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转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的过程中,现行的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时代的需求和国际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新趋势,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转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新观念。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为此就要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快实现“四个转变”。

1、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什么是教育?西方有位教育家作了意味深长的诠释:“把所学的东西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呢?就是教育的积淀、精华、永不会忘记和长期起作用的东西。数学教育的最深沉的积淀是什么呢?是数学的思想、方法、思维策略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是学生在学数学过程中,深度地亲身经历体验和感悟,方可获得的,而非讲解灌输形成的。多年来,主导和控制我国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标准,以书面考试为唯一学业评价手段的教育教学方式,几乎成了教学管理和教师们教学的定势的评价行为,极大地束缚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针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现:以教师的教学为中心、以言语和板书为手段,向学生灌输地传授知识,学生们统一地、单向地和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美国学者唐泰普斯特指出:“讲义、教科书、家庭作业和学校都与单向的媒体类似,它们不仅都具有单向、集中、事先决定的结构,而且认定这种方式对广大观(听) 众最有利。这个模式是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由上而下的和以师权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的基础。”然而,进入信息社会的今天,持续了多年的“广播”式课

堂教学模式,因它与时代要求、科技进步,特别是与新媒体传播模式形成强烈的反差,已遭到越来越严厉的批判和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摒弃。

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变化和发展的,在青少年阶段接受的知识不是终身够用的。因此,教师应由过去单纯以教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为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即以学生的今后甚至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在数学教学中应谋求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教学过程不仅要使学生习得基本知识和形成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过程中感悟和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的策略,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使学生终身能受用。如在新教材中,第二章的函数应用举例与实习作业,采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不完全归纳得出目标函数的方法以及利用二次函数,处理人口增长和生产发展等有关的增长率的实际问题。这些思想方法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捉摸和体验出来的,而不是从教师的灌输讲解中获得的。通过学生自身的领悟,才能明确它们的作用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可迁移,这是学生今后学好数学和解决类似问题的根基之一。又如在第三章中关于数列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学生通过对几种分期付款的问题(如购房、购车和购大型家电等)的社会调查实践和研究活动:确定课题、拟定计划方案、分工协作、收集筛选资料与数据、选择数学模型、处理数据、验证结果和得出实际问题的解等,不仅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初步形成了一种与接受性学习方式不同的新型学习方式。这是一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开拓创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是有远迁移的积极作用。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远迁移的学习因素和能力,那么,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就有更大的作用,就能实现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目的。

2、课堂教学以演算题目为重点转变为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

数学教育家柯朗指出:“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演算习题的训练,无助于对数学的真正理解,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忽视了应用,也忽视了数学与其它领域之间的联系。”对目前数学课堂教学的状况,柯朗是一语中的,多数教师给学生布置成套的题目进行模式化训练,数学应用的意识不强,即使有某些应用似乎是被迫的,培养数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还停留在口头上。新数

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反映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反映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数学课堂教学应把重点放到培养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上来。数学能力一般由认知数学事实的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建构数学模型的应用能力等组成。其中认知数学事实的能力,包括了对数、式、数学符号、数量关系、对数与式变换的认知;对空间图形、形状、大小、数量关系、实物与图形的互相转化、图形中元素的认知;对命题结构、论证的一般方法的认知等。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问题的识别、分解、转化能力、解题的探究和监控能力等。建构数学模型的应用能力包括,掌握已知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学模型来理解与解释客观事物等。新大纲中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隐含在以上的数学能力之中。打实“双基”固然重要,但要与培养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进行,不能认为必须有了前者才能进行后者,否则导致二者割裂,不能互相促进,不利于二者的共同提高。从数学教育的整体上说,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培养数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这一重点。如在新教材第二章中,要对学生进行函数的实际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及其能力培养。那么,就要从函数概念引入到性质的研究、应用举例和实习作业的一系列过程,通过精选的有实际意义的例子,有意识地渗透应用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思想方法,要与函数知识的教学同时或交叉进行,不要分开进行。坚持下来,学生能在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表现了他们的各种创新意识。不仅在应用内容、研究性学习和实习作业中培养创新意识,在整个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培养,如:学生对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自然界和社会有关的数学问题具有好奇心,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探究解决的途径和办法,这就能逐步培养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数学能力。

3、由教师的讲解灌输的教学过程转变为通过创设情境、问题探究、合作协商和意义建构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建构主义认为,教学应当用情节、背景真实的问题引导出所学的内容,通过营造解决问题的环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教师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互动学习和知识的意义建构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