘Γ艿矫赖难铡N以诒究蔚慕萄е校佳郎兔赡壤錾衩啬獾拿览錾裨虾湍侨缑稳缁玫腻奈⑿Γ惺芡昝赡壤錾Φ拿乐螅醚俅涡郎突瘢酉胂螅?ld 你能从这神秘的微笑中看到什么呢?一部分学生还是觉得无从着手;再后来模仿课文的写法,让学生想象再写下来,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
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但是收效甚微。
上完了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缺少有层次的阅读,因此学生读得还不够多,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
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这方面我还要注意加强。
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be80086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4.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让学生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达芬奇的绘画技巧。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名画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艺术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欣赏名画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达芬奇的绘画技巧。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名画。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艺术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名画《蒙娜丽莎》的图片或实物。
PPT或黑板等展示工具。
艺术词汇卡片或板书。
3.2 课前准备对《蒙娜丽莎》进行研究,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艺术知识。
设计教学活动和问题讨论。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这幅名画。
提出问题:“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印象?你们认为它为什么会被称为世界名画?”4.2 教学内容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背景。
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微笑、光影处理等。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名画的细节,如色彩、线条等。
4.3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和欣赏名画,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发现。
第五章: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思考如何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学生对《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达芬奇的绘画技巧的理解程度。
学生欣赏和分析名画的能力,以及运用艺术词汇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提问和回答,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和分享,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499fd83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e.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间、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认知,了解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3.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画面细节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4. 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艺术特点和作者达芬奇的生平事迹。
难点:对《蒙娜丽莎》画面细节和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和达芬奇的生平事迹。
2. 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细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蒙娜丽莎》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蒙娜丽莎》的图片、基本信息、艺术特点等。
2. 准备相关资料,了解达芬奇的生平事迹。
3. 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以便学生进行绘画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你们听说过《蒙娜丽莎》吗?它为什么被誉为世界名画?”2. 讲解:《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达芬奇、创作时间、风格等。
讲解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艺术成就。
3. 欣赏与分析: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细节,如微笑、眼神、衣着等,探讨其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蒙娜丽莎》的看法和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 绘画练习:为学生提供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指导学生进行《蒙娜丽莎》的模仿创作,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和达芬奇的艺术成就。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更多关于达芬奇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7. 板书设计:《蒙娜丽莎之约》一、基本信息作者:达芬奇创作时间: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现实主义二、艺术特点1. 微笑2. 眼神3. 衣着……三、达芬奇的生平事迹……四、绘画练习……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和绘画练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d319fe7360cba1aa811da76.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篇)赵鹏吉《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上课伊始,我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抓住两个问题进行重点讨论:1.这幅画有什么样的魅力(价值)?2.请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从整体入手,感受了画的整体美,再由面部表情和画面布局体会它的神韵美. 这些环节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和交流均能圆满落实,可是如果能通过补充资料更加深入的感知这幅画的不朽价值该多好呀!《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二)在我和学生课前的广泛收集下,真的找到了相关资料.我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中.如在欣赏肖像画的面部表情感受微笑的神秘时,我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示了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更加具体的展示出达.芬奇天才的想象力,精湛的绘画技艺,更加体会到了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的永恒美. 当学完文后,生成创新时,学生颇有感触:原来艺术有这么神气的魅力!我学会了如何欣赏名画,还知道了怎样学好这类文章......《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结合本组课文的口语交际,刚好是说说身边的艺术。
可以是一幅画、一首歌、一件工艺品等。
所以学完这篇文章后就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交流,很多孩子也讲到了达芬奇笔下的“最后的晚餐”等优秀作品。
会观察的同学就会看到班级里墙壁上的同学们的作品进行描述。
也因此今天的家庭作业就是写一篇作文,身边的艺术。
批改后发现他们写得很不错,学以致用,都用上了蒙娜丽莎之约里面的很多手法来描述。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四篇)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b66175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c.png)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前两天,刚上《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文字的描述和课文的插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达芬奇名画的艺术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是不确定的,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就达到一定的要求。
当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时,学生有些惊异,有些哗然。
接着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的插图时,他们的语言显得贫乏无力,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他们的脑中已荡然无存。
我知道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启发性教学有待于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蒙娜丽莎之约课后反思(二)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画中人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倾倒了无数高官贵胄,文人雅士......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我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一、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二、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
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
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知道教学时要时时关注插图,让文章的描写和插图结合起来,真正感受达.芬奇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42a73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3.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时期、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达芬奇创作技巧的了解。
3. 通过分析《蒙娜丽莎》的表情和微笑,引导学生探讨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4.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及艺术特点。
2. 达芬奇的创作技巧及其在《蒙娜丽莎》中的体现。
3. 艺术作品背后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1. 达芬奇创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 对《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探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蒙娜丽莎》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准备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准备讨论和表达的素材,如卡片、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基本信息介绍:讲述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的背景、创作时期、风格等。
3. 欣赏与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色彩、线条、表情等,分析达芬奇的创作技巧。
4. 探讨与表达:让学生分组讨论《蒙娜丽莎》微笑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并进行表达。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和分析艺术作品时的思考过程。
6.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7. 板书设计:《蒙娜丽莎》1. 作者:达芬奇2. 时期:文艺复兴3. 风格:真实、细腻4. 创作技巧:色彩、线条、表情5. 情感表达:微笑背后的故事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让学生欣赏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名画,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对比分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风格和创作技巧上的特点。
2. 艺术实践: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尝试模仿达芬奇的创作技巧,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精选4篇)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961f5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2.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精选4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精选4篇)《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篇1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但凡上过公开课的老师肯定有一个感觉,准备公开课是一件累人的事,烦着呢!有一次在公交车上听到蔡依林的一首歌,歌词唱得太快,听不清,歌名我倒是记住了《玩美》,挺有意思吧?!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玩美,不停地想,不断地问,不时地改。
雏形出来了就上一节,请同事听听,再想想改改,然后再上一节,请同事师傅领导听听,完了综合各方意见再改改,最后自己上一节,感受感受。
才敢拿到兄弟学校献丑!上完了课,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学友和导师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和意见,让我受益匪浅。
比如课堂上指导朗读得还不够细致,缺少有层次的阅读,因此学生读的得还不够多,读得还不够生动,投入,致使氛围不够,情感不能得到提升。
这方面我还要注意加强。
当然本身玩美的过程也让我学到很多,让我明白了上语文课之前,应重视学生的最邻近发展区,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探索。
这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等。
玩美就是为了更加完美,玩美的过程充满艰辛,但会让你收获完美,所以值得!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一课的教学反思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
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参考3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参考3份)](https://img.taocdn.com/s3/m/b790df20581b6bd97f19eaa1.png)
(教学反思参考1)蒙娜丽莎之约罗曼•罗兰说:“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为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人民的种种行动思想、热情和理想。
”作为艺术之一的油画,尤其是像《蒙娜丽莎》这样的艺术瑰宝,无疑浸透着某种文化的深刻内涵。
但我发现自己和孩子们上完这课后他们还是一脸的茫然,甚至有几个孩子说:“游老师,我还是觉得蒙娜丽莎不美。
”我觉得自己该课上得非常失败,我觉得主要原因在我。
事后去找了很多关于艺术珍品欣赏的资料,我明白了以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艺术珍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了解作品形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的经历、思想和情感,有条件的话,还可以了解其创作的原因、过程以及人们对其的评价。
2.学习《蒙娜丽莎》这类文本其实是高要求的看图学文,它的高就体现在从艺术角度,凭借联想和想象,透过表象洞穿其五脏六腑。
如从人物的穿着打扮透视其身份地位,从人物的脸部表情、眼神、笑态等透视其丰富的情感世界。
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审美,提升审美情趣,在艺术作品的赏析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文化品位。
3.赏画赏文并举,以赏文为重。
举者,同时展开分头兼顾也,可以先图后文,可以先文后图,也可以图文对比,反复品味。
“图”是对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对客观事物的记载,赏画是为了更深刻地赏文,赏文是为了更准确地赏画。
赏文就要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品味、去思考、去发现,去领悟表达的方式,遣词造句的匠心,如相似联想,因果想象,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风格等,从而习得方法,内化语言,提升欣赏表达的能力。
4.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个性喜好和特长的学生的需求,引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用各自拿手的方式去欣赏表达,去深化认识,如言语描述、文字表达、临摹创作等等。
(教学反思参考2)蒙娜丽莎之约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以“艺术的魅力”为主题。
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e2e82b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年级学科:小学美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创作背景、风格特点等。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1. 了解《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及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欣赏名画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欣赏《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
2. 如何激发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幅画吗?谁创作的?有哪些特别之处?”2. 基本信息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达芬奇、创作背景、画面内容等。
3. 艺术特点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画面特点,如微笑、光影、线条等,并讲解达芬奇绘画技巧的高超。
4. 欣赏与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欣赏《蒙娜丽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展开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画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蒙娜丽莎》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欣赏能力。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如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欣赏更多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
2. 邀请艺术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艺术。
3. 开展绘画比赛,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蒙娜丽莎》风格的画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之处。
优点如:学生对《蒙娜丽莎》的基本信息掌握较好,欣赏能力有所提高。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29aec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4.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1. 引言在本次教学中,我选择了以蒙娜丽莎为主题的教学活动,旨在激发学生对艺术品的兴趣,并通过绘画技巧和欣赏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对蒙娜丽莎的艺术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 培养学生对蒙娜丽莎的了解和研究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方法3.1 内容介绍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蒙娜丽莎的背景和作品,包括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作品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等。
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对蒙娜丽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我组织了学生们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3.2 教学方法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 创造性绘画: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表达对蒙娜丽莎的理解;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蒙娜丽莎作品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 教学步骤和过程4.1 介绍蒙娜丽莎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蒙娜丽莎的背景和作品,包括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作品的特点和文化背景等。
我使用了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来生动地展示蒙娜丽莎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创造性绘画活动接下来,我组织学生进行创造性绘画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对蒙娜丽莎的理解和感受。
我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并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绘画技巧和样式。
在这个过程中,我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支持,鼓励他们展示个性和创新。
4.3 小组合作和讨论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组织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
每个小组成员可以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和探讨。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供建议,并倾听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96c12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78.png)
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语文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馆中有一幅名画,是镇馆宝物之一,她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
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在大洋彼岸探访蒙娜丽莎吧!2.出示课题:27.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解题:齐读;之:的;约,约见;同蒙娜丽莎德一次约见。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课题质疑)作者把排队欣赏一幅画说成一次约见,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二.检查预习。
1.通过初读课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去博物馆排队欣赏蒙娜丽莎的经过。
)2.材料是怎样安排的?(先写,再写,最后写。
)板书等候27.蒙娜丽莎之约欣赏感触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写了蒙娜丽莎美丽的神韵。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幅,请大家好好观赏观赏,把看到的想到的说说。
1.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
师:从同学们惊奇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2.经过预习课文,知道课文那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吗?(课文5~7自然段)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5-7自然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的《蒙娜丽莎》这幅画的。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b246d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6.png)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师生互动频繁
学生参与度高
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认真听讲、思考和回答问题,表现 出较高的学习热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 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03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教学目标达成度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掌握《蒙娜丽莎》的背景、作者、创作技巧等相关知识,同时培 养欣赏、分析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从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 这一目标。
部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不够深入 ,容易受到自身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影响。 这可能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思想认识有关, 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和引 导。
04
教学策略改进与优化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教学内容过于抽象
通过增加具体案例和实物展示,将抽 象的艺术概念和理论转化为更直观、 生动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部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限 ,难以深入分析和评价作品。这可能与学生 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关,需要在今后的 教学中加强相关训练和指导。
在小组合作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依赖心理, 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发言。这可能与学生的性 格和学习习惯有关,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采用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通过小组合 作、互动交流等形式,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合作。这一目标基 本实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蒙娜丽莎》这一世界名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 趣和艺术修养。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尊重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从课堂氛围和学生反馈来看 ,这一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b89ed4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06.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类似风格的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及其价值。
(2)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如图片、文字等。
(2)准备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以便进行比较教学。
(3)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蒙娜丽莎》的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心得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简要介绍达·芬奇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 讲授新课(1)详细讲解《蒙娜丽莎》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绘画技巧、风格等。
(3)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技巧和风格特点。
3. 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了解其艺术特点。
(2)每组选取一幅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特点。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8025b78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c1.png)
一、教案主题:《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蒙娜丽莎》这幅画作及其作者达芬奇的背景知识。
2.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蒙娜丽莎》的作者达芬奇,以及这幅画作的历史背景。
2. 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微笑之谜、光影运用、透视法等。
3.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在《蒙娜丽莎》中的体现。
4. 引导学生欣赏《蒙娜丽莎》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5.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这幅画作的看法,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蒙娜丽莎》的作者背景、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运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画作的美学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画作。
2. 讲解达芬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
3. 分析《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微笑之谜、光影运用、透视法等。
4. 讲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在《蒙娜丽莎》中的体现。
5. 引导学生欣赏《蒙娜丽莎》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6.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这幅画作的看法,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8.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蒙娜丽莎》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蒙娜丽莎》的作者背景、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审美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吸收和运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学生对这幅画作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是否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是否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如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作品,如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拉斐尔的《圣母子》等。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54da016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e.png)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达芬奇的生平和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杰作《蒙娜丽莎》。
2. 学会欣赏《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如微笑的神秘、光影的处理、透视法的运用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2. 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蒙娜丽莎》进行分析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艺术素养。
2. 引导学生理解艺术与人文的关联,培养人文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达芬奇的生平介绍,包括他的艺术成就和科学探索。
2. 《蒙娜丽莎》的画面分析,包括人物形象、光影处理、色彩运用等。
3. 《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4. 欣赏其他达芬奇的作品,如《的晚餐》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达芬奇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 《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难点:1. 对《蒙娜丽莎》微笑神秘性的理解和解读。
2. 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准备教学PPT,包括达芬奇的生平、作品介绍等。
3. 准备讨论和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达芬奇的肖像和《蒙娜丽莎》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画作。
Step 2:介绍达芬奇的生平(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达芬奇的生平,包括他的艺术成就和科学探索,以帮助学生了解这位艺术大师的背景。
Step 3:分析《蒙娜丽莎》(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蒙娜丽莎》的画面,分析人物形象、光影处理、色彩运用等艺术特点,让学生感受这幅画作的魅力。
Step 4:讨论《蒙娜丽莎》的价值(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蒙娜丽莎》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次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蒙娜丽莎》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欣赏和分析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蒙娜丽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蒙娜丽莎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f9c5a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30.png)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4.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法国的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馆中有一幅名画,是镇馆宝物之一,她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也一直为世人所津津乐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看看吗?
2、教师导引:虽然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几分钟,但她却在我的心底留下了(),甚至已成了()。由此可以看出这幅名画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因此题目定为蒙娜丽莎之约,大家可以理解了吗?谁来说说?
3.引入达·芬奇资料。
师:学到这儿,老师想问你们谁知道这幅画的画家?
课文还有一幅图,也是达·芬奇的作品,叫《最后的晚餐》,它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关于这幅画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有关资料。
2.通过简短写作,了解到对于如何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讲解法,引导发现法为主。
2.通过简短写作,了解到对于如何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讲解法,引导发现法为主。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3.这篇课文介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之宝之一,足以见此话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1.学过《月光曲》之后,对于艺术美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人生阅历有限,要理解傅雷先生的这篇文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的卢浮宫有三件宝,其中之一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传世名作《蒙娜丽莎》。
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让人百看不厌。
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恬静、淡雅的微笑让我们感受到了永恒的美。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
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课前,来自宁夏的孟峰老师安排同学去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
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
这个环节应给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
通过图文对照和资料的引入,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
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
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
然后当解说员,向别人介绍这幅画。
课尾引入达芬奇的另一幅名画《最后的晚餐》,教师作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整个课堂教学设计合理,环节连贯,看得出孟老师做了精心的准备。
语言简练,仪态大方,作为一个老教师,很值得我学习。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二:
在没有开始上课之前我就发现课堂的气氛不大对劲,有学生用书遮着脸,在下面偷笑,有学生低着头不知道在强忍着什么。
课一开始,我就直接拿书中蒙娜丽莎的画像导入,让学生看看这幅画,找找文中对这幅画的描写,然后让学生对着画说说看,把蒙娜丽莎的美说给大家听,特别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是那么得恬静、淡雅。
可是这个过程中总有学生捣乱,不是窃窃私语,就是低头摩挲。
我并没有放下书本去追究,只是用眼神提醒他们而已,渐渐地学生也就融入了文本,感受蒙娜丽莎,感受蒙娜丽莎的微笑,他们也说虽然是副画,可是很逼真,就像是真的人一样,我加以引导,让学生知道了达芬奇绘画技艺的高超。
这就是蒙娜丽莎的魅力所在,因势利导让学生找找看,文中从侧面描写蒙娜丽莎的魅力,这一点学生很快就能找到,并且体会也到位。
我要求学生把描写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部分背下来,在签背的时候终于发现课堂的那一丝不安分的原因了,是因为有个别学生对蒙娜丽莎的肖像画进行了一番休整,休整成适合中国人的审美的肖像画,哎!艺术往往不被人欣赏!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三:
前两天,刚上《蒙娜丽莎之约》一课,感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美。
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文字的描述和课文的插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达芬奇名画的艺术美,让他们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是不确定的,作为小学生,他们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就达到一定的要求。
当我引导学生看课文中的插图时,学生有些惊异,有些哗然。
接着我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课文中的插图时,他们的语言显得贫乏无力,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他们的脑中已荡然无存。
我知道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自己的启发性教学有待于探索,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待提高。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反思
四:
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教材是艺术的魅力的主题。
钟子期善听俞伯牙弹奏,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俩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
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蒙娜丽莎之约》这一杰出的画作更是让我们感受到神秘而永恒的美。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艺术的魅力。
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我教学时,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在课堂上,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但是学生的朗读读得还不是很到位,在熟练正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可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读的不到位,特别是还有基础较差的同学读时还有添加字、改字的现象。
课余要加强练习提高。
)紧接着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再引导学生从对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学习课文的独特写法--融入自己的想象。
在教学最后,还注意引导学生了解蒙娜丽莎的故事,感受画家精湛的画技和天才的想象力,感受艺术的魅力。
并拓展相关内容《最后的晚餐》丰富学生对画家的了解。
通过学习,感受的孩子们心中也有了这样一幅画:我们站在蒙娜丽莎面前,一切是那么神秘而又奇异,她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圣洁光辉照耀着我们每一个人,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同样,他也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
全课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追求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