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绝句》

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pàn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jiāo yīng qià tí

蹊:小路。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jiāo yīng qià tí
自在娇莺恰恰啼。
恰恰:形容鸟 叫声音好听。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pàn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jiāo yīng qià tí

自在娇莺/恰恰啼。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shì
huì chóng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鹂 含




jué

háng hán bó

[唐] 杜甫
lí míng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lǐng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jué

háng hán bó

[唐] 杜甫
lí míng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lǐng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shì
huìchóng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lóu hāo lú tún yù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望庐
山瀑布》)课文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两首古诗,下面我将给出这两首诗的原文及赏析。

《登鹳雀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太阳依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入大海的壮阔景象,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也寓言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高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原文: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的魅力。

前两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描绘了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产生的紫色烟雾和远处的瀑布景象,意境幽远。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生动描绘了瀑布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用语生动,想象丰富。

两首诗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生的哲理,给学生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人生启示。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古诗两首

语⽂⼆年级下册第⼗七课古诗两⾸ ⼆年级语⽂下册第17课《古诗两⾸》的作者⼀个是“诗仙”李⽩、⼀个是“诗圣”杜甫。

店铺为⼆年级师⽣整理了语⽂课⽂《古诗两⾸》资料,希望⼤家有所收获! 语⽂⼆年级下册第⼗七课《古诗两⾸》课⽂ 《望庐⼭瀑布》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船。

语⽂⼆年级下册第⼗七课《古诗两⾸》教案 【教学⽬标】 1、会认9个⽣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对⼤⾃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

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柳”识记与书写。

【教学⽅法】 ⾃主探究识字、⼩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课件、⽣字卡⽚。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1、在假期⾥,爸爸妈妈带你们去过哪些名胜古迹?风景如何? 2、今天跟⽼师去领略⼀下庐⼭瀑布的美,好吗? ⼆、初读古诗 1、⾃由朗读本课的古诗。

要求: 把字⾳读准,庐、紫、川。

2、指名学⽣分⾏读诗句,注意正⾳。

3、学习⽣字“庐、瀑、炉、疑”,重点正⾳“瀑”。

(学⽣很容易读成“破”) 说说在读这4个字时,你发现了什么? 如:“庐、炉”读⾳相同、偏旁不同,“庐、瀑、炉”的韵母相同,“疑”是整体认读⾳节。

给⽣字扩词。

4、齐读古诗。

三、朗读感悟 1、⽣⾃读,说说⾃⼰读懂了什么?什么地⽅有疑问?⼩组内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随学⽣回答相机点拨和引导) 如:⽇照⾹炉⽣紫烟: 理解“⾹炉”。

可以让学⽣说说见过⾹炉没有,在这⾥指什么?“紫烟”在这⾥其实是什么?为什么云雾会是紫⾊的?抓住“⽣”字进⾏朗读指导。

遥看瀑布挂前川: 理解“遥”“挂”,为什么瀑布会挂在⼭川的前⾯?抓住“遥”字让学⽣明⽩这句话写的是远景,抓住“挂”字进⾏朗读指导。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古诗包括《村居》、《咏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

以下是这些古诗的简介:
《村居》:这首诗描述了春天二月时江南乡村的景象。

绿草生长、黄莺飞舞,婀娜的柳条轻拂堤岸,孩子们在放学后放风筝。

《咏柳》:这首诗赞美了春天里柳树的美丽。

青翠的柳树亭亭玉立,万千
柳丝像绿色的丝带一样低垂,仿佛被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剪出来的一般。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美景,与其它季节的
风光不同。

莲叶接天,荷花映日,别有一番风味。

《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白鹭飞上蓝天。

这些古诗都以景色描写为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和学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两首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在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两首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和《江雪》,它们分别出自唐代和宋代的诗人之手,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远的意境。

下面将对这两首古诗进行解读和欣赏。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1.诗人简介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所作,他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风清丽明快,富有音乐感。

他的诗作在《唐诗选》中有收录。

2.诗歌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五言绝句,诗句写的是作者游览破山寺后的禅院所感。

全诗借景抒情,将自然风光与内心感悟相融合,展现出诗人的超然境界和对世俗的超越。

古庙飞惊鸦,流水落花疏。

山行惊绝顶,泉见下孤渚。

道意心所向,宣情能几许。

3.诗歌解读诗歌的前两句通过写鸦鸟惊起和山间流水落花的景象,展现了古庙清幽、寂静的氛围。

后两句则写翻越山顶看到了泉水,通过这些自然景观,诗人真切表达了自己的心境。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修道之意的追寻和对内心感悟的探寻,揭示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4.诗歌意境这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以游览破山寺后禅院的景象为引子,揭示出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清净心境,体味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二、《江雪》1.诗人简介《江雪》是宋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散文和杂剧作品都卓有成就。

2.诗歌内容《江雪》以写雪景为主,通过对自然景致的描绘,所显示出的是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世界的深切体验。

全诗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一共四句,每句都以一个地名开头。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诗歌解读这首诗以雪景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超然意境和对世俗的超越。

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句写的是四野都已银妆素裹,游人已罢访,只有孤舟一叶悠悠。

用千山万径来形容,达到落墨的至高雅动,颇有远游求异的气象。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

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

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感叹。

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

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二年级语文知识点上册《古诗两首》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古诗两首》注释、译文及创作背景【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凌寒:冒着严寒。

遥:远远地。

知:知道。

为(wèi):因为。

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

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

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

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

【夜雪】【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讶:惊讶。

衾(qīn)枕:被子和枕头。

重:大的意思,指雪下的很大。

折竹声:指大雪压折竹子的声响。

译文:夜卧枕被如冰,不由让我很惊讶,又看见窗户被白雪泛出的光照亮。

夜深的时候就知道雪下得很大,是因为不时地能听到雪把竹枝压折的声音。

创作背景:白居易的《夜雪》作于公元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冬。

诗人当时45岁,官职是江州司马。

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论宰相遇刺事被贬江州,在寒冷寂静的深夜中作者看见窗外积雪有感而发,孤寂之情愈发浓烈,写下了这首《夜雪》。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诗两首课文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分别是《回乡偶书》和《赠汪伦》。

店铺在此整理了⼆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供⼤家参阅,希望⼤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年级语⽂上册第25课《古诗两⾸》课⽂-教学设计 【教学⽬的】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古诗。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课⽂。

【教具准备】 ⽣字卡⽚。

【教学⽬的】 第⼀课时 ⼀、看图激趣,揭⽰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在⼲什么?他们之间发⽣了⼀件什么事? 3、揭⽰课题:有⼀个叫贺知章的⼈,他很⼩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到了⽼了才回来,这⾸诗就是他回到家乡后写的。

(出⽰课题:“回乡偶书”齐读。

) ⼆、初读课⽂,认记⽣字 1、⾃由读课⽂,⽤“□”标出⽣字,注意要读准字⾳,读通顺。

2、出⽰⽣字卡⽚,学⽣⾃由观察⽣字,为喜欢的⽣字组词。

3、抽⽣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个⽣字的⾳,学⽣从卡⽚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了解诗歌⼤意 1、⾃由读课⽂,圈出不理解的地⽅。

2、⼩组合作学习,通过读⽂,看图,理解诗词⼤意。

(教师适当点拨) 鬓⽑衰:头发都⽩了。

3、教师范读,学⽣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

4、抽⽣说说。

5、⽣根据理解⾃由读课⽂。

四、试背课⽂ 1、⽼师叙述诗意,学⽣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互背古诗。

3、抽⽣背、齐背古诗。

第⼆课时 ⼀、指导看图,揭⽰课题 1、出⽰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李⽩将要离开了,汪伦特地赶来送他,李⽩⼗分感动,写下这⾸《赠汪伦》。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二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通常会包含两首古诗。

以下是两首古诗的示例,但请注意,由于教材版本和地区不同,古诗的选取也可能有所不同。

1.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2.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以上两首古诗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提高语言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

融情于景 寓理于事
课文小结
《登鹳雀楼》描写了诗人登上鹳雀楼 看到的 壮美山川和所感,向我们揭示了 只有站得, 高,才能看得远 的人生哲理。
课堂演练
一、轻松找朋友。

qiónɡ yù
穷欲依
二、辨字组词。
欲(欲望) 谷(谷子)
依( 依靠 ) 衣( 衣服 )
第二课时
黄诺云壶德果日台口天树朗山瀑瀑瀑布布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九在古代都表示极多的意思,是虚 指。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赞美 瀑布的恢弘。
读了这两行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想象意境
清晨红日冉冉升起,太阳照在香炉峰上,阳光 透过水汽在峰顶上形成了云雾,弥漫缭绕,好像是 香炉峰生成的紫色烟雾。远远望去,陡峭的崖壁前 面,瀑布从山壁间飞速地跌落下来,好像一条白丝 带挂在山前。看那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 溅起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恍惚 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重天飞落了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黄岳滕鹤阳王 楼楼阁鹳雀 楼
dēnɡ ɡuàn què lóu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背景资料
鹳雀楼在我国的山西省永济 市,因常有鹳雀停在上面休息而 得名。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登上了 鹳雀楼,并留下了千古名篇《登 鹳雀楼》。从此以后鹳雀楼便名 扬四海,与黄鹤楼、岳阳楼和滕 王阁并称为我国四大名楼。
结构梳理
望 香炉
烟雾缭绕
庐 山 瀑 布

遥看 挂前川 瀑 飞流直下三千尺 布 疑是银河落九天
惟妙惟肖 雄奇瑰丽
课文小结
《望庐山瀑布》描写了_庐__山__瀑__布_ 的雄壮与美丽,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 _赞_美__ 之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 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评课稿一、序言《古诗两首》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内容之一,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诗歌艺术,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是对《古诗两首》这一教材内容的评课稿。

二、诗歌背景介绍在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中,选取了两首古代诗歌,具体内容如下:1. 《小鱼儿》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荀鹤所作,通过描绘小鱼儿在水中嬉戏的情景,展现了小动物天真可爱的一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2. 《锄禾》这首诗是现代作家卢纶所作,诗歌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景,展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农田的丰收,表达了赞美劳动的主题。

三、教材分析1. 知识点本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古代诗歌欣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诗歌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表达对于自然和劳动的赞美•发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教学目标经过学习《古诗两首》,学生应能够:•感知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物和情感,并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感知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培养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之情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简短的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小鱼儿》的诗歌欣赏和解读•《锄禾》的诗歌欣赏和解读2. 教学方法本课程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学生阅读诗歌,并进行诗歌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创设适合诗歌内容的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五、教学流程设计1. 课前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准备好以下材料:•《古诗两首》的教材内容,可以是教材上的诗歌内容或是教师自己编写的教材•学生课前作业:让学生在课前阅读并背诵《小鱼儿》和《锄禾》2.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回忆古诗的定义,并提问他们对于古诗的理解3. 课堂学习•分别指导学生阅读《小鱼儿》和《锄禾》两首诗,并进行诗歌的欣赏和解读•引导学生回答诗中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表达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感受4. 拓展延伸•让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与自然或劳动相关的诗歌•分享学生的创作,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对于《古诗两首》的欣赏和解读,评价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创作,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对于自然和劳动的赞美能力教学反思:•需要加强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欣赏和解读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需要更多拓展延伸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七、学生作业•要求学生预习并背诵《小鱼儿》和《锄禾》•要求学生在课后,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小作文,表达对于自然或劳动的赞美之情八、总结通过《古诗两首》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还能培养对自然和劳动的赞美之情。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两首(夜宿山寺、敕勒歌)》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两首》基础知识点+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危wēi(危险、危楼、危难)敢gǎn(勇敢、不敢、敢作敢当)惊jīng(惊动、惊奇、惊吓)阴yīn(阴天、阴雨、阴晴)似sì(相似、类似、似乎)野yě(田野、野菜、野外)苍cāng(苍白、苍天、苍老)茫máng(白茫茫、茫然、渺茫)二、我会认宿sù(住宿、宿舍、宿营)寺sì(山寺、寺庙、寺院)辰chén(星辰、时辰、辰光)恐kǒng(恐怕、惊恐、恐龙)庐lú(庐山、庐江、茅庐)笼lǒng(笼罩、笼络、笼统)盖gài(盖住、盖房、掩盖)三、多音字宿sù(宿舍)xiù(星宿)似sì(相似)shì(似的)笼lóng(笼子)lǒng(笼罩)四、近义词危——险惊——吓五、反义词阴——阳低——高六、理解词语危楼:高耸的楼房。

星辰:星的总称。

敕勒川:敕勒族祖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古一带。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同“现”,出现。

七、古诗译文1.《夜宿山寺》: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人在楼上好像一伸手就能摘下天上的星星。

站在这里,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恐(害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2.《刺勒歌》: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像圆顶的帐篷,笼罩着四面的原野。

蓝蓝的天底下,原野一眼望不到边,风儿吹过,牧草低伏,现出了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八、问题归纳1.《夜宿山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夜宿山寺》这首诗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

2.《敕勒歌》描写了哪些景物?给我们呈现的是什么画面?写了大草原、阴山、天空、草、牛羊等景物。

给我们呈现了广阔壮美、空旷高远、草木茂盛、牛羊肥壮的美丽图画。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草》是一首咏物诗,《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课《古诗两首》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体会诗人宠爱春天、宠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伴侣们,大家从小到如今确定会背不少诗吧,今日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

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

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稳固音、形。

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ng);平舌音:菜(ci)宿(s)。

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诗两首》原文、注释及译文

【导语】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诗、五⾔诗和七⾔诗等。

四⾔是四个字⼀句,五⾔是五个字⼀句,七⾔是七个字⼀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七⾔两类。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教版:⼩学⼆年级上册语⽂第25课《古诗两⾸》原⽂、注释及译⽂),希望帮助到您。

【回乡偶书】 原⽂: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离家⽼⼤回, 乡⾳⽆改鬓⽑衰。

⼉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

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离家:贺知章三⼗七岁中进⼠,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年纪⼤了。

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

⑶乡⾳:家乡的⼝⾳。

⽆改:没什么变化。

⼀作“难改”。

鬓⽑衰(cuī):⽼年⼈须发稀疏变少。

鬓⽑,额⾓边靠近⽿朵的头发。

⼀作“⾯⽑”。

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

全句意谓⼝⾳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

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

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笑着询问。

⼀本作“却问”,⼀本作“借问”。

译⽂: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

我的乡⾳虽未改变,鬓⾓的⽑发却已斑⽩。

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个认识我。

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是从哪⾥来的呀?【赠汪伦】 原⽂: 赠汪伦 李⽩ 李百乘⾈将欲⾏,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词句注释 ⑴汪伦:李⽩的朋友。

⑵将欲⾏:敦煌写本《唐⼈选唐诗》作“欲远⾏”。

⑶踏歌:唐代民间流⾏的⼀种⼿拉⼿、两⾜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边唱。

⑷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百⾥。

《⼀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潭⽔深千尺⽐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了夸张的⼿法。

⑸不及:不如。

译⽂: 李⽩乘⾈将要离别远⾏,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桃花潭⽔即使深⾄千尺,也⽐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一、班级情况分析和相应的教学措施本班31人,现有男生23人,女生8人。

学生虽活泼好动,乖巧听话,但班级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氛较差,学生基础落后(上学期平均分16.5分,仅两人及格)。

1、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

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句进行圈、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因此,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

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

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4、除课堂的写话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5、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机会。

如让学生自己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6、做好转差促优的工作,提高优等生的水平,带动中等生,鼓励后进生,尽量缩小差距。

上述计划有待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

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二、教材编排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

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

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本册共有32篇课文。

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

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

“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可作灵活处理。

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

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

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

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三、教材特点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

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

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有反映首都新貌的《北京亮起来了》,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最大的书》,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画家和牧童》《我为你骄傲》《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还有《爱迪生救妈妈》《恐龙的灭绝》《阿德的梦》这些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

4、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一般是4道题。

每一课后面一般都有的题目是“我会认”“我会写”“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

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

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与课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延伸、拓展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

5、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本册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和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编写角度由服务于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

其次,注重引导发现,鼓励探究学习。

“语文园地”里设置的“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可以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掌握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

再次,教材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在“语文园地”里设有“展示台”一栏。

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展示为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展示自己的本领和学习收获,使其不断产生成就感。

本册教材还积极倡导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对怎样与人沟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合作意识。

本册教科书,不论是题目的安排,还是插图的设计,都努力体现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思想。

6、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是语文学习一项长期的任务。

同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继续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自主识字,扩大识字量,不受教材规定的识字量的局限。

阅读方面,本册教科书后附六篇选读课文。

此类课文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处理:可以根据需要结合精读课文进行教学,部分课后练习从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不作统一要求。

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我要把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

展示台以学习伙伴展示的内容为引导,鼓励学生展示与本组专题相关的学习或实践活动的成果,目的在于使所有学生都认识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发展,不断获得成就感。

这些,都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

四、学习目标1、培养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写铅笔字的正确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3、识字写字(1)准确认读4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2)能按笔顺书写,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讲的故事。

(2)能在看图后用普通话说几句完整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作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

5、阅读(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6、写话(1)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

(2)学会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3)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和问号。

五、使用本册教材要注意的问题1、要注意把握同组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册教科书采取了按照专题来整合各部分内容的编排方法,每一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专题,而且内容之间还互相照应,有些教学要求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展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互相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

教师应该在学习相应课文的时候,及时布置学生做好前期工作,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2、识字和写字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册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生字,这是下限,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增加识字量。

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提倡同学之间交流识字的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组词的游戏或共同制作生字、词语卡片,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在识字要求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避免走入两个误区。

第一,切莫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统一的要求。

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因此准许学生在一定的时间以内在识字数量、识字能力上有差异。

第二,不必将学生是否能准确识记脱离开任何语言环境的单个的字,作为衡量其是否掌握了要求认识的字的标准。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为避免学生疲劳,写字最好不集中安排在一节课上进行,而是要分散到每一堂课中去。

在写字的量的把握上,不是有人认为的写得越多越好,要注意写字的质量。

3、阅读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阅读教学,首先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通过集体读、分组读、领读、男女学生对读、配乐朗诵、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

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提供学生交流课外阅读感受、成果的机会。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要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在教学时,应重视情境的创设,通过多种方式引起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在交际过程当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去,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关注交流的状态,对交际的过程予以调控,形成有效的师生、生生互动。

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当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还要注意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应该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

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语,可以是开故事会、朗诵会、演课本剧,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之下,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火热、沸腾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课时计划20XX年2月2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