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

合集下载

部编历史八上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

部编历史八上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点

第十七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本原因:“左”倾的错误指挥图1 行军路线示意图一、战略转移1.时间:1934年10月2.军队: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出发地点: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二、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2.地点:贵州遵义3.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4.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过雪山草地(可参照图1理解)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2.红军北上: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等。

四、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中共中央与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时间:1935年10月到达地点: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2.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到达时间:1936年10月到达地点:甘肃会宁地区1+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结束。

3.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反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长征中的困难和问题: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条件;缺少粮食供给;内部矛盾斗争。

⚫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5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1年部编历史八年级上  第5单元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知识归纳知识点1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战略转移)原因直接原因:红军第________次反“围剿”的失败。

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长征时间:________年10月—1936年10月。

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遵义会议(转折点)。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会址知识点2过雪山草地遵义会议→四渡________(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________(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___→爬雪山,过草地。

知识点3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________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

(2)________会师(1936年10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________________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________。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知识演练核心知识点——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

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

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

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

”与材料中“遭到挫折”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一次反“围剿”B.第二次反“围剿”C.第三次反“围剿”D.第五次反“围剿”2.下图雕塑上的文字,上为“长征从于都出发”,下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

如果要求你给雕塑加上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你会选择()A.1933年10月B.1934年10月C.1935年10月D.1936年10月3.有学者评价:“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

”“分界线”喻指的是长征()A.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C.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核心知识点——过雪山草地4.红军长征途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A.四渡赤水B.巧渡金沙江C.突破乌江D.强渡大渡河核心知识点——红军胜利会师陕甘5.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这里的陕北具体指()A.遵义B.吴起镇C.会宁D.瑞金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无答案)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笔记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开始:1、原因:1933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3、转移路线:江西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4、遵义会议:①召开: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

②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二、过雪山草地经过: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丝丝(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1、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意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习题1.“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A.博古B.陈独秀C.毛泽东D.邓小平2.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创作《忆秦娥•娄山关》,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诗句,寓意遵义会议( )A.使今后的前途更渺茫B.开启了新的革命征程C.否定此前的革命斗争D.使革命从此一帆风顺3.在“重走长征路”的活动课上,学生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6张PPT)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6张PPT)

转折点?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室内景
遵义会议(油画)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005
遵义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长征胜利的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 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

冲破四道封锁线 1934.10中央红 军开始长征
渡过湘江
二、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意义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 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 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 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 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 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 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 过大小62座城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8张PPT)

二、力挽狂澜万里行——长征过程
1.寻访团一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熟读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来讲 一讲。 2.寻访团二的任务:搜集长征故事,课前寻访团成员分角色表演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 故事,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演一演。 3.寻访团三的任务:搜集长征歌曲,课前寻访团成员学唱歌曲,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唱一唱。 4.寻访团四的任务:搜集长征诗歌,课前寻访团成员背诵诗歌,课堂上给同学们现场 诵一诵。
2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分钟强化,
挑战自我
三、历经艰险终会师——长征胜利
是什么支撑着红军克服艰难险阻走完两万五千里创造这 一人类奇迹的?
小组探讨: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说你认为“长征精神”
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它包含哪些内涵?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 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纠正了—— 2.肯定了—— 3.取消了——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呢?
会前:
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 剿”和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失利。
会后: 毛泽东、周恩来负责指挥,中国革命
开始走上胜利的道路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 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 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 标志。
你能想象出红军战 士在长征途中会遭遇哪 些困难?
红军纵横12个省份、攻占700多座县城,跨越了近100条江河,征 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包括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 过了被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红军长征途中,进行了300余次战斗,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 ,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 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要在一个地球上 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当堂达标
1.(南京中考)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秋收起义 ②创建中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2.(常州中考改编)《人民日报》曾刊文:“这次会 议(召开后)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显示出 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和大渡河,挥 师北上,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这次会议使 “党和红军立刻呈现全新的面貌”的原因是( ) A.作出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定 B.初步实现了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二次合作 C.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领导地位的确立 D.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
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


开始:瑞金出发1934




遵义会议1935
革 命
结束:会宁会师1936
新 局

卷尾语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它特有的魅力,使 它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广 为传扬。
长征结束了,但长征精神却成为一种穿越时空的 永恒,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民族象 征,而且无论是在过去的岁月里,还是在现在的生活 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精神的存在。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26张PPT)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
毛 泽 东
周 恩 来
张 闻 天
王 稼 祥
朱 德
博 古
模拟会场,讨论“红军队伍该由谁来指挥”。
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 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1)时间、地点: 1935年1月;遵义 2)内容:
1.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事上、组织上的错误 2.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3.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
小组合作探究一:为什么前四次胜利了 前三次反“围剿”中,毛泽东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入 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打运动战的方针 ,第四次使用大兵 团伏击敌人的战术。
小组合作二:说说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的故事,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
遵义会议会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议内容: 批判了 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 肯定了 毛泽东军事上的正确主张 选举了 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组成了(会后) 成立了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 1935 年1月 ______ _____ 会议意义: 结束了 “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 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是
长征的胜利 ①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经过了哪些重 要的地点和事件?
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 桥、过雪山草地
阅读P71-74,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② 哪一事件使红军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 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巧渡金沙江 ③长征的胜利的时间?长征的意义?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 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
第一次战役中的转移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中, 利用敌人兵力分散的弱点,实施战略转移,成功将敌人引 入包围圈。
第三次战役中的穿插迂回
1950年12月,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采取穿插迂回战术, 成功突破敌人防线,解放了汉城。
其他国家历史上著名战略转移事件
红军的困境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内部矛盾, 红军陷入了困境,面临着严重的生 存危机。
战略转移决策制定
中央决策
中共中央在面临困境时,决定进行战 略转移,以保存实力并寻找新的发展 机遇。
长征计划的制定
中共中央制定了详细的长征计划,包括 转移路线、人员组成、物资筹备等。
长征前准备工作
01
02
03
思想动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 征》
目录
• 长征背景与原因 • 长征路线及重要战役 • 红军长征中艰苦奋斗精神体现 •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 知识拓展: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历史事件
简介
01
长征背景与原因
国民党围剿与红军困境
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1930年代初期,国民党军队对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多 次围剿,试图消灭红军。
英勇善战精神风貌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展现了英勇善战的精神风貌。他们不仅在战斗中勇猛顽强、敢于牺牲,还在平时的训练中刻 苦钻研、精益求精。这种精神风貌是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之一。
04
长征胜利意义及对后世影响
粉碎国民党围剿企图,保存革命力量
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计划
长征途中,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灵活机 动,使国民党军队无法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围 剿,从而打破了其消灭红军的计划。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笔记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堂笔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本节课主要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发生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一、背景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此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治混乱,社会矛盾激化。

2.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8年,国共合作发起了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

但由于北伐后的政治混乱和社会改革不彻底,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屡屡遭到镇压。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成立,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政权的掌握。

但由于白色恐怖的打压和外敌的威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短暂存在。

4.日本侵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此后,日本在华中、华南等地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中国战场四分五裂,共产党面临巨大挑战。

二、前因后果1.发生的原因(1)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起义遭到失败后,面临严厉镇压和被迫转移的危险;(2)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战场大规模扩张,使得中央红军行动受到限制;(3)各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使得中央红军需要进行联合行动,来确保割据根据地的稳定和统一。

2. 事件的过程(1)中央红军胜利突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被攻破,中央红军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艰苦卓绝的行军生涯。

起初,中央红军在朱德、毛泽东等领导下,紧贴苏区边缘横渡大渡河,突破国民党军队围攻。

中央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行动被誉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2)会师和分裂:中央红军在行军中一路受到阻击和追杀,官兵士气逐渐低落。

到达四川后,中央红军分为两路:一路北上,一路南下。

1935年6月,南下红军与贺龙领导的西路军会师,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节点。

(3)胜利结束:1936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

此次长征共行军25000余里,历经千辛万苦,只有约2万人到达陕北。

三、影响1. 国内影响: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困难时期的蜕变和血的教训,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建设和整风运动的契机。

5.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5.17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9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为摆脱国
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从瑞金出发,实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斗……穿越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 人类生存极限。中央红军于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 命转危为安。
11
5.“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
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 000米以上的
雪山就有20余座……”这些数据共同说明红军长征( D )
A.保存了基干力量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D.历经ຫໍສະໝຸດ 艰难险阻12基础巩固
1.(2023·安徽,有改动)黄镇将军在亲历某历史事件过程中创作了由 二十四幅漫画组成的画集,被誉为“真实的革命史料”,下图所示为其 代表作。据此判断,该“历史事件”是( D )
主题材料应是( D ) A.北京学生爱国宣传活动
B.北伐先锋第四军独立团
C.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D.四渡赤水与过雪山草地
15
4.毛泽东的《七律·长征》里提到“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其中,“三军”会师的地点是( D )
A.井冈山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16
5.(2022·广西北部湾)1934年,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桂北渡过
(八年级 上册)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2张ppt)

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表
名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10万 20万 30万 30多万 50万 4万 3万 3万 7万 8万 大约比例 2.5:1 7:1 10:1 4:1 6:1
——为什么要长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博 古(秦邦宪) 李

想一想: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如何呢? 红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问题解析:
• 失败,由于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 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指挥上 犯了“左”的错误。 想一想:对比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胜 利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你认为在 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
战争的胜败,不仅在于力量的悬殊,而更为 重要的是正确的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为什么要长征 ——长征经历的过程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自主学习
一、红军长征的原因 二、长征起止时间,出长征路线(开
始、转折、吴起镇会师、胜利)
三、转折性历史事件——遵义会 议时间、内容、意义 四、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从江西瑞 金出发
突破四道 封锁线
突破 湘江
渡过 乌江
过 转折
遵义会议
解放遵义
后期(1936年10月) 胜利会师
想一想:到了遵义后,当时红军最需要解决 的问题是什么?
——转折性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
遵 义 会 议

1)时间: 1935年1月 2)地点: 贵州遵义
3)内容:
1.解决了 取消了 肯定了 2.会后确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共37张PPT)

扼守的天沙险金 腊水 子口天贵险,打南 开了中西瑞央金红福军北上
进入陕江甘的通道。贵阳 州
1934.10.

论军事上、 政治上,都 会处于进退 失据的境地。 ——聂荣 臻元帅
广西

1935.10.
吴起镇陕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渡 泸定桥
雪山 四
川 长
安顺场



金水
贵 南


贵阳




西
瑞金 福
长征初期的行军路线
渡过乌江, 夺取遵义
瑞金
1934年10月中央 红军开始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故事客栈】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
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
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湘江战役
红军在长征初期军事上的形势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红军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为什么改道贵州?
瑞金 福控制了渡口。随后,红1军
1934.10.
建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
广西
了大渡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黄 陕

腊子口
朱德总司令在长征河 回忆中题 词“万里西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 句,充分说明了红军长征飞夺泸
西
定桥的艰险与壮烈。

毛尔盖
红军由2康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 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渡桥头雪。山 四 川
1934.10.

广西
吴起镇会师
1935年10月, 中共中央带领中 央红军历经艰难 险阻,终于到达 陕甘革命根据地 的吴起镇,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9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共29张PPT)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指导思想正确,开始 指导思想错误损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失惨重,濒临绝 境 纠正军事错误
改组领导机构
挽救了党和红军, 是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36年10 月三军会 师,长征 胜利结束
强渡大渡 河,飞夺 泸定桥
1935年10月, 红一方面军与 四渡赤水, 陕北红军会师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2、毛泽东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 B_ 确立是在____ A、第五次反围剿后 B、遵义会议后 C、巧渡金沙江 D、长征结束后
4、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 力是_____ B ①红一方面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 ④红四方面军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C 5、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____ A、1933年10月 C、1936年10月 B、1935年10月 D、1934年10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事 件是_____ D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时光倒流,小明与红军的对话
小明:您能告诉我长征的大概情 况吗?
“红军”:当然可以。1933年10月, 我们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出发,刚开 始由于犯了“右”倾错误损失惨重, 四渡赤水之后,在遵义召开了会议, 重新确立了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之后 我们巧渡金沙江,打乱了敌人的追剿 计划,一路胜利进军,最终在1936 年在陕西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鼓舞了全国人民, 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说一说
我们从红军长征中 能学到什么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B、强渡乌江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D 4.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会师会宁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 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
《万水千山》《大渡河》《突破乌江》 《四渡赤水》《冰山雪莲》《长征》
——斯诺
长征胜利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 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长征胜利意义
②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 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 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 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红军过草地穿的草鞋

腰带也拿来充饥 草根树皮也成了粮食
吴起镇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
达陕北
爬雪山
飞夺泸定桥 四渡赤水
强渡大渡河
遵义会议
乌江 湘江
巧渡金沙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
瑞金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会会宁宁
红四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
中国共产党诞生
遵义会议
新中国成立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理本课线索记必背重点原因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时间1934 年 10 月—1936 年 10 月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严酷恶劣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经过从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进军贵州→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结束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会宁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精神(1)吃苦耐劳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坚强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坚持真理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4)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识图片解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

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和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进入甘肃。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知识点归纳: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精神)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1.红军长征原因:1933年,由于博古和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2.长征开始:1934年10月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
3.长征经过:1934年江西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1935.10)——会宁会师(1936.10)三大主力会师
5.长征的胜利:①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6.长征胜利意义:①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③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地点:贵州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①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②意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历史八上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
孙树君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战略转移
o背景: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没有能突围,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o第五次饭“围剿”失败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
的错误。

o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o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o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攻克重镇遵义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
跳出了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突破天险腊子口
进入甘肃
到达吴起镇
与陕北红军会师
o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o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o时间:1935年1月。

o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o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