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爱这土地》设计人:审核人:班级:姓名:编号:资料预备:1.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入侵军持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域,所到的地方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击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招架,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决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期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入侵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2.走进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闻名诗人。

初期诗风格浑厚质朴,音调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情感深沉,富于哲理。

要紧诗集有《大堰河》《火炬》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伤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进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假设、闻一多等人以后又一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阻碍的诗人,活着界上也享有声誉。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酷爱,“土地”是他诗中显现最多的意象之一(另一个“太阳”)。

“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酷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3.文学常识: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句子可长可短,字数不拘一格。

咱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必然要把握好节拍、停顿,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培育语感,明白得诗歌意象、表现手法,准确地领会思想情感。

一样来讲,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基础积存:有情感地朗诵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和重音)我爱这土地假设/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沙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冲击着的/土地,这永久汹涌着/咱们的悲忿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非常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臭在土地里面。

什么缘故/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自我感悟:诗歌常常要用到象征这种表现手法,它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九年级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九年级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九年级我爱这土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艾青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理解诗歌的意象,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2、难点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 年 3 月 27 日—1996 年 5 月 5 日),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

1928 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

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 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

1935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艾青的诗作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2、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发表于同年 12 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

1938 年 10 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

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

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四、预习导航1、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2、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五、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土地,是万物生长的根基,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描绘着土地,抒发着对土地的深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艾青的一首现代诗——《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对土地的那份挚爱。

(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韵律。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读时的语气、语调、重音和停顿。

3、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三)整体感知1、思考: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诗人抒发了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2、诗歌中“土地”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土地”象征着遭受日寇践踏的祖国大地。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定稿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定稿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这首诗歌(重点)2、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把握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难点)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背景资料介绍艾青出生于1910年,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的诗。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三、读诗结合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自己试读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938年11月17日四、赏诗1、诗歌中哪些词语或诗句深深地触动了你,令你印象深刻?(可以从情感、修辞、句式特点等方面来说)2、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并完成下表的练习。

五、仿诗(家庭作业)假如我是 ,我也应该 ,这被 , , , ,因为我对这 爱的深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含答案)

我爱这土地(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2题。

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

答案: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

答案: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3~4题。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中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中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②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③根据朗诵指导,给诗句划出节奏和重音,反复大声诵读,并试着背诵。
二、学习任务
1.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风——象征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和抗争
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
③小结
诗人借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鸟的形象,表达了对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的深沉的爱,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也抒发了在那个艰苦年代里,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奋斗的华夏儿女的共同心声。
2.掌握以下文学常识。
艾青(1910~1996)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为一个革命者。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调子沉重忧郁;抗战时期的作品多为觉醒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代表作品:《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北方》《黎明的通知》 《归来的歌》
3.结合诗歌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全诗分为两节:
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②诗中的意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鸟——诗人自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河流——象征着积郁在中华儿女心中的悲愤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一)导入新课: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会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围标设疑、自主探究】资料助读:1、那人--初识作者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2、、那时--了解背景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声地读、尽情地读吧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我爱这土地》 导学案.doc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我爱这土地》 导学案.doc
把握意象,必须在利用已知的基础上初步把握诗歌的风格、情感基调。 体味诗情,首先要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从想象中体味形象,对诗人的想象活动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读《我爱这土地》,顺着诗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体味喉咙为什么会“嘶哑”,爱国者的形象即可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因为这首诗的形象的核心是一只不懈地为土地、河流、风和黎明歌唱,死后连羽毛都奉献给土地的多情鸟。读诗的全过程,想象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只鸟的形象展开的,对于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激情的把握,是通过对这只热爱土地的鸟的想象而获得的,离开了想象将一无所获。
二、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如《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就是寄予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具体可感的事物,即为意象。诗歌是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一、鉴赏语言
1、反复诵读,品味韵律。
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最好手段。就诵读方法看,一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二要帮助学生入情入境,三要采用多种形式激趣。
2、抓关键词,推敲语言.
诗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蕴藏着深厚的旨趣,所以诗家以一字称工,刻意锤炼,以求其精深。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从而品味语言的隽美。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叠词等都是关键词。
【温馨提示】
注意节奏的划分和朗读的停顿
【教师寄语】
英国诗人培根说过“读诗使人聪慧”。我喜欢读诗,因为它给我清风与明月;给我湖光与山色;给我碧海与晴空,它打通了我与自然的界限。体味着;陶渊明的朵朵菊花点缀了朦胧的南山;龚自珍的片片落红幻化成软软的春泥;晏殊的独自徘徊落寞了曲径通幽;温庭筠的默默斜晖笼罩了悠悠碧水。今天,老师带领着同学们走进了自由、广阔的现代诗歌的天地里,感受了它特有的魅力。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导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人文风貌。

2.理解并运用叙事、描写、议论等不同的表达手法。

3.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情感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预习指导:1.自然风貌:经过三十多年的自然保护,原始森林、珍稀野生动植物、山清水秀的林区风光、多姿多彩的草原景象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自然遗产。

2.人文风貌:中国是一个拥有九百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民族,使得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文化交流中,创造了悠久而璀璨的人文景观。

3.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祖国各地自然风貌、人文风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阅读导引:好的文章总是引人入胜,无论是描写诗情画意的自然美景,还是讴歌民族英雄事迹的人文佳话,在语言之美和情感之深之间,掌握着读者的心灵开关。

因此,我们在阅读《我爱这土地》时,不仅要留心其中的词语和句式,还要深思文化内涵和后续情感的升华。

四、提高阅读效果的几个方法:1.熟练运用词汇、句型,并进行分类总结。

2.尝试通过语言的表面意义来理解文章,进行语感的短暂感悟。

3.注重领会语言所承载的意义,明确读者能获得的信息和情感,增加理解的连贯性。

4.将课文与身边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尝试在话题上进行学习和交流。

五、思考题:1.描写一下你所在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2.在你的印象中,哪些景点和民俗风情最具有特色和魅力,如何来表达它们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3.请用你的话来描述本文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

六、延伸阅读:1.《未来的文学》2.《中国文化史》3.《我的母亲》4.《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以上四本书大家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进行独立阅读,增强语文的涵养和思维的开拓。

总之,《我爱这土地》是一篇极富韵味、朴素而深情的随笔,文中所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珍视,无疑是现代青年必备的优秀阅读素养和精神内涵,所以,我们应该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在语文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升华总之,《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是我们应该一直坚持的核心价值观。

1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含答案)

1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含答案)

13.《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诗歌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3、深刻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并灵活运用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2、结合写作背景,深刻领会诗歌的主题。

预习案朗读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

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

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

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

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里面。

../也腐烂在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第七步:背诵全诗。

快乐链接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九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1

九年级下册导学案答案1

第一课《我爱这土地》快乐探究参考答案(1)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

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之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明确: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作者将自己比做一只鸟,以鸟的形象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直到死亡他死后也要融入这片土地,羽毛是自由飞翔的依托,连羽毛也要腐烂在这片土地里表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至死不渝的忠贞,死也不忘对祖国这片土地的热爱《乡愁》快乐探究参考答案1、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明确:全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

3、学生思考并明确:小时候,诗人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

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

到后来,—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

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

全诗在此戛然而止,留下长长的余味。

4、学生思考、讨论并明确:“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5、是对诗歌主题的升华,是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家国之思。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我爱这土地》语文高效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一、预习导学【链接材料】1——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链接材料】2——写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

”2、请用“”和“•”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2)、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3)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3、《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诗人写到“假如我是一只鸟”,“鸟”的形象与作者要歌颂的“土地”有什么联系?二、探究展示: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一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我爱这土地课型新课时间执笔者宋鹏飞审核者年级17级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正确划分是的节奏,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情感目标:学习有关象征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难点通过自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理解诗歌主旨。

学习用具学法指导自主、合作学习学习流程一、预习讨论:(一)预习导引:1.自读全诗,感受诗歌的节奏特点,2.查资料,了解作者艾青3.查资料,了解1938年我国的国情现状4.了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二)问题导学:1.读(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诗歌。

教师点拨(正音、规范诗句的停顿及重音)(2)指名读。

(3)全体学生齐读,充分感受诗句中的深情。

2.学(分组讨论,完成问题)(1)集体讨论,诗人把自己比喻成什么?为什么?(2)我们都知道鸟儿鸣叫声一般都用“优美”、“清脆”来形容,可诗中鸟儿的呻吟却是嘶哑的,如果我们把“嘶哑”换成“清脆”、“嘹亮”好不好?(3)从以下四句中,找出鸟儿都歌唱了什么?(4)“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土地”代表的是什么?“暴风雨”指的是什么?(播放视频南京大屠杀)(5)在这样的血雨腥风下,中国人民屈服了吗?我们看下两句“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这两句中还有两个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词,是哪两个?(6)“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了什么?“黎明”为什么是“温柔的”呢?(7)看到了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都烂在这土地里面”怎样理解这两句诗?谁能替诗人把这种情感更直接的表达出来?(8)它是对战争给大地带来的灾难而悲痛,是因为对祖国深沉的爱而流泪,“常含泪水”恰好照应了开头的“嘶哑”。

(9)艾青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用手中的笔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的爱,今天的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拓宽展示:(一)典题训练:1.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可自己配乐,可小组、可个人)(二)展示提升:1假如你是新时代的一只鸟,你会唱些什么?(写一首小诗)(三)精讲点拨:对我深爱的土地,鸟儿即使喉咙嘶哑,也要去放声歌唱;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也要把自己的羽毛腐烂在这里去肥沃土壤。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把握诗歌的主题。

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学习难点: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一、自学1、自查资料,了解艾青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自由诵读,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3、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 xx ) 喉咙 ( xx ) 吹刮( xx )4、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5、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7、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二、互教1、导入新课2、检查自学情况3、自由读课文,组内成果交流后展示。

4.当堂探究:(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三、展测a、课文小结b、检测训练1、给下面加线字注音。

嘶哑( xx ) 喉咙 ( xx ) 吹刮( xx )2、课文哪几句诗使用了排比修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下面诗句朗读时哪些词语应该重读?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4、诗歌是讲究炼字的。

诗人把自己虚拟成一只鸟,却用了“嘶哑”一词来描写“我”的歌唱。

“嘶哑”一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如果用“嘹亮”好吗?为什么?5、抗战初期的19xx年,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创作了《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8)(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导言】谁不爱自己的母亲。

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通过朗读感知诗意,进而理解诗情,体味恋土深情,增强爱国情感。

沉潜涵泳,品味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分析诗歌意象,进而理解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课前学习:自主体验(诵读课文、资料助读、抄写诗歌、整体感知)【诵读课文】诵读课文。

(读出节奏和停顿,注意感情基调)【资料助读】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抄写诗歌】我把诗歌抄写一遍。

(字迹清楚,书写端正)我爱这土地艾青1938年11月17日【整体感知】通过读写,我大致了解了诗歌的思想情感。

诗歌中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的意象是:。

我觉得全诗的精华全在以下两句:课内学习:合作探究(预习反馈、朗读诗歌、多重对话)【预习反馈】同桌交换学案,互相检查评价。

评价:【朗读诗歌】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再读一读。

(以下的停顿和重音可作参考。

这是一首自由体新诗。

部编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导学案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上册2《我爱这土地》导学案附答案

2《我爱这土地》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4.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体味诗歌中抒发的恋土深情,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其中涌动着的激情。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土地是一种古老的信念,一缕浪漫的感情,一句象征的诺言,一股写实的意志。

这万物生灵的根基上,曾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曾抒写了多少荡气回肠的眷恋情怀。

有谁不热爱这生我养我的肥沃土地?有谁不依恋这教我护我的祖国母亲?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深情吟唱《我爱这土地》,一同感受诗人心中汹涌奔流的爱国激情。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作者链接。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的诗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

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3.背景链接。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体会诗歌中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链接材料作者简介:艾青和《我爱这土地》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

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

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

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

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

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

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自主学习
1、填空《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我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最能点明主旨的诗句是
2、请用“\”划分、标注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二、探究展示:
1、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2、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5、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6、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7、、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三、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答案
朗读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要领:
感情基调——深沉忧郁;语速——缓慢;节奏——停顿恰当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
鸟歌唱的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

“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

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

“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嘶哑”表达出“鸟儿”歌唱不已,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不会停止对祖国的爱的表达。

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

3.“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鸟”是诗人自己的象征,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

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

这真是生于斯,歌于
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6) 艺术特色:a.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在诗中的每一个事物都赋于丰富的内涵,“鸟”是诗人的虚拟,是泛指,是共名,嘶哑着喉咙歌唱的既是“鸟”,也是我(作者自己),同样,大地.河流.风和黎明等,都是诗人心目中赋于了一定意义的形象。

b. 抒情方式巧妙,感情表达分层强化。

运用比喻借物抒情,这是抒情方式的巧妙;为了能久久拨动读者的心弦,还要不断的强化作品本身的感情,作品开头就用“假如”这是第一层强化;以“嘶哑”来形容鸟声(一反鸟声优美清脆),这是第二层强化;又用一系列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加上一系列的修饰语,这是第三层强化。

5、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6、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7、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

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

诗意层层递进。

三1. 略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范仲淹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宋·陆游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班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