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临床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原则和临床评价
小儿营养不良一般是指蛋白质 - 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 PEM),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等常量营养素而致的慢性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婴幼儿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严重者常有脏器功能紊乱,死亡率较高,是发展中国家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营养不良的非医学原因是贫穷、食物短缺;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忽视科学喂养方法,也是导致患儿食物短缺的非医学原因。但患儿的发病原因大多不是单纯的食物短缺。在营养不良、社会习惯、环境和急、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影响,并不是单单提供适当的食物即可解决的问题。因此,儿科临床医生有必要加强对小儿营养不良的认识,全面认识其复杂的发病原因和临床情况,对患儿进行正确细心的临床评价,掌握治疗原则和方法,以改善患儿的营养及健康状况,提高救治成功率。
1临床诊断和评价
1.1诊断线索根据患儿体重不增或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及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它营养素缺乏的症状和体征,重度病例诊断不难,轻度者可被忽视。定期对体重、身长、皮下脂肪、上臂围等生长发育指标进行监测,有利于轻度或早期营养不良患儿的诊断。确诊后还需详细询问病史和进一步检查,以做出病因诊断。
1.2 诊断依据小儿营养不良的诊断,依据的是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测量和辅助检查,临床医生需综合分析这些临床资料,才能做出正确、全面的诊断。
1.2.1病史应掌握小儿的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进行膳食调查以评价蛋白质和热能的摄入情况,有无影响消化和吸收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存在,并了解家庭的一般状况,家属的生长模式、家长的身高、体重和对孩子的关心程度。
1.2.2临床表现①消瘦型:以总热量缺乏为主,兼有蛋白质缺乏,又称为能量营养不良,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是体重不增,继之体重减轻,消瘦、皮下脂肪减少,皮下脂肪消减先自腹部开始,以后依次为躯干、四肢、臀部,最后为面部,腹部皮下脂肪层是判断营养不良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病久者皮肤干燥、苍白,烦燥不安,肌肉松驰,身高也低于正常。病情进一步加剧时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大量消耗,各种临床症状也逐步加重,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精神萎靡、反应差,体温偏低,心音低钝、脉细无力,食欲低下,常腹泻、便秘交替。尿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和尿比重低。②水肿型:以蛋白质严重缺乏为主,而总热量接近需要量,又称蛋白质营养不良,多发生于单纯谷粉喂养的小儿,轻者仅下肢水肿,重者外生殖器、上肢、腹部及颜面部等均有凹陷性水肿,也可见胸水、腹水,常有食欲减退、精神不振、肝脏肿大。③混合型:临床表现介于两者之间。
1.2.3 体格测量体格测量是评估营养不良最可靠的指标,目前国际上对评价营养不良的测量指标有较大变更,它包括三部分。①体重低下:患儿的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2SD)。如在中位数-2SD ~-3SD间为中度体重低下,如低于中位数-3SD为重度体重低下。此指标反映儿童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单凭此指标不能区分属急性还是慢性营养不良。
②生长迟缓:患儿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2SD ~-3SD间为中度生长迟缓,如低于中位数-3SD 为重度生长迟缓。此指标主要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③消瘦:患儿的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值的中位数-2SD。如在中位数减-2SD ~-3SD间为中度消瘦,如低于中位数-3SD为重度消瘦。此指标反映儿童近期急性营养不良。
1.2.4营养不良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白蛋白、总蛋白量减低,血钾,血钙偏低(血生化检查);常并存有锌及其它微量元素的缺乏(静脉血微量元素检查)。
1.3 营养不良的分度消瘦型营养不良根据各种临床症状的程度不同,分为三度:
Ⅰ度营养不良(轻度)精神状态正常。体重与正常值相比减少了15%~25%,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0.8厘米~0.4厘米,皮肤干燥,身高不影响。
Ⅱ度营养不良(中度)精神不振,烦躁不安,肌张力减弱,肌肉松驰,体重与正常值相比减少了25%~40%,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小于0.4厘米,皮肤苍白、干燥,毛发无光泽,身高较正常减低。
Ⅲ度营养不良(重度)精神萎糜,嗜睡与烦躁不安交替出现,智力发育落后,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体重与正常值相比减少了40%以上,腹壁皮下脂肪消失,额部出现皱纹,呈老人样面容。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毛发干枯,身高明显低于正常,常有低体温、脉搏缓慢、食欲不振、便秘,严重者可因血清白蛋白降低而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水肿型和混合型由于病情较复杂,伴随有水肿而影响实际体重的测量,不能按上述标准分度。
1.4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
1.4.1小儿长期摄入不足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又未能合理地采取人工喂养,乳汁稀释过度、或单纯用淀粉类食品喂哺。骤然断奶后添加辅食不能为婴儿适应,较大儿童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饮食不定时、偏食、挑食,致使供给的热量及营养物质长期不能满足小儿生理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对此类情况对家长进行认真、细致、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
1.4.2疾病因素疾病影响食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并增加机体的消耗。易引起营养不良的常见疾病有:①消化吸收障碍,迁延性婴儿腹泻、慢性肠炎或各种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综合征,肠寄生虫病、结核病、麻疹、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某些
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②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此类患儿要积极转诊。
1.4.3先天不足早产、双胎、多胎等为营养不良的先决条件,婴儿期生长发育快速阶段,需要量增多而消化、吸收功能较差,再加上先天不足,易造成营养不良。此类患儿应进行高危儿管理,增加随访次数,有效的膳食指导,进行高危儿干预治疗,严重的要积极转诊。1.5营养不良的并发症
1.5.1感染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种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特别是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营养不良,造成恶性循环。
尿路感染也是营养不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表现隐匿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尿路感染如不及时控制,形成迁延状态,至成人期易发展为晚期肾盂肾炎及慢性肾功能衰竭,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营养不良可造成泌尿道发育不全,使尿道肌肉无力易于扩张而发生尿潴留及感染。再加上抵抗力的低下,尿布不及时更换增加了感染的机率。还有,任何一个部位的感染形成了败血症,均可以通过血行的传播造成尿路感染。因此,要加强对营养不良婴幼儿的护理,尤其要注意防治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